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8

多少钱 5
年10月29日 香山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特别鸣谢:

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公司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北京:朝阳编织养老服务网............................................................................................

4上海: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4上海: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新思路新模式,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5上海:率先建立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6山东:完善制度,优化服务,高密市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7山东:烟台市老龄办深入基层开展送文艺三进慰问活动............................................8安徽:安庆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攻难点补弱点拨亮点....................................................9浙江:老龄办“敬老月”为老年人送文化下乡活动走进仙居..................................11贵州:贵阳民办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11福建:地方标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规范》通过审定..............................11福建:厦门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启用..........................................................................12广西: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老龄事业发展成绩辉煌..................................................14广西:桂林市举行老龄化国情教育暨老龄系统干部培训..........................................16广西:桂林市“敬老月”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16郑功成:尽快补上养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短板..........................................................18养大儿女再带孙子,父母该不该要“带孙费”..........................................................19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尚需助力..........................................................................20民政部:家庭养老为基础,机构面向刚需,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扣税出台..............21国家卫健委关于养老服务建设的最新思路..................................................................

22 热点新闻....................................................................................................................26 老年人功能家居用品选购提示......................................................................................

26消协投诉新热点,呼唤养老服务升级版......................................................................

27 政策法规....................................................................................................................27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慈善医疗救助活动监管的通知..............................................

27 养老研究....................................................................................................................28 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七成中国人还未存养老钱......................................................

28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产业如何融合?......................................29

中国人口老龄化分析......................................................................................................

36 养老产业....................................................................................................................38 北京同仁堂进军养老产业,探索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

38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8年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38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成立..................................................40

台湾业者掘金大陆老龄产业市场..................................................................................

40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41第三届海峡两岸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厦开幕,会期三天亮点多多..............................

41 智慧养老....................................................................................................................43 养老市场升级银发经济,期待更多"贴心"产品...........................................................

43 养老培训....................................................................................................................45 养老院“阿姨”的无奈与妥协......................................................................................

45 健康管理....................................................................................................................48 世界卒中日来临!约
15%患者45岁前已发病............................................................48老年人如何安稳度过“多事之秋”常见病防治正当时..............................................49 互动养老....................................................................................................................49 机会来了:大数据分析老年人旅游,50
后最舍得花钱.............................................

49 养老金融....................................................................................................................52 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拿到“准生证”,养老保障迎多重利好................................

52

共同推动养老金融体系建设..........................................................................................

53

选择优质资产实现养老投资目标..................................................................................

53大力培育养老金融产业,缓解公共养老压力..............................................................54多种策略应对老龄化社会,开创新型养老模式..........................................................55中基协钟蓉萨:养老目标基金发行得到市场认可......................................................56“存房养老”来袭,这次房子归你,了解这波操作以后才不亏!..........................

57 社会保障....................................................................................................................58 山东:拟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补贴标准按年龄划分..............................

58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59 国际交流....................................................................................................................59 安倍来了,中日两国的养老合作将走向何方?..........................................................

59 老年说法....................................................................................................................62 黑龙江:60
岁以上老人买保健食品7日内可无理由退货.........................................62北京:顺义区司法局积极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62微信6100万老年用户,近三成被网络传销等骗局坑骗过!....................................63 关于我们....................................................................................................................64
联系我们....................................................................................................................65 ‎‎‎‎‎‎‎2018
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北京:朝阳编织养老服务网 记者从2018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获悉,目前,朝阳区已建成1个养老服务指导,、44家养老照料,、12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1家医养结合机构,这些服务机构共同织成一张养老服务网,让老人在家门口即可“入网”享受养老服务。
在朝阳区,一张养老服务机构网正在悄然编织:目前已建立1个养老服务指导,,作为全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和智慧平台。
在指导,下,建立了44家养老照料,,辐射半径覆盖到全区84%的街乡,同时还有123家养老服务驿站正在运营,老人可在这些机构中享受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心理慰藉和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服务。
据悉,这张养老机构服务的网也在越织越密,在“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将实现养老照料,街乡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数量也将增至200家。
除了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增加外,老年人生活半径内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提升,为了给居家老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近年来,朝阳区为140户老人家庭进行了“个性化”适老化改造:给家具表面的软化、圆滑处理,安装助行器、穿衣辅助杆、淋浴椅、床边桌等辅助器具……每一处改造,都依据老人的需求进行“量身”设计。
与此同时,朝阳区还在潘家园、香河园、常营等街乡进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便老人出行。
此外,朝阳区还梳理了6大类、110余项服务,居家养老的老人直接通过电话或网站“点单”,“私人定制”的服务即可送上门。
(来源:京郊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17 上海: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
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自主选择各类社会服务资源——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明确了养老公共资源配置的比重和养老公共服务投放的路径,也为全国确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事实上,“9073”只是上海构建完善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开始。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2014年,上海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发展目标。
“从‘9073’到‘五位一体’,上海不断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国家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更加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目标 为应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床位入住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全面启动了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增加养老床位供给,服务对象从“三无”“五保”老人为主,扩大为社会全体老人;90年代
4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起,针对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独居老人的“买汰烧”和就医、洗浴等难题,上海开始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陆续开展了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护服务需要。
随着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为更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更精准地提供养老服务,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系统、全面发展,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
到“十二五”末,上海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
2014年4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养老服务发展中的新形势新需求,对全市养老服务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率先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如何构建“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第
一,构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解决养老床位和社区养老服务总量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以规划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上海探索了“长者照护之家”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两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到2017年底,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已至少拥有一家长者照护之家;到2019年底,预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二,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机构医疗服务短缺、人员队伍缺乏、信息化支撑不足等问题。
其中,在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方面,2004年起,上海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2017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上海在三个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18年1月起在全市推开,目前总体运行平稳。

三,推动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助力养老服务的健康、良性、快速发展。
主要做法包括:加强养老服务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基本养老服务收费政策;完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落实税费、公用事业性等收费减免政策;完善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等。

