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0日星期二责编:陈少英美编:郑芸如投稿邮箱:csy@
Citsyupplement身/边/人/身/边/事
XIAMENDAILY
我的退役故事征选文登
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
投稿邮箱:csfk@
尽己所能服务群众
♥邱纯纯
“今天就不要去做志愿者啦,你的腰疼都还没见好。
”虽然知道这话说了白说,但看着李文炳绑着宽边腰带,艰难地推着行李箱出门,妻子忍不住还是唠叨了一句。
李文炳是海军退役军人,现在是鹭江街道“非公”党委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
服务队成立七年来,每次活动的服务装备从双肩包扩至行李箱,现在用的是最大号的。
而李文炳家的露台上,常年晾晒着一排排志愿者红马甲,远远望去,红彤彤一片,堪称和通里一景。
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认识李队是2014年。
那一天最高气温34摄氏度,下午5点,暴晒了一天的思北十字路口仍然热浪冲天。
集合后,李队拿出笔记本给我们新队员现场培训:如何注意自身安全,怎样礼貌劝阻抢红灯过斑马线的行人和车辆,对还在安全岛停留的行人和车辆如何吹哨示意……培训后,安排老队员搭配新队员两人一个岗,李队还亲自到交叉路口的4个岗位为志愿者做示范。
一圈走下来,额头上挂满豆大的汗珠,衣服也湿透了。
和我搭档的个协党支部老党员苏阿姨心疼地递上纸巾和矿泉水,劝他歇会儿,他笑着说:“这比起当年海军军舰甲板的温度,只是小菜一碟。
” 不久后,我与几位非公书记被提为副队长,李队又从退休战友中物色招募能人,服务队的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创新。
每周末及重要节假日,到轮渡或健康步道给游客及市民当向导;义诊义剪进社区;法律货物报关公益咨询;每月一次“行一方洁净亲子家庭”公益行;还与一家养老院结对共建;国防知识公益讲座进社区进学校;重大节假日协助第八市场维序等活动,最近这支队伍还出现在疫苗接种点钢宇体育馆为接种者服务…… 记得我们开始在轮渡当向导时,来咨询的游客不少,大多是自由行的。
由于人生地不熟,为他们介绍景点路线,有时讲得口干舌燥,他们还是一头雾水。
那天活动结束后,李队哨子一吹,召集副队长开会,讨论设计一张“旅游路线引导提示图”,将轮渡周边的景点、公交路线一一配对并详细列出,做成展示板,方便游客拍照记录。
如果游客第二天仍有咨询,我们还可以通过微信引导帮助。
来自海南的游客沈先生一行第一次来厦门,因公司临时有事,得提前两天回去,咨询中流露出遗憾。
李队知道后,主动添加对方微信,义务定制旅游攻略。
沈先生非常感激,返程时特意发来微信致谢,并告诉李队,回去后也要组建这样的队伍,把厦门的志愿服务精神带回海南,还向李队提出请求,邀请他担任编外参谋,远程指导建队。
李队曾在部队历任航海兵、班长、艇长、教练船长,还被选入海军英模巡回报告团,荣立二次三等功。
2014年,有着22年军龄和36年党龄的李文炳59岁,面对即将来到的退休生活,他考虑的不是游山玩水,给自己放松,而是想继续发挥海军教练船长的优势。
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他组建了这支非公党委志愿者服务队,从上下班高峰期上路指挥交通和沿街净走开始,七年多来“一发不可收”。
现在李队带领的这支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成员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3岁。
李队经常沉浸在从“小李”到“李爷爷”称呼变换的高兴之中。
成立迄今,服务队已开展活动400多场。
李队还被社区和小学聘为青少年辅导员,入校宣讲招募亲子家庭加入志愿服务。
我曾问李队:“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他笑着告诉我:“军旅生涯练就的一身本领,不用太浪费,尽自己所能带动和服务更多的人,是最大的快乐!” 征文启事
一.征文内容:紧扣主题,通过见闻、经历,记录抒写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故事。
征文以记叙文为主,侧重于征集退役军人退伍后创新业、立新功的故事,可以是退役军人讲述亲身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写战友的故事,或者记录身边退役军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忠诚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和军人风采。
