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本报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商光富

信号 6
电话张大力电话 综合新闻 本版编辑马永文 十年磨砺C919大飞机新春再出发 春节来临,故乡传来亲人团圆的期盼。
但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们还在为项目的推进忙碌着。
在他们背后,还有正在研发攻坚的飞机设计师和为民机事业奋斗几十年仍在默默付出的老专家。
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去年首飞成功,今年C919的102架机将投入适航取证试验飞行。
新年带来新的目标,民机人的圆梦大飞机之路艰苦而坚定。
坚守:为了圆梦再苦再累都值! 临近大年三
十,在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程师们依然坚守一线,与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并肩作战”。
“3月份,C919的102架机就要交给试飞中心了,时间紧任务重,春节只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
”C919机头结构班组组长孟祺菁说。
去年5月5日,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
不过距离交付市场,还有一系列关键工作要完成。
“让C919冲上云霄的是无悔坚守的千千万万双手。
”孟祺菁说,“这段时间,我们的上班时间是早9点到晚9点,遇到加班就不回家了,第二天接着干。
” 孟祺菁所在的C919机头结构班组负责C919的“大脑”工程,它让飞机可以“耳聪目明”地翱翔蓝天。
这个班组共14人,大多数老家在外地,为了保障项目如期完成,他们的假期都“压缩”了。
“几位同事都决定在公司过年。
”孟祺菁说。
十年磨一剑,中国大飞机也磨了十年! 从逐梦之始到首飞成功,几度风雨,玉汝于成,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参与者甘苦自知。
自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起,十年来,加班加点已成常态,春节假期成为“特殊”的工作日。
“大家都习惯了,前两年都是初三开始上班。
今年3月份是重大节点,大家都自发加班,为了保证我们组不拖后腿。
”孟祺菁说。
孟祺菁和妻子是“大飞机夫妇”,妻子在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项目组工作。
夫妻俩都在生产一线,5岁的女儿就交给父母照顾。
“虽然辛苦,但爸妈都很理解,女儿也很自豪,总是跟班上的同学说我爸爸是造飞机的。
” “首飞时,大家虽然都30多岁了,但个个都开心得像个孩子,这份喜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再苦再累都值了!”孟祺菁说,中国民机人有一个心愿,就是未来某天,让国人不论走在世界上哪个机场,都能自豪地说:“看,这是我们中国制造的大飞机。
” 传承:我们要建起自己的“脊椎骨”! 88岁,这个年龄的人,很多都在颐养天年。
但对于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来说,心心念念的还是大飞机。
作为C919项目的专家组成员,88岁的他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工作,春节假期他仍不忘查找资料,帮助项目的推进。
“航空工业不是靠初级劳动的堆积,而是要靠科技实力,它就是科技创新的一大标志性产业,是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
”程不时说。
程不时的父亲是留学德国的工程师,在 父亲的影响下,年幼时他就对机械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年少时,看到侵华日军的飞机对祖国进行狂轰滥炸,程不时立志航空报国。
和平年代,民用飞机迎来了发展机遇,程不时也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民机。
“C919项目启动,我们迎来了历史机遇,几代人的努力和智慧共同推动了这个项目逐步走向成功。
”程不时说。
经过十年磨砺,在老专家的帮助和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设计师、工程师成长起来,在雄厚的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和创新观念的转变下,我国的民机产业迎来了春天。
“过去我们提到科技创新,总希望别人能教教我们,我们自己做的工作总是从金字塔底开始。
但现在,随着技术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已能自己设计飞机。
”程不时说。
C919的名字里带有一个“C”。
长期以来,全球的民航天空,基本上是由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两大飞机巨头垄断。
中国大飞机的成功首飞,意味着世界的天空将开启由空客、波音和中国商飞构成的全球民机ABC新格局。
在这位一辈子从事飞机研制的老人眼中,飞机就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脊椎骨”。
