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质买单,为优质买单□

英语 3
宋胤 今天,我们开始接受付费下载歌曲,也变得愿意为网上看电影买单;VIP会员跳过广告不再被认为是“有钱任性”,而网剧抢先看则被戏称“这钱花的,真值!”久而久之,“保护版权、抵制盗版”不再是只停留在嘴上说说,大家逐渐用自掏腰包的真实行动来诠释“尊重创作”这四个字。
那么,是什么让早已习惯了“一律免费”的中国网民心甘情愿地“买票入场”呢?究其原因有
二,其一,国家对于版权内容的保护和对盗版内容的打击可以说是“付费模式”能够真正有市场的必要条件。
去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6.7万件,“剑网2017”专项行动巡查网站6.3万个,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554个,这些都使得网络视频版权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这道“史上最严版权令”让中国音乐走上了正版化的道路。
试想假如网上能够轻易找到免费的盗版内容,还有谁会去付费观看呢?在盗版面前,任何伦理道德都显得相对无力。

二,随着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更倾向于从正版渠道获得产 几年前,音乐人还在为盗版猖獗、山寨不止,发出“做唱片也要吃饭啊” 的吐槽,今天,受众已经习惯为自己喜欢的音视频节目付费,这种版权意识 的变化却不能用“有钱任性”来解释…… 品。
不仅如此,盗版视频、音乐存在的内容
粗制滥造、画面清晰度低、音质低劣等问题,让用户更加愿意付费观看和收听质量更佳的内容。
看来,是优质内容让“付费模式”成了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视频也好,音乐也罢。
先聊聊视频。
2017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65亿人,是网络娱乐领域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应用。
而从2010年前后开始尝试的付费服务发展到今天,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总数超过1.7亿人次,国内用户付费比例较2016年增长7.4%。
付费用户数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大视频网站竞相生产优质内容的缩影。
论网综,腾讯视频以一档播放量超过40亿的音乐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明日之子》,开启了网综选秀元年;爱奇艺凭借《中国有嘻哈》让国内本是小众的嘻哈音乐风靡全国;优酷则通过《火星情报局》为 每个“好奇宝宝”提供了“大开脑洞”的施展平台。
据艺恩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综艺市场白皮书》显示,2017年,主流视频网站共上线159部网络综艺节目,投资规模达43亿元,播放量超过500亿。
作为网站自制内容最具特色的一环,网络综艺节目无论是在质量、数量还是在作品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紧紧抓住了网络观众的眼球,将他们的流量、点击量和付费量收入囊中。
看网剧,2017年三大视频网站都出现了各自的爆款:优酷的《白夜追凶》《军师联盟》《春风十里不如你》,爱奇艺的《河神》《无证之罪》,腾讯视频的《使徒行者2》。
2017年上半年,网络剧同比播放量增长率高达146%,已经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热播网综、独家网剧、网络大电影……优质视频的生产与用户的付费观看相得益彰。
再谈谈音乐,这里想分享一个故事。
奚韬是独立音乐人好妹妹乐队的经纪人,三年前,他开始尝试为好妹妹乐队推广付费单曲,新歌以一到两元钱的价格上线。
“歌曲下的评论有三分之一都在问,为什么听歌要收费?”奚韬回忆说,那时候盗版很猖獗,没有人愿为音乐版权付费,很多音乐人无法从创作上获得收入,不得不选择离开,这给音乐的创作以及整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不过,从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盗版市场清理,互联网平台的音乐版权越来越受到重视,网友对音乐付费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音乐人与音乐平台合作时,已经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版权收入。
”短短两年内,奚韬看到了变化,原创音乐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春天。
虽然未经授权翻唱他人作品等侵权行为依然存在,虽然对盗版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构建更完善的视频、音乐版权生态还任重道远,但不可否认的是,付费使用是当下对版权保护最大的支持,对音乐创作、视频制作最好的尊重。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优质的内容能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而“付费模式”又催生出内容更好的产品服务网民,两者共生共存、共赢共荣,何乐而不为? 中国英语 世界承认 □佘颖 中国需要一个中国版的、受国 际认可的英语评价体系 中国人说英语,经常被善意地称为“Chinglish”。