二.征文时间:2021年5月11日至2021年7月25日
三.征文要求:扣紧主题,弘扬主旋律。
以记叙文为主,篇幅800字左右为宜,长则不超过1000字。
题目可自拟,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作品须是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严禁抄袭。
四.征文邮箱:征文作品请发送到邮箱csfk@,注明“退役军人故事”字样,并留下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老照片♥陈丽璇难忘201宿舍姐妹花 1992年8月,舍友相约出游,摄于同安北辰山。
1 初中毕业一年后,1994年8月舍友出游,摄于翔安香山。
2 偶然间翻出近30年前的暑假合影,瞬间百感交集。
1990年,我入读同安一中初中部,安排入住201宿舍,十位舍友朝夕相处。
那几年暑假我们都未虚度。
一人一辆自行车,浩浩荡荡,很是拉风,去彼此的老家探亲;上北辰山看十二龙潭(图1);爬香山,寻找出米岩的美丽传说(图2);游汀溪水库,遥想当年五峰出嘉腊(加力鱼)的盛况。
记得去香山时,出了点小插曲,差点迷路了,不记得来时路,从内厝镇许厝村上的山,却从新店沙美村下的山,阴差阳错又顺便去探访了芬丫头的老家珩厝村,在她家安营扎寨。
忆往昔,201宿舍,十个黄毛丫头,来自不同班级,却因为安排在同一宿舍而结缘,大家一起“淘”,一起“野”,度过三年快乐时光。
每天下午放学至晚自习的这个时段,是我们最为放松的时候。
放学铃声一响,我们便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碰头,或者跑步,或者练立定跳远……更多时候我们都拿着书,围坐在草地上,摇头晃脑,作读书状,不一会,便以书当枕头,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聊着天南地北。
不知谁提议,操场边上的芒果好像熟了,摘几个来尝尝。
于是派两个动作敏捷的去摘,其余的望风,以防被抓现 2015年10月,竹坝农场舍友聚会。
3 行。
一人一个小小的青芒果,躺在草地上啃起来,呸!哪个出的馊主意?未熟的青芒果滋味实在不敢恭维。
我们嬉嬉闹闹,操场上回荡着清脆的笑声。
春天,厕所旁那几棵高大的玉兰树花儿悄然绽放,春雨绵绵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摘几朵去!”这次是瘦高瘦高的英丫头出的鬼点子,眨眼间她便哧溜哧溜爬上了玉兰树,老规矩,其他几位在树下望风“。
嘶”一枝大树丫被扯了下来,我们在树下接着,数一数花朵还不少呢。
“喂,你们是谁,在干什么?“”不好,快跑, 生管老师追来了!”我们赶紧跑,拐过一排教室才敢停下来,上气不接下气,你看我,我瞅你,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把我们的刘海都打湿了,大伙笑成一团。
我们经常会到学校里的小卖部,买一块海蛎饼,美其名曰“裤仔呆”,小口品尝,为的是蹭电视,追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当主题曲《铁血丹心》响起来,我们热血澎湃,看俏黄蓉机灵鬼怪的模样,我们爱屋及乌也喜欢傻靖哥哥。
我们会为琼瑶笔下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大哭;也会因为看了《聊斋志异》,夜间走小路时战战兢兢。
淘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我们不安分地拓展到校园外。
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去小西门寻找既经济又实惠的食物。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有点拮据,但我们也学会了精打细算。
小小的桔子,长相虽说难看一点,但很便宜,买一袋;商贩卖剩下的零星几根甘蔗也便宜,扎一捆回去……回到宿舍,分两列坐在窗户旁,晃着腿,看着窗外的美景,逐一消灭这些美味,好不惬意。
倏忽间,30年光阴飘然而过。
美好的回忆未曾走远,青春的张扬与岁月共好,穿过时光的长廊,与舍友的友谊,犹如陈年佳酿,愈久弥香。
记忆里,外婆总是在春耕时节捆扎其貌不扬的稻草人。
我不知她为何从不用往年的旧稻草人。
若是用来震慑偷食谷物的麻雀,旧稻草人依然是管用的,但她就是坚持从后山扛回大半根竹子,捆绑成十字形,作为稻草人的主心骨,然后又用前一年秋天收割堆放在后院的稻草重新捆扎。
这些“坚持”,在多年之后成了我记忆中关于春耕的一份“仪式感”。
那时,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矮凳上,专注地扯着稻草,捆扎着。
