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女生不爱回微信为什么

不爱 5
2021年9月7日星期
烟雨楼 电话/82533269E-mail/hzaprilday@编辑人/许金艳 设计/马赵琴 校对/王琼 ※走笔 不喝酒的酒友 ■张进喜 参加秀州中学110周年校庆之后,我们这一届的高中同学聚会就多了起来。
一次,我去好友阿汤那里聊天,聊起当年在坛弄小学读书的往事,聊起在秀州中学读高中的点点滴滴,聊起下乡后一起和应届生考大学、后又被嘉兴技校录取回城的不易……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辰。
他说,今天我们高中班同学聚会,要么你一起参加。
我说,你们班聚会,我去算什么啊?他说,今天是王国华请客,没事的。
说起国华,我的印象还是蛮深的。
当年读高中的时候,秀州中学东南有好大一块运动场地,枝叶繁茂的枫杨树两旁建有好几个篮球场,立了许多球架。
那个年代,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我们放学后经常会去打一会儿篮球。
国华很少上场,但他经常做裁判,拿个哨子很认真地在吹。
我们和别的班比赛,总喜欢请他做裁判,因为他吹得认真而且公平。
我们毕业后各奔东西,后来他娶了我们班的团支书做了老婆。
我读高中时是班长,跟团支书也算是搭子。
屈指算来,已40多年没见过国华了。
于是我就跟着阿汤一起去吃老酒。
在座的校友,还有我初中班的班长强林他们。
大家老酒敬过来敬过去,我发现国华杯子里没有酒,他面前只放个自带的茶杯,只吃茶叶茶。
我觉得不解,就问阿汤,国华请客怎么自己不喝酒呢?他说,我从来没见过他喝过酒。
这次相聚,国华虽没喝酒,但说了很多酒话,他把怎么与老婆相恋相爱走到一起的事全都抖了出来。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
后来我们经常相聚,国华仍不吃酒,但他常常带酒来,通常带的是白酒。
因为他不喝酒,喝了酒的同学就让他开车相送。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大家都记得极牢。
一次同学小聚,大家聊得开心,散场时都到夜里十点了,国华又把喝得微醉的同学送回家。
其实,他自己住在城南,强林住在城东,我住在城西,阿汤已搬到余新,他把我们几个送到家,等于车子绕嘉兴城兜了个大圈子,他回到家里要半夜了。
后来我发现,我们同学小聚总会叫上国华,国华有点什么好事也会叫上我们。
他喜欢钓鱼,每次钓了鱼都要拿到小饭店加工,然后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喝酒。
他平常是一个人钓鱼,但水平很高,门槛极精,鱼塘老板见他头大。
钓到下午2点多,他收拾钓具,不钓了。
然后给我打电话,约上几个说得来的同学一起吃鱼头汤、红烧鱼段、酸辣鱼片。
桌上放有白酒,大家自己倒,但他只喝茶。
我们酒足饭饱,还不算完,他把钓来的几十斤重的青鱼,已请饭店老板杀好分段,在座的每人一份。
他钓到最大一条青鱼足足有50多斤。
这两年,我们老同学陆陆续续退休了,空闲的辰光多了起来,不定时地碰个面喝杯小酒,说说笑笑老话自然就多。
聊得最多的,还是当年的秀州中学,以及任课老师和班主任。
当然还有青春年少时期的梦想、少男少女书里夹字条的浪漫故事。
我们边吃边聊,但是国华不大多说,他喜欢听,听我们国事家事天下事地乱吹。
他还是吃他的茶叶茶,滴酒不沾,我们几个像酒鬼似的,不把带来的老酒喝光,似乎不大尽兴,总要有个人吃得摇摇晃晃才肯罢休。
这下可苦了国华,不仅要送,还要扶进小区,把酒鬼交给他老婆才放心,有次还把一位同学背到了四楼。
充满幻想的学生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那份友情还在,忘不了的。
读书时的光阴很短,也很懵懂。
毕业后,上山下乡插队到了农村,从此天各一方。
其实,嘉兴没有大山,不用翻山越岭走漫无尽头的山路,但禾城有许多大河小浜,你去边远乡下要坐很长时间的船,当天还不一定回得来,再加上通信也不发达,渐渐同学之间的联系就少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再聚到一块,都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当然,国华也有他的故事。
有一回,我喝了酒追问他:“你为什么不喝酒?”他说:“我小时候经常帮父亲拷老酒。