“我们曾被嘲笑是没有翅膀的雄鹰,这个翅膀就是指民用飞机,现在我们可以挺起腰杆了。
我们自主设计研发了大型客机,将来还会有更大成就。
”程不时说。
在谈到未来的计划时,程不时说:“我年纪已很大了,能为民机事业做的工作有限,但我相信有航空报国的精神传承,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能走向世界前列。
” 逐梦:风雨无阻,永远前行 国产大型客机C919去年首飞成功,只是迈向最终成功之路上的关键一步。
当C919飞机飞向全世界,成为航空公司信赖、旅客喜爱的飞机时,才是真正的成功。
据悉,C919已进入适航取证阶段。
今年,C919将在阎良和东营两地进行适航取证试验飞行,中国商飞公司共将投入6架飞机进行试验飞行。
中国商飞公司力争在5年内完成适航取证工作。
除了C919项目之外,中国商飞研制的另外两个机型也在稳步推进,即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和中俄远程宽体客机C929。
2017年6月29日,中国民航局对ARJ21新支线客机签发了生产许可证(PC)。
目前ARJ21飞机已累计安全载客超过4万人次,持续推进商业运营。
由中国商飞公司和俄罗斯联合制造集团联合研制的中俄远程宽体客机也稳步推进。
2017年5月22日,双方共同成立了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转入产品定义开发阶段。
今后5年,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关键的5年,是我国干支线客机由“飞起来”向“用起来、壮大起来”全面转变的5年。
没有两三个飞机型号的研制,培养不出优秀的民机设计师和工程师。
如今,我国民用飞机研制已形成梯队,并逐渐开始在商业运行中摸爬滚打,民机人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民机人新的一段征程已经开始。
尽管大飞机的圆梦之旅路途艰辛,但他们怀揣梦想始终在路上。
来源:新华社 爱你在心口难开———春节孩子父母“尬聊”为哪般? 阖家团聚度春节的文化习俗,深深烙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而对千里之外的异乡游子来说,春节返乡更是充满仪式感。
然而,记者近期采访发现,不少对父母满腔眷恋的游子返乡后,家人之间却陷入了“尬聊”、无话可说。
爱你在心口难开,究竟为哪般? 爱你在心口难开 “兴冲冲推开门,说声‘爸、妈,我回来了’,寒暄完彼此近况后,就忽然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
”在深圳工作的江西农村小伙王建谦感慨道,“看着爸妈忙来忙去,想搭把手却不会,想和他们聊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只能回自己房间默默玩电脑。
” 相比王建谦的无话可说,每逢过年回到宁夏老家,马倩和父母的交谈往往会陷入“不欢而散”。
她说:“和父母一聊工作,他们就劝我回来考公务员,觉得在北京漂着不稳定,企业里没有安全感。
” “娃回来了就行,看着健健康康啥都好”“人不愿意说就不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呢”……采访中一些父母对彼此无言表示理解,但仍有一些父母颇为怨怼:“把家里当宾馆,回来了就是找他同学朋友玩, 就回来吃个饭、睡个觉。
”“自己玩电脑、看手机,让和我出去串个门也不愿意。
” 面对子女的无言,陕西省的常凤兰选择主动发问,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她说:“回来了人不和我们怎么说话,你问一句人回一句,有时候问得多了人家还不乐意,说‘你别管’。
” 爱意难表为哪般 跨越人山人海,不远千里返回故土;饮食起居无微不至,生活健康嘘寒问暖……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彼此爱意不容置疑,但为何爱意却难以通过语言表达?针对此问题,一些受访者认为千余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是导致爱意难表的一大原因。
王建谦说:“不是有句流行语叫‘陪伴是最好的表白’嘛,我现在觉得过年回家大家聚在一起就胜过千言万语。
” “父母的关心我能理解,但我不愿他们为我工作生活担忧、操心,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感觉不能再说下去了。
”采访中,一些受访者和陕西小伙季成一样,觉得目前在外打拼诸多不顺,秉承“报喜不报忧”的理念所以不怎么和父母交流。
父母因关爱对子女生活过多规划、管制 成了年节时分谈话不欢而散的主要原因。
马倩说:“过年时候只要一聊起来,就变成了他们的经验座谈会,父母一辈认为按照他们的人生经验发展是最好的,但从来不考虑适合不适合我。
” “年轻人或者城市化的生活节奏,跟老一辈或者传统式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分离和割裂了,当代中国的代际差异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同时父母与子女处在生命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关心和在意的事情难免会有差异。
这两点导致了老人和子女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彼此没话也是正常的。