但是,请不要笑,Chinglish真的有标准了——最近,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根据熟练程度,《量表》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语言能力从低到高分为一至九个等级。
例如,书面表达策略的撰写九级,要求能灵活运用押韵、谐音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韵律和节奏;能适时使用双关语、诙谐语等体现风趣、幽默;能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述语义的细微差别,增强文字表达活力。
一级则只要求能通过模仿写出简单的英语句子,如“IloveChina.”(我爱中国)、“Ilikemyparents.”(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等。
除了书面表达能力,《量表》还涵盖了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等方面,并为每一种能力都设计了非常细致的评价标准。
有意思的是,《量表》还设计了自我评价标准,例如书面表达能力自我评价九级,须达到“我能为英文报刊撰写社论,我能进行专业文学创作。
”一级则只要求“我能正确书写26个英文字母,我能根据老师给的词语或例句简单描述图片,我能根据图片提示写单词,我能检查并改正自己的拼写错误。
”感兴趣的人,可以对号入座,看一下自己处在哪一级。
《量表》本身提供的都是定性描述,不是教学大纲,也不是考试大纲。
但是,这张量表出台的背后,有国内外200多人的研究团队,在28个省的1500多所大中小学开展实证研究,收集了16万多名师生数据。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显然不只是为了让英语学习者们自我评价。
从长远来看,它将为各类英语考试的内容设计、试题命制、评卷及成绩报告提供科学的能力测评标准,使考试各环节有章可循。
更重要的是,一张科学严谨的量表,可以为国内外考试提供衔接定位的统一标尺,提升考试的可比性,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
英语是我国学习群体最大的外语,也是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但长期以来,世界通行的英语测试标准还是雅思、托福等。
国内的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以及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虽然是大学生们熟悉的考试,但当他们海外求学时,需要的还是剑桥英语、GRE、雅思成绩。
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中国需要一个中国版的、受国际认可的英语评价体系,《量表》的出现就是基础。
2016年12月,中英签署《中英教育合作伙伴行动计划》,明确了双方开展雅思等英国英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
去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又与美国ETS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托福等美国考试与中国量表的对接研究。
这些合作研究,将为我国的标准及考试得到国际认可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教育部考试中心正着手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基础上研发英语能力等级考试。
中国英语九级,能不能相当于雅思9分,成为中国学生走遍全世界的敲门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善若水都江堰 □云朝清 都江堰缔造了成都平原沃 野千里,完善了自然环境,更丰 富了中国古代水文明的内涵 这里,我的家乡——川西都江堰,因水而名“,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学者余秋雨先生,曾多次来我家乡,真切感受到了这里的“上善若水”,油然而生敬意。
他在作品《都江堰》中写道:“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为什么余秋雨会这么认为呢?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非涝即旱,实属“泽国”“赤盆”之地。
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东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千米,而落差竟达273米。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岷江水患是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了让下游水旱从人,地肥水美,丰盈百姓,当时的君王、臣工想尽了千方百计,要不,怎会有“二郎担山撵太 阳”“望娘滩”“二郎擒孽龙”等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归传说,其实据考证,真正的洪水泛滥缘由是:岷江水奔流而下,在都江堰宝瓶口,被连绵的大山阻隔。
水也因此不再上善,而是作恶多端,催促人们必须按老子《道德经》上的规矩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方能若水上善。
