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7,怎样画牡丹国画教程视频

国画 10
2017年7月14日星期五Tel:(010)62580723 主编:李芸编辑:王剑校对:何工劳E-mail押zhoumoban@ LITERATURE作品
7 书话岁月 范成大笔下的金中都 姻金涛 【范成大谒见的“虏主”即是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
对金中都的皇宫布局和金朝皇帝的衣着服饰、宫殿陈设及接待外交使节的礼仪,作了如此细致逼真的描述,大概是有史以来罕见的。
】 西谚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像不少国家的首都一样,北京也并非一朝一夕建成的。
它经历了发展的几个时期,规模不断扩大,城址屡屡变迁,最终才崛起为全国的政治、行政和文化中心,而这个过程前后绵延了几千年。
长话短说,早期的北京,不论是燕国的蓟城,还是隋唐时的幽州,不过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边防重镇吧。
到了公元936年女真人占领了幽州城,它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西辽河上游的潢水一带崛起的游牧民族契丹人,916年建立辽朝,它有五个京城,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
也就是说,到了辽代,北京一跃成为占领北方的辽国的陪都。
过了两个世纪,1125年,崛起于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日渐强大,灭了辽国,洗劫了南京城(当时改称燕山府),并于1126年(北宋钦宗靖康元年),攻陷北宋京城汴梁,灭了北宋王朝。
这时,南宋与金国以淮河和秦岭为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取代契丹的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占领了半壁江山,于1153年正式迁都,改南京为中都。
金中都是北京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北京从此成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
可以说,北京成为正式首都的历史,始自金中都。
不过,金中都是怎样的?尤其是富丽堂皇的宫城的真实面貌如何?不仅对南宋人,对我们这些后人也是个谜。
因为仅仅过了半个多世纪,蒙古人的铁蹄就席卷中原,金中都一代宫阙付之一炬,只剩一片瓦砾废墟。
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字记载中去追忆昔日的繁华了。
因此之故,我们要感谢南宋大诗人范成大了。
宋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1170年),44岁的范成大以资政殿大学士的头衔率使团赴金国。
范成大的日记《揽辔录》记录了出使金国沿途的见闻,不仅对于北宋旧京汴梁的衰败作了如实记载,也尽可能地利用外交官的特殊身份,对金中都宫阙城垣和谒见金主的见闻作了详细记录,从而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见《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9月)。
使团这次使金来去两个月。
八月二十日,他们曾在旧京汴梁短暂停留,后经汤阴、相州、邯郸,九月初八过良乡而入金中都,下榻“燕山城外燕宾馆”。
次日,范成大在金国接待官员(接伴使副)陪同下,骑马经柳堤,沿着城垣过新石桥,入外城门丰宜门。
进丰宜门,“过玉石桥。
燕石,色如玉,桥分三道,皆以栏隔之,雕刻极工。
中为御止路,亦栏以杈子。
两傍有小亭,中有碑曰‘龙津桥’。
入宣阳门,金书额,两旁有小四角亭,即登门路也。
楼下分三门,中门为御路、常阖,皆画龙。
两旁门通行,皆画凤。
入门,北望其阙。
由西御廊下,转西,至会同馆”。
这里详细描述了汉石玉建筑的龙津桥。
会同馆是接待外国使者的官署。
关于金中都的皇宫,范成大以敏锐的观察,博闻强记,如同一边疾行一边讲解的导游,以文字留下一份历史的摄像“:上马出馆(指会同馆),复循西御廊,至横道,至东御廊首,转北,循簷行,几二百间。
廊分三节,每节一门,路东出第一门通街,第二门通毬场,第三门通太庙。
庙中有楼,将至宫城廊,即东转,又百许间,其西亦有三间,出门,但不知所通何处,望之皆民居。
东西廊之间,驰道甚阔,两旁有沟,沟上植柳,两廊屋脊皆覆以青琉璃瓦,宫阙门户即纯用之。
