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CHINA

需要多少钱 3
ECONOMICTIMES ■责编:刘慧电话:(010)81785188—3023E-mail:liuhui1116@ 热点透视 2020年9月21日星期一
3 ■美编:中一组版:梅雪荣 聚焦居民养老前景 编者按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在疫情之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活,采取行动避免生活中和养老时出现意外风险,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养老储蓄意识开始觉醒,很多年轻人开始认识到长远规划对于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努力去为生活中及退休以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本期热点透视邀请了专业人士,为年青一代讲解如何设定养老储蓄目标,以及如何理财。
■业者说 从现在开始,做时间的朋友 年青一代养老意识逐年提高规避风险才能一路坦途 ■本报记者刘慧 最新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持续提高。
在接受调研的6万多名受访者中,约70%的年轻人(18-34岁)表示,市场的大幅波动促使他们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约40%的年轻人表示,开始仔细规划用于养老的长期投资。
年青一代如何更好地规划未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业人士表示,所有的事都是喜忧参半,规避掉潜在的风险,才能迎来一路坦途。
保险、储蓄、投资,这三块完美结合才称得上是理财,而且投资不能超过总资产的50%,并且保守型和激进型要各占一半。
退休储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富达国际是全球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他们认为,退休储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长何慧芬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年轻人要关注三个重要的数据:储蓄进度表、每年储蓄率、潜在可持续提取率。
储蓄进度表,简单说,就是需要积累多少养老储蓄来满足退休生活的开支。
在退休的当年,如60岁退休的时候,人们要有9倍当年的年收入才能支付接下来多年的养老生活。
每年储蓄率是每年需要为退休储蓄多少钱,在你比较年轻的时候,每年有大约19%的储蓄率,才能达到最终合适的退休生活水平。
潜在可持续提取率是指在退休期间,可以从退休金中可持续提取的金额。
蚂蚁集团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祖国明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有长期投资的习惯。
如果在政策推动下,第三支柱养老能够落地执行的话,希望更多人开自己的养老账号。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家庭、收入、负债等情况,考虑不同的配置比例。
其中一个是“5-3-2”,50%的钱用于日常生活支出,30%的投入到人生保障,20%的做更激进的投资。
年轻人消费欲望高,恨不得“月光族”,很会享受生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家庭,可能支出越来越多,就要均衡一些,可以采取“4-3-3”,40%的钱用于日常生活支出,30%的投到人生保障,为家庭买保险,做养老储蓄,30%的做更激进的投资,这样的话正好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收入可能也最 迈出第一步没有储蓄习惯的受访者开始长期储蓄的第一步 年青一代(18-34岁)(%) 35岁及以上人群(%) 寻找收入更高的工作、开展副业或兼职 强制储蓄部分月收入(包括定投)减少休闲/娱乐消费的支出增加养老/长期产品的投资其他(请说明) NA20 717 NA12 43 5148 NA NA 67 353720132116 2019年2020年 图表来源: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 好。
最后一个比例是“3-5-2”,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接受未来年龄对我们的考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相对更弱一些,消费欲望可能也下降了,30%的钱用于日常生活支出,50%的用于储蓄,做养老,20%的做高风险的投资。
此外,还有更智能和更精准的个性化比例,这种配置计划需要专业机构根据大数据、资产情况,通过算法算出来,这样更加专业理性。
保险、储蓄、投资三块要完美结合 中国年青一代的心态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
这表明,进一步支持他们迈出养老规划第一步的时机已经成熟。
除了缺乏资本和开销较高之外,24%没有储蓄习惯的年轻人称,缺乏投资知识阻碍了他们的储蓄和投资。
年轻人如何更好地理财呢?明亚保险经纪资深合伙人李志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短短十几年间,我们被股票、房产、基金、信托、股权、P2P、区块链等投资产品一遍一遍地历练着。
世界上不存在回报率又高、又稳妥的理财产品。
所有的事都是喜忧参半,规避掉潜在的风险,才能迎来一路坦途。
现代的金融产品,通常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用单一的回报率来衡量它们,是对金融最大的误解。
而一味追求回报率的人,内心多少都有些赌徒心态。
理财,就是自律和贪婪的抗争。
把理财等同于投资,是对理财的最大误解。
理财讲究的是均衡,讲究的是资金的合理配置,不能只看重回报率。
每一种金融产品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属性,理财追求的是资产结构的合理性。
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把每一种金融产品的 优势发挥出来,做到扬长避短,攻守兼备。
李志斌认为,理财分为三个部分:底层是保险和 储蓄,再上面是投资,投资又分保守型和激进型。
储蓄不宜占比过高,过高就会影响资产的收益性。
储蓄应占总资产的10%-20%,能够提供最近半年至一年要花的钱就可以了。
投资的品种有很多,其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守型的,以债券、信托为代表;一类是激进型的,以股权、股票、期货为代表。
投资需要做资金的分配,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高风险的和不熟悉的领域。
比如,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
即使指数型基金也不行,因为投资指数型基金的逻辑是股票指数长期向好。
“要坚持资金的合理分配,保持结构的合理性。
”在李志斌看来,投资不能超过总资产的50%,并且保守型和激进型要各占一半。
保险、储蓄、投资,这三块完美结合才称得上是理财。
做到了合理配置,进,能争取高的回报率,退,也可保全资金。
理财就是:按比例分配,分阶段准备。
“比例”是不孤注一掷,不放在同一个篮子,永远留有退路。
确定要用的钱,只能放在确定的渠道;余下不用的钱,才去做高风险的投资。
“阶段”就是将资金按照短、中、长期的用途来规划。
更多的年轻人也表示,设置每月定额储蓄可以帮助改善个人财务状况,这是一个常用的增加养老储蓄的策略。
有些年轻人为了储蓄愿意减少娱乐的支出,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表明年轻人比之前更乐于平衡财务目标,并考虑调整可能的生活方式,以改善长期的财务状况。