稻草人捆扎好了,只是个丑陋的草扎架子,外婆又找来旧汗衫给稻草人套上,顺便还给它戴了一顶豁破边的草帽,并在张开的“手”中挂上一把破蒲扇,还真有几分“人样”,远远看去,就像田间的哨兵,默默守望着这片田野。
这是外婆眼中的稻草人,而我眼中的稻草人是慈爱的,虽然在有风的时候,它手中的蒲扇挥舞起来,把过往的麻雀吓得 情网♥林晓雪 田间稻草人 不轻。
没有鼻子、眼睛的面庞,却有不易察觉的笑容,曾在夜间吓坏了不少初来农村的小姑娘。
但这不妨碍我喜欢它。
我亲眼所见,那些麻雀吃稻谷时,稻草人假装没看见,最多只是象征性地摇一下手里的破蒲扇。
因为稻草人知道,麻雀自身弱小,不说村里那群熊孩子会出于恶作剧心理设下各种陷阱,就连外婆家那只看起来老实憨厚的土狗“大黄”,也是蹲守在屋后密密的杂物堆旁,趁麻雀毫无防备时,给予致命一击。
我读过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那是一个没有关爱、没有互助、人情冷漠,人心隔绝的故事。
最终,岸边的稻草人为目睹 的一切悲痛,无能为力,痛苦致死。
于是,稻草人对我来说,又多了有血有肉的灵魂。
后来,稻田、草垛、溪水、鲜花……一切都改变了,或者说荒废了,农夫们不断丢失着自己的梦想,离开曾经视为生命的田野。
我也因求学离开了村庄,离开之时,我不断回首:杂草丛生的田野中立着鹑衣百结的稻草人,这是我心中最壮观的画面。
它就那么坚毅地屹立于旷野,孤寂地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看着我渐行渐远的身影。
最终,我眼中的它,和外婆的身影重合。
再后来,我做了个梦,梦见彩霞烂漫的黄昏,我走向田野,走向那片外婆费心打理的稻田。
稻田深处有一位稻草人,穿着普蓝色的旧衣衫,张开双臂,“呼呼”地摇着手中的蒲扇,迎接我的归来。
于是,我脚下的步伐越来越轻,越来越快,而这些减轻和加快的部分,我想,可称之为“梦里乡愁”。
过去农村,每个村庄都有几个村民公认的文化人,他们大都是在公社或县城读完高中、初中的回村知青,我下乡的村里也有几个有文化的村民,这些文化人中又有几个毛笔字写得好的。
当时村里写大标语、出黑板报和各种通知特别多,都要请这些文化人来写,而且他们在队部写书法就不用到农田里干农活,工分也记得高,属半脱产的社员。
村民们都把这些毛笔字写得好看的文化人尊称为写字的。
写字的在村里是很受村民尊重的,社员们说写字的是靠笔尾仔赚工分,而村民是靠锄头柄赚工分。
村里那几个写字的,有时还被抽调到公社去写字,这是很荣耀的事,村民们都很羡慕说又要去吃干饭配封肉了,印证了“一手好字,得益一生”的说法。
被抽调到公社写字的遇到乡亲们也会自豪地说,“公社抽调去写几天字”,惹得村民们那个 尘世 ♥许生德 村里写字的文化人 “羡慕嫉妒恨”。
写字的虽然也是生产队的社员,但他 们在村里很容易让人认出来。
在村里,走路脚步轻盈(干重活挑重担脚步沉重),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到田里干农活是不能穿的),上衣口袋别一两支钢笔,代表着斯文。
村民们与他们打招呼,都会在姓后再加两个字“先的”,如张先的、王先的、李先的等。
而村民们彼此都是直呼名字,不称呼姓的,这是最明显的不一样。
大部分男性村民还只叫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在名字前加个“臭”,如叫天来的,叫臭来,叫跃进的,叫臭进等,而女性村民也是只叫名 字的最后一个字再加一“疯”字,如美华就叫疯华,彩云则变为疯云等。
村里写字的不但要为村部写字,也要为村民们写字。
乡里乡亲的,谁家结婚有喜事,都会在办喜事前几天请写字的来家里写门联,有自备纸墨的,还有请写字的带来的,过后包红包,而且要酒菜好生招待。
喜联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副是这样的:愧无美酒宴嘉宾,喜有香车迎淑女。
当时村里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两担用竹子编的专用篮,新篮子都要先用桐油漆一遍,在漆桐油之前也会请写字的在篮子上写上几个大的毛笔字。
当时写在篮子的都是四个字,最常用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五谷丰登、勤俭节约等等,都是当时的时兴话。
这些写字的春节最忙,每家每户都会到写字的家去取门联,有给一角两角钱的,也有送几个鸡蛋什么的。
而今,放眼城镇与乡间,店铺的门面,几乎都是铝合金卷闸门。
古早时的木制店板早已淹没在历史里。
我所居住的旧时江头小镇,一条两百米长街面的商铺,全是木制店板。
我家就在街边,临街开了个饼店,经营的是马蹄酥生意。
我家每天开张与打烊的信号,就是拔出与嵌入店板的声音。
店铺的门脸五六米宽,店板一二十块,还有两扇门面。
每块店板,都编上序号,便于拔出与嵌入。
门脸上下都有一条深度达四五厘米的凹槽。