驰道之北即端门十一间,曰应天之门,旧嘗名通天。
亦井两挟,有楼,如左右升龙之制。
东西两角楼,每楼次第攒三簷,与挟楼接,极工巧。
端门之内,有左、右翔龙门,日华、月华门,前殿曰大安殿,使人入左掖门,直北,循大安殿东廊后壁行,入敷德门,自侧门入,又东北行直东,有殿宇,门曰东宫,墙内亭观甚多。
直北面南列三行门,中曰集英 门,云是故寿康殿母后所居。
西曰会通门,自会通东小门,北入承明门,又北则昭庆门。
东则集禧门,尚书省在门外。
又西则有右嘉会门,四门正相对。
入右嘉会门,门有楼,与左嘉会门相对,即大安殿后门之后。
” 下面,范成大描写由宣明门至仁政殿谒见金主的详情:“……入宣明门,即常朝后殿门也。
门内庭中列卫士二百许人,贴金双凤幞头,团花红锦衫,散手立。
入仁政门,门盖隔门也。
至仁政殿下,大花毡可半庭,中团双凤。
两旁各有朵殿。
朵殿之上,有两高楼,曰东、西上阁门,两傍悉有帘幕,中有甲士。
东西御廊,循簷,各列甲士。
东立者,红茸甲,金缠杆枪,黄旗画青龙。
西立者,碧茸甲,金缠杆枪,白旗画黄龙。
直至殿下皆然。
惟立于门下者,皂袍,持弓矢。
殿两阶杂立仪物幢节之属,如道士醮坛威仪之类。
使人由殿下东行,上东阶,却转南,由露台北行入殿阈,谓之栏子。
“虏主幞头,红袍玉带,坐七宝榻。
背有龙水大屏风,四壁帟幕幙皆红,绣龙拱斗,皆有绣衣。
两楹间,各有大出香金师蛮,地铺礼佛毯,可一殿。
两傍玉带金鱼,或金带者,十四五人,相对列立。
” 范成大谒见的“虏主”即是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
对金中都的皇宫布局和金朝皇帝的衣着服饰、宫殿陈设及接待外交使节的礼仪,作了如此细致逼真的描述,大概是有史以来罕见的。
“遥望前后殿屋,崛起处甚多。
制度不经,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
惕王亮始营此都,规模多出于孔彦周,役民夫八十万,兵夫四十万,作治数年,死者不可胜计。
地皆古坟冢,悉掘而弃之。
”这是范成大对金中都的评价,其中也不排斥对敌国的成见。
不过,范成大没有料到,如此繁华的金中都兴建后不到一百年(在他离开后仅45年),遭到空前浩劫,一代都城变成废弃的城池。
富丽堂皇的皇宫毁于大火,只剩下瓦砾填塞,荆棘成林。
毁灭金中都的元凶,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徜徉北京的街区郊野,已经很难找到金中都的遗存了。
除了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云居寺的藏经洞、房山残破的金代陵墓,还能使人依稀想起金中都的存在,其余的大都烟消云散了。
忆江南·鼓浪屿 姻吴硕贤 闻鼓浪屿申遗成功,身为闽南人,不胜欣喜! 之
鼓浪屿,小岛世皆闻。
鼓浪屿前听鼓浪,钢琴岛上赏钢琴。
环耳尽嘉音。

鼓浪屿,气候暖如春。
错落围墙掩树影,高低别墅隐花阴。
居境惬人心。

鼓浪屿,扑面海风吹。
偶见白豚腾浪跃,时逢鸥鸟贴波飞。
相逐白帆追。
飞沿走笔 晚秋景色应美好 姻张田勘 【因此,老人会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和行为利他。
】 6月27日,一位老年乘客在上海浦东机场把一把硬币扔进南航CZ380航班飞机的发动机,导致航班延误5个多小时。
经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调查,涉事旅客邱某(女,80岁,无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记录)称其抛掷硬币是为祈求平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考虑到邱某已经80岁,且其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危害,也没有故意破坏的主观愿望,对其不予处理。
不对邱某处理并不意味着此事是拔出萝卜不带泥,至少不能忽略此次事故耽误所有乘客5个多小时,以及飞机晚点的重大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这类事件一直在现实生活中持续,老人抢占篮球场、羽毛球场跳舞,公交车上抢位、谩骂不让座的年轻人……似乎给人们感觉,一些老人是在倚老卖老,甚至为老不尊,肆意妄为…… 这种情况也与人生道路和走向背道而驰,因为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在经历了酸甜苦辣的种种经历,并且享有了年龄所带来的知识、经验和行为方式的多重积累后,老人更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与人为善,对他人和社会有利,也对自己 有利。
