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教育改革成效关键,做个人网站要多少钱

要多 6
每周视点 周末评论 姻用两个词来展望中国高校的下一个十年,内忧外患、优胜劣汰或许是比较恰当的两个词姻问题不在于改革措施太少,而首先在于很多可行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被很好地落实与执行 执行力是教育改革成效关键 编辑尧版式院张其瑶A3校对院王剑圆园10年12月31日星期
栽藻造押渊园员园冤82619191-8106耘原皂葬蚤造押qyzhang岳泽贼蚤皂藻泽援糟灶 阴王凌峰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旨在落实上半年热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通知》明确了改革试点十大任务,其中高等教育领域占了三个,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可以说,高等教育改革是此次改革的第一重点,占了很大分量。
“三座大山”日益沉重 2010版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所背负的“三座大山”日益沉重:第一是国内高校内部生源竞争加剧,第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第三是来自欧美、港台地区高校的外部竞争加剧。

一,以生源竞争而言,坚持了40年(我国1971年起在城市推动计划生育工作,80年代扩大到农村),堪称世界上最严格的计划生育力度,使得整个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生人口一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到2018年之前,应届高中毕业生会持续下降。
个别省份尤其突出,山东省预计2012至2013年,考生人数会下降到50万至55万,和该省高校招生人数基本持平。
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出现招生数大于考生数的尴尬局面。
今年江苏省高职高专专科第二批计划招生数多出可招生源3469人。
台湾8分上大学的一幕几年后大有可能在大陆高校上演。
当然,“985”与“211”高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竞争,是事关发展的竞争,而民办高校、高职院校、省属地方高校面临的是数量竞争,是事关存亡的竞争。
民办高校、高职院校生源大战近年来媒体已多有报道,省属地方院校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1999年之前即举办本科的老牌本科院校、位于一省内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新办本科院校,二是学校地理位置不佳、位于省内非主要城市的新办本科院校。
地方院校生源竞争压力主要集中在后者。

二,自2003年第一波扩招后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以来,从整体上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对此媒体已有大量报道。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很多,高校外部主要原因有:
(1)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相对低端位置、中小企业发育不足等使得一国经济对高校毕业生吸纳能力不足;
(2)政府投入总量不足以及投入过度集中于相对少数高校,使得高等教育费用与多数国民收入相比偏高,毕业生由此不愿接受低报酬工作;
(3)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等。
高校内部主要原因是:
(1)高校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接欠佳,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过多;
(2)高校内部行政权力独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普遍存在脱节、滞后现象。