将一块块店板嵌入凹槽时,会发出咔咔咔的声响,这是店板与店板牵手拼接时发出的美妙乐音。
然后,店板被串联成一排,威武地站在商铺的最前沿,守卫着阵地。
白天,店铺开张时,店板被一块块拔 再回首♥蔡天敏 消逝的店板 起,竖叠在一侧,还用一条绳子绑起来。
店板是夜晚干着守卫工作,白天叠在一起抱团睡觉。
不过,店板在白天也有被差遣去工作的情况。
漫漫夏日,午后搬来几块店板,拼在一起,即可作为简易床铺,安然而睡。
离我家不远处有个书店,店家就用店板作为长长的条凳,让前来租看小人书的小朋友们,坐在这“条凳”上阅读。
还有一家弹棉店,在店前支棱着店板,晒着略微湿润的棉花。
大家因陋就简,让店板发挥最大效用。
临近春节,住在街内的街坊,想在我 家大门口摆个卖春联的摊子。
父母爽口答应了,还借给他两条店板。
街坊乐滋滋的,将店板围将起来,摆放或者张挂一副副春联。
是父母的善良与店板,成全了这位街坊的好买卖。
我在店板的咔咔咔声中,长成一个翩翩少年郎时,爱做的一项游戏是跷跷板。
我和邻家的小伙伴,搬来一张木凳子,摆在中间,选择一块较窄的店板,将其搁放在木凳子上,就可以玩跷跷板了。
店板还是个玩具,想不到吧。
每到日暮时分,小镇都会陆陆续续传来店板嵌入凹槽的声音,宣告着店铺的逐一收摊与打烊。
那阵阵咔咔,传递着温暖的市井之声。
小镇的店板,在我的心中,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2021年“分享城管故事 共谋创新发展” 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一个人一辆车一座城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陈雪斌姜宏 二等奖 小小晴雨棚浓浓服务情小丛的成长“我们一直都在!”停电风波 陈美园杨秀晖刘真真洪秀娟 三等奖 金鼎巷的华丽变身一桩纠纷两面锦旗文明厦门最好的样子小丁辞职记每一份付出都值得那是一座“暖心桥” 张桂琛季守成罗盈徐水花陈孔雀蒋寒霜 优秀奖 守护大国之门人雅而城美“静音”守护神执法为民邻里和睦转变这里的城管很暖心文明人管文明城直来直去的城管战友甲打造城管里的“海底捞”我的他是个协管员 蔡清勇陈财友吴剑锋翁祖云邱纯纯陈隽鋆陈齐枢兰学军许志军潘国文 相思树♥梁晓广 我眼中的父亲 我出生在安徽农村,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家中还有兄弟姐妹,一家6口。
父亲不怎么顾家,养家糊口主要靠母亲。
那时我还年幼,对父亲的行为很难理解,并不认同,现在想来也可能是误解。
小时候,我有点傻,父亲常在家里或外人面前说我是四个孩子中最笨的那一个。
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为人处世,总比别人慢一拍,为此少不了父亲的数落。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想想,可能源于我是早产儿,先天不足,母亲快四十岁才生下我,体重不足三斤,生下来就奄奄一息,幸亏三叔和小姑用小棉袄包着我,步行二十多公里到县城求医,才救回我一条命。
因为早产和营养不良,我到两岁多才会说话和走路。
后来,我高考名落孙山也是意料之中,但那时父亲对我的态度,已有所改变,可能是因为父亲年岁已大,或者是父亲看到了我的努力。
一次雨天,父亲带我去小河抓鱼,回家时河水上涨,父亲就背着我过河,十八岁的我依然很瘦弱,虽然被淋湿冷得发抖,但趴在父亲背上,我感到特别温暖。
高考落榜后,我选择去了部队,除了父亲支持,家里没有任何人赞成,都说不可能有发展和前途,最多当三年兵就回来了。
我也挺为父亲争气,上了军校,多年后转业在厦门结婚安家。
父亲仅来过厦门一次,是来帮我带孩子,他买菜做饭,包揽了所有家务,我忙于工作经常很晚才回家,因而很少与父亲交流,更谈不上关心他。
有次我对父亲说,你身体不好,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父亲却说,“以前是我对你不好,我只想弥补一点,尽力帮你一点。
现在你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我没想到父亲会这样和我说。
女儿十岁时,父亲回了老家,不久就得了重病。
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家人都瞒着我。
后来一次和父亲通电话,无意中才得知,我赶紧联系了在省城医院工作的同学,让哥哥带着父亲去看病,可是为时已晚,回天无力。
在他病重时,我特意请了十来天假,在医院日夜全程看护,那几天可能是我们父子之间对话最多的时候。
其间,他气色不错,状态也很好。
本以为我可以安心回来,不承想,我刚回到厦门,就接到哥哥电话,让我赶紧返回。
