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
1 2018.12 (目录)
2 2018.12 名师专访 易丹辉:不惧平凡,不可平庸 易丹辉,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师专数学专业,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1984年12月留校任教至今。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探索中谋前进,在改革中求发展,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人大复校四十年来,在一代代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人大在改革、求是的思潮中砥砺前行,不断成长,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沿袭至今。
易丹辉在教师岗位默默耕耘三十余年,秉持“立学为民,治学为国”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创造辉煌。
从求学到为师,从治学到人生,易丹辉的命运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她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出了风采,走出了自我。
迤迤求学路,矢志不渝 1966年夏天,正值易丹辉高中毕业、准备高考之际,突如其来的“十年浩劫”打乱了这一切。
前路未卜,处境艰难,年轻的易丹辉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大学梦。
在她看来,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有知识、有本事,应该进入大学充实自己、提升能力。
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匮乏的学习资源从未成为她求学之路上的阻碍。
十年间,她也曾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考验,但她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她在撰写宣传稿和政治报告中,坚定理想,锻炼文笔。
为了传播知识,她与同学们一起开办了夜校,教授年轻学生们数学、英语、政治。
她与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青年一起深入基层,在国家患难之际默默地学习着、努力着,向着未来不断前进。
3 2018.12 1977年,恢复高考,易丹辉毅然决然拾起当年丢下的数理化课本,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
最终,她如愿以偿被呼兰师专录取,继续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漫漫为师路,诲人不倦 易丹辉坦言,自己曾梦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或许是冥冥天意,青年时期开办夜校时播下的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在1984年悄然破土,蓬勃生长。
三十四年如一日,易丹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教师之路虽然平凡,但在这条道路上,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她对此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身为一名老师,易丹辉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她勤以治学,勇于探索,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紧跟时代潮流,找寻合适的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工业为重,她不辞辛劳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工厂之间,投身于工业统计的研究之中。
在八十年代崭新的经济形势下,她在经济、金融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非典”爆发之际,她站在科研第一线,在抗击“非典”中贡献了一份统计人的力量。
三十余载,时光飞逝,她依然耕耘在三尺讲台前,培育桃李,传授真知。
熠熠人生路,拒绝平庸 人生漫漫,易丹辉结合自己的经历形成了一套人生哲学。
她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无
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能泰然处之,“把坏事变成好事”。
她也曾受到批判,备受舆论压力,但她坚持“存在即真理”,既然暂时无力改变现实,就要尊重现实,勇敢面对。
她始终保持着“打不倒”的姿态,笑对一切,从未畏惧。
走过七十载的人生路,她评价自己“平凡但不平庸”。
在她看来,人生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唯有以不变的心去应对不确定,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4 2018.12 工业需要发展,就去工厂实地考察、学习工业统计;经济、金融的知识不了解,就去积极学习新知识;老式计算机用起来繁琐,就去不断摸索、狠下功夫;生物医学统计蓬勃发展,就去学习新方法,积极参与。
她以一颗不变的心去探索未知、去应对学术上的每一个小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惧平凡,拒绝平庸。
恋恋人大情,奋进不止 与人大结缘三十八载,易丹辉从一名学子成长为统计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是人大“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时代精神,督促她三十八年来始终严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在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回忆起老一代教师,易丹辉认为,他们在人大建校之后,勤奋以治学,平实以做人,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奠定了人大发展的基础。
她表示,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学者,人大才能走到今天。
毛主席为陕北公学的题词中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易丹辉认为,这份殷切期望从未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在她看来,“00后”是关键的一批人,强国的梦想将要在他们手中实现,崭新的时代将要在他们手中创造。
新一代的人大学子应该珍惜青春,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承担起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一路走来,求学之路一度中断,但她坚守信念、持之以恒;三十四载任教生涯,她默默耕耘、治学严谨。
回首漫漫人生路,她不断挑战自我、学习新知,秉持人大实事求是的作风,坚忍不拔、努力前行。
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她选择与人大携手并进;在人大复校四十年的历程里,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里,她用自己的芳华书写了统计人的华章。
她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信念感化了一代代统计学子,以大写的“人”字,挺立天地间。
文字/2016级本科生薛媛媛2017级本科生齐纪元卫思妤
5 2018.12 学术竞赛经验分享 “创新杯”火热来袭 十个问题带你一探究竟!
一、“创新杯”是什么? “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办,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支持下开展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每年举办一届。
二、“创新杯”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以“发扬传统、放开眼界、厚积薄发、大胆创新、
倡导合作”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增强学生的学术底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创新杯”竞赛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我校学生以院系为单位按照文史哲、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类、教育类、创业计划设计、应用艺术和其他9个类别申报参赛,然后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
四、哪些学生可以申报作品参加“创新杯”? 凡在竞赛通知发布当学期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各专业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
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五、“创新杯”作品申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或创业计划类
作品,可分为个人或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申报者在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
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
究生作品。
集体作品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不得超过五人。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 2018.12
六、“创新杯”作品申报需要推荐吗? 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作品评审为匿名评审,所有参
赛作品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作者信息、指导教师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七、“学院推荐参赛制度”是怎样的? 竞赛实行学院推荐参赛制度,不接受学生个人或团队直接报名参赛。
鼓励各学院通过组织学院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遴选优秀作品并推荐参赛。
每个学院可推荐15件作品。
八、每名学生可以申报几件作品? 每名学生限报1件作品。
如有学生参与多件作品的申报,不论是否作为第一作者,不论是否通过同一学院申报,也不论是否在同一类别,所参与申报的作品将直接取消评奖资格。
九、“创新杯”的奖项设置是什么? 参赛作品设置20%的淘汰率,其余的80%按照文史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创业计划设计、应用艺术和其它9个类别,以及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2个组别各设特等奖5%、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65%。
特等奖的产生必须经过专家组的合议,可以空缺。
十、“创新杯”的大致流程是怎样的?(以2017年实施流程为例)
7 2018.12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政策解读
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简称“大创”和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是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学术人才,鼓励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基于现实问题的社会调查或依托专业课程的课题研究,理工科类项目研究主要面向理论或现实问题,并依托实验开展研究。
二、申报流程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于每年3月正式开始。
“大创”项目首先由各学院(系)进行初评:各学院(系)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按照分配给本院(系)的推荐名额(按照本科学生分布比例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推荐名额总数与实际项目数的比例约为1.2:1),组织项目初评工作,并确定具体推荐项目及推荐排序;随后由各学院(系)提交材料,将推荐项目的详细资料上报至学校,时间大致为三月底到四月初。
科研基金项目由各学院(系)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组织项目初评工作。
两个项目提交材料的时间大约在三月底至四月初。
三、立项要求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本科生科研基金面向大
一、大二本科生申报(以每年春季学期项目申报工作启动时的年级为准),原则上要求是团队申报(“大创”成员不得超过5人,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科研基金项目团队成员为3人),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联合组队申报。
因项目资源有限,已入选往届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不得申报当年项目。
同时,为保证项目运行有序,在项目运行期间将参加我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到境外高校学习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学生,不得参与项目申报。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科研基金项目需配备指导教师,在保证学生自主开展的大原则下负责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为校内正式编制教师,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所在学院推荐,也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直接聘请。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每个项目原则上聘请1名指导教师。
原则上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要求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需基于社会调查开展,理工科类项目研究则主要依托实验开展。
立项学生需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完成研究计划,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本科毕业前完成项目。
在确定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后,项目负责人需要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按照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打印并经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书的电子版一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所在的学院。
四、评审项目 “大创”结项评审一般在第二年5月进行,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文、经济、社会、法政、理工五个学部
8 2018.12 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结题评审,审定提交的各类项目结题材料,并举行项目结题答辩,最终确定各参评项目的结题
成绩及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学术论文评审项目包括选题、规范性、创新性、研究价值等方面,详细见下表。
评审项目选题 权重15% 选题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评审内容 结构规范性 内容 创新性研究价值 15%25%30%15%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图文规范思路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方法新颖、恰当;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科学完整;对问题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查阅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有很好的了解是否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新发现、新观点或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新方法、新途径对专业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有重大改进和政策建议;有较明显的学术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 注:创新性包括新题目、新设计、新数据、新模型等。
五、政策支持 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凡通过项目结题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培养方案中“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的2学分;同时可以项目组成员 可获得推免加分(即保研加分):国家级立项:项目负责人计2.5分,其他成员计2分;市级立项:项目负责人计2分,其他成员计1.5分;校级立项:项目负责人计1.5分,其他成员计1分;结题获得“优秀”的项目(含国家级、市级、校级立项)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计加1分。
获得立项的项目(含国家级、市级、校级项目)还可申请数额不等的项目经费。
②本科生科研基金 “优秀”项目:项目负责人2分,项目团队成员1.5分“良好”项目:项目负责人1.5分,项目团队成员1分项目团队成员基于项目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所应获得的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加分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2018年“大创”项目和科研基金项目的新规定 运行周期:2018年“大创”项目和科研基金项目的运行周期调整为3个学期;项目经费:国家级项目20000元/个,市级或校级项目10000元/个,科研基金10000元/个;项目来源:在上文介绍的基础(社会问题调研)上,新增了依托课程类项目,经费25000元/个。
项目结项评审一般设定在第二年5月,未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结项材料的项目将直接被判为不合格;对于大创项目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崇德东楼6楼学生服务中心咨询,电话为62511357.
9 2018.12
七、注意事项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更注重实践的过程,一般没有参加答辩或没有进行项目过程的成员,理论上将不予以推免加分; 项目结项评审一般设定在第二年5月,未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结项材料的项目将直接被判为不合格;对于大创项目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崇德东楼6楼学生服务中心咨询,电话为62511357. “小创”
1.如何确定选题? 宋扬:我们起初是关注央视新闻,外加分析老师上课提到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本着选题要有时效性、有可行性、有意义的原则讨论出了几个题目。
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仔细分析了各个选题的特点,确定了最终选题。
我们的经验表明,上课听讲有很大帮助,队伍里有不同学院的小伙伴也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
周楷雅:选题可以是说是“小创”等社会性调研最重要的一步了,也是我们组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的步骤,花费了大量精力。
我们从10月初组队时就开始商量选题,到11月中旬才最终确定。
我们从社会热点入手,寻找各自感兴趣的生活社会现象,然后一起讨论每个选题的调研意义和可操作性。
在此期间,我们也与指导老师联系,询问了老师的意见,最终选出了有意义且可操作性较强的两个选题,分别进行预调研,然后根据预调研结果确定了我们的最终选题。
2.团队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各自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宋扬:其实我们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并不是每个人单独负责调研的某个部分,而是每一部分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看得进去文献,得做好看几十甚至几百篇文献的准备,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
调研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不是实地走一圈就什么都有了的,比较考验随机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
后期主要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写得越学术、越高大上,效果越好。
此外,数学模型一般都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团队里有数学水平较高的成员。
3.实施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 宋扬:因为选题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可操作性,选在了自己家乡调研,所以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还是有意外情况发生,比如村里很多农户当时还在外打工没回来,没有办法受访。
