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所

多少钱 2
属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类 课程负责人 周传喜 申报日期 2012-2-20 长江大学教务处制 二○一二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二、
三、 四、
五、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周传喜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03 1-1基本信息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 手机 学位硕士 职务 E_mailzcx123tt@ 研究方向机构学与机械传动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1-2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机械原理 专业基础课
(2)机械原理(双语)专业基础课
(3)机械设计 专业基础课
(4)精密仪表零件及机构专业基础课
(5)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4周学时6周学时4周学时4周学时
4 届数3届数3届数3届数5届数
5 学生总人数440名学生总人数240名学生总人数240名学生总人数350名学生总人数440名
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本科,五届,41名学生。

(2)专业生产实习,本科,三届(12周),126名学生。

3.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校级重点,2010--,课题负责人。

(2)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校级,2007—2009,课题负责人。

(3)机械原理形象教学手段的研究,校级,2002—2005,课题负责人。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 2006—2008,第五负责人。

(5)机械设计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09-2011,第三负责人。

(6)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校级,2004—2006,第二负责人。

4.近五年来发表的第一作者教学研究论文
(1)浅谈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机械原理”双语教学之浅见.陕西教育.2007年第3期.
(3)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效果分析与改善途径.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3期.
(5)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的实践教学改革---以长江大学为例.中国电力教育2010 年第32期.
(6)机械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5.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机械原理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获长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排名第
一。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获湖北省高 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
五。

(3)机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2005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
四。

(4)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长江大学,2006.12。

(5)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长江大学,2008.12。

(6)《机械原理》课件获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长江大学,2007.07。

(7)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江大学,2007~2008学年。

(8)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2006年。

(9)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一、二等奖各1项,2008年。
(10)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二、三等奖各1项,2010年。
(11)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江大学,2010~2011学年。
(12)获国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机械原理》课程培训优秀学员,2011.11。
1-3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时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1.近五年来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
(1)激光破岩热影响区岩石物性的变化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2011, 署名第
三。

(2)井下流量测量及地面油砂分离装置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2008-至今。
署名第
三。

2.近五年来发表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
(1)直动推杆式直线减速器齿条齿廓加工装置的一种可行方案.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第2期.
(2)基于AutoCADVBA冲模标准件库的开发.机械工程师.2006年第10期.
(3)用AutoCAD的VBA开发冲压模架图库.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第2期.
(4)海洋修井机井架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石油机械.2008年第9期.
(5)基于SolidEdge的冲模标准件库系统研究.模具工业.2009年第2期.
(6)海洋修井机井架稳定性计算研究.石油机械.2009年第8期.
(7)游梁抽油机连杆机构尺度综合优选方法.石油机械.2010年第10期.
(8)含内在缺陷海洋钻修机井架实际承载能力研究.石油机械.2011年第1期.
(9)往复泵动力端运动机构的优化设计和运动仿真.石油机械.2011年第10期.(10)TheOptimizationDesignforRackToothProfileCurveofStraightPush-rodLinearReducer,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Transmissions(EI检索),2011年10月.3.近五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海洋轻型模块式修井机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署名第五,2010年。

(2)石油井口装置设计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七,2009年。

(3)热、气、固耦合流动在管式干燥系统中的应用及数值模拟,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二,2009年。

(4)W12-1A平台修井机井架有限元及TDS安装可行性分析,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四,2009年。

(5)文昌13-1/2油田修井机井架承载能力评估,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二,2009年。

2.主讲教师情况
(1) 姓名徐小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07 2⑷-
1 基本信息 最终学历学位所在院系 博士研究生博士机电工程系 职称职务 教授副院长E-mail 电话 0716-8062080 传真 0716-8060185 xiaobingxu@ 通信地址(邮编)湖北荆州南环路1号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与制造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主编的规划教材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专业核心课,56学时,5届,350人。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核心课,48学时,5届,350人。

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5届,两个专业,200人。
工程实训:5届,三个专业,200人。
2⑷-2毕业设计:5届,50人。
教学情况
3.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鄂教高[2006]23号-20060248,2008年 通过省级鉴定。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鄂教高 [2003]25号-2003203,2006年通过验收鉴定。

(3)机械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长大校发[2008]131号-JY08006, 2010年通过验收鉴定。

(4)大学生机电创新活动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鄂教高[2010]22 号-2010211,在研。

4.近五年来发表的第一作者教学研究论文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2)普通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3)高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讨,科教文汇,2008年第8期。

(4)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探讨,科教文汇,2008年第12期。

(5)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工作精细化研究,管理观察,2009年第10期。

(6)多层次模块化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科教文汇,2009年第11期。

5.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
一。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
二。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序第
三。

(4)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江大学,2007—2008学年。

(5)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江大学,2009—2010学年。

(6)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6年。

(7)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8年。

(8)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0年。

(9)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1项,2010年。

6.近五年编写的教材《机械设计》(第二版,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副主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近五年来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
(1)绝缘材料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鄂教科[2004]5号-2004D004,2004.3-2007.12, 已完成。

(2)弯管机研制,荆州市泰佳制冷器材有限公司委托课题,2008.1-2008.10,已完 成。

(3)绝缘性陶瓷电火花加工仿真技术研究,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 2009.11-2011.12,在研。

(4)绝缘性陶瓷电火花加工新技术研究,鄂科技发计[2010]53
号-2010CDB04306, 2010.12-1012.12,在研。

2.近五年来发表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
(1)送电距离对绝缘性陶瓷电火花加工生成导电膜特性的影响,电加工与模具, 2006
年第6期。
2⑷-
3 学术研究
(2)基于DynaForm的复杂形件坯料尺寸反向模拟与优化,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年第4期。