年青一代开始投资未来 ■本报记者刘慧 80后的小吴在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问他:“你退休以后打算怎样生活时?”小吴回答道:“我以后应该是退而不休的工作模式,继续做我的老本行——‘金融理财+咨询顾问’工作。
” 小吴告诉记者他的退休计划:“一年分为四个季度,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适合做培训和筹备工作。
夏天适合去旅行。
秋天重点在理财,可以在自己做感兴趣的事中去完成,我喜欢当一名手艺人,包括竹艺、木工、皮匠、银匠这一类的手工艺。
冬天到了,就跟朋友们聚聚,筹备来年的行程。
我希望退休后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生存。
” 梅子有个6岁的儿子,虽然调皮但是很聪明。
她对记者说:“我希望退休以后,能经常和闺蜜们出去旅行,或者在一年的某个季节,和她们住在一起,有一个小院子。
”当记者问道:“你不帮儿子带孙子孙女吗?”梅子笑了笑说:“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孙子孙女就让他们自己带吧!我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 90后的甜甜在北京读的大学,不知不觉,毕业已经四年了。
她在北京一家公司当会计,面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明年考中级会计师,同时学习注册会计师的课程。
受疫情影响,她的收入有所下降,现在每个月收入7000多元,除去3000元房租,还能够养活自己。
虽然每个月所剩无几,存不了多少钱,但她相信疫情过去后,公司的经营状况会改善,收入也会增加。
她期待的退休生活是,能够和朋友们一起去环球旅行。
思考未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开始思考未来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对退休生活作出规划。
有的要去完成少年时的梦想,有的要过上退而不休的生活。
在记者的身边,有些80后表示,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75岁还能复出,他们信奉“不工作会变老”的法则。
但有些年轻人表示,希望年轻的时候能多赚点钱,等45岁以后就可以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了。
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近日调研了国内6万多名受访者,并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持续提高。
在年青一代(18-34岁)中,51%的受访者表示,2020年已开始储蓄,这一比例高于2019年的48%和2018年的44%。
近70%的年轻人表示,正是市场的大幅波动促使他们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约40%的年轻人表示,举国上下共克时艰促使他们仔细规划用于养老的长期投资。
蚂蚁集团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祖国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20年,年青一代的养老意识越来越强了。
在接受调研的6万多名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是35岁以下的85后。
更多的年青一代从活在当下,开始投资未来。
《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年青一代来说,通常从30岁开始储蓄,平均每月存1334元。
年轻的受访者将退休储蓄目标定在150万元,仍然希望可以提前退休,退休的目标年龄在57岁左右。
年青一代对退休时累积充足养老储蓄的信心从2019年的32%跃升至2020年的43%,但是,月度开销太高和没钱仍然是年轻人尚未开始储蓄的主要障碍。
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每个月的收入根本不够开支。
49%的受访者表示,花光了每个月的收入,就是所谓的“月光族”。
还有50%的受访者表示,每个月的薪水不够支撑他们去做储蓄。
投资未来 6万多名受访者对于未来退休需要准备多少钱,从2018年的170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150万元。
据富达国际测算,希望维持退休前生活方式的中国储户,退休时(平均62岁)需要拥有至少9倍于当时年收入的存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向个人账户缴纳8%的基本养老金外,还需要在25岁到62岁期间,每年拿出税前年收入的19%用于养老储蓄。
年青一代在投资期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越早开始为养老目标储蓄,每年需要储蓄的金额也就越小。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经验表明,大多数人都低估了长期小额储蓄所能带来的影响,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额储蓄,也能让我们享受到复利带来的惊喜。
举个例子,年轻人喜欢吃火锅,假设一顿火锅77元,如果把这顿火锅的价钱省下来,10年之后会变成近6万元,到30年之后,就会变成近40多万元,复利和时间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我建议每个年轻人从25岁开始,有19%的年储蓄率;如果是30岁才开始,这个数字会从19%变成23%;如果再晚10年,会从19%变成28%。
复利的力量要好好把握,要做时间的朋友。
而且,国民在养老意识方面需要提升,养老规划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记者还了解到,女性养老的障碍比男性更多,因为女性的平均年龄更长。
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20%,大概有30%的女性没有为养老做准备的目标。
国外也是如此,英国有80%的女性表示,缺乏投资的知识。
所以,男女怎么准备养老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未来更需要专业的机构去提升国民的养老意识。
■何静 理财为什么很重要?这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从多年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亲身经历的与理财相关的案例中,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市场趋势波动的大背景下,真正持续保持财富增长的人,没有人不是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专业的财富管理来实现的。
理财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设计,越是靠近金字塔上半部分及人生的后半段,需求越发复杂和多元,越难有通用的可复制方案。
对于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收入有限,家庭角色单
一,应该如何做好理财规划? 第
一,最重要也是最优先的是建立理财意识。
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碰到很多年轻人,在探讨关于理财的话题时,普遍有一些困惑,而这些困惑往往来自于对理财的认知误区。
其中“我的收入不高,无财可理”,几乎在每一个被问到“为什么没有理财”的年轻人中,是得到最多的回答。
实际上,理财并非有钱人的专属,资产量只是决定了财富管理中可运用的工具和渠道。
理财是一种意识。
在拥有你的第一份收入开始,就应该将其融入到生活规划中。
哪怕只有100元。
市场中1元、100元起投的理财产品不在少数。
而持续、长期地将理财变成一种习惯,很多年以后会发现这是一份可观的价值增长。

