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娇点关注,女生不爱回微信为什么

不爱 1
新闻·娇点关注 2020年12月24日 本版编辑/刘立稳首席视觉设计师/潘晶慧E-mail:liuliw@ 11 (上接10版) 林韵:在钢铁厂的角落向往“瓦尔登湖” 兵俑 文/林韵你的征裘,是我缝的你的鞋底,是我纳的我站成望夫石,你塑成兵马俑各自占据时空的两头我被风雨侵蚀,容颜剥落化成温软的黄土颗粒包裹你 你青春英武依旧留我的倩影在瞳仁里 没人可以剔除你站立着, 阳光洒在肩头忧伤而寂寞我无数次,去了又来唤你 你就是不肯复活 林韵本名谢玲玲,17岁就开始写诗。
她生于1970年,年轻时正好是“白衣飘飘”的年代。
和很多女孩一样,她尤其喜欢朦胧诗。
也像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她成为了一名钢铁工人。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大多数人早把年少时的梦想放弃了,她却一直在坚持。
工作之余,在钢铁、矿石、火炉间忙碌的空隙,她总会找一个角落去看书,什么书都看,古典诗词、散文、佛经等等。
谢玲玲尤其喜欢张晓风的散文集、梭罗的《瓦尔登湖》。
“因为阅读的环境是嘈杂、粗糙、冰冷的,所以比较喜欢干净美好的书,从环境中抽离出来。
”除了看,谢玲玲更爱写,从朦胧诗到古典诗,她已经写了几千首。
有一年,她在西安旅游,看到了兵马俑,突然展开了一些联想。
“大多数人看到兵马俑都是雄壮的、英雄的,但是英雄也需要家。
”谢玲玲说,晚上回到宾馆,就把她心目中柔情似水的兵马俑变成了诗行。
“文学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不会放弃。
”如今,正好50岁的谢玲玲出版了自己的专属诗集,也算是给多年的坚持一份交待,她也相信,还会有很长的文学之路在等着她。
韵依依:在废旧作业本写诗的日子 韵依依本名周诚实,今年67岁了,曾在湘潭市排头乡联校当了几十年的山村教师。
山村小学老师课业重,一个人就要教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多个科目,一走进学校就马不停蹄,一下课就要准备看作业、备课。
“唯一的娱乐就是看报纸的副刊,再利用晚上的时候写一点不成文的文字。
”周诚实说。
但她也不是每晚都有时间,家里有婆婆、爸爸,两个孩子需要照顾,还有一堆家务活要干。
只有到了守校的时间(山村小学教师轮流住校)才是最自由的。
那时候,她会独自点燃办公室的灯,没有多余的稿纸,就利用印刷品的空白处,还有学生用过的作业本写,写诗、散文,也写小说,都是山村的那些人、那些事。
2016年,已经退休的周诚实被笔友拉到了一个诗歌微信群,从此开始了比较系统且方向明确的写作。
2017年,她参加诗歌协会的比赛,这首抒写家乡的 诗《汨罗江——一条丰衣足食的河》竟获一等奖。
一位前辈对她说:“你刚刚迈进诗坛,就两次获奖,大有前途。
”周诚实特别高兴,也更加有了创作的动力。
“即使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我仍然觉得可以继续奋斗。
”她说。
汨罗江,一条丰衣足食的河 文/韵依依羡慕你也嫉妒你,汨水罗水 其貌不扬的河泊潭只因偶得一个人的灵魂 成了屈潭成了怀沙港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他衣裤里怀的哪是沙石,分明 是瑾,是瑜,是金子鸟落洲渚,寻声天问九歌 疯狂的淘金者差点挖塌了湘君湘夫人的宝殿 曾经不问世事的汨罗江自从骚风刮过骚坛 浪高浪低,娴静中带有野性吞吐与收放蓝墨水 也攒足了红人的清酒动人的财帛我好衣紫,他好剑客,你好细腰 汨罗江最爱的是千帆竞渡经历了忧患与哀伤 她举起了富强的旗帜内蕴中华精神,外披万丈锦袍 人生篇 晓红:诗歌告诉我慈悲 慈悲 文/晓红雷雨过后万物被清空几只小麻雀结伴来到院场中间借着微弱的光依稀可辨地面上还有一些没被雨水冲走的玉米粒 晓红全名巫晓红,今年50岁,原是醴陵县的高中英语教师。
教高中任务重,工作之余,她通过读诗歌、写诗歌放松自己。
“哪一天要是不读诗,就觉得少做一件事。
”晓红说,偶尔有感触,她也会用卡片写下只言片语。
渐渐地积累了一些作品。
除了慰藉自己,文学也是她和学生交流的桥梁。
晓红说,有时候,她会在课上朗诵一些自己的中文诗,然后请同学们翻译,再自己翻译一遍,这样的对照互动,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
在她带教的班上,有一个因心 理疾病休学留级的女生,很喜欢文学。
她常常自己写诗,悄悄的写在教室黑板的角落里,或者转抄在作业本上,请晓红帮她看。
有一次,晓红正在布置学生活动,路过女孩身边,女孩摊开手掌,放了两颗莲子在她的手心,对她说“:用这个莲子泡水对嗓子好。
” “我太感动了,这样一个内心‘痛苦’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诗歌的慰藉,证明诗歌确实有不可替代的力量。
