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7

热门 3
年11月24

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天津:发布“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4

辽宁:大连成全国社区养老改革试点............................................................................

6河南:商丘市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7山东:2017年烟台老龄“十大新闻”等推荐活动启动...............................................7安徽:淮北市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7

安徽:滁州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9四川:阿坝州出台《“健康阿坝2030”实施意见》惠及各族老人.........................10四川:广元市召开2017年度老龄保险工作会............................................................11福建:漳州新建小区和社区应保障医疗养老配套......................................................11内蒙古:将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能力..............................................................12

让老年人带着温暖养老..................................................................................................

12

医养融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14

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养老金..............................................................................................

15老年人护理:常见的五大意外及预防措施..................................................................16

划转国有资本,纾缓养老之忧......................................................................................

19

大力发展养老业方可解养老之忧..................................................................................

19 热点新闻....................................................................................................................20 中国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开药方,“对症下药”是关键..........................................

20配合医改,北京推10项举措,提升患者就诊体验!................................................22 老龄数据....................................................................................................................24 北京百岁老人达到
751人,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24陕西:2021年西安60岁以上老人155万人,养老如何解?...................................241.67

亿老人,如何安心养老..........................................................................................

25 养老研究....................................................................................................................27 做好生命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27陕西:西安市莲湖区民政局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居家养老难题..................................29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总..........................................................................32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34江苏: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35 养老产业....................................................................................................................37 2017
年四川老龄产业市场媒体调查活动开启.............................................................37国民健康养老网正式上线,聚焦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38开启中国旅居养老新征程,第二届G100会议成果发布...........................................39年轻的老年市场:3.3万亿银发消费待开发................................................................

40 养老访谈....................................................................................................................41 民政部部长谈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41 老年大学....................................................................................................................43 喜庆党的十九大暨中国地震局老年大学建校十周年文艺演出在京举办..................

43 健康管理....................................................................................................................44 老年人患慢性病,只有住院最可靠?听听老年医院专家怎么说!..........................

44 互动养老....................................................................................................................45 你看你看老人幸福的脸,一座民间养老院的成功密码..............................................

45"被动养老"到"积极享老"海南旅居养老下一步怎么走?
..............................................

49 养老金融....................................................................................................................52 董克用、孙博: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

52 国际交流....................................................................................................................53 意大利老龄化和青年就业问题严重..............................................................................

53看准中国养老产业商机,大量日企来华交流技术经验..............................................53十八年前日本的老龄化讨论,能给中国哪些启发......................................................

54 政府购买服务...........................................................................................................

56 河南:商丘市民政局“养老护理员培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二次)..............56安徽:太和县关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智慧养老系统建设项目变更公告..................59吉林:长春市南关区民政局南关区养老服务与监管平台项目公开招标公告..........59广西:上思县民政局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电梯设备采购竞争性谈判公告..................62河北:新乐市东王镇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程竞争性谈判公告..........................63

江西方泰工程项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南丰县养老及康复中心电梯采购项目 (采购编号:JXFT2017-NF-033-1)的第二次电子化公开招标公告........................

