浸入宣纸的爱,微信里漂流瓶在哪里找

哪里找 3
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责编/卢姣姣责校/尤中轩 Email:smxfuniu@163.com 伏牛A7 去年一个春日,偶见强建才老师,便问:最近有什么大作?他笑了一下说:写 从了一部30多万字的小说,暂定名为《爻变人生》。
收到《爻变人生》后,不由感叹:乖乖, ﹃600多页!匆匆浏览了几页,没想到却被其中的情节紧紧抓住了,欲罢不能。
第一章,作者写到了主人翁在监狱里打菜窖, 爻我不禁产生疑问:怎么回事?主人翁因为犯了什么事情被关进监狱?接着便迫不及待地随着作者的思绪一章章往下看。
这是作者运笔娴熟的体现,先给读者设置 变一个大大的悬念,巧妙地吸引住读者的目 人光,促使我们在阅读中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剥洋葱似的一层层抖落出事情的缘由。
其中有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有令人伤心到流泪的地方。
或许这就是生活吧,欢 乐和悲伤共存,成功和失败同在。
欢乐和 成功降临了,我们不要忘乎所以;悲伤和 生失败光顾了,我们还得冷静对待。
这本书讲述了方舟、袁海茹、马宏亮
3 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的人生之路。
他们 □杜当初是怀着美好的梦想从农村走出来的, ﹄建 决心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过生 超 活的洗礼,他们最后的境遇却有了天壤之 到别。
方舟,在主政一方、达到人生巅峰的 时候,本该用自己的平台和资源尽到职 责,为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 ﹃活水平的改善作出贡献,可他却迷失了人 生的奋斗方向,最后步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在囹圄中度过余生。
袁海茹是作品中 天的一个亮点人物,在成为乡镇主要领导之后,认真履行职责,躬身入局,敢于担当,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为乡村振兴尽职尽责,得到了组织的肯定 之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马宏亮遭遇高考失利、婚姻失意、养鸡失败等事情后备受打击,纵然后来也有苏工及老战友、老同学的热心帮助,但却未能走出狭小的人生格 道局,再加上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掌控,最后 成为一个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落魄之人。
可以说,这部书讲述了近40年社会变化的 ﹄历史,其中的主流便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去完善、校 正、提高,未来肯定比现在更美好。
文学作品离不开作者学习、生活和工 作的环境,因此作品中的一些事件和人 物,都可以从我身边人身上或多或少找到痕迹。
一些大的事件 也或多或少听说一些。
作品中提到的羊肉汤、羊肉糊卜等也是 灵宝本地人十分喜爱的知名小吃,就连外地来的客人,都想品 尝一下我们的特色饮食。
对于痴爱着这片热土的作者来说,在 作品中提及这些地方特色饮食,也算是一种家乡情结吧! 去年年底,强老师发微信说,《爻变人生》改名为《天之道》, 有声书在喜马拉雅平台播放,于是我每天特意抽出一定时间 收听。
截至目前,《天之道》在喜马拉雅等平台的点播量达 到5万人次以上。
我想,这不仅是作者强建才的个人魅力, 更是作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的强大震撼力,也是各位读者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来源于现 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
非常感谢强建才老师给我们写出了 这样一部好的作品,但愿更多的朋友能够关注它。
诗路花雨 多彩的大地 □张宏超 春天,是一个多情季节杏花、桃花脱下了粉色外衣蒲公英、油菜花孕育金色相思 春的脚步,把时光琥珀 踩碎了一地 当手中锄头在田间丈量起伏的田垄叠印出老农 手掌纹理层层梯田弹奏大地琴弦 春风,用泥土芬芳酝酿丰收甜蜜 阳光,捧出金色丝线编织春天画卷美丽乡村 充满了诗情画意…… 题字:邵玉铮 流年碎影 浸入宣纸的爱 □张洁方 战友送我一幅字,说是他妻子写的。