有一次去买酒,走到秀城桥上,脚下一绊,吊老酒的盐水瓶骨碌碌滚到桥下,瓶碎了。
炒好花生米的老酒鬼父亲见我捧了个破瓶回来,顿时火起,拿起扫帚狠揍了我一顿。
我从此发誓,长大后绝不喝酒。
”他说到做到,他没喝过酒。
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带酒来?”他说:“我现在小生意做得蛮好,只要大家开心,喝点小酒,点几个下酒小菜,用不了几个铜钿银子,真的无所谓的。
” 我又问:“你为什么要送每个同学回家?”他说:“几十年后还能在一个锅子吃饭,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老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多么希望能永远这样开开心心地陪你们一起吃老酒。
我们班好几位同学走了,我很怀念我的班主任王老师,他前几年也走了。
”国华很伤感。
他把师生之情、同学之谊看得极重。
我从阿汤这里晓得,其实国华帮助过许多同学,他也没指望人家有什么回报。
看来,下次小聚,我得再敬国华一杯,哪怕他喝的是茶。
※小快朵颐 酒酿蒸鲥鱼 ■潘诚 张爱玲说过: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这话实为曹雪芹遗憾,前“二恨”不过是借古话发兴,却也可见鲥鱼的美味是颇有些地位的,为旧式文人所重。
宁波月湖边有一家民国建筑的五钻级餐厅,氛围及菜品俱佳。
外面看看也没啥花头,走进去,是有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甬上的派头。
“五口通商”的时代,宁波与上海同期开埠。
而“宁波帮”又成为上海滩甚至老香港的弄潮儿。
据说世界七大船王之首的包玉刚回宁波老家,就想吃一只“臭冬瓜”。
如今大饭店里也有了臭冬瓜,不过做了改良,根本不臭,相当于咸冬瓜,作为冷盘倒是个好菜。
张生兄点了一台面的宁波菜,当中
条半臂长的酒酿蒸鲥鱼,正是这家五钻级餐厅的看家菜。
他说以前宁波大户人家嫁 插图善见 女儿,要考对方家里做一条鲥鱼来尝,家世门第,看这条鱼的水准即了然。
吃鲥鱼,配白酒,取一坛陈了二十多年的金门高粱更是绝妙,一斤半已经挥发成了一斤。
蒸鲥鱼除了酒酿还要用上好的绍酒及火腿片,不去鳞片。
很多人以为鲥鱼鳞补钙,嚼着咽下去,吃多了不免有些辛苦。
其实带鳞蒸,是为了保持鱼鳞下的一层油脂,慢慢融入鱼肉。
还有厉害的厨师,在鲥鱼未蒸之前就能将鱼鳞与鱼整片分离,再盖上同蒸。
鱼鳞吮吸滋味即可,如果一定要吃,另有一法。
将剩余的鲥鱼鳞片及鱼骨,低温油炸。
油微微冒烟,小火炸,捞出后当零嘴一定高级。
由此想来,鲥鱼多骨也算不得“恨”了。
近年,白先勇先生也穷毕生红学之功,想说明百二十回《红楼梦》是曹雪芹写完了的。
鲥鱼吃净,鱼鳞吮遍,高粱见底,与智者游,渐不知所往。
※声音 乡村教师之歌 ■蒋星泉 不久前,我在师范同学微信群里看到了我的同乡在群里发了一组图片,展示了他所在的学校几十年里的变迁,并上传了他的一段文字。
他说1981年师范毕业后就来到这乡村小学,一干就是四十年,见证了所在学校的巨变,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现在退休了。
真的舍不得离开,心里常惦念着孩子、学校…… 当时,我看了图片,读了那段散发着泥土芬香又憨厚的文字,字里行间洋溢出他那炽热的情感。
他那淡定、奉献、坦荡、乐观的精神跃然纸上。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师范同学,这一拨人,从乡村迈进师范,学成后许多同学仍然回到家乡,从黑发到白发,初衷不变,从未离开乡村、离开教育第一线。
他们默默坚守,不计报酬,不辞辛劳,不求回报,有的还放弃了城市的优裕舒适生活,在偏远的基层学校手执教鞭,甘当“孩子王”。
去年10月,我去安吉县,在那里一位安吉同学告诉我,他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天荒坪中心小学教书,与其夫人在同一所学 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里不少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有的父母长年不在孩子身边。
有学生除了每个星期天回家一趟,平时吃住都在他家里,他与夫人是既当先生又兼父母。
