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与世界相遇,看小说的网站哪个好用

好用 5
月源本版主持院杨新美校对院王剑圆园园7年11月22日星期
Tel:010-82619191转8235E-mail:dszk317@sohu.com 精神窑生活 代表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的“芥川龙之介奖”自1935年设立以来,一直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因而它的每一次颁发也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2007年,23岁的青山七惠以《一个人的好天气》摘得这一桂冠。
以前在这个年龄获此奖项的还有石原慎太郎和大江健三郎,而这两位后来都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
当青春与世界相遇 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 在日本文学界崭露头角。
获 “芥川奖”的《一个人的好天 气》是她的第二部作品。
这两 部作品的获奖为青山的文学 之路敞开了金光大道。
作为日本“80后”的新锐 女作家,青山与中国的“80 后”新锐作家有着很大的不 同。
虽然青春是共同描述的 对象,然而,当青春与世界相 遇之时,我们体会到的日本 青年的青春是另一番滋味。
《一个人的好天气》为中国的 年轻人展现了一段日本“飞 特族”的青春自白,这里没有《一个人的好天气》,[日]青山七惠著,竺家荣译,“残酷青春”,没有大起大落,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定价:15.00元只是一份淡然的成长告白, 文/张正萍 然读来却意味幽远。
所谓“飞特族”,是指那些四处打零 工却不想正式工作的年轻的自由职业 者。
青山在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女孩的 青山七惠,1983年生于日本崎玉成长烦恼,她与亲人、朋友相处时的困 县,毕业于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专业,惑,在自己的悲喜世界以及社会中找寻 现在东京新宿区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写自我的心路历程。
这份淡然的“飞特 作是她的副业。
2005年,青山凭借其处族”青春自白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女作《窗灯》一举摘得有“芥川摇篮奖”呢? “飞特族”的烦恼 因为青春,所以烦恼。
从歌德的少年维特开始,烦恼总是与恋爱有着紧要的关联。
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中,20岁的少女三田知寿也有着大大小小的烦恼。
知寿5岁时父母离异,她一直和妈妈两个人住。
因为这样的家庭,知寿想找个人为青春的烦恼埋单,却发现父母并不是埋单者。
她曾一度想当不良少女,却苦于不知道怎么当。
虽然一直和妈妈住在一起,却对妈妈朋友式的亲昵之情感到无所适从。
高中毕业就开始打零工的知寿虽然工作上很努力,但心情却似乎总是疲惫不堪,因着这慵懒倦怠的心情,她恋爱的烦恼也纷至沓来。
与第一个男友阳平交往了两年半,彼此却感觉不到对方的重要,对快要结束的恋情既不争取也不决绝,凭它顺其自然。
而夏天与第二个男友藤田的恋情,从开始时热烈地渴望,继而又陷入一种平淡的状态。
眼看藤田就要被别人抢走,知寿却带着预感式的心情,想着该来的终究会来的,纵然她心中企盼藤田不要离开。
或许是不知道如何决绝、如何争取,但更多的不 是知寿的倦怠疲惫之心所造成的吗?因着这颗倦怠之心,她的偷盗癖又 不断让她重温慵懒之情。
她不断从别人那里顺点东西,可全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她把它们装在鞋盒子里,偶尔拿出来翻看一遍,好像缅怀过去的人和事,重新充塞到记忆里。
于是,过往便不断填补她的心,不至于让她的心空着。
所以,知寿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理解也不去理解别人的世界。
恋爱受挫,看着恋爱中的吟子化妆打扮,跳舞约会,似乎抛弃了所有的痛苦,知寿觉得老年人真狡猾。
对妈妈的感情,也一直是疏远的。
在知寿看来,妈妈对她的关心与理解显得那么陌生,而妈妈的再嫁,终于让她意识到要一个人生活了。
小说最后,要搬出公寓的知寿窃窃地问吟子,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吟子断然回答道:世界不分内外啊,这世界只有一个。
作者还顺带补充道,知寿终于把那些鞋盒子扔掉了,这意味着抛弃了对社会的那些惧怕吧,算是一次小小的宣誓行动?这也是作者的忠言吧。
淡然的青春告白 要感谢青山的妙笔,让我们领略的 这份青春忧伤没有撕心裂肺般的剧烈与阵痛,而只是淡淡的孤独和愁绪。
当我们读到知寿先后被两个男朋友抛弃,那种痛苦与忧伤在青山笔下安静地流淌,安静得让人在痛的同时还隐隐觉察一丝淡淡的美。