65贵州: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养老基地设施设备项目废标公告..............................66 关于我们....................................................................................................................67
联系我们....................................................................................................................69 2017
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天津:发布“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为让津城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经市政府同意,《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日前正式印发。
根据该规划,本市将按照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着力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让津城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该规划中显示,截至2016年底,津城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3.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3.35%。
预计到2020年将超29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26%。
本市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推广多种保险保障制度,推广全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养老床位综合责任险、老年人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的“三重保险保老年人平安”保险保障体系。
同时,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健康支持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
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基本实现家庭医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城乡社区医养结合网络服务功能全覆盖。
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津城老人老有所保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将进一步为津城老人建立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四个维度,不断扩大津城老年人保险保障受益面,让津城老人“老有所保”安享晚年。
据悉,在社会保险方面,本市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广多种保险保障制度,继续推进“三重保险保老人平安”保险保障体系。
在社会福利方面,制定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统筹发展扶老、济困等福利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由兜底保障向适度普惠转变。
鼓励有条件的区建立高龄津贴制度。
适时调整百岁老人营养补助费标准。
在社会救助方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统筹。
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老年人,按政策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老年人“救急难”。
在此基础上,鼓励面向老年人开展募捐捐赠、志愿服务、慈善信托、安全知识教育、急救技能培训、突发事故防范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
加强民政部门与公益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对接和工作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有机结合。
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让津城老人老有所养 从今年起至2020年,本市将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通过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的无缝衔接,为津城老人提供更多、更舒心的服务,让津城老人“老有所养”。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将大力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
一方面,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引导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质量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
另一方面,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
推进照料中心运营机制改革,延伸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向居家的行动不便、空巢和失能老年人延
4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伸服务,将有条件的照料中心升级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打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同时,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规划、资源共享、服务对接、平衡发展,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
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在保障特困老年人自愿入住的基础上,转向以收住失能老年人为主。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多收住失能老年人,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
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让津城老人病有所医 为了让津城老年人享受到病有所医的健康支持体系,本市还将加速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
作,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
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一方面将完善医养结合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举办和联办医疗机构,鼓励基层机构开设老年护理病区,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专科医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广泛开展老年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
到2020年,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基本实现家庭医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城乡社区医养结合网络服务功能全面覆盖,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城乡社区普遍建立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团队。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津城老人老有所乐 为了满足老年人在精神养老方面的需求,本市从今年起还将加速推进老年教育、老年文化建设和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
其中,老年教育示范工程将依托社区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社区教育机构,在市民身边试点建设100个社区老年学习中心,满足老年人就近便利的学习需求。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将加速建设老年教育“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办学体系。
推广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校外办学模式,增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35个,使总数达到150个。
到2020年底,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0%以上。
同时,推进老年文化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开展老年文化赛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推进基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培育老年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创作发行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图书、报刊以及影视剧、戏剧、广播剧等文艺作品。
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顾向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等领域延伸,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评估、知识普及和咨询等精神关爱服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创建老年人精神关爱中心,有条件的区建设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站,积极推进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让老年人上下楼更便利 根据《天津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本市下一步将推动设施无障碍建
设和改造,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根据该规划,本市将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老旧楼区公共设施适老环境改造制度,出台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改造服务办法。
加强与老年人自主安全的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
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进行改造。
同时,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
加强老年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满足老年人基本的安全通行需要。
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推进社区老年生活圈服务建设。
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5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强养老服务设施节能宜居改造,将各类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绿色建筑行动重点扶持范围。
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引导、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
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天津旧城改造生态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宋昆介绍,根据老旧住宅老年居民加装电梯的强烈意愿,有关部门已向市财政局、市既有房屋管理处、市建委提交了相关提案,并得到积极回复。
目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设计总则》《指导意见》正在推动制定中。
(来源:天津之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13 辽宁:大连成全国社区养老改革试点 日前,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试点地区的通知》(民函〔2017〕252号),经过各地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北京市西城区等28个市(区)为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大连市名列其中。
大连市从1987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人口总数为595.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4%。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建设标准、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先后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大政发〔2014〕53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4〕55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5〕56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48号)等一系列文件,累计投入7亿多元,实施了《大连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2010-2012年)》,在全市城乡社区建设了2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承担日间托老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中介服务、应急救助服务、健身康复服务、精神慰藉与文化生活服务等七大服务功能。
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186所。
此外,全市还引入社会力量举办了30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今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大连市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林海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7〕7号),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从2017年起,利用3-5年时间,在城市社区全面复制推广“林海模式”中的“社区食堂”“签约医生”“文化娱乐”3个必备项目和“信息平台”“日间照料”“康体锻炼”“家政服务”4个基本项目,因地制宜选择性复制7个拓展项目,让居家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首批51所复制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林海模式”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运营。
下一步,本市将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城乡社区(村居)资源,以推广“林海模式”为重点,全面建设运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争取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城乡居家老年人,95%以上的乡镇和7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海力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22
6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河南:商丘市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 11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部署我市下一阶段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史根治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牛亚东主持会议。
史根治指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既是造福老年人群、惠及千家万户的公益之举,也是改善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的有力抓手;要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我市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突出主体培育,重点是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养壮大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做精一批特色中小企业。
突出融合发展,重点是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与地产保险融合发展。
突出创新发展,重点是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机构养老发展模式和创新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
突出示范引领,重点是市级抓好医养结合示范、县级抓好社区示范;要强化领导,形成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的强大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支撑、抓好项目招商、落实工作责任,努力把健康养老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
(来源:商丘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783 山东:2017年烟台老龄“十大新闻”等推荐活动启动 为全面回顾和展示2017年全市老龄工作,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扩大老龄工作影响力,努力营造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日前,烟台市老龄办向各县市区老龄办、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老年社团和有关新闻媒体发出通知,启动2017年度烟台老龄“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和“新闻宣传好作品”推荐活动。
本年度烟台老龄“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和“新闻宣传好作品”推荐活动旨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通过重大新闻事件评选、好新闻作品的通报表扬,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提升老龄工作宣传水平,扩大老龄工作社会影响力,推动老龄事业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老龄新闻事件、产生的老龄新闻人物和刊载的老龄新闻宣传好作品均可参加评选。
烟台市老龄办协调市委宣传部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和专家学者召开评审会,最终确定10大老龄新闻事件、10大老龄新闻人物;2017年烟台老龄“新闻宣传好作品”评选设立
一、二、三等奖并于2018年1月上旬举办颁奖揭晓晚会;对领导重视、推荐工作做得好、获奖作品数量多、质量好的县市区或单位,颁发组织奖。
同时,向省老龄办推荐2017年山东省“十大老龄新闻”候选新闻和“老龄新闻宣传好作品”候选作品。
(来源:齐鲁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14 安徽:淮北市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据淮北新闻网报道,“预计到
2020年底,淮北市60周岁以上老人将接近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超过18%,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30%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的《“十三五”淮北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上的一组数据显示,淮北市老龄化形势严峻,深入推进老龄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
《规划》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
7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生活消费等各个层面提出了养老服务目标,淮北市将用五年时间,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
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城市社区,乡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
社会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开展 老有所依,社会保障制度是基石。
根据规划,除了进行一系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外,淮北市还将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有效补充。
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未来一段时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淮北市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淮北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降低高龄补贴年龄,提高补贴标准。
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照料护理,标准按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确定。
养老服务: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淮北市巩固家庭养老传统社会基础,强化赡养责任,强化成年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义务,鼓励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鼓励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老年人短期入住床位,制定完善带薪休假政策,为子女照顾父母提供条件。
按照规划,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全市普遍建立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体系。
到2018年,全市规划建设1所小区嵌入式、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长者照护之家”。
到2020年,在城镇,推进县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中心、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在农村,建立高龄、留守等老年人探视走访网络、居家老年人互助服务网络、不能自理老年人集中住养和照料护理网络“三个网络”建设;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成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空巢、留守、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护服务,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
健康支持:设老年病科医院有望增多 规划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也可内设医务室、护理站。
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不低于30%,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必须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
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
支持部分
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
淮北市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力争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立1个省级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1个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园区)、4个医养结合示范项目、10个社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消费生活: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着眼于老年人生活、消费、学习,淮北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
8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在打造城乡老年宜居生活环境方面,规划提出,加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与改造,对纳 入年度改造计划的贫困老年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在城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
同时,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建立养教结合学习点,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到2020年,95%的镇(街道)建立老年学校,5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立老年学习点。
市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00平方米,县(市、区)老年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0平方米。
老年人参与社会事业同样得到有力支持。
按照规划,淮北市将老年人才开发利用纳入各级人才队伍总体建设规划,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帮助有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贫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劳动脱贫或致富。
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力争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5%。
(来源:中安在线)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16 安徽:滁州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
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滁州市民政部门和养老产业机构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促进养老产业、老龄产业发展,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滁州市民政局局长范新玉: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人口73.16万,147个养老院。
滁州市出台了养老服务政策,编制了养老设施规划,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做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覆盖,为滁州城区散居特困供养人员,低保、重点优抚对象中7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或失智老人,80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等购买包括基础信息、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精神慰藉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
范新玉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构建大福利格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继续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打造人民群众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服务机构。
三是整合资源,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探索智慧养老,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及智慧老龄科技研究与实践,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为服务对象配备居家养老智能终端设备的社区试点,充分发挥在信息化建设和养老便民实体服务运营方面的优势,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
滁州禾康智慧养老产业公司副总经理曹政超:打造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 今年5月,滁州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市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服务平台为琅琊、南谯两区2200名散居特困供养人员、80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等四类城市老人提供价值每月120元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
曹政超表示,禾康运营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拥有智能化呼叫中心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的能力,利用平台免费提供的智能终端,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服务,真正实现了养老服务的新突破。
目前,
9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通过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已为老人提供服务5500人次。
在未来的智慧养老服务实践中,禾康将继续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新模式,并协助政府深入优化社会养老资源的配置,打造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新标杆。
天长市金太阳老年公寓负责人刘开龙:为养老事业奉献一片爱心 2014年投入运营的天长市金太阳老年公寓是一所医养结合大型养老机构。
公寓分集中养老区、居家养老区、金太阳医院三个区域,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老年人在这里养老,从饮食起居、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障、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形成一体化,目前入住老人近200人。
机构实行医养结合,开办了金太阳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聘请多名知名专家,为入住老人就地就医,就地结报,提供医疗便捷。
刘开龙表示,养老是一个长线产业,高投入,低回报,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下一步,他们将做好现有基地养老产业,以金太阳医院为引领,把医养结合做好、做精,医院开设老年病专科,为入住老人定期体检、就医,做好医疗保障,老人生病住院的护理全部由公寓负责。
此外,还将设立康复护理中心,发展连锁经营,与现有镇街敬老院合作,发展普惠制养老床位,怀着一颗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为养老事业奉献一片我们的爱心。
(来源:滁州市民政局)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17 四川:阿坝州出台《“健康阿坝2030”实施意见》惠及各族老人 日前,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为全力推进“健康阿坝”建设,全面提高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印发了《“健康阿坝2030”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等方面出台政策惠及老年人。
在普及健康生活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组织开展针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康复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城乡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率;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制定实施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改善老年健身设施条件,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全民健身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健全康复和医养结合体系,推进健康与养老深度融合。
探索以家庭为平台的居家服务和以社区、乡镇为平台的社区服务以及以专门机构为平台的机构服务模式,构建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灵活、服务机构之间职责明确、服务对象分明、服务功能紧密衔接的医养结合体系;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服务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在完善健康保障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完善老年人健康模式,营造老年人健康生活环境,强化老年医养服务,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预防、养生、医疗、养老深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舒缓医疗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健康与养老服务;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家庭提供长期、主动、连续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推进老年医学发展,加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和关怀服务,完善医保政策,使老年人在基层就能获得可负担的基本药物。
在共创健康环境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加强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加强社会面安全防范控制,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专门性安全防范宣传,在老旧社区等老年人主要聚集地区增设防范措施,预防 10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各类违法犯罪;加强排查管控,严防发生针对老年人的极端事件;严厉打击街面违法犯罪,努力遏制针对老年人的街面抢劫、抢夺和诈骗等突出犯罪行为。
在发展健康产业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培养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完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医疗和养老结合服务资源,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县(市)、村镇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支持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鼓励设立老年病专科,建设医疗和养老机构结合体;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卫生中心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提供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健康保险制度;到2030年,初步实现养老社会化,家庭养老负担大大减轻。
(来源:阿坝州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18 四川:广元市召开2017年度老龄保险工作会 11月23日,广元市召开了2017年度老龄保险工作会。
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办主任安永平,副局长梁超,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廖晓蓉,中国人寿广元分公司总经理黄祖飞等出席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梁超主持会议。
会上,中国人寿广元市分公司团体业务部龚桂富经理介绍了广东、浙江等地开展老龄保险工作的经验做法,中国人寿广元市分公司黄祖飞经理作了老龄保险工作报告,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廖晓蓉宣读表扬文件,各县区进行了交流发言。
安永平指出,开展老龄保险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做好老龄工作论述的具体举措、是推进老龄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需要;各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四部委文件精神,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工程的内容,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精准扶贫这项中心工作中,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意义犹为重要。
安永平强调,要持续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特别是要关注城镇“三无”、农村“五保”、高龄老人、低保老人、空巢老人、精准扶贫老人和重点优抚对象等这几类重点老年人群,让他们以社会资助、爱心捐赠等方式参保;同时,要注意将开展老龄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与当前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老年人优待工作、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相结合,鼓励开展走访慰问困难老人送“保单”、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向老年人赠“保单”、子女、亲友为老年人尽孝买“保单”、老人为解后顾之忧自己购“保单”等形式促进老龄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扎实开展。
会上,中国人寿广元市分公司向广元市民政局进行了捐赠活动,各县(区)民政局局长、老龄办主任,市老龄办及中国人寿广元市分公司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来源:广元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15 福建:漳州新建小区和社区应保障医疗养老配套 到
2020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达30%以上;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 11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镇卫生院建立面向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室;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导报记者昨日获悉,漳州市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到2017年底,漳州将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为医养结合机构)。
至2020年,所有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意见》指出,优先支持养老机构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有条件的可在原设康复病床基础上增加养老病床数,每所医院达到25~50张;床位使用率低于6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调整一定床位为养老病床位或康复床位;推广“村居、居家养老机构+村卫生所(室)”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与当地养老服务机构无缝对接;对60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检、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新规划建设的居住小区和社区,应按规定保障医疗、养老等相关设施配套;新规划建设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在周边预留养老机构建设用地。
(来源:八闽新闻)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833 内蒙古:将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能力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获悉,内蒙古将重点在农村牧区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全面提升
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
内蒙古民政厅副厅长冯呼和表示,内蒙古将依托农村牧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养老服务功能。
在农村牧区建设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互助养老幸福院。
鼓励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与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等涉农基本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
在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土地流转等收益分配方面,内蒙古将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引导农村牧区依托建制嘎查村、较大自然村,利用嘎查村委员会、农家院、撤点并校后的空置房屋等场所,建设托老所、老年活动场站等养老设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依托互助养老幸福院、老年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为农村牧区低收入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
同时,内蒙古还将加强农村牧区敬老院建设和改造,积极整合散、小敬老院,实现敬老院转型升级。
在保障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优先入住的基础上,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增强护理功能,提高运营效益,推动敬老院服务设施达标,满足农村牧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
(来源:新华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794 让老年人带着温暖养老 由古及今,是社会幸福的直接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
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这让全国亿万老人吃上“定心丸”。
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处副处长马龙梅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以及扩大城乡老年人医疗、养老保险范围,目的都是完善家庭功能,让每位老人都能安心、静心、舒心地安享晚 12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年,这或许就是老有所养的终极目标吧!” 日间照料中心成老年人的乐园 11月22日上午,银川市西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片欢声笑语,打乒乓球、下围棋、玩扑克、练合唱,老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72岁的李勇告诉记者,以前老年人在家里就是看看电视,偶尔出去转转,每天的日子都很单调,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缺少乐趣。
现在,照料中心组织了腰鼓队、门球队,定期有老年读书会,大家有了参与文娱活动的机会。
“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坐在一起读党章、读报,聊一聊银川的发展变化和国家大事,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在西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可以到“老乐堂”锻炼身体,可以在“三味棋屋”下象棋,身体哪儿不舒服还可以做按摩,心里憋屈了可到“安然茶社”聊天解闷。
此外,该中心还提供了比市场价格低的午餐,一荤一素一汤仅收6元,菜品搭配都是经过调查迎合老年人的口味。
同时,该中心设立了助餐点,辐射23个社区,不愿做饭或者60岁以上困难老人由社区每天统一上报就餐人数,上午11点半不到老人们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该中心管理员孙女士介绍,每天要为200多位老人送午餐,解决老人们吃饭难问题。
随着西夏区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进驻,为来该中心活动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查血糖、血压,并定期开展医疗卫生讲座,由医护人员讲解如何预防疾病、小病怎么服药等知识。
“每天不来这儿,心里像缺了啥,这里人多热闹,还有热乎乎的饭菜,不想回家还能在这儿午休,我现在基本都不开灶了。
”该中心常客孙子健说,自从来到这里,他的精神状态比刚退休那会儿好了很多,他非常感谢中心提供的场地和服务。
“人老了无事可做,心情失落喜欢回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里都是同龄人,聊天也能聊到一起,大家相互有认同感,不孤独。
”孙女士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这几年养老服务政策都能落实到基层,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老年公寓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在银川市宁红永康爱心老年公寓,87岁高龄的孙承竹和几位老友在打麻将,他的老伴则陪在一边看电视。
玩累了,老人起身扶着助行器,招呼另一位老人替换他。
旁边一位老人笑着说:“别看老孙年纪大,脑子可清楚着呢!”对入住才半年的这家民营养老机构,孙承竹给予很高评价:“吃住好还有人陪着说话,不孤独,心情很好,生活得很舒心。
这就是我的家,我们老两口就在这儿安享晚年了。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孙承竹和老伴最近几年一直在一家养老机构托老,但因不满部分服务,今年年初老两口回到家中。
半年前,老人因身体不适,在儿子的安排下来到宁红永康爱心老年公寓。
“刚住进来的时候,孙大爷头发乱糟糟的,神情也不好。
”说话间,老年公寓负责人何宁红从手机中翻出孙承竹入住前的照片,正如其所述,老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而现在,老人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是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
作为银川市第一家开放式住户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宁红爱心老年公寓运营至今已有11个年头,去年从唐徕小区搬到永康巷,故更名为宁红永康爱心老年公寓。
这家养老服务机构还有两处分别位于兴庆区掌政镇和西夏区的机构,分别为失智、残疾人和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容易感到孤独,情绪较易激动,到老年公寓后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聊聊天排忧解闷,才会舒心。
”何宁红告诉记者,通过积累经验和逐步探索,她深深感觉到,让老人吃好、住好、有人一起互动只是老有所养的初级目标,“有些老人退休工资低,只够支付入住老年公寓的基本费用,如果再有慢性病什么的,就有些捉襟见肘。
”所以,下一步该机构打算跟医院谈合作,将医生请进老年公寓坐诊,每星期坐诊一次,就近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需求。
“智慧养老”+短托探索老有所养新模式 今年出台的《宁夏“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宁夏宁居通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响应号召,于今年6月中标兴庆区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按照“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的改革试点要求改制,挂牌银川市兴庆区宁居祥和医养服务中心。
这里除了将50张床位提供给“三无”老人外,剩余160张床位通过社会购买零门槛招收需要托养的老人。
目前,试营业期间已入住30位老人。
该公司负责人石广勇介绍,现阶段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3种模 13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式,国家提出养老最基本的形式90%是居家、7%是社区、3%是机构。
他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通过宁夏宁居通智慧养老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甚至居民家,由宁居祥和医养服务中心派驻力量,为老人提供咨询、定期检查。
目前,宁夏新协和医院已为该中心开辟绿色通道。
石广勇表示,当下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大多一辈子勤俭、受到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但子女忙于工作,下班才有空闲照顾老人,老人白天独自在家,精神刚需无法满足。
下一步,他将探索将长托和日托结合起来,白天子女可以将老人送过来,在老年公寓有其他老人陪伴和护工照料,傍晚再接回去享受天伦之乐,费用是长托的一半,这也适合因长托费用高不愿来享受养老服务的老人。
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处副处长马龙梅介绍,目前,我区社会力量建成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有35所,设置床位近6000张,约占已运营养老机构总数的36%。
按照自治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意见规定,对社会力量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在原有补助标准基础上再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5000元的补助,一次性建设补助最高可达1.3万元。
同时,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联营、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允许整合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养老服务;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力度,灵活运用PPP、以奖代补等模式和政策,增强吸引社会资本能力。
(来源:新消息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797 医养融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77岁的王升五是昔阳县乐平镇瑶湾村人,他每天到离家仅几百米的日间照料中心聊天,中午在这里吃饭,有荤有素,自己只需要花1元钱。
“村卫生室就在隔壁,安心呀。
”王升五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村医王海瑞介绍,“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室”模式建起后,老人们就在自己身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更有保障了,健康宣教、日常体检按期进行,突发情况3分钟赶到现场处理,紧急情况会联系家庭医生团队,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确保老人安康。
我省农村老年人240多万,其中,空巢、高龄老人约有10万名,为切实解决好农村空巢、高龄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我省从2012年开始探索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成日间照料中心5000余家。
去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与省民政厅联合开展村卫生室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全省已有33个村卫生室与农村老年人照料中心进行融合发展试点,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受益“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室”新模式。
待时机成熟后,这项工作将在全省推开。
实现村卫生室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村医工作也有了新内容,要为入住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村卫生室和日间照料中心签订服务协议,村医除了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为入住老人进行基本的健康体检,定期为老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还要提供跟踪随访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设在村里,让医养融合在农村实打实落地,是我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一种积极尝试。
在此基础上,我省将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好地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来源:山西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2784 14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养老金 最近关于养老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这是中国社会老龄化时代到来的必然现象。
清华杨教授的方案,所谓五十岁退休,六十五岁领退休金,这个概括未必准确,但大体上是这么个意思。
让退休者延迟领退休金,迟领五年十年或十五年,耗尽积蓄之后,再做些“园丁”、看大门的事弄点口粮,再等退休金的“甘霖”,这样的“奇思妙想”怎么会出笼的,我不知道,这个立项的科研经费看来是白扔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养老基金不够应付。
缺额就要填窟窿,杨教授的这个方案就是让老头老太们自己填这个窟窿。
这样的“解决思路”如果可以成立,那中国的事情解决起来太简单了。
武汉的地方债几乎到了每天要还一个亿的地步,一千万武汉人民每天少领10元的工资不就“轻易”解决了?今天看到媒体报道据说未来有将近9万亿的养老金缺口,恐怖得不得了,其实贴上杨氏的“万应膏药”,这也不是个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从来是老百姓找政府算账,杨氏弄出个找老百姓要账的方案,引起怨声载道,在所难免。
“专家”可不能这么向政府“献计献策”,想错了不要紧,可别“想都不想”。
养老金“窟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现在主要是发达国家在面对,老龄化提前到来,而经济基础比发达国家要差许多,解决起来更困难。
有的是计划经济时代造成的,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
“计划经济”中最没计划的就是把企业留存的养老金给支用掉了,这是老百姓要找政府算账的理由。
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基本在低保水平,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政绩”,但是算算政府圈走农村土地的巨大收入,区区低保农民兄弟还真不稀罕。
社会经济政策、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缺陷、失误,需要复杂的“系统工程”来弥补和纠正,这个解决中国养老金的“数字模型”需要确定一个大致的构架,通过各种参数的调适,反复论证才能形成一个可操作性方案。
岂能只有统统让退休人员全部“买单”这样一个“参数”?以房养老,外国有经验,中国当然也可以搞。
但真正能这样做的,只有一些有房孤老,而且这个房子必须值钱,荒郊野地的老房坏房而且没有“地权”,交给银行让它养孤老一辈子,除非让银行家都成为慈善家才行。
就是城里的孤老,我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那些在养老院、护理病院的护工素质,实在有点可怕。
本来是花钱购买的服务,如不留神,等于请了个“太岁”。
“进院”的老人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行动不便,老年痴呆也不少,如果遇上几个“太岁”,那真是生不如死了。
政府包不下来,再加上管理跟不上、不到位,社会上的种种怪象、人性之恶劣,都会在养老院中肆无忌惮地上演。
就是这样,养老院也是“稀缺资源”,走投无路的老人还得“挤”进去或者被“塞”进去。
可见,中国的养老问题,是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养老问题,当然也不可能让国家全部包下来。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样”,没有一样国家包的下来。
传统时代,一切“自理”;现代国家,能做到的最多也是“保底”。
生,提供医疗条件;老,给个最低生活保障;病,提供医疗条件和补助;死,补点丧葬费。
做到这些,国家也已经十分“吃力”。
有些事情,政府没做好,要负责任。
计划经济时代扔下的养老包袱只能重新背上,圈了那么多地搞来的钱,地方政府也不能以付了土地补偿金的“官价”对农民养老撇清责任。
但是,作为每个活着的老人、年青人,一定要记住,养老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
青年时代多努力,老大不至徒伤悲。
夫妻相爱且相重,老来相扶度余生。
子女教育要做好,孝养托终才有望。
青年时代不勤奋、不勤俭,成家之后生活放荡,男养小三女出墙,家里弄得鸡犬不宁、鸡飞蛋打,家财不管多少,都会弄得不成样。
儿女少失怙爱,即使老来返哺,也不会给好脸色,更难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老人晚年生活幸福与否,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看:生活无忧,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子女平安。
这四个方面,当然不能是“高标准”,而只能是“低标准”。
要达到这些“低标准”,都要从青年、中年时代有思考、有安排、有行动,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全部放到“救世主”手上,没有这样的“救世主”。
人寿延长,需要大家思考得更长远。
把自己、把子女“安排”好了,老来的麻烦会少许多。
人生的幸福感,有时并不在于少年、青年时代的磨难,而在于老死之间的安祥。
有了这份安祥,磨难会变成引为骄傲的精神财富。
青年、壮年时代的放纵,无论是小三小四的男欢女爱,还是酗酒夜娱,家庭、健康都受打击,往往是以牺牲老来的安祥为代价,当磨难在老来降临之时,青壮年时代放纵所带来的“喜悦”会变成无可换回的悔恨。
自养、亲养是最好的养老方式,政府提供的常常是些无奈之下的养老方式。
15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可以引导到更广阔的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上来,钱的问题要解决,但有许多并不是钱的问题,却比钱更重要。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2785 老年人护理:常见的五大意外及预防措施
1、跌倒 跌倒是指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以老年人最为常见,而且后果严重。
跌倒最常见的
损伤是髋骨骨折,由于愈合时间长以及手术后的特殊护理要求,如长期卧床和局部的制动,使老年人容易发生压疮、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髋骨骨折后3个月的病死率为20%。
有跌倒史的老年人还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创伤,主要表现为担心跌倒,自信心丧失,从而有意识的减少活动,且活动的依赖性增加等,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增加跌倒的危险。
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原因:内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减退,步态异常,反应迟缓,应变能力减退;由于视觉、听觉功能减弱,不能对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使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血管扩张药物,过度饮酒等均可使老年人产生眩晕感,降低身体的稳定性;随着各种病理性改变如慢性老年性关节炎、帕金森氏病等可降一低机体的平衡性,引起跌倒;鞋子不合适,裤子或睡袍下摆过长影响步行,老年辅助器具使用不当。
环境因素:约1/3跌倒患者与环境有关。
室外跌倒常见于障碍物过多,夜间照明不足,路面不平坦或路面潮湿易于滑倒。
室内跌倒常见于地毯花纹过于繁杂,影响感官空间的定向性,地毯滑动、卷边,地面光滑潮湿、不平坦或有障碍物;居室内家具稳定性差、摆放不合理或移动过于频繁,楼梯过于陡峭,厕所、浴室、走廊缺乏扶手,夜间照明设备不足,光线昏暗或对比度过强,使老年人看不清路面的障碍物。
心理因素:部分老人因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不服老,或是因为担心增加他人的负担,不愿过多的麻烦他人而勉强为之,导致跌倒的发生。
处理:处理老人跌倒时,应将患者就地置于平卧位,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询问老人的自觉症状,做出正确判断,情况严重的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般认为,在未清楚病因的情况下,切勿立即将老人扶起或随意搬动,防止加重病情。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有可能会加重出血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跌倒,有可能会加重脑缺血症状;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患者,不良的搬运方式,有可能会加重损伤。
预防:增强体力锻炼: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低。
长期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提高运动系统功能,增强肌肉的活动耐力和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跌倒。
去除环境危险因素:创造安全的老人居室环境,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少台阶和门槛,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台阶有防滑踏板,地毯不要松弛或卷起,随时保持地面干燥无水迹、无杂物,避免在打蜡或用水拖过地面走动;浴室和楼梯、走廊过道应有扶手,有适宜的照明设备;家具摆放要适当,床和椅子的高度适宜,上下轮椅时应锁定轮子;老年人穿着的鞋大小合适,鞋底不宜过厚,粗糙防滑。
行动不便的老人应配备适宜的助步器,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便于取用,视力不佳的老人应配备老花镜。
防止眩晕:指导老人在体位转换,如起床、蹲便或由坐位转换成站立位时,动作应缓慢,防止由于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眩晕跌倒。
此外,在两个光线反差过大的区域间过渡时,一定要考虑到暗适应的问题可能会给老人带来的潜在的危险。
避免或慎重使用有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必需使用时,应向患者交代药物的副作用,自觉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在用药后外出活动。
16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做好预警工作:健康教育,讲解跌倒的相关知识,使老年人了解跌倒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对跌倒的防御能力。

