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下一个“云”,怎样在微信投票

怎样在微信投票 3
CHINASCIENCEDAILY 6212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甲午年十一月廿
总第 期 今日8版国内统一刊号:CN11-0084邮发代号:1-82 扫二维码看科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官方微博新浪:/kexuebao腾讯:/kexueshibao-2008 透明计算:缔造下一个“云”时代 ———解读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姻本报记者成舸 一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定义、设计并实现的计算机领域的原创成果斩获了我国基础研究“桂冠”———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这就是被国外同行称为“先于云计算、包含云计算”的网络计算理论及模式———“透明计算”。
清华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和他的两个研究团队通过潜心研究,20年磨一剑,把理论创新与普通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创造了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
别了,冯·诺依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冯·诺依曼的名字被IT人奉为圭臬。
这位美国科学家以经典的单机存储式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长期占据计算机主流。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冯·诺依曼结构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产生了网络安全性低、用户使用复杂、产业链受制于人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单机的,在单机上发展越多,操作系统就会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漏洞。
”据张尧学介绍。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局域网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网络计算阶段,但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主要是靠协议,理论基础并没有大突破。
如何突破冯·诺依曼结构的束缚,拥有安全、高效的“中国”标签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计算机技术的未来,也成为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被张尧学称为“运气”的透明计算原创成果,因对冯·诺依曼结构作出的革命性改进备受国内外关注。
实际上,相关工作始于1991年。
这 张尧学与学生在一起 一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张尧学开始致力于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计算模式的创新。
7年后,他申请的国家“863”项目获得成功,并开发出国内首台网络计算机(NPC)。
彼时,互联网才刚刚普及,中国接入互联网尚不到5年,IT界还普遍处于操作系统为王的“微软时代”,敏锐的张尧学已意识到网络对计算机本身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把应用软件放到服务器上之后,他又开始尝试把操作系统从原本已十分精简的终端上拿掉,提出了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模式。
按冯·诺依曼的经典设计,数据和程序都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同一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被CPU调用执行,形成芯片层、接口层、操作系统、软件应用以及网络层的严格等级结构。
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难以想象,不仅计算机 的处理模式是串行的,而且网络也像“云端”一样暴露在外层。
2004年,张尧学正式提出“透明计算”的思想。
其核心是将数据存储、计算与管理相分离,并确立了跨终端、跨平台的“双跨”原则和“按需服务”的理念。
这一体系的确立比国外“云计算”概念的提出早了整整3年。
针对开放与安全这一对看似“悖论”的矛盾,张尧学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改进:将网络互连平台由较高的网络层下降到芯片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层。

杨燕飞摄改变不仅彻底打开了被国外厂商控制的芯片与操作系统间的“黑匣子”,由于在接口层设计了保护 程序,也使上层软件系统受攻击和安全漏洞威胁的风险大大降低。
学术界认为,这种从计算机系统底层寻求安全保护的方法创新地改变了计算机领域近70年的固有思维和产品结构模式,理论上可防御所有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使用户放心使用各种网络服务,全面提升计算机安全级别。
再进一步,研究团队将计算机总线扩展为网线,将单机串行处理扩展到多机并行处理,实现了对冯·诺依曼结构的“时空扩展”。
至此,一个适应网络时代的新体系结构初具雏形。
中国学者的工作引起了主流计算机科学界的密切关注,国际上目前已有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对该领域开展跟踪研究。
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士(ACMFellow)MarshallC.Yovits将透明计算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而另一位ACM Fellow,对等网络创始人之
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辉更是大胆预测:透明计算将取代已控制计算机系统思想和实践至少60年之久的传统冯·诺依曼结构。
中国“超级操作系统” 把操作系统从终端上拿掉后,用户怎么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呢?张尧学定义和提出了一个名为MetaOS的“超级操作系统”。
简言之,就是“管理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尧学就注意到,为了赶潮流或升级换代,人们每年都会投入很大一笔钱更换终端和升级应用。
“如果说我们有台机器不用升级,能直接将新的应用从PC端获得的话,不就没必要花这笔费用了?”他这样自问。
当网络和移动终端普及后,新的问题又来了。
“比如苹果手机,它就是一个封闭系统。
如果你要使用中国移动平台上的软件,现在肯定没法用。
而我们成果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打破两个系统的限制,实现两者所开发软件的自由使用。
” 在张尧学看来,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空洞的。
事实上,目睹软硬件相互捆绑、严重依赖导致的封闭化现象对用户和产业造成的伤害,正是他从事网络计算研究并最终提出透明计算理论的原动力。
从2009年开始,张尧学团队将透明计算拓展至移动互联网。
到2010年,他们终于做出了一个模型。
2012年10月出版的《国际云计算杂志》以长达百余页的专辑形式介绍了这种新型网络计算操作系统,在国际业界引起震动。
(下转第2版) ○主持:张林彭科峰○邮箱:lzhang@ 近日,部分城市出租车司机集体停止运营事 出件,实际上是出租车司机 不满经营收入减少而向政 租府发起的集体挑战。
但绝 大多数城市没有通过放开 车牌照鼓励竞争的方式解决城市出租车运营中存在的 迎问题,而是通过提高出租车经营的价格来缓解矛盾。
互联网企业推出互联 来网叫车服务并打破出租车 公司和出租车司机利益格 管姻局之后,出租车司机又一乔次采取联合抵制的方式阻 理新止其他市场主体进入出租生车行业公平竞争。
这标志 体着我国出租车行业的矛盾日益加深,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制众所周知,城市公共 交通服务属于公共产品, 改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政府经 营或政府委托市场主体经 革营的模式。
事实上,互联网出租车服务的出现为我国 良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
政府应当借此机会提高出租车行业经 机营的透明度,通过自由竞 争实现城市出租车资源的合理配置。
笔者建议,国务院应出台专项治理措施,进一步明确规范城市出租车运营的基本规则。
政府应当鼓励出租车行业公平竞争,允许出租车公司通过科技创新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在出租车行业管理方面应当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第
一,及时提供城市出租车服务信息,在政府网站或者移动终端定期发布合格的出租车经营单位,防止少数企业混水摸鱼;第
二,鼓励出租车行业创新服务,通过创新方便消费者,通过提供衍生服务获得更大效益;第
三,政府不再进行数量控制,而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
四,工商、环保、税务等部门应按照法律规定对出租车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必要时可以建立社会评价服务体系,让消费者主动对出租车企业服务行为作出评价。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 1月10日,女潜航员学员张奕下潜归来出舱。
在中国载人潜水 器“蛟龙”号母船忙碌的后甲板,很难看出其中还有两名女性。
她们是张奕和赵晟 娅,中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
在经过两年的专业培训后,她们将成为中国首批女潜 航员。
新华社记者张旭 东摄 科技工作今年聚焦重大基础和前沿科学任务 本报北京1月12日讯(记者王珊)科技部网站今天发布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2015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发现新增长点。
