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五 八一评论E-mail:jfjbdyb@ 责任编辑/邓佑标
6 长城瞭望 能力扩容才能让体系过硬 —坚持按纲施训实战实训系列谈⑤ ■张伯畅高羽博 某团按照新大纲展开专业训练,要求每名干部至少熟练掌握两型主战装备、一型保障装备,每名士官至少掌握3种不同专业技能;明确驾驶员未取得二级以上信息通信和三级以上射击专业技术等级,就没有参加特级驾驶员专业技术等级评定的资格……如火如荼的训练场上,部队正努力追求能力扩容。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
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
在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战场上,军人的能力大小、本领强弱,往往决定他能否快速拨开迷雾、捕捉战机、转危为安。
战争拼的是能力、实力,战场上只有能力不够,没有能力过剩。
只有通过训练,不断提升能力的厚度、宽度,才能在生死较量中占据主动而不陷身被动。
明将戚继光提出,军官训练不但要习武艺,还要学阴阳星历、游说、阵图、奇技等,同样是这个道理。
“能力包”太小,保存有生力量都难,更何谈战胜对手?二战时,曾有一艘潜艇被一个战斗机小队诱杀,指挥室 体系功能强大,基础在单个要素精强。
组成体系的每一个节点都过硬,节点之间的链条坚不可摧,这样的体系才会更牢靠、更强大。
否则,就会成为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
和炮位损毁严重,艇长、炮手及10余名水兵阵亡,潜艇上唯一没有受重伤的军官,就是外科医生普法芬格尔。
面对战斗机不停地围攻和扫射,他非常冷静地指挥潜艇下潜转向,并组织伤员救护,最终救下了这艘潜艇,使它安全返回基地。
战争是残酷的,假如普法芬格尔只会拿手术刀,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军事技术快速发展、组织形态不断改善,军事能力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遂行一次简单的战术行动,通常需要投入多种能力。
官兵能力的厚度、宽度越大,协同的程度就越深、效果就越好。
放眼未来战场,我们难以想象:履带车辆出现故障,只能依靠驾驶员抢修,其他同志只是围观;战斗员仅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关联专业却十分陌生;“中军帐”里陆军 来的分不清空军机型,空军来的不掌握火箭军知识,火箭军来的不熟悉步兵战法。
笔者曾参加某旅的一次对抗演练。
这次演练,红方的战炮分队由先进炮连担任,不少指挥员都是各专业的尖子。
根据导演组设定,战炮分队通信兵遭遇蓝方偷袭意外“阵亡”。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险局,全分队竟然没有一人会电台操作,只能干瞪眼,最终贻误战机被迫出局。
这样的问题,暴露在平时,有利于查漏补缺。
如果是在战场上,就会成为血的教训。
现在,我军作战体系越来越强调整体、越来越契合实战。
但要认识到,指头没有劲就握不紧,即便握住了也难以攥成硬拳头。
体系功能强大,基础在单个要素精强。
组成体系的每一个节点 都过硬,节点之间的链条坚不可摧,这样的体系才会更牢靠、更强大。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战场上,体系的薄弱环节最容易受到攻击。
正因如此,能力单一之处很有可能成为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留下致命隐患。
“一个10G容量的硬盘,无论如何也装不下20G的文件。
”实现能力扩容,首先要让头脑升级。
我们必须增强“一觉醒来就落伍了”的忧患感,保持对军事知识、军事技术的饥渴感;必须强化“把自己的练精、把关联的学好、把对手的研透”这种意识,一个接一个课目地攻,一个接一个台阶地上。
未来战场,我们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靠的就是这个。
跑出的骏马飞出的鹰,杀出的威风练出的兵。
每个时代的战争,都有属于它的“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绝技”。
新大纲按实战要求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只要精训苦练,一刻不停地厚实能力、增强本领,我们就能更具打赢的信心和底气。
多 长城论坛 到下部队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有两种单位可 供选择:一种是问题少、发展顺的,另一种则是 困难大、矛盾多的。
对领导干部而言,两者不可 困偏废,尤其要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
曾听说过这么一件事。
一位机关领导下 难基层尽量避开个别单位,原因在于,那里遗留 问题多、牢骚抱怨多、发展难题多。
与大家见 大肖■ 面,难免要听意见建议、留下态度。
表现淡漠一些,对大家的呼声不接招,就有可能被人议 矛瑶 论,降低威信;表现积极一些,又怕许多难题、问题顺势缠身,一旦解决不了,还会落得个能 盾谷远 力不够、担当不够的差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干脆选择少触碰。
多强 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既是发展的突破口,也是能力的磨刀石。