2、误吸与哽噎 误吸是指进食或饮水时,喉头抬升不协调,吞咽时咽部与气管通道同时开放,导致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
其主要表现为在进食的过程中,突发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重者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误吸是造成高龄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主一要原因之
一。
哽噎是指一些团状食物或其他过于干燥的食品,未经充分咀嚼和唾液均匀混合即进入咽部,停留于梨状窝、环状软骨或主动脉弓后方等食管狭窄部位。
主要表现为胸闷、胸骨后阻塞感、不能说话,无明显发绀、呛咳及窒息症状。
原因:正常的吞咽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肌肉协调运动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咽喉部的感觉、知觉减退,协调功能减弱,吞咽反射降低,容易导致液体和食物的哽噎或误吸。
由于假性球麻痹而出现吞咽困难,脑血管意外或头部外伤的患者常会发生类似情况。
另外,服用某些药物也会使吞咽反射迟钝,容易导致食物吞咽障碍。
处理:急救处理食物量少,发生轻度的哽噎,立即适量饮水,可使症状缓解。
否则可按压上腹部使胃内压上升,促使食物逆行,或指导老人置于弯腰体位,用叩背法,迫使食团排出。
紧急的情况下可以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用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异物咯出,此种方法对冠心病和高龄老人禁用。
发生误吸时,应立即停止进食水,指导老人置于头低位,用拍背和刺激咳嗽的方法,协助老人排出异物。
一旦发生严重的误吸或哽噎,应就地抢救,迅速清除老人咽部异物,疏通呼吸道。
以上方法无效时,应尽快采取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异物,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预防: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和诊断:有些老人的咳嗽反射不明显,或误吸的过程未被他人注意,容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失去抢救的机会。
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
食物要求:流质与固体分开,水分多的流质饮食容易引起呛咳和误吸。
因此,有吞咽困难的老人应选择半流食,如蛋羹、稠粥、菜泥、酸牛奶等,同时注意食物温热适宜、色香美味,以促进食欲,引起吞咽反射。
进食体位:老年人进食体位应以舒适、方便进食为原则。
一般采用坐位或半卧位,卧床的老年患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进食后不宜立即平躺,应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30分钟以上,防止食物反流。
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训练老人做伸舌、吹气动作,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
尽早开始管喂饮食:有严重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应及早给予管喂饮食,避免哽噎和误吸的发生。
病情好转后,逐渐过渡到照顾者协助进食或自主进食。
要注意观察患者进食的情况。
加强老年患者的进食指导:应提醒老人进食速度不能太快,进食时不要与人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
照顾老人的饮食,喂饭时态度和蔼,不急不一躁,不要催促老人快速进食。
对面部偏瘫的老人,应将食物送至健侧。
给有吞咽困难的老人喂饭时,可先用勺轻压舌面,刺激舌的感觉和运动;每勺的食物量不要太多,速度宜慢,使老人充分咀嚼和吞咽。
意识障碍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进食前后半小时不宜吸痰,以免刺激患者引起呕吐,增加误吸的危险。