我欣然收之,展开,是一幅小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字很端正、秀气,但离至臻境界,还差不少火候。
小楷讲究运笔圆润、娟秀、挺拔、整齐,下笔时宜用尖锋,收笔时可用顿笔或提笔。
虽然书者写得很认真,宣纸上还用铅笔画出小格,却难达到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行气贯串、错落有致的境界。
我作出十分欣赏的样子,竖起大拇指连声夸“好”。
战友却说:“你不用这样恭维。
实事求是地说,她连书法的门槛还没迈进呢。
我之所以说你喜欢她的字,目的是鼓励她坚强地活着。
” 一年多前,战友妻子罹患肺癌,到西京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回来后,心情一直不好。
为使妻子摆脱心理阴影,战友想 尽一切办法,对其进行疏导。
练习书法就是其中之
一。
战友妻子小时候上过书法班,还赢得过少儿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一直以来,她对书法都有浓厚的兴趣。
可惜,成年后大多的时光被琐碎的生活吞噬,只是逢遇过年,才发一回雅兴,买来红纸自写对联,抒发一下对书法的热爱。
知妻莫若夫。
战友购来最好的宣纸、笔墨,把餐桌当了案几,还给妻子充当陪练。
他的字虽然有力,但运笔不畅,显出几分笨拙,在他不断自嘲中,妻子的书写欲望愈加高涨,每天坚持练字一小时。
战友将妻子的字一幅不落地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赢得不少点赞。
丈夫每天翻朋友圈给妻子看,自然少不了对妻子的一番夸奖。
在丈夫的鼓励和夸奖中, 妻子苍白的脸,也渐渐现出一丝微红。
战友在朋友圈天天晒妻子的字,引 起我的好奇。
一天,我给他打电话,说了一些溢美之词。
战友觉得很受用,很感谢我的鼓励。
挂电话一个多小时后,他又打电话给我,诉说了原委。
虽然同住一城,我竟对此一无所知。
一时间,我眼眶潮湿,感动莫名。
打那以后,我便天天在战友的朋友圈下方留言,极认真地点评每一幅字。
即便偶尔十分忙碌,没有时间点评,也会伸出拇指,来几个大大的赞。
我认为,就算是杯水车薪,我的每一条点评和每一个赞,也会化作一滴水,去滋润那朵即将枯萎的花。
战友对我的支持表示感激。
一日,他对妻子说,老张想叫你给他写幅字。
他妻子说,老张也是小有名气的作家,怎么会看上我的字呢。
战友说,这段时间你天天写,老张夸你的字大有精进,快撵上钟繇了。
妻子说你就忽悠吧,我还不知道我有几斤几两!战友说,老张真是这么说的。
不信,你打电话问问。
妻子说我信,我信。
战友讲到这儿,泪水早已浸湿了我的眼窝。
我重新审视这幅字,神情肃穆,仿佛一个专家在鉴赏一件宝贝。
我仔细地看,不放过一笔一画。
忽然,这些字在我的眼中动起来,隽永中带着洒脱,柔美中透出刚力,大有二王风范。
甚至,这一刻,羲之献之的字与眼前这幅字比起来,也少了几分温度。
也许,是因为这幅字有了爱的浸润吧。
小城“花痴” □寇洵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偶尔听说我们那里有人种植梅花,还种出了名堂,我当时也没有在意。
好像是在那之后不久,我们当地的报纸上也刊登了这件事,我开始注意到这个人了。
这个人叫秦治章,在我们那里一个叫横涧的地方弄了个梅园。
老家是山区,那里的山植被茂密,山上多的是各类花草。
一年中,除了冬季,你到山上去,基本上都能看到各种花儿。
对于山里人来说,花花草草的,并不稀奇,也很少有人想过去种什么花草。
那会儿,大家都还在拼了命地为生活忙碌,谁有那闲工夫去侍弄园子呀! 我对秦先生不了解,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想到去种梅花。
听说秦先生特别喜欢梅花,这个恐怕是主要原因。
在我们那个小地方,竟然有人钟情梅花,而且数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弄梅花。
在我看来,他应该算是个怪人。
我后来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谈论秦先生的梅花和梅园,听到最多的是秦先生的梅花侍弄得怎么怎么厉害,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有来看的,还有人来订购的。
说是秦先生的梅花怎么怎么值钱等。
我到底没有去看过秦先生的梅园。
前两年,我偶然一次路过横涧街,看到一个园子,园门关着,能看到里面郁郁葱葱的植物。
园子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写着XX梅园。