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 方去,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把该守的规矩立 起来、把破解的思路理清楚,既科学合理又不 的失原则,既解决实际困难又解开思想扣子。
硬 骨头啃下来了,或可形成示范效应,影响并带 地动整体向前迈进。
破坚冰攻堡垒的过程,也是 经风雨长本领的过程,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枢 方机,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发展的征途上,矛盾躲不开、困难拖不得, 否则只会越积越深、越堆越厚。
特别是现在,国 去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难题纷繁交织、 具体而微。
比如,干部超编较多,如何实现既消 肿又保留人才?全新配属关系,如何提高指挥效率、增进融合深度?小机关大部队, 如何转变指导方式、更新抓建理念……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但各个单位程度深浅不 同。
迈过这些关卡,必须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决不能躲着矛盾走,绕着问题溜。
有一幅画面,我们都不陌生。
严冬的雪夜,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常委开会, 人到齐后,他直接领着大家到兰考火车站。
那里,成群的灾民蜷曲在货车上、拥挤 在候车室里……勇于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焦裕禄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具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难题 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调
研是根据工作需要,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因此,它决不能与工作脱节。
然而,有的同志为调研而调研,漫无目的、只调不研,任务完成便束之高阁,几乎看不到对实际工作的效果。
调研与工作“两张皮”,不仅对工作无益,还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这正是: 调研跟着工作走,不可似剪脱了扣。
惟有两者结合好,办法才能露出头。
罗园图 史建民文 八一时评 这几天,有两个名字在网上网下引起热议。
一个是周智夫,一个是“洁洁良”,前者以其释放的正能量赢得舆论掌声,后者因其发表错误言论产生恶劣社会影响。
周智夫是有着75年党龄的离休干部,他心中装着牺牲的战友,始终感念党的恩情,自己一辈子省吃俭用,却在病重之际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12万元。
家中后辈出国读书,他再三叮嘱:“你的根在中国,学成后要回来报效国家。
” “洁洁良”是一名高校的研究生党员,她在入党申请中口口声声说忠于祖国忠于党,转身却在网上换个马甲侮辱国人、辱骂祖国。
薰莸不同器,冰炭不同炉,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然而,是与非、白与黑的鲜明反差,能让人更深刻地懂得,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坚守什么?网上网下的舆论几乎给出一致的答案:新时代呼唤正能量充沛的建设者,需要言行一致、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者。
有人说,这个时代强调个性、追求创新,个体差异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然而,突出个性并不意味着能够对抗正义、戏谑共识,标新立异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分是非、颠倒黑白。
那些囿于私利而偏颇偏激、心胸狭窄而怪论频发、价值观扭曲而信口开河的人,他们的言行只会涣散人心、混淆视听、破坏团结,传递负能量。
“说正话者则笑为道学,吹求其短,必灌以狂泉;不诡随者则恶为古板,厌弃其人,不资夫丽泽。
”特别是在传播正能量被笑话、说怪话反倒受附和的不正常语境下,坚持真理、维护正义,便显得极为可贵。
“这是进步的时代,进步中有落后的纠缠;这是希望的春天,希望中有艰辛的挑战。
”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批评和吐槽并非不可接受,只要立场正确、着眼大局,秉持客观公正之心,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同样是正能量。
如果从门缝里看成绩、用放大镜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阴暗、不看光明,甚至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这样的片面言词就是负能量、不健康的,不仅抹黑干扰了那些奋进者,对事业发展也不利。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里讲的时代新人,应当在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