因此,老人会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和行为利他。
但是,一些老人的表现显然并不能享有这些人们所公认的美好形象,这就不得不从个体和社会环境追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常识和科学素养,也同时缺少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这既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科学传播的缺失。
邱姓老人向飞机发动机撒硬币的确没有恶意,而且是因为其信善求佛的举动。
显然,邱姓老人认为其做法是在祈求善报。
而且,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行为,在各个旅游景点、寺庙、重要建筑(如城市广场的喷泉、各种雕像等),无论信佛还是不信佛的人,都在大量抛撒钱币,以为这就是信佛和行善。
其实,这是在让佛教背锅,因为这有违佛教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向佛和他人供奉钱财,一是祈福,二是“修财布施得财富”,佛法指的是,如果信众虔诚地献出财物来供养佛法僧,都能获得福报善果。
然而,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
一。
”实际上是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方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因此,布施供养佛不是要向菩萨和他人供奉和抛撒多少金钱和物质,而是供养者能够在听闻正法之后,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法理的要求去归正自己,不断修身养性,达到不 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境界。
但是,一些人却误解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在 不该撒钱的地方撒钱祈福或放生,这也可以归结为佛教的传播出现了问题。
当然,本无恶意地向飞机发动机撒钱也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公众科学素养和常识的缺乏。
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确定问题,并采取正确和适宜行为的一种养成。
因此科学素养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飞机发动机容不得一点杂物是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如果拥有了这个基本常识,就不会向发动机撒钱币。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发布,也是最近的一次)显示,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国人科学素养低令人担心,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一些人年轻时就不具备科学素养,到了老年,还补得上吗?当然,如果坚持和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像飞机发动机容不得一点杂物的基本常识和其他基本科学知识也应完全具有。
可见,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每个人是多么重要! 爱乐者说 【画家为完成这幅素描不知画了多少草稿,至今在美术馆中,仍可看到他的倾心之作的“前奏”。
】 19世纪中叶之前,照相技术还没有出现。
于是,无论皇胄权贵,还是大师巨匠,他们留给后人的身影,往往是在画家笔下。
在久远的没有聚焦镜头的年代,肖像画就是那个时代的“照片”。
因此,在徜徉西方各国博物馆和美术馆时,古典绘画中的人物肖像占了很大空间。
以西方音乐大师留传于世的形象为例:18世纪,乐圣贝多芬留下的形象,在十几幅绘画和雕塑作品中;20世纪,交响巨擘肖斯塔科维奇总是皱着眉头的痛苦表情,却大都出现在照片上。
人们在聆听西方古典音乐之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唤起对于作曲家形象的关注。
如听贝多芬“英雄性”的交响音乐时,罗曼·罗兰在文字中所形容的大师“猛狮”般的形象,又从视觉上添加了对其音乐更深层的感悟与理解。
