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发展概况.,西安哪个传媒艺考培训学校好

西安 4

目录
一、学校发展概况....................................................................................................................

1


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3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3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4
1.本科生在校学生情况....................................................................................................

42.本科生中赴国外攻读学位人数、赴国外交流人数,有3个月以上境外学习经历

学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比例............................................................................................

5

(四)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

5

(五)本科生生源情况........................................................................................................

5


1.本科生生源质量............................................................................................................

5


2.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

5


3.各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及实际报到率............................................................................

5


4.转专业的本科生数量及年级分布................................................................................

7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教师情况....................................................................................................................

7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7


2.生师比............................................................................................................................

8


3.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8


4.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9


5.兼职教师情况..............................................................................................................

10


6.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1

(二)教学条件..................................................................................................................

12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2


2.教学用房......................................................................................................................

13


3.教学科研仪器装备......................................................................................................

14


4.图书资源......................................................................................................................

14


5.文体活动场馆..............................................................................................................

15


6.信息资源......................................................................................................................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6

(一)专业建设..................................................................................................................

16

(二)课程及教材建设......................................................................................................

16

(三)课堂开设情况及课堂教学规模..............................................................................

18 (四)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

19

(五)实践教学..................................................................................................................

20
1.实验教学......................................................................................................................

20


2.毕业设计(论文)......................................................................................................

20


3.实习教学......................................................................................................................

21


4.学科竞赛......................................................................................................................

21

(六)教学研究与改革......................................................................................................

211.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21


2.积极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2


3.拓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224.坚持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评估、专业抽检..............................................................22

(七)创新创业教育..........................................................................................................

22(八)《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情况..................................................24


五、专业培养能力..................................................................................................................

24

(一)专业培养目标..........................................................................................................

24

(二)人才培养情况..........................................................................................................

30

(三)培养方案特点..........................................................................................................

31(四)各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31

(五)各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33(六)各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及实际报到率......................................................................34

(七)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35


1.实践教学......................................................................................................................

35


2.实习实训基地..............................................................................................................

40

(八)专业培养能力..........................................................................................................

46


1.建立立德树人机制......................................................................................................

46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49

(九)学风建设..................................................................................................................

49


1.强化思想认识,重视学风建设工作..........................................................................

502.树立问题意识,及时总结问题与不足......................................................................503.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学风建设取得实效..................................................................504.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抓好优良学风建设..........................................................51


六、质量保证体系..................................................................................................................

51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51(二)校领导班子关于本科教学的讨论议题..................................................................

52 (三)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53

(四)日常监控与运行情况..............................................................................................

53

(五)规范教学行为情况..................................................................................................

54

(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55

(七)校内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情况..............................................................................

56

(八)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57(九)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57
1.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质量监测......................................................................................

57


2.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评选..............................................................................

57


七、学生学习效果..................................................................................................................

58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58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率及学位授予率..........................................................................

58(三)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考研出国率......................................................................59

(四)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60

(五)攻读研究生情况......................................................................................................

60

(六)毕业生成就..............................................................................................................

64

(七)校园文化活动及获奖情况......................................................................................

641.紧扣时代主题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642.注重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64


3.举办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65(八)大学生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开展情况..................................................................66


1.体质健康达标率..........................................................................................................

66


2.校园体育活动..............................................................................................................

67


3.重大赛事......................................................................................................................

67


八、学校特色及本科教学持续改进方向..............................................................................

67

(一)学校特色与经验......................................................................................................

671.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682.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9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高、学术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694.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教学质量保障的环路......................................................69


5.严格学生管理,重视学风建设..................................................................................

706.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71

(二)本科教学问题及持续改进方向..............................................................................

71附件1: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7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0-2021学年,是学院“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篇之年,也是学院肩负“转型、奠基、升位”的历史使命,乘势而上,深化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的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关键时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院继续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努力提升教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院办学质量持续攀升,办学声誉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学校发展概况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常州大学优质办学资源,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
2002年3月,学院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创立,办学性质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学院;2013年12月,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学院设立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
学院坐落于滨江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校园占地748亩,校舍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
学院以常州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为办学依托,不断加大基础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的应用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1万人。
设有七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会计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二部(基础课部、体育部),一中心(实验中心),五大职能部门(党群工作部、综合事务部、教学事务部、学生发展部和后勤保障部)。
现有24个招生专业,涵盖工、文、经、管、艺等五大学科门类。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一是提高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专业建设。
学院持续增加专业建设投入,物流管理、会计学专业获评“2020年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学院共有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与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等5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英语和日语等4个专业顺利通过专业综合评估;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商务专业通过新设专业评估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增列审核;新申报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并在2020年招录
1 第一批学生。
二是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质量监控。
修订各专业2020级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内容更加全面,体系更加完整。
制定、修订教学研究业绩考核、学籍管理、学分对接等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文件。
加强教学督导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尤其对毕业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强化教学实践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多样化平台,强基础、重实践,多领域深耕“双创沃土”。
一是重视科技创新,提高青年综合素质。
2020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学院共获得“挑战杯”国赛铜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金奖3项、银奖3项、二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入驻骥江创客街区的2个项目入选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总决赛斩获二等奖;在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荣获二等奖1项。
二是深化政治思想引领,引导青年立志成才。
重视学风建设,建立学生出勤日报制,家长、任课教师、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联系机制;组建自律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校风校纪宣传活动。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全过程,推进院领导上思政课全覆盖。
广泛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领航•开学第一课”、“新思想公开课”等专题教育活动百余场,覆盖学生4.2万余人次。
三是加强教学实践,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对接地方产业行业,解决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突出问题,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融合。
以聚力服务保障为基础,完善综合办学条件。
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现有建筑与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实验分中心,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和公共机房等3个公共基础实验室,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近6700万元。
图书馆现藏书量(含电子图书)达500万册以上。
建设完成30个录播教室、1间智慧教室,开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篇章。
学院秉承“责任”的院训,坚持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形成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把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的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2 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首要目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建设为主体,全面开展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技能优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院通过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地方,服务长三角,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服务面向。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共有本科专业40个,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门类。
其中工学专业24个,管理学专业7个,艺术学专业4个,文学专业2个,经济学、教育学、法学专业各1个。
2020-2021学年招生专业:24个。
2020-2021学年新增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2020-2021学年停招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设计、休闲体育、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共16个专业。
(专业设置情况见表1) 表1专业设置情况统计 序号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专业类 批准文号
1 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
2 030302 社会工作
3 050201 英语
4 050207 日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
5 080202 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
6 080203 工程
7 080205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
8 080206 工程 经济学
法学文学文学工学 工学工学工学 经济与贸易类社会学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 机械类 教高司函〔2006〕11号苏教高函〔2009〕4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 教高司函〔2006〕11号 机械类机械类机械类 苏教办高〔2006〕1号苏教办高〔2006〕1号苏教办高〔2006〕1号
3 9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 10 080407 程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 11 080601 动化 工学 12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13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14 080703 通信工程 工学 15 080801 自动化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 16 080901 术 工学 17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 18 081002 应用工程 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 19 081003 程 工学 2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21 081302 制药工程 工学 22 081504 油气储运工程 工学 23 081701 轻化工程 工学 24 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25 083001 生物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 26 120102 系统 27 120103 工程管理 工学
管理学工学 28 120202 市场营销 29120203K 会计学 3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1 130503 环境设计 32 130504 产品设计 33 130505服装与服饰设计 34040207T 休闲体育 35 120204 财务管理 36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管理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学 37 120601 物流管理 管理学 38080411T焊接技术与工程 39 120801 电子商务 40 080902 软件工程 工学管理学工学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1.本科生在校学生情况 材料类材料类 苏教办高〔2006〕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 电气类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 土木类土木类 苏教高函〔2009〕4号教高司函〔2006〕11号苏教办高〔2006〕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苏教办高〔2006〕1号 土木类 化工与制药类化工与制药类 矿业类轻工类环境科学与工程 类生物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设计学类设计学类设计学类体育学类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 类材料类电子商务类计算机类 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苏教办高〔2006〕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 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 苏教高函〔2010〕6号教高司函〔2006〕11号教高司函〔2006〕11号 教高〔2012〕2号教高〔2012〕2号教高〔2012〕2号教高〔2012〕2号教高〔2013〕4号教高〔2013〕4号教高〔2013〕4号教高〔2013〕4号教高函〔2016〕2号教高函〔2016〕2号教高函〔2020〕2号 2020-2021学年,全院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0183人。