四,建立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解决老年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公平对接问题。
2015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按照照护等级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探索建立轮候、转介机制,并通过梯度化的医保支付、财政补贴政策,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是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需求公平有效对接的重大改革,也是整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五,建设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主要包括:加强准入监管,开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信息系统等;强化日常监管,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规范养老机构用餐安全等;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等级鉴定等;加强社会监督,设立市养老服务机构投诉热线,强化信用约束机制等。
(来源:澎湃新闻)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877 上海: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新思路新模式,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经过长期探索实践,2005
年,上海率先提出了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发展思路。
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快速发展,2014年,上海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5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从“9073”到“五位一体”,上海不断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国家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重要经验。
“9073”养老服务格局,是指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自主选择各类社会服务资源。
到“十二五”末,上海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
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解决的是养老床位和社区养老服务总量不足的问题。
本市探索长者照护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两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前者将社区内闲置资源改造为小型住养机构,一般300—500平方米,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短期住养照料、大病出院后康复护理、家庭喘息服务等。
到2017年底,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已至少拥有一家长者照护之家。
后者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在内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到2019年底,预计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2015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这是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与需求公平有效对接的重大改革,也是整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评估结果,按照照护等级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探索建立轮候、转介机制,并通过梯度化的医保支付、财政补贴政策,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又作为长护险的准入门槛,明确不同评估等级的老年人享受相应的长护险待遇。
这些评估结果,为本市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来源:上海市政府网站)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880 上海:率先建立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在上海这座大城里,你会如何养老?39
年前,上海成为我国内地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
40年间,上海加速“变老”。
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483.6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2%。
如何破解480多万老人的养老难题?上海市民政局透露,上海正在加速准备中,已经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持续在根据上海老人的需求探索升级中。
从“9073”上海养老服务模式升级到涵盖养老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全新的上海养老服务基本愿景已经勾勒。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共需建成约16万张养老床位,按照每千人4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社区养老设施。
与此同时,“五位一体”全面建成。
在上海,每一位老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养老模式。
率先提出构建“9073格局” “康复了2个多月,助步器不用了,已经可以走路了。
”84岁的陈阿婆不慎摔伤左腿接受了手术。
尽管是独居老人,摔伤前陈阿婆一直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养老生活:重病需要长期护理了可以到养老院,在家养老,可以在“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足不出社区,享受助餐、助浴等各种养老服务。
摔伤后,陈阿婆发愁了,出院后家中没人照顾怎么办?经过街道联系,接受统一需求评估后,符合条件就能入住的陈阿婆住进了家门口的小东门街道长者照护之家。
两个月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慢慢恢复了。
陈阿婆可以安心回家了。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全面启动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
针对老年人群体特点和国际经验,
6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9073格局”的目标,即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自主选择各类社会服务资源。
为此,上海探索通过改造利用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资源,建成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区养老设施,为老人就近提供便利的综合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般为1000平方米左右,从功能上打通了“90”、“7”、“3”这三个板块,实现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在内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基本上能够享受日托、全托、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各种养老服务。
到明年年底,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实现各街镇全覆盖。
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全面、全程、公平、公正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打通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打破医和养的壁垒,让医养深度结合起来是上海还在继续探索的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陶继民透露,医疗需求是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需求之
一。
三年前,上海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至2017年底,上海703家养老机构中,设有医疗机构的共28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40.26%。
目前,上海鼓励养老设施与医疗设施整合设置,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选址时,考虑到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护理站综合设置、邻近设置。
对无法内设医疗机构、也无法与医疗机构邻近设置的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其他医疗机构与其签约服务,提供医疗保障,2017年底已经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
统一需求评估成“守门人” 2004年起,上海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
2017年,本市在三个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18年1月起在全市推开,目前总体平稳,截至8月31日,全市长护险服务对象已达14.5万人,服务人次达228万人次。
长护险的实施,是提升了老年人的支付能力的制度保障。
统一需求评估是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守门人”,让最需要照护的老人能够入住一床难求的养老机构。
据悉,2014年,上海整合卫生、民政、医保等领域各自执行的老年人身体状况指标,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参数和照护等级标准,照护等级分为1-6级。
2016年下半年在上海全面推开。
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又作为长护险的准入门槛,老年人根据评估等级,享受相应的长护险待遇。
陶继民透露,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累计申请12.6万人次,已评估10.4万人,符合长护险照护等级9.5万人。
这些评估结果,也为本市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来源:新闻晨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20 山东:完善制度,优化服务,高密市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高密市坚持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并重,扩面征缴、提高待遇并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
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起“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社保服务新格局,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
7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提高。
惠民成效更显著。
有序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社保扩面工作稳中有增。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参 保175万人次,实现社保总收入23.3亿元,支出社保待遇19亿元。
落实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连续14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8元,惠及全市16.4万名老年居民。
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开展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专项扩面,134个建筑项目参险。
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推行到交通运输领域,逐步扩大流动就业农民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基金监管更精准。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明确社保业务经办权限授权流程的通知》《关于开展社保经办内控工作检查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经办权限进行清理核查,进一步规范权限授权、变更及注销工作流程。
成立医保稽核小组,采取调账检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贯彻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医疗费审核拨付层层把关、规范运作,全方位防控经办风险,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跨省异地就医工作稳步推进,145人次实现联网结算。
服务模式更便民。
依托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全面推行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
创新推出微信“刷脸”认证方式,惠及全市20.5万养老待遇领取人员。
企业职工各类退休申报审批过程权责更加分明、程序更加规范,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全部实现社保卡发放。
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期间退休人员待遇重算工作顺利完成。
举办“社保卡信息采集进校园”活动,暑假期间为4万余名学生办理了社保卡业务。
目前,已完成社保卡信息采集83万余人,发放79万余张。
持续深化“零+1”改革,54项业务实现“零上门”,76项业务实现“一次办”。
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变更等33项社保业务下放到镇街人社所,新生儿参加居民医保、特殊门诊慢性病鉴定等15项服务委托协议管理医院代办。
参保人员医疗费审核报销,时限压缩了25个工作日。
医保定点申请、参保职工外出期间急诊住院联网备案等均支持邮递、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填写等便捷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大幅降低了办事成本。
(来源:高密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32 山东:烟台市老龄办深入基层开展送文艺三进慰问活动 10
月25日,烟台市老龄办全体机关干部到芝罘区白石街道白石党建主题文化公园广场为辖区老年人宣传老年人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并表演精彩文艺演出;到长青社区走访慰问困难老年人家庭和基层老年协会;到富昌老年公寓、黄务老年公寓慰问公寓代养老人。
在党建主题文化公园广场,全体党员开展“孝行烟台·爱传港城”主题党日活动,向现场参加活动的200余名老年人发放老年人防网络电信诈骗宣传材料,宣讲老年人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市老龄办为芝罘区评为“烟台市优秀老年艺术团”的老年艺术团赠送移动播放器,组织辖区老年协会老年艺术团表演文艺节目。
在“双管双责”联系社区长青社区,市老龄办党员志愿者开展“360”党员服务品牌建设活动,分为三个志愿服务小组,走访慰问了社区1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慰问对象中有老党员、低保老人和困难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
办领导走访了长青社区老年协会,为协会赠送了新编印的老龄书籍。
在两个老年公寓,办领导慰问代养老年人,与老人们热心交流、嘘寒问暖、询问公寓的服务质量和日常护理等情况,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
联合联民集团公司12343民生热线,组织志愿者开展敬老助老爱老便民服务,为在场老年人提供义诊、磨剪子菜刀、修伞修鞋、小家电维修等服务,并为老年人免费发放服务券,预约提供家政保姆、保洁、管道维修、家电维修、家政培训、婚姻介绍等各类生活服务。