”针对父母子女年节时分缺乏交流这一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迪说。
王迪认为,年节时候为表关心却无话可说的尴尬,其实恰恰是由于双方长期缺乏交流、生活缺少交集而导致缺少共同话题的表现,属于长期问题,只不过在年节时分被放大凸显。
创造话题表达爱意 针对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境地,部分受访者及专家建议,父母子女间应互相理解,有条件者可以创造共同话题加深交流。
“我现在每年回家都会找机会带父母去 看一场电影,大家围绕电影情节交谈感受, 就不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现在经济条 件好了,回家会给父母带一些礼物,去年我 给母亲买了一个安卓智能手机,放假时就教 她怎么用”……季成等受访者建议子女创造 共同话题来避免和父母之间无话可说的尴尬 局面。
此外,部分受访者建议子女和父母之间 的交流应避实就虚,遇到难以回答问题可以 一带而过。
王建谦说:“过年回家子女不就 为了和家人团聚嘛,如果他们真聊到一些你 不愿回答的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避实就 虚就行了。
” “打铁还需自身硬,父母出于好心的指 导规划,也是怕孩子在外受委屈。
只要自己 过得真好,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聊天时就可 以掌握主动性,轻松许多。
”马倩说。
王迪建议,过年返乡团聚,年轻人和老 年人交流应有耐心,可以就自己的理由、想 法进行解释并适当引导话题进行;同时家人 之间应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对方 在特定的生活阶段里的具体需要和诉求;此 外家人、亲人乃至社会应多关注年轻人的生 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不要因为“关心”而给 予他们压力。
来源:新华社
3 合成火车票、躺着“中大
奖”、红包“炸弹”……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风险监控团队日前监测发现,最近这些骗局增多,大家春节期间要特别当心。
“合成火车票”以假乱真 春节期间不少路线火车票“一票难求”。
骗子就以“黄牛”身份在网络上发布“加价代买火车票”的消息,但“买”好后不是线下交给你,而是先把“车票照片”发给你,让你确认付款。
实际上,这类“车票照片”大多是由“火车票合成神器”类软件自动生成的,骗子收款后会直接“消失”。
大家要选择正规的购票渠道,不要轻信低价购票、黄牛购票等信息,也不要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躺着“中奖”大多是骗局 过年大家都讲个好兆头,骗子爱在春节期间通过中奖短信、链接等形式,以大额奖金为诱饵,利用热点话题设计新骗局,诱骗用户进入虚假中奖网站,再以“先交费税,后提货”为由,诱骗用户转账。
中国工商银行提醒,没参加过的抽奖,一律不理会。
确定是本人参加过的活动,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不轻信短信、邮件等告知的中奖信息。
红包可能是“炸药包” 到了春节,虚假红包诈骗再度来袭。
骗子以免费领取金额不等的现金红包作诱饵,利用社交平台散播钓鱼链接。
一旦点击这些链接,将会被要求先关注微信号或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信息,很可能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现金”可能是陷阱,“红包”有可能是钓鱼链接伪装成的“炸药包”,点击陌生链接前要三思,更不要轻易在陌生网站填写相关信息。
春节期间这些骗术要格外当心 “积分兑换”再设坑 春节前夕,各种消费积分兑换进入高峰期。
一些骗子也 趁机行骗,利用伪基站篡改号码,打着通信运营商或银行的 名义,狂发“积分兑换现金/大礼包”虚假短信。
短信中附 带钓鱼网站链接,以诱骗用户点击。
中国工商银行提醒,收到有关“积分兑换”的信息,即 使显示是电信运营商、银行等机构的官方号码,也要先通过 官方渠道核实。
来源:新华社 不再固守于“在家守岁”国人春节上演另类团圆 网购年货,自主选座,叫上一份外
卖,“轻装”出门,坐上飞驰的高铁,连上WIFI,下单除夕年夜饭,抢红包,网上拜年……这不是剧情,这是现实,发生于2018年初的中国社会。
时代巨变,人们迎接、度过中国古老节日———春节的方式也在不断嬗变。
2018年2月13日起,中新网推出系列策划《春节十景》,力图通过你我之于春节的点滴变化,勾勒中国社会图景的巨幅变迁。
随着国人消费水平升级和思想观念转变,春节被过出了诸多新花样。
比如,“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的反向探亲模式;再如,体味异国、异地年味的旅游度假迎新春;以及,不强求大团圆、钟爱小团圆的休闲式过年……2018年春节,你选择了怎样的过年新方式? 反向探亲 “错峰的悠闲经历了才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反向探亲”的新方式,不再抢票返乡,而是将家人接来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欢度春节。
“年前两个月,就给父母买了从东北老家来北京的火车票。
