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百花台
工夫茶话
shuxiaoq@
浪浪西西楼楼漫漫议议
新年伊始,到广州女儿家小住。
女儿供职的杂志,常向远在北京的郭启宏兄约稿,他们有热线联系。
人一离开潮州在外,就会想起外出的乡亲朋友。
记得上次去北京,就决定拜访林克欢、郭启宏二位。
见到克欢时,他告知启宏不在北京,未能一见,不觉已过去一年有余。
这次就想通过女儿送去问候。
但元旦已过,光送问候有点过时,想到启宏兄对古典诗词素有研究、功力深厚。
而我一直对潮州是否有座贾岛诗中出现的浪西楼存疑,正好作为引意请教启宏兄。
于是,让女儿转发微信: 启宏兄:你好!贾岛《寄韩潮州愈》诗后两句: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向来都说浪西楼在潮州,遗址无考。
我一直觉得怪怪。
没来过潮州的贾岛若都闻名的楼台,潮人哪会不知。
此楼名若为潮人所起,更是 怪怪,他不怕别人呼为浪屎楼么?再则,此两句说瘴烟散尽,明月照亮楼台,既不见人,也乏味。
所以,我一直以为浪字是动词,意为放纵、纵情,西楼只是泛指。
他对韩愈说:一旦瘴烟尽散,明月初升,你就可登上西楼,纵情一番。
哈哈,今天从潮州来女儿家,闲着没事,你诗读得多,特向你讨教,本意更在问安。
李英群一月四日次日,收到启宏兄回的微信:英群兄:今日才发现小李转来的大札,迟复为歉。
贾岛的这二句诗,我学浅,没读过,或因少壮读诗有偏颇,喜天才阔达,鄙苦吟一派。
手头无贾氏原诗,只好凭虚胡诌。
愚以为西楼恐系泛指,就方位言,东西南北楼都用得,且多有,所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主词也。
未必唐时潮州真有浪西别业? 兄之推论诚有道理,且浪作动词也解得。
自然,浪屎云者,俚俗语也,韩文公未必识得,贾氏浪仙———谑曰浪之仙乎?未涉岭表,更无由“推敲”。
我忽疑版本,浪或为朗之讹,朗,上声,养部,烟瘴散尽,月光朗照,怕也有仕途重光的寄意吧?其然乎? 启宏顿首微信只是微言漫议,但启宏兄从“浪”到“朗”的说法,却大有启发。
韩愈贬潮,一路风霜雨雪,历尽坎坷,行经秦岭那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把他的消极情绪暴露无遗,那一句“好收吾骨瘴江边”读之令人扼腕。
这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即赋《寄韩潮州愈》以赠:“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全诗表达了与韩愈 的友情,深切的眷念,字字句句,肝胆相照。
诗中所有地名、环境,都是实打实的:驿路、泷流、潮水头、海浸城根、瘴气弥漫等等都是实在存在的物象,那么,一处楼台当然也可能存在。
说实在,当日的潮州城,不可能有名动京华的名楼,那么像启宏兄所推断,以方位称之为西楼或北楼也在情理之中。
问题在于一个“浪”字,设若用作名字而得浪西楼,那就极具体了。
这一来,就令代代潮州文史家们寻之无踪又欲罢不能。
看来无妨换个角度思考,放开一点,像把“浪”字拆开作动词看,或从律诗的平仄上疑心版本有讹,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我是个散惰之人,读书不求甚解,茶余清谈一番,找点趣味配茶。
从西楼、浪西楼到朗西楼说了这些外行话,见笑了! 脊上兰舞 (外一首) □丫丫 17岁的饱绿倒卷着垂挂在练琴房的窗外 隐秘的心跳连同祖母的叮咛被母亲的针线缝进我的白力士布鞋底 979音乐班,601宿舍女生深夜卧谈会 青春的骨缝不小心便泄出风丝 我是编织高手喜欢收集彩色的风拧成麻花辫 在舞蹈镜前旋转,甩动 有时一群蝴蝶会从我张开的发尾或宽松的袖口飞出 集体扑向一株在我脊柱上新开出的兰花 返青 如何描述这一天的完整晌午的光线甩出弧步 墨汁升腾。
空气中的白色之舞地球的公转,缓慢而堕落 一种新生的良辰美景落入茶杯的底部 正午一丛剑兰从杯底长出 在对视中我们互为彼此的参照物 腊梅吐清香 寒冬,去庐山脚下的东林寺赏腊梅花成为一种雅趣。
这不,朋友就早早去了东林寺探班,并拍了寺内腊梅的照片,预计下个星期是观赏的最佳时机。
于是,心怀念想,暗暗存下这个朝圣的日子。
好的日子总是让人期待的,这天,天气似乎格外的眷顾,一改前段时间的阴霾,变得晴朗了起来。
心情自然清朗明快。
驱车来到寺庙前,鼻翼间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淡淡的清香,我顺着缕缕香气,寻到那开放的腊梅。
只见它们一丛丛、一笼笼,或散布院墙之间,或装点石径路旁。
有的尚挂着黄叶,掩映着绽放的花朵;有的叶片脱尽,尽情展现那疏枝横斜枝条。
那“倒挂金钟”的花朵,玉米粒似的花蕾,星星点点占满枝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那无形而彻骨的奇香。
那馥郁的清香,银雕玉琢的花儿,总使我心旷神怡,忘记了寒冷。
漫步于黄墙黛瓦的庙宇之间,踌躇在花影飞雪之间,深深地呼吸一口腊梅的清香,霎时沁润心田,这时候,心情豁然开朗,恍若走在槛外世界,仿佛到了隔空离世的梦境。
一尘不染的 四野,让人感受到一派的纯洁,纯洁的腊梅,纯洁的天地,连心灵也被感染得纯洁透明。
我欣赏腊梅的典雅与馨香,更欣赏她的不畏严寒、不惧肃杀。
她的这种精神使人焕发朝气,她的这种秉性裨益人的身心健康。
她壮丽而不奢华,幽香而不妖冶,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于是,我眷恋着她,欣赏着她“凌寒独自开”的勇气,把她作为人生的启示。
愿我们都有梅的精神、梅的骨气。
腊梅,因其在农历冬、腊月开花而得其名,又可写作“蜡梅”,因其花朵的色韵神似蜜蜡制就。