8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来源:烟台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34 安徽:安庆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攻难点补弱点拨亮点 2017
年11月,安徽省安庆市被财政部、民政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
开展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部门联动,根据申报方案,结合试点要求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安排,安庆市以“全面关爱、重建生活”的养老服务理念为引导,按照“政府培育引导、社会力量承接、信息技术支持、绩效评价跟踪”的改革思路,攻难点、补弱点、拨亮点,系统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需求导向,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谋划改革试点 掌握老年人的基础信息,了解老年人的真正服务需求,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
2018年2月,安庆市委托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对市城区14.7万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进行了全面采集,采用PPS抽样法对市城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安庆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在养老服务项目实施特别是上门服务过程中,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深入沟通,不断发现老年人在生活照料、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并针对性制订服务项目或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政策创制、资金管理使用和养老服务项目细化等都立足老年人需求。
围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安庆市先后出台了涉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基层医养资源融合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奖补标准、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站点建设及规范、服务需求评估规范、质量考核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及具体方案。
其中,空巢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特困供养人员护理保险、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空巢老年人定期探视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位列26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站点建设规范则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质量管控等;需求评估则对评估对象、评估类型、评估内容、评估流程、评估组织进行明确。
夯实基础,保障兜底需求,提高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在保基本方面,以保障低收入、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年群体等为重点。
对城乡低保、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等低收入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8大类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实现服务全覆盖;对特困供养人员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为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购买商业护理保险;在全省率先实施高龄空巢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空巢老年人定期探视等服务;为计生特困家庭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为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正式启用安庆市养老综合服务信息中心,开通“12349”养老公益服务热线;完成了市城区14.7万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录入,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供应商数据库;利用世界银行1600万美元贷款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018-2020年,将按照名称、标识、外观、布局、功能等“十统一”要求完成市城区12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改扩建的目标任务。
在具体服务项目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障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采取上门探视、电话访问等形式,建立空巢老年人定期走访制度;配置特殊困难老年人智能穿戴设备,首批已配备至2310名低收入老年人;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服务;推进机构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均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其他
9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80%以上的机构及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签约;试行社区老年开放大学教育服务。
以安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立安庆市老年开放大学。
通过向街道、居委会延伸形成“市老年开放大学—社区(居委会)学习中心”二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
养教结合,注重技能提升,全方位培训服务人才 为进一步突破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瓶颈,安庆市全面启动养老服务人才“555”培训计划。
2018
年8月,邀请民政部培训中心及全国业内多名专家授课,为各县(市)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织的管理、护理及养老服务志愿者等160余人进行培训。
培训主要设置了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风险、养老标准化管理实践案例、重建生活为本的养老服务管理实践等课程内容。
探索养教结合途径,鼓励养老机构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合作。
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在职培训、考察交流、异地实习等进行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
目前,安庆师范大学、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院校分别在市内“牵手”5家养老服务机构,将行业需求与教育资源紧密对接,积极探索解决养老人才瓶颈的路径。
此外,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制定《安庆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政策及资金补助办法》,明确支持养老机构聘用专业人才,养老机构引进养老、护理型专业人才。
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入职补贴;配备社工师、康复师、营养师、药剂师等岗位并与持证人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入职补贴。
培育模式,探索农村居家社区养老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自2015年开始,上海天雄投资有限公司与安庆市宜秀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注册成立安庆市贴心之家养老服务中心,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开展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本土化的管理服务团队是基础,低收费的会员发展模式是关键,高效益的产业链条开发是核心,有力的健康理念提升是重点,多赢的互利合作机制是动力。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在宜秀区已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3个,发展老年会员22000余人,约占全区老年人口的一半。
探索居家养老+旅居养老+健康养老模式,使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贴心之家”的运营植根乡土,服务中心依托高质量的医嫂、康复师、介护师、生活指导员等组织的管理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引入银行授信、村医、线上智能平台,为服务保驾护航;厘清责任,家庭、政府、企业责任清晰,各司其职;整合资源,养老带动健康服务、旅游观光、现代农业,盘活农村多元业态发展。
在引入农村社会组织力量之外,安庆市还加快推进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目前全市122个农村乡镇敬老院已有39个实现公建民营或共建共营,60%以上的农村敬老院开展了社会化服务,支持机构开展农村居家养老延伸服务。
目前市城区18个农村敬老院中已有10个机构利用现有服务设施、服务人员面向所在地周边社区开展个人护理、送餐、文化娱乐等基础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
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的短板,建设农村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中心,每个县(市)区建有1-3个区域性失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照护中心,在10个村(居)开展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试点,对试点站点建设给予6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老年协会的作用,鼓励村(居)、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积极组建老年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推进农村社区非正式照料体系建设,吸引健康低龄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18 10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浙江:老龄办“敬老月”为老年人送文化下乡活动走进仙居 从10月15日开始,2018年浙江省老龄办“敬老月”为基层老年人送文化下乡活动走进仙居,共举行了5场专场演出,丰富了基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老年群众的一致好评,送文化下乡活动安全有序、圆满完成。