为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一员而骄傲,有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对“四个自信”执着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这些品质,恰恰是正能量的源头。
“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是习主席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他们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
青年主动拥抱正能量,才能为个人的成长进步汲取阳光雨露;青年积极传播正能量,才能为 在 新 时 代 释 ■邓发桥 放 张桂川心 中 的 正 能 量 社会的美好和谐注入强大暖流;青年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才能在激情奋斗中更好绽放青春光芒。
军营历来是信仰的高地,像周智夫这样的标杆可谓“繁星满天”。
青年官兵理应仰望星空,把个人理想、个人奋斗和国家命运、人民命运紧紧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浩荡潮流。
在新时代释放心中的正能量,让拼搏激发远航的动力,让奉献成为搏击的能量,我们就一定能在敢试敢为、无私无畏中淬炼出青春的亮色,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跨界思维 玉渊潭 此副急泪从何来 ■铁坑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有的人眼泪说来就来,而且来势汹涌。
《大唐新语》中载,宰相姚崇卧病在床,成敬奇登门看望。
见到姚崇,成敬奇一把鼻涕一把泪。
他把怀里的数只鸟雀一一掏出来,请姚崇拿在手里逐个放生,并说:“希望使您快速痊愈。
”姚崇拒绝不得,只好勉而从之。
成敬奇离开后,姚崇不满其谀媚,跟家中子弟讲:“此泪亦何从而来?”打这起,姚崇对其不复接遇。
谢肇淛与姚崇有过同样的感慨。
《文海披沙》中,他列举了几个例子。
其中提到,高力士的父亲去世,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前往吊丧,披发而哭,逾于己亲。
对此,谢肇淛感到难以理解。
在他看来,胁肩谄笑还可以通过伪装做到,“此副急泪,从何处得来”? 即便演技再好,这些哭者也藏不住那颗谀佞之心。
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无一不是过情之举,错位得让人不解、 即便演技再好,这些哭者也藏不住那颗谀佞之心。
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无一不是过情之举,错位得让人不解、令人不齿。
令人不齿。
为了扑向并牢牢抓住功名利禄,他们不惜抛掉人格尊严和道德耻感。
那些常人不愿为、不屑为的事,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孤注一掷,甚至做了还洋洋得意,自以为得计。
唐代窦怀贞便是如此。
韦皇后的奶妈王氏,本是一蛮婢,窦怀贞娶之为妻。
当时,奶妈的丈夫俗称“阿赩”,窦怀贞每次面圣或写奏疏,都署名曰“皇后阿赩”。
许多人嗤之以鼻,他却欣然自得。
窦怀贞的谀佞并非偶然为之,他任职宪台期间,每次见到没有胡须的,就以为是宫中太监,必定百般讨好。
这等倾巧进用、名利熏心之辈,结局可想而知。
他自缢之后,唐玄宗将其改为“毒”姓。
讨好成风,往往离不开小气候。
武则天朝,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朝廷需 要祥瑞,诸多谀佞也乘势而进。
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荒唐事,成为载入史册、后人调侃的段子。
一次,某地遭遇了三月雪。
在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人看来,这是祥瑞,并准备草拟贺表,左拾遗王求礼认为不可。
苏味道说:“这是国家大事,为何要阻止呢?”王求礼回答:“假如三月雪是瑞雪,腊月雷岂非就是瑞雷?”举朝上下都觉得王求礼的话有道理,贺表之事遂告停。
另,有人在洛水中获得一块石头,此石白皮之上有数点赤斑。
获石者要将石头献给武则天,面对大臣们诘问,他说:“这块石头有赤心,所以来进献。
”李昭德怒叱:“这块石头赤心,难道洛水中其它石头都要造反不成?”大家一听,失笑不已。
无论称三月雪为瑞雪,还是冠石头以赤心,都是有悖常情常识的,驳倒并不难。
王求礼、李昭德的话精妙之处在于,他们把谀佞者的心态心理揭批得体无完肤,千古之后犹让人玩味不已。
与骨鲠之士或谀佞之辈相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宇文士及曾道出其中区别。
一次,在宫中散步的唐太宗来到一棵树下,说:“这是棵好树!”宇文士及也跟着对这棵树赞不绝口。
太宗听了,正色道:“魏征曾劝我远离佞人,我想不出谁是这样的人,心里曾怀疑过你,今天才发现你还真是。
”接下来,宇文士及说了这么一番话。
他一边磕头谢罪,一边讲:“群臣议事的时候,常常据理力争,让陛下您抬不起头。
今天,我有幸陪伴陛下左右,若还不稍稍顺从一些,那么您虽贵为天子,又有什么意思呢?”可见,舍不得放下“坐轿子”的感觉,是许多为政者明知对方是贤者却不乐意接近,明知对方是佞人却不愿意远离的重要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唐太宗从善如流、辨别忠奸,因而能够开创贞观盛世。