我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母亲说,父亲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没有遗憾。
即便如此,我仍觉得无比内疚,只希望父亲在天之灵觉得无憾。
”虽然知道这话说了白说,但看着李文炳绑着宽边腰带,艰难地推着行李箱出门,妻子忍不住还是唠叨了一句。
李文炳是海军退役军人,现在是鹭江街道“非公”党委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
服务队成立七年来,每次活动的服务装备从双肩包扩至行李箱,现在用的是最大号的。
而李文炳家的露台上,常年晾晒着一排排志愿者红马甲,远远望去,红彤彤一片,堪称和通里一景。
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认识李队是2014年。
那一天最高气温34摄氏度,下午5点,暴晒了一天的思北十字路口仍然热浪冲天。
集合后,李队拿出笔记本给我们新队员现场培训:如何注意自身安全,怎样礼貌劝阻抢红灯过斑马线的行人和车辆,对还在安全岛停留的行人和车辆如何吹哨示意……培训后,安排老队员搭配新队员两人一个岗,李队还亲自到交叉路口的4个岗位为志愿者做示范。
一圈走下来,额头上挂满豆大的汗珠,衣服也湿透了。
和我搭档的个协党支部老党员苏阿姨心疼地递上纸巾和矿泉水,劝他歇会儿,他笑着说:“这比起当年海军军舰甲板的温度,只是小菜一碟。
” 不久后,我与几位非公书记被提为副队长,李队又从退休战友中物色招募能人,服务队的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创新。
每周末及重要节假日,到轮渡或健康步道给游客及市民当向导;义诊义剪进社区;法律货物报关公益咨询;每月一次“行一方洁净亲子家庭”公益行;还与一家养老院结对共建;国防知识公益讲座进社区进学校;重大节假日协助第八市场维序等活动,最近这支队伍还出现在疫苗接种点钢宇体育馆为接种者服务…… 记得我们开始在轮渡当向导时,来咨询的游客不少,大多是自由行的。
由于人生地不熟,为他们介绍景点路线,有时讲得口干舌燥,他们还是一头雾水。
那天活动结束后,李队哨子一吹,召集副队长开会,讨论设计一张“旅游路线引导提示图”,将轮渡周边的景点、公交路线一一配对并详细列出,做成展示板,方便游客拍照记录。
如果游客第二天仍有咨询,我们还可以通过微信引导帮助。
来自海南的游客沈先生一行第一次来厦门,因公司临时有事,得提前两天回去,咨询中流露出遗憾。
李队知道后,主动添加对方微信,义务定制旅游攻略。
沈先生非常感激,返程时特意发来微信致谢,并告诉李队,回去后也要组建这样的队伍,把厦门的志愿服务精神带回海南,还向李队提出请求,邀请他担任编外参谋,远程指导建队。
李队曾在部队历任航海兵、班长、艇长、教练船长,还被选入海军英模巡回报告团,荣立二次三等功。
2014年,有着22年军龄和36年党龄的李文炳59岁,面对即将来到的退休生活,他考虑的不是游山玩水,给自己放松,而是想继续发挥海军教练船长的优势。
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他组建了这支非公党委志愿者服务队,从上下班高峰期上路指挥交通和沿街净走开始,七年多来“一发不可收”。
现在李队带领的这支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成员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3岁。
李队经常沉浸在从“小李”到“李爷爷”称呼变换的高兴之中。
成立迄今,服务队已开展活动400多场。
李队还被社区和小学聘为青少年辅导员,入校宣讲招募亲子家庭加入志愿服务。
我曾问李队:“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他笑着告诉我:“军旅生涯练就的一身本领,不用太浪费,尽自己所能带动和服务更多的人,是最大的快乐!” 征文启事
一.征文内容:紧扣主题,通过见闻、经历,记录抒写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故事。
征文以记叙文为主,侧重于征集退役军人退伍后创新业、立新功的故事,可以是退役军人讲述亲身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写战友的故事,或者记录身边退役军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忠诚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和军人风采。
二.征文时间:2021年5月11日至2021年7月25日
三.征文要求:扣紧主题,弘扬主旋律。
以记叙文为主,篇幅800字左右为宜,长则不超过1000字。