他还说,在天荒坪的山上,乡里设了个教学点,八九个学生围着一张方桌,而且是一至四年级不同程度,就一个老师教。
这就是所谓的复式教学,当初这样的教学点在他们乡里有四五个,办学条件真的十分艰苦。
可喜可贺的是这个在天荒坪山上工作的教师,曾获得了浙江省第二届“春蚕奖”的殊荣。
是啊!乡村教师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又填补了本应父母给予孩子爱的空白,自然又承担起了孩子父母的部分职责,用润物细无声的关爱,给那些封闭孤僻的孩子带来快乐,用为人师表的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人,以羸弱的肩膀支撑起了乡村孩子的明天。
这让我想起了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的“从游论”,他说,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
为此,他提出了“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以老师为大鱼, 学生为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我们的乡村教师可正如水中的“大鱼”,领着一群“小鱼”,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乡村儿童也为乡村教育作出独特的贡献,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创举,但正是那脚踏实地、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是我们义务教育顺利推行、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四十多年坚守在一线,从不换位,真的不易!在这穷乡僻壤的乡村、在这人烟稀少的山地、在这潮起潮落的钱塘江畔。
那段路,只能你一个人走,许多事,仅你一个人扛。
这一走、这一扛就是四十多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曲折的被贬经历中,最后一站是儋州(今天的海南岛)。
公元1097年,年过六旬的苏东坡在海南岛度过了近三年时光。
在岛上苏东坡设“载酒堂”,用他文化上深厚的功底,开坛讲学,对接中原文化,给海南文化、学术、文明注入生机。
苏东坡去海南岛之前,海南一直无人在科考中中举,中原地 区也一直没有海南人为官。
两年后,苏东坡的海南学生姜唐佐果然中举,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苏东坡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种继续延续、播撒下去。
同样,因你们的回乡、驻扎、坚守、付出,让家乡的孩子有幸跨入县、市一流中学……随后登入大学之堂进一步深造。
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学业有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他们有的走出乡村在外面的世界施展自己的才华,有的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振兴乡村经济,使家乡摆脱贫困。
每当你们教过的学生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和你们相聚一起,看到他们学业有成,有所作为,再回想当年那一张张充满渴望和稚气的脸,你们自然感到无比欣慰,这便是莫大的回报。
在那散发着荷塘飘香、芦苇芬芳的乡间小路,在那沿着溪水、穿越满山遍野山花与摇曳竹海丛中的崎岖山径,在那潮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涛声依旧的海塘大堤青石板上……留下了你们艰辛而又无可磨灭的足印。
你们像不起眼的小花朵,不孤芳自赏,不炫耀自己,只是悄悄、默默地点缀着家乡,点缀着心中深爱的这片热土。
※年华 最美的针线活 ■唐侠 14岁那年,我读初
一,班主任是毛老师。
那时毛老师刚刚四十出头,今天三四十岁的人有时还称孩子,那时的人们显老,何况毛老师早早白了头发,整天胡子拉碴的,乍一眼看上去确实显老,比实际年龄足足大上十岁。