三,国际竞争压力渐大,国际竞争主要包括科研竞争与生源竞争两个方面。
以生源竞争而言,欧美高校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培养质量方面相对于国内同层次高校具有明显优势,国内高校严重行政本位体制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高中生参加“洋高考”(如美国ACT或SAT考试、英国A-Level课程考试、澳大利亚WACE考试等),到欧美大学就读。
2009年出国留学人数22.9万人,尽管这一数量占国内高校招生比例不高(2009年仅为3.6%)。
但问题在于,22.9万人中相当大比例是高质量生源。
欧美之外,港台地区高校也欲分一杯羹,香港高校2010年招收了1400多名内地高考尖子,生源不足的台湾高校更是积极推动“陆生入台”。
如果说,1999~2009这十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黄金十年、狂欢十年、盛宴十年,那么用两个词来展望中国高校的下一个十年,内忧外患、优胜劣汰或许是比较恰当的两个词。
面对“三座大山”,高校要获得继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唯一出路只能是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疲劳症” 面对2010年教育改革的诸多改革文本,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在此之前制定的一系列代表性教育(高等教育)规划、计划、纲要,大致有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00年发展规划》、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
由此生发一个问题,即:此次高等教育改革与上述规划、纲要有何不同? 笔者将此次改革的几个核心文件文本与上述规划、纲要等文本作了一次大致比较,注意到:此次改革的核心思想、基本原则,如坐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等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
可以说,除了具体表述之措辞与篇章结构组织有所不同之外,就核心思想与基本措施而言,2010年教育改革纲要与计划实质性新内容并不多。
过去的教育改革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但成效不大是肯定的,否则又何须现在大张旗鼓地再次启动教育改革?正因如此,在对2010教育改革鼓掌、喝彩声音之外,同样不乏对教育改革大有“改革疲劳”之感,认为此次改革难逃以往类似改革旧辙,表示不乐观的声音。
执行力是决定改革成效第一变量 改革措施不可能凭空产生改革效果,再好的政策与改革措施,总需要一个、一群积极、负责、有热情的主体来一天一天、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落实。
纵观我国1985年以来的历次高等教育改革,可以注意到问题不在于改 革措施太少,而首先在于很多可行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被教育部门很好地落实与执行。
不妨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今年9月《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正式实施,这个《办法》在立法操作性上进步明显,比如《办法》第二章第七条明确了高等学校应当主动公开12类信息,非常具体。
第三章第十五条借鉴欧美以及港校管理做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将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汇编成册,新生和新聘教师报到时发放。
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高等学校应当自该信息制作完成或者获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
从立法技术角度看,《高校信息公开办法》是比较完善的,较之过去常见的原则性办法在可操作性方面有明显改进,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需要活生生的人来推动、来执行。
遗憾的是,《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正式实施已近半年,执行情况却很难令人满意,近日笔者随机访问了14所京津沪高校网站,这些高校网站基本上都设置了信息公开栏目,公开信息主要有:学校基本情况、招生办法、学科和专业设置、招标公告,但财务信息无一公开。
财务信息对校内外公开,是抑制高校腐败的有效途径之
一。
近年来国内高校屡屡曝出腐败群案、大案、窝案,财务信息对校内外不透明是重要 原因之
一。
一直以来,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高校校务公开,但实际情况仍然是校务非常不公开,大多数高校的大部分教职工对于收支情况、负债与资产等本校财务信息并不知情。
教育主管部门要检查高校信息公开情况非常简单,只须安排人力访问高校网站,将结果在教育部门网站上定期公布,就能够有效督促高校信息公开工作。
然而遗憾的是,笔者随机访问了东中西部11个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网站,没有一家做到这一点。
高校信息公开涉及到的利益调整比实质性、深层次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比如全国抽查各高校就业率,据此进行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学位点淘汰、限制行政人员进入学术委员会、控制行政人员课题申报比例、职称评定权力由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体全部负责等)要轻微得多。
但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信息公开办法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于更加复杂利益的调整与改革当然无从、无法乐观。
《尚书·说命》有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坐而论道总是比起而行之难,执行政策总是比制定政策难。
喊100次口号、发10份文件,不如1次执行。
1985年以来历次大大小小教育改革之历史已经明示:教育主管部门执行力高低是决定与预判改革成败的最主要关键因素之
一,对于2010版教育改革成败也不例外,对此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研究员) 三言两语 感谢互联网让这个世界的黑暗一点点显现。
———蔡慎坤(个人博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只有一所大学,那就是教育部大学,其他所有的所谓大学,都不过是这所大学的分部和分校。
———张鸣(个人博客) 既是灭,何来轻?———凤凰网网友评最高法出台《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亲友“大义灭亲”,嫌疑人可获轻判。
气候谈判将进入“无轨时代”。
———易鹏评坎昆会议。
因为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基础,目前气候谈判中实现的是双轨制。
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采取单轨制,将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减排体系里面来。
随着哥本哈根和坎昆气候大会都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表明目前的国际气候谈判实际进入了无轨状态。
(个人博客) 孔孟之道还会是大学教授的饭碗,真正的中国却已悄悄流走了。
———南方暴栗(个人博客) 烟草业反控烟“六字诀”:反、拖、缠、骗、篡、消。
———著名民间控烟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2010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中指出,我国烟草业在2010年的表现,几乎是在反对和阻挠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确认的所有控烟措施。
学人笔谈 姻有些做学问的人本不奢望国家这些钱给自己做学问,可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居然不认可这些没有得到“经费”武装的学术成果 归还大学学术制度尊严 阴彭泽润 现在大学里几乎人人都想拿个行政职位,而不是学术和教育本身。
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去争取国家来源五花八门的引诱学者们的“经费”。
我们的大学和学术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尊严? 那些有权力的把精力耗费在争取经费和瓜分经费的繁琐活动中,没有多少精力做学问。
那些没有权力的学者,每年对付各种来源的繁琐的申请表格,而且几乎年年更新的表格,没有时间做学问。
有的也不甘心“落伍”去活动活动,可是不仅难以获得经费,而且做学问的时间被挤掉,做学问的心情被破坏。
五花八门的研究项目申报消耗了大学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国家本来应该给大学老师做学问发工资的钱, 被各个政府部门分割,然后形成五花八门的课题项目,让全国大学老师每天跟着方向不明确的“财神爷”去“乞讨”,胀死了那些能够紧跟“财神爷”的“教授”,饿死了挤不到财神爷身边的教授和一般教师。
全国大学教师一年到头这么被吊起胃口折磨着,还有心思和精力去搞科学研究?中国的大学精神还能够“精神”起来吗? 更好笑的是:一个教育部主管的研究中心通过官方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人文社会科学文库”。
在申请的中途来一个通知,告诉申请者全额资助没有通过,是否愿意接受部分资助评审。
等把同意的信件根据要求传真过去以后,很快得到批准。
可是要求申请人给指定的出版社提供2.5万元出版费用,与自费出版相比并不便宜。
有些做学问的人本不奢望国家这些钱给自己做学问,可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居然不认可这些没有得到“经费”武装的学术成果,把获得经费项目比获得学术成果还看得更加重要!只要有钱或者文雅点叫做有经费,没有合格的学术成果也可以破格提升,破格担任博士生导师,等等。
相反,即使有成果和学问,如果没有能力“分赃”到经费,也不能得到这些“待遇”。
我们的学术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大学是否还有自己学术制度的尊严?出路在哪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措施挽回学术尊严。