题目可自拟,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作品须是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严禁抄袭。
四.征文邮箱:征文作品请发送到邮箱csfk@,注明“退役军人故事”字样,并留下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老照片♥陈丽璇难忘201宿舍姐妹花 1992年8月,舍友相约出游,摄于同安北辰山。
1 初中毕业一年后,1994年8月舍友出游,摄于翔安香山。
2 偶然间翻出近30年前的暑假合影,瞬间百感交集。
1990年,我入读同安一中初中部,安排入住201宿舍,十位舍友朝夕相处。
那几年暑假我们都未虚度。
一人一辆自行车,浩浩荡荡,很是拉风,去彼此的老家探亲;上北辰山看十二龙潭(图1);爬香山,寻找出米岩的美丽传说(图2);游汀溪水库,遥想当年五峰出嘉腊(加力鱼)的盛况。
记得去香山时,出了点小插曲,差点迷路了,不记得来时路,从内厝镇许厝村上的山,却从新店沙美村下的山,阴差阳错又顺便去探访了芬丫头的老家珩厝村,在她家安营扎寨。
忆往昔,201宿舍,十个黄毛丫头,来自不同班级,却因为安排在同一宿舍而结缘,大家一起“淘”,一起“野”,度过三年快乐时光。
每天下午放学至晚自习的这个时段,是我们最为放松的时候。
放学铃声一响,我们便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碰头,或者跑步,或者练立定跳远……更多时候我们都拿着书,围坐在草地上,摇头晃脑,作读书状,不一会,便以书当枕头,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聊着天南地北。
不知谁提议,操场边上的芒果好像熟了,摘几个来尝尝。
于是派两个动作敏捷的去摘,其余的望风,以防被抓现 2015年10月,竹坝农场舍友聚会。
3 行。
一人一个小小的青芒果,躺在草地上啃起来,呸!哪个出的馊主意?未熟的青芒果滋味实在不敢恭维。
我们嬉嬉闹闹,操场上回荡着清脆的笑声。
春天,厕所旁那几棵高大的玉兰树花儿悄然绽放,春雨绵绵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摘几朵去!”这次是瘦高瘦高的英丫头出的鬼点子,眨眼间她便哧溜哧溜爬上了玉兰树,老规矩,其他几位在树下望风“。
嘶”一枝大树丫被扯了下来,我们在树下接着,数一数花朵还不少呢。
“喂,你们是谁,在干什么?“”不好,快跑, 生管老师追来了!”我们赶紧跑,拐过一排教室才敢停下来,上气不接下气,你看我,我瞅你,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把我们的刘海都打湿了,大伙笑成一团。
我们经常会到学校里的小卖部,买一块海蛎饼,美其名曰“裤仔呆”,小口品尝,为的是蹭电视,追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当主题曲《铁血丹心》响起来,我们热血澎湃,看俏黄蓉机灵鬼怪的模样,我们爱屋及乌也喜欢傻靖哥哥。
我们会为琼瑶笔下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大哭;也会因为看了《聊斋志异》,夜间走小路时战战兢兢。
淘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我们不安分地拓展到校园外。
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去小西门寻找既经济又实惠的食物。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有点拮据,但我们也学会了精打细算。
小小的桔子,长相虽说难看一点,但很便宜,买一袋;商贩卖剩下的零星几根甘蔗也便宜,扎一捆回去……回到宿舍,分两列坐在窗户旁,晃着腿,看着窗外的美景,逐一消灭这些美味,好不惬意。
倏忽间,30年光阴飘然而过。
美好的回忆未曾走远,青春的张扬与岁月共好,穿过时光的长廊,与舍友的友谊,犹如陈年佳酿,愈久弥香。
记忆里,外婆总是在春耕时节捆扎其貌不扬的稻草人。
我不知她为何从不用往年的旧稻草人。
若是用来震慑偷食谷物的麻雀,旧稻草人依然是管用的,但她就是坚持从后山扛回大半根竹子,捆绑成十字形,作为稻草人的主心骨,然后又用前一年秋天收割堆放在后院的稻草重新捆扎。
这些“坚持”,在多年之后成了我记忆中关于春耕的一份“仪式感”。
那时,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矮凳上,专注地扯着稻草,捆扎着。
稻草人捆扎好了,只是个丑陋的草扎架子,外婆又找来旧汗衫给稻草人套上,顺便还给它戴了一顶豁破边的草帽,并在张开的“手”中挂上一把破蒲扇,还真有几分“人样”,远远看去,就像田间的哨兵,默默守望着这片田野。
这是外婆眼中的稻草人,而我眼中的稻草人是慈爱的,虽然在有风的时候,它手中的蒲扇挥舞起来,把过往的麻雀吓得 情网♥林晓雪 田间稻草人 不轻。