4 2.本科生中赴国外攻读学位人数、赴国外交流人数,有3个月以上境外学习经历学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比例 学院有两名学生参加常州大学与英国班戈大学的双学位项目,分别是2017级会计专业陆睿哲和2018级英语专业许婧卓。
(四)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100%。
(五)本科生生源情况
1.本科生生源质量2020-2021学年,学院招生计划为2966名(普高计划2461人,专转本505 人)。
与上一年度相比,招生计划数增加了15名。
学院实际录取2964名新生,其中普高计划2459人,专转本505人。
学院普通高考计划共有24个专业在22个省市投放计划,其中江苏省录取1337人,外省录取1122人,合计2459人。
和去年相比,各省录取人数和去年基本持平。
在录取成绩方面,江苏的普通类历史组、普通类物理组投档线分别为476和417,分别高出省控线6分和15分,总体情况良好;外省方面,大部分省份录取线在省控线以上10-30分之间。

2.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 2021年学院招生通过《扬子晚报》、《靖江日报》、《江苏招生考试报》、《中国独立学院在线》、《江苏招生网》、《360教育在线》、《现代快报》、《中国教育在线》、《新华日报》等媒体宣传。
本年度,学院线下招生宣传在省内十三个地级市全覆盖,同时参加了十个外省的招生咨询会,主要集中在学院招生计划较多或实行新高考第一年的省份,其他未参与线下招生宣传的省份也均通过线上全方位宣传学院办学成绩,也取得一定效果。
此外,学院安排了10部招生热线电话进行招生咨询工作,通过公开报名选拔优秀师生作为接听咨询热线志愿者,经系统培训后上岗解答考生及家长关于报考学院的各类问题。

3.各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及实际报到率 2020-2021学年,学院招生计划为2966名(普高计划2461人,专转本505人)。
学院实际录取2964名新生,实际报到2796人。
实际录取率99.93%,实际报到率94.33%。
各本科招生专业总数、各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及实际报到率见表
2、表3。