3、压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组织破损和溃烂。
老年人的机体组织修复能力差,一旦发生,治疗的难度大,恢复慢,并发严重感染者可导致脓毒败血症,危及老人的生命。
原因:引起压疮的原因是综合的,可概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部分。
其中外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外部因素主要指物理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为生理因素和患者的营养状态。
物理因素:主要的外部因素有压力、剪力和摩擦力。
通常是二到三种力联合作用而导致。
单位面 17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积承受的压力越大,组织坏死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此外,如果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粪便的刺激,表皮角质层的保护作用下降,皮肤容易破损,并且在潮湿环境下细菌更容易滋生。
营养状况:全身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负氮平衡的老年人,皮下脂肪垫的保护作用弱化,这是引起压疮的内部因素之
一。
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皮肤变得松弛而干燥,缺乏弹性,皮肤保护功能减弱;而神经末梢反应降低,对压迫造成疼痛的感受性降低,回避反射减弱,如活动严重受限和长期卧床的老人,得不到很好的护理,就容易发生压疮。
预防和护理: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致病的外部因素,保护皮肤,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对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认真细致的做好“六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观察、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仔细检查皮肤受压情况,1~2h更换一次卧位,容易受压的骨隆突部位,垫软枕以扩大接触面积,降低局部组织的受力压强。
加强皮肤的清洁护理,避免潮湿等不良刺激,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
调整饮食结构,增进患者的营养。
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鼓励老人适度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