演出由浙江省老龄办主办,仙居县老龄办、仙居县城东企业群文化艺术团协办。
仙居县老龄办专门召开工作部署会,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挑选了具有丰富演出经验的仙居县城东企业群文化艺术团,对节目的彩排和演员的挑选以及演出过程进行严格的把关,组织、动员县老年人协会的虹虹舞蹈团、乡镇业余艺术队等参与节目。
将演出场地选在了当地的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方便了老年人观看,5场演出共吸引了1000余人前来观看。
浙江省老龄办“敬老月”为老年人送文化下乡活动专场演出相继走进仙居县湫山乡四都村、县广电演播中心、步路乡七里村、官路镇石井村、白塔镇神仙居游客中心。
县老龄办、乡镇党委政府相关领导等和群众一起观看演出,表演团队奉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每场演出包含10余个节目,既有老年朋友喜闻乐见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也有敬老爱老为主题的精彩小品,还有舞蹈、越剧、模特秀等等精彩的演出,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来源:台州市仙居县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33 贵州:贵阳民办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来自贵阳市民政局的消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贵阳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机
构养老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79家民办(民营)养老机构100%实现了医养结合。
据介绍,贵阳市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护理,提供医护服务。
鼓励医院拓展养老功能,建成住养、医疗、康复一体化的综合养老机构,实现“医养合一”。
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曜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已“落户”乌当区并投入使用,贵阳曜阳探索“1+5”医养服务模式,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云岩区皇钻老年公寓建立了老年护理院,实现养老院从单一养老模式向专业养老护理、疾病康复、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多功能健康养老新模式的转变;云岩区康园老年公寓、曦阳老年公寓、神奇日间照料中心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作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为全市医养结合发展提供了示范。
(来源:贵阳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16 福建:地方标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规范》通过审定 近日,由福建医大附一护养中心、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大附一康复
医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省地方标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规范》通过审定。
审定专家组认为该标准对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规范》规定了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内容,打破了传统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护模式,填补了我 11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省医养结合服务标准的空白。
为未来医养结合服务的适应性、规范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对助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榕城网)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08 福建:厦门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启用 在女儿的陪伴下,嘉莲街道长青社区
61岁的黄阿姨坐着轮椅,住进了即将短住的套间。
她说:“这里有院子,环境很好,有老人做伴,还有护理师,我很开心,家人也放心。
” 10月17日上午,全省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下简称“照料中心”)正式启用,并迎来首位入住老人。
今后,照料中心将为思明区老人提供进站进家双向服务,满足老人们的各类需求。
这是思明区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思明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在新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幸福思明,加快补齐养老短板,突出全覆盖多层次,提升居家养老品质,推进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推动养老服务特色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
16大功能获市民点赞 照料中心启用当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思明区龙山东二路15号的思明区社会福利大楼,近3000平方米的照料中心就位于大楼的一二层。
得知照料中心启用,周边社区的老人相继赶来“尝鲜”,体验免费开放的文娱服务。
在画吧室里,老人们挥毫泼墨;牌吧室里,老人们打着麻将、下着象棋;修吧室里,老人们免费修剪头发;玩吧室里,老人们打起台球……“这里环境很好,以后有空就来这里放松、休闲。
”老人们听说这里提供送餐服务,直言:“太方便了,以后不想煮饭,就来这里吃饭。
” 据介绍,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全省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照料中心,功能区域按照《福建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星级评定暂行办法》五星级标准设置。
照料中心将为思明区老人提供“进站”“进家”双向服务。
“进站”主要包括十大功能:适老化家居展示、老人健康监测(建档)、老人配餐用餐、心理咨询聊天、休闲文化娱乐、专题讲座培训、老人日托短托(56张床位)、老人淋浴助浴、老人康复理疗、老人医疗护理;“进家”主要包括六大功能:保洁保姆维修等家政服务、代购代办服务、护理员护士等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上门精神慰藉服务、送餐上门服务、紧急救援或应急救助服务。
参观了照料中心,并了解了其中的服务后,市民董俊芳为其频频点赞,还和朋友开玩笑称“想直接租一间住”。
“房间宽敞明亮,设计十分合理,看起来令人舒心,而且一楼还有供大家休息娱乐的地方,真不错。
”董俊芳笑着告诉记者。
采用公建民营方式运营 记者了解到,养老服务综合体自去年开始打造,并设立照料中心,配备56张床位。
其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运营。
照料中心服务主要面向思明区辖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机构自主经营相结合,引入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共同支撑的方式运营。
运营方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无偿或低偿提供养老服务,对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运用市场化方式开展有偿服务,运营团队主力为“90后”社工。
记者在照料中心看到,大楼一二层均已装点一新,氛围温馨明快。
其中,一楼为海洋基调,二楼为闽南古厝风格。
12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同时,大楼东侧三层区域设置思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12349居家养老服务思明分中心、思明区968180民生服务平台、智能居家宝系统服务中心等资源将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进行业务合作,并形成联动,共同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
打造幸福养老生态圈 记者从思明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到,思明区现有户籍人口79.36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19万人,占16.62%,占全市老年人的39.09%。
根据“9073”养老规律,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7%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模式,3%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模式。
因此,居家社区养老将成为养老服务的大方向,也是养老服务“补短板”的重点。
在照料中心的启用仪式上,思明区政府率先全市发布了区级养老政策———《思明区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若干措施》,重点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深度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思明区政府每年将拿出约500万元,进一步在优惠政策、场所保障等方面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养老企业运营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全区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
”思明区民政局局长苏克在介绍。
目前,思明区正在建10个街道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福建省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启用,并迎来首位入住老人。
该照料中心为福建省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以进站进家双向服务是其主要特色。
下面小宝就带各位了解一下。