5 表2普通高考2021年报到情况统计 序号 专业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土木工程
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6 环境工程
7 工程管理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 电子信息工程 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 软件工程 12 自动化 13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 人力资源管理 15 物流管理 16 市场营销 17 电子商务 18 会计学 19 财务管理 20 日语 21 英语 22 产品设计 23 环境设计 24 视觉传达设计 合计 拟招生计划
(人)16079140828089781298015580801608080878016716080818485852461 实际录取数(人)16079140828089781298015580801608080858016716080818485852459 实际报到(人)15073134757883751258014675741507675797215815076748282832325 表3专转本2021年报到情况统计 序号 专业 计划数(人)录取数(人)报到数(人)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50 50 43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0 50 48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0 50 47
4 土木工程 50 50 46
5 会计学 149 149 143 报到率
(%)93.7592.4195.7191.4697.5093.2696.1596.90100.0094.1993.7592.5093.7595.0093.7592.9490.0094.6193.7595.0091.3697.6296.4797.6594.55 报到率(%)86.0096.0094.0092.0095.97
6 6 国际经济与贸易 51 51 48 94.12
7 市场营销 55 55 50 90.90
8 产品设计 50 50 46 92.00 合计 505 505 471 93.27
4.转专业的本科生数量及年级分布 学院按《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版)》(常大怀
〔2018〕35号)的文件精神,实施转专业制度。
学生在第
二、第三学期的规定时间内可申请转专业。
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院予以优先考虑,并适当放宽转专业年限。
2020-2021学年,学院共有119名学生成功转入新专业学习,其中2019级2名学生,2020级117名学生。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一)教师情况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战略性的重点,大力引进各类人才,选聘来自国内一流大学和国外知名高校的优秀教师,加强人才的后续培养、教育深化、协调管理和高效使用。
目前,学校的师资队伍数量基本满足需要,师资结构日趋合理,整体水平也逐年增强。
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20人。
其中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泰州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泰州市第七批“市直级师德模范”1人,泰州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
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5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6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96%。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共计48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3.65%,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8人,占34.23%。
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下教师3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5%。
专任教师师资结构比例见表
4、表5、表
6。
表4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表 学位 人数 博士 178 硕士 309 本科及以下 33 合计 520 占比(%)34.2359.426.34
7 表5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职称正高级副高级 中级初级及未定职称 合计 人数5216121097520 表6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占比(%)10.0030.9640.3818.65 年龄 人数 35岁及以下 173 36-45岁 178 16-55岁 107 56岁及以上 62 合计 520
2.生师比 占比(%)33.2734.2320.5711.92 为了满足“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学院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教师规模,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520人,外聘教师与校外导师115人,学生数10183人(截止2021年9月30日),全校生师比17.63(见表7),满足18:1的办学要求。
学生数10183 表7全院生师比统计表 自有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520 115 生师比17.63:
1 3.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2020-2021学年,为本科生授课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为52人,占教授人数的100%。
(分专业情况见表8)。
表8教授为各本科专业上课比例统计 序号 系别 专业 教授 教授 人数上课人数
1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 2
2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3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3 3 化 上课
比例(%)100.00100.00 100.00
8 4 经济管理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4 100.00
5 会计系 会计学
2 2 100.00
6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2 100.00
7 信息工程系 自动化
1 1 100.00
8 外语系 英语
1 1 100.00
9 经济管理系 市场营销
2 2 100.00 10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
3 3 100.00 11 经济管理系 电子商务
2 2 100.00 12 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4 4 100.00 13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土木工程
0 0 0.00 14 外语系 日语
0 0 0.00 15 经济管理系 物流管理
3 3 100.00 16 经济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
1 1 100.00 17 信息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1 100.00 18 艺术系 环境设计
2 2 100.00 19 艺术系 视觉传达设计
3 3 100.00 20 会计系 财务管理
3 3 100.00 21 信息工程系 软件工程
1 1 100.00 22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 3 100.00 23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工程管理
0 0 0.00 24 艺术系 产品设计
1 1 100.00 25 基础部
3 3 100.00 26 体育部
3 3 100.00 注:未为本科生上课的原因主要是出国、挂职锻炼、借调、病休等。
本表统计口径为教授、副教授为本专 业本科生授课情况(不含兼职)。
本表不含已经停招专业。

4.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为确保“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的实施,学院所有教授职称的教师都承 担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工作,含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等,专业课教授还承 担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
2020-2021
学年,学院共开设本科生课程1605门次, 其中教授为本科生开课129门次,占总数的8.04%。
(分专业情况见表9)。
表9教授讲授本科课程与专业课程总门数占比统计 序号 系别 教授上课上课比例 专业 总门次 门次 (%)
1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34
6 2.56
2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64
7 4.27
3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54
3 0.85
4 经济管理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 361
8 2.22
9 5 会计系 会计学 492
8 1.63
6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37
3 1.27
7 信息工程系 自动化 150
3 2.00
8 外语系 英语 144
7 4.86
9 经济管理系 市场营销 208
3 1.44 10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 161
7 4.35 11 经济管理系 电子商务 152
2 1.32 12 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143 10 6.99 13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土木工程 178
0 0.00 14 外语系 日语 132
0 0.00 15 经济管理系 物流管理 149
5 3.36 16 经济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 157
1 0.64 17 信息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22
3 0.93 18 艺术系 环境设计 146
4 2.74 19 艺术系 视觉传达设计 150
6 4.00 20 会计系 财务管理 378
8 2.12 21 信息工程系 软件工程 54
1 1.85 22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67
6 3.59 23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工程管理 168
0 0.00 24 艺术系 产品设计 168
2 1.19 25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焊接技术与工程 112
3 2.68 26 基础部 234 23 9.83 27 体育部 206
0 0
5.兼职教师情况 2020-2021
学年学院聘请兼职教师和行业导师115人(见表10),用于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行业的认知水平,为以后的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10外聘教师结构统计表 项目 教授 副教授 职称 讲师 助教 其他正高级 外聘教师 比例数量 (%) 24 20.86 40 34.78 26 22.6
7 6.18
0 0 10 其他副高级
6 其他中级
8 其他初级
2 未评级
2 博士 46 硕士 54 最高学位 学士
8 无学位
7 合计 115
6.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5.21
6.651.731.7340.0046.956.656.18
(1)师德为重、强化考核学院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编制师德师风系列文件, 发放师德师风手册,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文件精神。
开展一系列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院党委研究制定2021年各党总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点,根据职能部门反映情况等进行师德师风谈话4次,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系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
注重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在评优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人才遴选等各方面,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学院制订出台了《怀德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怀德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怀德学院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等文件,重视教学质量考核,教学行为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导向作用,调动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2)大力引进,培养升级 为强化学院核心竞争力,保证人才引进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地开展,学院制定了《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雇员制员工管理办法》(2012)、《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引进人才管理办法(暂行)》(2015)等文件,坚持“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科学评价、多元评估、规范聘用、择优引进”的原则,注重引进人才的专业背景、职称履历、海外经历和行业经验,全方位构建多元化专业负责人队伍,促进了学院各专业学科的发展。
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学院不断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参考母体高校教师培训办法,保证教师享有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权利。
其次,充分依托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和泰州市各项 11 人才培养项目,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培训、进修、攻读学位等,促使一批自有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同时,学院还注重内部培训,除了积极参与江苏省岗前培训外,每年安排新进教师进行不少于60学时的校内培训,包括并不限于科研、教学能力提升、优秀教师公开课、汇报课评比等;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研讨,承办和协办各专业学科的年会等等,帮助教师维持学习步调不放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外聘教师,选聘严格 学院制定并执行了《怀德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规范程序、明确条件、严格把关,尽可能选择副高以上的人才作为外聘教师。
在正式聘用前,要求外聘教师明确学院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要求,在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上,与自有教师同等要求,外聘课酬与考核结果挂钩,实时开展跟踪评价,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4)支持科研,扶助专利 为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学院持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配套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参加学术研讨、行业年会、论文交流活动,支持各类横向和纵向项目合作。
学院鼓励教师承担科研、教研课题,支持教师出版专著、教材。
2020~2021学年学院成功获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研项目立项27项。
2020自然年学院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4余篇,其中29篇被核心期刊收录。
2020~2021学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余项。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20年,学院本科教学总支出为2172.29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为1470.87万元,实习经费投入87.97万元,实验经费投入47.92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为203.36万元。
教学经费支出总额占教育事业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5.56%,其中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占教育事业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0.53%,本科教学经费总额及生均情况见表11: 表112020-2021学年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表 教学经费支出(万元) 项目支出总计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 金额2172.291470.87 58.78144.58 12 实践教学支出 其中:实验经费支出 实习经费支出 思政政治理论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支出 其他教学专项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 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 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拨款 教改专项拨款(国家) 教育事业收入(万
元) 教改专项拨款(地方)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国家)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地方) 专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本科生学费收入 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 款与本专科生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教学改革支出(万元)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专业建设支出(万元) 实践教学支出(万元) 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元)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支出(元) 生均思政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元)
注:本科生人数10183人(截止2021年9月30日)。
135.8947.9287.9785.49115.13149.3112.25 00000013957.22 15.56% 1444.4458.78144.58135.89133.4447.0686.3983.95
2.教学用房 根据2021年统计,学院总占地面积35.5323万㎡,学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约12.4259万㎡,其中教室面积2.9778万㎡(含智慧教室5095.4㎡),实验、实习场所面积43581㎡。
拥有体育馆面积12796.3㎡.拥有运动场地面积44875㎡ 按全日制在校生10183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34.89(㎡/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2.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4.27(㎡/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25(㎡/生),生均运动场地面积4.4(㎡/生),详见表12。
表12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统计 类别占地面积 总面积(平方米)355323 生均面积(平方米)34.89 13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24259 12.2 教室面积 29778 2.92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3581 4.27 体育馆面积 12796.3 1.25 有运动场地面积 44875 4.4
3.教学科研仪器装备 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
77794.17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228件, 资产总价值6651.29万元,在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6532元;当年新增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84件,价值619.31万元。