4、烫伤 烫伤是由热力(包括火焰、热水、热液、热气等)、电流、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作用机体而引起的
损伤。
原因:老年人的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下降,对疼痛刺激的回避反射减弱,感觉相对迟钝,导致其对同一致伤温度的反应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缓慢,因而烫伤的发生率高,程度重。
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保暖的方法不正确,尤其容易发生烫伤。
处理:一般烫伤处理:一旦发生烫伤,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用清洁凉水浸泡或自来水冲淋降温,降低伤害程度。
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早,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
C,以免冻伤),效果越好。
如果烫伤处的水泡已破溃,则不能浸泡,防止感染。
对于烫伤面积较大的患者,一应立即剪除湿衣服,用清洁凉水冲洗或浸泡烫伤处,尽早送医院进行处理,切不可穿着热液浸透的衣服求医。
小面积轻度烫伤的老年人,可在家中处理,用清洁凉水持续冲洗后,水泡未形成前可用70%酒精纱布加压包扎以防止水泡形成。
也可以在清洁创面后,局部涂抹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等消炎止痛。
处理创面时注意不要弄破水泡,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液。
眼部烫伤处理:家居老人常会发生沸油星、蒸汽、开水滴等烫伤眼睛的意外事故。
烫伤时,应初步判断烫伤的程度,如果眼内摩擦感严重,流泪多,角膜上出现白点,说明角膜已被烫伤,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症状轻者,烫伤局部涂抹金霉素眼膏或四环素眼膏即可,采取暴露疗法,经3~5d就会渐渐愈合,切勿使用污染的纱布敷贴,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预防:从事家务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自觉无力完成的或危险的家务劳动,应由他人帮助完成。
即便是想承担部分家务劳动,也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工作开展前仔细检查操作用具的安全性能,动作稳健细致,避免慌乱,以免发生危险。