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被腰斩。
将军邱行恭请旨,提出要“探心肝而食”。
太宗责备他:“刘兰该如何处理,法典有明确规定,何至如此!如果吃谋反者的心肝就是忠孝,那么刘兰的心肝应该被太子和诸王所食,哪里还能轮到你!”太宗的清醒,可见一斑! 找到那柄管用的“音叉” ■徐抱平曹泽聪 有人做过实验:特制的、坚硬的玻璃匣子,用锤击的办法难以敲碎;而用音叉振动的方法,当音叉频率与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时,玻璃匣子却立即裂成碎片。
它启示我们,有的难题靠蛮力解决不了,必须找准脉搏用巧劲。
音叉效应的运用很广泛。
比如,企业确保产品销量,过去重在增加宣传投入、扩大宣传规模,如今则更注重研究用户心理、探知用户需求。
显然,后者让产品与用户共鸣,巧妙地增强了营销的力量。
微信的成功也是如此,它把用户之间的黏性、用户与互联网的黏性,转嫁到用户与微信的关联上,以此实现“不用推广的推广”。
微信的极大普及和运用,就在于找到了管用的“音叉”。
音叉起作用,关键在一个准字。
玻璃的谐振频率、用户的使用需求,找准这个,就找到了拨千斤的那个“四两”。
军事领域倡导知敌,也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之所以能草船借箭,就是算准了曹操生性多疑,大雾之中不敢轻动,必定令水军弓弩手乱箭齐射;刘伯承在七亘村重叠设伏,就是摸准了日军指挥官的 心理,料定敌人认为我军不会三天之内两次在同一个地方打伏击。
力虽不强,但只要用得准、打得巧,效果就不同凡响了。
“钢铁撞击钢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制胜机理发生深刻变化。
“一线平推、步步为营”的老套路和“短兵相接、以量取胜”的老招数,适用性已经不强。
快吃慢、联胜散的战场上,如何在作战体系支撑下,通过多能、精锐的小型化部队精确释能,攻敌要害?如何在广域立体多维布势下,把力量整合作用于对方作战体系的重心或弱点,寻求非对称式破击?解答好这些问题,我们就掌握了一柄柄管用的“音叉”。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物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找到打赢管用的“音叉”,需要我们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熟悉掌握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使自己的头脑、练兵的实践与现代战争同频共振。
五 八一评论E-mail:jfjbdyb@ 责任编辑/邓佑标
6 长城瞭望 能力扩容才能让体系过硬 —坚持按纲施训实战实训系列谈⑤ ■张伯畅高羽博 某团按照新大纲展开专业训练,要求每名干部至少熟练掌握两型主战装备、一型保障装备,每名士官至少掌握3种不同专业技能;明确驾驶员未取得二级以上信息通信和三级以上射击专业技术等级,就没有参加特级驾驶员专业技术等级评定的资格……如火如荼的训练场上,部队正努力追求能力扩容。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
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
在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战场上,军人的能力大小、本领强弱,往往决定他能否快速拨开迷雾、捕捉战机、转危为安。
战争拼的是能力、实力,战场上只有能力不够,没有能力过剩。
只有通过训练,不断提升能力的厚度、宽度,才能在生死较量中占据主动而不陷身被动。
明将戚继光提出,军官训练不但要习武艺,还要学阴阳星历、游说、阵图、奇技等,同样是这个道理。
“能力包”太小,保存有生力量都难,更何谈战胜对手?二战时,曾有一艘潜艇被一个战斗机小队诱杀,指挥室 体系功能强大,基础在单个要素精强。
组成体系的每一个节点都过硬,节点之间的链条坚不可摧,这样的体系才会更牢靠、更强大。
否则,就会成为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
和炮位损毁严重,艇长、炮手及10余名水兵阵亡,潜艇上唯一没有受重伤的军官,就是外科医生普法芬格尔。
面对战斗机不停地围攻和扫射,他非常冷静地指挥潜艇下潜转向,并组织伤员救护,最终救下了这艘潜艇,使它安全返回基地。
战争是残酷的,假如普法芬格尔只会拿手术刀,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军事技术快速发展、组织形态不断改善,军事能力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遂行一次简单的战术行动,通常需要投入多种能力。
官兵能力的厚度、宽度越大,协同的程度就越深、效果就越好。
放眼未来战场,我们难以想象:履带车辆出现故障,只能依靠驾驶员抢修,其他同志只是围观;战斗员仅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关联专业却十分陌生;“中军帐”里陆军 来的分不清空军机型,空军来的不掌握火箭军知识,火箭军来的不熟悉步兵战法。
笔者曾参加某旅的一次对抗演练。
这次演练,红方的战炮分队由先进炮连担任,不少指挥员都是各专业的尖子。
根据导演组设定,战炮分队通信兵遭遇蓝方偷袭意外“阵亡”。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险局,全分队竟然没有一人会电台操作,只能干瞪眼,最终贻误战机被迫出局。