”晓红回忆。
这首《慈悲》的创作来自一次隆回花瑶的采风。
正在村里走访的她突遇大雨,便和小伙伴跑到一户屋檐下躲雨。
在雨中,她看到不少鸡、鸟都在坪前啄食。
晓红突然就想到了小时候的一幕。
那时在乡下,妈妈晒过谷,总会故意留下一点,因为鸟儿也要吃,爸爸看见了,也不会赶走它们。
“这个画面突然很清晰。
我的人生也算是到了秋季,直到现在,我才懂得爸妈的深意——人在大自然面前要有一些慈悲。
” 肖音:换个角度看生活 合欢树 文/肖音一年中三个季节它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有时整理一下自己的叶片, 用一阵风只在夏天它开出花朵带着芳香和喜悦的颜色 这些花朵,像一团团小小的云彩—— 没有对错却有它自己的哲学它只是开放,谎言般 最后化为虚空有时这情景,还发生在 湖畔的路上。
那时候,我一个人走着 想起某一段往事我也会如它一般,轻轻,充满喜悦的开出一两朵花来 肖音本名贺小英,今年37岁。
受父亲影响,她从小爱好书法、文学。
作为一名公务员,她工作繁忙,但在她心里,文学一直是最贴心的朋友。
她觉得,在与文艺完全不搭界的社会角色里,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角度去洞察生活,而通过文艺,生活又增添了不少意外之美。
在参与此次合著之前,她从来不知道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爱好诗歌的人。
“大家热爱文学,崇尚诗歌,突然让人感觉浪漫的人生不是梦想,有浪漫情怀的人就在身边。
这是一种何其美好的生活态度。
”肖音说,虽然不是每个写作者最终都是真正的诗家、作家,但她们本身必是生活的诗家、作家。
她很高兴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至于业余写作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她的回答是:“对于一个从小比较安静的人,或许读点什么、写点什么,会比说点什么更习惯、更自在吧!” 谭青红:作品诞生就像生崽一样幸福 我只要一块不到4平米的地 文/谭清红这个世界,有无止境的财富 却没有快乐超过4平米这是一张2x2奢侈大床的尺寸南征北战归来,即便四面楚歌也如迎接阿瑞斯战神,方方是岸 或为半径为1米的圆床象狮子滚的绣球,滚到哪 还是在这个以爱为圆心的版图 在这里思想如石,坦然朝天剪云为裳,天人合一任何失意春风化雨任何奇迹都可衍生我只要一块不到4平米的地置身坚硬城市最柔软的方圆 纵使四周栅栏肃立纵使在孤独的锁眼里长眠 野草干枯,身体腐朽固守的诗和灵魂永远不变在依样4平米的来世复活 谭青红是湘潭市女作协主席,也是这些女诗人的主心骨。
上世纪80年代就曾发表作品,在《青红印》之前,她曾出版过个人诗集《青红醉》,光情诗就占了一大半。
“现在回头看,全部是个人的激情和感受。
”如今,年岁已长,心境已然不同,创作主题面也变得更广阔。
在新作中,有爱国梦、行走梦,甚至还有写给小孙子的童诗。
《我只要一块4平米不到的地》其实就是床,年轻的时候她住在狭小的教师宿舍,一次同事结婚搬离,声称只要男方一张床就可以了。
大家顿时大笑。
但这个段子给谭青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真想来,人生就是早出晚归,到死都是一张床。
”谭青红说,床代表了安全、归宿、爱、家等等人生的核心元素。
其实一个4平米的空间,就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甜蜜。
从自己写到带着大家写,这位女诗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单打独斗,从写作内容到技巧都局限,但一群人一起写,就有氛围和成长的动力。
”谭青红表示,大家一起写,女作家们也更能跳出女性惯有的小情小爱,写出为时代服务的东西。
比如这次的《湘女梦》诗丛,在选题上就涵盖了爱国、精神原乡、行走、生活底蕴等等主题,还提出了不少社会问题。
湘女多才、多彩、多情、又柔又辣的特色体现无疑。
“业余写作能给女性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情韵,写作也能赋予细碎生活不一样的价值。
”谭青红说,女作协的共同写作,创造了氛围,而氛围就是能量,就是文化。
“和姐妹们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写出一点东西来,都很满足,像生了个崽一样,非常的痛快、幸福!”谭青红打了个非常女人的比方,她希望,《湘女梦》诗丛将是湘潭市女作协的又一个起点,同时也有更多普通主妇能加入到这场“文学梦”中来。

标签: #不可以 #中南 #公约 #公约 #互联网 #流量 #网速 #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