4.图书资源 截止至2021年9月,学院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0535㎡,阅览室座位数2000个,周开放时间98小时,实行全开架、阅借一体。
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54.6162万册,当年新增3.156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51.9册;拥有电子图书516万种,电子期刊180万册,学位论文1105万册,音视频134466小时。
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2.2149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45.18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22万篇次。
统计数据见表13、表14。
表132020-2021学年生均图书分类统计表 类别 累积量(册) 中文图书 528791册 外文图书 4785册 中文期刊 12586册 合计 546162册 生均 51.9册 表14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情况一览表 类别 累积量(册) 中文电子图书 5163149册 外文电子图书 654780册 中文电子期刊 15000种 外文电子期刊 41000种 图书馆由文献信息中心向知识服务中心转变。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 习环境,以丰富的馆藏吸引读者到馆学习。
图书馆深入系部了解教学需求,研 究培养方案,逐步完善馆藏结构,遵循采购原则,有针对、多途径开展文献资 源建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重点支持学生考研、考 证、就业等需求。
图书馆设置考研专区,提供给有考研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使用。
14 通过阅读推广和导读方式来引导读者阅读。
以读书月活动为龙头,加强阅
读推广,推动“书香怀德”建设,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4月27日,由学院党群工作部、综合事务部、教学事务部、学生发展部、艺术系联合举办了主题为“读百年党史,做时代青年”的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第七届读书月活动。
在本届读书月活动中,图书馆邀请了常州大学胡学琦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常州非遗保护传承漫谈》的讲座。
胡教授从常州非遗项目简介谈到常州非遗保护的十年历程,从常州三宝谈到国内外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成功案例,从非遗的传承现状分析引发了大家对非遗保护的关注。
他希望大学生通过了解非遗,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做到文化自信。
此外,读书月还举行了三十佳学生读者评选、十佳教师读者评选、超期免罚、借书找锦鲤、建党一百周年专题书展、红色经典影视主题教育、书画作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大赛等系列活动。
图书馆不断加强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与建设工作力度,先后订购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超星期刊、ScienceDirect、SpringLink、Ebsco、ScifinderScholar、EI、WebofScience等数据库,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文体活动场馆 学院现有综合体育馆1个,标准田径足球场1片,室内散打房1个、健美操房2个、健身房1个、乒乓球桌20张、羽毛球场地8片、游泳馆1个、室外篮球场11片、排球场4片、网球场4片。
学院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2个,配备学生社团办公室、学生组织办公室、舞蹈房、多功能厅等学生活动场地,满足学生课余文化娱乐活动需要。