1.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全省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照料中心,功能区域按照《福建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星级评定暂行办法》五星级标准设置。
照料中心将为思明区老人提供“进站”“进家”双向服务。
“进站”主要包括十大功能:适老化家居展示、老人健康监测(建档)、老人配餐用餐、心理咨询聊天、休闲文化娱乐、专题讲座培训、老人日托短托(56张床位)、老人淋浴助浴、老人康复理疗、老人医疗护理;“进家”主要包括六大功能:保洁保姆维修等家政服务、代购代办服务、护理员护士等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上门精神慰藉服务、送餐上门服务、紧急救援或应急救助服务。

2.照料中心采用公建民营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运营。
照料中心服务主要面向思明区辖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机构自主经营相结合,引入社区专项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共同支撑的方式运营。

3.启用仪式上同时发布了《思明区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若干措施》,重点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深度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目前,思明区正在建10个街道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据介绍,今后思明区将以打造幸福养老生态圈为目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引入有实力的企业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支持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跨市跨县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需求评估,找准老人需求定位,根据老人个性化需求,运用市场化方式开展有偿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
(来源:海西晨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29 13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广西: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老龄事业发展成绩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龄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日趋成熟,老年社会福利和优待服务不断加强,敬老爱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老年人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权益保障工作显著加强。
1990年,广西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为保障全区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2017年5月2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涵盖了老年人家庭赡养、社会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内容,在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关爱老年弱势群体、加强老年优待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其中,关于独生子女护理假的相关规定得到全国高度肯定,“广西、黑龙江等地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的新闻被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老龄新闻”。
(二)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老龄事业发展得到强力保障。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198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员会,自治区老龄委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做好维护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目前,自治区老龄委由民政、人社、发改、财政、卫计、文化、体育、教育、住建等31个成员单位组成。
自治区、市、县三级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并设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老龄工作网络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机制。
从2000年起,广西连续制定出台老龄事业发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明确老龄事业发展目标要求,为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老年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民生,1992年试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0年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并于2012年比国家要求提前半年时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014年又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截至2018年6月底,广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1826.45万人,参保率97.62%;606.82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人按月领取了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每人每月90元。
不断加强困难老年人社会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目前全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590元/月和3812元/年,所有县区的农村低保标准已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年满60周岁的“三无”人员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全区城乡特困人员的平均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767元/月和4956元/年。
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616万人,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城乡老年人。
(四)养老服务业改革创新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2007年广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2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13年制定《广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连续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划部署养老服务工作。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养老服务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2015年,率先在全国创建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确立了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桂西养生养老长寿产业示范区、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北部湾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西江生态养老产业带示范区“一核四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先后出台26项配套政策措施,为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自治区民政部门全面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即在自治区本级建成一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养老示范机构,各设区市建成一所500张床位以上的专业性养护示范机构,每个县建成一所2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每个乡镇改造或者新建一所100张床位以上的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社会基本养老的“兜底”保障功能。
2017年,广西有1500多家养老机构、16.7万张养老床位、1000多家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日间照料中心,城市和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72%和46%。

