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美育,2022.06.25CHINA

初学者 8
ARTWEEKLY 19美育ARTEDUCATION 责任编辑/黄俊娴/0571-85311398 从“如何教美术”到“如何设计美术学习行为”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一个多月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学习逐渐深入。
美术教师需要清晰地明白:美术课教学研究与过去最大的变化是,要由“如何教美术”向“如何设计学生的美术学习行为”转变。
由“一课一练”走向“单元化”设计与深度学习探究。
美术课培养的学生是怎样的人?美术课应该为党、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都是需要美术教师回答的问题。
美术课现状是用了大量的投入,来培养最低级的模仿者。
所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目标下的美术课教学特别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美术学科核心观念和独特思维方法的艺术实践活动平台。
美术课教学的核心以及目标达成应该是学生美术思维方法的建构,并非仅仅是动手临摹。
学生美术学习的关键是经由自主思考,以及主动思考后发生美术学习行为的改变。
那些没有引发学生建构基本的美术思维方法,自主思考后的探究实践、美术学习行为改变的课堂,所有的美术教学都是失败的,都不是指向核心素养目标的。
新艺术课程的改革思路 超越“双基论”,让美术教学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我国学科教育长期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视为重要目标,并认为学生知识扎实、技能熟练是我国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在基础教育美术课中,部分学生已经画得、表现得非常好了!(社团美术作业)但这仅仅是课标组长尹少淳先生所指出的:“儿童美术的成就毕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灌输了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等“双基”之后,肯定还是不会画、不会表现的!学生群体的大面积两极分化是现实存在的严重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还按照“简笔画”方式画出了自己都感觉难堪的“大树”呢?说明美术课、艺术教育现状与国家规定的面向人人美育原则距离很远。
超越固定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以提炼学科核心观念重构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中美术学科教学长期秉持事实本位知识论,认为美术学科的本质是学科事实或真理,学生掌握的事实越多,则发展越好。
美术学科教学应致力于让学生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掌握美术学科事实。
为达此目的,就需要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事实为基础编制学科知识体系。
但是,在中小学美术课中,按照这一思路编制教材,实施“双基”指向的美术教学,并没有给全体国民素养的提升带来明显改善。
因为学生群体从未对美术学科本质问题进行过深度探究。
新艺术课程美术课,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要形成以“观念为本的课程内容”。
让每一个美术学科核心观念均与真实生活问题情境相联系,形成各种探究主题,帮助学生在主题(问题)探究过程中运用美术学科核心观念,通过对主题(问题)的深度探究,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思维与深度理解。
核心素养美术课堂落地 首先,真实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关键,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怎样关联学生的生活经验? 美术的发生并不来自书本,如何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帮助学生形成艺术课程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思维观念,构建起美术的独特思维方式特别重要。
美术的思维方法(观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且与美术学科联系非常重要的路径。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中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群体形成美术的独特思维方法,以及观察方法、表现、探究方法等等。
新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导向,实际上是要引领学生形成美术的独特思维方法。
这个思维方法也可称之为批判性思维——有人叫审辨性思维。
其核心是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养成。
如何形成?首先,是基于生活事实证据的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这个证据要能够经得起检验,可以辨别真伪。
“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意识的教育”“。
创新”“、创意”“、创造力”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培育非常重要。
国家从90年代开始提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涉及到美术课与学生创造力发展问题,是美育大目标落地的问题。
而美术课作业现状是:低水平临摹+抄袭成人的美术。
这也是在艺术课标(2022年版)中“创造”一词的出现频率最高原因所在。
解读艺术新课标 对艺术新课标下艺术体验的理解 在刚刚发布的2022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言去表达这种体验的感知觉。
这些探索常常会 课程理念部分的第二点明确指出重视艺术体验,超越某一学科领域的边界,不仅发展学生的艺术 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和美感能力,而且在语言和逻辑数学领域发展他 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们的认知能力,甚至通过操作各种各样的物体和 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材料提高儿童智能。
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 理解三:艺术体验,应对接生活原经验。
教 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师创建艺术体验活动一定要让学生能用多种感 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在这里解读到了受来体验,实现多重维度的体验,要知道学生喜 “艺术感知”、“情感体验”、“艺术体验为核心”三爱那些不仅能看和听,还能动手触摸的东西,这 个关键词。
比单纯地看和听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加贴近 理解一:艺术体验,重构视觉新认知。
感他们的经验。