“腊”和“蜡”这两个字音同形近而意异,在腊梅身上竟完美地统一起来了,不知这是造化之神奇,还是汉字的精妙。
人们又常常将腊梅叫做“黄梅”、“冬梅”,并把它与称为“红梅”、“春梅”的梅花相提并论。
历代文人墨客对腊梅多有吟咏,北宋苏东坡有“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腊梅禅老家”;南宋杨万里诗云:“岁寒已无花可采,却将香腊吐成梅”;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 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慨之吟。
寺院内的腊梅静静的开放了, 千树梅花“,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 光”。
腊样的花朵点缀在枝头。
一簇 簇,在冬日的阳光下,通体透明,蜡 黄色的花瓣微微绽开,花蕾里面的 胭脂红尤为显目,恰似红妆一抹点 缀着蜡黄的腊梅花。
疏瘦清秀的枝 条,在飒飒寒风里,彰显着一种凛凛 的傲骨。
褐色的枝条显得苍劲而坚 韧,开满了使人赏心悦目的一树金 黄。
随风飘荡的幽幽暗香,充满浓浓 诗意。
冰清玉洁的原野,增添了几分 傲骨的品格。
旁边的银杏树叶在瑟 瑟的寒风中,时而轻扬,时而远去, 像天空落下来的一个梦,而腊梅的 阵阵清香似乎那么的久远恒古。
。
相别于他处,寺院里的这些腊 梅树大概是因为植于佛门圣地,听 惯了朗朗咏经声,吸纳袅袅香火 味,修成了“正果”。
远远望去,殿宇 巍峨,楼阁连亘。
这里,沉淀了世间 的繁华,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晨钟 暮鼓,周而复始,磬槌念珠,落落作 响。
一样的腊梅,不一样的情结,缕 缕幽婉的梅香,淡淡袭入心怀。
潜 入心灵深处。
江初昕 我大学时代读的是地理系,尤其钟情旅游地理的文学描写,因而对各地的地名比较关注。
丁酉鸡年已经倒计时,且再谈一谈中国的“鸡”地名。
记忆中以鸡名山的,河南信阳鸡公山“青分豫楚,襟扼三江”,海内最为知名。
它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
一,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列为八大自然景观。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故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每次乘京广线火车穿山而过,我都要翘首仰望,啧啧歆羡一回。
虽然从未涉足山麓,山上出产的信阳毛尖倒是喝过几斤。
据说浙江温州市域内,至少有60个含“鸡”的地名,其中鹿城鸡鸣岭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
以鸡冠名山者,有陕西丹凤、辽宁凤城、河北承德、吉林梅河口。
大连有两处,一在旅顺口,一在普兰店。
成都平原西缘崇州市境内的鸡冠山,有我国唯一的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6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自然遗产”称号。
湖南耒阳市夏塘镇与南阳镇交界处,淝水之滨有一座鸡冠山,其南面有一座鸭婆山,民间流传有鸡公、鸭婆比高低的故事。
鸡尖山分布在云南玉溪、楚雄、四川资阳、福建三明。
鸡足山似乎只有一座,位于云南大理宾川县境内,为中国佛教名山之
一。
明代 中国“鸡”地名 □甘建华 徐霞客曾两上鸡足山,编撰第一部《鸡足山志》,赞其“器观尽收今古胜”“实首海内矣”。
抗战时期,徐悲鸿亦曾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
” 鸡鸣山则有河北张家口、浙江杭州、衢州和义乌、广东兴宁、安徽合肥、河南焦作、福建宁德、山东济南、吉林九台。
南京玄武区、安徽马鞍山、茂名滨海新区、苏州虎丘、南昌城西都有鸡笼山。
这些地方都已成为著名或非著名旅游景区。
“天上金鸡一声叫,地下玉鸡次声鸣。
”我国电影界最权威、最专业的奖项是金鸡奖,宁波北仑、广西凭祥、广东乐昌、清远、安徽霍山、浙江瑞安、陕西宁陕、湖北松滋等地都有金鸡山,闻名海内外的是福建金鸡山。
四川雅安金鸡关被称为“威震西南第一关”,1950年代修建川藏公路的起点,既成为连接内地和遥远西藏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成都方向进出雅安的必经之路。
金鸡是传说中的一种雄鸡,其实就是红腹锦鸡,羽色华丽,头部、脚部、上体皆呈金黄色,是驰名中外、中国独有的观赏鸟类,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作一首打油诗《金鸡报 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这首诗看似俗不可耐,口气却又不同凡响,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得出来的。
以鸡名市的有三处,首推陕西宝鸡。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被迫缢死杨贵妃的玄宗皇帝在陈仓山中,偶闻石鸡啼鸣而脱险,因此赐名“宝地神鸡”。
陈仓山位于宝鸡县马营乡南侧,有“鸡峰插云”胜景。
汉辛氏撰《三秦记》载:“太白山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之别。