(3)塑件强制脱模量计算,模具工业,2007年第11期。

(4)绝缘材料电火花加工机理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5)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绝缘陶瓷电火花加工电参数优化,机械设计与制 造,2008第4期。

(6)基于神经网络的绝缘陶瓷电火花加工工艺效果预测模型,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9年第12期。

(7)一种气动多规格半自动弯管机的设计,液压与气动,2009年第12期。

(8)绝缘性陶瓷电火花加工中深度对加工速度影响的研究,电加工与模具,电加 工与模具,2009年第6期。

(9)圆筒拉深过程中压边力的研究,机械,2010年第1期。
(10)螺纹预紧扭矩系数测量装置研制,长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1)圆管绕弯壁厚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锻压技术,2010年第6期。

3.近五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API抽油机三维模块化设计及仿真研究,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单螺杆容积式钻具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201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主讲教师情况
(2) 姓名华剑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7.07 2⑷-
1 基本信息 最终学历学位所在院系 研究生硕士机电工程系 职称职务 副教授E-mail 电话 传真 Huajian5410@ 通信地址(邮编)湖北荆州南环路1号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有限元方法、机械振动测试与分析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主编的规划教材
1.理论教学 2⑷-
2 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原理
A 专业基础课
4 4 576 机械原理
B 专业基础课
4 4 282 机械优化设计 专业课
4 2 12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业课
4 4 576
2.实践教学 实践名称 总人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4届126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4届254人 毕业设计 5届39人 生产实习 5届322人
3.发表教研论文
(1)工程类软件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作者, 2008.03,
(2)机械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高教论坛,第1作者, 2007.06,
4.教学奖励 奖励项目 名称 时间 获奖情况 教学指导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教研研究 教学研究 机械原理CYJY14-4.8-73随动平衡抽油机设计便携式深井救援装置 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机械原理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研究 2008.112008.122010.52007.072008.10 院教学质量优秀 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3)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4)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⑷-
3 学术研究
1.参与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石油机械现代设计湖北省科技厅技术与方法 2009.01-2010.12 压裂设备设计理论研究 混砂车输砂与搅拌863子课题系统理论研究 2009.12-2010.12 搅拌试验装置设计 基于桩-土耦合模型的现役平台桩基承载力评估阶梯式预应力环组合模具设计机理研究 863子课题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项目 2010.01-2011.082010.01-2011.12 力学计算模拟试验研究
2.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时间 ModalTestandFiniteAdvanced
1 ElementAnalysisofSandMaterials Blender’sAgitator Research PDC钻头钻进过程的动态仿真,石油机械
1 2010.122009.09 L26转向管柱有限元模态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1及测试, 2010.10 35MPa采油井口装置大四通有石油天然气学报1限元分析与优化 2010.02 基于SolidWorks的行星架有限煤矿机械
1 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2011.02
3.学术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署名次序时间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金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
3 刚石钻头计算机仿真 奖 2005.12 PDC钻头设计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
3 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岩性识别的金刚石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
2 钻头设计理论及应用 技进步三等奖 2006.122010.10 损伤油管失效判据研究 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3等奖 2006.0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
(3) 姓名帅玉妹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3.9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电话 0716-8061080 2⑷-1学位工学硕士职务基本信息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E-mail 传真 Shuaiym021@ 通信地址(邮编)湖北荆州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434023) 研究方向 机械学及材料成型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主编的规划教材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机械设计 专业基础课
4 5 419 机械设计基础 专业基础课
4 5 423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
专业基础课
6 5 334
2.实践性教学毕业设计 52人(5届) 生产实习274人(5届) 课程设计360人(5届) 工程实践194人(4届) 2⑷-
2 教学情况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来源长江大学
4.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多媒体教学之初探 科技资讯 略谈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功能与教学理念 大学时代 动画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科技资讯 利用工程实训中心进行材料成型综合设计实
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 科教文汇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综合创新实验的研究与探索科技创新导报 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西部科技 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科技创新导报 浅谈“锻造工艺学及模具设计”的教学特点和 科技信息 方法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思考 中国科教创新 导刊 年限 2004-2006 发表时间 2006.11
2006.112006.08 2008.11 2008.122009.112010.112010.09 作者序 独撰独撰第
1 第1 第1独撰独撰独撰 2011.07 独撰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时间 获奖名称 2006年指导学生获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08年指导学生获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等奖2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士论文奖2项 2009年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士论文一等奖1项 2010年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士论文优秀奖1项 2010年指导学生获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等奖2项 级别省级 省级 省级省级省级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时间 本人作用 复杂型腔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省教育厅 2006-2008 负责人 连接技术的研究 压裂柱塞泵关键技术研究 省科技攻关 2006-2009 参与者 油管试压自动记录、打印装置长庆油田2005.3-2005.11参与者 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集输、塔里木油田2004.3-2005.12参与者 储运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⑷-
3 学术研究
2.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凹模为钢结硬质合金的冲模设计 模具制造 以钢结硬质合金为主要工作部分的冲模设计 模具工程 发表时间2009.11 2010.03 作者序第1第
1 钢结硬质合金在落料凹模设计改进中国外建材科 第
2 的作用 技 2006.05 新型跷跷板健身车的设计 机械工程师2007.05第
4 2.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 2009年压裂柱塞泵关键技术研究(科技进步一长江大学第4等奖) 2006年油管试压自动记录、打印装置(科技进长江大学第4步二等奖) 2005年 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集输、储运风险长江大学评估技术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10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
(4) 姓名袁新梅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11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 电话 0716-8060739 2⑷-1学位硕士职务 传真 基本信息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E-mailyxmdrm@ 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434023 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 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周学时
届数学生总人数 机械设计 专业基础课
5 4 304 机械原理
B 专业基础课
5 3 200 机械原理
A 专业基础课
4 1 62