这样的问题,暴露在平时,有利于查漏补缺。
如果是在战场上,就会成为血的教训。
现在,我军作战体系越来越强调整体、越来越契合实战。
但要认识到,指头没有劲就握不紧,即便握住了也难以攥成硬拳头。
体系功能强大,基础在单个要素精强。
组成体系的每一个节点 都过硬,节点之间的链条坚不可摧,这样的体系才会更牢靠、更强大。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战场上,体系的薄弱环节最容易受到攻击。
正因如此,能力单一之处很有可能成为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留下致命隐患。
“一个10G容量的硬盘,无论如何也装不下20G的文件。
”实现能力扩容,首先要让头脑升级。
我们必须增强“一觉醒来就落伍了”的忧患感,保持对军事知识、军事技术的饥渴感;必须强化“把自己的练精、把关联的学好、把对手的研透”这种意识,一个接一个课目地攻,一个接一个台阶地上。
未来战场,我们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境地,靠的就是这个。
跑出的骏马飞出的鹰,杀出的威风练出的兵。
每个时代的战争,都有属于它的“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绝技”。
新大纲按实战要求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只要精训苦练,一刻不停地厚实能力、增强本领,我们就能更具打赢的信心和底气。
多 长城论坛 到下部队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有两种单位可 供选择:一种是问题少、发展顺的,另一种则是 困难大、矛盾多的。
对领导干部而言,两者不可 困偏废,尤其要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
曾听说过这么一件事。
一位机关领导下 难基层尽量避开个别单位,原因在于,那里遗留 问题多、牢骚抱怨多、发展难题多。
与大家见 大肖■ 面,难免要听意见建议、留下态度。
表现淡漠一些,对大家的呼声不接招,就有可能被人议 矛瑶 论,降低威信;表现积极一些,又怕许多难题、问题顺势缠身,一旦解决不了,还会落得个能 盾谷远 力不够、担当不够的差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干脆选择少触碰。
多强 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既是发展的突破口,也是能力的磨刀石。
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 方去,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把该守的规矩立 起来、把破解的思路理清楚,既科学合理又不 的失原则,既解决实际困难又解开思想扣子。
硬 骨头啃下来了,或可形成示范效应,影响并带 地动整体向前迈进。
破坚冰攻堡垒的过程,也是 经风雨长本领的过程,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枢 方机,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发展的征途上,矛盾躲不开、困难拖不得, 否则只会越积越深、越堆越厚。
特别是现在,国 去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难题纷繁交织、 具体而微。
比如,干部超编较多,如何实现既消 肿又保留人才?全新配属关系,如何提高指挥效率、增进融合深度?小机关大部队, 如何转变指导方式、更新抓建理念……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但各个单位程度深浅不 同。
迈过这些关卡,必须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决不能躲着矛盾走,绕着问题溜。
有一幅画面,我们都不陌生。
严冬的雪夜,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常委开会, 人到齐后,他直接领着大家到兰考火车站。
那里,成群的灾民蜷曲在货车上、拥挤 在候车室里……勇于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焦裕禄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具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难题 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调
研是根据工作需要,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因此,它决不能与工作脱节。
然而,有的同志为调研而调研,漫无目的、只调不研,任务完成便束之高阁,几乎看不到对实际工作的效果。
调研与工作“两张皮”,不仅对工作无益,还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这正是: 调研跟着工作走,不可似剪脱了扣。
惟有两者结合好,办法才能露出头。
罗园图 史建民文 八一时评 这几天,有两个名字在网上网下引起热议。
一个是周智夫,一个是“洁洁良”,前者以其释放的正能量赢得舆论掌声,后者因其发表错误言论产生恶劣社会影响。