到了学校,找到自己的班级座位,同学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直到电铃声响起,毛老师踩着电铃声一步一顿地走上讲台,指着自己的鼻尖自我介绍:“我姓毛,毛主席的毛,你们叫我毛老师好了。
” 讲台上,毛老师是这样的形象:中等偏瘦身材,灰白中分式的头发下是一副瓶子底一般厚的近视眼镜,讲话略带一点口音,还有些小小的口吃。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业务能力。
以教学水平而论,民丰中学的毛铣成老师在当时的嘉兴县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毛老师走路的姿态很有特点,弓着腰,步幅很大却又一步一顿的,跟一种昆虫极为相似,没几天之后,身为最调皮的学生之
一,我给毛老师取了一个自以为很贴切的绰号“螳螂”,在同学私底下称呼。
不到一个星期,有一天下课前,毛老师 便点了我的名:“唐侠,放学后到办公室来一趟。
” 对我来说,被老师“关夜学”留下来谈话是家常便饭,我并没有过分的恐慌,等到放了学,我径直走进老师办公室,站在毛老师面前,等着挨训。
“坐下吧。
”毛老师一指一把空椅子。
我没动,站得笔挺。
毛老师自己把那把椅子挪过来,声音 有些严厉:“叫你坐下就坐下,不要以为三言两语就结束了,想一想,你犯了什么错误?不到天黑我是不会放你走的。
” 我一脸无辜的委屈。
“想不起来?那让我告诉你吧。
”毛老师的胡子一抖一抖的,“你带头在同学中间给老师取绰号,有这回事吧?” 不知出现了哪位告密者,我无从抵赖,只得承认。
毛老师接着说:“其他老师的绰号暂且不提,你为什么叫我螳螂?” 我无言以对,低头不语,毛老师不依不饶:“今天一定得让你说出依据来,为什么给我取这个绰号?” 我捱不过去,只得嗫嚅着说道:“我只是看老师走路的样子好笑,有点像螳螂,没有其他的想法。
” 没想到毛老师笑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呀。
你没想过随便给老师同学取绰号是
种不尊重?”“我没有不尊重呀。
”我争辩,“梁山好 汉人人都有绰号的。
”“你看全了《水浒传》了?”毛老师问。
“我小学四年级就看了,还看过《三国 演义》呢。
”我带着一丝骄傲回答。
看书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值
提,但那时是“文革”末期,不要说看书,能找到一本就是很困难的事。
“看了书能想象是好事。
不过取绰号这件事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别人不一定认可,所以还是不应该乱取绰号,你已经是初中生了,应该懂得尊重老师和同学。
”毛老师说。
“我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我下了保证。
“好吧,今天放你一马,回去吧。
”毛老师摸着我的脑袋说,“其实取绰号除了抓住形象特征外,还可以用谐音,比如,你姓唐,又是个男孩子,叫你螳螂也许更合适。
” 说着他自己笑了起来:“在古代,你就是唐郎么。
” 一转眼过了春节,按照放假前的布置,我们几个班干部要在寒假结束的前一天提前到校,扫地擦玻璃打扫卫生。
男孩子见了面嘻哈打闹是必不可少的,正经事干了不一会儿,我们之间就互相打闹戏耍起来,把手里的大竹扫帚当武器, 你黄忠他关公大战三百回合。
结果不巧,扫帚柄在我的袖子里一别, 那只袖子“嘶啦”一声开了膛,开线了。
毛老师此时正端着一盆抹桌子的脏水 走过,见我们又在打闹,立刻出言训斥制止,我们也就停了下来,继续打扫卫生。
等干完了活,老师让我们回家,我才觉得有麻烦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生活物品是很珍惜的。
我身上这件过年才穿上的新衣裳,是“的卡”面料的蓝中山装,跟毛老师身上那件一模一样,同学里也只有几个相比之下家境算好的同学才有,虽然穿在身上老气横秋完全不适合孩子,但那时正是全国人民“蚂蚁蓝”的时候,这样的装束是最时髦的。
这样豁着袖子回家肯定是要挨家长骂的。
毛老师问明原委,把我带到办公室,说:“你的运气还真不错,我办公桌抽屉里恰好有针线,那天我的衣裳也开了线,缝补后随手放在这的。
” 说罢,毛老师让我脱了外套,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