公元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深淘滩、低作堰”,劈山引水修筑都江 堰,终成人类智慧的结晶。
当年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
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冥冥之中,天人合
一。
不仅如此,都江堰作为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段佳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
这里,我想说说,这个称号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
一。
唐代诗人李白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把成都平原无限风光、生态宜居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一切,应该有都江堰的一份功劳。
今天,南京农业大学学者也认为,都江堰可以称作中国古代无坝引水工程的经典,创造出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是具有独特美学意境的水工建筑。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说,都江堰缔造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完善了自然环境,更丰富了中国古代水文明的内涵。
如今,上善若水的都江堰,2200多年过去,依然在发挥其作用,泽被其所辖的精华灌区,越来越大,越来越丰腴,其灌溉面积已达数十余万亩。
有句诗句说,一面湖水,是地球上一颗眼泪。
都江堰的精华灌区,不正是这样的存在吗? 在都江堰,听得见清风呼唤,看得见白云招手。
让生命和灵魂在这里交织,种下一见倾心的无限依恋。
多少千秋后,苍老已无法挽回,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这都江古堰,其参透真谛的大智慧,依然让人去悟、去思…… 记住都江堰吧,上善若水好去处。
让生活拥有一座公园 □刘艳虹 人常常会因景生情, 看得见眼前的美好,也能 感怀岁月的馈赠 单位在北京市的二环旁边,不远处就是闻名中外的天坛公园。
由于女儿正上高
三,每天放学较晚,而我又担负着开车接她放学回家的任务,所以,下班后,不知不觉,我便会走进公园,即便是拖着稍有疲倦的身体也会走进去。
因为,总有那么一种念想,提醒着我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跑一跑。
想要看到那里的一草一木,看到那里许多无意飞掠过的或黑或灰的喜鹊,瞬间,便释放了压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来到天坛公园,基本都是在黄昏时刻了。
这时,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人很多,走着的,跑着的,年轻的,年老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也有像我一样一个人来的。
从他们的身影中,你都可以感受到一种生机,一种坚持,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心中不由生起一种亲近,他们就是天坛公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这样走着,想着,我也为自己 能融入这锻炼的洪流而感到开心。
来到天坛公园,就远离了外界的 浮躁,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和美好,内心也立刻就平静了下来。
空闲时来这里走一走,跑一跑,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打曲。
四月的天坛依旧静谧,绿草茵茵,紫花遍地,时不时在眼前出现几只跳跃着的喜鹊。
夜色昏黄,视线尽头出现一对静静坐着的老人,此情此景不由使我心生一份感动。
当我们老了,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天坛里的绿是有层次的,当你七月走进天坛,你会看到这里的绿既有浅浅的嫩绿又有浓浓的深绿,深深浅浅不同的绿重叠在一起,特别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
这时候,公园道路两边的路面上铺着一层乳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淡淡的幽香。
此时,一阵轻风迎面袭来,把细碎的花瓣吹到空中,落到我的头发上,用手一拂它又簌簌地再次飘落。
槐树算是天坛公园最常见的树了,从五月白花初绽,到夏至后槐花飘零,真可以说是天坛公园普普通通的一道景致。
若你有一份悠闲心情,漫步树下,看洋洋洒洒的槐花在空中飘零,你自会感受到岁月的宁静和美好。
女儿既已上高
三,我也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
有时,我会想,美好的人生,其实是始自四十岁的。
这时的我不再被幼小的女儿拖累,也不必为辅导女儿功课耽误时间,下班后的业余生活是属于我自己的。
就像现在,我可以轻松自由地在这里健步如飞,我可以在这里回忆美好的岁月过往,我也可以在这里憧憬更加绚丽的未来。
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拥有一份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工作,每天充实而努力地过着,尽力了,足矣。
