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没有“围墙”的学校,为什么我的微信没有微粒贷呢

微粒 7
2016年5月18日 JIAOYUJIA 推进教育家办学14版 清脆的嗓音,甜美的笑容,时尚的装扮,圆圆的脸蛋,谁都很难想到,这位年轻、时尚的美女教师竟然是一位有着15年办学经验的校长。
她,就是四川省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钟樱。
从小开始,钟樱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教师,这个梦想或许与妈妈的职业有关。
妈妈曾经是一位教师,因为教书生涯中的种种磨砺,身体非常不好,为了自己的宝贝闺女不再受那样的累,一直反对女儿做教师。
可是,钟樱却执拗得很,就是要做教师。
那一年,尽管钟樱的中考成绩超过了重点高中录取线,但钟樱毅然填报了“成都师范学校”的志愿,如愿以偿做了一名教师。
如今,她在教师岗位上已工作近30年。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毕业后的钟樱,分到了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做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这是当时成都市最好的学校之
一,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初出茅庐,许多事做不好。
但钟樱喜欢孩子,多才多艺的她成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朗诵、阅读……那些美好的记忆至今留在学生们心中。
为了增强自身能力,钟樱主动拜老教师为师,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她都会待在办公室里琢磨如何开展好阅读欣赏教学实验,一个星期上几节公开课、参加赛课对她是家常便饭。
短短3年,钟樱就荣获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为了上好一堂课,钟樱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请教老教师,一节课的教案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
为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成长,她常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们到郊外踏青。
钟樱所带的班级,连续多年被评为成都市的先进班集体。
钟樱先后承担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公开课上百节,南京、眉山、仁寿、都江堰、蒲江等地都留下了钟樱示范交流的身影。
从1987年参加工作到1995年成长为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钟樱只用了短短的8年。
随着成都市城区建设的拆迁改造,棚户区的学生迁入二环内学校学习,成都实验小学第一所分校由此建立。
1995年,钟樱被派过去做教师,在那里她经历了从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的成长过程。
从成都市传统名校来到石人校区城乡接合部的地方,钟樱创办了实验小学分校,将“名校”、“名师”的办学经验运用到一所新学校。
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多少次看到学生因写不出作文抓耳挠腮时,看到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作文补习班时,钟樱心痛不已:写作文有那么难吗?我们难道不能在小小的课堂演绎出属于孩子的精彩生活,让作文贴近现实?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课堂场景。
一堂高年级习作课,课前,钟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观察活动,要求学生们观察市民的周末生活。
孩子们约父母去公园、逛超市、看电影……课堂上,钟樱先让孩子们交流收集的资料。
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钟樱让他们慢慢聚焦话题,以前令人头疼、没有内容可写的作文课,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渴望。
观察,收集信息,归纳整理,交流信息,一堂有滋有味的作文课就这么开始了。
当下课铃响时,学生们仍在激烈讨论,意犹未尽。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学生要用明亮的双眼学会观察、品味生活、感受生活。
”钟樱对作文教学的总结,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用我笔写我心”是钟樱的师傅———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张玉仁提出的理念,1998年,钟樱跟随她投入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作文教学”的实验中。
作为实验的主要负责人,钟樱经常深入课堂录像,找学生探讨。
多年的辛苦,钟樱硕果累累,课题成果《步步高》丛书一经 成长之路 从2007年建校到2009年成立成都市金沙小学教育集团,只用了两年;从原来全校7个班到现在一个年级13个班,也只用了8年。
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校长,是钟樱的教育梦想。
钟樱:办没有“围墙”的学校 □本报记者吴绍芬 出版,就被抢购一空。
“上钟老师的课,作文再也不令我们发 愁了。
”当学生发出这样的心声时,钟樱内心如吸了蜜汁。
做校长后,尽管学校琐事缠身,钟樱总是会挤出时间为学生们教作文。
每周五下午,钟樱都会在学校给孩子们上阅读写作课,各年级的写作爱好者、年轻的语文教师都来学习,参与讨论。
将弱校办出新活力 2001年初,钟樱担任实小分校的校长,她以终身教育观念为理论依据,提出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
随后,“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城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在学校召开,学校被教育界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
2007年,应市教育局的要求,钟樱接手创办了金沙小学。
在短短几年间,金沙小学迅速成长为一所优质品牌学校,2010年打造了成都市金沙小学清波分校。
2012年,钟樱又被派往蒲江县金钥匙学校担任法人、校长。
刚接到支教蒲江、跨区域托管金钥匙学校任务时,钟樱心中有些忐忑与担忧。
蒲江是距成都市区最远的一个郊县,那所学校只有100多个学生,学校还管辖了一所幼儿园。
学校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而且校舍建筑很差,2008年地震时成了危房。