6.信息资源 2021年,学院有包括主网站、各部门各系部二级网站等共计28个,成为学院对外宣传展示的主要窗口和平台。
建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汇文书目检索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系统、学工系统、邮件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各平台运行平稳,校园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已初步体现成效。
目前,学院的教学楼、实验室、行政楼、图书馆、食堂、宿舍实现了全网无线覆盖,主干带宽10G,接入校园网的带宽达到3500兆,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用网环境,支持师生的学习、实验和科学研究。
为建设校园信息化环境,学院不断完善“智慧校园”规划建设,现有3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机房。
为改善我院信息化基础设施,每年新增各种硬件设施,开展网络安全建设,进行信息公开和网络扁平化改造,提升校园网的安全防护能力和运行可靠性。
15 在信息化防疫工作方面,学院高度重视,落实责任,自主开发并上线多个系统。
通过审批系统,师生扫码测温进出校园;通过AI可视化平台快速实现新生信息采集和身份确认,实现“智慧迎新”;通过新生数据统计系统,实时掌握各系新生报到“大数据”,包括新生注册率、报到率、疫苗接种率等信息,为校园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预判。
学院在企业微信平台上开发出“健康打卡”系统,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全院师生员工个人健康信息、地理位置有据可查,得到了泰州市政法委的肯定,在泰州高校进行推广,在省内教育系统得到了好评。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 学院依托常州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办学,现设有40个专业,涵盖工、文、经、管、法、艺、教等七大学科门类。
学院坚持“怀德尚学”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准确的专业定位为前提,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教高[2012]9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注重新增专业的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培养出了一批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积极打造一批办学声誉良好、社会广泛认可的省一流专业,提升办学水平。
2020年,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课程及教材建设 学院依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与市场需求,构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科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训练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课程体系设置强调“三并重”: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坚持学与用的结合;二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并重。
强调专业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以专业基础课为核心,带动专业课的教学;三是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并重。
强调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包括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教学;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轨并重”,第 16 二课堂考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课外竞赛活动情况,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不断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院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恰当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专业课程教学多媒体使用比例达到100%。
教师通过制作PPT课件,补充教材之外的有效信息,充实课堂内容,适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合理利用动画、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变抽象的讲授为直观的呈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院现有录播教室30间,智慧教室1间,提供课堂交互及录播功能,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后疫情”时代教学工作的需要。
2020-2021学年,学院积极推进线上课程建设,对《电路分析》、《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水处理技术》、《建筑工程BIM计量》、《日语高级会话》、《商业计划书》、《英汉对比与翻译》等8门课程进行立项建设,统一组织拍摄,并已逐步投入到线上教学。
课程建设初显成效,2020-2021学年,学院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在2020年全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学院参赛作品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中刘梦婷、仲旦彦、陈学平的《联想,理论,实际操作——会计错误更正的处理方法》获得二等奖;在2020年泰州高校青年教师优质公共课教学竞赛中,学院张海珍、武晓乾、葛主峰教师分别获得各自参赛组别的二等奖。
选用以及建设合适的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校园、进课堂,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学院制定《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材管理办法》(常大怀〔2021〕8号),严格教材选用范围,从实际出发选用高质量、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优秀教材。
选用过程采取“主讲教师推荐、系部核定、院务会审定”的管理方式。
确保使用教材的质量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时跟踪了解教材使用情况,推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
所开设课程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和各类获奖教材。
主干课程90%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
学院重视课程教材资源建设,以学院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建设为重点,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编写实践教学指导教材、案例教材以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行业规划教材编写,全面提升学院教材建设的整体水平。
2020年,殷博益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被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
2020年,杨长春的《大学计算机》获评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 17 校重点教材,高等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教材精品工程项目教材。
2020年,闫秋羽出版《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三)课堂开设情况及课堂教学规模 2020-2021学年,学院共开设663门课程,其中,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4.37%(分专业情况见表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27.66%(分专业情况见表16)。
学院的课堂教学规模设置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兼顾学生学习需要和办学效益,目前,学院理工类课程课堂规模平均为141人,人文类课程课堂规模平均为123人。
表15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专业) 序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校内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英语 总学时 277227862756280227602766277227802764277227642760277225782580257426062580258025782598259025902562 总学分 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7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160.0 选修课学分 1523161618191318.5202218.5202222.52324.5232526263633339 选修课程学分比例(%) 8.8213.539.419.4110.5911.187.6510.8811.7612.9410.8811.7612.9414.0614.3815.3114.3815.6316.2516.2522.5020.6320.635.63 18 25 日语 2566 160.0 11 6.88 表16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表(分专业) 实践教学 其中:实验教学 序号 专业名称 占总学分比 占总学分独立开设实 学分 学分 (%) 比(%) 验课程门数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2.38 30.81 8.88 5.22
1 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3.5 31.47 6.5 3.82
2 3 焊接技术与工程 51.75 30.44 6.25 3.68
2 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5.5 32.65 16.5 9.71
6 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51.5 30.29 11 6.47
2 6 环境工程 51 30.00 10.5 6.18
2 7 工程管理 52 30.59 9.5 5.59
2 8 土木工程 51.5 30.29
8 4.71
3 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2.125 30.66 10.625
6.25
1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5 32.35 11.5 6.76
1 11 电子信息工程 51.75 30.44 10.25 6.03
1 12 自动化 51.875 30.51 11.375
6.69
1 13 软件工程 55.75 32.79 12.75 7.50
1 14 国际经济与贸易 39.75 24.84 5.25 3.28
2 15 市场营销 40 25.00
5 3.13
2 16 物流管理 38.5 24.06
3 1.88
0 17 人力资源管理 40 25.00 7.5 4.69
5 18 电子商务 40 25.00
3 1.88
1 19 会计学 39.5 24.69 4.5 2.81
1 20 财务管理 39.5 24.69
7 4.38
1 21 产品设计 41.5 25.93 27.75 17.34
0 22 环境设计 39.5 24.69 33.25 20.78
0 23 视觉传达设计 39.5 24.69 32.25 20.16
0 24 英语 32.5 20.31 0.75 0.47
0 25 日语 33.5 20.94 0.75 0.47
0 (四)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 学院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党群工
作部、综合事务部、教学事务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教材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印发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常大怀〔2021〕8号),明确了马工程重点教材的选用和使用要求。
将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列为必 19 修课或选修课,每学期对教材选用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凡与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对应的课程,无条件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确保马工程重点教材进课堂。
严格教材选用流程,经任课教师选用、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院教材工作委员会复核,重点检查马工程教材的选用情况。
2020-2021学年,16种重点马工程课程共选取15种马工程重点教材,实现了93.8%的覆盖率。
培训任课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全面使用。
引导授课教师深刻认识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的重要意义,深度领悟教材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总体要求,理解和把握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加强对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研究,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教材上,丰富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学院现有7个实验中心,126个实验室,能基本满足学生的实验课程需求。
学院制订了《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管理规定》、《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实验教学系列文件,各系部每学期制订实验课开课计划,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验课开课计划提前预约开展实验。
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实验室开放的各项工作和数据统计汇总上报工作,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好开放记录的登记工作。
学院定期对实验室开放情况进行过程管理,学期末对各实验室开放记录进行核算,对实验室人员工作量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序推进,依据《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开展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认真指导和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流程和时间节点,认真做好师生双选、选题、拟订任务书、中外文文献阅读与翻译、撰写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设计(论文)指导、中期考核、设计(论文)审阅、答辩与评价论文指导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毕业生按期保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020-2021学年,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完成毕业设计(论文)2421个选题,利用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与论文检测配套系统,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自查,经平台检测,保证了论文的写作质量,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创建。
20 学院完成了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有关工作。
经各系推荐,学院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8篇,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1个。
在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团队的基础上,学院共推荐了7篇院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个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参加2020年省级毕业设计(论文)评优,最终4篇毕业设计(论文)获得三等奖。