说实话,毛老师的针线活实在不怎么样,那条线缝得曲曲歪歪像条蚯蚓,但此时此刻对我来说,那是天底下最美的针线活了。
“今天是你的生日” ■付敏 在普天同庆“神兽归笼”的日子,进行最后阶段的忙碌——晾晒被子和席子,整理行李箱。
高中段的孩子,不用再检查暑假作业搞突击了,只需劳力而不用费心,感觉轻松不少。
电话响了,是老母亲打来的。
“今天是你的生日,长寿面吃了吗?”我歇下手里的活,和老妈聊了起来。
她说,你爸老清早就张罗着要给我做点好吃的。
孩子的生日,母亲的受苦日,老爸挺给力。
“您外孙前两天就给我买好礼物了,今儿一早还收到他的短信祝福,说将来要带我去周游世界,嘿嘿……”我跟老娘分享我生日的快乐。
“你小时候也说过,长大要带我去北京,看天安门爬长城,前几年不就带我去过了。
娃们小时候的愿望,长大都会实现的。
”经母亲这么一说,我忽感时光的神奇与久远,小时候说过什么似乎都忘记了,只有母亲记得清楚,好在我当年的牛皮也没吹破。
在自己生日这天,和生养自己的母亲 聊着自己生养的儿,体味着世道轮回的宿命。
从小不省心的调皮儿子,叛逆期气得我一度血压不稳,得亏母亲一路宽慰,她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娃儿的成长,急不得”。
儿子初中的科学老师曾劝慰我别太焦虑,到了高中会好起来。
貌似上了高中之后真的好了起来,学习上知道努力了,更让人欣慰的是亲子关系。
这次送我一个非常可爱的毛绒小白兔,告诉我看书时可以靠在腰里。
那一瞬,久违的那份被宠爱的感觉冲上眉梢。
一早收到尚在卧床的他发来的微信祝福,“今天是您的生日哦,老妈,生日快乐”,附带一大串嘱咐,嘱咐我要好好锻炼身体,他会努力学习,将来要带我去周游世界…… “姐姐,今天是你的生日,咱们如离得近,可以借此聚一聚。
青包谷可以吃了,用锡纸包好烤箱里烤来吃,不跑味儿,又香又嫩……”妹妹在视频里如数家珍般罗列家乡的时令美味,镜头不时扫一下她厨房里的宝贝。
她一开口,我便只有听和看的份儿。
妹妹是位热气腾腾生活的人,爱新鲜, 爱美食,热衷赶时髦,似乎有着挥洒不完的热情和精力。
自小就和习惯将就和懒散的我形成鲜明对比。
前段时间看书,称一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美食孜孜不倦追求的人为生活家,我暗自琢磨:科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等,都好理解,生活家,我们不都是生活着的人家吗?再看他们的书,琢磨个中滋味,脑海里逐渐浮现妹妹的身影。
嗯,在我心里,就我所认知的维度,妹妹应该算是一位生活家。
被“生活家”妹妹一通广播,不免又勾起我的思乡情愫,这家伙,应该不是一位好的情感家,不懂人家心思。
说她不懂么好像也不对,她广播的可都是我心头之好。
晚上先生烧了四个菜,举起杯,“今天是你的生日,来,庆祝一下”。
咳,这位直男,说话一直不招人待见,“有啥好庆祝的,我又不是什么伟人,对社会做出过贡献。
我的出生,只不过在这地球上多了一位消耗者而已”,回怼他的语气似被陈年老醋浸泡过一般,或许是中年人面对岁月野蛮生长的一种无奈吧。
一年一岁的生日,像
道不得不迈的坎,小时候开开心心地迈,是因为对未知的长大充满无限美好的幻想。
中年以后就不情不愿了,年华似水,指尖空余多少抓不住的遗憾?孩儿说,您要承认自己的平凡,这世上大多数人终归是平凡的,要接纳自己,不平庸就可以啦。
一贯被教导的零零后冷不丁地来个角色互换,有拨云见日的奇效,娘俩相视一笑,畅快! 我出生在初秋,外婆说,我出生时家乡的麦子都入仓了,苹果、梨、核桃挂满枝条,是个丰收的季节,我这一生不会缺吃。
对于挨过饿的老一辈人而言,一生不缺吃,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母亲说,我在立秋后二十多天出生,不冷不热的季节,她坐了个舒服月子。
这些无疑成为我日后少挨数落的资本,也使我一直笃信自己能为身边的人带来好运。
光阴忽已晚,当白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感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秋季。
回首大半生,或许,生日这天接到妈妈的电话、收到妹妹的红包,还有儿子的暖心礼物,吃着先生烧的菜,便是我最丰厚的收获了。

标签: #不可以 #中南 #公约 #公约 #互联网 #流量 #网速 #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