5、坠床 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躁动或翻身幅度过大的老人,应加设床栏以防坠床,尤其是偏瘫的老年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者,一定要设置床栏,并有专人看护。
对于躁动者,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安全的重要性,并使其同意使用保护带。
保护带的松紧适宜,以免损伤皮肤。
老人使用的床垫软硬度适中,避免床垫过于松软造成翻身不便和坠床的危险。
(来源:养老网)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2789 18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划转国有资本,纾缓养老之忧 国务院近日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被纳入划转范围。
除公益类企业、文化企业、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主体外,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到来,养老金缺口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方案》的公布意味着,划转国有资本以补充社保基金不足的“靴子”正式落地,该项改革以庞大的国有资本为担保,能有效纾缓社会对“老无所养”的担忧。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
从公平理论来看,政府是社会保障的“最终付款人”,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改革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切实履行了社保“最终付款人”责任,使老有所养有了源头活水;二是国有资本经营体现了“社会分红”,符合当前国企改革的方向。
方案称“今后,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如需进一步划转,再作研究”,给公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该项制度设计的最大优点是,不同于简单的公共财政拨款,划转国有资本的股权并不影响当前财政收支,也不会影响当前的财政支付能力。
此外,国有资本的持续盈利及分红能力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源头活水,增强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利润总额14072.3亿元,同比增长24.3%,而金融类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则更强。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这满足了实现代际公平的需要;站在国企的角度审视,此项举措符合国企改革方向以及符合国有资本“社会分红”之要义。
当前混合所有制以及央企间交叉持股的国企改革的语境是,要实现从“一股独大”到多元化股东的制衡机制,而完善的划转国有资本制度有助于实现这一改革目标。
按照社会分红理论,国家从投入到社会化企业的资本和土地中获得利润,一部分作为社会分红分给公众,另一部分用于再投资。
现实中,将国有资本收益直接分红的条件尚不成熟,也存在“僧多粥少”等问题,而以股权划转的方式将收益用于填补养老基金缺口,等于让全民享有国资收益带来的福利,是社会分红的重要方式之
一。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划转国有资本相比其他方式更具优点,但也更加复杂。
例如,增加了社保基金运作国有资本能力的难度,分红收入由于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等,这些都亟待有关部门抓紧行动,早日制订并出台配套办法与制度。
(来源:光明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2791 大力发展养老业方可解养老之忧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中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在老龄化社会中,青年人“不够用”且压力大将
是普遍现象,因而不能完全指望他们养老。
因此,从根本上要解决养老问题,除了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外,还须老年人群体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大力弘扬“老有所为”的精神,共渡难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这些家庭的老年人对养老问题普通存在后顾之忧,经济上和健康方面担忧最为突出。
同样作为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状况存在很大的差距。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身份差距都比较大,部分人退休后每个月能领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退休金,可以过体面的晚年生活,但也有部分高龄老人每月只能领到百十块钱象征性福利,生活比较艰难。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老年人群体上表现非常典型,亟待政策惠及中低收入老年人群体。
事实上,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多数老年人并不愿进养老院,居家养老仍是主流。
居家养老的一大 19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容易产生孤独感。
在记者接触的老年人中,身体尚好的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是生病,成为半失能或失能老人。
而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选择在养老院养老,也是不希望给家里人添麻烦。
其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养老问题,最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发展起来了,有了更多的收入,才可以帮助到更多中低收入家庭。
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养老问题实际上是缺乏产业支撑导致的,尤其是养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以北京为例,街道、社区等基层养老事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普遍缺乏养老产业支撑,公办养老机构供给不足,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机构多面向高端市场,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与产业还十分缺乏。
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专家指出,老龄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基层老龄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基层老龄工作尤其是社区老龄工作的开展普遍面临人、财、物匮乏等难题,国家有限的资金大多投向了专业养老机构,而专业养老机构却大多把钱花在了面向高收入家庭的市场,中低收入家庭大多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而人财物的缺乏使得作为养老主体的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难以全面开展。
现在普通养老服务人员收入普遍不高,以江苏省为例,2016年全省养老护理员年平均工资为33866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711元,养老护理员年平均工资只有当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
收入低,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
还以江苏省为例,30岁以下从事养老工作的年轻人占比10%不到。
养老机构普遍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尽管可以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来养老,但智能机器人毕竟不是人,在对老年人进行照顾、护理与服务方面,与人性化的服务还有很大差距,满意度还有待提升,短期内依靠机器人养老还有很多的问题无法解决。
其实,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身体还很健康,还可以从事养老等服务业。
专家建议,应鼓励地方和基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通过发展产业解决无处养老和养老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国家投入的资源重点应向社区、乡村倾斜,鼓励老年人群体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大力弘扬“老有所为”的精神,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尽可能就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养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共渡难关,攻克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2825 热点新闻 中国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开药方,“对症下药”是关键 针对近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必需用药国产巯嘌呤片在多地遭遇短缺,国家卫生计
生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按照此前重点监测情况,20日已完成应急生产检验首批295万片巯嘌呤并已陆续发货。
各地将抓紧协调组织做好采购配送工作,直接挂网采购,确保供应。
药品短缺近年来为何频现?让医患双方不再为“救命药”断供“揪心”、回应民生医疗关切,我国将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优化药品研发流程、加强供需协调等全链条发力,让“一药不再难求”。
130个药已进入短缺药监测清单 心脏病临床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治疗儿童心功能不全的地高辛口服液……国家卫计委汇总分析 20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各地监测上报品种并委托中国药学会调查发现,我国药品短缺集中在常用低价药和专科、急(抢)救药。
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
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鱼精蛋白、丝裂霉素等130个临床急需短缺用药均已列入清单管理。
“此次巯嘌呤片出现短缺后能够迅速恢复市场供应,源于短缺药品监测网络的逐步建立完善。
”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说,按照有关要求,卫生计生部门近两年建立的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前期已经监测到巯嘌呤的短缺风险预警,从8月份起就通过加速相关企业GMP认证等措施进行应对。
而按照药品生产流通的一般规律,若无预警监测,恢复供应需要半年左右。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通过“一对一”解决之策,开展了短缺药品市场撮合试点、启动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等,一揽子解决了监测清单中大部分药品短缺问题。
“对症下药”是关键 到2020年,我国将构建短缺药品信息收集、汇总分析、部门协调、分级应对、行业引导“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从全链条看,药品结构性、局部性短缺“症结”何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指出,药品是特殊商品,对病人属于“刚需”。
完全靠市场,药品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下降,药企不愿意生产,价格低、用量小的药品就容易短缺。
“就源头端而言,我国是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总体上看,原料药工业属于精细化工,生产工序多、投入大、高耗能。
同时,市场对原料药的依赖度高。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有巯嘌呤原料药批准文号生产企业3家,但仅1家实际在产;而主要在产的制剂企业因原料药价格上涨过快采购困难停产,加速导致了巯嘌呤片供应较大程度短缺。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在市场之手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托底”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将发挥好“协调员”的作用。
从整个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能力性和结构性短缺成为医药产业一些领域“后劲”不足的“掣肘”。
《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对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从2016年起,食药监总局对优先审评列出了17种情形,将临床急需、市场短缺的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范围。
全链条发力走出“救火式”治理 记者了解到,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等多部门将从22日起,针对氨苯砜等短缺药品清单上27种疑难短缺用药,集中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会商解决。
如何推动“寻药记”早日谢幕?完善监测预警,搭建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
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扩大监测范围,在目前500多个医疗机构监测哨点基础上,向生产和流通等重点环节延伸,推动实现信息监测全覆盖。
“从‘使用端’前移到‘工业端’,有助于直接实现‘未雨绸缪’。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肖鲁说,今后应加快推动主管部门提出的短缺药品及其原料药生产企业停产备案制度,缩短短缺实际发生与应对机制启动的“时间差”。
动态调整完善短缺药品清单。
专家介绍,疾病谱变化、重点人群临床用药需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过程,“解决药品短缺并非一日之功”。
今后,我国还应完善药品短缺标准动态确定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科学建立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联动。
业内人士指出,解决廉价必需用药“叫好不叫座”的问题,需同时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调动医疗机构使用廉价“救命药”的积极性;还要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医务人员选用价廉质优的药品。
(来源:经济参考报)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2827 21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配合医改,北京推10项举措,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4月8日零时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正式实施。
这项改革只是北京市在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的第一步,为配合此次改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近日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通知》:通知从改进医疗服务、改善后勤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三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十项措施,让患者就诊更加方便及时、放心舒心、合理规范。
那么,咱们老百姓的就医体验将从哪些方面得到提升?快跟着健康北京一起来看看吧!
一.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内今年,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将全面开展实名预约,提供门诊、检查、取药等预约服务,多样化预约挂号途径,压缩患者取号、就诊、检查的间隔时间,缩短院内等候和大型设备检查预约等候时间。
6月底,三级医院要将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之内,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
2017年底前二级医院要将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之内。
目前,北京朝阳医院就实现了通过京医通预约、微信预约、网络预约、电话预约、诊间、诊后预约、出院预约、社区预约、银医卡预约、医生预约(科际转诊),这9种方式预约就诊,医院预约挂号量占总挂号量的80%以上。
并且,在患者预约时,即可告知患者预计就诊时间,精确到了15分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配备了自助分号机,患者只要扫一下处方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分到不同的窗口等候,通过门诊智能快速发药系统,窗口的药师准备好后,屏幕上的叫号系统则会显示患者的姓名,门诊平均取药等候时间低于2分钟。

二、三级公立医院4G全覆盖年内,三级公立医院无线网络4G信号同时均等全覆盖。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根据各自情况可向院内就诊患者提供检查结果推送、健康知识普及、费用查询、电子支付、院内电子地图导航、短信提醒、自助打印、健康监测、在线咨询相关服务等。
北京市医管局要求,22家市属医院通过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全部实现自助机和手机预约挂号缴费、自助缴费、移动缴费和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打印,并逐步增加检查检验结果信息推送、体检预约、专业健康科普等手机服务功能。

三、中药配送、哺乳室、充电装置等全方位便民通知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完善无障碍设施,尽力实施各种便民服务和帮老助残措施。
3月底前,在门诊大厅提供轮椅服务、引导服务,在咨询台、护士站为患者提供纸、笔、针线盒等便民设施,根据需要设立哺乳室,在候诊区为患者提供紧急充电装置、布置健康宣传展板、摆放健康科普资料、播放健康宣传视频等。
目前,中医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安贞医院、世纪坛医院、宣武医院、佑安医院、朝阳医院已经开展了中草药、代煎汤药全市范围内配送到家服务。

四、五类人群将拥有家庭医生2017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
同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在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将享受到更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
另外,居家高龄、重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将享受到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连续性的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

五、从门诊、住院、后勤改善就诊和住院条件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介绍,三级医疗机构将开展门诊服务中心、住院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一站式服务。
门诊服务中心模式:集中接待患者咨询、投诉事项。
住院服务中心模式:做好出入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服务等,严格探视和陪护制度。
22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后勤服务中心模式:实现后勤管理一体化,改善患者膳食质量,增加膳食品种,提高烹饪水平,提供临床营养服务。
3月底前,集中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清除地面、墙面和散发的各类小广告,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医院卫生间配备搁物台、挂钩、扶手等,免费提供厕纸和洗手液,改进卫生间保洁服务,有效去除卫生间异味。

六、疑难病患者看上“大专家”更容易通知要求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层级诊疗模式,完善院内诊间转诊标准及诊间转诊机制,让疑难病患者更加方便地通过转诊看上大专家,提高专家资源的利用效率。
健康北京了解到,今年安贞医院、积水潭医院、口腔医院、宣武医院、回龙观医院、同仁医院、胸科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佑安医院等10家医院将推出第三批次34个知名专家团队,2017年底北京22家市属医院知名专家团队共计将达到70个。

七、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儿童常见病基本医疗针对很多人反映的儿科看病难状况,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医联体牵头医院要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医联体内的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联体内部的儿科服务体系。
2017年底,对16个区符合条件的100个社区医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增加儿科执业范围,使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儿童内科常见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八、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为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
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医院,逐步推行“日间手术”。
逐步形成“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
多知道点:日间手术最早源自欧美发达国家,是指选择一定适应症的患者,在一至二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患者不在医院过夜的手术模式。
也就是说,患者从门诊检查、排期,到手术、术后观察、康复出院,只需要24~28小时。
这为缩短患者住院等待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提供了可能性。
6月底,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16家医院,将在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口腔科等适宜科室,选择部分手术风险性较低、技术已成熟的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

九、设置药物咨询中心,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各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目前,22家市属医院都建立了用药咨询中心,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知识等用药咨询和指导服务。
同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药品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定期公示处方审核和点评结果,对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生实施诫勉谈话,处方审核和点评结果纳入绩效管理。
朝阳医院在国内首家开设精准用药门诊,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共接诊来自全国各地患者600余位,涉及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冠脉支架及搭桥术后等20余种疾病,通过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与全程的追踪随访,干预成功率达93%以上。