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
晨鸣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
”春秋时,秦穆公狩猎得到雄鸡,“得雄者霸,得雌者王”。
秦穆公成就霸业后,将陈仓山更名鸡峰山。
黑龙江省东南部有个鸡西市,因地处鸡冠山西麓而得名,辖内还有个鸡东县,又有一个鸡林朝鲜族乡。
宝岛台湾基隆市旧名鸡笼,最早居住在此的凯达格兰族(ketakalan),鸡笼是其闽南方言译音,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
光绪元年(1875)设基隆厅,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寓意“基地昌隆”。
曾走云南昆明,市中心有一座高大雄伟、精美绝伦的牌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距今已有近600 年的历史,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碧鸡坊。
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曰:“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 再说吾乡衡岳湘水,以鸡为名的主要有这样几处。
城西蒸湘区离我居所十来公里,有墟场名鸡窝山。
清代同治《衡阳县志》载:“涵蒸峰下,二邱相连,东为鸡窝山,鸡窝状其低圆也。
”民间流传一则不靠谱的轶闻,说是曾有少年于山间放牧,见山里有一鸡窝,内有一只母鸡金光闪闪,顿起贪念。
追鸡时脚被啄伤,怒而将鸡摔死,鸡立时化为金鸡,喜而怀之,售得巨金,但伤口溃烂不止,只得用售鸡款治伤,金尽方愈。
1944年衡阳保卫战,国军外援部队在此处激战一天,击溃盘踞鸡窝山上之日寇,这个倒是事实。
鸡窝山方圆人家大都姓肖,世为巨姓大族,尤其肖企云一支,民国以来所出文臣武将,代不乏人。
雁城东面珠晖区茶山坳镇北15公里,有鸡公山亦名鸡公峰,海拔800多米。
说是早在北魏时期即有文字记载,明清以来更有许多名人骚客来山观赏。
我做新闻记者时曾经到过那一带,可惜迄今没有读到相关诗文,估计都已流失。
这座山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周围的公鸡凌晨一声鸣叫,衡阳、衡南、衡山三县都可以听到,素有“一鸡鸣三县”之称。
但与我国同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处,号称“鸡鸣闻三国”的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则又无法相提并论了。
责编:舒小梅电话:23567732018年1月16日星期
二 北山读树 □汪翔 北山是我家乡北面的山脉,这 里是树的世界。
放眼望去,所见皆树。
参天的杉树屹立在峰岭;椿萱伸展 着苍劲的枝干;大樟树撑起绿荫大 伞,上面有千百只鸟雀飞跃、歌唱。
微 风吹来,火红的枫叶 的从树 丫上飞下,就像片片红雪从空中飘 落,银杏树的叶子犹如一把把小扇 子挂在树枝上,沙沙作响,好像风铃 般清脆。
我常常一个人独处北山深林, 聆听松涛,聆听树的絮语;读树,读 树的朴素、沧桑、沉静、安详、雄伟、 奉献以及博大深邃。
树是植物之灵,
是生命的象 征。
一棵树就是一面旗帜,一座丰 碑。
无论是挺拔的钻天杨、四季常 青的冬青,还是枝干弥天的榕树、 盘根错节的老槐,无论是杨柳晚 樱,还是灌木棘丛,都生机勃勃,枝 繁叶茂,站成一树风景。
崖缝的古 松老柏,形若展翅,势欲凌云,体现 了树的雄奇。
涧边的野杏樱桃,相 间丛生,红绿交错,平添了树的清 秀。
深谷的疏梅幽兰,冰清玉洁, 无为无争,昭示了树的境界。
山坜 的檀树山茶,漫山遍野,各放异彩, 展示了树的气质。
每一年春风催开新芽,树就伸 展出生命之色。
树像一支笔,画青 了山,描绿了水,呼出纯氧,为行人 遮一片阴凉。
有些树,历经风雨的 洗礼,即便落尽了叶子,也要绽放 出冰清玉洁的情怀。
有些树,繁华 过去,即便是一片枯黄,也要钢筋 铁骨一样地挺立。
有些树,枝干瘦 小,没有玉树临风,但有一片淡然 和宁静。
有些树,没有色彩,苍凉 沉郁,并不等于没有风景。
有些树, 冰天雪地遮掩不住生命的那份顽 强,寒风凛冽剥夺不掉个性中的那 份飘逸。
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高那么 壮?树有两个天空:一个是枝叶迎 迓的蓝天,一个是根须伸展的地 下。
树让信念扎入地下,让理想升 向蓝天,天地合
一,树具备了某种 无限,成就沉静雄伟与博大深邃。
树的生长只有一个方向,就是 向上,向阳生长,终其一生,决不改 变。
每一棵树,都努力地把自己的 躯干向天空伸展。
风雨雷电只能 改变树生长的细节,不能改变树生 长的方向。
树拒绝人世间的一切 道路,往东往西,往南往北,那只是 人的方向,而不是树的方向。
向上 的方向,是阻力最大的方向,是最靠近太阳的方向,也是内力最强的方向。
一棵树只有不停延伸自己的高度,才能达到光辉的巅峰。
要想成为大树,就不要和草去比。
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明显比树快,但是几年过后,草换了几拨,而树依旧是树。
所以世界上只有古树、大树,却没有古草、大草。
树是大地之子,落地生根,一生抓住根下的泥土不放。
树抓住了根下的泥土,也就抓住了整个大地,整个大地就成了树的依托,成了树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