”80后的常萌萌(化名)自本科毕业就在外打拼,去过南方、最终落脚北京,已连续三年没回老家过年。
她最怕的不是长途奔波,而是让人揪心的走亲戚。
她说,自从把父母接来北京过年,每年至少能躲开近一万元的压岁钱和份子钱。
“不用想买啥东西给哪个亲戚,无需盘算给小辈多少压岁钱,没必要应对 亲戚没完没了的发问,真是轻松超多。
”常萌萌说,在北京过年,时间都是自己的,假期里还能带父母逛庙会、游京城。
“反向过年”躲过的不只是走亲戚,更多还是避免了春运返乡大潮的舟车劳顿。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如此庞大的“迁徙大军”给出行安全、便利性都带来了极大挑战,从“能回家”到“舒适回家”的进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所在事业单位不会早放假,回老家的话都是抢除夕前一两日最热门时段的高铁票,用过抢票软件、找过黄牛,实在不行就买近乎全价的机票。
”常萌萌深知,抢到票只是返乡路的第一步,打包行李、挤火车、乘大巴、再打车,从早折腾到晚,到家已是精疲力尽。
最可怕的是,返程又是一次重演。
相比之下,“反向过年”既是人们对交通出行和经济压力的重新考量,也折射了中国民众“过年”的传统习俗和观念正在改变,春节不再固守于“在家守岁”,异地团聚、走出家门旅行过年同样也是一种团圆。
旅游过年 “性价比不算高,却也能省应酬钱” 当传统年俗不再是不可取代,异地、异国的别样年味不乏吸引力,小夫妻、三口之家甚至拖家带口的举家出游都开始被人们接受。
日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旅游趋势 预测》报告称,今年春节长假,预计出境游人次将达到650万,创历史之最,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将变成全球黄金周。
2月10日,在某体育赛事新媒体公司就职的何晴(化名)跟老公踏上了日本10日游的旅途,“年后要备孕,怕很久出不去了,趁春节长假赶紧玩一趟”,赶着半错峰的档期,何晴定了人均8000元的机酒套餐,“跟朋友之前自由行的价格相比,性价比还不错”。
记者在某国内旅游网站上查询发现,以日本10日自由行为例,除夕当日(法定假期首日)出发的单人机酒套餐价格竟是前后一周内的低点,为5760 元;除夕前两日和初三出发的套餐价格几乎翻倍,接近万元;而初五出发的价格飙升至13000元。
“这与回程机票是否赶上高峰有关系,如果回程正好赶上初
七、初八的返程高峰,机票或者机酒套餐价格必然升高。
”中青旅一位旅游顾问对记者解释称。
很多人好奇,春节都是哪些人赴海外旅游?上述报告称,70后、80后中产阶层趁着春节孝敬老人,犒劳孩子,带着全家出国过年成为春节出游主力军;而在旅游过年的90后年轻人中,三分之一属于“恐婚族”。
提前半年,辣妈李佳就跟两位朋友订好了“拖家带口”的16日澳洲行,一行6个大人,3个孩子,趁孩子放寒假安排了这次大规模出游。
说起行程,李佳几乎没操心,“朋友移民澳洲多年,对当地习俗、天气都很了解,可以说是带着我们玩耍”。
小年当日,李佳一行人在朋友悉尼的家里动手包了饺子、备了红酒,把酒叙旧的同时也体验了别样的过年乐趣。
她说,临近春节,悉尼、墨尔本等城市其实没啥春节氛围,倒是很多景点都有写中文对联,或者挂着“狗年快乐”的灯笼。
“除夕当天,我们准备在凯恩斯包饺子过年,初一安排了热气球看日出,象征着迎接新年首日的朝阳。
” 直观看来春节出游人多、价格偏高,性价比并不好,但多位受访者却表示,旅游过年没准还能省下一些开支。
“往年春节婆家、娘家都要回,串亲戚、吃酒席、见同学难免好多带孩子的,包里不塞几个红包都不敢出门。
”在何晴看来,虽然一个红包一二百元,但架不住数量多,自己还没生娃,给出去的就是净赔。
李佳也坦言,必给的压岁钱转账也得给,但一些远房亲戚、朋友的孩子,不见面也就省了。
三口之家的小团圆 “不再纠结回你家、还是回我家” 过年回你家、还是回我家,堪称婚后夫妻逃不过的“世纪难题”。
除夕只有一天,回了谁家过年,另一方心里都不怎么舒坦。
“我们俩家离得近,除夕一般在婆家吃个午饭,晚上
六、七点钟便回娘家吃年夜饭、看春晚。
”李男夫妇都是北京人,开车30分钟就能从婆家赶到娘家,在谁家守岁也就不算个事。
然而,除夕当天辗转切换的模式并非普遍适用。
分类解决方案不外乎四种:两家轮换、一家一年;两家都回,时间分配可商议;哪也不回,留守夫妻打拼的城市;最后就是各回各家,小两口无奈分离。
来自百度大数据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80、90后夫妻或者情侣最为纠结“回谁家过年”的问题。
其中,近半夫妻选择回婆家;28.1%的夫妻选择回娘家;还有22.4%的夫妻选择在工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过年。
陈雨(化名)夫妇北漂十年,一到年尾就开始为买广西还是云南的返乡火车票闹矛盾,“刚生孩子那年春节回的娘家,次年就回了婆家,去年是公婆过来,今年俩人谁都不愿妥协,直接哪都不去了。
” 即便事先说好,可到了该抢票的日子,陈雨老公还会侥幸的问一句要不要订回自己老家的火车票。
在陈雨看来,春运订票、奔波都是其次,由于两家相聚甚远,不可能为照顾对方感受,七天折腾三次;再者,孩子刚四岁确实经不起长途奔波。
“早就花大价钱订了北京一家温泉酒店的两晚住宿,过年就安心泡温泉、逛庙会了,”话虽如此,但当儿子问她“什么是过年”时,她也遗憾没能让孩子感受下家乡新春的浓浓年味。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账号 #声音 #信号 #信号 #漂流瓶 #qq #流量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