这大概就是秦先生的梅园了。
我本来是想下去看看的,但朋友急着要走,我就错过了。
有一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说,秦先生走了。
我当时就想,那个钟情梅花的人走了,不知他种的梅花怎么样了。
我在小城有一个朋友高山,是通过诗歌认识的, 那会儿我们都在写诗。
前些年我回老家去,我们经常约在一起喝酒。
高山是性情中人,在酒桌上经常诗兴大发,随口就能吟几句诗。
高山也是个爱花之人。
有一年春节,我到他家去,看到他在阳台上摆了几盆迎春花,在寒冬里开满细细碎碎的小花。
金黄色的小花,挤满我的视野,令人眼前一亮。
那时候我才知道,高山喜欢迎春花。
我问他这些迎春花哪里来的,他说,是从山上挖的,挖回来以后,自己再精心培育。
阳台上摆着的几盆迎春花,树干造型典雅别致。
他说,这几盆花,他养了十多年了,我听了十分吃惊。
原来高山也是个“花痴”。
他对迎春花,可不是一般的爱。
在过去的那些年,他断断续续弄了几百盆迎春花。
后来干脆建了个园子,就叫迎春园。
他专门跑了一趟郑州,请作家张宇题了字,刻在园门口。
迎春园是仿照江南园林建的,规划设计都很考究。
高山为了建好这个园子,专门跑了几趟郑州,请教了不少专家。
园子建在县城北山一个缓坡上,那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风景秀丽,位置极好。
虽说面积不大,但里面水榭凉亭曲径,小桥老树蜂蝶一应俱全,确是一个好去处。
园子建好后,高山把弄的那些迎春花大都摆了进去,足有几百盆之多。
以后,高山就守着他的迎春园,整天侍弄他的花草。
他在那里读书、写诗,招呼文朋诗友。
我们当地的不少文人雅聚,都会选在他的迎春园里。
有一年夏天,我回老家办事,晚上就和当地的文友在园子里的草地上把酒谈天,直到月上中天。
现在想想,还觉得特别美好。
温情独白 风从故乡来 □陈保峰 对于故乡,我时常有一种真实而又虚幻的矛盾感。
曾经也写过一些关于故乡的文字,但是每次写起,总会有些惴惴不安,担心我的文笔过于稚嫩,不足以去触碰那个神圣的称谓。
而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过往,又让我又一次次去接近。
于是在无数次的纠结中,我还是一写再写。
我想,既然逃避不掉,还是应该去直面那些缺憾。
昨夜,东风又起,吹落一地花开,惊醒了清晨的一场细雨,一阙小令敲响窗台,在细雨中自顾自美丽着。
目光所及之处,潮湿的词根掉在窗台上,湿润了那个叫作故乡的名字。
心雨初晴,浮躁在文字里逐渐沉静下来,一阵微风吹过,远方在眺望里定格。
当我展开春天那一刻,文字里祥云缭绕,一盏茶的时间,我的心已行走在回归的路上。
无数次想在脑海中还原故乡的模样,无数次在梦里找寻曾经的足迹。
那些熟悉的老屋还在,狭长的小路,还是那么泥泞,任凭怎么努力,也甩不掉脚上的泥巴。
沉甸甸的双脚,执念着故乡的牵挂,无论走多远,脚底都粘着泥土的痕迹,周身都弥漫着故乡的气息。
夕阳缓缓没入深山,我一个人默默望着远方,从城市的嘈杂中逃离出来,在这里遥望着故乡,回味在故乡的童年时光。
城市的这条河流,也曾流经故乡,可我却感受不到故乡的呼吸,正如在无数汽车的嘈杂声中,听不到故乡的呼唤。
时光流转中,遥远的记忆随着时间走远,多少次只能在梦里回到故乡,回到那片难以割舍的热土。
记得有位诗人写过这么一段话:“背起行囊,才知故乡遗落在身后,才知故乡越来越远,这个时刻风从故乡来,一路繁华落尽……”也许故乡已是一堆废墟,永远也推不开那一道尘封的门,一砖一瓦的记忆,一草一木的情深,都是心坎上不能承受的重量。
只有风,还是轻柔的模样,带着熟悉的味道,隔着一纸薄凉,踩着故乡的脚印,一步步向我靠近。
城市的夜渐渐深了,毫无睡意的我还在窗前伫立,远处是故乡的方向,忽然一阵风吹来,顿感爽朗。
那一定是故乡的风,不然为何如此亲切,故乡的风只有在深夜才会悄悄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这城市太过拥挤,故乡的风始终找不到方向,只有在深夜等城市睡着了,她才蹑手蹑脚而来。
如果真是这样,我愿意每个夜晚与故乡的风如期相约。
“白月光,明晃晃,为娘穿件破衣裳。
面条长,烙馍香,我儿考中状元郎。
戴红花,骑高马,谁人不把我儿夸……”这是记忆深处儿时的歌谣。
总以为跨过高山,越过大海,就能抵达故乡的方向,也曾幻想把对故乡的思念装进漂流瓶,就能让她明了我的心思。
无奈一场春雨惊醒了一个梦。
隔着遥远的脚印,风从故乡而来,她孤独的背影,像极了母亲的牵挂,那些失望背后的希望,凝结成一生都难改变的乡情。
此时,借着一轮月光,思念在花香中慢慢醒来,一如故乡的凋零,一声轻轻呼唤,浸透了故乡的泪滴,一捧酸楚的独白,连同自己一起留在了昨天。
天鹅湖上□王荀 深秋,天鹅湖畔。