青山对知寿的第一次失恋的描写忧伤而轻盈。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樱花已谢,阳光明媚,失恋的知寿却感觉“阳光太耀眼,看不清楚天空究竟是蓝的还是白的。
天气太清爽了,清爽得快要得荨麻疹了。
我宁愿将全身曝露在仿佛要毫不留情夺走皮肤脂肪的严冬的寒风中,也不要这样的风和日丽”。
这样的反讽让我们感受的那份悲伤,似乎经过洗练,就像一幅静静的画面:“人们不停地从我面前走过,没有人朝我看,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张铅笔画,要乘着微风飘然而去似的。
这张看似平常的纸片却不知不觉中划破了我的皮肤。
”这一段震动心灵的文字,却让我们还能顺畅地呼吸。
作者将汹涌的情感埋藏在安静的画面里,任由想象…… 流转的人生时空 好小说的写法或许不在于故事本 身的精彩,而是讲故事的人有过人之处。
青山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一直牵引我们的视线。
小说开篇便将我们的视线聚焦在一所房子,一个小院,一道篱笆墙,以及对面的地铁站。
三田知寿就在初春时节住进了吟子的家。
就像电影伊始,时间、地点、人物准备就绪,故事的帷幕拉开,时空随之流转。
从春到冬,再迎接春,时间开始流转。
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空间不停流转。
从第一次失恋到第二个春天里和一位已婚男人的约会,时光在流逝,人生也随之流转。
这样的时空观来自青山对人生的独特体会。
虽然正是青春时节,青山的文字却丝毫没有对青春的卖弄,而显出少有的成熟与老练。
她的故事散发幽幽的意味,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有各自的含义。
比如吟子,这位可爱的老太太会忽然冒出一句充满睿智的人生哲理。
比如死亡,那些死去的猫的照片,还有站台上死亡留下的斑斑血迹,这些死亡的迹象与青春看似遥远却又近在眼前。
青山对此淡淡的感觉,更显人生的成熟韵味。
“接受、接纳感觉上更轻松。
”青山在接受日本《文学界》采访时这样说。
平淡的人生态度根源于青山对“流”的钟爱。
她说,“自己活着”是这样,与别人的邂逅和离别,也感觉像是一条大河里注定的,回顾过去,就像是站在堤坝上眺望河水,会产生一种退潮的感觉。
河水奔流不息,潮起潮落,不停流转,所有一切都在变迁,流逝,这是青山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吗?一切都会“流”走的,会不会有些虚无缥缈?会吗? 文/傅国涌 在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林冠珍的持续努力下,“莫理循书系”已渐成规模,前几年已陆续出版传记《北京的莫理循》、学术著作《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三卷本历史图片集《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最近我又读到了新版的传记《中国的莫理循》,以及莫理循的旅行实录《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后者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青年莫理循在1894年穿越中国西南到达缅甸的经历,一是他在1910年以英国《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的身份穿越西北到新疆边境的报道。
前一部分对于中文读者其实并不陌生,早在1998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就推出过一个中译本《中国风 知书识人 口吻说这是最明智的条例之
一。
在他去西安的路上,常常有老百 姓问他是不是来勘察铁路线的,人们对铁路满怀希望,以为铁路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从陕西、甘肃到新疆,他看到很多邮局,邮政线路畅通,能提供便宜有效的服务。
他在新疆甚至感叹:“中国邮政价格显然是世界上内陆邮政最便宜的。
”他访问过西安等地的省咨议局,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些选出来的议员在禁止鸦片等问题上有着共识,他赞许“良知和礼节是首次各省咨议局开会的特点”。
警察也是那个时候的新生事物,西安的警务学堂以近代方式培训警察,他们值勤时很有礼貌,工作努力,比旧体制进了一大步。
甘肃的每个县都有几个警察,站岗、巡逻,在莫理循眼中,“他们是最文 纸,信息不灵的地方,我们都可以透过莫理循的眼睛,看到明显的变化,这是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不可想象的。
我特别注意到,莫理循一路西行,从西安到兰州,见到了许多新学堂,那个时代新式教育虽然出现不久,但即使偏处西北,新学也已初成规模。
他在西安说: “城内学校很多,高等学堂和一般学堂都出奇的好。
学校是近代式样,校舍漂亮,教室整洁,但缺乏师资,急需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高等学堂的教师。
中国人没有意识到拥有好教师的重要性。