不过因为预先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我们做了planB,把外出务工农户单独处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比较具体,普适一点的建议就是出发前把准备工作做得周全一些,切记带学生证,学会随机应变。
周楷雅:因为在前期确定了时间轴,我们的每一步都按时间轴进行,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游刃有余的。
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问卷的时候,发现回收的样本和原本的调研框架有很大的偏差,然后又反过来梳理问卷与 10 2018.12 框架之间的关系,额外耗费了大量时间。
所以大家在做问卷时注意问题一定要与主题紧紧相扣,好好钻研问卷细
节,尽量避免返工。
4.做好“小创”的关键是什么? 宋扬:我觉得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大半,因为各组的实力可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一定要多和指导老师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周楷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选题,所做的选题有意义,调研出来的结果才有价值。
此外,调研思路一定要经过整个小组的反复推敲,因为能力的限制,调研方法可能不会非常严谨,但是调研思路、框架还是要很清晰的。
最后,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也要明确,我们当时是把任务分得很细,把任务确定到个人,这样效率就得到了提高。
5.小创”重点考察了什么能力呢?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宋扬:“小创”应该算科研的入门项目了,看文献的时候要求你博闻强识会归纳,实地调研要求你亲和力爆表、口才好,后期码字要求你言简意赅会建模。
因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找到优秀的队友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多留心社会热点,去年我们甚至认真研读了好几遍十九大报告;多看论文,看得多了自然写出来的东西感觉就对了。
此外,作为优秀的统计人,学好数分高代,看懂模型不是梦! 杨春白雪:我做的是创业类,这个情况在统计学院比较少见。
学术类的小创一般大院里申报数量特别多,但是只有15个名额,而创业类则没有名额限制。
创业类这条路有些不一样,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做创业类是要在商院申报的,需要先参加商院的“两赛”,这个比赛时间略早于“小创”,而“小创”创业类成绩的评比要参考“两赛”成绩,内容就是创业计划报告书。
所以,如果想做创业类的课题,尽量同组要有商学院的同学。
我觉得创业类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学习做市场调研,可以设计产品和商标,可以做营销模式,也学习了很多商业模型。
6.“小创”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宋扬:“小创”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让我有机会真正走到校园外面去,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圈子,深入
地了解另外一个群体。
我觉得“小创”于我而言与其说是一个比赛,不如说是一个培养平台,让我得到了成长。
在校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承担责任的感觉真的很奇妙;此外,我也和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学到了很多。
周楷雅:“小创”是我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社会调研,感觉懵懵懂懂就结束了。
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
一群配合非常默契的小伙伴,大家都目标明确,相当负责,所以我们又一起做了“大创”,并且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其次,做小创教会我“思前想后”,让我在看到题目时就开始想这个选题该怎么去实施、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也让我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着手去思考如何解决,而不是过度依赖外界事物;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性。
文字/2016级本科生宋扬杨春白雪周楷雅 11 2018.12 “大创”
1.是如何确定选题的呢? 我们的选题其实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到的值得探索的点,很多人会在课堂上抓住老师提出的点,我们队长就是其中之
一。
他选中了一个问题,我们共同讨论后选出了一个具体的方向,再给老师发邮件请教,并邀请老师做“大创”的指导教师。
这样老师也会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也是老师想要做但未完成的研究,会加以支持。
我们就是用这样一种方法确定了选题。
之前我曾有幸采访过咱们学院的“大创”评审老师,也因此了解到评审老师们的一些看法:对于老师们来说,大多数作品他们在阅读完摘要后就能大致推测出学生的意图和做法,因此操作层面的内容,评委们往往是只提取重点地去浏览的,所以选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要选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也不容易,我们集体讨论了至少四次才最终决定选题。
我们选择的题目不是一个热门方向,稍微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也是想得到更多注意。
2.团队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各自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其实我这种组队模式在统院是比较常见的,是和别的院同学组队而不是院内成立队伍。
这个大创队伍的雏形是我们的小创队伍,其中有四个人是原来小创的成员,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也熟悉彼此的习惯。
组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靠谱的人,可以的话,尽量“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入伙(如通过“人贩贴”等组队)。
我们是通过高中同学联系起来的,刚好大家都对金融方面有些兴趣,再加上高中同学的室友,高中同学的高中同学,这样队伍里虽然会有你不认识的人,但熟络起来很快,也算是知根知底。
大家都希望遇到靠谱的队友,我认为的靠谱有两层:第一层是能在DDL之前把自己的任务做完做好;第二层做事情稍微精细一些。
常常会有某些时候,大家虽然都知道再仔细讨论一下会更好,但还是会想着“算了就这样吧”,如果这时有人坚持要把事情弄细一点,就可以带动大家,一直坚持下去,这个报告就会越写越细,规避越来越多的问题,申报书的质量也会提升一些,这个过程中团队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至于需要的素质,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很多专业课还没有上,而且所学专业也不一定是申报课题专业,因此大家的能力和知识面都有限,其实很多东西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习的。
所以与其说是要具备某些素质,不如说是具备认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耐心。
尤其是“大创”周期长,一行人还要外出调研,这涉及的就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问题了,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等,最好队内成员互补,要求同存异、互相体谅。
不过,对于队友要有底线:可以不会,这是水平问题,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但是不可以“水”,这是态度问题。
这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尽量“主动”选择搭档,大致了解他做大创的态度,不然可能会追悔莫及。
3.你认为做“大创”中比较关键的是什么? “大创”申请书是十分重要的。
“大创”与“小创”等其他社会实践的不同点在于它的时间周期特别长,从今年开始缩短为一年半左右,要做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进行问卷调查或写一份总结报告那么简单。
“大创”包括了申请立项、文献研读、预调研、正式调研、中期总结、(二次调研)、补充整合、最终结项等多个阶段,而在
三、 12 2018.12 四月份要提交的申请书上就要写清未来一年半的进程安排和预算,需要讨论的内容很多。
“大创”的申请书很重要,
因为它体现了你们对这个课题是否真的有一个透彻的想法,以及你们的队伍是不是有一个较为清晰周全的路线。
在确立“大创”立项级别时,团队上交的材料只有这份申请书,所以它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调研地的选取都是要有依据的。
提前充分调查相关资料,联系现实情况,再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拟定合理的实地调研地点,才能得到更加真实有力的一手信息。
在地方实际调研准备期间,我们联系了当地相关协会和组织,为实际调研做充分的准备。
整体来看,我们团队在调研地点的选取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分保证了调研地选取的科学合理、具有代表意义以及调查意义。
预调研和正式调研地点的选取,最好既满足课题内容对调研地的必要硬性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统筹成员们的行程。
4.实施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 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
在开始阶段,选题和指导教师是主要的议题也是最大的困难。
选题会经常变,文献看得越多疑问也越多,老师也可能很忙没有办法及时回复邮件。
大家都互相理解,耐心多讨论,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在实地调研中变数就更多了,即使计划得再精细,也很难完全按照计划进行。
被拒绝只是小场面,在调研过程中甚至有可能发现调研结果与课题预期有出入。
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围着桌子做再多攻略计划也不如做一次预调研。
此外,实践中出了问题要及时沟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
我们队伍的实地调研内容确实是每一天都在不断修改的,我们每一天晚上都会开语音会议,交流一整天的收获和问题,对第二天的活动进行修改再分工。
5.做“大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比较现实的方面是科研“加分”,并且“大创”立项可以抵社会实践类的学分。
不可否认这方面的收获很“有用”。
但除此之外,我觉得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更有意义的收获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团队协作的体验。
我们对一个较陌生领域的发掘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
收获,那是自己走出去亲眼看到的世界,和看书本、看屏幕是不一样的,处理每一个现实的小事都不容易。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壁,有立项书不代表别人有义务回应我们。
但是也会有惊喜,我们也遇到过愿意主动帮助我们、提建议、甚至送礼物的受访者们。
我们团队成员也都很积极,大家都挺享受这个过程的。
再有一个收获就是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团队伙伴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关于自己的反馈,朋友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看到自己的缺点。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通过别人得知的,当我说了一句话,我自己可能不会意识到有什么问题,但队友的回应会让你意识到自己有的态度是不应该的。
可能团队里会有小吵,但小吵无伤大雅,目的是解决问题,同时要记住一点“谁都不容易”、“谁都忙谁都累”,要学会互相谅解。
文字/2016级本科生杨春白雪 13 2018.12 科研基金
1.如何确定选题? 一开始是大家一块儿头脑风暴,想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筛选了五到六个我们觉得可行性高的、有意义的选题,然后去找指导老师商讨。
很感谢吴老师和赵老师给我们的选题提了很多意见,因为老师接触的项目更多,他们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有研究的意义、研究的预想大约是怎样。
我们经过了两轮与老师的商量和修改,最终确定了选题。
2.团队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各自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因为科研基金、大小创算是我们最早接触调研的机会,当时可能大多数人的硬性技能都还很一般。
我觉得团队成员要有一个基础的分工,但是关键时候还是要相互支持。
如果组队是同一个学院的,大家的技能点都差不多,分工就比较均衡;如果是不同学院的,可能就会有一些限制,比如我的小创是跟马院和国关的同学做的,那政策分析、思想总结是他们的强项,我就专心地负责数据分析、可视化的部分。
在组队之初,整个团队里面有擅长数据分析的、擅长文本写作的是最好的;如果一开始没有,也可以共同学习,主要是大家在项目期间都要保持统一的热情,不要当丢锅的队友,也祝愿你们不会老是接到队友的锅。
3.科研基金重点考察了什么能力呢?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我觉得科研基金考察的主要是问题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吧,因为像写作和分析的能力都可以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升,而问题意识是要在团队组建之初就体现出来的,一个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
可以提前做的准备就是多看看前几年的题目和成品报告,大概了解一下一个完整的项目都有哪些成分构成、最终需要达成什么目的之类的。
4.做好科研基金的关键是什么呢? 大约就是踏踏实实做吧,问题分析得深入一些,不要浮在表面。
其实我们最后调研报告给老师看的时候还被老师批评了,我们确实做得不够深入,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5.你认为科研基金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科研基金应该是我第着手做的第一个调研项目,从选题到找老师写报告都是第一次,过程很新鲜,也寻求过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
收获应该算是掌握了一些写论文、报告的经验,还收获了一批很棒的队友吧!
6.科研基金和大小创有什么区别呢? 从本质上来说,科研基金除了时间段,和大小创没有很大的区别。
功利一点来说,科研基金的加分是在项目结束后进行评定的,而大小创是在立项的基础上评定的,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进行到一半被放弃的概率吧。
文字/2015级本科生黄筝 14 2018.12 Rsser在路上 初入大学 我将2018年9月8日当成人生全新的开始。
在刚满18岁、急迫地想成为大人的高中毕业生眼里,大概没有什么比进入大学、离开家乡更激动人心的了。
我怀着这种心情来到人大,没想到日后会面对如此多的困境。
在学习方面,看着黑板上的“ε−N”语言,我不 禁冷笑一声,当年在高中就听不懂数学的恐惧涌上心头。
紧张的学习节奏、更高的难度,让本来数学就差的我,倍感绝望。
即使是拿得出手的英语,在强手如林的四级班里,也只是努力跟上步伐的程度。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与我的朋友们,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光相伴。
而如今忽然之间,大家各奔东西,只剩下偶尔一句的微信问候。
美食美景,再没人一起分享;突然迸发的灵感,也没人在身边讨论。
夜幕降临,发现不过只有自己的影子向前走。
但是,但是。
哪怕课上没听懂一个字,在图书馆坐一下午后,当知识脉络终于有些清晰时的兴奋依然难以掩盖;虽然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比不过他人,但这也让我慢慢接受平凡的事实;朋友们各奔东西了,可这让我更加珍惜每次视频通话,更觉那些回忆的美好。
孤单?不 是的,我在学会和自己相处。
变成大人这件事,我想就是这样的吧。
正慢慢向 前走的,那不就是正在成长的我吗?——2018级本科生方可歆 十八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小萌新。
现在刚刚考完期中考试,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回头一看,自己竟然已经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了。
认识了一大堆新朋友,遇见了只看一眼就让自己心跳加速的女生,过完了自己的18岁成年礼,即使偶尔很丧但是也热情对待明天。
我再也不是那个整天坐在课桌前的青涩小男孩了。
现在的生活确实多姿多彩,但却少了当初那种最纯粹的快乐了,也许这就是成年人的心理吧。
大学之前我就知道舍友是谁得看命,看来还是上天眷顾我,给了我这样的舍友,有欢快的社交狂魔兼学霸,有日常魔性笑声看片伪肥宅,还有最学神每天学习的大哥,当然还有一个各类性格都掺杂一些的我。
作为男生宿舍里的一股清流,每夜的gossip就是一天劳累生活中最轻松的时候。
——2018级本科生林恒基 社会实践——千人百村 叮咚!您有一份千人百村攻略待查收
1.什么是千人百村? 千人百村的官方解释是:主要围绕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每年组织1000 余名师生深入全国范围内经科学抽样产生的324个行政村开展系统、规范的社会调研活动,了解农业生产、农民物质与文化生活、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 15 2018.12 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意志品质和研究型学习能力。
同时,建立中国农村发展与农户追踪调查数据库,支持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发布学术成果和智库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
(摘自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2.千人百村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当初选择“千百”的时候,我心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一定要做些什么啊”。
在城市里、学校里呆久了,印象中的农村早就浓缩成了看门的大黄狗、整齐的田垄和蓝蓝的天空。
可是事实上,农村还有泥泞的土路、破败的土房和生活艰难的村民。
“还不是因为穷啊”——这是绝大多数村民跟我们说的话,修不起的房屋、看不起的病,脆弱单一的产业结构、盘根错杂的裙带关系、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你才会发现象牙塔外的另一个世界是那样的真实而冰冷。
你会发现实际问题比课本上的知识复杂很多。
可是这些问题下的是那些穷苦的村民,他们期待着有些什么改变的时候,就算再难,你也会想要做些什么,这便是责任的重量,也是实践的一份意义了吧。
注【人大社会实践】微信公众号获得报名信息,了解报名的具体流程与注意事项;c)报名的时候需要完成一个测试,要求大家提前仔细阅读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上的相关信息,这对于之后的实践也是很有帮助的;d)一般来说调研地会选择在家乡附近,主要是因为沟通交流障碍比较小。
如果方言不是问题的话,也可以考虑气候、民风等因素。
(3)行前准备a)认真听行前培训会的讲座,尤其是问卷的具体内容和报销路费住宿费的凭证部分。
b)跟队友们面基,拉近彼此距离。
c)提前规划好调研时间和住宿与交通方式,可以上网搜联络方式之后打电话确认,如果方便的话,提前去踩点也是可以的。
d)与当地的镇政府、村委会取得联系,调研过程中有村干部的帮助会事半功倍。
e)准备调研过程中的生活用品,推荐带一些零食,如巧克力、小面包等,以补充体力。
(调研过程中看到的“巨轮”)
3.关于完成千人百村的几个建议:
(1)报名与选择调研地a)深思熟虑,谨慎选择。
因为千人百村耗时较长,要求较多,大家最好能在下定决心要做“千百”之后就踏踏实实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不要中途退出;b)千人百村每年的报名工作在六月初开始,可以关
(3)调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切以安全为先。
比如天黑之前回到住的地方;注意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队员尽量不要分开行动;不要为了省钱在食、住、行上缩减用度,一定找靠谱的地方。
b)先完成行政村问卷,并尝试一下能不能求得村干部的帮助。
c)寻找村民帮忙填问卷的时候请拿出你所有的亲和 16 2018.12 力、最甜美的微笑还有你的学生证,如果被拒绝了也不要丧气,因为问卷被拒实在是太常见了,但还是要表示感谢,之后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就好了。
d)给每天划定任务,前几天完成的问卷数可以较少,后几天随着对问卷熟悉程度的提高和在村民之间信任度的提升,填问卷的效率是会大大提升的。
e)如何提升填问卷效率: i.熟能生巧;ii.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一般比较内向的家庭主妇是不会同意填问卷的,可以找男性,成功率会比较高;iii.开挂方式:有的时候村民会聚在一起聊天,这时候填问卷可以一起完成多份。
f)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要及时联系联络人。
g)记得留存一切调研证据,如照片、交通与住宿证明等。
(4)调研后的资料汇总与论文写作a)小组同学要集体讨论一下研究选题,可以是一个大主题下的问题的不同侧面,可能是这个村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产业特点,扶持意见等等,只要亲眼去看过了,跟村民聊过了,一定不会想不出选题的。
b)论文写作过程一定要注意字数要求、参考文献与查重率。
论文相对于调研过程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大家要有信心,把自己所思所想整理下来就好了。
c)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还有汇报展示。