官+行为+感受+思考=视觉新认知,艺术体验 艺术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艺术体验,应该是
引导,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知内在重构的系列快乐的经验,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去 意识形体。
体验、去探索、去评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 理解二:艺术体验,接受视觉新意义。
教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去“看”作品,才会像艺术 必须首先学会这样的艺术体验方式,和学生一样家一样“观察”和创作。
去做这些事,找到一种感官因素,并用丰富的语 ——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赵永华 以美术学科为主体的“课程综合” 本次课程改革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将音乐与间的牵手,在互相联系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 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并且增加了舞蹈、戏和特质。
在学习领域上各有侧重又形成一定的 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三大学科。
开放性。
2022年的新课改,则是突出素养本位的 同时“课程综合”被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
综合,需要的是学科内知识的整合、跨学科知识 对于我们美术老师来说,怎样解读和落实《艺与技能的融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升审美等 术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课程综合”理念呢?这里综合能力。
指的“综合”是五个学科的综合还是知识技能的整 以美术学科为主的综合教学需要以学科融 合?是各门学科的融合还是学科间知识体系的综合为要点,全面深化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有机 合?困扰一线美术老师的问题应该不止这些,笔结合。
美术教师需要在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者认为“整合“”融合“”综合”合而不同。
的前提下,主动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综合”意指“课程综合”,是从课程之间的关协作,共同探究行之有效的美术课程综合教学路 系上说的,过去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径,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创新和优化提供 横向联系似乎不大,每个学科课程按照自己的学支持。
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 科逻辑纵向深入。
这是一种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型教学活动。
的课程关系,2011年课改之后,提倡学科课程之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朱争辉 以美培元的着力点 对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程的定位,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艺术课 2020年修订)》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程的定位有着较大的区别,高中美术课程对美术 (2022年版)》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发现它们之课程的定位是“必修课程”,而义务教育的艺术课 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义教版的455个字,折射的程的定位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 是近年来国家在艺术教育变革上的速度和力度。
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 笔者发现了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艺术教育以展,人们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艺术课程成为越来 美培元的着力点,更是艺术教师发展的新起点。
越多维的教育课程。
艺术课程是情操教育、心灵 主要包括:
一、四美功能:立德树人的艺术重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
任。
两个课程标准中,关于美术教育的根本任
三、家国情怀:民族历史的素养精神。
为党 务,核心词均是“立德树人”,但在具体阐述中,高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教育使命该如何实施?义 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到一个“美”,即“以美育人”,务教育艺术教育新课标给出了明确的建议:一方 义教版则扩大为四个“美”,即“以美育人、以美化面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另一方面要正 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
从一个“美”到四个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 “美”,从侧面反映了艺术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观、文化观”,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情怀的、爱 位的重要转变 国、爱民的中国人。

二、多维教育,全面发展的多维教育。
对课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徐珍芬 美术课变得更丰满 新课标落地,我感到最大的惊喜是——美术课变得更加的丰满了,课标的评价体系、整体脉络等等变得更加具体。
也正是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将美术课标变成艺术课标,高中的五大美术核心素养变成了如今的四大艺术核心素养。
保留了与其他学科共享的“创意实践”“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三个板块的内容,将美术学科所特有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变为更加宏观的“艺术表现”。
四大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 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是价值观的引导。
同时,四大核心素养对应五个总目标。
五大学习任务在四个学段中细分为20个具体的任务群,涵盖四个领域。
在新课标中,四个核心素养、五条总目标、四个学段目标、四个学习领域、二十个任务群纵向保持一致。
——陈若鸥金华市婺城区金师附小

标签: #毛线 #手机 #壁纸 #油条 #包裹 #电脑 #古筝 #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