14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五)医养结合持续深化,老年人健康指数大幅提升。
2016年广西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广西医养结合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设立南宁、百色和贺州等3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以及鹿寨县等12个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县(市、区),医养结合试点覆盖广西所有市。
2017年,广西有50.87%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为37.1%,90.88%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了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301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达到66.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1.22%。
(六)老年人优待服务不断加强,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995年,南宁市制定出台老年优待政策,是广西第一个出台老年优待政策的城市。
各地先后出台老年人优待政策,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
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建立了覆盖全广西的老年优待政策,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文体、教育、医疗、交通以及法律援助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优待服务,惠及全区700多万老年人。
积极提供均等化普惠制与特殊群体重点扶助相结合的老年优待服务,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普惠性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并于2016年实现全覆盖,广西115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领取高龄津贴,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七)老年人文化体育教育快速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老年文化不断繁荣,全区有条件的行政村均建有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老年体育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连续举办七届广西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日益活跃,到2017年,广西成立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的乡镇街道为1246个,实现全覆盖。
老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1986年广西建成第一所老年大学,目前广西有92所老年大学、6所社区教育学院、126所社区教育学校,广大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
2018年制定出台《广西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新时期老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八)基层老年协会蓬勃发展,规范化程度明显提升。
2012年以来,安排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1亿多元,在全广西范围扶持建成示范性村级老年协会3300多个,将老年协会打造成组织机构健全、章程制度规范、基础设施完善、活动丰富多彩的老年群众组织,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老龄法规政策学习、文体娱乐活动等,并通过走访慰问、推动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调解家庭纠纷,为广大老年人搭建学习交流、文体娱乐和老有所为平台,实现老年群众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并将基层老年协会提供的养老互助服务纳入自治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通过组织健康、低龄老年人和其他志愿者就近帮扶病弱或高龄的空巢、留守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精神慰籍、老年维权、文化娱乐活动、简单生活照料等服务,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在养老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目前,广西成立基层老年协会达11000多个,会员人数达180万人。
广西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12月,全国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广西召开,学习推广广西经验。
2017年,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亭子江村老年协会会长蒋英秀荣获“全国老有所为楷模”称号。
(九)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敬老爱老氛围日益浓厚。
广西高度重视孝道文化建设和传承,《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老年节所在月为本自治区敬老活动月。
从2010年起,连续9年在全广西范围开展以敬老慰问、老年维权、为老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敬老月”活动。
广泛开展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以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等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敬老爱老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增强全民敬老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广西先后有2人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16人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荣誉称号;363人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55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18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38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改革开放40年,是广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40年,也是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40年,2017年广西平均预期寿命达76.93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从1982年的279万增长到2017年的723万,老年人口占比从7.66%增长到14.80%。
80 15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从1982年的20万增长到2017年的120万,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从7.31%提高到16.4%。
百岁老人从2000年的1900多人增加到2017年的5900多人,百岁老年人数增加两倍,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国第
二,增幅排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40年,广西老龄工作和事业发展得益于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各级老龄工作部门和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社会积极参与。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今后,广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广西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新局面。
(来源;广西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22 广西:桂林市举行老龄化国情教育暨老龄系统干部培训 10
月23日上午,桂林市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暨2018年老龄系统干部业务培训班正式开班。
来自11县6城区老龄系统干部和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以及新时期老龄工作业务知识培训。
桂林市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市老龄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13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的通知》,把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纳入市县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课程,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
此次培训班上,桂林市老龄办副主任陈亚青作《学习十九大关于老龄工作论述,扎实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专题讲座,从全国、全区和我市人口老龄化态势、老年人有关法律与优待工作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等为学员们作了一场主题宣讲,学员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培训动员讲话中,桂林市老龄委副主任、老龄办主任李荣强调,各县区及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要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为目标,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此次培训还专门邀请了市委保密办、市党校教授的专家为老龄系统干部们就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学习《宪法》、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等内容进行讲授。
老龄干部们纷纷表示,培训让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
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使命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新时代的老龄事业开创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广西新闻网)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26 广西:桂林市“敬老月”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桂林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各部门带头深入基层走访慰问高龄特困老人、养老机构及老年社会组
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一是各级领导走访慰问高龄老人。
10月12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张广惠,到临桂区六塘镇慰问黄埔军校抗战老兵秦次生,张广惠为秦老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金,感谢他 16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们在抗战中为国家、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并转达了自治区、市两级统战部的关心和关爱。
与其亲切交谈中,张广惠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等。
10月13日,桂林市慈善事业会携手桂林市政协委员到草坪回族乡大田村开展公益慰问活动,为30多名老年人送去节日慰问,带去了党和社会各界的温暖关怀,并向老人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10月15日,兴安县委书记黄洪斌率慰问组分别到湘漓、高尚等乡镇看望慰问100岁老人,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并向广大老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每到一处,黄书记一行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嘘寒问暖,亲切交谈并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并叮嘱他们的家人要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安排好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为老人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10月17日,秀峰区九岗岭社区的工作人员带着鲜花和慰问品,到医院看望104岁的辖区老人吴惠民。
老人非常开心,连声感谢他们送来的节日祝福。
此外,资源、永福、恭城等党政领导也分别开展了走访慰问高龄特困老人活动。
二是组织社会力量慰问养老机构。
10月15日,广西临桂农村商业银行到临桂镇开展2018年“爱在重阳”敬老月活动,为老人们带去了牛奶、糖果和足浴盆等慰问品,并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慰问组一行首先来到临桂区幸福家园,实地参观了幸福家园的接待大厅、护理室、医疗中心、阅览室、棋牌室等康体娱乐设施建设情况,全面了解养老结构的特色护理。
慰问组一行与老人谈心、拉家常,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与老人们唱起了歌曲《夕阳红》,与他们一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10月16日,平乐县县长石小松一行来到县敬老院,实地查看了敬老院养护楼、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食堂等,了解敬老院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为敬老院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石小松还看望了敬老院的老人们,详细询问了老人们的日常起居和身体、生活状况。
他表示,绝不把一人留在贫困线下是党的脱贫政策,请老人们放心安度晚年,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把生活一天天过好来。
并叮嘱敬老院管理人员要尽心尽力为老人服务好,合理规划老人膳食,安排好老人的日常起居。
慰问中,石小松还给老人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10月17日,阳朔县葡萄镇为敬老院的24名五保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希望老人们互相帮助、保重身体,时刻保持积极心态,颐养天年,并叮嘱老人们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反映。
随后,大家合影留念。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到雁山区幸福颐养院慰问老人,陪老人谈心,拉家常,并引导老人积极乐观向上。
象山区政协委员来到平山老年公寓,对居住在这里的孤寡老人进行慰问。
政协委员给老人们送来了保暖服装及营养品。
10月25日,桂林市朝阳艺术团与“周末爱心妈妈”到临桂幸福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活动,为入住老人送去桂林渔鼓和彩调等优秀节目。
在养老机构,慰问组暖心的话语、贴心的举动,融化了在场每一位老人的心。
三是关爱行动温暖关怀老年社会组织。
重阳节前后,桂林市老龄办主任李荣带督查组,分别到各县(区)慰问并督查“星级老年协会”。
通过实地察看基层老年协会活动场地,查阅有关老年协会工作台账,与县(区)老龄办主任、村(社区)负责人和老年协会会长面对面交流座谈,详细了解了基层老年协会在登记注册、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场所设施、经费保障、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李荣每到一处就对老年协会在建设、管理、为老服务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并对老年协会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活动中,李荣代表市老龄办分别向各“星级老年协会”送上了慰问金及重阳节的祝福。
10月17日上午,灵川县委书记赵奇玲带慰问组一行看望慰问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慰问组聆听了老体协关于全县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就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提出了解决方案。
赵书记鼓励县老体协,要围绕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这条主线,积极组织、开展符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促进身心健康。
在慰问活动中,赵书记代表县委向县老体协送上了慰问金、慰问品以及重阳节日的祝福。
县长胡焕忠带慰问组一行慰问桂林联合收割机厂老年协会,并向老年协会送上了慰问金和节日的祝福。
胡县长与协会领导班子亲切交谈,询问老年协会建设、“双关爱”等情况。
随后慰问组一行在老年协会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露天门球场,在了解情况后初步拟定解决方案,计划修建人造草坪大棚门球场,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方案。
17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此外,兴安、雁山等县(区),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开展敬老月慰问活动。
10月中旬,兴安华江瑶族乡团委、兴安高尚镇妇联等单位,均开展了重阳节慰问活动,并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棉被等生活必需品,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重阳节。
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温暖着老年人的心,形成一道道靓丽风景,记录、展示、弘扬了我市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来源:桂林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56935 郑功成:尽快补上养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短板 从近些年国家和地方一些重要的举措看,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已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
事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事业还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集中式养老模式问题突出等问题。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深入了解老龄化人口所想所需,才能够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助推我国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人文关怀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自古以来,中国老年人追求的幸福晚年生活就是讲究子孝孙贤、天伦之乐,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当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生育率下降,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人口流动性日益升高,所有这些都促使老年人很难再依赖家庭保障和家庭成员的亲情陪伴,难以实现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伦之乐,但老年人追求精神慰藉与情感保障的需求不会衰减,而且会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而更显迫切,只不过是在家庭内部难以满足的条件下,只能转向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化服务。
这是一种传统情结,更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表现。
因此,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顺应老年人的意愿,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并将人文关怀的精神注入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形塑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氛围。
这次论坛所探讨的主题,实质上就是对老年人期盼人文关怀的一种回应。