《意见》提出,今年将着重部署若干重大基础和前沿科学任务,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将重点加强脑科学、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战略部署以及纳米、蛋白质、发育与生殖、全球气候变化、“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重大科学研究前瞻性布局。
《意见》强调,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面,着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建设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方面,加强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络、遥感与导航、生物等领域的部署和研发,实现关键部件技术突破,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围绕现代制造企业管控、智能车间、高端成套工艺装备、制造基础共性技术、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内容进行重点部署,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重点部署生物育种、农机装备、信息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实施粮食丰产、渤海粮仓等科技示范工程。
为了促进上述目标的完成,《意见》强调了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的市场导向实施机制,优化整合基地和人才专项,加强区域创新分类指导,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拓展创新发展国际空间。
中科院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 本报讯(记者甘晓)记者在1月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悉,中科院共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
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是中科院时隔23年以来再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创性技术成果。
据悉,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和工艺技术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创新研发工作,在催化剂、反应工艺、工程化及工业化成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
该项技术于2011年1月起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使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中科院动物所“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环境约束和多空间分析的机器人操作理论研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科院寒旱所“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机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中科院生态中心“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科院化学所“低维光功能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物化性能”等中科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完成单位的20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接近该奖项总数的1/2。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启动 本报北京1月12日讯由《中国科学报》、 科学网、《医学科学报》、《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 办的“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今天正 式启动。
本次活动旨在评出推动2014年中国科学研 究和技术进步、具有优秀创新能力与重大影响 力的科学家、科技传播者(含科普工作者)和科 技企业领军人物。
获奖人应于2014年间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 过重大创新贡献,获得过重大荣誉;在促进科技 与经济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等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在科技传播、科学普及 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有独特表现;推动所在企业 创新行业生态,引领市场应用,并受到国内外媒 体的广泛关注。
为了方便公众参与,本次活动开通了四种 投票渠道:官网投票、报纸选票投票、微博投票、 微信投票。
综合投票结果,经评委会评议,将最 终确定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终评名额及 名单。
据悉,“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在科技界具有良好口碑和 影响力。
(候选人名单详见本报今日3版;详细 投票规则等请见评选活动官方网站:http: ///) (柯讯) 江门中微子实验启动建设 本报讯(记者杨琪)江门中微子实验1月10日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建设启动会。
这是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之后由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
“这项实验的首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它对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宏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 芳说。
实验站将建在地下700米深处,计划2020 年投入运行并开始物理取数,运行至少20年。
实验建造的中微子探测器将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这一实验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从起步到跨越的转变。
据介绍,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中微子 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后,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下一个热点目标是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
中微子有质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有坚实实验证据的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现象,相关研究有可能发现新物理现象。
物理灵敏度分析表明,进行这一研究的实验最佳站址位于距反应堆50~55公里处,且与所有反应堆距离相等的区域内。
科学家通过详细地质勘测将实验选址于江 门市。
这里距广东阳江和台山反应堆群约53公里,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适合利用核反应堆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的地方。
除了江门中微子实验外,日本、美国、欧洲、印度、韩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还有7个实验正在计划进行中微子质量顺序研究。
王贻芳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凭借我国领先的液体闪烁探测器技术和反应堆中微子物理,提出了原创性的实验方案,有望率先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
”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带来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贺词。
白春礼表示,在广东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高能所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即将开工建设,这是继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后,我国科学家在中微子研究领域迈出的重大步伐,对于巩固我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他希望,科学家们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在大亚湾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历、潜心攻关,扎实推进江门中微子各项工作,争取早日运行,早出重大成果;在中微子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
中科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相领导,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意大利中微子与天 体物理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考察了实验建设现场。
今日四版刊登王庭大署名文章: 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标签: #淘宝 #网上购物 #博客 #螃蟹 #钢笔 #广告 #快手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