3.实习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强力推进各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不断丰富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将实习基地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造独立学院应用型办学特点的主要抓手,着力推进建设。
截止2021年6月,常用校外实习基地400余个。
同时,学院要求各系部积极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及早完成实习基地协议的签订、实习基地挂牌等工作,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习场所。
学院每学期制定并发布实习计划,抽查“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不定期组织对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听课、检查。

4.学科竞赛 学院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举办各种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项目、学科竞赛活动、开放性实验实训以及教师的科研教改项目等,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活动受益面。
本学年学院各项竞赛有序开展,成绩逐年提高。
2021年学院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决赛中取得了省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获奖作品质量和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并列第二;获“挑战杯”江苏省选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作品质量和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二;获“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项。
2020年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3项;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六)教学研究与改革
1.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2020-2021学年,根据学院安排,各系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修订了《2021级本科培养方案》,使得培养方案的内容、结构更加全面,体系更加完整;学院修定了《常州大学怀德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和奖励办法》、《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学研究业绩奖励办法》等文件,采取政策鼓励、经费支 21 持等举措,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参与教研活动。
根据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常大怀〔2019〕82号),开展“关于对2018年立项的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工作,最终有36项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其中有5项课题获得优秀;同时,开展“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020年教研课题申报”工作,确定3项重点课题、15项一般课题和18项立项课题。

2.积极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学院实际情况,2020-2021学年期间,积极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与明确就业导向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不断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落实了400余家企业成为学院定点实习实训培养单位,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训真正得到了有效开展。

3.拓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
正向设计是从课程体系开始,到毕业要求,到培养目标,再到需求。
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这时“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实现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学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4.坚持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评估、专业抽检 2020-2021学年期间,学院依照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增列审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等2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增列审核工作。
(七)创新创业教育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推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逐步完善涉及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力求以创新引领创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为落实关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及《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文件精神,强化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全院“公共选 22 修”课程模块中,开设《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执行力》、《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启蒙与案例分享》等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创新理论和创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院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以论坛、讲座、报告、交流会和沙龙等多样形式,邀请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者和知名校友走进校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2020年学院与靖江市人社局共同邀请江苏省创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伟来院做创业主旨报告;经管系举办“第七届创业计划大赛”、“第六届市场营销大赛”;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与创客街区也共同举办了首届“卓越杯”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10月中旬创客街区举行新项目招募,申请入驻项目19个,成功入驻10个,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面向各专业学生,学院通过通识课堂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各专业在“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中,依托专业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及实践能力培养;有效链接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通过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召开相关创业赛事,如“挑战杯”、“创青春”、“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等。
面向有项目和团队的学生,学院为进一步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建设大学生“骥江创客街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拥有项目孵化、咨询、培训、融资、中介、信息、技术等七大服务功能,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的创业孵化基地。
街区运营以来,先后被评为泰州市科技工作者“双创之家”、泰州市“蜂鸟驿站”、泰州市众创空间等称号。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街区多个入驻项目荣获江苏省、市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学子获实用新型专利12项,已发展成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摇篮。
学院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客街区试运营以来,在孵项目41项中已有27个项目成功注册公司,另外,27名教师受聘为靖江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
2021年5月,学院在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报送的3件作品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获奖作品质量和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二;在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省赛中,学院报送的4件作品最终获得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2项,取得了“互联网+”系列赛事上的又一次新突破。
在2021年由泰州市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都取得了佳绩,荣获泰州市医药高新区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3 创业项目赛大学生组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获靖江市第五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两项。
(八)《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情况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通知精神和学院党委《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1.学院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列为必修教材,按要求开设“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

2.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学习,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授课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学院于2020-2021学年在三个年级的《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一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专题课,近800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学习。