二,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政府投入不断增长,社会资本越来越多地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老年人的物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加,并从重视经济保障向经济与服务保障并重、从重视机构养老向注重服务居家养老、从重视城市养老向城乡养老并重转化,这预示着我国养老服务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然而,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缺少人文关怀。
具体表现在,在制度安排中缺少人文关怀的精神,在服务标准体系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标准,在具体实践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情怀,在学界讨论中更多的是关注物质投入和满足物质需要而很少关注如何注入人文关怀,这都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人精神保障不足。
没有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必然是没有尊严与乐趣的养老生活。
因此,新时代的养老服务业需要尽快弥补人文关怀的短板,用人文关怀的精神来形塑新型制度体系和社会氛围。
只有在保障物质生活和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同时,重视精神保障,才能免除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孤寂,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当务之急是要真正构建起养老、孝老、敬老融为一体的政策体系与社会环境。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它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养老模式的有机结合,对于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特别指导意义。
一要以人文关怀的精神为指导完善养老政策体系。
如民法典应当维护和弘扬孝老、敬老的传统伦 18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理;养老服务应当有专门的立法并体现出相应的人文关怀精神;其他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当有利于形成子女孝老、社会敬老的氛围。
二要以人文关怀的精神为指导完善养老服务标准。
在制定养老服务的标准时,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标准,还应同时重视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标准。
如尊重老年人的主体性,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程度,服务供给不得损害老年人的尊严,服务过程维护老年人的体面,等等。
三要重点培育养老机构与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情怀。
包括专业培训应当加入老年心理学与人文关怀的课程,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慰藉。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使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并为全体老年人提供稳定的预期。
(来源:光明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56884 养大儿女再带孙子,父母该不该要“带孙费” 近日,一则“照看孙女索要‘带孙费’”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原来自从孙女
2014年出生之后,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一直是爷爷奶奶在抚养孙女,期间儿子只支付约三四千元作为孙女的生活费。
法院在综合考虑了实际需要、当地生活水平后,判决儿子儿媳支付老人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
对此,大部分网友认为孩子不应把老人照顾孙女的行为视作理所当然。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来说一说。
老人照顾孙子孙女是情分不是义务 @天凉凉:有些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带孩子,让老人抽时间帮忙照顾孩子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的吃穿用度不能让老人垫付,否则不就是在变相啃老吗? @天使老爸:如果我儿子有了孩子,有能力我会帮着带,没能力也会想法子贴补点,减轻他们的压力。
毕竟这也算是种情分,不过儿子、儿媳妇作为父母也应该知道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我的。
@石狮子:别把老人当成家庭的附庸,甚至免费保姆对待,爸爸妈妈把孩子养育成人,已经尽到了自己作为长辈的义务,难不成还得再照顾孙子辈?这何时是个头?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给老人一个独立的、自己做主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因为孙子孙女,甚至曾孙子、曾孙女被绑在家里。
“孩子谁来带”的问题怎么解? @柳叶青:我觉得“孩子谁来带?怎么带?”这个问题,应该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考虑好的,而不是孩子出生之后开始纠结的。
那有人可能会说是顶不住家里催生的压力,仓促间要了孩子。
我觉得这就不对了,作为父母,在子女是否要孩子的问题上应保持恰当的中立,不要过分干预;作为子女,要孩子前就要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评估好自己是否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孩子。
@艳阳天:可以完善家政市场,让家政阿姨或者保姆帮着带孩子。
现在年轻父母选择夫妻一方的长辈而非家政阿姨帮着带孩子,大多是考虑到一方面保姆的费用高,请保姆的话经济压力大;另一方面怕保姆不尽心,担心孩子受委屈。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完善家政市场,一方面提高家政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价格监管,避免家政市场价格畸高。
@泥人塑: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可以托老人帮忙照顾,但是也不能老麻烦老人一直帮着带,孩子稍微大一点儿,可以送到幼托机构,这样就能有专业的人帮忙照顾,家长也放心,对孩子来说他们也不孤 19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单,可以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
当然了,这就要重视起幼托机构的监管问题。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56885 (来源:新华网) 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尚需助力 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随着我国人口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不少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仍有精力、有意愿继续参与社会工作。
在老年人自愿的前提下,打通参与渠道,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政策体系,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营造老年人想参与、能参与、乐参与的社会氛围势在必行。
“儿女都不在家,先找个不太忙的工作做做,等老伴儿退休再一起去旅游。
”“退休了有养老金,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我每次都报名。
”“在家待着实在没意思,不出来干点啥,人就真老了……” 如今,我国的退休年龄总体上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
对于正在逐年延长的全国人均寿命而言,五六十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
闲下来不适应,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有事做就算是娱乐了”,专业从业者意愿高、市场规模大,薪资并非首位考虑因素 下午1点,76岁的章之宝来到沈阳音乐学院附近的琴行,3名老年学员已在教室门口等候。
从1点到5点,章之宝在这里教声乐…… “2012年我从沈阳音乐学院退休后,就闲着了。
第二年有朋友鼓励我开班,后来一个传一个,现在学员也有五六十人,周一周四在沈阳教,周二周六去鞍山教。
”章之宝说,不少学员年轻时都是她的粉丝。
对于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来说,退休后重新就业的意愿较高,相对也更容易。
尤其是具备专业技能、特长的老年人,如顾问、医生、会计等,还成了“香饽饽”。
冯竹君2016年从医护岗位退休后,选择到私立医院做兼职,每天上午上半天班,下午到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休闲活动。
据她介绍,现在私立医院发展快,用人需求大,周围退休的同事想要再工作,基本都能找到岗位。
“我们不用培训,去了还能帮他们带带新人,私立医院很乐意接收。
” 用人单位使用退休返聘人员,一方面是看重其工作经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降低单位用工成本,返聘人员一般在原单位享有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等,新单位无须再为其支付,同时由于返聘人员有退休金,对薪资没有太高要求。
对一些老年人而言,退休之后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排解寂寞、实现价值,而不是赚钱。
章之宝开玩笑说,“干得了,愿意干,说我是女强人也行。