没有鼻子、眼睛的面庞,却有不易察觉的笑容,曾在夜间吓坏了不少初来农村的小姑娘。
但这不妨碍我喜欢它。
我亲眼所见,那些麻雀吃稻谷时,稻草人假装没看见,最多只是象征性地摇一下手里的破蒲扇。
因为稻草人知道,麻雀自身弱小,不说村里那群熊孩子会出于恶作剧心理设下各种陷阱,就连外婆家那只看起来老实憨厚的土狗“大黄”,也是蹲守在屋后密密的杂物堆旁,趁麻雀毫无防备时,给予致命一击。
我读过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那是一个没有关爱、没有互助、人情冷漠,人心隔绝的故事。
最终,岸边的稻草人为目睹 的一切悲痛,无能为力,痛苦致死。
于是,稻草人对我来说,又多了有血有肉的灵魂。
后来,稻田、草垛、溪水、鲜花……一切都改变了,或者说荒废了,农夫们不断丢失着自己的梦想,离开曾经视为生命的田野。
我也因求学离开了村庄,离开之时,我不断回首:杂草丛生的田野中立着鹑衣百结的稻草人,这是我心中最壮观的画面。
它就那么坚毅地屹立于旷野,孤寂地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看着我渐行渐远的身影。
最终,我眼中的它,和外婆的身影重合。
再后来,我做了个梦,梦见彩霞烂漫的黄昏,我走向田野,走向那片外婆费心打理的稻田。
稻田深处有一位稻草人,穿着普蓝色的旧衣衫,张开双臂,“呼呼”地摇着手中的蒲扇,迎接我的归来。
于是,我脚下的步伐越来越轻,越来越快,而这些减轻和加快的部分,我想,可称之为“梦里乡愁”。
过去农村,每个村庄都有几个村民公认的文化人,他们大都是在公社或县城读完高中、初中的回村知青,我下乡的村里也有几个有文化的村民,这些文化人中又有几个毛笔字写得好的。
当时村里写大标语、出黑板报和各种通知特别多,都要请这些文化人来写,而且他们在队部写书法就不用到农田里干农活,工分也记得高,属半脱产的社员。
村民们都把这些毛笔字写得好看的文化人尊称为写字的。
写字的在村里是很受村民尊重的,社员们说写字的是靠笔尾仔赚工分,而村民是靠锄头柄赚工分。
村里那几个写字的,有时还被抽调到公社去写字,这是很荣耀的事,村民们都很羡慕说又要去吃干饭配封肉了,印证了“一手好字,得益一生”的说法。
被抽调到公社写字的遇到乡亲们也会自豪地说,“公社抽调去写几天字”,惹得村民们那个 尘世 ♥许生德 村里写字的文化人 “羡慕嫉妒恨”。
写字的虽然也是生产队的社员,但他 们在村里很容易让人认出来。
在村里,走路脚步轻盈(干重活挑重担脚步沉重),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到田里干农活是不能穿的),上衣口袋别一两支钢笔,代表着斯文。
村民们与他们打招呼,都会在姓后再加两个字“先的”,如张先的、王先的、李先的等。
而村民们彼此都是直呼名字,不称呼姓的,这是最明显的不一样。
大部分男性村民还只叫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在名字前加个“臭”,如叫天来的,叫臭来,叫跃进的,叫臭进等,而女性村民也是只叫名 字的最后一个字再加一“疯”字,如美华就叫疯华,彩云则变为疯云等。
村里写字的不但要为村部写字,也要为村民们写字。
乡里乡亲的,谁家结婚有喜事,都会在办喜事前几天请写字的来家里写门联,有自备纸墨的,还有请写字的带来的,过后包红包,而且要酒菜好生招待。
喜联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副是这样的:愧无美酒宴嘉宾,喜有香车迎淑女。
当时村里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两担用竹子编的专用篮,新篮子都要先用桐油漆一遍,在漆桐油之前也会请写字的在篮子上写上几个大的毛笔字。
当时写在篮子的都是四个字,最常用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五谷丰登、勤俭节约等等,都是当时的时兴话。
这些写字的春节最忙,每家每户都会到写字的家去取门联,有给一角两角钱的,也有送几个鸡蛋什么的。
而今,放眼城镇与乡间,店铺的门面,几乎都是铝合金卷闸门。
古早时的木制店板早已淹没在历史里。
我所居住的旧时江头小镇,一条两百米长街面的商铺,全是木制店板。
我家就在街边,临街开了个饼店,经营的是马蹄酥生意。
我家每天开张与打烊的信号,就是拔出与嵌入店板的声音。
店铺的门脸五六米宽,店板一二十块,还有两扇门面。
每块店板,都编上序号,便于拔出与嵌入。
门脸上下都有一条深度达四五厘米的凹槽。
将一块块店板嵌入凹槽时,会发出咔咔咔的声响,这是店板与店板牵手拼接时发出的美妙乐音。
然后,店板被串联成一排,威武地站在商铺的最前沿,守卫着阵地。
白天,店铺开张时,店板被一块块拔 再回首♥蔡天敏 消逝的店板 起,竖叠在一侧,还用一条绳子绑起来。
店板是夜晚干着守卫工作,白天叠在一起抱团睡觉。