2.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 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其它 2⑷-
2 人(5届) 人(5届)人(5届) 人(1届) 教学情况 20
(5) 86
(5)
3.主持及参与的教学研究项目 主持参与的教学名称 时间 142
(5) 20
(1) 负责人 课题来源 或参与者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2007.9-2009.11周思柱
(1)校级 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袁新梅
(5) 实践环节质量监控体2009.9-2012.6冯进
(1)校级 系研究与实践 袁新梅
(4)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009.9-2012.6彭三河
(1)校级 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袁新梅
(3)
4.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发表时间作者序 简论机械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 2007-07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长江大学学报2008-101索与实践 关于《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江大学学报2008-101几点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技信息2011.032刍议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长江大学学报2011.092探索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包括教学质量优秀、指导学生获奖等) 时间 获奖名称 级别 2008-11-10教学质量优秀奖 院级 教2009年1月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认证——优秀 校级 学2010年5月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 省级 获2010年10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项 院级 奖2011年1月2010年度考核优秀 校级 2011年9月教学质量优秀 院级 指2007年3月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1项导2010年5月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学2011年5月科技论文竞赛一等奖1项生2011年5月科技论文竞赛二等奖1项 2011年7月指导学生发表ICFMD2011国际会议论文1篇 省级省级院级院级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时间
负责人或参与者 液动冲击器流道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6~2008主持结构优化设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 2⑷ -3学术 基于CFD的液动冲击器流道结构 优化设计石油安全评价系 统开发与应用 长江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金资助项目 河南油田 2006~20082005~2009 主持 负责“危险源辨识与预防” 研究 压裂柱塞泵关键技术研究 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 2003~2008 负责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井口装置设计方法研究及专用CA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 2004~2008 负责井口装置中节流阀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2.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 作者序 基于ANSYS的斜端面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6-06-231组合凹模CAE分析 旋冲钻井技术及装备的石油矿场机械2007-03-101发展现状和展望 液动冲击器缸体的结构优化设计 石油机械 2009-12-16
1 TheFatigueLife Analysisofthe AppliedMechanics ICFMD2011
1 CrossheadBasedon andMaterials ANSYS AnalysttheInherent characteristicofthe AppliedMechanics generalsupportpipeline ICFMD2011
2 andMaterials withDQmethodbased onmatlabprogramming3.申请的专利 专利名称 申请时间 公开号 斜端面冷挤压组合凹模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实用新型专利 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 2005-11-232010-11-17 2010-08-11 CN2741686CN201635628U CN201543415U 国家发明专利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 2011-05-04CN102039101A
4.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包括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 时间 获奖名称 级别(国家、省、校、院级)署名次序 重点石化生产工 2011-09程安全理论与评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价系统开发 石油安全评价系统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 2010-08-13 开发与应用 科学技术二等奖(省部级)
6 压裂柱塞泵关键技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12-18 术研究 (校级)
6 固控系统相关设备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科技 2009-10-13关键技术研究 进步一等奖(省部级) 12 井口装置设计方法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2009-06-16研究及专用CAD进步二等奖(省部级)
9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含缺陷油管剩余极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02-10限强度分析及安全(校级)
3 评价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周传喜女1975.03副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课堂教学及课程建设 徐小兵男1962.07教授 3-
1 人员构黄清世男1946.02教授成(含外聘教华剑男1977.07副教授师) 帅玉妹女1963.09副教授 机械设计与制造课堂、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 机械设计及理论课堂、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 机械设计及理论课堂、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 机械学 课堂、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 袁新梅女1979.11讲师 机械设计及理论课堂、实践教学及课程建设 明艳女1956.10高级实验师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教学及课程建设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师资配置:本课程组在职教师6人,实验员1人。
任课教师除主讲《机械原理》课程外,还担任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含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和《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机械原理》课程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如以下两表所示: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表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结构 初 ≥50 <30 教授副高中级 博士硕士学士 40~4930~39 级 岁 岁 人数
2 4 103
3 1
2 2
3 0 比例28.6%57.1%14.3%042.9%42.9%14.2%28.6%28.6%42.8%
0 注:学历中博士一栏含2名在读博士,学士一栏含1名大普生。
教师姓名周传喜徐小兵黄清世华剑帅玉妹 袁新梅 本科毕业院校江汉石油学院 浙江大学武汉水电学院江汉石油学院 同济大学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表 硕士毕业院校 博士毕业院校 江汉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在读) 同济大学 江汉石油学院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在读) 《机械原理》课程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
近五年课程教师主讲了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届)、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五届)、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专业 (五届)三个专业的《机械原理》课程,并且承担了工业设计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 程》(五届)。
并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09级全体学生,已经成功完成了《机 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等专业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每年大约450,师生比为1:64.3。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项 目,2007年完成。
2004年,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品牌建设 专业之后,通过进一步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和办学思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 革,加大专业建设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该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 成绩。
首先确定了人才培养定位:工程技术型,服务方向: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建 设,业务范围: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 专业特色:石油机械。
其次我们还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有特色” 的十五字人才培养方针。
通过采取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增强学生适应性、加强实践环节 教学等措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二年级强调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的 3-3
教学改革与研究 培养,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方向培养,保持我们的专业特色。
2008年项目通过湖北省专家验收,被授予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