四十岁了,经历过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经历过朋友的扶持和小人的算计;经历过家庭的温暖和疾病的折磨……种种经历已经让我更懂得如何生活,对看不惯的事不再去斤斤计较,对身边的人更加宽容,时常提醒自己以一颗平和善良的心去生活、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除了运动,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这几年,通过读书学习,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挖掘着自己的潜力,我开始试着记录生活的点滴,用心感受每一天的生活。
在公园里,就这样想着走着跑着,我的一天就这样慢慢落下了帷幕。
美好的岁月正在进行,让我们珍惜当下吧! 露天电影 □刘立新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童年 时代的乡村文化生活,露天电 影都是美好又难忘的一部分 小时候,精神生活十分单调,天天读几本学校发的课本,课本两只角都读起了卷儿,可以吹喇叭了。
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父母会买几本小人书供孩子阅读,除此之外,就是踮起脚跟盼望看露天电影。
电影里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时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具诱惑力的是《两个小八路》《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战斗故事片。
露天电影,通常把地点选在村子的土坪或打谷场上,无遮无拦的,抬头可看见漆黑的天空和眨着眼睛的星星。
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尽管如此,丝毫阻挡不住孩子们看电影的脚步和热情。
只要一看到土坪墙壁上那块白色的银幕,孩子们像潮水一样蜂拥而至,举着小手呼喊着,跳跃着,那个高兴劲甭提了。
沉寂而漆黑的乡村夜晚瞬间热闹得像个大集市一样,灯光照射在银幕上,出现明亮而欢快的窗口,上面密密匝匝不知落满了多少双孩子们渴盼的眼睛…… 那时公社有电影放映队,说是放映队其实只有2个人。
一个是队长,40岁左右,皮肤黑黑的,不太爱说话,但抽烟倒很厉害,一支接着一支猛抽,不熄火,整个人被烟雾笼罩着。
另一个是队员,20岁上下的小伙子,中等个,身材结实。
银幕下,是黑压压的人群。
本村的男女老少一般坐前排,大凳、小凳,长凳、短凳,就连竹床上、石头上都坐满了人,没带凳子或椅子的,索性席地而坐。
放映前,村民们说说笑笑,天南海北海侃不休,小到村里村外、家里家外,大到国内国外,天上地下,无所不谈。
小孩子则坐在小凳上两只小脚不停当,划来划去的,吃着蚕豆、米花之类的零食,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摇头摆尾,还不时用小手指着远处的银幕,奶声奶气地说着什么,神情十分得意。
一阵阵的夜风不时送来各种零食的香味儿,弥漫在空中,飘来飘去,经久不散,人群中时不时地传来“好香呀”的惊叫声。
连身体不好的老人都按捺不住寂寞,在儿女的搀扶下,奔着热闹而来。
老人们抽着长嘴烟斗,烟火时而明时而暗,在黑夜里像萤火虫一样闪烁着。
还有附近村庄的村民们也放下碗筷,拿着手电筒,三步并作两步纷纷赶来凑热闹,他们三五成群站在后面,这儿一簇,那儿一群,有的询问今晚放什么电影,有的打听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村放映,还有的打听谁家亲戚或初中某个同学住在村东边还是西边……总之,土坪上人声鼎沸,闹腾得像一个大杂院。
放映开始了。
队长坐在一条长凳上,边上是一把小方桌,上面放着放映机和一杯茶,队长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电影,一边喝着茶、抽着烟,面对乱哄哄的露天“影院”,一副习以为常,悠闲自得的样子。
小伙子则站在旁边,倒片子或换片子,忙个不停…… 土坪静下来了,偶尔会传来孩子争吃零食或不小心碰撞时发出的哭叫声和尖叫声。
此时,父母用手捂住他们的嘴巴,不让声音飘出来,怕影响大家看电影,有时还安慰几句,叫他们别哭。
可是,当安慰不管用时,就用“老虎来了”吓唬小孩,小孩便一头钻进大人的怀抱,不哭也不闹了。
当换片时,人群中又骚动起来,说笑声、叫喊声、小孩的哭叫声和撒尿声、凳子和椅子的碰撞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乡村露天影院大合唱。
换片毕了,银幕上又重新出现画面,土坪又恢复了平静,看到精彩或紧张处,小孩都屏息凝视,眼睛一眨不眨的,瞪着圆圆的。
土坪上顿时寂静无声,静得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和呼吸声。
直到银幕上打出“剧终”两字,土坪再次喧闹起来,孩子们意味未尽地伸着懒腰,打着呵欠,吆喝着同伴、叫喊着爸妈。
外村的村民大声呼唤着走散的孩子的名字,这儿呼,那儿应,一呼一应,找到了,有时相互埋怨几句,然后拿着手电涌向各个路口“打道回府”。
一时间,手电光交织在一块,像一条火龙一样,把村外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一路上,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并争论着电影里的情节和人物,眨眼工夫,微弱的手电光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标签: #网络教育 #格式转换 #视频 #普通话 #复仇者 #租房信息 #房价 #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