树要长得高,根就要扎得深,树越长越高,根也越扎越深,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根须牵着枝梢,枝梢挽着根须,于是有了粗壮的树干,美丽的树冠,长出了累累果实,具有泥土的芳香,像云霞一样,色彩斑斓。
树是勇士的化身,凌厉的风雨,北方来的寒流,在其周围呐喊徘徊,树屹立不倒,以历尽沧桑却越发优雅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内涵。
白竹崖绝壁上有一株古树,树根几乎全部裸露出来,像老人手背上的青筋,牢牢地抓住整个崖壁,遍体鳞伤,树冠依然伸向高空,给人一种巨大的震撼力。
梨树坪上有一棵树,扭曲的树干百孔千疮,遒劲的枝条向四面伸展,树冠向后倾斜,仿佛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头发纷披,挥舞看臂膀,仰天长啸。
树不怕砍,不惧伐,伤痕累累,愈合弥坚,抽新枝,复元气,这是树的天性。
我观察到,树木会在受伤的地方长得更加结实。
甚至有些果树只有在经过伤害之后,它的果子才会更加的饱满,它的生命力才会更加的旺盛。
我领悟到,珍珠生于伤痕,凤凰生于火。
不在苦痛中煎熬,就不会拥有坚实的翅膀。
树的年轮就是树的心灵史,忠实地记录着沧桑岁月和自己的生命轨迹。
树的年轮决不会沿着任何一条人为的道路奔驰,它一生都只围绕着自己的心灵旋转,而且永远不会出轨。
一圈圈,是太阳朝出夕落的循环轨迹。
一圈圈,是春夏秋冬留驻的轨迹。
一圈圈,是与风霜雨雪搏斗的轨迹。
一圈圈,是充实与深刻的人生轨迹。
有些树只有叶子没有果实。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饱受了风刀霜剑的摧残,却没有结出果实,就像一个毕生努力追求而最终没有获得成功的人一样,同样应该受到尊敬和赞美,因为结果虽然有缺憾,但过程是完美的。
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天空中没有了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每一棵树,都是一本书,一部历史,一首雄壮的歌。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听懂一棵树的箴言。
浅白才是文字的使命 □卢海娟 一文友说,她最看不得那些平凡的文字,那些由大白话写成的文章。
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我。
那时,我是那么执着地爱着华丽的辞藻,如痴如狂。
笔下的文字,如果没有蹀躞、没有缱绻、没有觊觎、没有踅音、没有如磐的重负、没有踽踽独行……甚至于自己臆造的词如悒郁、厌郁之类,就觉得这文章写得太过淡泊无味,太不精彩,太不夺人眼球。
就像今天的美文,必定要妖娆,必定要凉薄,必定要清寂,必定要讲到三生的韶光,必定要引出指尖上的流年……习惯了流光溢彩的文字,习惯了华丽的堆砌与铺排。
提起笔,搜肠刮肚找到的都是富丽堂皇的意象,一如漫天花海,光怪陆离才好。
灵感起处,文字倾巢而来,纸上便是三千浮华洇染了一地苍白,缤纷俏丽的文字一朵一朵地绽放,花枝招展,柳绿桃红,一个个搔首弄姿在我的文章里安营扎寨。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错的,每一篇文章的缘起,大概都是因为爱极了某一组文字。
每一个动人的春夜,我都会小心翼翼打开那个珍藏着文字的箱子,我爱的文字,它们睡在不同的角落,我轻声呼唤,带它们走进我的笔下,它们舞姿婆娑,有声。
倘若文字不美,在我,就决不肯当成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诗歌呈现给别人。
我总是反复思量,斟酌比对,直到所有抑扬顿挫、笔画姣好、寓意深刻的文字在我的心尖上一一划过,织成一篇锦绣文章。
看着那些好看的文字,我心满意足,像看着阳光下四处疯跑的我的孩子。
然而太过矫情的文字总是喧宾夺主,就好像一件靓丽的衣裳遮住了来自灵魂的眸光。
文字恰如衣裳。
每一个女孩都曾梦想过一件最美的衣裳:以蕾丝为点缀,用宝石来镶嵌,有花朵若隐若现。
可是,女孩忘了, 衣裳太过美丽,就会让人记不起那张被遮掩的曼妙的身材和青春的脸庞。
况且,一件美丽的衣裳,当初爱得辗转反侧,爱得视若珍宝,转眼间,还会有更时尚更妖娆的新衣走进我们的生活———再华丽的衣裳,总有一天会时过境迁,会被遗忘,被丢弃。
美艳的文字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新衣裳,那么精心地搭配,那么爱意柔柔地穿好,镜子前翻来覆去地打量———它们曾装点了谁的青春?又被谁无情地脱掉?当初爱得痴狂,丢弃时全然记不起最初的执着。
而那个曾经被包裹过的胴体,以及那一颗精致温柔的心却要做一次又一次的逃离。
做为生命的衍生物,一种华美终究要被另一种华美所掩盖,被时光永远埋葬。
曾经自以为绝美的文章,回首时却再也读不懂当初的情感,当初的思想———每一天都要绫罗绸缎,时时刻刻都要明艳照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端起来的美艳、绷起来的俊秀一步步把灵魂掏空,空荡荡的美衣华服下只有美丽的文字纷纷坠地的声音,让生命变得空洞而忙碌,让那些华丽的文章全失了最初的模样,在时光里灰暗地老去。
一餐美食,曾经追逐的是色香味的艳压群芳,经年之后,才发现食物的本色多么重要,减掉所有的调料,减去所有的搭配,只有在最简单时,才能品尝到食物的真味。
一袭布衣,清素之中自有别样的风韵。
一篇文章,只有避开那些华丽的辞藻,绕开那些辗转缠绵故意做作的曲折,才可以直奔人生的主题,才可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生命的真谛。