2.“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校级教改项目,2009年完成,通过该教研项目的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机械原理》课程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成了《机械原 理》课程双语教学的一整套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教案、专业词汇表,教学大纲、教学 进度表、习题集,试题库等);将创新实践与双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将机械原理 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机构尤其是国外创新机构以及本校学生和教师的发明制作成三维动 画,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对创新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机械原理形象教学手段的研究”,
校级教改项目,2005年完成,通过该教研项目的 研究,我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以石油行业中最常用的抽油机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开 展创新活动,大胆构思、大胆实践,完成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结构方案的创新设计;针对 常用的传动装置,引导学生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合创新技法,提出改进方案。
经过近 几年的实践,已形成了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机械创新设计和三维动画制作的创新实践活 动的特点,再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应用于教学课堂,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同 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校级教改项目,2006
年完成,通过该项目的研究, 我们制作出了求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加入了大 量的和专业相关的实物模型演示部分的内容,另外还采用分步动画绘图,运动仿真等方 式来辅助授课,同时通过课堂上不断设疑的方式帮助授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我们 将自编的动画软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那些可调节参数的动画,学生亲自动手操 作,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他们能“看得见”、“摸的着”、容易理解的知识,那么 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本项目的直接研究成果---《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在
2007获 长江大学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5.“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校级重点,2010年立项,已 经研究了近两年的时间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循序渐进、全面提高、兼顾特色” 的原则,在原来传统的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的实践内容进行了分类别、分层次、 分模块的创新改革,提出了“三模块,多层次”的新实践教学体系;并且根据所提出的 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利用各门课程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借助第二课堂平台与开发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再通过学校实验室、实习工厂去 加工完成,参加省级及国家级比赛。
近两年已有诸多项目获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 序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研究年 主要研究者 号 限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湖北省教2006-徐小兵、周传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 育厅 2008 黄清世等 践(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机械原理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长江大学2002-周传喜、黄清世、 手段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长大 2007 华剑等 教学成果一等奖) 3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长江大学2009-周传喜、徐小兵、 践 2010 华剑等 4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长江大学2010-周传喜、徐小兵等 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重点) 5CAE技术应用于机械类大学生实长江大学2007-周传喜、帅玉妹等 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2009 6“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湖北省教2007- 徐小兵等 实践(2008年长大教学成果一等奖)育厅 2008 7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长江大学2006-徐小兵、袁新梅等 究与实践 2009 8《机械设计》课程学生创新能力长江大学 培养研究与实践 9大学生机电创新活动基地建设湖北省教 和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育厅 10机械类专业工程实训内容的改湖北省教 革与实践 育厅 11机械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长江大学 的研究与实践 200920112010- 2009- 20082010 徐小兵、周传喜、袁新梅等徐小兵等 徐小兵等 徐小兵等 教学研究成果获奖 时间2008.102005.10 2009.112005.102008.10 序号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等级 机械原理形象教学手段的研究(主持,校教研项目)机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创新基地建设研究(排序
4,湖北省重点教研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排序
5,湖北省教研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表彰与奖励 获奖者周传喜、黄清世黄清世、周传喜 徐小兵、周传喜徐小兵 徐小兵 获奖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等级 时间 获奖者
1 长江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06 周传喜
2 长江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2008 周传喜
3 长江大学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2007 周传喜
4 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7 周传喜
5 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010 周传喜
6 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7 徐小兵
7 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9 徐小兵 获国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机械原理》课程培训
8 2011 优秀学员 周传喜 近五年来主参编教材一览表 序号 主参编人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
1 周传喜(参编)
机械原理(第三版) 版社 徐小兵(副主编)
2 帅玉妹、周传喜 机械设计基础 (参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 3徐小兵(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版社 规划教材)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哈尔滨工业 4帅玉妹(副主编) 具设计 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待出版待出版 2008.122008.10 课程组主讲教师十分注重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延伸《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至第
课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实践,指导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大学生获得国家专利
3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
指导大学生参加了三届湖北省高校 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
(1)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为使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建设小组对教学团队中的两名青年教师华剑和 袁新梅,分别指派两名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担任 3-4
青年教师培养 导师。
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熟悉各个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指导他们熟悉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进行备课,这些举措,在一年左右时间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两名青年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论证活动中,均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2)抓紧英语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不断充实双语教学团队 双语团队中的周传喜老师参加长江大学首届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以优异成绩通过 了培训考试。
开设了机械学院首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并已顺利完成了《机械原 理》课程的四轮双语教学实践,受到学校督导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011-2012
学年 第1学期,由周传喜与华剑两位老师成功完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9级全体 本科生的《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学生们的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其教 学效果是肯定的,各班级课程平均分均高于往年该课程的汉语教学水平,从而也证明了对于全体学生的《机械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是可行的。

(3)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对外教学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外面去进行教学交流,三名青年教师先后参加了全国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国家机械原理精品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中南地区机械原理经验交流会等教学经验交流会议,使他们能始终站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前沿,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广大学生受益。

2.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效
(1)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周传喜老师2007年在教育部对我校教评期间因讲课受到听课专家好评,在近五年内有两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在长江大学连续三届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分别获得了
二、三等奖。
袁新梅老师获得长江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认证优秀,2007-2008学年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2010年获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0-2011学年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华剑老师获得长江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考核优秀,2007-2008学年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2)双语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周传喜老师已经顺利完成了4届《机械原理》双语教学实践,多次受到学校督导员们的一次好评;华剑老师于2011年已独立开出双语课,主讲了机械09级3个班级学生的《机械原理》双语课。