图文/2017级本科生娄立威 国外志愿 你为海岛,我为海鸟——巴厘岛志愿行 最初了解到志愿组织,是因为师兄师姐的介绍。
现在也有很多国际义工组织,比如Gapper国际义工组织、出走世界义工组织等等。
我就参加国际志愿组织,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小建议: Tip1前期申请其实申请工作特别简单,你关注这些组织的公众 号后,一般每个志愿项目都会出一篇介绍推送,里面包括对这个项目的介绍、行程安排、以及申请操作等。
按照推送里的流程来就可以了。
在选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一方面,大家在选择义工组织的时候,可以多问问参加过的同学的体会与建议,报名时最好是几个小伙伴结伴而行;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你志 愿地的安全情况,特别是自然灾害和政治暴动之类。
Tip2事先准备我觉得对于做义工,特别是支教这样性质的活动, 事先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工作人员会给你 发一些资料,主要包括当地的日常用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一些技巧与注意事项等等,以此来帮助你更有效地开展志愿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要明确自己能够教些什么。
大家对支教可能有种误解,就是小朋友的知识水平并不高。
其实不然,支教地区可能只是教育资源不够充分、不够均匀,但是会有很优秀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知识储备不同的孩子,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地照顾到每一个人,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想: 17 2018.12 我教他们数学运算1+1=
2,或者教他们几个英语单词就可以了,其实他们都已经掌握了。
事先认真地准备一段易学的舞蹈、一首有感染力的英文歌、一个有趣的智力游戏等等,这些会有意义得多。
Tip3其他注意事项
(1)机票:义工组织支付的费用通常是不含机票的。
机票一般是早买比晚买便宜,转机比直达便宜,淡季比旺季便宜。
(2)现金兑换:建议大家事先在国内的银行进行兑换,这样会比在机场和当地换得的汇率高,还要提防被骗;
(3)尊重不同文化:支教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特别是宗教问题和信仰问题,建议大家事先查阅一些资料,避免发生不愉快。
当然,到了志愿地,当地负责人也会特别提醒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4)免税店(仅限上海北京的机场):日上免税店真的是超级良心价,非常适合购物。
(5)强烈建议在支教之后,报一个自由行,好好玩一玩。
但我认为这一次义工旅行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好的印象。
一方面,一个星期的志愿活动时长太短,对于支教地的孩子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功利化操作会使孩子把志愿当做一种理所当然化的交易,而不再是纯粹的志愿活动,反而是不断地索取金钱、玩具、衣服等等。
所以,这种国际义工活动,或许是在某种程度上的各取所需。
在这里把我的一点想法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文字/2017级本科生张沛祺 国外学习 出国交换 今年的秋季学期,我来到了首尔国立大学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交换学习。
在上大学前我就有了出国学习的想法,恰好看到学校的交换项目,在和父母进行沟通后,我决定报名首尔国立大学的交换项目,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尽管报名一切顺利,但我面临的挑战却仍不小。
前往韩国前,我的韩语水平十分有限,而韩国民众的英语
普及程度与中国十分相似,而且韩国的英语教育中对于口语的重视程度也很不足。
因此,我十分担心自己能否在韩国度过漫长的四个月。
当我来到韩国后,我发现事情正如预料的那样——坐车不知道怎么描述该去哪里,买东西不知道如何回答售货员的询问等等,这种尴尬的情况常常发生。
但这并没有使我丧失信心:既然语言不通,就好好学语言呗;既然交流不易,那就多主动去和别人沟通。
现在,尽管仍有答不上话的时候,但我已经能较为从容地处理语言问题,有时还能和出租车司机用韩语和英语混杂着聊聊天,这让我十分有成就感。
交换的经历使我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愿意去迎接生活中未知的挑战。
18 2018.12 不仅如此,通过首尔大学的BuddyProgram项目,我也结识了许多朋友。
大家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同在这里交换学习,在生活与学习中互相帮助。
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我们从小就一直在学习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他们有着怎样的文化,但那些始终是纸上的文字而已,亲眼见过了才能更好地理解。
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我也不禁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
尽管很多文化不及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但也有着自己的魅力所在,这更使我下定了将来出国求学的决心。
自出国以后,我接触到很多韩流文化。
由于中韩毗邻,韩国传统文化多来源于中国。
但是,我时常感慨韩国在推广自己国家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收到的成效。
流行文化上,K-POP在全世界的年轻人群体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国内呼声较高的综艺节目很多也是源自韩国。
至于传统文化,我想起了曾经引起国内热议的“韩国中秋申遗”事件,此事固然不对,毕竟中秋起源于我国,但也足以看出这个国家对推广文化的重视程度之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是不逊色于大多数文化,可很多时候也只有熟知汉语的人才能理解。
若是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将之推广于全世界,岂不是更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便是我在韩国交换中的一些体验与感悟,限于篇幅,只提及了一些感触最深的方面,且均是个人想法,
尚不成熟,也请各位多多包涵。
交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使我有了很大的成长,实在受益匪浅。
也鼓励对出国交换感兴趣的同学尽早定好目标、做好规划,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一份宝贵的经历。
文字/2016级本科生唐业成 这是我在芬兰交换的第四个月。
这段时间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WhyFinland?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我会在大三上这样一个看似不那么合适的时间段去交换,并且还选择了芬兰这个比较非主流和陌生的留学国家。
其实刚上大学时,进入统计这个专业对我来说多少有点意外。
在前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看着身边的同学朋
友都很快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而自己一直踽踽徘徊,随着大流去实习、做科研,很多时候又累又迷茫,这种不知目的的忙碌让我有点想逃离。
偶然一次机会,通过阅读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知道可以通过校际交换项目出去学习,这让我十分心动。
一方面,这可以丰富自己的背景,锻炼英语和综合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我也想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出国,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更多地接触国外统计学科发展情况,静下心来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选择。
所以我大概在大二初就萌生了想要交换的念头,但是那时候雅思托福完全没有准备,且大二上能够选择的交换项目只有台湾高校的项目,同时又感觉大二的课总体比较基础且学分多,如果错过回来后比较难弥补,所以我决定大二寒假考出语言成绩,申请大三上出去交换。
所有的交换项目都是提前一个学期选拔,大三上的项目在大二下一开学就开始报名、面试、筛选。
关于“是否要出去交换”这个问题,人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校际交换项目覆盖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澳洲、欧洲(部分要求小语种)、亚洲(日、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大家普遍印象可能是交换是为高绩点同学准备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如此多的项目选择下,除了一些热门国家和高校竞争比较激烈,其他项目的名额还是比较富裕的。
所以只要语言成绩达标,绩点保持在中上水平,基本都能够申请到交换项目。
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只要能够出去经历和体验半年或者一年,在新的环境下去探索世界,目的地是哪里并不是那么重要,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大有裨益。
但是如果你确实面临着如双学位选修学分过多,课业压力太大或者英语成绩无法达标(不过还有台湾项目可以考虑)、无法负担出国费用(除了校长奖学金项目包含学费和生活费,其他项目只免除学费)、GPA过低等不可抗原因,也许你就不得不放弃交换了。
在确定自己将要交换后,我在大二的寒假里匆忙报名了雅思考试。
大家可以关注往年发布交换项目的信息时间,在微人大-本科生境外学习项目里阅读具体内容,查找适合自己的项目。
语言成绩一定要达到硬性要求, 19 2018.12 并且越早准备越好,千万不能卡点出成绩。
第
一,可能会像我一样出分迟导致错过第一批比较喜欢的交换项目;第
二,也可能面临成绩不达标的危险。
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建议准备雅思,相比托福准备起来更简单,也比较容易取得目标成绩。
当时我大概用了两周准备,最终成绩7分(7,8.5,7,6),还算比较满意。
有了语言成绩后,开学后就是按部就班地填写申请表,参加教务处统一安排的面试。
校际项目共有三批,如果第一批次落选了,千万不要灰心,可以继续参加之后两批的选拔。
同时,也要及时地和教务处老师沟通了解是否有可调剂项目,这时候就是“先到先得”了。
在我的交换经历中,我认为去欧洲交换的一个优势就是持有申根国家签证,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申根国家。
并且欧洲国家之间距离较近,出行便利且价格低廉,对于喜欢旅行、想要环游欧洲的朋友来说,你可以在交换期间走遍几乎所有你想去的地方。
在欧洲国家中,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比较中心的地方也是交通枢纽,去往其他国家非常方便并且机票十分便宜(约三四百人民币),甚至坐火车也是很便利的。
而我所在的北欧,瑞典和丹麦的交通比较方便,芬兰、挪威的交通就比较不方便,直飞航空少而贵,要做好每次往返机票两千出头的心理准备。
但是北欧国家和西欧国家相比,其他方面也有着巨大优势。
北欧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少,社会治安非常好,北欧的英语普及率极高,生活毫无障碍。
相比之下我认识的很多在德法意交换的同学,都面临着语言、安全等问题。
从交换预算来看,校长奖学金负担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等,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优秀的同学们可以试着去争取一下。
而普通学校项目不需要支付学费,只需要自己负担机票、生活费和住宿费。
我虽然在物价较高的北欧,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昂。
如果是在学校上课加上偶尔旅行(频率约为一月一次)加上日常普通购物,大概控制在5-6万。
学习生活上,可能需要面对的是极大自由和必须忍受的孤独。
从选课来说,除了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分要求,你基本可以选择所有院系的课程。
而和国内课程不太相同的是,这里有研讨式和课堂式两种选择,一门课的内容可能作业很多,需要完成很多论文阅读和写作,评价方式也是多维的。
以我选修的商业伦理 课为例,我需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队友完成一份综合案例分析,制作一个精美的video作为展示;需要通过课程考试,但很多都是bookexam,老师只告诉你考试书本和范围,然后自主注册参加考试;还需要写一篇课程总结论文。
总的来说,的确和国内大学的评价体系不太一样,但是我相信人大的学生应该可以很快适应并且积极地完成这些任务。
如果你希望多一些时间旅行,那么选课上需要更集中,尽量选在一周的一两天,或者一学期的某个时段。
生活上就更加需要自主自立了,毕竟学校的食堂可能并没有那么可口而外面的餐厅又比较昂贵。
在来交换前多练习一下厨艺还是比较重要的。
当然,不要担心,这里的亚超可以买到大部分你想要的食物、调味品和零食,除了价格贵了点。
国外学校一般会租住在校外的公寓,可以选择单人或者多人公寓,在与室友相处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风俗,保证公共区域整洁干净。
当你不上课的时候,你将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时间也是需要慢慢摸索的。
健身、做饭、旅行、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都会丰富你的交换生活,为大学生活添加不同色彩。
申请交换这件事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可能大部分交换回来的同学都会感觉海外交换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在国内总是如此匆忙和焦虑,生怕什么时候就落后了什么,可能无暇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去做和适合去做的事。
而我在这里遇到的很多其他国家的交换生,他们会倾向于通过交换、间隔年实习等方式,去探索世界、寻找自我。
在这半年里,你可能会经历你的无数个第一次,无数个窘迫、无助、孤独的瞬间,但是每解锁一次,就会更勇敢一点,很多从前以为过不去的坎其实也就那么一点点地走了过来。
在20岁的年纪,有那么一段时间去尝试另一种生活,去用心体验和追寻这个世界,你收获的可能会比你担心失去的多得多。
感谢我准备交换时每个帮助支持我的老师、家人和同学,还有在这里遇到的那些善良温暖的人,用很喜欢的小林一茶的一句话作结: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然而。
文字/2016级本科生刘小凡 20 2018.12 出国留学 我决定出国应该是大三的时候。
其实说不上有什么下定决心的契机,而是相对自然而然地做出了选择。
仔细说来也许是一方面自己想通过出国留学体验国外的学习生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另一方面是通过让自己步入一种全新的生活中,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拓宽自己的舒适区。
关于出国前的准备,老生常谈的内容包括出国申请所需的相应考试成绩、本科成绩、文书推荐信等东西。
但实际上这些准备是大家认真过好大学本科四年后都能有的附加产出品。
聊些偏个人的想法和小建议吧。
首先我还是觉得在出国前给自己定几个合适的小目标是比较好的,比如:在学科方面自己有些什么兴趣点、有什么优势,或者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些想法。
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甄别和选择要去的学校和项目。
举个具体点的例子,比如有的同学考虑继续念博士的话,就得考虑一下备选学校和项目的学科水平、教授的研究方向、所招博士数量和博士毕业的去向等问题。
如果考虑毕业后在当地找工作,就需要了解备选项目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帮助如何、项目是否有实习要求、当地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政策如何,甚至是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和要求等等。
这一点是我当初做得不够好的,因为可能太过随性,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早一些找到一些有目的性的指引能够让自己更自信,前进的步伐也更有条有理一些。
当然其实“目标”并不局限于学习和职业规划,“让自己走遍一个国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外语水平、培养新的兴趣”这样一些小规划同样会使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比于出国前的准备,更重要的挑战还在后面,更多的经历和风景也在后面。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进入那样的生活,遇到新的朋友,和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打交道,甚至包括遭遇未曾意料到的麻烦,在经历中慢慢习惯适应,去认识世界也发现自己,才是属于自己的体悟。
要说我留学以来最大的不同可能还是来源于自身内在的变化。
以前本科的时候做事会有些浑浑噩噩、自然
而然;现在做事目的性会更强一些。
留学生生活很辛苦,你会有机会看到日出又日落,你会熟悉图书馆办公室的每一处座位,老师的作业怎么due都due不完,期中才考完期末就又来了。
但留学生生活也很精彩,你会结识一群新的伙伴,会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气候、文化,异国他乡的生活同样会很有中国味,你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但你并不孤独。
同样的,选择本科毕业在国内读研、去业界工作、创业、做公益、回家接受亿万家产甚至是GAP也都是辛苦并精彩的。
我们自己的人生,由我们做出选择并坚定地走下去,就是独一无
二,精彩纷呈的! 文字/2012级本科生孟业超 从高中开始我就有留学的想法,在来人大之前就决定出国留学,并且也在此前做了不少的尝试,如高中交换项目以及本科申请等等。
出国的想法更多来自于环境的影响。
我来自甘肃兰州,一个“支援大西北”项目的移民城市。
那里的家庭大多是在几十年前在“支援大西北”的浪潮中来到兰州的,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家庭都希望我们能够走出去。
我的初中高中同学有很大部分比例都会留学,甚至是定居在国外。
因此,研究生出国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并没有经过那么多的思考和决策。
来到人大后,我便开始了出国的准备,比如说做调查,开始着手语言考试等等。
出国前的准备其实并没有太复杂,但我非常强烈地建议大家能够在本科阶段获得交流的机会,去国外体验一段时间,这对于你将来真正出国后的适应和融入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首先是学习方面。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课程要比国内累很多,这主要体现在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上。
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节奏,最好能够在出国前将我们学过的最重要的专业课以及涉及到的重要概念的英文翻译牢记在心。
我们不能为了适应语言而耽误国外的课程,因此专业英语的准备一定要提前开始。
并且,最重要的专 21 2018.12 业书籍还是带上为好。
我的建议是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回归分析、数理统计、金融数学(金融类专业),其
他的因人而异。
还有一点就是写作能力。
在一个充满美国人的课堂里,写作能力往往是最能区分我们的,尤其是在偏文科的课程上。
在美国课堂写文章和托福雅思的写作完全不是一回事,不仅要注重语言的档次、逻辑的严密,还要注意“地道”和“规范”,能够写一篇托福满分作文和能够写一篇能发表在纽约时报的文章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
总结一下就是要关注专业英语、专业书、写作能力。
其次是思想准备。
国外的学习往往是孤独的,并且国外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选择,你有无数个组织可参加、无数个学术会议可以学习,你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操作”。
老生常谈的就是,选择你认为对的,做自己,不随波逐流,但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
别人都要报机器学习的课,并且有人撺掇你去多选课,你还是要掂量自己能不能应付得过来;别人都劝你做助教拿SSN,你得想好你是否有能力协调你的学习时间,诸如此类。
思想上的独立和接受孤独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至于物质准备,带好美元就好,这边东西的确很便宜,并不用那么操心带什么东西。
不过如果要把网络当作一种物质的话,我建议在出国前多熟悉熟悉窗外的APP,比如超级强大的GoogleDoc、GoogleSlide。
我第一次面对别人发来的GoogleDoc,让我网上一起编辑文档的时候,真是一头雾水。
提前学好怎么用谷歌,以及提前做好自己的英文版Linkin,为了融入赶快弄一个Facebook、Ins也是可以的。
此外,美国比较常用的学术文献网站也要熟悉(比如Pubmed)。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是真的花了不少时间才适应墙外的世界啊! 其实人大统计学院和美国的课堂体验是差不多的,但美国的课程任务更重,经常有一学期三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两篇essay,还周周交作业的课,几乎是每天都紧绷着。
我简单罗列一些国内和国外学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要好好学习刷GPA刷实习刷科研;
2.都要认真完成作业,有事通过邮件和老师和助教联系,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
不同点:
1.国外课程的readingmaterial是真的要看,否则会很惨;
2.与同学的沟通和合作要获得老师批准,要非常注意纪律条款;
3.国外的课程考试很多,千万不能指望突击复习,平时就得跟上节奏;
4.研究生学习的课余时间并不多,爱好、锻炼等必须要合理分配时间。
至于我在国外学习的一些收获有以下几点:首先学习是要给自己学的,所以不必为了面子去操劳各种不必要的琐事,杂事能不干就不干。
在学习面前,该推的锅坚决要推。