所以,用最浅近最俚俗最平凡的文字写出最诗意最富有哲理的话,这才是文字的最终使命。
女儿供职的杂志,常向远在北京的郭启宏兄约稿,他们有热线联系。
人一离开潮州在外,就会想起外出的乡亲朋友。
记得上次去北京,就决定拜访林克欢、郭启宏二位。
见到克欢时,他告知启宏不在北京,未能一见,不觉已过去一年有余。
这次就想通过女儿送去问候。
但元旦已过,光送问候有点过时,想到启宏兄对古典诗词素有研究、功力深厚。
而我一直对潮州是否有座贾岛诗中出现的浪西楼存疑,正好作为引意请教启宏兄。
于是,让女儿转发微信: 启宏兄:你好!贾岛《寄韩潮州愈》诗后两句: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向来都说浪西楼在潮州,遗址无考。
我一直觉得怪怪。
没来过潮州的贾岛若都闻名的楼台,潮人哪会不知。
此楼名若为潮人所起,更是 怪怪,他不怕别人呼为浪屎楼么?再则,此两句说瘴烟散尽,明月照亮楼台,既不见人,也乏味。
所以,我一直以为浪字是动词,意为放纵、纵情,西楼只是泛指。
他对韩愈说:一旦瘴烟尽散,明月初升,你就可登上西楼,纵情一番。
哈哈,今天从潮州来女儿家,闲着没事,你诗读得多,特向你讨教,本意更在问安。
李英群一月四日次日,收到启宏兄回的微信:英群兄:今日才发现小李转来的大札,迟复为歉。
贾岛的这二句诗,我学浅,没读过,或因少壮读诗有偏颇,喜天才阔达,鄙苦吟一派。
手头无贾氏原诗,只好凭虚胡诌。
愚以为西楼恐系泛指,就方位言,东西南北楼都用得,且多有,所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主词也。
未必唐时潮州真有浪西别业? 兄之推论诚有道理,且浪作动词也解得。
自然,浪屎云者,俚俗语也,韩文公未必识得,贾氏浪仙———谑曰浪之仙乎?未涉岭表,更无由“推敲”。
我忽疑版本,浪或为朗之讹,朗,上声,养部,烟瘴散尽,月光朗照,怕也有仕途重光的寄意吧?其然乎? 启宏顿首微信只是微言漫议,但启宏兄从“浪”到“朗”的说法,却大有启发。
韩愈贬潮,一路风霜雨雪,历尽坎坷,行经秦岭那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把他的消极情绪暴露无遗,那一句“好收吾骨瘴江边”读之令人扼腕。
这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即赋《寄韩潮州愈》以赠:“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全诗表达了与韩愈 的友情,深切的眷念,字字句句,肝胆相照。
诗中所有地名、环境,都是实打实的:驿路、泷流、潮水头、海浸城根、瘴气弥漫等等都是实在存在的物象,那么,一处楼台当然也可能存在。
说实在,当日的潮州城,不可能有名动京华的名楼,那么像启宏兄所推断,以方位称之为西楼或北楼也在情理之中。
问题在于一个“浪”字,设若用作名字而得浪西楼,那就极具体了。
这一来,就令代代潮州文史家们寻之无踪又欲罢不能。
看来无妨换个角度思考,放开一点,像把“浪”字拆开作动词看,或从律诗的平仄上疑心版本有讹,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我是个散惰之人,读书不求甚解,茶余清谈一番,找点趣味配茶。
从西楼、浪西楼到朗西楼说了这些外行话,见笑了! 脊上兰舞 (外一首) □丫丫 17岁的饱绿倒卷着垂挂在练琴房的窗外 隐秘的心跳连同祖母的叮咛被母亲的针线缝进我的白力士布鞋底 979音乐班,601宿舍女生深夜卧谈会 青春的骨缝不小心便泄出风丝 我是编织高手喜欢收集彩色的风拧成麻花辫 在舞蹈镜前旋转,甩动 有时一群蝴蝶会从我张开的发尾或宽松的袖口飞出 集体扑向一株在我脊柱上新开出的兰花 返青 如何描述这一天的完整晌午的光线甩出弧步 墨汁升腾。
空气中的白色之舞地球的公转,缓慢而堕落 一种新生的良辰美景落入茶杯的底部 正午一丛剑兰从杯底长出 在对视中我们互为彼此的参照物 腊梅吐清香 寒冬,去庐山脚下的东林寺赏腊梅花成为一种雅趣。
这不,朋友就早早去了东林寺探班,并拍了寺内腊梅的照片,预计下个星期是观赏的最佳时机。
于是,心怀念想,暗暗存下这个朝圣的日子。
好的日子总是让人期待的,这天,天气似乎格外的眷顾,一改前段时间的阴霾,变得晴朗了起来。
心情自然清朗明快。
驱车来到寺庙前,鼻翼间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淡淡的清香,我顺着缕缕香气,寻到那开放的腊梅。
只见它们一丛丛、一笼笼,或散布院墙之间,或装点石径路旁。
有的尚挂着黄叶,掩映着绽放的花朵;有的叶片脱尽,尽情展现那疏枝横斜枝条。
那“倒挂金钟”的花朵,玉米粒似的花蕾,星星点点占满枝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那无形而彻骨的奇香。
那馥郁的清香,银雕玉琢的花儿,总使我心旷神怡,忘记了寒冷。
漫步于黄墙黛瓦的庙宇之间,踌躇在花影飞雪之间,深深地呼吸一口腊梅的清香,霎时沁润心田,这时候,心情豁然开朗,恍若走在槛外世界,仿佛到了隔空离世的梦境。
一尘不染的 四野,让人感受到一派的纯洁,纯洁的腊梅,纯洁的天地,连心灵也被感染得纯洁透明。
我欣赏腊梅的典雅与馨香,更欣赏她的不畏严寒、不惧肃杀。
她的这种精神使人焕发朝气,她的这种秉性裨益人的身心健康。
她壮丽而不奢华,幽香而不妖冶,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于是,我眷恋着她,欣赏着她“凌寒独自开”的勇气,把她作为人生的启示。
愿我们都有梅的精神、梅的骨气。
腊梅,因其在农历冬、腊月开花而得其名,又可写作“蜡梅”,因其花朵的色韵神似蜜蜡制就。
“腊”和“蜡”这两个字音同形近而意异,在腊梅身上竟完美地统一起来了,不知这是造化之神奇,还是汉字的精妙。
