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010),买笛子去哪个网站

笛子 2
16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Tel(押010)62580723 雅趣 主编:李芸编辑:朱子峡校对:么辰E-mail押dushu@ 学人拾闲 物理学家的笛子能变调 姻本报实习生马玥浩 衣柜上揳着个钉子,上边挂着根又粗又长的钢管。
武际可摘下钢管,卸下一端的橡胶堵头,便倒出了好多根直径渐细的管子。
这时才能看出,每个管子上都有一排整齐的孔洞———这都是他自制的笛子。
退休前,武际可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力学教授。
现在,他的业余生活主要是与器乐和科学网博客为伴,以此会友,乐此不疲。
一些便宜的建材下脚料,比如废钢管、塑料管,然后用电钻打孔,拿自己制作的笛子来实验,最终得到了确切的公式。
“这样再发文章的时候,我就踏实多了。
”武际可说。
随着对乐器和物理学研究的深入,武际可越发感到自制笛子的乐趣。
相关文章也被收录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身边的力学》中。
自制实验用笛 “差”一根手指如何变调 武际可说,他们小时候的学习压力小,也没有电脑、手机玩,所以很多朋友对音乐、美术感兴趣。
直到上了大学,他和舍友们的娱乐方式还是合奏乐器:你拉二胡,我吹长号,他弹吉他。
想来颇有交响乐的气氛。
武际可笑道:“我们都是业余地玩,自娱自乐。
” 既然有这么多乐器可选择,武际可为什么还要“自制”笛子呢?那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他在北大物理系任教时说起。
那时,他是《力学实践》杂志的主编,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发现学生根本不去看杂志,因为看不懂,没意思。
武际可没有责怪学生,他也觉得有些学术论文的风格不好,喜欢把一个简单的问题用陌生的名词、绕圈的逻辑复杂化。
较受欢迎的是他的同事写的边栏———物理科普《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的文章,文中讲解了小舟静止在水上时的确是横置的现象和原理。
随后,武际可也决定写有趣的科普文章,选题是他一直喜欢和熟悉的笛子。
声学原理、孔距公式,用物理知识讲解笛子原理,对武际可来说是小菜一碟。
但在严谨的计算过程中,武际可发现孔周的气流也会参与震动,有些数据难以计算,不能机械推导,他想到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实践。
于是,他去市场找了 笛子玩久了,武际可想得也更多。
通常情况下,笛子的筒音so(把孔全按住)的音高,就决定了这根笛子的“调”。
笛子没有升降半音的装置,也就无法变调。
武际可拿起两根笛子,放在嘴边比划:“有的笛子演奏家为了在演奏中变调,还得学一门技术:迅速换笛子。
” 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笛子就是“定调”的,武际可仍然希望能随时拿出一根笛子,就可与电视中正在播放的各调乐曲合奏。
他由最基础的地方想起:一个八度内有12个音高。
“12音高”的设计,普遍表现在西洋乐器中:钢琴的7个白键和5个黑键;西洋长笛通过内部复杂的杠杆装置,每八度也涵盖了12个音。
所以长笛的造价不菲,好一点的要上万元。
普通的6孔笛,在一个八度内只有7个音。
武际可开玩笑道:“如果我们有11个手指头,就能演奏有12个音高的笛子了,那就可以变调了。
” 虽然“差”了一根指头,武际可也觉得,用10根手指控制11个音,也总比6孔7音要好多了。
为了更加精准地测算音高,武际可还自备了音调校准器,最终变调笛子制作成功。
10孔笛的演奏难度当然比6孔笛要大,武际可说:“我年近80都能越练越好,年轻人更心灵手巧,没问题。
” 随着对乐器和物理学研究的深入,武际可越发感到自制笛子的乐趣。
期待专业的“应和者” 说起音乐与物理的关系,武际可说:“它们二者的关系很近,都与声学相关。
很多物理学家也喜欢乐器,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水平都非常高。
”此外,武际可也有无奈的地方,“一些器乐制造的专业书籍竟然说,不同的材质对于笛子是有影响的:金的比银的好,竹子的比塑料的好。
其实气鸣乐器的发声,主要跟空气柱相关,与材料无关。
有些金属的笛子卖得贵,是因为那个金属本来就贵”。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应该多懂一些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
”武际可从小喜欢音乐,后来制作笛子,现在他也拉小提琴、欣赏书画。
他从来不觉得这些爱好是无用的,或是会拖累主业,“具备的知识越广泛,看待问题的眼光就越不一样。
才不会犯那种‘材料影响笛子’的错误。
”现在很多人缺失业余爱好,武际可说:“单
的专业培养能出学者,但不会出大师。
像《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曲作者赵元任,同时也是数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
他几方面的素养相辅相成。
” 回到笛子的事儿上,能够自制变调笛子,与武际可是一名物理教授也很有关系:他熟知声学原理,并善于思考,乐于动手。
虽然制作成功了,他还是有个遗憾的地方:“我制作笛子的博文,点击率也过万了,联系我探讨问题的朋友也不少,但也都是业余的。
我觉得我用声学公式和实验原理写的东西,应该会更受专业人士的关注,但是至今没有音乐系的、制造笛子的、同样搞物理的人来跟我一起交流。
传统工艺当然有它的优势,但我希望这些东西也能融入进现代的元素。