但如果你希望发展你的其他方面,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其次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爱好。
美国学校的社团、乐团、体育队、社区服务等等都相当专业化。
谈谈我熟悉的乐团,美国大学不会因为你是业余爱好者就不对你进行专业的要求。
这里的乐团职业化倾向很高,专业的指挥、专业的乐季、专业的招募和排练方式、专业的乐团管理和演出管理,一切向职业标准看齐。
这一点使我很受触动,我们之前是否有过“爱好就是随便玩玩”的想法呢?这里的乐团永远不会因为自己是学生社团而在演出的时候拉横幅、找主持、打着“业余团体”的旗号破坏专业追求,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令人尊敬的态度。
最后就是解放思想。
我在的生物统计专业,有之前在麻省理工读传媒的学生,有工作了五六年继续追求自己学术梦想的人,甚至有本科硕士都是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学生。
探索可能性,把自己变成一个跨界奇人,也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被定式思维束缚了,但自己却浑然不知。
最后就是祝大家好运啦。
文字/2014级本科生金士涵 22 2018.12 保研考研 保研 回想保研之初,身边的大佬们早已明确目标、蠢蠢欲动(xùshìdàifā),而自己对整个保研流程却还一头雾水。
所以在这里希望帮助师弟师妹们建立起对保研的基本认识,早做准备,不留遗憾。
尽管学院按照8:1:1(专业成绩: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算法确定保研资格是在9月,但保研之战在3、4月份就已打响。
夏令营和九月推免是高校研招的主要方式,但很多院校——包括我们学院,招生名额在夏令营就发放完毕了。
夏令营通常在暑假(或更早)举办,高校组织获得入营资格的学生参加活动(包括听讲座、参观实验室、了解各导师研究方向等),再通过笔试、面试、小组展示等方式考核。
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获得“优秀营员”称号,基本相当于拟录取。
获得拟录取资格,并在九月获得保研资格后,通过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接受报考学校的预录取通知。
各院校的夏令营在3-5月陆续开放申请,金融类通常是最早一批。
大家需要关注各高校官网发布的招生简章,保研论坛和很多微信公众号(微信搜“保研”就能找到很多)也都会整理经验帖和招生信息汇总帖。
入营条件一般是成绩靠前、通过六级和拥有推荐信,论文、竞赛和实习经历是加分项。
清北通常要求专业排名前10%(实际上20%都可以尝试一下),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会更加严格。
无论内保还是外保,以上流程都是相同的——获得入营资格,获得夏令营拟录取资格,9月获得保研资格,填报志愿。
选择外保则需要准备其他高校的夏令营,可以有很多选择——人大除我们学院还有大数据研究院、汉青研究院,北大有光华、叉院、数院、统计科学中心,清华有经管、统计学研究中心、深研院,复旦管理学院和大数据学院也都设有相关专业。
我当时只报了我们学院和清华统计学研究中心,都获得“优秀营员”称号,但后来结合自身情况放弃了后者直博项目。
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些,让自己有更多选择。
具体的夏令营经验可以参考公众号“RUC思享”等,我们学院也有很多成功外保的师兄师姐。
这里感谢媒宣前辈尉倩师姐,在保研之初为我解惑,给了我自信。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内外保都需要在9月获得保研资格——专业成绩是首位,综合素质加分也至关重要。
祝愿各位师弟师妹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文字/2018级硕士生杨文龙 考研 距离18年考研初试已经快一年了,去年备考时的回忆变成了东六到藏书馆的距离、五颜六色封皮的参考书和每晚零点预约的固定座位。
希望我不成熟的备考过程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在大二下看到糊了的GPA时,我的内心其实就已经准确预测到了保研无望。
因为想要继续读统计,所以大三下择校时也没什么纠结地选择了熟悉且热爱的我们院,所以其实我在前期确定考研和择校时比较坚定,唯一的摇摆是在专硕和学硕之间。
后来考虑到自己对于推理证明的苦恼,也是没什么过多的犹豫选择了专硕,虽然后来专硕也考了50分的证明。
我的复习名义上是从大三下开始的,但其实那个时候课还比较多,尤其是我还辅修了经统,这个阶段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感受到了考研数学好难。
真正的复习是从七月中旬考完MFE开始的,主要复习计划取材于知乎问题:“考研数学如何达到140分”,“考研英语如何达到80分”等,因为我一直觉得考研和高考很像,所以平时就比较规律地刷题看书,利用Forest这个软件避免自己沉迷手机。
当时对自己的复习程度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考研还不错,每天都能稳定休息八小时。
后来觉得自己初试能过线大概就是因为心态比较平和吧,一直觉得“稳住我们能赢”,当然这种心态也直接导致了我被实习和毕业论文剥削得没时间准备复试,于是再度在失学的边缘试探。
在此我真的非常建议大家觉得初试结束没什么问题后,不要过度放飞自我,复试其实也很难,面试时被熟悉的老师追问答不出来的问题的感觉很糟糕,这需要大家对于统计知识有自己的理解。
我觉得考研是花时间弥补自己和其他同学GPA上的差距,就像一个人刷怪练级,和自己在日后也要好好学习这件事上达成共识的过程。
今年考试的同学能 23 2018.12 够坚持到今天,你真的很棒,明年考试的同学有决定刷这个本也是勇士。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考研顺利,最后引用一位师姐在总结自己的考研经历时说的:“你要静候,再静候,就算失收终要守”,祝大家都能静待葡萄成熟时。
文字/2018级硕士生董浩田 实习 从去年9月来到人大读研至今,一共1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四份实习工作。
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11月,实习期前前后后也将近一年,在这些实习生活中,我踩过坑,也有过宝贵的收获,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希望看到文章的人取精华去糟粕,如果能对他人的求职有一点帮助,也是我极大的荣幸。
先说一下我的实习经历。
第一份实习,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部。
这份实习坦白来讲干货并不是太多,但是对我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了解竞品分析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产品经理(PM)这一职位并觉得很有趣,从此就走上了PM的不归路。
第二份实习,滴滴专车产品运营。
本来面了产品岗,因为会写SQL被运营小哥哥征用了就再也没还回去。
虽然没有做到PM,但是作为第一份互联网行业的实习,我了解了互联网公司内部的运作方式以及大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并且在耳濡目染下觉得PM的工作还不错。
我从此也逐渐坚定了留在互联网行业的想法,这里虽然有点累,但氛围自由、发挥余地很多。
第三份实习是在暑期,我在京东和美团中选择了美团,并且做了心心念念的PM岗位。
这段实习中锻炼了我作为PM一些专业的技能和必备的素质,为我的秋招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在这份实习以后我获得了美团留用的正式offer。
第四份实习是在今日头条的PM岗位。
头条节奏非常快,强度比之前的公司要强。
所幸公司离学校近,并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抱着成长的心态我选择了这份实习。
总结上面的实习经历,我的感悟如下:
1.每一份实习都会对最后的职位选择具有推动作用,第一份尤为重要,在实习的时候重点是学东西而非混经历,所以千万不要找水的实习,找到了水的尽快换一份(刷简历的除外)。
2.实习过程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是一件很珍贵的事情。
一方面,这些小伙伴会在后面的实习工作中共享一些信息;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成为生活中很好的朋友。
另外,在实习中认识的同事也可能对秋招有很大帮助。
总之,多认识同公司的人,多多交流没有坏处。
3.在找实习之前可以多收集岗位的信息,从师兄师姐、同学、论坛、公众号等各种渠道充分了解,比如关注学院研会职业发展中心的推送文章和活动等。
每一次实习都很宝贵,谨慎选择,不要浪费时间。
4.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暑期实习约等于秋招工作,互联网行业大概率会留用,所以找暑期实习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另外,有相关实习经历对互联网行业秋招来说非常重要。
5.虽然我实习很多,但是一路走来感悟是实习真的不用太多。
认真找好每一份实习,在工作中2-3个月基本是熟悉业务的时间,想要做到更核心的内容就要实习更久,所以实习重在质量而非数量,抓住机会做一些重要的项目会有很大成长。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感悟,我不是秋招大牛,也没有闪闪发亮的经历,仅用我个人的经验做几点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文字/2017级硕士生宫铭 24 2018.12 吃喝玩乐在北京 -吃洋芋吗?-什么?-沾点辣椒面,加点酸萝卜。
-这是什么?-啊?你没吃过贵州菜? 身在北京,相信大家对各种地方菜馆子见惯不怪,这期吃喝玩乐在北京就为大家带来了一家来自西南的贵州菜馆,它有着和其他菜系完全不一样的魅力。
吃贵州菜,可以有酸汤鱼、豆米火锅等“大菜”,但是各种小吃和粉面,更能尝出其精髓。
如此说来,位于欧美汇负一层的“赶场子”,是个不错的去处。
#辣子鸡# 贵州的小戴来了北方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辣子鸡是用青椒炒的。
但是这家店的辣子鸡,是用火红的糍粑、辣椒和鸡块在大锅里翻炒的,菜油和辣椒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鸡肉不必多说,趁热夹起一块,唇齿留香;剩下的辣椒拌在粉里,加上一块大排,又是令多少无数贵州游子魂牵梦萦的绝佳美味。
#各色烙、烤小吃# 毕节包浆小豆腐、烤鸡皮、洋芋粑(土豆泥饼)、都匀街边烤牛肉……这家店的“烙锅”和“烧烤”颇具贵州特色。
各色食材先腌好,再炒熟,端上桌,食客们将半成品再放上一个中间凸起的烤锅,将食物二次加工。
这些吃食的画龙点睛之笔必须是一碟又香又辣的干辣椒面了,有了它,即使是最简单的烤土豆也能变成美味。
25 2018.12 #酸汤烫饭# 这家店的贵州酸汤口味酸辣,适合用来泡粉、烫饭、煮火锅,无所不能。
酸味本就开胃,加上软糯的米饭和鲜香的花甲,嗦一口酸汤烫饭,丰富的味觉感受令你食指大动。
贵州的烫饭以酸汤烫饭为代表,还有酸菜豆米烫饭、蛋烫饭等,不同于泡饭,它是用汤以文火慢炖米饭,口感细腻,极其适合在潮湿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如果RUC的孩子们能在冬日的早上吃上一碗,既暖胃又暖心。
#冰粉# 冰粉并不罕见,但这家店的贵州冰粉绝对独一无
二。
贵州冰粉最重要的佐料,便是青岩玫瑰糖、红糖水和绿豆汤底。
夏天喝上一碗,清凉沁人肺腑。
玫瑰糖里的花香,佐以红糖水的温厚,让冰粉瞬间有了灵魂。
走在贵阳的街头,大街小巷里都有卖冰粉的,吃完烧烤、烙锅、火锅,吃上一碗冰粉,才能叫心满意足。
图文/2018级本科生想家了的小戴 看完了这家别有特色的餐馆,再来看看北京还有哪些可以周末去游玩的地方吧。
1、香山公园 以秋季红叶闻名,历史可追溯至金章宗年间,至今留有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遗址。
爬山观景,登高怀古,俱为佳处。
·门票信息4月1日-11月15日:10元11月16日-3月31日:5元 26 2018.12 ·开放时间:9月1日-11月15日:6:00至18:3011月16日-3月31日:6:00至18:00·购票须知:高峰期限流,大家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错峰前往。
·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10号线,在巴沟站换乘西郊线,前往香山站,全程票价4元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段
2、北京植物园植物种类繁多,四季皆有赏心悦目之景。
地处西山 上风上水之处,为清代正白旗所居之地,园内有众多古迹遗址:
(1)曹雪芹纪念馆、曹公故居,红迷值得一去;
(2)梁启超墓,实为梁氏家族墓园,背倚西山、明堂开阔,园中遍植松柏,庄严肃穆;
(3)十方普觉寺,初创于唐贞观初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夏季 冬季 植物园 6:00--20:007:30--17:00 卧佛寺 8:00--16:308:30--16:00 温室 8:00--16:308:30--16:00 曹雪芹纪念馆8:30--16:309:00--16:00
3、杨梅竹斜街前清八大胡同所在地,是北京著名风月场所,如今 是文艺青年常驻之地,常年开放。
斜街中有众多文创小店,极富民国风情,如:
(1)采瓷坊(碎瓷器回收利用);
(2)十二月亮(插画、原画、本子等);
(3)模范书局(私人经营的古刻字雕版博物馆展示中心,古旧书籍、新文化书籍交流地)·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4号线,在西直门站换乘二号线,在前门站下车,向西南方向步行约900米即可(途中可以近距离观赏正阳门箭楼及城楼)
4、什刹海北京城内的“北海北”,位于北海公园西北方。
由 前海、后海、西海组成,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名“什刹”。
这里从清代起就是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
一,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誉。
从什刹海步行半小时的距离内,可以到达南锣鼓巷、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等景点,常年对外开放。
另有冬季室外冰场,每年由气温不同决定营业时间。
这里比较出名的是什刹海茶艺酒吧街,晚上比较热闹。
白天可以沿着水边散散步,看看古迹。
附近的银锭桥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所在地,天气晴好时可以直望西山。
·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10号线到北土城站,换乘8号线至什刹海站。
文字/2018级本科生许天伊 喷泉 周
六、日10:00--13:00(遇恶劣 天气暂停开放) ·门票信息大门票:10元(学生票:5元)温室:50元(学生票:40元)卧佛寺:5元套票:45元·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10号线,在巴沟站换乘西郊线,前往植物园站,全程票价4元 27 2018.12 统院大事记 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2018级迎新水会 2018级迎新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体育文化节暨2018级新生田径运动会 统计学院2018级本科新生秋游活动 统计学院2018级新生舞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统计学科评议组会议 社会心态及大学生人才资本实证报告发布会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数据科学讲坛 28
1 2018.12 (目录)
2 2018.12 名师专访 易丹辉:不惧平凡,不可平庸 易丹辉,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师专数学专业,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1984年12月留校任教至今。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探索中谋前进,在改革中求发展,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人大复校四十年来,在一代代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人大在改革、求是的思潮中砥砺前行,不断成长,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沿袭至今。
易丹辉在教师岗位默默耕耘三十余年,秉持“立学为民,治学为国”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创造辉煌。
从求学到为师,从治学到人生,易丹辉的命运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她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出了风采,走出了自我。
迤迤求学路,矢志不渝 1966年夏天,正值易丹辉高中毕业、准备高考之际,突如其来的“十年浩劫”打乱了这一切。
前路未卜,处境艰难,年轻的易丹辉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大学梦。
在她看来,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有知识、有本事,应该进入大学充实自己、提升能力。
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匮乏的学习资源从未成为她求学之路上的阻碍。
十年间,她也曾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考验,但她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她在撰写宣传稿和政治报告中,坚定理想,锻炼文笔。
为了传播知识,她与同学们一起开办了夜校,教授年轻学生们数学、英语、政治。
她与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青年一起深入基层,在国家患难之际默默地学习着、努力着,向着未来不断前进。
3 2018.12 1977年,恢复高考,易丹辉毅然决然拾起当年丢下的数理化课本,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
最终,她如愿以偿被呼兰师专录取,继续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漫漫为师路,诲人不倦 易丹辉坦言,自己曾梦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或许是冥冥天意,青年时期开办夜校时播下的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在1984年悄然破土,蓬勃生长。
三十四年如一日,易丹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教师之路虽然平凡,但在这条道路上,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她对此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身为一名老师,易丹辉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她勤以治学,勇于探索,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紧跟时代潮流,找寻合适的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工业为重,她不辞辛劳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工厂之间,投身于工业统计的研究之中。
在八十年代崭新的经济形势下,她在经济、金融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非典”爆发之际,她站在科研第一线,在抗击“非典”中贡献了一份统计人的力量。
三十余载,时光飞逝,她依然耕耘在三尺讲台前,培育桃李,传授真知。
熠熠人生路,拒绝平庸 人生漫漫,易丹辉结合自己的经历形成了一套人生哲学。
她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无
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能泰然处之,“把坏事变成好事”。
她也曾受到批判,备受舆论压力,但她坚持“存在即真理”,既然暂时无力改变现实,就要尊重现实,勇敢面对。
她始终保持着“打不倒”的姿态,笑对一切,从未畏惧。
走过七十载的人生路,她评价自己“平凡但不平庸”。
在她看来,人生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唯有以不变的心去应对不确定,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4 2018.12 工业需要发展,就去工厂实地考察、学习工业统计;经济、金融的知识不了解,就去积极学习新知识;老式计算机用起来繁琐,就去不断摸索、狠下功夫;生物医学统计蓬勃发展,就去学习新方法,积极参与。
她以一颗不变的心去探索未知、去应对学术上的每一个小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惧平凡,拒绝平庸。
恋恋人大情,奋进不止 与人大结缘三十八载,易丹辉从一名学子成长为统计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是人大“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时代精神,督促她三十八年来始终严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在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回忆起老一代教师,易丹辉认为,他们在人大建校之后,勤奋以治学,平实以做人,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奠定了人大发展的基础。
她表示,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学者,人大才能走到今天。
毛主席为陕北公学的题词中写道“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易丹辉认为,这份殷切期望从未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在她看来,“00后”是关键的一批人,强国的梦想将要在他们手中实现,崭新的时代将要在他们手中创造。
新一代的人大学子应该珍惜青春,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承担起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一路走来,求学之路一度中断,但她坚守信念、持之以恒;三十四载任教生涯,她默默耕耘、治学严谨。
回首漫漫人生路,她不断挑战自我、学习新知,秉持人大实事求是的作风,坚忍不拔、努力前行。
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她选择与人大携手并进;在人大复校四十年的历程里,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里,她用自己的芳华书写了统计人的华章。
她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信念感化了一代代统计学子,以大写的“人”字,挺立天地间。
文字/2016级本科生薛媛媛2017级本科生齐纪元卫思妤
5 2018.12 学术竞赛经验分享 “创新杯”火热来袭 十个问题带你一探究竟!