人们又常常将腊梅叫做“黄梅”、“冬梅”,并把它与称为“红梅”、“春梅”的梅花相提并论。
历代文人墨客对腊梅多有吟咏,北宋苏东坡有“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腊梅禅老家”;南宋杨万里诗云:“岁寒已无花可采,却将香腊吐成梅”;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 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慨之吟。
寺院内的腊梅静静的开放了, 千树梅花“,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 光”。
腊样的花朵点缀在枝头。
一簇 簇,在冬日的阳光下,通体透明,蜡 黄色的花瓣微微绽开,花蕾里面的 胭脂红尤为显目,恰似红妆一抹点 缀着蜡黄的腊梅花。
疏瘦清秀的枝 条,在飒飒寒风里,彰显着一种凛凛 的傲骨。
褐色的枝条显得苍劲而坚 韧,开满了使人赏心悦目的一树金 黄。
随风飘荡的幽幽暗香,充满浓浓 诗意。
冰清玉洁的原野,增添了几分 傲骨的品格。
旁边的银杏树叶在瑟 瑟的寒风中,时而轻扬,时而远去, 像天空落下来的一个梦,而腊梅的 阵阵清香似乎那么的久远恒古。
。
相别于他处,寺院里的这些腊 梅树大概是因为植于佛门圣地,听 惯了朗朗咏经声,吸纳袅袅香火 味,修成了“正果”。
远远望去,殿宇 巍峨,楼阁连亘。
这里,沉淀了世间 的繁华,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晨钟 暮鼓,周而复始,磬槌念珠,落落作 响。
一样的腊梅,不一样的情结,缕 缕幽婉的梅香,淡淡袭入心怀。
潜 入心灵深处。
江初昕 我大学时代读的是地理系,尤其钟情旅游地理的文学描写,因而对各地的地名比较关注。
丁酉鸡年已经倒计时,且再谈一谈中国的“鸡”地名。
记忆中以鸡名山的,河南信阳鸡公山“青分豫楚,襟扼三江”,海内最为知名。
它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
一,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列为八大自然景观。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故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每次乘京广线火车穿山而过,我都要翘首仰望,啧啧歆羡一回。
虽然从未涉足山麓,山上出产的信阳毛尖倒是喝过几斤。
据说浙江温州市域内,至少有60个含“鸡”的地名,其中鹿城鸡鸣岭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
以鸡冠名山者,有陕西丹凤、辽宁凤城、河北承德、吉林梅河口。
大连有两处,一在旅顺口,一在普兰店。
成都平原西缘崇州市境内的鸡冠山,有我国唯一的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6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自然遗产”称号。
湖南耒阳市夏塘镇与南阳镇交界处,淝水之滨有一座鸡冠山,其南面有一座鸭婆山,民间流传有鸡公、鸭婆比高低的故事。
鸡尖山分布在云南玉溪、楚雄、四川资阳、福建三明。
鸡足山似乎只有一座,位于云南大理宾川县境内,为中国佛教名山之
一。
明代 中国“鸡”地名 □甘建华 徐霞客曾两上鸡足山,编撰第一部《鸡足山志》,赞其“器观尽收今古胜”“实首海内矣”。
抗战时期,徐悲鸿亦曾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
” 鸡鸣山则有河北张家口、浙江杭州、衢州和义乌、广东兴宁、安徽合肥、河南焦作、福建宁德、山东济南、吉林九台。
南京玄武区、安徽马鞍山、茂名滨海新区、苏州虎丘、南昌城西都有鸡笼山。
这些地方都已成为著名或非著名旅游景区。
“天上金鸡一声叫,地下玉鸡次声鸣。
”我国电影界最权威、最专业的奖项是金鸡奖,宁波北仑、广西凭祥、广东乐昌、清远、安徽霍山、浙江瑞安、陕西宁陕、湖北松滋等地都有金鸡山,闻名海内外的是福建金鸡山。
四川雅安金鸡关被称为“威震西南第一关”,1950年代修建川藏公路的起点,既成为连接内地和遥远西藏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成都方向进出雅安的必经之路。
金鸡是传说中的一种雄鸡,其实就是红腹锦鸡,羽色华丽,头部、脚部、上体皆呈金黄色,是驰名中外、中国独有的观赏鸟类,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作一首打油诗《金鸡报 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这首诗看似俗不可耐,口气却又不同凡响,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得出来的。
以鸡名市的有三处,首推陕西宝鸡。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被迫缢死杨贵妃的玄宗皇帝在陈仓山中,偶闻石鸡啼鸣而脱险,因此赐名“宝地神鸡”。
陈仓山位于宝鸡县马营乡南侧,有“鸡峰插云”胜景。
汉辛氏撰《三秦记》载:“太白山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之别。
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
晨鸣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