” 光影赏识 《私人订制》:梦想的执著和思考 姻照日格图 早在《甲方乙方》上映的3年前,也就是1994年,冯小刚和王朔关于“梦”的计划就已经开始了。
彼时,他们在北京成立了“好梦公司”,试图要拍出一些影视作品来。
在这个公司的运作之下,有了《一地鸡毛》和《永失我爱》几部作品。
只是,这个公司并没有成就他们的梦想。
后来,也就是在《非诚勿扰》之前,他们已经有近10年没有合作了。
此间,除了贺岁必看的冯氏喜剧,冯小刚也拍了几部严肃电影。
《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是其中的代表作。
可惜,国内观众似乎不大认可冯小刚作品严肃的一面,每一次,这些本应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总是缺一项,这让冯导多少有一些失落。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用冯氏贺岁喜剧赚钱,再用赚来的钱拍自己喜欢的作品。
去年的《一九四二》并没有达到冯 小刚的预期目的,《非诚勿扰》系列也已挖掘很深,所以只能拿出1997年的《甲方乙方》,给它拍一部续集。
但如果叫成《甲方乙方2》有点俗,就有了《私人订制》这个片名。
很显然,这部与圆梦有关的电影在今年上映非常适合。
这部电影对于冯小刚的意义,可能更多的还是叫座。
《私人订制》讲了四个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人有了钱权之后会怎样?四个故事通过王朔荒诞无比的叙述方式讲出来,除了喜感,也有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最理想的状态无非是万人尊敬(英雄梦)、腰缠万贯(富豪梦)、一手遮天(权力梦)和超凡脱俗(高雅梦)。
在《私人订制》里,这些梦被扩展成了四个故事:想当烈士的陕西女青年要实现她的英雄梦;身份卑微的官员司机要实现他的权力梦;俗不可耐的电影导演要实现 他的高雅梦;生活拮据的保洁大姐要实现她的富豪梦。
这一切,在一个人为的特殊环境中变成了现实。
虽然都是白日梦,实现之后也伴随着种种烦恼。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缺少梦想,梦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尽管是在电影里,他们实现的也只是部分梦想。
白日梦之后回到现实社会,他们发现,梦想没有实现的现实生活,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梦想,给了凡人一个平凡生活下去的意义和正能量。
《私人订制》用喜剧方式点到了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的规律,比如赚小钱需要勤劳,大钱则需要机遇和运气;权力的背后隐藏许多可以让人堕落的诱惑。
电影中谈得最多的,还是关于“雅”和“俗”的讨论。
为了追求喜剧效果,电影编导把雅俗之争绝对化,给我们讲述了雅与俗融会贯通的道理。
看 着电影中那位大导演的决心和悲剧,我觉得冯小刚是在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
“俗”的贺岁电影给了他名誉,可当他彻底脱俗而拍出严肃高雅的作品时,每次都会遍体鳞伤。
看来,在国民目前的整体欣赏水平之下,把雅俗绝对化并不可取,最有效的方法是俗中藏雅,雅不忘俗,雅俗共赏。
如果只是以上这几个故事,电影会显得单薄。
为了增加电影的厚度,最后设置了向大自然道歉的环节。
看到草原上因挖煤留下的一个个大坑,我心痛至极———电影中的画面是在我的家乡拍摄的。
总觉得,我们的许多梦,都建立在大自然的破碎上。
《私人订制》中的四个小梦有一点琐碎,若有内在的关系,就会更完美。
我们则需要把自己的梦想和大自然的梦想连在一起,共同提升。
艺术速递 艺术展 从南越王赵佗到孙中山大总统———广州文物瑰宝展 时间:2013.12.18~2014.2.5地点:首都博物馆 舞剧 西班牙安东尼奥·加德斯弗拉明戈舞蹈团 时间:2013.12.31~2014.1.2地点:国家大剧院 从南越王赵佗到孙中山大总统———广州文物瑰宝展,旨在向民众宣传、展示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城市特色,并重点凸显广州悠久、深厚的城市历史和工艺美术成就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独特的历史地位。
这次展览筹备时间长达一年,汇聚了广州市属文博单位珍藏的200多件文物,其中多件入选《国宝档案》的珍贵文物也将亮相首都博物馆,更有广州出土的2000多年前南下秦军使用的兵器铜戈、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丝缕玉衣、南汉康陵地宫中来自西亚伊斯兰国家的玻璃瓶、瑞典“哥德堡”号沉船出水乾隆年间的青花斗鸡纹盘、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代表画作、孙中山借款赠医揭单等等文物瑰宝。
展览分为“岭南都会”、“海上丝路”、“革命之源”三大部分,对应广州在重要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鲜明地域特色,集中体现广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在内容设计上,该展览巧妙地结合文物与版面,还原文物出土现场信息,也力图“见物见人”,在展品说明上突出文物背后蕴涵的丰富历史人物信息。
