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力”资费偏高仍无解,云南移动卡哪个套餐流量多

云南 4
C6TMT·科技 编辑/李健美编/纪翊校对/汪岚lijian@611982852@2014.2.17CHINABUSINESSJOURNAL中国经营报 中国移动4G套餐“不给力”资费偏高仍无解 本报记者吴文婷广州报道 围绕4G资费的争论仍在不断发酵。
近日,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调侃说,如果哪天晚上忘了关闭4G网络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都 快成中国移动的了。
尽管中国移动及时否定这种 说法,表示已经为4G设置了“500元、15GB”双重封顶,但是4G资费偏高的问题还是让大部分用户心存恐惧。
“与3G相比,中国移动的4G 资费更加优惠。
例如4G资费数据流量50元档包含600M流量,3G资费50元档包含500M流量,套内流量的优惠力度达20%。
4G数据流量套餐外资费也从1元/M下调为0.29元/M,下调幅度达70%。
”中国移动人士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复邮件 中表示。
但这种解释显然不足以让手机 用户释怀,有用户认为,目前中国移动4G应该有全新的资费体系,不应该跟3G比。
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4G用户量的提升,4G资费会逐步降低。
4G资费过高 按照现有的资费方案,有好事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使用4G网络观看一部大小1GB左右的电影,即便算上当前赠送的每月1GB流量,仍需要办理价格138元的4G飞享套餐,或50元的流量可选包。
“这资费看视频还不如直接去电影院看电影。
” 在流量以“G”而非“M”计算的4G时代,外界纷纷吐槽中国移动的4G资费方案并没有4G的感觉。
从中国移动公布的4G全国统一资费方案来看,其包含了移动数据流量、全国长市漫游语音和数据业务三种资费元素,用户可根据个人的需要自由组合各个套餐。
仅流量和语音就可以组合成49种资费套餐,价格从88元到688元不等,加上短彩信包,组合将超过400种。
同时,该资费方案还增加了多用户分享功能,即主卡用户定一个大流量包,可以支持2~5个用户分享套餐内流量。
中国移动非4G用户也可以自由叠加7档数据流量套餐。
按照现有的资费方案,有好事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使用4G网络观看一部大小1GB左右的电影,即便算上当前赠送的每月1GB流量,仍需要办理价格138元的4G飞享套餐,或50元的流量可选包。
“这资费看视频还不如直接去电影院看电影。
”对此,中国移动表示“,4G时代,中国移动会联合部分内容企业针对视频和游戏等部分大流量业务推出有较大优惠或免费的定向流量。
” 也有用户反映,虽然4G流量价格超出套餐部分按照0.29元/M计算,比起2G、3G时代1元/M是降低不少,但是4G流量消耗速度加快,甚至一天能耗掉整月流量。
“我们目前提供的流量套餐能够 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
”中国移动给出的逻辑是:以40元400M套餐为例,可以查看4000条微博,编写8000条微博,或收发15000封不带附件邮件,或可连续观看177分钟标清视频,或在线听91首标准音质歌曲,约385分钟。
美国的4G用户月均流量使用量为1.5G,韩国约为2G,而我们的3G用户月均流量还不到200M。
“目前4G资费价格肯定是偏高的,但未来应该会降下来,这需要一个过程。
”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向记者表示,刚开始定价比较高,使用4G的人经济实力比较强,他们对于各方面的容忍度会好些,等到4G网络做得比较好,市场比较明朗的情况下,价 格肯定会逐渐下降,而且如果刚开始就定一个非常低的价格,运营商地方分公司就没有什么降价空间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在该4G资费方案中新增了10G流量套餐。
在项立刚看来,语音还是中国移动的核心业务,数据业务也是其主体,但是流量的增长空间会比语音和数据大,中国移动会在流量上下功夫做好,这是好的一面。
目前,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是首个开通TD-LTE4G服务的运营商,其推出的4G资费方案将从3月1日生效。
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确定在3月启动4G,但并不是大面积社会化放号。
抢食4G终端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4G产业是必争的高地,包括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在4G手机上发力,尤其是同时支持4G的两大制式TDD-LTE(移动制式)以及即将发放牌照的FDD-LTE制式的手机,将成为4G手机的主要卖点。
在3G时代,受困于TD-SCDMA技术以及商业合作条款等原因,中国移动没有和苹果达成合作,导致一些高端用户流向与苹果相继达成合作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于是,在4G牌照发放之前,中国移动就大手笔地展开布局,足以见其押宝4G、重领市场的决心。
而获得4G牌照后不到两周,2013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就抛出了完整的4G策略,包括从网络建设、营销、终端、资费、业务以及品牌等一整套体系。
如今,4G资费方案的出炉也为iPhone5S和5C的销售增加了一些匹配度,在4G的初期,中国移动明显要走“高大上”路线。
“中国移动正在建设全球最大4G网络,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5个城市提供4G服务,2013年投入建设资金415亿元,计划未来3年内再投入超过1000亿元。
到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4G基站总数将超过50万,在超过340个城市提供4G服务。