”春秋时,秦穆公狩猎得到雄鸡,“得雄者霸,得雌者王”。
秦穆公成就霸业后,将陈仓山更名鸡峰山。
黑龙江省东南部有个鸡西市,因地处鸡冠山西麓而得名,辖内还有个鸡东县,又有一个鸡林朝鲜族乡。
宝岛台湾基隆市旧名鸡笼,最早居住在此的凯达格兰族(ketakalan),鸡笼是其闽南方言译音,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
光绪元年(1875)设基隆厅,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寓意“基地昌隆”。
曾走云南昆明,市中心有一座高大雄伟、精美绝伦的牌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距今已有近600 年的历史,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碧鸡坊。
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曰:“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 再说吾乡衡岳湘水,以鸡为名的主要有这样几处。
城西蒸湘区离我居所十来公里,有墟场名鸡窝山。
清代同治《衡阳县志》载:“涵蒸峰下,二邱相连,东为鸡窝山,鸡窝状其低圆也。
”民间流传一则不靠谱的轶闻,说是曾有少年于山间放牧,见山里有一鸡窝,内有一只母鸡金光闪闪,顿起贪念。
追鸡时脚被啄伤,怒而将鸡摔死,鸡立时化为金鸡,喜而怀之,售得巨金,但伤口溃烂不止,只得用售鸡款治伤,金尽方愈。
1944年衡阳保卫战,国军外援部队在此处激战一天,击溃盘踞鸡窝山上之日寇,这个倒是事实。
鸡窝山方圆人家大都姓肖,世为巨姓大族,尤其肖企云一支,民国以来所出文臣武将,代不乏人。
雁城东面珠晖区茶山坳镇北15公里,有鸡公山亦名鸡公峰,海拔800多米。
说是早在北魏时期即有文字记载,明清以来更有许多名人骚客来山观赏。
我做新闻记者时曾经到过那一带,可惜迄今没有读到相关诗文,估计都已流失。
这座山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周围的公鸡凌晨一声鸣叫,衡阳、衡南、衡山三县都可以听到,素有“一鸡鸣三县”之称。
但与我国同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处,号称“鸡鸣闻三国”的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则又无法相提并论了。
责编:舒小梅电话:23567732018年1月16日星期
二 北山读树 □汪翔 北山是我家乡北面的山脉,这 里是树的世界。
放眼望去,所见皆树。
参天的杉树屹立在峰岭;椿萱伸展 着苍劲的枝干;大樟树撑起绿荫大 伞,上面有千百只鸟雀飞跃、歌唱。
微 风吹来,火红的枫叶 的从树 丫上飞下,就像片片红雪从空中飘 落,银杏树的叶子犹如一把把小扇 子挂在树枝上,沙沙作响,好像风铃 般清脆。
我常常一个人独处北山深林, 聆听松涛,聆听树的絮语;读树,读 树的朴素、沧桑、沉静、安详、雄伟、 奉献以及博大深邃。
树是植物之灵,
是生命的象 征。
一棵树就是一面旗帜,一座丰 碑。
无论是挺拔的钻天杨、四季常 青的冬青,还是枝干弥天的榕树、 盘根错节的老槐,无论是杨柳晚 樱,还是灌木棘丛,都生机勃勃,枝 繁叶茂,站成一树风景。
崖缝的古 松老柏,形若展翅,势欲凌云,体现 了树的雄奇。
涧边的野杏樱桃,相 间丛生,红绿交错,平添了树的清 秀。
深谷的疏梅幽兰,冰清玉洁, 无为无争,昭示了树的境界。
山坜 的檀树山茶,漫山遍野,各放异彩, 展示了树的气质。
每一年春风催开新芽,树就伸 展出生命之色。
树像一支笔,画青 了山,描绿了水,呼出纯氧,为行人 遮一片阴凉。
有些树,历经风雨的 洗礼,即便落尽了叶子,也要绽放 出冰清玉洁的情怀。
有些树,繁华 过去,即便是一片枯黄,也要钢筋 铁骨一样地挺立。
有些树,枝干瘦 小,没有玉树临风,但有一片淡然 和宁静。
有些树,没有色彩,苍凉 沉郁,并不等于没有风景。
有些树, 冰天雪地遮掩不住生命的那份顽 强,寒风凛冽剥夺不掉个性中的那 份飘逸。
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高那么 壮?树有两个天空:一个是枝叶迎 迓的蓝天,一个是根须伸展的地 下。
树让信念扎入地下,让理想升 向蓝天,天地合
一,树具备了某种 无限,成就沉静雄伟与博大深邃。
树的生长只有一个方向,就是 向上,向阳生长,终其一生,决不改 变。
每一棵树,都努力地把自己的 躯干向天空伸展。
风雨雷电只能 改变树生长的细节,不能改变树生 长的方向。
树拒绝人世间的一切 道路,往东往西,往南往北,那只是 人的方向,而不是树的方向。
向上 的方向,是阻力最大的方向,是最靠近太阳的方向,也是内力最强的方向。
一棵树只有不停延伸自己的高度,才能达到光辉的巅峰。
要想成为大树,就不要和草去比。
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明显比树快,但是几年过后,草换了几拨,而树依旧是树。
所以世界上只有古树、大树,却没有古草、大草。
树是大地之子,落地生根,一生抓住根下的泥土不放。
树抓住了根下的泥土,也就抓住了整个大地,整个大地就成了树的依托,成了树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
树要长得高,根就要扎得深,树越长越高,根也越扎越深,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根须牵着枝梢,枝梢挽着根须,于是有了粗壮的树干,美丽的树冠,长出了累累果实,具有泥土的芳香,像云霞一样,色彩斑斓。