参展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高,材质多样,基本涵盖了从广州纳入秦朝版图到中华民国成立的两千多年历史,较全面地反映广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对外交流的历史脉络,是系统反映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厚重历史与城市魅力的一次特展。
观众可展开一次领略广州城市历史文化和众多文物瑰宝的文化之旅。
弗拉明戈是一种源于吉普赛流浪者的艺术,最初是在街头巷尾的自娱自乐或卖艺表演,如今演变成为一个形象鲜明的“符号”,代表了西班牙奔放激情的文化。
在弗拉明戈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有“舞神”之称的安东尼奥·加德斯功不可没。
晚年的加德斯又创建了基金会,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西班牙舞蹈,并成立舞团。
此次演出包括其经典作品《血婚》《集萃》和《卡门》。
《血婚》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根据西班牙伟大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的戏剧改编:一个举行乡村婚礼的早上,新郎的母亲偶然得知新娘是杀害自己丈夫的仇家的女儿,她发现儿子衣袋里有一把刀,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新娘的表哥雷奥纳多深爱自己的表妹,在婚礼的宴会上,他趁乱带着爱人私奔,新郎携刀追赶,两个男人进行了一场血腥决斗…… 《集萃》则通过一系列舞蹈形式,给予了弗拉明戈美学解读,从加德斯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八种最原汁原味的传统弗拉明戈舞步。
舞者们充满力量和技巧的舞步、变化多端的手部动作和极富感染力的现场吉他演奏和歌者吟唱,无不拥有唤醒观众情感的“魔力”。
关于《卡门》不必多说。
弗拉明戈版的《卡门》,也是被世界公认的最正宗版本。
加德斯曾说:“卡门不过是个敢爱敢恨的诚实的女人,也是一个自由的女人。
卡门的爱毫不自私,毫无保留,她大胆表达自己的爱与不爱,宁死也不放弃爱情的决心正是她追求自由的表现。
她绝不轻佻、低俗,正相反,她把头昂得很高,顶着她的尊严。
她也代表着弗拉明戈的精神。
” 音乐会 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2014年北京新年音乐会 时间:2013.12.31地点:人民大会堂 一直坚持“名团、名家、名曲”特色的“人民大会堂·北京新年音乐会”至今已走过了18年的历程。
在2014年到来之际,世界级指挥大师乔纳森·诺特携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将为中国观众献上一台世界顶级交响音乐会。
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与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一同被誉为“德国最出色的两个国家级交响乐团”。
他们从二战时期,就开始通过巡演,在 世界范围内传播古典音乐。
迄今为止,已将音乐足迹带到了世界60多个国家、500多个城市,也成为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文化大使。
乔纳森·诺特是当今古典音乐界最负盛名的三大年轻指挥家之
一。
在保留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伟大传统的同时,乔纳森·诺特在曲目上还添加了现代经典、前卫作品和若干世界首演曲目,屡获殊荣。
2013年正值瓦格纳诞辰200周年,德国交响乐团将演绎其经典作品《纽伦堡名歌手》《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等,以极具德奥风格的曲目,来凸显乐团的特点,让观众欣赏到一台世界一流的交响音乐会。
此外,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2014北京新年音乐会曲目,还有吕其明的红旗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叶甫盖尼·奥涅金》,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等。
音乐会以宏大厚重、绚丽多彩的音乐语言,上演着19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史诗。
栏目主持:岳铭 《集萃》剧照 艺海传奇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弗朗茨·李斯特在音乐界一直是一位传奇人物。
作为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
一,其作品当时未受人赏识,但今天已被公认为上乘之作,不仅因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因它们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以及后世作曲家们不可磨灭的影响。
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莱依丁库,6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钢琴。
姻和莫扎特、肖邦一样,学琴后的李周斯特很快便显示出神童天赋,9天岁就举行了演奏会。
其父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发展,便举家迁往维也纳。
在维也纳,李斯特师从车尔尼、萨利耶里等导师学习钢琴和作曲,进步神速。