2014年,中国移动的TD终端销售目标是1.9亿~2.2亿部,其中计划销售超过1亿部的TD-LTE终端。
预计2014年4G手机的种类将超过200款,同时中国移动还将推出4G千元智能机、自主品牌的4G手机等终端产品。
”中国移动人士表示。
继中国移动公布计划后,近日中国电信也宣布2014年4G终端预计销售量达到3600万,两大运营商2014年4G智能终端采购量将达到1.4亿。
4G终端销售量大幅提升无疑将有力提升智能终端产业链景气度。
而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4G产业也是必争的高地。
以电信设备起家的华为,在助力4G网络部署的同时,对4G手机寄予厚望。
在2014年CES展上,华为推出大屏手机AscendMate升级之作AscendMate24G,这是华为2014年推出的第一款LTE旗舰智能手机,下载速度高达150Mbps。
针对中国市场亦将推出匹配市场需求的版本。
而更早之前,华为已经在海外市场推出4G智能手机AscendD2LTE等。
此外,包括中兴、联想、酷派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也纷纷在4G手机上发力,尤其是同时支持4G的两大制式TDD-LTE(移动制式)以及即将发放牌照的FDD-LTE制式,将成为4G手机的主要卖点。
不过,项立刚指出,“目前美国的4G比较普及了,其已经完成3年的建设。
中国现在才开始起步,基本上看4G网络技术也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比较完备,才可以达到普及状态。
” 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是首个开通TD-LTE4G服务的运营商,其推出的4G资费 方案将从3月1日生效,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确定在3月启动4G,但并不是大面积 社会化放号。
本报记者茅硕/摄影 相关报道 反击高通幕后或为中国4G开路 本报记者吕静北京报道 如今,国外硬件企业在中国都必需要面对另一个风险———反垄断调查。
日前,中国通讯工业协会旗下的手机中国联盟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举报高通过度收取专利费和搭售的商业模式损害中国手机产业的报告,据悉,国家发改委已经对此展开调查。
此次调查其实是2013年11月调查的发酵版,当时,也是手机中国联盟向发改委提交高通反垄断报告。
高通承认,国家发改委已对该公司启动反垄断调查。
知情人士透露,此事历经4个月,一直处于调查取证阶段,再造声势的原因应该与国内正在大规模推广的4G网络有关。
如果反垄断调查结果成立,高通有可能将面临在中国业务营业收入1%~10%的罚款,2013年高通在中国营收123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49%,因此最高罚金可能达到12.3亿美元。
两次对高通提出反垄断调查的都是同一家机构———中国通讯工业协会旗下的手机中国联盟。
手机中国联盟成立于2011年4月,是挂靠在工信部下的行业组织,其会员成员包括联想、中兴等国内手机厂商,以及展讯、锐迪科等国内芯片厂商。
从表面看,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最直接的获益者正是国产手机厂商和国内芯片厂商。
高通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正在并将继续全力配合国家发改委,并期待很快进行首次会面,相信其业务活动合法并有利于竞争。
由此也证明,自2013年11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和高通还未曾会面。
据了解,高通凭借在通信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地区都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其在全球手机芯片市场占30%,在中国市场占40%,核心专利覆盖3G和4G领域,在4G领域优势尤其明显。
目前高端品牌手机如三星、苹果等基本都用高通的芯片。
但在与高通的合作中,手机厂商除了要支付芯片费用 外,还要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
随着4G的发展,高通也将从国内市场芯片的销售和专利费的收取获得巨额利润。
高通财报数据显示,2013财年,高通收入高达248.7亿美元,其中78.8亿元来自于技术许可。
2013财年,高通收入同比增长30%。
该公司董事长兼CEO保罗·雅各布表示,受益于世界各地3G和3G/4G多模设备的持续强劲增长,未来5年,高通可以凭借其占据的有利位置,在收入和每股收益两方面均实现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手机厂商的低利润和国内芯片厂商的“非主流”,据悉,高通收取芯片专利费从每部手机售价的2%到6%不等,对每个厂商的收费标准不尽相同。
而这2%~6%的专利费的确让国产厂商无法负担。
但高通认为,其提供的高端技术为中国的无线产业做出了贡献。
高通公司称:“国内企业、员工和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支持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脱颖而出,成为移动产业顶级的制造商。
” “我们并不是拒绝向高通缴纳专利费用,而是交多少的问题。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
虽然4G已经开始推广,但近期上市的支持4G网络的终端并不多,包括三星NOTE3,苹果iPhone5S这两款被认为是当今最高端的手机都无法全部支持4G网络,除了与4G网络刚刚组建还需完善有关之外,也与高额的制造成本有关。
如果降低芯片专利费用,可以从源头降低成本,4G手机也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早在3G时代就开始了,但4G时代的声音却格外响亮,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4G技术(TD-LET),比3G技术(TD-SCDMA)成熟得多,这点从“现实”的苹果积极推出了TD-LET产品就可以看出,此时的4G需要更多积极引导式的推广,让用户可以尽快接受。