因此,可以这样认知,音乐大师能长久刻镂在人们心灵中和铭记在历史进程中,有赖于音乐上的不凡创造,也得益于画家笔下的大师形象。
在照相术还没有出现的时代,诸多音乐家大多在名不见经传的画家笔下,留下自己身影。
比如为莫扎特画了有名的未完成肖像的兰捷,或是画了同样有名的贝多芬创作《庄严弥撒》时的肖像的名叫施蒂勒的画家,这些画家在艺术历史上鲜有记载,只是过于出名的音乐家出现在这些流传下来的肖像中,才使画家得以扬名。
但展开艺术长卷,许多彪炳青史的画家,在其诸多传世名作中,常有音乐大师的肖像跻身其间。
艺术史上以时序出现的各大画派画风,如古典风格、浪漫风格、现代风格等,几乎都有在音乐领域也同样盛名粲然的大作留传。
安格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
在他的《大宫女》《泉》等杰作中,不显眼地屹立着一位音乐演奏大师,那是18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素描肖像以简洁灵动的铅笔线条,勾勒出音乐家沉稳淡定的神貌,与他那“魔鬼颤音”一般激越华丽的演奏技巧几无关联。
但画家以线条的力量挖掘了帕格尼尼的乐魂。
这幅看似随意的素描,却是安格尔的一次精心创作,画家为完成这幅素描不知画了多少草稿,至今在美术馆中,仍可看到他的倾心之作的“前奏”。
与音乐一样,19世纪是光彩绚烂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巴黎,比安格尔小18岁的画家德拉克洛瓦,与音乐大师肖邦及其女友作家乔·治桑是好友。
于是,在画家创作《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旷世杰作之时,也为友人创作了肖像。
画上,肖邦演奏钢 琴,女作家倾情聆听。
这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后被裁成两截:肖邦的一幅悬挂在巴黎卢浮宫的展壁上,乔治·桑的一幅则在丹麦哥本哈根美术馆亮相。
肖邦的肖像,线条刚劲,色彩强烈。
他的忧郁与隐忍,洋溢着时代的和个人的鲜明色彩。
这幅画将这位远离故土却心系乡愁的艺术家的内在与外在神貌,作了强化性描画,揭示出了肖邦的灵魂。
在俄罗斯,浪漫主义思潮演化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巡回画派”。
其中,留有名作《伏尔加河纤夫》的画家列宾,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诸多音乐家创作了肖像。
他的画笔,刻画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斯达索夫、里亚多夫等人的形象;特别是他为穆索尔斯基所作的肖像,与德拉克洛瓦异曲同工,皆展现出音乐家在内心与外貌上那种风云起伏的跌宕与激扬。
画 笔 下 姻李 的 近朱 音 乐 大 师 20世纪初叶,印象派的画风 不仅以光与色的点描浸染在画 布上,而且也弥漫到音乐家的音 符中。
在印象画派的故都巴黎, 同样崛起了音乐上的印象派,代表人物就是德彪 西。
当然,那时已有了照相机。
于是,印象派画家聚 焦于光怪陆离的色彩。
过往的音乐大师,出现在画 面上也完全是一个“印象”。
雷诺阿笔下尽现赤裸 裸的浴女,但也转身画了交响乐队以及一代歌剧 宗师—
——年长他28岁的瓦格纳。
那画面已没有 了安格尔素描的确切,也少了后来者油画上的有 形可循。
他的画笔游离于光影之下,刻画了一个朦 朦胧胧的乐魂,就像瓦格纳歌剧《莱茵的黄金》
样迷蒙虚幻。
将印象画风涂抹在音乐家肖像中,确 是独撷风采,别具一格。
20
世纪现代画派大师毕加索与同样是现代 派音乐鼻祖斯特拉文、斯基,之间有过太多的合 作。
音乐家那些充满不谐和音的现代芭蕾舞剧,就 由毕加索进行了现代风格的舞台设计。
当然,画家 也不吝笔墨,和安格尔一样,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了 一张速写肖像。
在大师放浪不羁的画笔下,流畅且 夸张的单线描画,笔触洗练、简洁传神。
用文字来说绘画,就和用文字说音乐一样,总 有阻隔之感。
但这又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像寻 找音符一样,去寻阅与想象那些创造了音乐的大 师形象。
他们在音乐中获得永恒,同样,也在画笔 下得到了永生。
“我想保有爱的神与魂” 姻高铂宁 【拉
斐尔对伽拉忒亚的创作基于他在脑海中构建的完美女性形象,而不是某一个特殊的美丽女模特。
】 在意大利正式加入欧元区前,其最高币值是1997年9月版发行的500000里拉。
纸币正面中央印刷着拉斐尔于1512年完成的湿壁画作品《伽拉忒亚的凯旋》(TheTriumphOfGalatea)。
伽拉忒亚(希腊文,意为“牛奶一样白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中神女之