(3)教研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创新设计的指导,他们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
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机械类学生培养的全局中,特别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经过我校机械原理教师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传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课程为原江汉石油学院首批优质课程。
自1979年,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招收第一届石油矿场机械专业本科生以来,该课程就面向该专业开设;后来,该课程面向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原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和机械与电子工程专业开设;2000年以来,随着机械类各专业的陆续增加,目前,该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开设。
此外,还先后为钻井、采油、农机、自动化、仪器仪表、化学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自课程开设以来,任课教师致力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1982年开始,任课教师将有关石油机械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既符合学校特色又丰富了课堂内容;1995年以来,将课程的学时由74学时减少到64学时再到现在的56学时,引发了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手段的改进;1999年以来,机械系成立了以本课程主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在省教育厅和学校立项进行了机械原理系列课程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本课程主讲教师为负责人承担的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机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创新基地建设研究》以及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机械原理形象教学手段的研究》、《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均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长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长江大学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项。
以上教学研究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快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本课程一直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主讲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创新以外,还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在内省级以上课外科技奖励20余项。
自课程开设以来,该课程主要使用西北工业大学孙桓、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优秀教材《机械原理》。
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曾参加过西安石油学院傅则绍主编的获“石油高校第三届优秀教材”一等奖的“九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司级重点教材《机械原理》,西安石油学院陈柏新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等相关教材的编写,并编写了《机械原理习题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等相关学习辅助教材。
1998年以来,课程全面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课件是国防科技大学潘存云教授的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和自制的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
该课程教师,早期主要是原华中工学院等高校调入和分配至我校的教师和江汉油田调入我校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严谨的教风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为课程教学形成了丰厚的底蕴和优良的传统,涌现出了以“石油高校优秀教师”黄清世教授为代表一批骨干教师。
2000年以来,本课程组先后引进了一批学历层次较高、有石油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为课程教学增添了活力和改革动力,对课程体系的形成并融入石油特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她)们目前已成为课程的骨干和中坚。
目前,担任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教师有5人,其中2人5人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效果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4-2理论课、理论课(含实践)或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与课程目标
1.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定位:工程技术型;服务方向: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 经济建设;业务范围: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专业特色:石油机械。
对于我校机械专业及近机类专业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来说,机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起到了从理论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设计思想,掌握一般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初步了解机构设计的原则,使学生具有设计与分析整个机器的初步能力。
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工程设计的概念和习惯,学会使用设计工具、手册和遵循国家标准。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前三部分为理论学习,第四部分为实践教学。
第一部分为机构的运动设计,论述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介绍各种常用机构的类型、运动特点、功能和运动设计的方法;第二部分为机械的动力设计,着重讲授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动力学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试验改善机械动力性能的方法,机械中的不平衡及其对机械运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设计和试验消除或减小不平衡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质量;第三部分为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讲授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包括机械总体方案的设计,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原动机的选择,机械控制系统简介等内容。
第四部分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两周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机械系统设计能力。
总之四个部分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按突出机器(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基本设计能力为主线,分析与设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指导原则,构建理论教学(含实验)内容体系(56学时),另外该门课程对应的双语教学的学时相对于汉语教学的学时有所增加,目前是70学时。
理论教学(含实验)内容体系的四大构成 学时 涉及机器(构)共性的基础知识、平面机构的 第一部分 14 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 第二部分 30 间歇运动机构及其组合机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三部分
机器的运动调节与机械的平衡
6 第四部分课程必做实验
6 比例25% 53.6%10.7%10.7% 《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Chapter1Introduction1.1Studyobject1.2StudycontentandpurposeChapter2Structuralanalysisofplanarmechanismponentsofplanarmechanism2.2Kinematicdiagramofamechanism2.3CalculationofdegreeoffreedomofamechanismChapter3Kinematicanalysisofmechanism3.1Tasksandmethodsofkinematicanalysis3.2ThemethodsofinstantcentersChapter4Planarlinkagemechanisms4.1Typesandapplicationofplanarlinkagemechanism 4.2Typesoffour-barlinkagesandvariation4.3Characteristicsanalysisfour-barmechanisms4.4Designoffour-barmechanismChapter5Cammechanisms5.1Typesandapplicationsofcammechanisms5.2Followermotioncurves5.3Platecamwithtranslatingrollerfollower5.4PressureangleChapter6Gearmechanisms6.1Typesandapplicationsofgearmechanisms6.2Toothprofilesofgears6.3Theinvoluteanditsproperties6.4Standardinvolutespurgears6.5Gearingofinvolutespurgears6.6Contactratioofaninvolutespurgearset6.7Manufacturingmethodsofinvoluteprofiles6.8Addendummodificationoninvolutegears6.9Helicalgearsforparallelshafts6.10Wormgearing6.11BevelgearsChapter7Geartrains7.1Geartrainsandtheirclassification7.2Trainratioofgeartrainwithfixedaxes7.3Trainratioofelementaryepicyclicgeartrain7.4Trainratioofbinedgeartrain7.5ApplicationofgeartrainChapter8Othermechanismmonuse8.1Ratchetmechanisms8.2Genevamechanisms8.3Universaljoints8.4ScrewmechanismsChapter9Balancingofmachinery9.1Purposeandmethodsofbalancing9.2Balancingofdis-likerotors 9.3Balancingofnon-diskrigidrotorsChapter10Motionofmechanicalsystemsanditsregulation10.1Introduction10.2Motionequationofamechanicalsystem10.3PeriodicspeedfluctuationanditsregulationChapter11CreativeDesignofMechanismSystems11.1IntroductiontoDesignofMechanismSystems11.2KinematicParametersoftheSystem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课程的重点是:机构设计(如连杆、凸轮、齿轮、轮系等机构)和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
机构分析是机构综合的基础,因此也要强调机构分析的重要性。

2.本课程的难点内容: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机器缺乏感性认识,导致机构的型式综合与尺度综合成为本课程的难点。
解决方法主要有: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如利用已开出的拼装创新实验,来让学生进行机构的型式综合与尺度综合的训练。
本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已经基本建成,配合本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后面还要不断完善,本课程有了这个平台后,无疑会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参观机械原理陈列柜,在创新实验中亲自动手拼装组合新机构,这样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动手”的方式来教学,有助于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将教材的例图制成计算机动画在课堂上演示,在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完成运动与动力分析,提高设计效率。