不过,店板在白天也有被差遣去工作的情况。
漫漫夏日,午后搬来几块店板,拼在一起,即可作为简易床铺,安然而睡。
离我家不远处有个书店,店家就用店板作为长长的条凳,让前来租看小人书的小朋友们,坐在这“条凳”上阅读。
还有一家弹棉店,在店前支棱着店板,晒着略微湿润的棉花。
大家因陋就简,让店板发挥最大效用。
临近春节,住在街内的街坊,想在我 家大门口摆个卖春联的摊子。
父母爽口答应了,还借给他两条店板。
街坊乐滋滋的,将店板围将起来,摆放或者张挂一副副春联。
是父母的善良与店板,成全了这位街坊的好买卖。
我在店板的咔咔咔声中,长成一个翩翩少年郎时,爱做的一项游戏是跷跷板。
我和邻家的小伙伴,搬来一张木凳子,摆在中间,选择一块较窄的店板,将其搁放在木凳子上,就可以玩跷跷板了。
店板还是个玩具,想不到吧。
每到日暮时分,小镇都会陆陆续续传来店板嵌入凹槽的声音,宣告着店铺的逐一收摊与打烊。
那阵阵咔咔,传递着温暖的市井之声。
小镇的店板,在我的心中,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2021年“分享城管故事 共谋创新发展” 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一个人一辆车一座城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陈雪斌姜宏 二等奖 小小晴雨棚浓浓服务情小丛的成长“我们一直都在!”停电风波 陈美园杨秀晖刘真真洪秀娟 三等奖 金鼎巷的华丽变身一桩纠纷两面锦旗文明厦门最好的样子小丁辞职记每一份付出都值得那是一座“暖心桥” 张桂琛季守成罗盈徐水花陈孔雀蒋寒霜 优秀奖 守护大国之门人雅而城美“静音”守护神执法为民邻里和睦转变这里的城管很暖心文明人管文明城直来直去的城管战友甲打造城管里的“海底捞”我的他是个协管员 蔡清勇陈财友吴剑锋翁祖云邱纯纯陈隽鋆陈齐枢兰学军许志军潘国文 相思树♥梁晓广 我眼中的父亲 我出生在安徽农村,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家中还有兄弟姐妹,一家6口。
父亲不怎么顾家,养家糊口主要靠母亲。
那时我还年幼,对父亲的行为很难理解,并不认同,现在想来也可能是误解。
小时候,我有点傻,父亲常在家里或外人面前说我是四个孩子中最笨的那一个。
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为人处世,总比别人慢一拍,为此少不了父亲的数落。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想想,可能源于我是早产儿,先天不足,母亲快四十岁才生下我,体重不足三斤,生下来就奄奄一息,幸亏三叔和小姑用小棉袄包着我,步行二十多公里到县城求医,才救回我一条命。
因为早产和营养不良,我到两岁多才会说话和走路。
后来,我高考名落孙山也是意料之中,但那时父亲对我的态度,已有所改变,可能是因为父亲年岁已大,或者是父亲看到了我的努力。
一次雨天,父亲带我去小河抓鱼,回家时河水上涨,父亲就背着我过河,十八岁的我依然很瘦弱,虽然被淋湿冷得发抖,但趴在父亲背上,我感到特别温暖。
高考落榜后,我选择去了部队,除了父亲支持,家里没有任何人赞成,都说不可能有发展和前途,最多当三年兵就回来了。
我也挺为父亲争气,上了军校,多年后转业在厦门结婚安家。
父亲仅来过厦门一次,是来帮我带孩子,他买菜做饭,包揽了所有家务,我忙于工作经常很晚才回家,因而很少与父亲交流,更谈不上关心他。
有次我对父亲说,你身体不好,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父亲却说,“以前是我对你不好,我只想弥补一点,尽力帮你一点。
现在你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我没想到父亲会这样和我说。
女儿十岁时,父亲回了老家,不久就得了重病。
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家人都瞒着我。
后来一次和父亲通电话,无意中才得知,我赶紧联系了在省城医院工作的同学,让哥哥带着父亲去看病,可是为时已晚,回天无力。
在他病重时,我特意请了十来天假,在医院日夜全程看护,那几天可能是我们父子之间对话最多的时候。
其间,他气色不错,状态也很好。
本以为我可以安心回来,不承想,我刚回到厦门,就接到哥哥电话,让我赶紧返回。
我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母亲说,父亲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没有遗憾。
即便如此,我仍觉得无比内疚,只希望父亲在天之灵觉得无憾。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