清晨,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充满诗意的湖面上,湖中的芦苇,湖边的草儿,依然生机勃勃。
和谐睁开了惺忪的眼睛,展开双翅,推了推正在沉睡的和美:“弟弟,快醒醒,太阳都晒着屁股啦!”“让我再睡一会儿嘛。
”和美瞅了姐姐一眼,伸了伸脖子,低头又进入了梦乡。
“弟弟,妈妈回来了。
”和谐故意放高了声音。
“哪里,在哪里?”和美睡意全无,左顾右盼,不见妈妈的身影。
“咯咯咯……”和谐咧开嘴乐了,“妈妈已经去养伤多半月了,今天也该回来了。
”半月前,和谐和美在随着家人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往三门峡途中,遭遇冰雹袭击。
为了保护这姐弟俩,妈妈不幸被冰雹击中了左翅和右腿。
她强忍着疼痛,最终到达了美丽的天鹅湖畔。
这里天蓝、水清、树绿、景美,空气新鲜,是个越冬的好地方。
可看着妈妈左翅和右腿受伤的地方一天比一天肿大、疼得不吃不喝时,姐弟俩心中布满愁云。
那天早上,黄河湿地的工作人员开车来到天鹅湖畔,和谐和美远远地躲在一边,仔细观察。
从工作人员微笑的脸庞上,姐弟俩觉得,这人就像是妈妈的福星,一定能想方设法治愈妈妈的伤口。
“妈妈,妈妈!”和谐和美连飞带跑来到妈妈身旁,把这想法告诉妈妈。
听了和谐和美的话,妈妈迟疑了片刻,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在三门峡,这些工作人员会经常来看望自己,照顾自己,他们完全可以信任。
想到这里,妈妈舒心地笑了。
姐弟俩飞落到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面前,旋转着身子,唱起动听的歌,跳起欢乐的舞蹈。
工作人员看着这对可爱的白色精灵,掏出手机,从不同角度,为他们留下优美的瞬间。
此刻,和谐和美突然转身飞落到碧绿的草丛里。
然后,把受伤的妈妈慢慢地推到工作人员面前。
看着眼前这只大天鹅,目光呆滞,精气不足,工作人员立刻蹲下身仔细检查,果然,他们发现了天鹅妈妈的伤口。
工作人员像抱孩子一样慢慢地抱起受伤的天鹅妈妈,在姐弟俩的注视下远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和谐和美总盼望着那位工作人员,目的不是他们带来的可口食物,而是自己的妈妈。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一直没能盼到妈妈,姐弟俩有点儿失望,可转念一想,妈妈那么严重的伤口,不是一两天就可治愈的,只能慢慢等待。
和谐和美默默在心里为妈妈祈祷,希望妈妈早日康复……“是呀,今天也该回来啦!”和美说着,随着姐姐从草丛中走出。
正要去吃青草叶儿的弟弟被姐姐拦住:“妈妈说,咱们要爱护家园,吃虫子,不吃青草。
”“嗯。
”和美点头称是,顺嘴捕捉到两条爬在草叶儿上的小虫子,吃得津津有味。
“走,咱去看看妈妈回来没有。
”和谐话音刚落,便向前奔跑飞向湖边的芦苇丛,和美紧随其后。
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在湖面上游玩,无忧无虑的样子令姐弟俩好生羡慕。
此时的和谐和美,根本没心思去湖中嬉戏游乐,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滩涂上的道路。
有妈才有家,有妈才有快乐,妈不在家的日子,真难熬呀!这时,一辆面包车停在湖边的公路上。
工作人员慢慢地下车,把怀里的白色精灵,轻轻地放在地上。
“是妈妈,妈妈回来了!”和谐眼尖嘴快,呼唤着,“妈妈——”“妈妈——”和美也兴奋极了,张开双翅,快乐地拍打起来。
“孩子,我那可爱的孩子!”妈妈听着儿女的呼唤,看到迎面而来的和谐和美,高兴地飞了过去。
一家三口相逢在美丽的湖面上,和谐和美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亲昵地左看看和谐、右看看和美,温情脉脉,有许多想说的话,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
妈妈突然想起了什么,带着和谐和美,飞落到工作人员面前的湖水中,湖面泛起朵朵涟漪。
妈妈唱起动听的歌,和谐和美跳起欢乐的舞蹈。
渐渐的,唱歌的天鹅多了起来,跳舞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仿佛谁在指挥一样,成群结队的白色精灵,从湖面上云集而来,引颈高歌、翩翩起舞,一时间,美丽的天鹅湖上,上演起一场欢乐又温馨的“歌舞演唱会”。

标签: #哪里找 #功能 #团队 #最怕 #微信运动在哪里找到 #哪里找 #近人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