一、“创新杯”是什么? “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办,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支持下开展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每年举办一届。
二、“创新杯”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以“发扬传统、放开眼界、厚积薄发、大胆创新、
倡导合作”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增强学生的学术底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创新杯”竞赛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我校学生以院系为单位按照文史哲、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类、教育类、创业计划设计、应用艺术和其他9个类别申报参赛,然后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
四、哪些学生可以申报作品参加“创新杯”? 凡在竞赛通知发布当学期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各专业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
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五、“创新杯”作品申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或创业计划类
作品,可分为个人或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申报者在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
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
究生作品。
集体作品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不得超过五人。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 2018.12
六、“创新杯”作品申报需要推荐吗? 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作品评审为匿名评审,所有参
赛作品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作者信息、指导教师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七、“学院推荐参赛制度”是怎样的? 竞赛实行学院推荐参赛制度,不接受学生个人或团队直接报名参赛。
鼓励各学院通过组织学院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遴选优秀作品并推荐参赛。
每个学院可推荐15件作品。
八、每名学生可以申报几件作品? 每名学生限报1件作品。
如有学生参与多件作品的申报,不论是否作为第一作者,不论是否通过同一学院申报,也不论是否在同一类别,所参与申报的作品将直接取消评奖资格。
九、“创新杯”的奖项设置是什么? 参赛作品设置20%的淘汰率,其余的80%按照文史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创业计划设计、应用艺术和其它9个类别,以及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2个组别各设特等奖5%、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65%。
特等奖的产生必须经过专家组的合议,可以空缺。
十、“创新杯”的大致流程是怎样的?(以2017年实施流程为例)
7 2018.12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政策解读
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简称“大创”和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是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学术人才,鼓励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基于现实问题的社会调查或依托专业课程的课题研究,理工科类项目研究主要面向理论或现实问题,并依托实验开展研究。
二、申报流程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于每年3月正式开始。
“大创”项目首先由各学院(系)进行初评:各学院(系)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按照分配给本院(系)的推荐名额(按照本科学生分布比例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推荐名额总数与实际项目数的比例约为1.2:1),组织项目初评工作,并确定具体推荐项目及推荐排序;随后由各学院(系)提交材料,将推荐项目的详细资料上报至学校,时间大致为三月底到四月初。
科研基金项目由各学院(系)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组织项目初评工作。
两个项目提交材料的时间大约在三月底至四月初。
三、立项要求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本科生科研基金面向大
一、大二本科生申报(以每年春季学期项目申报工作启动时的年级为准),原则上要求是团队申报(“大创”成员不得超过5人,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科研基金项目团队成员为3人),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联合组队申报。
因项目资源有限,已入选往届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不得申报当年项目。
同时,为保证项目运行有序,在项目运行期间将参加我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到境外高校学习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学生,不得参与项目申报。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科研基金项目需配备指导教师,在保证学生自主开展的大原则下负责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为校内正式编制教师,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所在学院推荐,也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直接聘请。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每个项目原则上聘请1名指导教师。
原则上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要求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需基于社会调查开展,理工科类项目研究则主要依托实验开展。
立项学生需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完成研究计划,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本科毕业前完成项目。
在确定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后,项目负责人需要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按照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打印并经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书的电子版一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所在的学院。
四、评审项目 “大创”结项评审一般在第二年5月进行,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文、经济、社会、法政、理工五个学部
8 2018.12 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结题评审,审定提交的各类项目结题材料,并举行项目结题答辩,最终确定各参评项目的结题
成绩及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学术论文评审项目包括选题、规范性、创新性、研究价值等方面,详细见下表。
评审项目选题 权重15% 选题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评审内容 结构规范性 内容 创新性研究价值 15%25%30%15%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图文规范思路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方法新颖、恰当;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科学完整;对问题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查阅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有很好的了解是否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新发现、新观点或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新方法、新途径对专业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有重大改进和政策建议;有较明显的学术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 注:创新性包括新题目、新设计、新数据、新模型等。
五、政策支持 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凡通过项目结题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培养方案中“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的2学分;同时可以项目组成员 可获得推免加分(即保研加分):国家级立项:项目负责人计2.5分,其他成员计2分;市级立项:项目负责人计2分,其他成员计1.5分;校级立项:项目负责人计1.5分,其他成员计1分;结题获得“优秀”的项目(含国家级、市级、校级立项)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计加1分。
获得立项的项目(含国家级、市级、校级项目)还可申请数额不等的项目经费。
②本科生科研基金 “优秀”项目:项目负责人2分,项目团队成员1.5分“良好”项目:项目负责人1.5分,项目团队成员1分项目团队成员基于项目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所应获得的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加分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2018年“大创”项目和科研基金项目的新规定 运行周期:2018年“大创”项目和科研基金项目的运行周期调整为3个学期;项目经费:国家级项目20000元/个,市级或校级项目10000元/个,科研基金10000元/个;项目来源:在上文介绍的基础(社会问题调研)上,新增了依托课程类项目,经费25000元/个。
项目结项评审一般设定在第二年5月,未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结项材料的项目将直接被判为不合格;对于大创项目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崇德东楼6楼学生服务中心咨询,电话为62511357.
9 2018.12
七、注意事项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更注重实践的过程,一般没有参加答辩或没有进行项目过程的成员,理论上将不予以推免加分; 项目结项评审一般设定在第二年5月,未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结项材料的项目将直接被判为不合格;对于大创项目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崇德东楼6楼学生服务中心咨询,电话为62511357. “小创”
1.如何确定选题? 宋扬:我们起初是关注央视新闻,外加分析老师上课提到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本着选题要有时效性、有可行性、有意义的原则讨论出了几个题目。
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仔细分析了各个选题的特点,确定了最终选题。
我们的经验表明,上课听讲有很大帮助,队伍里有不同学院的小伙伴也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
周楷雅:选题可以是说是“小创”等社会性调研最重要的一步了,也是我们组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的步骤,花费了大量精力。
我们从10月初组队时就开始商量选题,到11月中旬才最终确定。
我们从社会热点入手,寻找各自感兴趣的生活社会现象,然后一起讨论每个选题的调研意义和可操作性。
在此期间,我们也与指导老师联系,询问了老师的意见,最终选出了有意义且可操作性较强的两个选题,分别进行预调研,然后根据预调研结果确定了我们的最终选题。
2.团队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各自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宋扬:其实我们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工,并不是每个人单独负责调研的某个部分,而是每一部分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看得进去文献,得做好看几十甚至几百篇文献的准备,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
调研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不是实地走一圈就什么都有了的,比较考验随机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
后期主要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写得越学术、越高大上,效果越好。
此外,数学模型一般都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团队里有数学水平较高的成员。
3.实施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 宋扬:因为选题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可操作性,选在了自己家乡调研,所以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还是有意外情况发生,比如村里很多农户当时还在外打工没回来,没有办法受访。
不过因为预先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我们做了planB,把外出务工农户单独处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比较具体,普适一点的建议就是出发前把准备工作做得周全一些,切记带学生证,学会随机应变。
周楷雅:因为在前期确定了时间轴,我们的每一步都按时间轴进行,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游刃有余的。
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问卷的时候,发现回收的样本和原本的调研框架有很大的偏差,然后又反过来梳理问卷与 10 2018.12 框架之间的关系,额外耗费了大量时间。
所以大家在做问卷时注意问题一定要与主题紧紧相扣,好好钻研问卷细
节,尽量避免返工。
4.做好“小创”的关键是什么? 宋扬:我觉得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大半,因为各组的实力可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一定要多和指导老师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周楷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选题,所做的选题有意义,调研出来的结果才有价值。
此外,调研思路一定要经过整个小组的反复推敲,因为能力的限制,调研方法可能不会非常严谨,但是调研思路、框架还是要很清晰的。
最后,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也要明确,我们当时是把任务分得很细,把任务确定到个人,这样效率就得到了提高。
5.小创”重点考察了什么能力呢?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宋扬:“小创”应该算科研的入门项目了,看文献的时候要求你博闻强识会归纳,实地调研要求你亲和力爆表、口才好,后期码字要求你言简意赅会建模。
因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找到优秀的队友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多留心社会热点,去年我们甚至认真研读了好几遍十九大报告;多看论文,看得多了自然写出来的东西感觉就对了。
此外,作为优秀的统计人,学好数分高代,看懂模型不是梦! 杨春白雪:我做的是创业类,这个情况在统计学院比较少见。
学术类的小创一般大院里申报数量特别多,但是只有15个名额,而创业类则没有名额限制。
创业类这条路有些不一样,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做创业类是要在商院申报的,需要先参加商院的“两赛”,这个比赛时间略早于“小创”,而“小创”创业类成绩的评比要参考“两赛”成绩,内容就是创业计划报告书。
所以,如果想做创业类的课题,尽量同组要有商学院的同学。
我觉得创业类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学习做市场调研,可以设计产品和商标,可以做营销模式,也学习了很多商业模型。
6.“小创”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宋扬:“小创”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让我有机会真正走到校园外面去,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圈子,深入
地了解另外一个群体。
我觉得“小创”于我而言与其说是一个比赛,不如说是一个培养平台,让我得到了成长。
在校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承担责任的感觉真的很奇妙;此外,我也和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学到了很多。