回忆第一年刚到金钥匙学校的情景,钟樱仍历历在目:50多岁的副校长挽着裤脚,跷着二郎腿,叼着烟卷,在学校门口懒散地坐着;教师们很少开会,没有人愿意主动工作、跨年级上课;有些教师沉溺于搞旅游开发做农家乐,工作日无法安心教书;全校6个班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代课教师只会做两件事,就是集合、解散,体育课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瞎玩。
学校的考试成绩常常排全县最后一名,好的教师只要想办法能走的都不愿意多待。
如何将这所薄弱校改造成一所合格 校,甚至是优质校?钟樱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
在旁人眼里,这样一所没有希望、能躲就躲的学校,钟樱却像玩古宝一样细细琢磨起来,总能从里面发现闪光点和改进处。
这里的学生憨厚可爱,当钟樱在校园里转悠时,总能看到课后学生们细心地打扫教室,做许多城里孩子想象不到的事情。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家庭少了许多温暖;而在学校,有美女校长的陪伴,校园就是他们的家。
三年托管,蒲江金钥匙学校发生了华丽蜕变。
现在,钟樱所在的金沙小学和金钥匙学校继续保持帮扶结对关系。
每学期,钟樱总会带领教师们切磋教学技艺,两校联盟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能够资源共享的,钟樱毫无保留,全部放开。
“以前,我们基本是对外输出,包括向他们免费提供学生的习题、设计方案,教师的教案、课件。
现在,结对子学校终于有了成效。
”去年底,当钟樱再去学校支教时,喜讯传来:在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评选中,金钥匙学校成为全县唯一入选学校。
“如何让一所薄弱校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变?”当钟樱被问及这个话题时,常常会羞涩一笑:“用心,用情,追着梦想走。
” 每到开学季,一些黑瘦黑瘦、留着长指甲的孩子从农村来到校园时,钟樱都会和教师们一起,帮他们剪指甲、换干净校服,让他们自信起来。
在得知学生参加英语考试荣获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后,钟樱第一时间为他们买回跳绳、口琴,给予奖励。
乡村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钟樱就亲自教他们,让他们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机会。
情感融入、观念融合、整体提升,成为钟樱管理学校的三部曲。
教师队伍在钟樱的带领下,实现了自愿成长、自觉成长、自主成长的“三级跳”。
过去,学校教师不愿意跨班带课,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工作,钟樱找教师挨个儿谈心,根据不同特点配菜单,根据菜单确定教师的绩效。
以前吃“大锅饭”时代,再有能力的教师也只能拿到全县最低的工资,不服也无奈;现在实施 绩效工资,干得多、干得好就拿得多,教师的干劲又有了。
钟樱每天马不停蹄,但她精神抖擞。
她常说:“做教师成就了我的梦想,我无怨无悔。
” 让新学校文化与梦想齐飞 在钟樱手里,无论是亲自创办的学校还是托管的学校以及幼儿园,她先后共接手了7所,并且都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钟樱把注意力放到了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整合上。
2007年,钟樱创办金沙小学时,有个问题一直萦绕着她:如何围绕金沙这个地方配点“文化菜”,让学校多点文化味儿?结合在实验小学分校做校长的经验,钟樱把“没有‘围墙’的学校”的理念进一步放大,在金沙小学结合家庭教育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过有意义的周末”等社会活动。
许多人对钟樱表示不理解:作为校长,把学校管好就行了,还出来管家长、社区做什么? 钟樱却不这么看。
她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个7亩地的校园,1700名学生,如果把家长的工作做好了,学校不就成了社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看着旁人的不屑甚至嘲讽,钟樱说:“我就是理想主义者,只要对学生有用、对社会有用,这件事就值得做。
” 正是她的这份执着,2013年5月,成都市第一个市民学习体验中心在金沙小学B区成立,由顾明远先生亲自挂牌,并写下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嘱托。
借助金沙遗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宝库,钟樱又比常人先走了一步:站在三千年文化积淀的金沙遗址高度思考学校的文化发展,这不也是学校的文化起点吗? “追逐梦想,从心绽放”。
钟樱将太阳神鸟的图案移至校园文化墙,那美丽的图案让前来参观的师生羡慕不已:中间有太阳,四周是神鸟,既代表了古人对太阳神的崇拜,也彰显了师生内心力量的绽放。
钟樱,四川 省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
省特级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劳动模范。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心怀梦想,并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
”在钟樱的文化建设引领下,学校从2007年建校至2009年成立成都市金沙小学教育集团,只用了两年;从原来全校7个班到现在一个年级13个班,也只用了8年。
如果说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钟樱觉得,管理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除了像其他学校一样建立了“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之外,钟樱还专门提议建立了“家长中心”。
在她看来,教师、学生和家长“三驾马车”不可或缺,导师制、多元制与社团制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才能真正成长;在家长中心,只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才能赢得民心、反哺教育。
钟樱心里清楚:“激发大家的幸福感、归属感,就要把学校打造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
”这些年,钟樱依然到处奔波,到处忙碌,她还专程到北京学习,与专家交流,为的是把金沙博物馆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做个统整。
钟樱告诉记者,下一步,她还要建设课程博物馆。
开发活动课程、创建环境教育课程,让生活与课程比翼齐飞。
走进钟樱的学校,“幸福课堂”、长短课时、诵读时间,每周两小时的“梦想教室”,让师生幸福无比。
“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校长”是钟樱一路走来对梦想的追逐。
在钟樱眼里,学校就是真善美的汇集地,要教学生求真求知,求善求美。
在讲台上站了29个春秋,同钟樱一起工作的同事已开始规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而钟樱却说:“我觉得时间严重不够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理想的教育,但是我们要有追求理想教育的梦想。