他们不像日本人用高薪聘请好教师。
如果教师比学生多有一点知识,中国人就很满足了。
” “大家普遍都愿意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在上英语课,但教学还处于基 外国记者莫理循的眼睛 情》,这次的新译本除了 在地名、人名等方面作了 许多新努力,同样不能忽 略的是,增加了许多当年 莫理循亲自拍摄的老照 片,对于这样一本旅行记 来说,这些照片决不是可 有可无的,而是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
我更留意的 是这个新译本中首次呈 现给中国读者的后一部 分内容,这是莫理循当时在《泰晤士报》发表的系 莫理循和他的仆人们 列报道,一共12篇,那是 辛亥革命前一年,一个外国记者从河明的人”。
南、陕西、甘肃一路西行到新疆,亲历、 他不无惊讶地发现兰州受比利时 亲闻、亲见,留下的可靠记录。
对于我们的影响很大,这不仅是因为一位比利 了解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提供了非常时传教士在兰州的高等学堂对学生进 生动、直接的材料。
行全面、良好的法语教学,另外有一位 莫理循的这次西北之行是从1910已过世的比利时人林祖美在中国海关 年1月15日开始的,他离开北京,乘税务司任职16年,是甘肃西部肃州洋 火车到达郑州,然后前往西安,他遇到务局的负责人,娶了中国太太,很受中 的妇女无论老幼都是缠足的,尽管皇国人信任,帮助中国的工程师、技工在 帝已发出上谕,劝诫人们停止缠足,但甘肃办起织呢局、蜡烛厂、肥皂厂,建 在北方内陆地区,旧习俗的影响太深立实验室、矿业学堂,开采铜矿、金 远了,这种劝诫当时还没有能起到很矿。
大的作用。
他认为,中国要想在文明国 从铁路、邮局、企业到咨议局和警 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停止缠足的察,在通往近代化的路上,中国已经开 陋习。
对于学部规定凡是穿外国服装始起步,虽然步履有点蹒跚,节奏有点 或缠足的女孩不准入学,他以赞许的缓慢。
在西北这样远离沿海,没有报 础阶段。
英文课由中国人教,他们只在上海或日本粗略地学过。
” 在兰州,他说这个城市7年前还没有学校,或者说除了教授古文经典的旧式学堂,现在有省立学堂(或者叫高等学堂),一所有300名学生的武备学堂,一所标准学堂,还有中等学堂和几所小学。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西式的,使用的是伯里兹体系。
有漂亮的教科书、教具、地图和图表。
每所学校都有。
彩图很吸引人,是商务印书馆印行的。
但人们常常提到的是缺乏师资。
” 在乌鲁木齐,三四年前还没有近代化的学校,现在有很多种类,从小学、中学到法律学堂、农学堂、武备学堂。
与其他几个地方面临的同样问题是能够胜任的教师很少。
1910年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步阶段,透过莫理循的眼睛,我们不难看到,新式教育不仅在遥远的西北萌芽,而且起点不低,在外语等课程设置方面,已经有相当前瞻性的认识。
在莫理循笔下,那是一个向世界看齐、热情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中国,即便是站在西北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处于满目风沙之中,我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叶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曳袁莫理循著袁窦坤译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袁定价:29.00元 短讯 安妮窑赖斯野吸血鬼史诗系列冶魔幻登场 本报讯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最富盛名的“吸血鬼作家”安妮·赖斯的“吸血鬼史诗”系列小说。
其中包括《夜访吸血鬼》、《吸血鬼莱斯特》、《吸血鬼女王》、《肉体窃贼》、《布莱克伍德庄园》、《血颂》6本 “吸血鬼编年史”及现代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德拉库拉》。
除《夜访吸血鬼》外,其余几本都是首次在中国内地出版。
安妮·赖斯早已被誉为“吸血鬼之母”,成为带读者走入一个古老幽暗世界的面具。
她的吸血鬼系列以1976年的《夜访吸血鬼》(18世纪末的新奥尔良)为原点,编织出一幅纵横历史,上至远古,下至20世纪末的群魔绣帷,绵延六千年。
至2003年的《血颂》为止,共12本,吸血鬼莱斯特始终是主角。
整套“吸血鬼史诗”是对传统伦理关系与神话的反叛以及颠覆。
此外,在作品中还涉及多个神话故事。
安妮·赖斯的书写充满了“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细腻描写,乔伊斯式的意识流,弗洛伊德式的探梦,唯美主义的浓郁写景,女性特有的抒情,和她特有的性心理感受……加上一点荒诞离奇的情节、神 秘主义的理念和些许神经质的痴人说梦”。
美国书评界一致认为,安妮·赖斯 “会在文坛上名垂青史”。
