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打造,天津流量卡哪个最划算

天津 0
9理论创新 2021年2月1日星期一责任编辑:丁佳文苏鹏美术编辑:卞锐 E-mail:tjrb_theory@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以新发展理念打造 “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蔡之兵 天津将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
一。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是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就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坚持把创新理念作为打造双城发展格局的内生力。
创新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津正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在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思想解放不够、新动能不足、产业结构偏重偏旧偏粗放等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津城“”滨城”双城势必要承担率先发展的历史重任,选择创新发展路径则是必然选择。
在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创新理念的内生动力作用。
一是在政府服务市 场能力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和城市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市场营商环境质量,努力打造北方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
二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发展贯穿双城发展战略始终,加强双城创新协同,不断优化双城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双城科技创新力量,提升双城内部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天津雄厚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优化创新体系布局,围绕“津城”“滨城”双城产业定位,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参与双城产业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把协调理念作为打造双城发展格局的向心力。
作为天津最为重要的两大增长极“,津城”“滨城”对未来天津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
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和协调“津城”与“滨城”的关系,推动双城形成协调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格局,实现双城发展的规模效应,并最终提升天津整个城 市的发展能级。
首先,要协调“津城”“滨城”双城的功能定位。
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显著提升“津城”的现代服务功能,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同时切实增强“滨城”的城市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建成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其次,协调“津城”“滨城”双城的产业定位。
围绕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一基地三区”的定位“,津城“”滨城”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结合各自功能,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最后,要构建“津城”“滨城”双城联动机制,从交通、产业、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同步推进双城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津城”“滨城”双城既各有所长又紧密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绿色理念作为打造双城发展格局的牵引力。
京津冀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推动三地协同发展不可动摇的共同方向。
在“津城“”滨城”中间地带构建贯通南北的 津沽绿色生态屏障,融入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从而形成“双城紧凑、中部生态”的格局不仅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津城”“滨城”要重视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将提升辖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生态景观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造林绿化、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津城”“滨城”也需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探索一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可行发展路径。
坚持把开放理念作为打造双城格局的推动力。
某种程度上,“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高度一致。
一方面,“津城”依漕运兴盛,而漕运恰恰曾是我国 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滨城”因海发展,滨海新区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因此,“津城”“滨城”双城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定位高度契合,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方面,无论是“津城”,还是“滨城”,都要毫不动摇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定位,尤其是滨城更是需要加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和加快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速度,在不断提升开放程度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另一方面,“津城”“滨城”双城新发展格局也必须重视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关联点和薄弱点,统筹安全与发展,针对性地制定“卡脖子”技术突破规划,将局部发展规划与国家整体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为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坚持把共享理念作为打造双城格局的凝聚力。
发展的共享程度直接决定了地区对各种要素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工业化后期或者后工业化时期,人才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天津作为直辖市,享有毗邻首都和高水平教育医疗资源的优势,通过提升发展模式的共享水平将有助于吸引高质量要素流入,从而加快城市发展。
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中,天津在2019年全国各地区共享发展排名中名列第
四,其中在全民共享发展方面名列第
一,体现了天津贯彻共享理念的成绩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有助于充分利用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生产和生活空间布局,化解城市发展碎片化、城区蔓延式发展以及职住分离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个体上分析,无论是“津城”,还是“滨城”,都已经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是相比于国内其他吸引要素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城市,双城对国内外先进要素的吸引能力都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因此,仍然需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方位提升要素吸引力,为未来双城和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共享发展实现高水平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是有机统一的系统体系。
其中,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既体现了发展的方法论,也蕴含着发展的价值观。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求,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中,天津共享发展指数得分列全国第
四、全民共享指数得分排名第
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全民共享水平全面提升 全民共享强调的是共享的覆盖面,突出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不能是少数人、一部分人,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以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增强民生建设的普惠性。
建立项目协调推动工作机制,会同教育、卫生等部门,成立社会领域投资项目推动工作小组,全面梳理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和储备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按月动态更新管理。
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天津商业大学冷链物流设施技术创新与职业能力提升中心、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市养老院主楼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以我市被列入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力度,谋划了天津职业大学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项目,先后两批征集入库企业107家,排名全国第
三。
制定印发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施方案,提出了七大类23条工作举措,大力推进我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批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体快速检测平台项目、市海河医院甲楼传染病区等改扩建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有效提升我市传染病监测能力及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在近期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情况通报中,我市可转换传染病收治能力建设等多项工作 提前达标,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投资分别增长85.8%、13.9%。