周楷雅:“小创”是我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社会调研,感觉懵懵懂懂就结束了。
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
一群配合非常默契的小伙伴,大家都目标明确,相当负责,所以我们又一起做了“大创”,并且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其次,做小创教会我“思前想后”,让我在看到题目时就开始想这个选题该怎么去实施、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也让我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着手去思考如何解决,而不是过度依赖外界事物;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性。
文字/2016级本科生宋扬杨春白雪周楷雅 11 2018.12 “大创”
1.是如何确定选题的呢? 我们的选题其实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到的值得探索的点,很多人会在课堂上抓住老师提出的点,我们队长就是其中之
一。
他选中了一个问题,我们共同讨论后选出了一个具体的方向,再给老师发邮件请教,并邀请老师做“大创”的指导教师。
这样老师也会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也是老师想要做但未完成的研究,会加以支持。
我们就是用这样一种方法确定了选题。
之前我曾有幸采访过咱们学院的“大创”评审老师,也因此了解到评审老师们的一些看法:对于老师们来说,大多数作品他们在阅读完摘要后就能大致推测出学生的意图和做法,因此操作层面的内容,评委们往往是只提取重点地去浏览的,所以选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要选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也不容易,我们集体讨论了至少四次才最终决定选题。
我们选择的题目不是一个热门方向,稍微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也是想得到更多注意。
2.团队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各自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其实我这种组队模式在统院是比较常见的,是和别的院同学组队而不是院内成立队伍。
这个大创队伍的雏形是我们的小创队伍,其中有四个人是原来小创的成员,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也熟悉彼此的习惯。
组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靠谱的人,可以的话,尽量“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入伙(如通过“人贩贴”等组队)。
我们是通过高中同学联系起来的,刚好大家都对金融方面有些兴趣,再加上高中同学的室友,高中同学的高中同学,这样队伍里虽然会有你不认识的人,但熟络起来很快,也算是知根知底。
大家都希望遇到靠谱的队友,我认为的靠谱有两层:第一层是能在DDL之前把自己的任务做完做好;第二层做事情稍微精细一些。
常常会有某些时候,大家虽然都知道再仔细讨论一下会更好,但还是会想着“算了就这样吧”,如果这时有人坚持要把事情弄细一点,就可以带动大家,一直坚持下去,这个报告就会越写越细,规避越来越多的问题,申报书的质量也会提升一些,这个过程中团队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至于需要的素质,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很多专业课还没有上,而且所学专业也不一定是申报课题专业,因此大家的能力和知识面都有限,其实很多东西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习的。
所以与其说是要具备某些素质,不如说是具备认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耐心。
尤其是“大创”周期长,一行人还要外出调研,这涉及的就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问题了,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等,最好队内成员互补,要求同存异、互相体谅。
不过,对于队友要有底线:可以不会,这是水平问题,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但是不可以“水”,这是态度问题。
这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尽量“主动”选择搭档,大致了解他做大创的态度,不然可能会追悔莫及。
3.你认为做“大创”中比较关键的是什么? “大创”申请书是十分重要的。
“大创”与“小创”等其他社会实践的不同点在于它的时间周期特别长,从今年开始缩短为一年半左右,要做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进行问卷调查或写一份总结报告那么简单。
“大创”包括了申请立项、文献研读、预调研、正式调研、中期总结、(二次调研)、补充整合、最终结项等多个阶段,而在
三、 12 2018.12 四月份要提交的申请书上就要写清未来一年半的进程安排和预算,需要讨论的内容很多。
“大创”的申请书很重要,
因为它体现了你们对这个课题是否真的有一个透彻的想法,以及你们的队伍是不是有一个较为清晰周全的路线。
在确立“大创”立项级别时,团队上交的材料只有这份申请书,所以它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调研地的选取都是要有依据的。
提前充分调查相关资料,联系现实情况,再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拟定合理的实地调研地点,才能得到更加真实有力的一手信息。
在地方实际调研准备期间,我们联系了当地相关协会和组织,为实际调研做充分的准备。
整体来看,我们团队在调研地点的选取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分保证了调研地选取的科学合理、具有代表意义以及调查意义。
预调研和正式调研地点的选取,最好既满足课题内容对调研地的必要硬性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统筹成员们的行程。
4.实施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 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
在开始阶段,选题和指导教师是主要的议题也是最大的困难。
选题会经常变,文献看得越多疑问也越多,老师也可能很忙没有办法及时回复邮件。
大家都互相理解,耐心多讨论,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在实地调研中变数就更多了,即使计划得再精细,也很难完全按照计划进行。
被拒绝只是小场面,在调研过程中甚至有可能发现调研结果与课题预期有出入。
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围着桌子做再多攻略计划也不如做一次预调研。
此外,实践中出了问题要及时沟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
我们队伍的实地调研内容确实是每一天都在不断修改的,我们每一天晚上都会开语音会议,交流一整天的收获和问题,对第二天的活动进行修改再分工。
5.做“大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比较现实的方面是科研“加分”,并且“大创”立项可以抵社会实践类的学分。
不可否认这方面的收获很“有用”。
但除此之外,我觉得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更有意义的收获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团队协作的体验。
我们对一个较陌生领域的发掘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
收获,那是自己走出去亲眼看到的世界,和看书本、看屏幕是不一样的,处理每一个现实的小事都不容易。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壁,有立项书不代表别人有义务回应我们。
但是也会有惊喜,我们也遇到过愿意主动帮助我们、提建议、甚至送礼物的受访者们。
我们团队成员也都很积极,大家都挺享受这个过程的。
再有一个收获就是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团队伙伴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关于自己的反馈,朋友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看到自己的缺点。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通过别人得知的,当我说了一句话,我自己可能不会意识到有什么问题,但队友的回应会让你意识到自己有的态度是不应该的。
可能团队里会有小吵,但小吵无伤大雅,目的是解决问题,同时要记住一点“谁都不容易”、“谁都忙谁都累”,要学会互相谅解。
文字/2016级本科生杨春白雪 13 2018.12 科研基金
1.如何确定选题? 一开始是大家一块儿头脑风暴,想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筛选了五到六个我们觉得可行性高的、有意义的选题,然后去找指导老师商讨。
很感谢吴老师和赵老师给我们的选题提了很多意见,因为老师接触的项目更多,他们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有研究的意义、研究的预想大约是怎样。
我们经过了两轮与老师的商量和修改,最终确定了选题。
2.团队成员应该如何分工,各自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因为科研基金、大小创算是我们最早接触调研的机会,当时可能大多数人的硬性技能都还很一般。
我觉得团队成员要有一个基础的分工,但是关键时候还是要相互支持。
如果组队是同一个学院的,大家的技能点都差不多,分工就比较均衡;如果是不同学院的,可能就会有一些限制,比如我的小创是跟马院和国关的同学做的,那政策分析、思想总结是他们的强项,我就专心地负责数据分析、可视化的部分。
在组队之初,整个团队里面有擅长数据分析的、擅长文本写作的是最好的;如果一开始没有,也可以共同学习,主要是大家在项目期间都要保持统一的热情,不要当丢锅的队友,也祝愿你们不会老是接到队友的锅。
3.科研基金重点考察了什么能力呢?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我觉得科研基金考察的主要是问题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吧,因为像写作和分析的能力都可以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升,而问题意识是要在团队组建之初就体现出来的,一个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
可以提前做的准备就是多看看前几年的题目和成品报告,大概了解一下一个完整的项目都有哪些成分构成、最终需要达成什么目的之类的。
4.做好科研基金的关键是什么呢? 大约就是踏踏实实做吧,问题分析得深入一些,不要浮在表面。
其实我们最后调研报告给老师看的时候还被老师批评了,我们确实做得不够深入,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5.你认为科研基金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科研基金应该是我第着手做的第一个调研项目,从选题到找老师写报告都是第一次,过程很新鲜,也寻求过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
收获应该算是掌握了一些写论文、报告的经验,还收获了一批很棒的队友吧!
6.科研基金和大小创有什么区别呢? 从本质上来说,科研基金除了时间段,和大小创没有很大的区别。
功利一点来说,科研基金的加分是在项目结束后进行评定的,而大小创是在立项的基础上评定的,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进行到一半被放弃的概率吧。
文字/2015级本科生黄筝 14 2018.12 Rsser在路上 初入大学 我将2018年9月8日当成人生全新的开始。
在刚满18岁、急迫地想成为大人的高中毕业生眼里,大概没有什么比进入大学、离开家乡更激动人心的了。
我怀着这种心情来到人大,没想到日后会面对如此多的困境。
在学习方面,看着黑板上的“ε−N”语言,我不 禁冷笑一声,当年在高中就听不懂数学的恐惧涌上心头。
紧张的学习节奏、更高的难度,让本来数学就差的我,倍感绝望。
即使是拿得出手的英语,在强手如林的四级班里,也只是努力跟上步伐的程度。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与我的朋友们,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光相伴。
而如今忽然之间,大家各奔东西,只剩下偶尔一句的微信问候。
美食美景,再没人一起分享;突然迸发的灵感,也没人在身边讨论。
夜幕降临,发现不过只有自己的影子向前走。
但是,但是。
哪怕课上没听懂一个字,在图书馆坐一下午后,当知识脉络终于有些清晰时的兴奋依然难以掩盖;虽然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比不过他人,但这也让我慢慢接受平凡的事实;朋友们各奔东西了,可这让我更加珍惜每次视频通话,更觉那些回忆的美好。
孤单?不 是的,我在学会和自己相处。
变成大人这件事,我想就是这样的吧。
正慢慢向 前走的,那不就是正在成长的我吗?——2018级本科生方可歆 十八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小萌新。
现在刚刚考完期中考试,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回头一看,自己竟然已经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了。
认识了一大堆新朋友,遇见了只看一眼就让自己心跳加速的女生,过完了自己的18岁成年礼,即使偶尔很丧但是也热情对待明天。
我再也不是那个整天坐在课桌前的青涩小男孩了。
现在的生活确实多姿多彩,但却少了当初那种最纯粹的快乐了,也许这就是成年人的心理吧。
大学之前我就知道舍友是谁得看命,看来还是上天眷顾我,给了我这样的舍友,有欢快的社交狂魔兼学霸,有日常魔性笑声看片伪肥宅,还有最学神每天学习的大哥,当然还有一个各类性格都掺杂一些的我。
作为男生宿舍里的一股清流,每夜的gossip就是一天劳累生活中最轻松的时候。
——2018级本科生林恒基 社会实践——千人百村 叮咚!您有一份千人百村攻略待查收
1.什么是千人百村? 千人百村的官方解释是:主要围绕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每年组织1000 余名师生深入全国范围内经科学抽样产生的324个行政村开展系统、规范的社会调研活动,了解农业生产、农民物质与文化生活、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 15 2018.12 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意志品质和研究型学习能力。
同时,建立中国农村发展与农户追踪调查数据库,支持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发布学术成果和智库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
(摘自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2.千人百村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当初选择“千百”的时候,我心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一定要做些什么啊”。
在城市里、学校里呆久了,印象中的农村早就浓缩成了看门的大黄狗、整齐的田垄和蓝蓝的天空。
可是事实上,农村还有泥泞的土路、破败的土房和生活艰难的村民。
“还不是因为穷啊”——这是绝大多数村民跟我们说的话,修不起的房屋、看不起的病,脆弱单一的产业结构、盘根错杂的裙带关系、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你才会发现象牙塔外的另一个世界是那样的真实而冰冷。
你会发现实际问题比课本上的知识复杂很多。
可是这些问题下的是那些穷苦的村民,他们期待着有些什么改变的时候,就算再难,你也会想要做些什么,这便是责任的重量,也是实践的一份意义了吧。
注【人大社会实践】微信公众号获得报名信息,了解报名的具体流程与注意事项;c)报名的时候需要完成一个测试,要求大家提前仔细阅读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上的相关信息,这对于之后的实践也是很有帮助的;d)一般来说调研地会选择在家乡附近,主要是因为沟通交流障碍比较小。
如果方言不是问题的话,也可以考虑气候、民风等因素。
(3)行前准备a)认真听行前培训会的讲座,尤其是问卷的具体内容和报销路费住宿费的凭证部分。
b)跟队友们面基,拉近彼此距离。
c)提前规划好调研时间和住宿与交通方式,可以上网搜联络方式之后打电话确认,如果方便的话,提前去踩点也是可以的。
d)与当地的镇政府、村委会取得联系,调研过程中有村干部的帮助会事半功倍。
e)准备调研过程中的生活用品,推荐带一些零食,如巧克力、小面包等,以补充体力。
(调研过程中看到的“巨轮”)
3.关于完成千人百村的几个建议:
(1)报名与选择调研地a)深思熟虑,谨慎选择。
因为千人百村耗时较长,要求较多,大家最好能在下定决心要做“千百”之后就踏踏实实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不要中途退出;b)千人百村每年的报名工作在六月初开始,可以关
(3)调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切以安全为先。
比如天黑之前回到住的地方;注意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队员尽量不要分开行动;不要为了省钱在食、住、行上缩减用度,一定找靠谱的地方。
b)先完成行政村问卷,并尝试一下能不能求得村干部的帮助。
c)寻找村民帮忙填问卷的时候请拿出你所有的亲和 16 2018.12 力、最甜美的微笑还有你的学生证,如果被拒绝了也不要丧气,因为问卷被拒实在是太常见了,但还是要表示感谢,之后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就好了。
d)给每天划定任务,前几天完成的问卷数可以较少,后几天随着对问卷熟悉程度的提高和在村民之间信任度的提升,填问卷的效率是会大大提升的。
e)如何提升填问卷效率: i.熟能生巧;ii.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一般比较内向的家庭主妇是不会同意填问卷的,可以找男性,成功率会比较高;iii.开挂方式:有的时候村民会聚在一起聊天,这时候填问卷可以一起完成多份。
f)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要及时联系联络人。
g)记得留存一切调研证据,如照片、交通与住宿证明等。
(4)调研后的资料汇总与论文写作a)小组同学要集体讨论一下研究选题,可以是一个大主题下的问题的不同侧面,可能是这个村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产业特点,扶持意见等等,只要亲眼去看过了,跟村民聊过了,一定不会想不出选题的。
b)论文写作过程一定要注意字数要求、参考文献与查重率。
论文相对于调研过程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大家要有信心,把自己所思所想整理下来就好了。
c)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还有汇报展示。