4.全体院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思政课,重点是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及其内涵。
通过以上措施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专业培养能力(一)专业培养目标 学院现有25个专业有在校生,各专业本着“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紧密围绕“努力为把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色,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综合评估相关标准,采纳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社会、校友的意见,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对毕业要求细分指标点的支撑,形成课程与毕业要求中知识、能力、技能、素养间的逻辑关系。
学院通过入学教育、学业指导、专业导论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知悉并认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控制技 24 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务技能,熟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相关设计标准,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拥有专业素养、工程素养、人文素养和一定创新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工作的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应能达到如下目标:目标一:能够运用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化工具,遵循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能独立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目标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安全和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目标三: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实施或管理,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能在沟通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系统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原理及化工工艺等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工业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仪器仪表开发与微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培养从事工业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微计算机应用及其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能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石化、食品、轻工及劳动安全等相关领域从事过程装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检测,能在过程控制、设备管理、安全保障、运行维护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具有解决过程装备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健康、安全、环境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协作品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具体分解为如下四个子目标: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解决过程工艺、装备与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标2: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安全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熟悉行业法规、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目标3: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机械、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轻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及劳动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检测、过程控制、安全保障、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目标4:毕业后能够具有团队合作与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跨职能、跨国界的团队中工作、有效交流,并具有担任领导角色的潜能。
焊接技术与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和装备设计等宽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宽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 25 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焊接工程结构分析、工艺设计与评定、焊接材料、焊接装备及焊接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立足地方,面向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应用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应行业与区域新经济与新业态发展,为材料、化工、能源、环境等行业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安全意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环境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及资源化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以及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清洁生产认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国际化视野及终身学习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各类环保部门与咨询公司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胜任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多个领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满足海绵城市、水生态和水质安全保障建设的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掌握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工程管理: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前提。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工程建筑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管理能力,初步掌握BIM技术、数字建造、装配式、绿色建筑等现代建造及管理方法和技术,能在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土木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协作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数理化与力学知识、土木工程专业知 26 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获得注册工程师所必须的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够在民用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工业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能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够以国际化视野胜任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地方,对接长三角经济发展需要。
以可编程控制器、供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等核心课程为依托,融入信息技术、自动控制,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人文素养、思辨能力、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国家电网、供配电设计、电气设备制造等相关岗位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5年左右在相关领域企业单位的生产、研发、质检、管理部门担任经理、技术骨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从事企事业单位中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以后能达到的目标如下:目标1:能分析、设计、研究和解决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工程问题,适应独立和团队的工作环境。
目标2: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计算机工程实践问题。
目标3:具有国际化视野,能与同事、专业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目标4:能通过学习或行业锻炼,不断更新和调整自身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以电子测量为专业背景,融入智能感知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紧密结合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达、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按照“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提高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复杂电子系统工程问题的计算思维、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立足地方,对接长三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人文素养、思辨能力、科学精神、中华自信和国家情怀,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面向 27 石化、智能制造产业、智能汽车、新能源、医疗健康产业、现代物流、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工作。
毕业后5年左右在相关领域企业单位的生产、研发、质检、管理部门担任经理、技术骨干。
软件工程: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理念,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软件开发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复杂IT问题的计算思维、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商业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的技能,能胜任信息技术特别是件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项目管理等相关岗位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以后能达到的目标如下:目标1:能分析、设计、研究和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尤其是大数据领域相关的工程问题,适应独立和团队的工作环境;目标2: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软件工程实践问题;目标3:具有国际化视野,能与同事、专业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目标4:能通过学习或行业锻炼,不断更新和调整自身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经贸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外经贸问题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外贸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在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从事外经贸相关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通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扎实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市场营销: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一致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前沿,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营销专业实务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学历高、技能强,能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并具有国际视野的,能从事企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市场营销专业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物流管理: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较系统地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物流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物流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8 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一致原则,培养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心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若干专项技能,能够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要求全面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内化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学生自由成长的氛围与环境,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成才拓展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电子商务: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一致原则,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现代商务理论和技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熟悉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管理科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电子商务及其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商务管理、网络运营、网络营销、移动商务应用、电商直播、电子商务咨询与服务及互联网创业等各项工作的高技能、创新型应用人才。
会计学: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和企业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能,熟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了解当代会计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能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从事会计、财务分析决策等工作的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财务管理: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诚实守信品质和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拥有终身学习本领和应对复杂环境变化,具有理财规划、财务会计师等学识水平的、能从事财务管理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产品设计: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掌握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接受产品设计原理、程序、方法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扎实的产品造型能力、针对未来市场的产品创造及研发能力、针对产品实际问题的解决与考察能力,能在智能产品、机电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领域从事具体的产品 29 造型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及调研、市场开发以及相关设计工作,并具有多元化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设计公司、产品制造业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设计、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设计+制造”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环境设计: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系统掌握室内、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室内、景观空间设计的实务技能,熟悉通行的建筑、室内、景观设计规范,了解环境设计专业领域发展现状和设计前沿,能在设计事务所、设计院、设计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室内外空间设计、工程管理与预算及空间设计科研等工作的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系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平面、多媒体实务技能,熟悉文字、图形、色彩之间的设计规则,以及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的制度与惯例,了解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能在私营、外资企业及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策划与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工作的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英语: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和国际商务等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政府、教育、旅游、外贸、外企等部门从事外贸与外事管理、翻译、国际商务(如翻译、贸易或商务专员、行政文秘等)、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日语: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又熟悉商务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日语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需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外事、外贸、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与日语和商务相关工作。