一。
一个版本的神话中,伽拉忒亚的丈夫名叫波吕斐摩斯(Polyphemus),是个脾气暴躁而且善妒的独眼巨人,发现妻子与俊美的牧羊人阿喀斯过从甚密后、行为不轨,怒而杀死了妻子的情人,伽拉忒亚也就此回到大海。
而在罗马诗人奥维德写于公元2年前后的《变形记》(Metamorphoseonlibri)中,住在西西里岛的波吕斐摩斯是伽拉忒亚的追求者。
由于伽拉忒亚常在西西里的海滨出现,他深深爱上了她,向她歌唱求爱,奉送奶酪、牛奶和鲜果,然而巨人热烈的爱情不仅没有得到伽拉忒亚的正面回应,还遭到鄙弃。
某一日,波吕斐摩斯正好撞见阿喀斯和伽拉忒亚独处相拥,因此发怒,从山上扔下一个巨大的石柱,当场将自己的情敌压死。
阿喀斯的鲜血从岩石下流出后,伽拉忒亚一边祈祷着阿喀斯能变成河流,一边触摸着岩石,岩石就裂开涌出水来,形成了一道河流(Acisriver),并生长出茂盛的芦苇。
今日已经难以辨认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加接近希腊神话的起源,但具体到这幅壁画,它的灵感得自佛罗伦萨诗人安杰洛·波利齐亚诺的诗歌《Stanzeperlagiostra》(英文:StanzasontheTournament,试译为《骑士比武的颂诗》),采用了奥维德的演绎方式。
诗中描写了笨拙的追求者波吕斐摩斯对美丽的海中仙女伽拉忒亚大献殷勤,而伽拉忒亚却被其他海中神女簇拥着离开,乘坐两只海豚拉的双轮战车越过波浪,讥笑巨人所唱情歌的粗鄙。
引用英文版及其翻译如下:Twoshapelydolphinspullachariot,onitsitsGalateaandwieldsthereins;伽拉忒亚手拿缰绳,两只海豚驾着战车;Astheyswim,theybreatheinunison;当他们越过波浪,他们以相同的韵律呼吸;amerewantonflockcircles;人马成群团团围住;onespewsforthsaltwaves,othersswimincircles,oneseemstocavortandplayforlove;一个喷出盐波,一个腾跃而起,其余的游作圆形;withherfaithfulsisters,thefairnymphcharminglylaughsatsuchacrudesinger.同她虔诚的姐妹们一道,这位公正又迷人的海中神女嘲笑着巨人糟糕的歌声。
尽管灵感来自神话与诗歌的启迪,拉斐尔 实际上并没有画出神话中的任何主要戏剧冲突或转折,相反,他选择了伽拉忒亚“成圣”的场景。
拉斐尔对伽拉忒亚的创作基于他在脑海中构建的完美女性形象,而不是某一个特殊的美丽女模特。
故此,他得以创造了他在不同女人身上看到的美好品质。
各个人体的动作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得这幅画富有韵律感。
伽拉忒亚的表情是平和宁静的,但她飞扬的斗篷和长发清楚地表明她在前行,且海风劲吹。
拉斐尔能够通过平衡画面的几何框架使画作臻于和谐与完美,这幅作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画面明显地分成海天两个部分,重点在下半部:人物齐聚,姿态神情各异,动感十足,但画面仍显得平稳和谐,构图饱满但不至于拥挤。
许多人物似乎正常地游在水中,不过另外的一些,如前景中的小天使似乎在上面休息,就好像水是固体表面一样。
色彩在明暗对比下,达到富有张力的效果。
因画家刻意讲究,才做到不露痕迹。
复合来看,画面中所有的“线条”(无论是丘比特手中的箭矢还是伽拉忒亚手中牵海豚的绳索)都交会于画面的中心,也就是她美丽的面庞。
她所驾的海洋战车以其航行趋势使观者的眼神随之从左向右看去,但是人马和几个小天使的动态为这幅壁画添加了旋转式的运动。
伽拉忒亚的面容带着神秘的微笑,向上凝望,体态也十分平静,似乎对人马们围在她战车周围浑然不觉。
她的身体是平静的天空和被扰乱了的大海之间唯一的实质性联系,暗示着伽拉忒亚要脱离以海洋环境作为象征的肉体欲望,将要向更高的德行———以背景里理念化的蓝天作为象征———靠拢,向柏拉图式的爱靠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成圣”的时刻。
整幅壁画的叙事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世界的审美,伽拉忒亚美好的体态亦足以象征“美”的最高理念。
这幅画正是通过赞美人类的身体和灵魂,赞美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所赞赏的精神和哲学理想。
︽伽拉忒亚的凯旋︾

标签: #视频教程 #照片 #网络营销 #视频教程 #怎样找回微信 #商家 #聊天记录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