周智夫是有着75年党龄的离休干部,他心中装着牺牲的战友,始终感念党的恩情,自己一辈子省吃俭用,却在病重之际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12万元。
家中后辈出国读书,他再三叮嘱:“你的根在中国,学成后要回来报效国家。
” “洁洁良”是一名高校的研究生党员,她在入党申请中口口声声说忠于祖国忠于党,转身却在网上换个马甲侮辱国人、辱骂祖国。
薰莸不同器,冰炭不同炉,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然而,是与非、白与黑的鲜明反差,能让人更深刻地懂得,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坚守什么?网上网下的舆论几乎给出一致的答案:新时代呼唤正能量充沛的建设者,需要言行一致、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者。
有人说,这个时代强调个性、追求创新,个体差异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然而,突出个性并不意味着能够对抗正义、戏谑共识,标新立异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分是非、颠倒黑白。
那些囿于私利而偏颇偏激、心胸狭窄而怪论频发、价值观扭曲而信口开河的人,他们的言行只会涣散人心、混淆视听、破坏团结,传递负能量。
“说正话者则笑为道学,吹求其短,必灌以狂泉;不诡随者则恶为古板,厌弃其人,不资夫丽泽。
”特别是在传播正能量被笑话、说怪话反倒受附和的不正常语境下,坚持真理、维护正义,便显得极为可贵。
“这是进步的时代,进步中有落后的纠缠;这是希望的春天,希望中有艰辛的挑战。
”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批评和吐槽并非不可接受,只要立场正确、着眼大局,秉持客观公正之心,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同样是正能量。
如果从门缝里看成绩、用放大镜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阴暗、不看光明,甚至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这样的片面言词就是负能量、不健康的,不仅抹黑干扰了那些奋进者,对事业发展也不利。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里讲的时代新人,应当在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
为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一员而骄傲,有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对“四个自信”执着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这些品质,恰恰是正能量的源头。
“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是习主席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他们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
青年主动拥抱正能量,才能为个人的成长进步汲取阳光雨露;青年积极传播正能量,才能为 在 新 时 代 释 ■邓发桥 放 张桂川心 中 的 正 能 量 社会的美好和谐注入强大暖流;青年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才能在激情奋斗中更好绽放青春光芒。
军营历来是信仰的高地,像周智夫这样的标杆可谓“繁星满天”。
青年官兵理应仰望星空,把个人理想、个人奋斗和国家命运、人民命运紧紧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浩荡潮流。
在新时代释放心中的正能量,让拼搏激发远航的动力,让奉献成为搏击的能量,我们就一定能在敢试敢为、无私无畏中淬炼出青春的亮色,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跨界思维 玉渊潭 此副急泪从何来 ■铁坑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有的人眼泪说来就来,而且来势汹涌。
《大唐新语》中载,宰相姚崇卧病在床,成敬奇登门看望。
见到姚崇,成敬奇一把鼻涕一把泪。
他把怀里的数只鸟雀一一掏出来,请姚崇拿在手里逐个放生,并说:“希望使您快速痊愈。
”姚崇拒绝不得,只好勉而从之。
成敬奇离开后,姚崇不满其谀媚,跟家中子弟讲:“此泪亦何从而来?”打这起,姚崇对其不复接遇。
谢肇淛与姚崇有过同样的感慨。
《文海披沙》中,他列举了几个例子。
其中提到,高力士的父亲去世,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少府监冯绍正前往吊丧,披发而哭,逾于己亲。
对此,谢肇淛感到难以理解。
在他看来,胁肩谄笑还可以通过伪装做到,“此副急泪,从何处得来”? 即便演技再好,这些哭者也藏不住那颗谀佞之心。
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无一不是过情之举,错位得让人不解、 即便演技再好,这些哭者也藏不住那颗谀佞之心。