” 采访结束,钟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少一些功利的检查和干预,让校园更纯粹、更美好,让师生真正走向幸福。
”这或许是钟樱希望达到的教育理想境界。
我们不必焦急地追问今天为什么诞生不了教育家,或者这个时代究竟还能不能催生教育家,因为未来的教育家也许就耕耘在你身边,只不过离盖棺定论尚有一段时间,他们正在以名师的身份静静等待“教育家”之花绚烂绽放。
专家睿见 静候“教育家”之花绽放 □蔡伟 这是一个缺少教育家的时代,这是一个急需教育家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
我认为,我国目前还是有一些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好环境。

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师资队伍,虽然师资数量与教育家的产出不成正比,但毕竟水涨船高,数量越大,则出教育家的可能性越大。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师资队伍里优秀教师已层出不穷。

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教育,家长们都在努力跟进配合学校教育,师资队伍日益稳定,教师幸福感指数不断增加,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自觉的行 动,中国教育正在不断获得突破性进展。

三,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改革的政策,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包括轰轰烈烈的国培计划以及各省市开展的教师培训,都是由政府买单,委托大学及各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
培训效果虽各有不同,但认真而有志向的教师都能从中获益;同时,广泛而深刻的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教育等理念与模式的兴起,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当下中国教育处于最开放的时期,思想解放、学术自由,走出国门到西方发达国家寻求教育妙方,吸收诸多最前沿的教育理论蔚 然成风。
一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成为课程的设计师与建设者,具有了更大的教育能量。
当然,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在教育学术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在教育实践中有突出的贡献,在教育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在教育方面所立下的丰功伟绩永远为世人敬仰。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育家”作过精辟的论述,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型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学……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 两种要素当中得一种,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即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陶行知将真正的教育家标准浓缩为一句话、两个方面,那就是教育家要在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理念与主张。
照此来说,当下中国已经有相当多的教育家,翻翻报纸杂志,我们就会发现,各地中小学已有无数的教育实验,生成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模式,还有众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创造了难以数计的名词术语。
怀疑今天的中国没有或者诞生不了教育家,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不承认当下一大批优秀教师就是当代教育家呢?他们著作等身,实验成果出众,提出的理念先进,创造的模式超前,并具有独特鲜明的教育风格,把他们的论文、论著放到20世纪去作比较,甚至不会逊于陶行知、夏丏尊、叶圣陶……他们之所以未被公认为教育家,一方面,他们的理念、成果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另一方面,涉及我们如何看待教育家的称呼问题。
如果觉得教育家是一些“行家里手”,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教育家;如果我们把教育家看得遥不可及,就会发出社会上缺少教育家的感叹。
在成百上千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与学术概念中,只有经过时间的考 验历久不衰,始终闪耀教育哲学的光芒,为一代又一代人所倡导推崇,这样的发明者才有可能被后人追认为“教育家”。
就如孔子,他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周游列国,四处兜售自己的主张与理念,结果处处碰壁。
然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愤悱启发”“举一反三”等教育原则和主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引用。
因此,尽管孔子一生只有一部论语、七十二贤人,但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宣传和读书人的推崇,他终于成为永远为世人敬仰的教育家。
再如陶行知、夏丏尊、叶圣陶等现当代教育家,虽然他们在世时已经成名,但教育家的身份,同样是在其身后才得以真正奠定的。
看来,我们不必焦急地追问我们今天为什么诞生不了教育家,或者这个时代究竟还能不能催生教育家,因为未来的教育家也许就耕耘在你身边,只不过离盖棺定论尚有一段时间,他们正在以名师的身份静静等待“教育家”之花绚烂绽放。
总之,今天我们拥有教育家诞生的土壤,也有教育家成长的阳光雨露,更有具备教育家基因的种子。
现在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勤培育,不断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公认的教育家终究会脱颖而出。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主编:吴绍芬电话:010-82296743投稿邮箱:美编:孙东电话:010-82296729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标签: #打不开 #红包 #不稳定 #不好 #手机 #玩游戏 #什么用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