(4)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外创新活动。
借助国家、湖北省组织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平台,组成课程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
4-2-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围绕《机械原理》课程,我们借助教改项目研究,提出了“三模块,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该实践体系中包括了实验、实训以及创新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各采用多个层次来实现模块功能,同时保证以突出专业特设的石油机械这一主线贯穿于三模块之间。
考虑到本专业一大批学生毕业后会进入石油行业工作,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主要局限于牛头刨床机构、蜂窝煤冲压成型机及自动打印机 等。
为了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又兼顾课程教学理论知识,我们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了改
革,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
对于具有石油特色的机械设计理论及其自动化专业,程设计题目围绕石油机械这一主线。
石油机械有多种类型,但适合作为本科生课程设计的设备并不多,经过详细筛选,我们选择了抽油机和油田往复泵作为课程设计的设计对象。
拟定了“游梁式抽油机主体机构综合和分析”及“往复泵动力端机构设计和分析”等题目。
为使题目多样化,避免雷同,游梁式抽油机相关题目设置了常规抽油机,前置抽油机等类型,往复泵相关题目设置了对心和偏置两大类。
实践证明学生对上述题目很感兴趣,课程设计积极性得到提高。
对于材料成型专业,则主要围绕曲柄压力机、钢筋切断机等体现成型特色的系列机构来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要求3年不重复,每年一种类型,每位学生的设计参数完全不同,将课程设计成绩与学生的设计数据挂钩,若用别人的设计数据,成绩视为无效,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

2.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结果往往只停留在几份图纸和书面报告上,学生对他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不得而知,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更不用说创新了。
近几年来,课程设计分专业出题,学生要采用计算机软件对自己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三维虚拟造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及可行性验证。
学生们对三维虚拟造型都很感兴趣,学习SolidWorks、3Dmax、UG等相关三维设计软件的积极性也较高。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三维设计软件的熟悉程度,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扩大了他们的思考空间,激励他们改进设计,大胆创新。

3.课程设计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大纲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进行机构的分析和综合。
为此,设置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所设计设备的总体传动方案的设计、连杆机构的尺度综合、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较好地将机械原理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较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并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创新 机构创新是机械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我们也允许学生自报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但自报题目要经过指导老师审查通过,以确保其创新性和可行性。
以免出现与以往创新大赛雷同或学生自行拟定的课程设计目标过高从而完不成的情况。
在历年举办的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本专业获奖的作品均有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挑选出的作品,说明课程设计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创新的作用。
实践表明:“三模块,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人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自2006年以来,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已经举行了3届,我校的参赛作品越来越多,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特别是2010年我校还有一项作品入围国家奖。
4-3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理论教学条件
(1)我院的机械原理课程汉语班一直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优秀教材-------西北工业大学孙桓、陈作模主编的《机械原理》,该教材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取材恰当,内容先进,富有启发性,是机械原理课程的经典教材;《机械原理》双语课程采用的是福州大学蓝兆辉教授主编的全英文教材。

(2)补充了课外习题、例题并与教材配套编写了《机械原理习题集》《机械原理双语习题集》《机械原理英语词汇表》《机械原理教学方案》等辅助教学资料,便于学生自学参考。
经过近几年的试用,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目前有“机电集成技术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湖北省机械工程实训中心”“机电类大学生创新基地”三大学生实践基地,本课程部分科研训练型实验在基地上进行; 课程建设小组根据课程实验要求,编写了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内容包括机构认知实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渐开线齿廓范成加工原理、标准齿轮参数测定、动平衡实验、机构创新实验、综合创新型、提高型实验等。
通过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对机构的认知、基础理论的验证与深化、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抓住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等质量工程建设机遇,加大机械原理课程实验设备投资力度,拟购置“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实验台”、“三维机构创意组合实验台”、等一系列创新机构演示及操作实验设备,目前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套数满足教学需要。
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实验室、陈列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满足学生自主完成创新实验制作的需要。

3.网络教学环境 初步建设了现代化网络教学环境。
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生和教师实现网上互动、答疑。
课程网站包括课程概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网上学习辅导、自我测试、师资队伍等模块以及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要求、电子教案、习题及其解答、例题和试题汇编等网上资源,网站功能较齐全、运行良好、及时更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4-4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机械原理是面向机类或近机类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具有上课学生规模大(11个班/届、近500人)受益面广,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显著特点。
我们一贯坚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质量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实施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严格课程考核与多元化评价等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组织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
在教学组织上,按照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运行,理论教学为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即是工程设计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同时又作为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起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补充作用。
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⒉认真实施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根本保证。
我们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由课程组负责人黄清世教授牵头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制作了适合我校石油机械特色的《机械原理CAI》课件在课程组使用,有力的规范了课程组成员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了教师上课的随意性。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引导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加强师生互动,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粉笔、模型、CAI课件、电教片、多媒体等)并用,传统讲授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配合,采用CAI课件教学、教具、实物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很快建立起对机械、机构、运动副以及构件的感性认识。
例如:讲授常用机构时,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对偏心轮机构的演化很难理解,我们将偏心轮机构的演化过程做成动画片,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演化过程,同时我们还带了偏心轮机构的模型,课堂教学形象直观;讲解图解法时,采用边讲解边作图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对一些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老师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讨论,甚至让学生来到讲台上讲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由于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热情高涨,课程的重点、难点印象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拓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创新实践有兴趣的学生通过课外科技 活动立项第二课堂的形式加以引导,根据立项课题所涉及的学科和课题的大小、难易程度指定专 门的老师对其进行单独辅导。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内各个层次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近 年来,由课程组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反馈原理的高楼缓降器”、“多功能担架 车”、“跷跷板健身器”、“拖把挤水器”等多个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省级大学生 科技创新大赛奖励。