图文/2017级本科生娄立威 国外志愿 你为海岛,我为海鸟——巴厘岛志愿行 最初了解到志愿组织,是因为师兄师姐的介绍。
现在也有很多国际义工组织,比如Gapper国际义工组织、出走世界义工组织等等。
我就参加国际志愿组织,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小建议: Tip1前期申请其实申请工作特别简单,你关注这些组织的公众 号后,一般每个志愿项目都会出一篇介绍推送,里面包括对这个项目的介绍、行程安排、以及申请操作等。
按照推送里的流程来就可以了。
在选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一方面,大家在选择义工组织的时候,可以多问问参加过的同学的体会与建议,报名时最好是几个小伙伴结伴而行;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你志 愿地的安全情况,特别是自然灾害和政治暴动之类。
Tip2事先准备我觉得对于做义工,特别是支教这样性质的活动, 事先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工作人员会给你 发一些资料,主要包括当地的日常用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一些技巧与注意事项等等,以此来帮助你更有效地开展志愿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要明确自己能够教些什么。
大家对支教可能有种误解,就是小朋友的知识水平并不高。
其实不然,支教地区可能只是教育资源不够充分、不够均匀,但是会有很优秀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知识储备不同的孩子,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地照顾到每一个人,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想: 17 2018.12 我教他们数学运算1+1=
2,或者教他们几个英语单词就可以了,其实他们都已经掌握了。
事先认真地准备一段易学的舞蹈、一首有感染力的英文歌、一个有趣的智力游戏等等,这些会有意义得多。
Tip3其他注意事项
(1)机票:义工组织支付的费用通常是不含机票的。
机票一般是早买比晚买便宜,转机比直达便宜,淡季比旺季便宜。
(2)现金兑换:建议大家事先在国内的银行进行兑换,这样会比在机场和当地换得的汇率高,还要提防被骗;
(3)尊重不同文化:支教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特别是宗教问题和信仰问题,建议大家事先查阅一些资料,避免发生不愉快。
当然,到了志愿地,当地负责人也会特别提醒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4)免税店(仅限上海北京的机场):日上免税店真的是超级良心价,非常适合购物。
(5)强烈建议在支教之后,报一个自由行,好好玩一玩。
但我认为这一次义工旅行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好的印象。
一方面,一个星期的志愿活动时长太短,对于支教地的孩子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功利化操作会使孩子把志愿当做一种理所当然化的交易,而不再是纯粹的志愿活动,反而是不断地索取金钱、玩具、衣服等等。
所以,这种国际义工活动,或许是在某种程度上的各取所需。
在这里把我的一点想法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文字/2017级本科生张沛祺 国外学习 出国交换 今年的秋季学期,我来到了首尔国立大学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交换学习。
在上大学前我就有了出国学习的想法,恰好看到学校的交换项目,在和父母进行沟通后,我决定报名首尔国立大学的交换项目,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尽管报名一切顺利,但我面临的挑战却仍不小。
前往韩国前,我的韩语水平十分有限,而韩国民众的英语
普及程度与中国十分相似,而且韩国的英语教育中对于口语的重视程度也很不足。
因此,我十分担心自己能否在韩国度过漫长的四个月。
当我来到韩国后,我发现事情正如预料的那样——坐车不知道怎么描述该去哪里,买东西不知道如何回答售货员的询问等等,这种尴尬的情况常常发生。
但这并没有使我丧失信心:既然语言不通,就好好学语言呗;既然交流不易,那就多主动去和别人沟通。
现在,尽管仍有答不上话的时候,但我已经能较为从容地处理语言问题,有时还能和出租车司机用韩语和英语混杂着聊聊天,这让我十分有成就感。
交换的经历使我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愿意去迎接生活中未知的挑战。
18 2018.12 不仅如此,通过首尔大学的BuddyProgram项目,我也结识了许多朋友。
大家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同在这里交换学习,在生活与学习中互相帮助。
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我们从小就一直在学习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他们有着怎样的文化,但那些始终是纸上的文字而已,亲眼见过了才能更好地理解。
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我也不禁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
尽管很多文化不及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但也有着自己的魅力所在,这更使我下定了将来出国求学的决心。
自出国以后,我接触到很多韩流文化。
由于中韩毗邻,韩国传统文化多来源于中国。
但是,我时常感慨韩国在推广自己国家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收到的成效。
流行文化上,K-POP在全世界的年轻人群体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国内呼声较高的综艺节目很多也是源自韩国。
至于传统文化,我想起了曾经引起国内热议的“韩国中秋申遗”事件,此事固然不对,毕竟中秋起源于我国,但也足以看出这个国家对推广文化的重视程度之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是不逊色于大多数文化,可很多时候也只有熟知汉语的人才能理解。
若是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将之推广于全世界,岂不是更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便是我在韩国交换中的一些体验与感悟,限于篇幅,只提及了一些感触最深的方面,且均是个人想法,
尚不成熟,也请各位多多包涵。
交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使我有了很大的成长,实在受益匪浅。
也鼓励对出国交换感兴趣的同学尽早定好目标、做好规划,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一份宝贵的经历。
文字/2016级本科生唐业成 这是我在芬兰交换的第四个月。
这段时间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WhyFinland?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我会在大三上这样一个看似不那么合适的时间段去交换,并且还选择了芬兰这个比较非主流和陌生的留学国家。
其实刚上大学时,进入统计这个专业对我来说多少有点意外。
在前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看着身边的同学朋
友都很快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而自己一直踽踽徘徊,随着大流去实习、做科研,很多时候又累又迷茫,这种不知目的的忙碌让我有点想逃离。
偶然一次机会,通过阅读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知道可以通过校际交换项目出去学习,这让我十分心动。
一方面,这可以丰富自己的背景,锻炼英语和综合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我也想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出国,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更多地接触国外统计学科发展情况,静下心来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选择。
所以我大概在大二初就萌生了想要交换的念头,但是那时候雅思托福完全没有准备,且大二上能够选择的交换项目只有台湾高校的项目,同时又感觉大二的课总体比较基础且学分多,如果错过回来后比较难弥补,所以我决定大二寒假考出语言成绩,申请大三上出去交换。
所有的交换项目都是提前一个学期选拔,大三上的项目在大二下一开学就开始报名、面试、筛选。
关于“是否要出去交换”这个问题,人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校际交换项目覆盖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澳洲、欧洲(部分要求小语种)、亚洲(日、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大家普遍印象可能是交换是为高绩点同学准备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如此多的项目选择下,除了一些热门国家和高校竞争比较激烈,其他项目的名额还是比较富裕的。
所以只要语言成绩达标,绩点保持在中上水平,基本都能够申请到交换项目。
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只要能够出去经历和体验半年或者一年,在新的环境下去探索世界,目的地是哪里并不是那么重要,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大有裨益。
但是如果你确实面临着如双学位选修学分过多,课业压力太大或者英语成绩无法达标(不过还有台湾项目可以考虑)、无法负担出国费用(除了校长奖学金项目包含学费和生活费,其他项目只免除学费)、GPA过低等不可抗原因,也许你就不得不放弃交换了。
在确定自己将要交换后,我在大二的寒假里匆忙报名了雅思考试。
大家可以关注往年发布交换项目的信息时间,在微人大-本科生境外学习项目里阅读具体内容,查找适合自己的项目。
语言成绩一定要达到硬性要求, 19 2018.12 并且越早准备越好,千万不能卡点出成绩。
第
一,可能会像我一样出分迟导致错过第一批比较喜欢的交换项目;第
二,也可能面临成绩不达标的危险。
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建议准备雅思,相比托福准备起来更简单,也比较容易取得目标成绩。
当时我大概用了两周准备,最终成绩7分(7,8.5,7,6),还算比较满意。
有了语言成绩后,开学后就是按部就班地填写申请表,参加教务处统一安排的面试。
校际项目共有三批,如果第一批次落选了,千万不要灰心,可以继续参加之后两批的选拔。
同时,也要及时地和教务处老师沟通了解是否有可调剂项目,这时候就是“先到先得”了。
在我的交换经历中,我认为去欧洲交换的一个优势就是持有申根国家签证,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申根国家。
并且欧洲国家之间距离较近,出行便利且价格低廉,对于喜欢旅行、想要环游欧洲的朋友来说,你可以在交换期间走遍几乎所有你想去的地方。
在欧洲国家中,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比较中心的地方也是交通枢纽,去往其他国家非常方便并且机票十分便宜(约三四百人民币),甚至坐火车也是很便利的。
而我所在的北欧,瑞典和丹麦的交通比较方便,芬兰、挪威的交通就比较不方便,直飞航空少而贵,要做好每次往返机票两千出头的心理准备。
但是北欧国家和西欧国家相比,其他方面也有着巨大优势。
北欧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少,社会治安非常好,北欧的英语普及率极高,生活毫无障碍。
相比之下我认识的很多在德法意交换的同学,都面临着语言、安全等问题。
从交换预算来看,校长奖学金负担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等,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优秀的同学们可以试着去争取一下。
而普通学校项目不需要支付学费,只需要自己负担机票、生活费和住宿费。
我虽然在物价较高的北欧,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昂。
如果是在学校上课加上偶尔旅行(频率约为一月一次)加上日常普通购物,大概控制在5-6万。
学习生活上,可能需要面对的是极大自由和必须忍受的孤独。
从选课来说,除了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分要求,你基本可以选择所有院系的课程。
而和国内课程不太相同的是,这里有研讨式和课堂式两种选择,一门课的内容可能作业很多,需要完成很多论文阅读和写作,评价方式也是多维的。
以我选修的商业伦理 课为例,我需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队友完成一份综合案例分析,制作一个精美的video作为展示;需要通过课程考试,但很多都是bookexam,老师只告诉你考试书本和范围,然后自主注册参加考试;还需要写一篇课程总结论文。
总的来说,的确和国内大学的评价体系不太一样,但是我相信人大的学生应该可以很快适应并且积极地完成这些任务。
如果你希望多一些时间旅行,那么选课上需要更集中,尽量选在一周的一两天,或者一学期的某个时段。
生活上就更加需要自主自立了,毕竟学校的食堂可能并没有那么可口而外面的餐厅又比较昂贵。
在来交换前多练习一下厨艺还是比较重要的。
当然,不要担心,这里的亚超可以买到大部分你想要的食物、调味品和零食,除了价格贵了点。
国外学校一般会租住在校外的公寓,可以选择单人或者多人公寓,在与室友相处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风俗,保证公共区域整洁干净。
当你不上课的时候,你将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时间也是需要慢慢摸索的。
健身、做饭、旅行、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都会丰富你的交换生活,为大学生活添加不同色彩。
申请交换这件事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可能大部分交换回来的同学都会感觉海外交换绝对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在国内总是如此匆忙和焦虑,生怕什么时候就落后了什么,可能无暇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去做和适合去做的事。
而我在这里遇到的很多其他国家的交换生,他们会倾向于通过交换、间隔年实习等方式,去探索世界、寻找自我。
在这半年里,你可能会经历你的无数个第一次,无数个窘迫、无助、孤独的瞬间,但是每解锁一次,就会更勇敢一点,很多从前以为过不去的坎其实也就那么一点点地走了过来。
在20岁的年纪,有那么一段时间去尝试另一种生活,去用心体验和追寻这个世界,你收获的可能会比你担心失去的多得多。
感谢我准备交换时每个帮助支持我的老师、家人和同学,还有在这里遇到的那些善良温暖的人,用很喜欢的小林一茶的一句话作结: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然而。
文字/2016级本科生刘小凡 20 2018.12 出国留学 我决定出国应该是大三的时候。
其实说不上有什么下定决心的契机,而是相对自然而然地做出了选择。
仔细说来也许是一方面自己想通过出国留学体验国外的学习生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另一方面是通过让自己步入一种全新的生活中,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拓宽自己的舒适区。
关于出国前的准备,老生常谈的内容包括出国申请所需的相应考试成绩、本科成绩、文书推荐信等东西。
但实际上这些准备是大家认真过好大学本科四年后都能有的附加产出品。
聊些偏个人的想法和小建议吧。
首先我还是觉得在出国前给自己定几个合适的小目标是比较好的,比如:在学科方面自己有些什么兴趣点、有什么优势,或者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些想法。
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甄别和选择要去的学校和项目。
举个具体点的例子,比如有的同学考虑继续念博士的话,就得考虑一下备选学校和项目的学科水平、教授的研究方向、所招博士数量和博士毕业的去向等问题。
如果考虑毕业后在当地找工作,就需要了解备选项目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帮助如何、项目是否有实习要求、当地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政策如何,甚至是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和要求等等。
这一点是我当初做得不够好的,因为可能太过随性,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早一些找到一些有目的性的指引能够让自己更自信,前进的步伐也更有条有理一些。
当然其实“目标”并不局限于学习和职业规划,“让自己走遍一个国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外语水平、培养新的兴趣”这样一些小规划同样会使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比于出国前的准备,更重要的挑战还在后面,更多的经历和风景也在后面。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进入那样的生活,遇到新的朋友,和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打交道,甚至包括遭遇未曾意料到的麻烦,在经历中慢慢习惯适应,去认识世界也发现自己,才是属于自己的体悟。
要说我留学以来最大的不同可能还是来源于自身内在的变化。
以前本科的时候做事会有些浑浑噩噩、自然
而然;现在做事目的性会更强一些。
留学生生活很辛苦,你会有机会看到日出又日落,你会熟悉图书馆办公室的每一处座位,老师的作业怎么due都due不完,期中才考完期末就又来了。
但留学生生活也很精彩,你会结识一群新的伙伴,会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气候、文化,异国他乡的生活同样会很有中国味,你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但你并不孤独。
同样的,选择本科毕业在国内读研、去业界工作、创业、做公益、回家接受亿万家产甚至是GAP也都是辛苦并精彩的。
我们自己的人生,由我们做出选择并坚定地走下去,就是独一无
二,精彩纷呈的! 文字/2012级本科生孟业超 从高中开始我就有留学的想法,在来人大之前就决定出国留学,并且也在此前做了不少的尝试,如高中交换项目以及本科申请等等。
出国的想法更多来自于环境的影响。
我来自甘肃兰州,一个“支援大西北”项目的移民城市。
那里的家庭大多是在几十年前在“支援大西北”的浪潮中来到兰州的,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家庭都希望我们能够走出去。
我的初中高中同学有很大部分比例都会留学,甚至是定居在国外。
因此,研究生出国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想法,并没有经过那么多的思考和决策。
来到人大后,我便开始了出国的准备,比如说做调查,开始着手语言考试等等。