一,实行学术自治,取消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制度,严格把握学术人员的准入标准,实行同行日常考察的可持续评价机制,让弄虚作假、不 学无术的学术人员缺乏生存的土壤。
目前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机制, 把不管用什么手段得到的经费多少看得比学术成就本身的高低更加重要,把一生才能评价的学术成果分割成最近几年分段计算,而且按照这个标准发放工资的辅助部分。
为什么把做学问和卖水果一样去管理?难道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可以做出多少成果给你?你不给钱,我就停止学问的思考?为什么诺贝尔奖往往是一个成果过去很久被社会普遍认可以后才获奖励? 第
二,取消五花八门的中间“管理”环节,把现有所有来源的学术经费从财政部门直接分配到学术机构。
现有学术经费管理方式,不仅浪费行政资源,浪费研究人员的精力, 而且扩散了腐败土壤范围,中间流失大量学术经费,而且动摇了学术研究的军心。

三,提高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崇高的尊严和敬业的保障。
大学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对他们的准入门槛要严格把关;因为他们的学术成长成本也很高,所以,一般能够安心学术事业,对学术有一种崇高感觉和敬业精神。
但是,如果剥夺他们的经济利益,让他们整天去“乞讨”,当然会丧失尊严,出现太阳底下没有“光辉”的现象。
把国家已经分散投入的学术经费直接分配给研究人员做工资和研究消耗费用,就能够让钱真正有益学术事业。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姻这份报告的最可贵之处,是提供了大量原始数据。
如果你不同意报告所采用的赋权方法,则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按照你自己确定的权重来重新评价。
美国大学排名的新探索 阴武夷山 2010年9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AData-BasedAssessmentofResearch-DoctorateProgramsintheUnitedStates(基于数据对美国科研与博士培养计划之评估)。
报告总共用20项指标对212所大学的5000多项计划进行了评估。
这次的定量评估,在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首先,不搞确定的排序,而对每一评估对象估计一个名次区间。
例如,杜克大学在“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处于约1至4位,普林斯顿大学在“天体物理学与天文学”领域处于1至10位,等等。
由于被评价事物的复杂性,由于指标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大家普遍认为,区间式的评 估比给出一个确定位次更合理。
其次,赋权方法的探索。
这次采 用了两种赋权方法。
一种是最传统的,请专家们给不同指标(例如,科研计划及博士生培养计划每位教师的平均发文量和被引量)赋权。
第二种方法是请专家们对不同大学的各种计划排出具体的序来,哪家第
一,哪家第
二,再用统计方法进行权重拟合,看看什么样的权重分配方案能够产生最接近专家排序的序列。
顺便说一句,第二种方法也是科学网博主俞立平教授所倡导并尝试过的。
两种赋权方式产生的评价结果当然有差异,但是一般说,优秀的大学,无论用哪种赋权方式来评价,都会名列前茅,只是具体的位次区间有差异而已。
另外,两种赋权方法的共同倾向是:重视科研产出指标,重视博士生培养规 模指标,而“对学生的关照程度”和“学生毕业后的表现”之类指标都被 给了较低权重。
笔者猜测,这些专家们都是在重视科研产出指标的氛围里成长起来的,自然也不假思索地强调这些指标。
这次评价的两大缺点,一是太不及时。
上一次类似评价是1995年做的。
这一次,由于经费资助方面的问题,工作耽误了下来。
该报告公布的数据中,最新的数据是2005年的,这当然解不了渴。
不过,该报告的委员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JeremiahOstriker认为,“做得对”比“做得快”更重要。
第二个缺点是对交叉学科计划评价不当。
交叉学科计划不好评价,是个老大难问题(可参见陈立和武夷山的《〈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述评》一文,http: ///m/user_content.aspx?
id=12097)。
这次评价,是看某计划当中有多少其他专业的老师兼职,兼职的人多,就认为该计划的跨学科性强。
可是,某些计划彻头彻尾就是跨学科性的,所有教师都是全职人员,按照现在的评价方法,反而在“跨学科性”上得了零分。
这份报告的最可贵之处,是提供了大量原始数据。
如果你不同意报告所采用的赋权方法,则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按照你自己确定的权重来重新评价。
事实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课题组”多年来的工作思路正是这样的:提供经过清洗的可靠数据,也提供一套供您参考的评价指标权重。
至少第一方面的工作对您有帮助。
我曾经说过:“无论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基于科学计量学的评估活动和评估结果总是引起很多争议。
可以看出,尽管存在着争论,但美国联邦政府对于这类研究的支持是扎扎实实的。
他们希望通过切实可信的研究成果来推进基于科学计量学的科研绩效评估,而不是一碰到争议就退缩,因噎废食。
”(武夷山,《改善科学测度学之科学性》,/m/user_content.aspx?
id=330790)。
美国三院这份报告的出台,再次证实了我的看法。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参考文献:EmmaMarris,USschoolrankingnamesnowinners,Nature,30Sept.2010I467<7315>:510———作者注)

标签: #多少钱 #网站制作 #多少钱 #要多 #潍坊 #多少钱 #网络推广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