树是勇士的化身,凌厉的风雨,北方来的寒流,在其周围呐喊徘徊,树屹立不倒,以历尽沧桑却越发优雅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内涵。
白竹崖绝壁上有一株古树,树根几乎全部裸露出来,像老人手背上的青筋,牢牢地抓住整个崖壁,遍体鳞伤,树冠依然伸向高空,给人一种巨大的震撼力。
梨树坪上有一棵树,扭曲的树干百孔千疮,遒劲的枝条向四面伸展,树冠向后倾斜,仿佛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头发纷披,挥舞看臂膀,仰天长啸。
树不怕砍,不惧伐,伤痕累累,愈合弥坚,抽新枝,复元气,这是树的天性。
我观察到,树木会在受伤的地方长得更加结实。
甚至有些果树只有在经过伤害之后,它的果子才会更加的饱满,它的生命力才会更加的旺盛。
我领悟到,珍珠生于伤痕,凤凰生于火。
不在苦痛中煎熬,就不会拥有坚实的翅膀。
树的年轮就是树的心灵史,忠实地记录着沧桑岁月和自己的生命轨迹。
树的年轮决不会沿着任何一条人为的道路奔驰,它一生都只围绕着自己的心灵旋转,而且永远不会出轨。
一圈圈,是太阳朝出夕落的循环轨迹。
一圈圈,是春夏秋冬留驻的轨迹。
一圈圈,是与风霜雨雪搏斗的轨迹。
一圈圈,是充实与深刻的人生轨迹。
有些树只有叶子没有果实。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饱受了风刀霜剑的摧残,却没有结出果实,就像一个毕生努力追求而最终没有获得成功的人一样,同样应该受到尊敬和赞美,因为结果虽然有缺憾,但过程是完美的。
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天空中没有了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每一棵树,都是一本书,一部历史,一首雄壮的歌。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听懂一棵树的箴言。
浅白才是文字的使命 □卢海娟 一文友说,她最看不得那些平凡的文字,那些由大白话写成的文章。
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我。
那时,我是那么执着地爱着华丽的辞藻,如痴如狂。
笔下的文字,如果没有蹀躞、没有缱绻、没有觊觎、没有踅音、没有如磐的重负、没有踽踽独行……甚至于自己臆造的词如悒郁、厌郁之类,就觉得这文章写得太过淡泊无味,太不精彩,太不夺人眼球。
就像今天的美文,必定要妖娆,必定要凉薄,必定要清寂,必定要讲到三生的韶光,必定要引出指尖上的流年……习惯了流光溢彩的文字,习惯了华丽的堆砌与铺排。
提起笔,搜肠刮肚找到的都是富丽堂皇的意象,一如漫天花海,光怪陆离才好。
灵感起处,文字倾巢而来,纸上便是三千浮华洇染了一地苍白,缤纷俏丽的文字一朵一朵地绽放,花枝招展,柳绿桃红,一个个搔首弄姿在我的文章里安营扎寨。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错的,每一篇文章的缘起,大概都是因为爱极了某一组文字。
每一个动人的春夜,我都会小心翼翼打开那个珍藏着文字的箱子,我爱的文字,它们睡在不同的角落,我轻声呼唤,带它们走进我的笔下,它们舞姿婆娑,有声。
倘若文字不美,在我,就决不肯当成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诗歌呈现给别人。
我总是反复思量,斟酌比对,直到所有抑扬顿挫、笔画姣好、寓意深刻的文字在我的心尖上一一划过,织成一篇锦绣文章。
看着那些好看的文字,我心满意足,像看着阳光下四处疯跑的我的孩子。
然而太过矫情的文字总是喧宾夺主,就好像一件靓丽的衣裳遮住了来自灵魂的眸光。
文字恰如衣裳。
每一个女孩都曾梦想过一件最美的衣裳:以蕾丝为点缀,用宝石来镶嵌,有花朵若隐若现。
可是,女孩忘了, 衣裳太过美丽,就会让人记不起那张被遮掩的曼妙的身材和青春的脸庞。
况且,一件美丽的衣裳,当初爱得辗转反侧,爱得视若珍宝,转眼间,还会有更时尚更妖娆的新衣走进我们的生活———再华丽的衣裳,总有一天会时过境迁,会被遗忘,被丢弃。
美艳的文字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新衣裳,那么精心地搭配,那么爱意柔柔地穿好,镜子前翻来覆去地打量———它们曾装点了谁的青春?又被谁无情地脱掉?当初爱得痴狂,丢弃时全然记不起最初的执着。
而那个曾经被包裹过的胴体,以及那一颗精致温柔的心却要做一次又一次的逃离。
做为生命的衍生物,一种华美终究要被另一种华美所掩盖,被时光永远埋葬。
曾经自以为绝美的文章,回首时却再也读不懂当初的情感,当初的思想———每一天都要绫罗绸缎,时时刻刻都要明艳照人,“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端起来的美艳、绷起来的俊秀一步步把灵魂掏空,空荡荡的美衣华服下只有美丽的文字纷纷坠地的声音,让生命变得空洞而忙碌,让那些华丽的文章全失了最初的模样,在时光里灰暗地老去。
一餐美食,曾经追逐的是色香味的艳压群芳,经年之后,才发现食物的本色多么重要,减掉所有的调料,减去所有的搭配,只有在最简单时,才能品尝到食物的真味。
一袭布衣,清素之中自有别样的风韵。
一篇文章,只有避开那些华丽的辞藻,绕开那些辗转缠绵故意做作的曲折,才可以直奔人生的主题,才可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生命的真谛。
所以,用最浅近最俚俗最平凡的文字写出最诗意最富有哲理的话,这才是文字的最终使命。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