二、着力扩大民生优质供给,全面 共享水平有效提升 全面共享强调的是共享的内容,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所有建设成果。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发挥市发改委作为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深入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实施“惠企21条”“稳运行20条”,以企业视角制定疫情防控保障、税费房租减免、金融信贷支持等措施,让全市企业共享政策“真金白银”。
积极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标准谋划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国家级标志性项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脉整理研究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筹备非遗博物馆,宣传展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出台我市社会信用条例,初步形成“1+16+N”的信用信息系统架构,促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近8亿条,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实现试运行,在2020年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征集活动评选中,天津“信易贷”平台获得“优秀应用奖”,去年11月在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我市位列全国第
二。
组织修订《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申报材料,加强居住登记管理,放宽积分申报条件,扩大政策覆盖面,2020年获得积分落户资格人数为2019年的1.7倍。
积极申请将“871”工程列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加快恢复“京津绿肺”“华北之肾”,强化能耗“双控”,制定实施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若干举措,鼓励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去年前三季度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3.1%,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1%。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储备林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活动,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三、着力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共 建共享水平有力提升 共建共享强调的是共享的实现途径,在推动发展中,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汇聚民智、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生动局面。
按照市委提出的“向群众汇报”工作要求,我们定政策、做决策注重倾听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注重发挥全社会力量,努力在共建的过程中实现更好地共享。
主动加强政企沟通。
制定印发了关于天津市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实施办法,推动企业家积极参与涉企政策制定,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创新机制,进一步拓展了政企互动形式和渠道, 让企业家享受更多应有权利,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积极利用社会资本。
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力度,推广PPP模式,推动实施了于桥水库、北部山区生态保护、津沽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积水片改造、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地铁8、11号线延伸工程、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等项目,纳入PPP项目信息监测平台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采用TOT模式,将业内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与我市轨道交通优势有机结合,为地铁运营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直接盘活利用地铁存量资产超过150亿元,属国内首创。
高水平举办2020融洽会暨民洽会,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办会方式,做到“线下”有“势”、“线上”有“形”,打造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出台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年新增民营市场主体25.5万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研究落实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助力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转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编制形成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对应关系表,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以函代证”“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
继续实施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650亿元左右。

四、着力提高民生兜底保障能力, 渐进共享水平有序提升 渐进共享强调的是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民生工作要充分考虑可承受能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大民生投入的要求,我们注重优化市级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更多资金用于保障急需和民生等项目,特别注重困难群体生活,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
印发实施《天津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成为全国首部省级政府投资管理条例配套细则,从制度层面解决了项目审批和资金分散管理,以及部门职能交叉影响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等问题。
巩固居民清洁取暖治理成果,认真研究补贴政策,完善多方向、多气源供气格局,确保民生用气需求、群众温暖过冬。
强化民生价格保障,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猪肉和蔬菜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措施,加强价格走势监测分析,202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低于全国水平。
推动落实价补联动机制,阶段性扩大保障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年共发放物价补助2.28亿元,受益群众275.7万人次。
积极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新产业扶贫政策体系,推动与受援地区建立省市县三级产业合作联动机制,全年引导184家企业在受援地注册,实际投资额24.4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担当尽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党中央和市委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部署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全力完成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推进我市共享发展保持高水平。
以新发展格局引领新型全球化 孙景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不能仅仅把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理解为应对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的被动之策,而应当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将其理解为中国重新塑造与世界关系的主动选择,其目的是依托国内市场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以高质量发展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进而以高水平开放引领新型全球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世界大变局与新型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在于,总是将发展建立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包容性发展,容易导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引发国际关系上的封闭对抗,形成观念上“你输我赢”或者“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
新型经济全球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通过寻找各国利益的结合点扩大合作,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经济全球化建立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是21世纪的重要时代特征,正在从根本上重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处空间和格局。
两种制度的并存和竞争是影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所在,决定了是让经济全球化重新回到封闭对抗、剥削掠夺的基础上,还是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
2020年,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强调立足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开启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二、立足国内大循环于变局中开新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加速衰落,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数据来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这七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已经下降到50%以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则超过了50%。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表明,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已经无法在原来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摒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积极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打造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在世界大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将是世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 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变局加速变化。
不仅国际贸易、投资、消费陷入衰退之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蔓延也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有利于抓住科技变革的重大机遇,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既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也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创新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只有发挥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才能做到科技自立自强。
一方面补齐短板,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另一方面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
但是也应当看到,核心技术一旦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形成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创新发展,还有利于发挥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潜力巨大的经济优势,依托国内大市场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各环节,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

三、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 新发展格局的主体是国内大循环,但其指向却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为了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后,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又可以为中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强大支撑,在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循环中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进而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形成更加稳定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大循环。
一是利用好国内市场,通过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全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建议》提出,要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提供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建议》提出要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这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中国坚定推进自由贸易、积极实现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的一贯立场,说明中国切实致力于在包容、开放、共赢的基础上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
二是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世界向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强调各方平等参与、风险共担,不搞“封闭制”,不用破坏式方式搞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共同繁荣发展,顺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和世界普遍交往的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心声。
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而《建议》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上,通过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推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发展,为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研究”(20JD710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运营商 #西安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流量 #流量 #套餐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