十、治疗项目标准化、程序化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提高医师诊疗行为的透明度,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多知道点:“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
使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实现“同病同治”,缩短住院周期,节省患者医疗费用。
6月底,所有三级医院和9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2017年底前,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来源:健康北京) 23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2834 老龄数据 北京百岁老人达到751人,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昨天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16年-2017年)》。
报告显示,少儿人口增加、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北京户籍市民的赡养负担重。
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万余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多一点,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59.5万,占老年人口的18%。
百岁老人达到751人。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75岁及以上老人同比增长6.5%,80岁及以上老人增长6%、百岁及以上老人增长6%,90岁及以上老人增长10%,增幅均超过了60岁及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人的增长速度,意味着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社会及家庭的养老负担加重。
报告称,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少儿人口,从2012年的14.1人增长到2016年的19.1人;而同期抚养的老年人口从29.4人,增长到38.1人。
一老一小都增加,报告给出的结论为“人口抚养重”。
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5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多,比上年增加4.8万人。
“纯老年人家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空巢老人”,还包括子女也超过了60岁的家庭,这类老人是未来养老的难点所在。
报告称,“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自今年全面实施以来,截至9月30日,全市老年人享受免费公交约2.34亿次,9月份达到历史最高值的4500万人次,日平均150万人次,出行高峰集中在9时至11时。
(来源:北京晨报) /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2837 陕西:2021年西安60岁以上老人155万人,养老如何解? 记者昨日从统计部门获悉,西安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1.21万人,老龄化率15.99%,预计今后五年全市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约5万人,到2021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55万人左右。
七成多受访者为“空巢”老人一边是独生子女工作忙,一边是老人怕给子女添负担。
记者了解到,随着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
统计部门建议,加快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链,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统计显示,从家庭层面看:家庭规模缩小,“四二一”家庭模式比例上升,“空巢”现象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3.3%的受访老人为“空巢”老人,其中9.1%为独居,64.2%仅与配偶同住。
从社会层面看:社区(居家)养老正在探索,服务有待推进。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依然较慢。
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缺口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同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24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七成多老人在养老方面有压力市统计局近日开展了“西安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通过对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阎良区范围内449名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问卷,了解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需求情况。
经济保障是养老问题的核心。
调查显示,离(退)休金/养老金是受访老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受访老人的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占54.2%,1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分别占17.8%和26.9%。
老人们在养老方面有经济压力吗?调查显示,有77.5%的受访老人表示在养老方面有经济压力。
从担忧的生活问题看,有48.8%的受访老人担忧退休金不够用,有35.0%的受访老人担忧没有经济来源。
半数老人平时感到孤独失落老年人离退休后,逐渐远离原来的社会关系,加上身体变差,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关怀和调节。
目前,53.7%的受访老人平时有孤独失落的感觉。
另外,从担忧的生活问题看,有15.4%的受访老人担忧生活孤独寂寞。
社会交往(51.0%)、谈心交流(49.2%)、天伦之乐(49.2%)和得到尊重(49.0%)是能给受访老人带来精神安慰的主要方面。
受访老人希望有情感上的寄托,期盼精神上的关爱。
半数老人首选家庭养老现在,受访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较重,尤其在高龄老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58.1%的受访老人首选家庭养老,22.7%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8.7%选择机构养老,还有0.5%的受访老人选择其他养老方式。
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受访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逐渐上升,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逐渐下降,这应该和子女数量多的家庭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的养老支持有关,而没有子女的受访老人100%选择了机构养老。
(来源:西安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2796 1.67亿老人,如何安心养老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在必行。“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而目前养老服务存在总量不足、投入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月7日,江苏无锡,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此召开。 会议透露,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床位明显不足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 25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 而在我国目前养老服务中,仍然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既存在“一床难求”,也存在“床位闲置”现象。同时还存在着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据介绍,“十二五”时期,将以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重点,将无偿服务、低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全面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朝着城市街道社区有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社会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县(区)有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设区市有多所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超过40%、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照料服务、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开展向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迈进。 优秀社工十分匮乏 在养老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在养老服务领域率先培养和使用一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全国潜在需求在1000万人左右,但目前全国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我国今后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将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 窦玉沛表示,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建设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建立养老机构院长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专业人才。争取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养老服务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志愿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养老服务将获补贴 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将完善政府供养制度,对于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建立高龄补贴制度,逐步将本地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按月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计发高龄补贴。窦玉沛透露,我国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辟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增强群众长期护理保险意识,减轻长期高额护理费用压力。近年来,国家从政策扶持入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快速增加,有些地区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已超过政府办养老机构,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一些地区还大力探索实施公建民营,将政府办养老机构委托给社会力量管理和运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情。但同时也存在由于部分地区和部门认识不到位,加之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够,许多政策很难落实的情况。李立国强调,应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来源:陕西民政) /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2799 26 养老研究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做好生命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一、社会背景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
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日的11.4%。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使得我国疾病谱相应发生改变,使老年人的医疗照护和临终关怀服务成为了急迫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做好生命关怀工作是尊重人权,实行人道主义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之
一。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公众媒体的宣传引导,还要有规范的服务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生命关怀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荣军养老的渴望 荣军包含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
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实行义务兵制度后应征入伍,服役期满退出现役的人员。
这些人员都是为我国国防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功臣,是党和政府重点优抚、优待的人群。
在乡复员退伍军人特别是“三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人员,他们退出现役后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
由于受历史和战争环境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隐性疾病凸显,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多数成家较晚,少数终身未婚,身边缺少于女赡养照顾,老年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心理失衡,成为上访户,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陕西省荣复军人第一医院主要承担7—10级伤残军人和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慢性病的治疗、疗养、康复任务,领导集体针对上述发展趋势,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果断决策,于2006年3月成立了第一家生命关怀机构——姑息关怀科。
在完成复员退伍军人慢性病的治疗、疗养、康复任务的同时,开展孤老荣军终身代管养老业务,为荣军的养老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养老模式的建立及运行 (一)服务对象及一般资料姑息关怀科服务对象为:全省七级至十级伤残军人、在乡复员退伍军人中丧失劳动能力,身边无子女和直系亲属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给予终生养老代管,同时面向社会提供临终关怀和养老服务。
经过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从入住病人情况看,90%为60—98岁老年人,80%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20%为半自理老人;老年常见慢性病者占100%,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占92%,精神神经障碍患者占6%;其中,脑血管病康复理疗患者占10%,舒缓性治疗患者占80%,临终关怀患者占10%,年龄大,病情重、病种复杂。
(二)实施步骤及内容
1、整体规划,突出重点。
加强荣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无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院领导针对荣军和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趋势统筹考虑,整体规划,改造服务设施、编制医护人员,制定管理规则和服务模式,支持科室正常运行。
科室根据入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因病地治,合理安排医护力量,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的养老服务功能,优先解决需求最迫切的孤老 27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荣军和完全不能自理、半自理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

2、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主导,完善养老设施建设。
老年人的共同特点是:反应迟钝,行动不便, 自治能力等。
开展养老服务的基本设施要求是通畅、无障碍、有扶助器具和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的设施,重点实现以下服务功能:
(1)生活照料。
每个病室内都有卫生间、衣橱、壁挂式空调、有线电视、床头柜及其他特需器具。
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入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使患者住在这里有一种家的感觉。

(2)康复护理。
对于有康复治疗价值的患者积极实施康复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自治生活能力。
医院购置了电动式运动平板、电脑控制颈胸椎牵引床、中低频点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康复理疗器械,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使部分老人得到康复。

(3)紧急救援。
老年性疾病随时都有突发、逆转、加重的可能,紧急援助是开展养老服务不可缺少的功能。
科室有规范的治疗护理单元,有应急救助的医疗力量和急救处理设施,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它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养老年服务风险得到预防和控制。

3、资金保障来源。
开展养老服务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
我们主要利用公办公管的优势,以服务获取社会效益为主,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服务。
我们的做法是:利用省财政核定的荣军的床位费和所在县交来的服务对象本人的定量补助费和丧葬费作为代管的基础费用,建立荣军代管病员的保障金,专户储存,集中统一安排滚动使用。
一是用于代管荣军病员的日常零用金;二是用于医疗、生活费用开支;三是用于服装配发、洗涤的开支;四是用于丧葬费用支出,不加重县区民政部门和个人负担。
在社会养老方面,采取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三个级次和患者家属的特殊要求区别收费。
从目前运行情况看,虽然人数不多、亏损运营,但为荣军养老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4、制定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养老服务行为。
为了提高对荣军的养老服务水平,在孤老荣军代管中,医院制定了《鳏寡荣军在院代管细则》,从医疗、生活保障到日常照护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姑息关怀科养老服务行为。
科室制定完善的养老服务标准,建立了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大力推动了各级各类标准在姑息关怀科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5、确立服务宗旨及实施高效率的服务水平。
科室坚持“以人为本,为奉献者奉献”的服务宗旨,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努力为荣复军人奉献爱心。
荣军老年人入住后,我们把他们的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舒心作为工作人员思考的突出问题。
首先,发挥医护人员在老年病诊治方面的专长,因病施治,帮助他们解决疾病带来的痛苦。
其次,加强医护人员和护工的培训,严格管理,针对每个人制定医护方案,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循序改进服务质量,做到“五心服务”,即:爱心、耐心、细心、诚心、热心,感动每位老人;第
三,引导老年人们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工作人员经常性的与他们聊天、拉家常,鼓励他们打牌、下棋、听音乐,经常性地参加户外活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康复。