二,检视自己的收支账户,养成强制节余的习惯。
梳理每个月的收入项目,包括工资收入及其他可能的现金流入,减去房租、生活等固定及必要的支出,再合理预计一部分弹性支持,留下10%-20%作为强制节余。
这部分强制节余,除非发生临时的特殊消费需求,尽量不要动用。
原则是长期备有能维持3-6个月基本生活的高流动性资金。
再说一遍,强制储蓄非常重要。

三,明确短中长期理财需求。
把存下来的钱配置资产,减少持币。
根据生活的规划制定短中长期的理财目标,从而配置相应的资产。
在选择资产的过程中,无非是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中权衡。
近几年,经济环境并不乐观,在资产的配置上应以稳健安全为主。
比如,如果近两年有买房买车之类的大额支出的计划,那就不要配置投资期限过长的产品,保持变现能力。
比如,家庭的备用金可以买入一些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收益稳定,流动性也很好,减少持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再比如,可以拿出20%左右的闲置资金去适当配置一些风险级别略高的产品,用以博取较高的收益。
但这部分资金要做好一定的本金损失准备,所以比例不宜过高。

四,建立必要的风险屏障。
30岁左右正处于人生的奋斗期,虽然收入增长可期,但工作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
疾病和意外是人生最不可预知的,而发生后足以压垮一个家庭的突发事件。
从近几年的理赔数据来看,疾病的理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所以通过商业保险建立一个长期的安全垫,对于财务状况薄弱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而且年轻时配置保险的成本低、杠杆高,身体状况优质,提前锁定低费率。
这部分保障型支出建议应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0%,同时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配置意外和医疗。

五,提高判断力,借力专业人士。
必须要说的是,理财是一个专业活儿,而且门槛不低。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说股票被套牢,听信他人投项目被骗。
从人性的角度上说是贪婪,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是不专业,缺少判断力。
其实,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路径来看,散户机构化是必然的趋势。
简单说,就是交给专业的机构来操盘。
有人问,具体该怎么办?有两个原则,一是完全看不懂的不要买;二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清楚复杂的金融产品逻辑,但是要学会识别专业,选择信任的经纪人或机构产品。
实现财务自由,必须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
(作者是一位注册会计师,拥有12年金融行业经验,曾就职于招商银行等)

标签: #多少钱 #多少钱 #多少钱 #做个 #多少钱 #多少钱 #有多少 #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