4.严格课程考核与多元化评价对于该门课程的考试,课程组的老师们严格执行学校要求:教考分离、流水评卷制度。
考卷出好后,一定要求一位不出题的教师按时间要求试做,并对试做情况进行书面说明,之后出卷教师还需根据试做的情况加以修改试卷,这样的试卷才能上考场。
对于汉语班,其成绩评定严格按学校要求平时成绩占20%的比例,考试成绩占80%的比例来综合评分;对于双语班,考虑到学生们上课对全英文课件的知识接受难度,其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的比例,考试成绩占70%的比例来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既重视考试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与考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闪光点”予以加分,综合成绩则由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等部分组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5教学效果(校内外教学督导专家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先进,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是一支敬业奉献、责任感强、 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学团队。

1.校外专家评价 在
2007年11月教育部对长江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教育部评估专家吴小林 教授听完课后,给主讲教师周传喜老师的授课质量评定为“优秀”。

2.校内评价及影响 (1)2007.07《机械原理》课件获长江大学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2)我校教务处近三年每年的评教结果显示,讲授“机械原理”课程的所有教师,学生评价优良 率均超过90%,普遍反映教学态度认真,效果良好。
见下表
1、表2的学生评估表。
表12009—2010学年课程任课教师学生评估表 教师姓名 教师为人师表治学态度 教学内容充实联系实际 师生互动课堂管理严格 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总体评价 加权总分 周传喜 94 95 93 92 93.41 徐小兵 93 94 92 91 92.78 黄清世 92 92 90 91 90.99 华剑 95 90 91 92 92.63 袁新梅 91 90 92 91 91.03 帅玉妹 91 90 90 91 90.19 注:此数据来自学校教务处 教师
姓名周传喜徐小兵袁新梅帅玉妹 表2教师为人师表教学态度 95.0099.0097.0097.00 2010—2011学年课程任课教师学生评估表教学内容充师生互动课教学质量与效实联系实际堂管理严格果的总体评价 95.00 95.00 96.00 97.00 98.00 98.00 96.00 96.00 98.00 95.00 95.00 95.00 综合得分 90.98
93.7692.8191.24 注:
1、此数据来自学校教务处;
2、其他教师评估数据因学生评价样本不足教务处未提供。
由于2011—2012学年课程任课教师学生评估分数学校暂时还没能统计出来,故在此不能提供相关数据了。

(3)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双语课堂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是当场填写、当场收回。
共发问卷30 份,收回27份,回收率为90%。
通过问卷调查,55.6%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是能够理解的,40.7%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听懂,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双语教学是基本认同的,是肯定的。
77.8%的学生表示完全接受全英文课件,11.1%的学生表示能适应全英文课件,此项结果是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密切相关的。
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师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问题,92.6%的学生认可教师的教学安排。

(4)第二课堂成效 自从2006年湖北省组织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以来,每两年一次到现在已经举办了3届,课程建 设小组成员们都是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3届来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见列 表
3、表4、表5;挑战杯奖见表6;专利获得情况见下表7所示。
表32006年课程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清单 序号学生姓名 指导 比赛获奖 教师 级别等级 项目名称 1麦广柄等5人帅玉妹省级一等奖徐小兵 跷跷板健身器
2 金灵等5人徐小兵省级二等奖平躺式综合型健身器
3 胡成佑 黄清世省级二等奖 承重护膝 4朱正喜等5人周传喜省级三等奖 多功能液拐 5胡志刚等5人帅玉妹省级三等奖 新型组合健身器 表42008年课程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清单 序号学生姓名指导比赛获奖 教师 级别等级 项目名称 1湛蔚等5人周传喜省级一等奖徐小兵 拖把挤水器 2林建增等5人周传喜省级二等奖帅玉妹 垃圾清扫车 3刘洋等5人帅玉妹省级二等奖周传喜 新型环卫车
4 朱军等5人徐小兵省级二等奖自动封闭式防臭垃圾桶
5 田甜等4人黄清世省级二等奖 手工面条机 表52010年课程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清单 序学生姓名号 指导比赛获奖教师级别等级 项目名称 1胡洪平等5人徐小兵国家级二等奖基于反馈原理的高楼缓降器 2韩世彬等4人周传喜省级二等奖 多功能担架车 3杨焕等5人徐小兵省级二等奖 可升降多功能逃生梯子 4马磊等3人华剑省级二等奖 高效深井救援设备 5覃文龙等4人帅玉妹省级三等奖 手动组合破拆工具 6高俊等5人袁新梅省级三等奖周传喜 多功能逃生避难防盗窗 7高雷雷等5人帅玉妹省级三等奖 可伸缩逃生器 表62009-2010年课程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获奖清单 序学生姓名指导比赛获奖 号 教师级别等级 项目名称 1肖明强等3人黄清世国家级一等奖后置三角摆架式长冲程抽油机 2肖明强等3人黄清世省级一等奖后置三角摆架式长冲程抽油机 3肖明强等7人周传喜省级三等奖派新石油设备公司创业方案 学生序号姓名 1朱正喜2胡成佑3韦学运4麦广炳5孙玉龙6肖明强7胡洪平 表7指导教师 周传喜 黄清世黄清世帅玉妹徐小兵徐小兵 黄清世 2006年以来课程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获专利清单 授权 专利名称 专利号 公告日 可拆卸式组合防滑拐杖头 ZL200820062637.3 2009.01 分载助行康复护膝ZL20062011946302007.10 托膝拐杖 ZL200720140510.42007.03 跷跷板健身车 ZL200620134159.3 一种板金工程链尺一种后置三角摆架 式长冲程抽油机 ZL200720169504.1ZL200920106562.9 2007.112008.82010.1 徐小兵一种高楼逃生器ZL201020280913.02011.1
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不超过三项)
1.新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人才的培养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联系又相对独 立的,把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机械原理》双语课将美国原版教材与国内《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备课,紧密结合原版教材中的机构理论进行讲授,在双语课堂上开展了“studentsshow”活动,请学生提前准备一个课堂知识总结并展开应用小专题,上课时作英语展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效果很好。