6、注重人才培养,确保服务质量的循序提高。
科室利用科务会、晨会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利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平台,学习吸收同行间的经营管理经验,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不断充实老年病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养老服务知识的培训学习,使60%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在各种杂志期刊发表论文7篇。
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培训护工人员,全面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使入住荣军老人能够感受到舒适,温暖、亲切的关怀与呵护。

四、探索中的实践效果 陕西省荣复军人第一医院作为陕西省民政系统的优抚单位之
一,旨在为荣军服务、为民众排忧解困,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
姑息关怀科在医院的支持下,采取了许多扶贫帮困政策,切实解决了许多家庭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许多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运行5年来,为宝鸡地区及周边城市提供了上千人次的服务,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荣军之家”、“老百姓医院”、“平民医院”。
同 28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时,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也因姑息关怀科在生命关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而吸收为团体会员单位。

五、问题和建议
1、养老设施的投入不足,规模小、设施不尽完善,不能满足荣军养老的需求。
建议省厅在我院异
地重建二期工程规划中考虑荣军养老设施建设。

2、荣军养老经费不足且划转困难。
从目前我们实行的经费保障状况看,一是数量不足,床位费730元、个人定量补助300元,共计1030元,要支付荣军养老的医疗、饮食、衣着、洗涤、陪护、调温等费用显得杯水车薪,建议省厅从优抚事业费中每床月补贴500元。
二是养老荣军的定量补助费划转困难。
由于各县区采用财政集中支付的管理体制,县区民政局同意但财政支付难。
三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物价攀升快,建议建立随CPI变动而调整的灵活机制和资金拨付保障机制。

3、养老机构专业化队伍建设难。
一是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源匮乏,护工人员聘请困难并难以巩固。
二是养老专业人才培训机构未建立,规范化培训尚不能落实。
建议教育、培训机构开设养老专业人才培训课程。

六、展望与未来 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成雏型,以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深信荣军养老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陕西民政) /Home/Article/index/id/469/aid/42811 陕西:西安市莲湖区民政局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之
一。
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和发展,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莲湖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域,截至2010年底,全区74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3%;80岁以上高龄老人11842人,占60岁以上老人的11.8%;空巢老人家庭占老人家庭的49%;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四个老人、两个夫妇和一个孩子的“421”型结构。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旺盛,发展老龄事业压力巨大。
莲湖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社会总体发展战略,把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莲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区内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创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体制,不断完善“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除了继续做好对已有养老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外,重点破解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的难题。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全区已经建立了“三级管理、两级服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工作预想,做到了居家养老“政府投入主导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莲湖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西安市老龄工作先进区”“陕西省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也为西安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9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一、创新体制机制,政府主导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 为适应新形势下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莲湖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一是创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运行体制。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业务指导、搭建平台、督促评价等手段体现了政府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社会各界通过加盟服务、志愿者助老等形式实现了与政府一起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通过成立民办非企业组织的服务中心和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委托运营,探索了一条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这种体制的优势首先在于明确了政府、社会组织的责任和职能定位,便于其利用各自优势在养老事业中发挥作用;其次是政府需要的社会效益、企业(或商家)追求的经济利益、老人需要的优质服务都可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建立政策、组织、投入等保障机制。
一是创新普惠性的居家养老公共服务政策。
2008年开始在青年路街道和丰盛园社区开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并多次去上海、北京、福州等地考察学习,2009年9月,区政府出台了《莲湖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全面启动。
2010年11月,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资金来源、优惠政策和责任分工等。
为了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区民政局、区老龄办又印发了《关于创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的通知》。
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相继出台出台,既彰显了政府在发展养老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和打造服务型政府为老年人谋福祉的执政理念,又保障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长效型;二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机制。
区上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街道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导小组,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级管理网络各自职责分工明确,保障了工作的落实和扎实开展。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投入重点和投入领域也体现了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在硬件设施方面,近三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500万元,建成了2000平米的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民办非企业的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政府还投入60万元,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活动广场30个,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活动提供场地。
每年投入50万元为孤寡、伤残、特困、高龄老人购买服务。
投入10万元为全区8万多老人建立了基本资料电子信息档案,便于对老人服务需求及需求特点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二、搭建两级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 莲湖区政府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机构和社区为主体,通过整合区域内司法、就业、
卫生、民政等政务服务资源和超市、餐饮、维修、配送等便民服务资源,建立区级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
区级服务平台由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和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成,主要为老人和居民提供“送上门”的服务。
信息中心以965668服务热线和网站形式,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建立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手段,实现老年人和服务机构的快速对接,使老年人和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固话、移动、网站三种形式得到政策咨询、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籍、紧急援助、配送递送、特约服务、设备维修、物业服务、助餐服务、丧葬服务的那个20大类130多小项服务。
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区民政局审批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的服务主体,主要承担了对政府援助的孤寡、伤残、特困、高龄等老人的无偿服务和有需求老人的有偿服务,从2009年起,已为辖区450名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特困老人、伤残老人等提供了生活照料、家庭保洁、保健按摩、精神慰藉等服务,为210多名老人提供了有偿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组成,主要是为“走出门”的老人提供服务。
截止2010年底,已经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建立示范站12个。
服务站以组织老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法律维权援助、组织志愿者开展助老服务等常规性服务为主,示范站除此还为有需求的老人开展日托照料、提供午餐,康复训练等服务,使能走出家门的老人更好的参与社会,融入生活。
两年多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示范站及2000多人参加的莲湖区“爱心助老”志愿者服务大队,已为社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等提供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累计服务15600人次。
30 2017年11月24日《每日养老资讯》 两级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各自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同的定位,形成了既各尽其职又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既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也为全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三、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社会化养老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居家养老也必须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的路子,才能够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莲湖区政府解放思想,积极引进和扶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通过政策扶持、制度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服务等手段,发挥他们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之初,就把市场化运作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方向,并通过社会化运作实现社会参与,投资多元。
为此,引进陕西省巾帼依诺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服务中心和政府签订外包服务合同,政府将购买服务的对象委托服务中心服务。
政府将居家养老信息中心委托服务中心运营,服务中心又作为居家养老信息中心的运营主体。
政府除支付购买服务的资金外,每年还要给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一定的运营费用。
政府处理与中心关系的原则是政社分开,指导而不包办,引导而不干涉,充分尊重中心的经营自主权。
中心在运作上,优先保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发展有偿服务来实现效益。
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市场化运作,不仅把政府从具体的服务组织和管理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也调动了服务中心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专业机构的在服务和管理上的优势,较好的解决了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落地问题,实现了政府、机构和服务对象的多赢。
由于市场化运作,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招募大量的加盟商加盟服务,并主动还触角延伸,在各街道办事处重点社区建立了如亲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编织了从上到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行网络。
同时,主动与电信协调合作,推广具有紧急救助功能的老年人专用机,推出专为老年人设立的“天翼如亲关爱卡”,建设IVNP网,实现资费减半,网内通话零成本的政策优惠。
下一步还将合作建设短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政策、保健知识等免费信息服务。
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于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专业化管理和服务队伍,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 老年人的养老供给包括基本物质生活供给和养老服务照料供给。
在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则最为需要,尤其是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对养老照料的需求尤为迫切。
而目前,整个家政行业服务人员紧缺,养老护理员更是难求。
为此,莲湖区在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之时,就把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作为重点来抓,也把他作为保障服务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管理队伍。
招聘了15名大学毕业生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协助员,配备到区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和街道民政工作站专门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
对他们除了上岗前的培训外,每月例会以会代培,学习政策、交流心得,使得此项工作有专人落实。
二是培育建立了专业化服务队伍。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人手紧缺、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水平差的实际,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利用其业务上级陕西巾帼依诺家政有限公司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资质的优势,免费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养老护理员和家政服务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并可根据工作时限通过考试定级。
两年多共培训了养老护理员和家政服务员200多名,不仅解决了养老护理员紧缺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也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进入家政服务领域提升了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极大地为莲湖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资源。
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员工化管理,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为其办理了家政职业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做到了政府放心、机构放心、服务对象放心,也减轻了机构的运营风险,保障了服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使得工作推动扎实有序,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和多家媒体给予了充分关注和报道,老人和子女也以不同方

标签: #都要 #后缀 #什么意思 #canel #cf #胸部 #区别 #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