(杨新美) 张宝瑞野文革冶手抄本小说叶龙飞三下江南曳出版 本报讯“文革”期间广为流传的、著名作家张宝瑞的手抄本小说《龙飞三下江南》,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7年前张宝瑞的手抄本小说《一只 绣花鞋》的出版,带动了手抄本文学作品的相继出版,也掀起了红色悬疑影视剧制作和播出的热潮。
《龙飞三下江南》是《一只绣花鞋》的续篇,记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销声匿迹多年的国民党梅花组织在南京浮出水面,准备在最高国家领导人南下视察时实施暗杀阴谋。
北京当局决定派优秀特工龙飞南下侦察破案。
梅花党到底何在?谁是真正的潜藏特务?人体炸弹如何解除?在南京党政军领导的帮助下,龙飞三下江南,终于粉碎了敌特的暗杀阴谋。
风流妩媚的女特务,诡诈异常的内奸,歹毒阴险的手段,计上计,案中案……小说险象环生、扣人心弦,这让它成为又一部“红色悬疑小说”的手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除了保留“文革”手抄本的精彩故事外,张宝瑞还对它进行了精心加工,将现代流行的心理悬疑因素以及 美国大片中常见的计中计、案中案的技 法糅合在一起,让小说更加跌宕起伏,险 象环生。
(钟华) 公关界成功女性带你放飞梦想 本报讯国内第一本中国台湾籍公关界成功女性的率真自传《放胆去梦想》近日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吴锦屏,生于中国台湾,曾任精英公关公司部门经理、轴心公关公司顾问、樵传播公司顾问、谛怡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IPG集团旗下在台湾市场两大公关公司高诚公关与万博宣伟公关的总经理,现任福莱(中国)国际传播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广州)。
在20年的公关生涯中缔造了无数企业精彩出色的成功公关案例。
作为资深国际公关高手,在业界享有很高知名度,熟知公关运作,并且有丰富的写作经验,文笔独特有魅力。
不拘一格的写法、打破冗长的自传体体例,轻松活泼、娓娓道来,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界成就与恢谐辛辣感人的“吴氏”语言让你不由一口气读完、痛快淋漓。
吴锦屏的身上,既有中国当代成功女性的“大女子主义”精神,也有台湾小女人的感性和细腻,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样一位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国际公关高手,告诉你怎样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双赢。
(李芸) 欢迎订阅2008年《绿叶》杂志 《绿叶》杂志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环境文化理论月刊。
创刊于1992年1月。
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为办刊宗旨,关注中国 环境领域的现实问题,刊发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最新环境理论观点,深入分析环境事件背后的法律问题,报道民间环保组织环保公益活动。
是一本既有环境理论权威性,又富有新闻性和文化品味的环保读物。
详情请登录网站:www.tt65.net征订信息 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3004国内统一刊号:CN11-2906/I邮发代号:2-542 国际标准型大16开本,每月末出版,每本8元,全年12期,2008年订阅价:内地RMB¥96元/年,港、澳、台地区HK¥512元/年,海外地区US¥96美元/年(含空邮费),订阅全年杂志可获赠2008年《绿叶》增刊一本 咨询电话:010-88115069传真:010-51717188联系人:张亮 订阅方式 1.直接向杂志社订阅(填写征订单,汇款) 2.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54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3.集团订阅,集团订阅100套以上可以享受个性化定制 服务4.上门征订,限北京地区四环以内,服务专线88115069 汇款方式1.银行汇款院户名院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开户行院中国农业银行北京玉渊潭支行银行帐号院0503010400175772.邮局汇款院收款人院《绿叶》杂志社地址院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2号中裕商务花园写字楼33号B座4层邮政编码院100036联系电话院010-88115069汇款均请注明“订阅《绿叶》杂志”字样

标签: #旅游网站 #网络版 #平台 #网络推广 #手机 #视频剪辑 #手机 #视频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