出国前的准备其实并没有太复杂,但我非常强烈地建议大家能够在本科阶段获得交流的机会,去国外体验一段时间,这对于你将来真正出国后的适应和融入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首先是学习方面。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课程要比国内累很多,这主要体现在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上。
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节奏,最好能够在出国前将我们学过的最重要的专业课以及涉及到的重要概念的英文翻译牢记在心。
我们不能为了适应语言而耽误国外的课程,因此专业英语的准备一定要提前开始。
并且,最重要的专 21 2018.12 业书籍还是带上为好。
我的建议是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回归分析、数理统计、金融数学(金融类专业),其
他的因人而异。
还有一点就是写作能力。
在一个充满美国人的课堂里,写作能力往往是最能区分我们的,尤其是在偏文科的课程上。
在美国课堂写文章和托福雅思的写作完全不是一回事,不仅要注重语言的档次、逻辑的严密,还要注意“地道”和“规范”,能够写一篇托福满分作文和能够写一篇能发表在纽约时报的文章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
总结一下就是要关注专业英语、专业书、写作能力。
其次是思想准备。
国外的学习往往是孤独的,并且国外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选择,你有无数个组织可参加、无数个学术会议可以学习,你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操作”。
老生常谈的就是,选择你认为对的,做自己,不随波逐流,但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
别人都要报机器学习的课,并且有人撺掇你去多选课,你还是要掂量自己能不能应付得过来;别人都劝你做助教拿SSN,你得想好你是否有能力协调你的学习时间,诸如此类。
思想上的独立和接受孤独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至于物质准备,带好美元就好,这边东西的确很便宜,并不用那么操心带什么东西。
不过如果要把网络当作一种物质的话,我建议在出国前多熟悉熟悉窗外的APP,比如超级强大的GoogleDoc、GoogleSlide。
我第一次面对别人发来的GoogleDoc,让我网上一起编辑文档的时候,真是一头雾水。
提前学好怎么用谷歌,以及提前做好自己的英文版Linkin,为了融入赶快弄一个Facebook、Ins也是可以的。
此外,美国比较常用的学术文献网站也要熟悉(比如Pubmed)。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是真的花了不少时间才适应墙外的世界啊! 其实人大统计学院和美国的课堂体验是差不多的,但美国的课程任务更重,经常有一学期三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两篇essay,还周周交作业的课,几乎是每天都紧绷着。
我简单罗列一些国内和国外学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要好好学习刷GPA刷实习刷科研;
2.都要认真完成作业,有事通过邮件和老师和助教联系,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
不同点:
1.国外课程的readingmaterial是真的要看,否则会很惨;
2.与同学的沟通和合作要获得老师批准,要非常注意纪律条款;
3.国外的课程考试很多,千万不能指望突击复习,平时就得跟上节奏;
4.研究生学习的课余时间并不多,爱好、锻炼等必须要合理分配时间。
至于我在国外学习的一些收获有以下几点:首先学习是要给自己学的,所以不必为了面子去操劳各种不必要的琐事,杂事能不干就不干。
在学习面前,该推的锅坚决要推。
但如果你希望发展你的其他方面,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其次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爱好。
美国学校的社团、乐团、体育队、社区服务等等都相当专业化。
谈谈我熟悉的乐团,美国大学不会因为你是业余爱好者就不对你进行专业的要求。
这里的乐团职业化倾向很高,专业的指挥、专业的乐季、专业的招募和排练方式、专业的乐团管理和演出管理,一切向职业标准看齐。
这一点使我很受触动,我们之前是否有过“爱好就是随便玩玩”的想法呢?这里的乐团永远不会因为自己是学生社团而在演出的时候拉横幅、找主持、打着“业余团体”的旗号破坏专业追求,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令人尊敬的态度。
最后就是解放思想。
我在的生物统计专业,有之前在麻省理工读传媒的学生,有工作了五六年继续追求自己学术梦想的人,甚至有本科硕士都是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学生。
探索可能性,把自己变成一个跨界奇人,也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被定式思维束缚了,但自己却浑然不知。
最后就是祝大家好运啦。
文字/2014级本科生金士涵 22 2018.12 保研考研 保研 回想保研之初,身边的大佬们早已明确目标、蠢蠢欲动(xùshìdàifā),而自己对整个保研流程却还一头雾水。
所以在这里希望帮助师弟师妹们建立起对保研的基本认识,早做准备,不留遗憾。
尽管学院按照8:1:1(专业成绩: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算法确定保研资格是在9月,但保研之战在3、4月份就已打响。
夏令营和九月推免是高校研招的主要方式,但很多院校——包括我们学院,招生名额在夏令营就发放完毕了。
夏令营通常在暑假(或更早)举办,高校组织获得入营资格的学生参加活动(包括听讲座、参观实验室、了解各导师研究方向等),再通过笔试、面试、小组展示等方式考核。
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获得“优秀营员”称号,基本相当于拟录取。
获得拟录取资格,并在九月获得保研资格后,通过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接受报考学校的预录取通知。
各院校的夏令营在3-5月陆续开放申请,金融类通常是最早一批。
大家需要关注各高校官网发布的招生简章,保研论坛和很多微信公众号(微信搜“保研”就能找到很多)也都会整理经验帖和招生信息汇总帖。
入营条件一般是成绩靠前、通过六级和拥有推荐信,论文、竞赛和实习经历是加分项。
清北通常要求专业排名前10%(实际上20%都可以尝试一下),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会更加严格。
无论内保还是外保,以上流程都是相同的——获得入营资格,获得夏令营拟录取资格,9月获得保研资格,填报志愿。
选择外保则需要准备其他高校的夏令营,可以有很多选择——人大除我们学院还有大数据研究院、汉青研究院,北大有光华、叉院、数院、统计科学中心,清华有经管、统计学研究中心、深研院,复旦管理学院和大数据学院也都设有相关专业。
我当时只报了我们学院和清华统计学研究中心,都获得“优秀营员”称号,但后来结合自身情况放弃了后者直博项目。
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些,让自己有更多选择。
具体的夏令营经验可以参考公众号“RUC思享”等,我们学院也有很多成功外保的师兄师姐。
这里感谢媒宣前辈尉倩师姐,在保研之初为我解惑,给了我自信。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内外保都需要在9月获得保研资格——专业成绩是首位,综合素质加分也至关重要。
祝愿各位师弟师妹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文字/2018级硕士生杨文龙 考研 距离18年考研初试已经快一年了,去年备考时的回忆变成了东六到藏书馆的距离、五颜六色封皮的参考书和每晚零点预约的固定座位。
希望我不成熟的备考过程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在大二下看到糊了的GPA时,我的内心其实就已经准确预测到了保研无望。
因为想要继续读统计,所以大三下择校时也没什么纠结地选择了熟悉且热爱的我们院,所以其实我在前期确定考研和择校时比较坚定,唯一的摇摆是在专硕和学硕之间。
后来考虑到自己对于推理证明的苦恼,也是没什么过多的犹豫选择了专硕,虽然后来专硕也考了50分的证明。
我的复习名义上是从大三下开始的,但其实那个时候课还比较多,尤其是我还辅修了经统,这个阶段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感受到了考研数学好难。
真正的复习是从七月中旬考完MFE开始的,主要复习计划取材于知乎问题:“考研数学如何达到140分”,“考研英语如何达到80分”等,因为我一直觉得考研和高考很像,所以平时就比较规律地刷题看书,利用Forest这个软件避免自己沉迷手机。
当时对自己的复习程度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考研还不错,每天都能稳定休息八小时。
后来觉得自己初试能过线大概就是因为心态比较平和吧,一直觉得“稳住我们能赢”,当然这种心态也直接导致了我被实习和毕业论文剥削得没时间准备复试,于是再度在失学的边缘试探。
在此我真的非常建议大家觉得初试结束没什么问题后,不要过度放飞自我,复试其实也很难,面试时被熟悉的老师追问答不出来的问题的感觉很糟糕,这需要大家对于统计知识有自己的理解。
我觉得考研是花时间弥补自己和其他同学GPA上的差距,就像一个人刷怪练级,和自己在日后也要好好学习这件事上达成共识的过程。
今年考试的同学能 23 2018.12 够坚持到今天,你真的很棒,明年考试的同学有决定刷这个本也是勇士。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考研顺利,最后引用一位师姐在总结自己的考研经历时说的:“你要静候,再静候,就算失收终要守”,祝大家都能静待葡萄成熟时。
文字/2018级硕士生董浩田 实习 从去年9月来到人大读研至今,一共1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四份实习工作。
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11月,实习期前前后后也将近一年,在这些实习生活中,我踩过坑,也有过宝贵的收获,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希望看到文章的人取精华去糟粕,如果能对他人的求职有一点帮助,也是我极大的荣幸。
先说一下我的实习经历。
第一份实习,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部。
这份实习坦白来讲干货并不是太多,但是对我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了解竞品分析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产品经理(PM)这一职位并觉得很有趣,从此就走上了PM的不归路。
第二份实习,滴滴专车产品运营。
本来面了产品岗,因为会写SQL被运营小哥哥征用了就再也没还回去。
虽然没有做到PM,但是作为第一份互联网行业的实习,我了解了互联网公司内部的运作方式以及大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并且在耳濡目染下觉得PM的工作还不错。
我从此也逐渐坚定了留在互联网行业的想法,这里虽然有点累,但氛围自由、发挥余地很多。
第三份实习是在暑期,我在京东和美团中选择了美团,并且做了心心念念的PM岗位。
这段实习中锻炼了我作为PM一些专业的技能和必备的素质,为我的秋招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在这份实习以后我获得了美团留用的正式offer。
第四份实习是在今日头条的PM岗位。
头条节奏非常快,强度比之前的公司要强。
所幸公司离学校近,并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抱着成长的心态我选择了这份实习。
总结上面的实习经历,我的感悟如下:
1.每一份实习都会对最后的职位选择具有推动作用,第一份尤为重要,在实习的时候重点是学东西而非混经历,所以千万不要找水的实习,找到了水的尽快换一份(刷简历的除外)。
2.实习过程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是一件很珍贵的事情。
一方面,这些小伙伴会在后面的实习工作中共享一些信息;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成为生活中很好的朋友。
另外,在实习中认识的同事也可能对秋招有很大帮助。
总之,多认识同公司的人,多多交流没有坏处。
3.在找实习之前可以多收集岗位的信息,从师兄师姐、同学、论坛、公众号等各种渠道充分了解,比如关注学院研会职业发展中心的推送文章和活动等。
每一次实习都很宝贵,谨慎选择,不要浪费时间。
4.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暑期实习约等于秋招工作,互联网行业大概率会留用,所以找暑期实习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另外,有相关实习经历对互联网行业秋招来说非常重要。
5.虽然我实习很多,但是一路走来感悟是实习真的不用太多。
认真找好每一份实习,在工作中2-3个月基本是熟悉业务的时间,想要做到更核心的内容就要实习更久,所以实习重在质量而非数量,抓住机会做一些重要的项目会有很大成长。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感悟,我不是秋招大牛,也没有闪闪发亮的经历,仅用我个人的经验做几点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文字/2017级硕士生宫铭 24 2018.12 吃喝玩乐在北京 -吃洋芋吗?-什么?-沾点辣椒面,加点酸萝卜。
-这是什么?-啊?你没吃过贵州菜? 身在北京,相信大家对各种地方菜馆子见惯不怪,这期吃喝玩乐在北京就为大家带来了一家来自西南的贵州菜馆,它有着和其他菜系完全不一样的魅力。
吃贵州菜,可以有酸汤鱼、豆米火锅等“大菜”,但是各种小吃和粉面,更能尝出其精髓。
如此说来,位于欧美汇负一层的“赶场子”,是个不错的去处。
#辣子鸡# 贵州的小戴来了北方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辣子鸡是用青椒炒的。
但是这家店的辣子鸡,是用火红的糍粑、辣椒和鸡块在大锅里翻炒的,菜油和辣椒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鸡肉不必多说,趁热夹起一块,唇齿留香;剩下的辣椒拌在粉里,加上一块大排,又是令多少无数贵州游子魂牵梦萦的绝佳美味。
#各色烙、烤小吃# 毕节包浆小豆腐、烤鸡皮、洋芋粑(土豆泥饼)、都匀街边烤牛肉……这家店的“烙锅”和“烧烤”颇具贵州特色。
各色食材先腌好,再炒熟,端上桌,食客们将半成品再放上一个中间凸起的烤锅,将食物二次加工。
这些吃食的画龙点睛之笔必须是一碟又香又辣的干辣椒面了,有了它,即使是最简单的烤土豆也能变成美味。
25 2018.12 #酸汤烫饭# 这家店的贵州酸汤口味酸辣,适合用来泡粉、烫饭、煮火锅,无所不能。
酸味本就开胃,加上软糯的米饭和鲜香的花甲,嗦一口酸汤烫饭,丰富的味觉感受令你食指大动。
贵州的烫饭以酸汤烫饭为代表,还有酸菜豆米烫饭、蛋烫饭等,不同于泡饭,它是用汤以文火慢炖米饭,口感细腻,极其适合在潮湿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如果RUC的孩子们能在冬日的早上吃上一碗,既暖胃又暖心。
#冰粉# 冰粉并不罕见,但这家店的贵州冰粉绝对独一无
二。
贵州冰粉最重要的佐料,便是青岩玫瑰糖、红糖水和绿豆汤底。
夏天喝上一碗,清凉沁人肺腑。
玫瑰糖里的花香,佐以红糖水的温厚,让冰粉瞬间有了灵魂。
走在贵阳的街头,大街小巷里都有卖冰粉的,吃完烧烤、烙锅、火锅,吃上一碗冰粉,才能叫心满意足。
图文/2018级本科生想家了的小戴 看完了这家别有特色的餐馆,再来看看北京还有哪些可以周末去游玩的地方吧。
1、香山公园 以秋季红叶闻名,历史可追溯至金章宗年间,至今留有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遗址。
爬山观景,登高怀古,俱为佳处。
·门票信息4月1日-11月15日:10元11月16日-3月31日:5元 26 2018.12 ·开放时间:9月1日-11月15日:6:00至18:3011月16日-3月31日:6:00至18:00·购票须知:高峰期限流,大家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错峰前往。
·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10号线,在巴沟站换乘西郊线,前往香山站,全程票价4元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段
2、北京植物园植物种类繁多,四季皆有赏心悦目之景。
地处西山 上风上水之处,为清代正白旗所居之地,园内有众多古迹遗址:
(1)曹雪芹纪念馆、曹公故居,红迷值得一去;
(2)梁启超墓,实为梁氏家族墓园,背倚西山、明堂开阔,园中遍植松柏,庄严肃穆;
(3)十方普觉寺,初创于唐贞观初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夏季 冬季 植物园 6:00--20:007:30--17:00 卧佛寺 8:00--16:308:30--16:00 温室 8:00--16:308:30--16:00 曹雪芹纪念馆8:30--16:309:00--16:00
3、杨梅竹斜街前清八大胡同所在地,是北京著名风月场所,如今 是文艺青年常驻之地,常年开放。
斜街中有众多文创小店,极富民国风情,如:
(1)采瓷坊(碎瓷器回收利用);
(2)十二月亮(插画、原画、本子等);
(3)模范书局(私人经营的古刻字雕版博物馆展示中心,古旧书籍、新文化书籍交流地)·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4号线,在西直门站换乘二号线,在前门站下车,向西南方向步行约900米即可(途中可以近距离观赏正阳门箭楼及城楼)
4、什刹海北京城内的“北海北”,位于北海公园西北方。
由 前海、后海、西海组成,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名“什刹”。
这里从清代起就是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
一,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誉。
从什刹海步行半小时的距离内,可以到达南锣鼓巷、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等景点,常年对外开放。
另有冬季室外冰场,每年由气温不同决定营业时间。
这里比较出名的是什刹海茶艺酒吧街,晚上比较热闹。
白天可以沿着水边散散步,看看古迹。
附近的银锭桥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所在地,天气晴好时可以直望西山。
·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10号线到北土城站,换乘8号线至什刹海站。
文字/2018级本科生许天伊 喷泉 周
六、日10:00--13:00(遇恶劣 天气暂停开放) ·门票信息大门票:10元(学生票:5元)温室:50元(学生票:40元)卧佛寺:5元套票:45元·推荐出行方式:乘地铁10号线,在巴沟站换乘西郊线,前往植物园站,全程票价4元 27 2018.12 统院大事记 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2018级迎新水会 2018级迎新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体育文化节暨2018级新生田径运动会 统计学院2018级本科新生秋游活动 统计学院2018级新生舞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统计学科评议组会议 社会心态及大学生人才资本实证报告发布会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数据科学讲坛 28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