3.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实行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创新设计成果丰硕。
注重课内各实践环节,加强机械设计实践的训练;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平台,创新第二课堂,学生创新设计成果丰硕。
5-2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有待加强。

2.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机制和实验辅导与实验预约网上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3.《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6.课程建设规划 6-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根据《长江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的各项 指标,针对课程现状制定具体目标和建设方案,详细列出各部分的负责人姓名和项目完成时间, 具体到年、月) 本课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
本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体现本专业石油机械特色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国家级 省级精品课程。
目前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同时提高课程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提升课程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使课程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人数更趋合理。
为此将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目前青年教师华剑、袁新梅正在攻读博士学位,预计近三年能顺利毕业;周传喜老师也正 在积极备考2012年博士;职称层次上:课程组梯队目前只有袁新梅为讲师,其他6位教师均是高级职称,袁老师科研教学都很好,成果也较多,基本上已经达到副教授的评审条件,准备2013年申报副教授。

2.进一步加强《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组教师周传喜、华剑均已经参加学校组织的出国人员外语培训,并顺利结业,周传喜老师已经获得了长江大学批准出国作访问学者,两位老师目前均在一线进行《机械原理》双语教学,下一步课程组将培养年轻教师袁新梅参加英语培训,为双语教学做准备;
3.课程内容建设 适应高教改革趋势,结合课程特点,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对现有多媒体课件进行升级,增强其可视化程度。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具、仿真软件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引入丰富有趣的视频资料,讲解各种机构在现场中应用的案例,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将教学内容与机械创新大赛平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双语教学建设上,主要将做以下几项工作:
(1)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的完善
(2)双语试题库建设
(3)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5)全英文教材建设
4.课程质量工程建设鼓励课程组老师们积极申报校级及省级教研教改项目,争取两年内成功申报省级教改项目
1 项,校级教研项目2项,同时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本年度课程组将有徐小兵、周传喜两位老师主持的2项教改项目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

5.实验室建设 在现有实验项目及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增加参加选开实验项目的学生数,争取成立开放性实验室。
以便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 课程组老师们根据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网站。
6-2两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详细列出各项教学资源上网的时间和负责人姓名,具体到 年、月)1.2012年3--5月完成课程描述、教师队伍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试大纲、参考文献、专业词汇等内容并上网。
(负责人—周传喜)2.2012年6--8月完成电子教案、授课课件(此项包括双语教学内容)(负责人—周传喜华剑袁新梅)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负责人—周传喜)学习指南、自学教程、扩展知识等内容并上网。
(负责人—华剑)3.2012年9--12月完成教学录像(包括汉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并上网。
(负责人—周传喜华剑袁新梅)4.2013年1--6月完成例题详解、各章习题、网上练习、教师批改、网上答疑、在线讨论等内容并上网。
(负责人—袁新梅)完成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创新设计,专题讲座,专题项目等内容并上网。
(负责人—徐小兵华剑)5.2013年6--8月完成教学效果、教改项目,教研论文,出版教材,教研成果等总结内容并上网。
(负责人—周传喜帅玉妹)6.2013年9--12月充实图片图像、设计资源、应用程序、学生作品等内容并上网。
(负责人—华剑)完善网页设计和所有上网内容。
(负责人—袁新梅)
7.院(系)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院(系)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机械原理》课程的建设。
近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措施,并取得了成效:
1.学院根据《长江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等有关制度,对于准备申报精品课程的有关课程,政策上支持课程组按各项指标来建设,为精品课程的成功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青年教师培养。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课程建设小组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指导教师;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认真听一轮中老年教师的授课,吸取他们精华;对青年教师授课教案进行专项检查、点评,既充分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学院连续两届资助主讲教师参加国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机械原理》课程培训。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迅速提高,本课程青年教师的授课受到学校督导员、学院教师教学水平论证小组成员和学生的好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本课程教学的有生力量。

3.为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学院2003年开始为每位教师配备了高档计算机一台,方便备课和制作课件。
同时还配备了电脑U盘和遥控激光笔。
学院从湖北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中拿出经费,对《机械原理》课程建设中的、双语课程调研、师资培训、教师会议交流、资料复印等费用给予支持。

4.为了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学院文件中专门规定双语教学的工作量不在教师酬金封顶学时之内。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和监督指导本课程的后续建设,并将进一步加大对该课程后续建设经费的扶持力度。
如在国家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建设规划中,已经明确将该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并已经制订了教学实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教材和辅助教材出版以及相关教学软件开发的经费支持制度,相关创新机构与实验台架已在购置中。
学院已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机构学专家讲学纳入“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讲座计划和世界知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中,届时将对该课程进行指导授课并和主讲教师交流学科前沿。
学院将继续实施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已计划再引进1-2名知名高校博士加入本课程组,为课程建设增加新鲜血液。
由于本课程教学研究的良好传统和成绩,学院承诺将对本课程主讲教师的教研项目申报优先支持,力争使该课程紧密结合专业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紧跟学科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8.院(系)意见 院长(系主任)签名:
9.专家评审意见 (盖章)年月日 专家组组长签名: 注:以上各页不够均可加附页 (盖章)年月日

标签: #最长 #多少钱 #需要多少钱 #多少钱 #费用 #多少钱 #要多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