(二)人才培养情况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江苏,面向地方,服务长三角,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0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以江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指引,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
(三)培养方案特点 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2020-2021学年,学院开展了2021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20〕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通知(教党〔2020〕32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各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同时,充分考虑国家、社会、行业、企业需求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改进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与知识、能力、素养培养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学分要求、课程体系等核心要素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调研,注重吸纳行业企业、社会、校友反馈意见和建议,结合专业评估相关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在保持培养方案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调整课程设置;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业教育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创新创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劳动教育》课纳入到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32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增加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国共产党党史》16学时,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加《国家安全教育》16学时,以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夯实国家安全人才基础,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国家安全保障。
(四)各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 各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见表17、生师比见表18。
31 表172020-2021学年各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统计 系别 专业名称 机械与材料工 程系 建筑与环境工 程系 信息工程系 会计系 经济管理系 外语系 艺术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日语英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总人数 32 17 102518171714 25 1317726323532151612111620191915 博士 总人数 比例(%) 17 53.12
9 52.94
8 80.00 14 56.00 10 55.55
6 35.29
2 11.76
8 57.14
8 32.00
9 69.23
9 52.94
1 14.28 12 46.15
6 18.75
7 20.00 14 43.75
5 33.33
1 6.25
6 50.00
7 63.63
4 25.00
2 10.00
1 5.26
6 31.58
2 13.33 硕士 总人数 比例
(%) 15 46.87
8 47.06
2 20.00 11 44.00
7 38.88 11 64.71 13 76.47
6 42.86 16 64.00
4 30.77
4 23.53
6 85.71 14 53.85 24 75.00 27 77.14 18 56.25
8 53.33 12 75.00
5 41.67
4 36.36 12 75.00 17 85.00 16 84.21 13 68.42 12 80.00 具有硕士及以上
学位人员比例(%) 32100.00 17100.00 10100.00 25100.00 17 94.44 17100.00 15 88.24 14100.00 24 96.00 13100.00 13 76.47
7 100.00 26100.00 30 93.75 34 97.14 32100.00 13 86.67 13 81.25 11 91.67 11100.00 16100.00 19 95.00 17 89.47 19100.00 14 93.33 32 表18各专业专任教师生师比统计 序号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2020本科生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1 080202 动化
2 08020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3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
4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 082502 环境工程
6 081001 土木工程
7 120103 工程管理
8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9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 080801 自动化 1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2 080902 软件工程 13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 120204 财务管理 15 120203K 会计学 16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8 120202 市场营销 19 120801 电子商务 20 120601 物流管理 21 050207 日语 22 050201 英语 2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4 130503 环境设计 25 130504 产品设计 675 237
1263782873553082856583043017654473410077073243883153092813383263293289920 2020 专任教师人数 外聘教师人数 32
3 17
2 10 25
2 18
8 17
7 17
4 14 25
6 13 10 17
1 7
1 26
4 32
6 35
4 32
6 15
1 16
2 12
8 11
3 16
0 20
9 19
0 19
0 15 10 480 97 (五)各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表
19各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 生师比(100%) 20.14 13.1612.614.5313.0417.3116.2120.3523.5016.8017.2010.1319.4220.9727.2120.2020.9022.8219.6824.7217.5613.7517.1517.3116.4018.77 系别机材系 专业代码080407-
M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各专业教学经费总支出(万元)86.87 各专业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万元) 58.82 33 机材系机材系经管系会计系信息系信息系外语系经管系建环系经管系信息系建环系外语系经管系经管系信息系艺术系艺术系会计系信息系建环系建环系艺术系机材系 080206-M080202-M020401-M120203K-M080901-M080801-M050201-M120202-M082502-M120801-M080701-M081001-M050207-M120601-M120206-M080601-M130503-M130502-M120204-M080902-M081003-M120103-M130504-M080411T-
M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英语市场营销环境工程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日语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财务管理软件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产品设计焊接技术与工程 48.45145.15148.99219.21127.8662.3373.6483.0373.4365.5365.5385.3862.7564.8966.60149.8470.4470.23150.4834.3763.1865.9672.3615.80 (六)各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及实际报到率 32.8198.28100.88148.4386.5742.2049.8656.2249.7244.3744.3757.8142.4943.9445.09101.4647.6947.55101.8923.2742.7844.6649.0010.70 2020-2021学年,各本科招生专业总数、各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及实际报到率见表20、表21。
表202021年各专业普通高考学生报到情况统计 序号 专业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 土木工程
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6 环境工程 拟招生计划(人)16079140828089 实际录取数(人)16079140828089 实际报到(人)15073134757883 报到率(%)93.7592.4195.7191.4697.5093.26 34
7 工程管理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 电子信息工程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 软件工程 12 自动化 13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 人力资源管理 15 物流管理 16 市场营销 17 电子商务 18 会计学 19 财务管理 20 日语 21 英语 22 产品设计 23 环境设计 24 视觉传达设计 合计 78
1298015580801608080878016716080818485852461 781298015580801608080858016716080818485852459 751258014675741507675797215815076748282832325 表212021年各专业专转本学生报到情况统计 序号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1 动化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土木工程
5 会计学
6 国际经济与贸易
7 市场营销
8 产品设计 合计 计划数(人) 50 505050149515550505 录取数(人) 50 505050149515550505 (七)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1.实践教学 报到数(人) 43 484746143485046471 96.1596.90100.0094.1993.7592.5093.7595.0093.7592.9490.0094.6193.7595.0091.3697.6296.4797.6594.55 报到率(%) 86.00 96.0094.0092.0095.9794.1290.9092.0093.27 35 2020-2021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101门。
学院有实验技术人员3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3人,所占比例为63.88%。
表22院内实验室情况统计 实验场所代码 实验场所名称 所属单位名称 使用面积 设备 性质 设备值 (平方米) 数量 B1S101工程力学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226.8 81800
4 B1S102金属材料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32.3 40878
9 B1S103 旋转机械状态模拟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13.4 97000
4 B1S104 机械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13.4 79020 10 B1S105材料力学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51.2 68000
1 B1S106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51.2 534372.4346 B1S107公差配合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13.4 26150
4 B1S108数控技术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62 171946 14 B1S109流体机械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89 249000
2 B1S1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13.4 520000
2 B1S111过程控制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75.6 168667
1 B1S112 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13.4 78220
2 B1S113 机械制造装备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75.6 49533.33
2 过程装备拆装实 B1S114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189 692641.5525 验室 B1S115无损探伤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75.6 224130 60 B1S116 高分子化学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51.2 2268
1 B1S117 高分子加工成型实验室
1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58.8 156275
4 B1S118 高分子加工成型实验室
2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13.4 957300 16 B1S119 高分子热性能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117.6 298680 10 B1S120 高分子力学性能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 75.6 959773 24 36 B1S121B1S122 B1S123 B1S124 B1S125 B1S126B1S127B1S128B1S129 焊接工艺实验室金相试样实验室焊接材料分析测 试实验室分光光度计室1高分子化学实验 室化学品库房 天平室无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 B1S130有机化学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系专业实验室 B1S131B1S132B1S133B1S134B1S135 B2S101 B2S102 B2S103 B2S104 B2S105B2S106B2S107B2S108B2S109B2S110B2S111 仪器室热分析实验室1热分析实验室2红外光谱分析室产教融合综合实 践中心水分析及环境检 测实验室环境工程仿真实 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 室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泵站实验室水质工程实验实 训中心水处理实验室大气处理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实 训实验室天平室水分析化学实验 室分光光度计室
2 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场所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 113.4113.437.8 61151.275.6 61151.2151.2151.237.837.837.837.81020 151.2 226.8 113.4 113.4 151.2151.275.675.654.6113.475.6 432800
6 10404
4 2268
1 2268
1 1316571.2204
2 387904 10 598655
6 995900
4 3909000 39 139200 10 4480
1 265614 11 54000
6 458000
2 157950 12 142000
6 1245990 23 70000
5 37 B2S112
B2S201B2S202B2S203B2S204 B2S205B2S206B2S207B2S208 B2S209B2S210B2S211B3S101B3S10214B3S1 03B3S104B3S105B3S106B3S107B3S108B3S109B3S110B3S111 B3S112B3S113B3S114 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室 工程测量实验室土性实验室混凝土实验室 结构与检测实验室 水泥与砂石实验室 标准养护实验室地质标本实验室压缩与固结实验 室土体剪切与三轴 实验室工程计算实验室 混凝土搅拌室PLC

标签: #电信宽带 #流量 #天津 #运营商 #西安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