1823年,11岁的李斯特在维也纳举行音乐会,轰动一时。
他演奏的曲目难度颇大,是钢琴大师们才能演奏的曲谱,为他协奏的乐队队员和行家们都称赞“这孩子弹得跟莫扎特一样精彩”。
音乐 ﹃钢琴之王﹄李斯特 会结束后,声望显赫的贝多芬走 上台,双手抱起小李斯特,亲吻他 的前额,对大家说:“这孩子将震 惊世界!”这事成为李斯特终生难 忘的美好记忆。
此后,李斯特转向巴黎发展,开始了他长达 20多年的音乐演奏生涯。
1848年,欧洲革命失 败后,李斯特变得消极悲观。
他放弃演奏活动, 主要从事创作、指挥和教学,1861年迁居罗马, 1865年在梵蒂冈受剪发礼,成为修士,但仍继 续创作,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 长。
在创作上,李斯特深受雨果、拉马丁、夏 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首 创了“标题音乐”。
虽然标题音乐在此之前已 有出现,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柏辽兹的 《幻想》交响曲等,但系统地、有意识地进行此 种创作的是李斯特。
此外他还创造了“交响 诗”这一形式。
他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交响诗 《前奏曲》《塔索》、交响曲《但丁》《浮士德》,19 首《匈牙利狂想曲》、2部钢琴协奏曲、b小 调钢琴奏鸣曲、《高级技巧练习曲集》《巡礼年 代》曲集等。
李斯特的大胆革新,使他在19世纪的音乐 史上取得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这种典型的浪漫 主义的表现方式影响深远,为以后几代人所仿 效,比如瓦格纳和德彪西等。
甚至有人说,如果 没有李斯特的发明在先,瓦格纳就没有任何的 创造。
瓦格纳的全部风格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已 具雏形。
除了作曲,李斯特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欧洲 第一钢琴家”的身份。
1931年他听了“小提琴魔 鬼”帕格尼尼的演奏后,下决心要成为与帕格尼 尼相当的钢琴家。
果不其然。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 练,他将钢琴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 度,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极大地丰富 了钢琴的表现力,终于稳稳地坐上了“钢琴之 王”的宝座。
无与伦比的钢琴演奏、英俊潇洒的外貌、优 雅迷人的风度,李斯特几乎迷倒了所有听过他 音乐的女观众。
也因此,李斯特的名字总是与女 人连在一起的,如同帕格尼尼一样。
不过,李斯特一生的感情生活却备受挫折。
虽然他的演奏已征服了世界,但他的平民出身 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在他的时代,等级分明 的贵族制度是残酷而现实的。
他第一个真正的挫折来自他16岁时的初 恋:他和他的钢琴学生———一个贵族的女儿相 爱了,然而那位贵族父亲却粗暴地阻止了他们 的交往,并将女儿嫁给了身份地位相匹配的贵 族伯爵,这使得李斯特颇受打击。
这一次痛彻心 扉的情感事件,不但让李斯特从此愤世嫉俗,发 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更是让李斯特一辈子对“伯 爵夫人”这个名词耿耿于怀,以致于他后来的几 次重要恋爱,女主角全都是漂亮风流的伯爵夫 人。
1834年,在肖邦举办的一次家庭宴会中, 23岁的李斯特和玛丽·阿尔特伯爵夫人一见钟 情。
被浪漫冲昏头脑的伯爵夫人不顾世人议论, 抛夫弃子,与李斯特私奔到瑞士。
在玛丽的影响 下,李斯特开始钻研歌德和但丁的作品,并进行 作曲。
他们的关系长达10年之久,育有二女
男,“歌剧之王”瓦格纳最后一任太太柯西玛正 是其中的二女儿。
李斯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卡洛琳夫 人的故事。
1847年,36岁的李斯特到俄罗斯举 办独奏音乐会,并将所有收入捐助当地的慈善 事业。
在这次义演中,有个女人花了贵宾席票价 100倍的价钱买了一张票。
这消息让李斯特颇 为吃惊。
这个女人就是卡洛琳。
卡洛琳是沙皇时期声名显赫的德裔公爵 维特根斯坦的夫人,比李斯特小8岁。
虽然没 有玛丽那般的美貌,但她的地位却显赫得多。
她出身为维特根斯坦公主,据说光家奴就有 3万人。
两个人通过热情的书信交往后,卡洛琳 毅然放弃婚姻,宁可被沙皇开除国籍、剥夺
切财产,赴汤蹈火跟李斯特在魏玛的郊区别 墅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遗憾的是,这份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未能 天长地久。
李斯特一直很想让两个人的关系 合法化,可在卡洛琳的父皇以及宗教原因的 干预
下,他们至死也没能实现愿望。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脑溢血辞世。
在他死后不到半年,卡洛琳也病逝罗马。
李斯特 在他的遗嘱里如此总结这份爱情:“无论我做了 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须归功于我如此热望能用 妻子这个甜蜜名字称呼她的卡洛琳·维特根斯 坦公爵夫人。

标签: #旅游网站 #视频 #视频 #正品 #买药 #比较好 #正规 #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