事实上,近期热议的4G资费天价也与4G建设成本高,但用户量太少多少有些关系。
整合后首季营收增至7000万美元腾讯网、腾讯导航以及手机QQ浏览器已将默认搜索变成了新搜狗 新搜狗“重装”开局重点攻占移动端 本报记者董军北京报道 与腾讯搜搜整合完成之后的首次财报,让搜狗CEO王小川对下一步发展有了些许底气:“下半年的时候搜狗将会实现盈利。
” 2月11日,搜狗发布2013 提升赢利能力 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3年全年财报,相比此前的财报,此次新搜狗的合并财报有两大突破:一是营收能力明显提升,从上一季的5700万美元增至7000万美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72%,而全年营收突破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65%;二是移动搜 索业务营收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10%。
经过整合后,目前重装上阵的新搜狗新的一年预期也更趋乐观。
财报预计,2014年新搜狗营收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季度收入有望突破1亿美元。
发布完2013年第四季度财报 后,董事会招开电话会议回答分析师提问,作为搜狐旗下增长最快、未来最有可能分拆上市的搜狗业务,王小川被提问最多。
在腾讯入股、搜搜业务合并3个月后,搜狗顺利度过整合“阵痛期”,在2014年有望实现赢利,但同时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搜狗与搜搜平稳完成整合,季度收入达到我们预期上限。
”搜狐董事长张朝阳如此评价。
两个团队、两个业务的整合,往往会带来整合期的“阵痛”。
从财报的数字看,搜狗基本上顺利迈过了整合这道坎。
搜狗2013年第四季度营收达7000万美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72%,环比上季度增长23%。
财报的第一个看点就是腾讯的支持使得搜狗营收、赢利能力增加。
据王小川透露,腾讯方面已经将搜搜的资产,包括人员、业务、代理商全部转给搜狗,其中还包括7500台服务器,以及搜搜此前的2万多家客户。
同时,腾讯对搜狗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腾讯网、腾讯导航以及手机QQ浏览器,也已将默认搜索均变成了新搜狗。
在搜索市场,搜狗面临两大强劲的对手:一是市场绝对领先的百度,二是来势汹汹的360。
在残酷 的竞争中,腾讯的支持对搜狗显得尤为重要。
将腾讯资源支持,转化为更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入股之后,腾讯出于战略考虑,将优质资源悉数投入,不仅稳固了新搜狗的PC业务,也使得其流量和商业价值提升了一个台阶。
“以‘三级火箭’为代表的搜狗出色的商业能力与腾讯在入口和流量上的卓越表现相整合,将成为新搜狗长远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
”王小川如是描述双方的合作价值。
据搜狗内部资料披露,腾讯搜搜在融合进搜狗后,其在PC和移动搜索市场的商业变现能力均有了大幅提升。
而在经过短暂调整之后,重装上阵的新搜狗新的一年预期也更趋乐观。
财报透露,2014年新搜狗营收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季度收入有望突破1亿美元。
王小川透露目前处于赢亏平衡的状态,下半年可以赢利。
如按此速度计算,则有可能先于360搜索业务实现赢利。
决战移动业务 新财报的第二个看点是移动业务。
腾讯在移动端的优势已经给搜狗带来明显效果,本季财报其移动搜索收入占总收入10%,而第三季度这个比例仅为4%。
“今年还会大幅增长。
”搜狗内部人士透露。
相比众多为不明朗的前景而焦虑的“中公司”,王小川的“钝感”和搜狗坚持“技术驱动”的发展策略,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为自己赢取了速度和时间。
不过如同所有互联网公司面临的挑战一样,在移动互联网的新秩序之下,能否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商业体系,决定了其能走多远。
对于整合完成后下一步的目标,王小川并未对外透露,但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14年的重点在于移动端的扩张。
巧合的是360董事长周鸿礻韦也将公司2014年的业务重点定为移动搜索。
在PC端的搜索,百度已经有绝对优势。
在用户使用习惯没有颠覆性改变的情况下,市场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出现大的变化, 所以在PC端留给搜狗和360的空间并不大。
而移动端搜索格局未定,甚至移动端搜索的产品形态也未确定,那么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截止到目前,新搜狗的产品布局中,旗舰产品———搜狗手机输入法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8亿,保持着中国第三大无线应用的位置,构成了搜狗移动战略的坚实根基。
手机地图、号码通、语音助手等泛搜索布局形成侧翼,而新整合进来的移动搜索,则可以帮助新搜狗在营收变现等方面形成突破。
对于新搜狗,最大的变数和可能性,在于腾讯旗下多样化的产品在移动端与搜狗深度整合,这将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社会化搜索、结合微信而展开的创新,新搜狗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新搜狗是否能“顺势而为”,还取决于搜狗在技术创新、运营等方面的速度和力度,同时还取决于竞争对手,因为百度与360在2014年,都会在移动端发起全面进攻。

标签: #流量 #网上购物 #正品 #网上购物 #好用 #山西 #版本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