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无一不是过情之举,错位得让人不解、令人不齿。
令人不齿。
为了扑向并牢牢抓住功名利禄,他们不惜抛掉人格尊严和道德耻感。
那些常人不愿为、不屑为的事,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孤注一掷,甚至做了还洋洋得意,自以为得计。
唐代窦怀贞便是如此。
韦皇后的奶妈王氏,本是一蛮婢,窦怀贞娶之为妻。
当时,奶妈的丈夫俗称“阿赩”,窦怀贞每次面圣或写奏疏,都署名曰“皇后阿赩”。
许多人嗤之以鼻,他却欣然自得。
窦怀贞的谀佞并非偶然为之,他任职宪台期间,每次见到没有胡须的,就以为是宫中太监,必定百般讨好。
这等倾巧进用、名利熏心之辈,结局可想而知。
他自缢之后,唐玄宗将其改为“毒”姓。
讨好成风,往往离不开小气候。
武则天朝,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朝廷需 要祥瑞,诸多谀佞也乘势而进。
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荒唐事,成为载入史册、后人调侃的段子。
一次,某地遭遇了三月雪。
在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人看来,这是祥瑞,并准备草拟贺表,左拾遗王求礼认为不可。
苏味道说:“这是国家大事,为何要阻止呢?”王求礼回答:“假如三月雪是瑞雪,腊月雷岂非就是瑞雷?”举朝上下都觉得王求礼的话有道理,贺表之事遂告停。
另,有人在洛水中获得一块石头,此石白皮之上有数点赤斑。
获石者要将石头献给武则天,面对大臣们诘问,他说:“这块石头有赤心,所以来进献。
”李昭德怒叱:“这块石头赤心,难道洛水中其它石头都要造反不成?”大家一听,失笑不已。
无论称三月雪为瑞雪,还是冠石头以赤心,都是有悖常情常识的,驳倒并不难。
王求礼、李昭德的话精妙之处在于,他们把谀佞者的心态心理揭批得体无完肤,千古之后犹让人玩味不已。
与骨鲠之士或谀佞之辈相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宇文士及曾道出其中区别。
一次,在宫中散步的唐太宗来到一棵树下,说:“这是棵好树!”宇文士及也跟着对这棵树赞不绝口。
太宗听了,正色道:“魏征曾劝我远离佞人,我想不出谁是这样的人,心里曾怀疑过你,今天才发现你还真是。
”接下来,宇文士及说了这么一番话。
他一边磕头谢罪,一边讲:“群臣议事的时候,常常据理力争,让陛下您抬不起头。
今天,我有幸陪伴陛下左右,若还不稍稍顺从一些,那么您虽贵为天子,又有什么意思呢?”可见,舍不得放下“坐轿子”的感觉,是许多为政者明知对方是贤者却不乐意接近,明知对方是佞人却不愿意远离的重要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唐太宗从善如流、辨别忠奸,因而能够开创贞观盛世。
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被腰斩。
将军邱行恭请旨,提出要“探心肝而食”。
太宗责备他:“刘兰该如何处理,法典有明确规定,何至如此!如果吃谋反者的心肝就是忠孝,那么刘兰的心肝应该被太子和诸王所食,哪里还能轮到你!”太宗的清醒,可见一斑! 找到那柄管用的“音叉” ■徐抱平曹泽聪 有人做过实验:特制的、坚硬的玻璃匣子,用锤击的办法难以敲碎;而用音叉振动的方法,当音叉频率与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时,玻璃匣子却立即裂成碎片。
它启示我们,有的难题靠蛮力解决不了,必须找准脉搏用巧劲。
音叉效应的运用很广泛。
比如,企业确保产品销量,过去重在增加宣传投入、扩大宣传规模,如今则更注重研究用户心理、探知用户需求。
显然,后者让产品与用户共鸣,巧妙地增强了营销的力量。
微信的成功也是如此,它把用户之间的黏性、用户与互联网的黏性,转嫁到用户与微信的关联上,以此实现“不用推广的推广”。
微信的极大普及和运用,就在于找到了管用的“音叉”。
音叉起作用,关键在一个准字。
玻璃的谐振频率、用户的使用需求,找准这个,就找到了拨千斤的那个“四两”。
军事领域倡导知敌,也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之所以能草船借箭,就是算准了曹操生性多疑,大雾之中不敢轻动,必定令水军弓弩手乱箭齐射;刘伯承在七亘村重叠设伏,就是摸准了日军指挥官的 心理,料定敌人认为我军不会三天之内两次在同一个地方打伏击。
力虽不强,但只要用得准、打得巧,效果就不同凡响了。
“钢铁撞击钢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制胜机理发生深刻变化。
“一线平推、步步为营”的老套路和“短兵相接、以量取胜”的老招数,适用性已经不强。
快吃慢、联胜散的战场上,如何在作战体系支撑下,通过多能、精锐的小型化部队精确释能,攻敌要害?如何在广域立体多维布势下,把力量整合作用于对方作战体系的重心或弱点,寻求非对称式破击?解答好这些问题,我们就掌握了一柄柄管用的“音叉”。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物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找到打赢管用的“音叉”,需要我们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熟悉掌握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使自己的头脑、练兵的实践与现代战争同频共振。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