游山玩水我不喜欢,对我来说,有事做就算是娱乐了!” 选择给老年人开声乐班,章之宝有自己的考虑。
“教要升学的孩子,责任大压力大,我吃不消;教这些老同志,大家都是爱好,还能陪我说说话,有共同语言,每天都很开心。
” “发挥余热,为社会分忧”,志愿服务热情高,贡献社会填补空白 每年6、7月份,鞍山市的各个公园内总能看见一群“小红帽”拔豚草的身影,领头者就是鞍山市老年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志安,今年77岁。
说起志愿者团队,杨志安十分自豪,“我们在册人员有1860人,有23个小分队、13个文艺团体。
平时印小册子、做环保文艺演出、彩绘宣传长廊,市环保局都找我们帮忙宣传。
”十几年来,这 20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支老年环保志愿者队伍共铲除豚草56万平方米,消灭白蛾数十亿只,回收废旧电池20余吨。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鼓励老年 人参加志愿服务,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
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离不开带动和传承。
辽宁省金秋医院名誉院长张菊香今年80岁,2014年起创 办了“菊香志愿者团队”,组织主任教授级专家每月到农村对患者进行集中会诊并对全县医生进行答疑培训:“我希望团队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分忧。
” “老年志愿者有时间和精力、有社会经验和责任感,也熟悉社区情况,在社区宣传、治安防范、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鞍山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邹吉军说,协会自2002年成立至今,在册的老年志愿者达5万余人,组成了环保监督队、治安巡防队、青少年帮教队等几十个常态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小分队。
赵海潮2002年加入鞍山市老年志愿者协会。
2004年,他发现社区的宣传板内容长时间未更新,就主动承担起编写工作,每半个月更新一次,内容涉及时事新闻、法律法规、健康知识等。
赵海潮的初衷很简单,“我有时间,又是老党员、老兵,想为社会做点贡献。
” 辽宁省老龄办宣传处处长郝明利认为,社会志愿工作者是目前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一类,门槛不高,还能释放较大的社会效益。
《“十三五”辽宁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开展“低龄健康老人义工积累和使用”试点,引导老年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自愿是前提,避免一刀切”,应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机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由于退休政策,老有所为的实现,在城乡存在二元结构差异。
在农村,只要有能力,老年人就仍
从事生产劳动。
在城市,老年人“再就业”则会受到年龄限制。
“老年人‘再就业’,自愿是前提,避免一刀切。
否则既容易冲击就业市场,也不符合部分老年人的实际状况。
”郝明利说,“怕担风险,也是一些企业不愿雇老年人的原因,对此还需要探索更系统、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例如,在日本,就有系统针对老年人技能状况评估的参数表,可以为聘用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参考,让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我做志愿者工作,也有人泼冷水、说风凉话:‘干这些就为了沽名钓誉呗!’”赵海潮说,老人想发挥余热贡献社会,也需要争取更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
虽然退休了但追求还在,老年人也可以成为社会的生产力。
“此外,以志愿者活动为例,一些老年志愿者协会处于没有挂靠单位的状态。
”邹吉军说。
“协会的发展也面临缺资金、缺场地、缺服务等问题,很多活动的车费、场地租金还需要老年人自己搭钱,严重影响积极性。
” 事实上,老年人在许多工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能填补一些工作领域的空白,但对于老年志愿者工作发挥的社会价值,社会重视度普遍不太高。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坚持扶持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加强老年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登记管理。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对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
“老有所为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
”郝明利说。
(来源:人民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56902 民政部:家庭养老为基础,机构面向刚需,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扣税出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20日发布的《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家庭”“社区”“机构”在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21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黄胜伟:要把支持和巩固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作用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
需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做法,采取家庭补贴、税收减免、照料假期、居家养老咨询服务、适老化改造措施等,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赡养老人的负担,补充和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满足老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要加强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养老机构主要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顾服务的基本定位,满足老年人的刚性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除了制定和实施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政策,还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与融合发展,社区内的各类行政事业、商业、物业、家政资源和社区内的各种人群都可以用来做养老服务。
《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省级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上海、北京养老创新政策全国领先 在10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18健康养老国际高峰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老年人政策创新上,上海、北京养老创新政策全国领先。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老年人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上海、北京、河北、江苏、吉林、天津、福建、广东、陕西、辽宁。
上海、北京在多个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在机构养老服务、养老人才、养老产业、行业信用、老年公益等5方面优势突出,尤其是老年公益政策创新优势明显,出台了老年教育专项发展规划、建立老年人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政策。
北京在多个领域创新政策亮点突出,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全面领先。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公布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每月2000元扣除 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两部门官网开始为期两周的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来源:新京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56905 国家卫健委关于养老服务建设的最新思路 近日,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主管的《紫光阁》杂志九月号刊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
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署名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养老产业政策、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
”的重要论断。
人口老龄化是始终贯穿我国21世纪的重要国情,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又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会议、调研、考察、出访等场合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在工作宗旨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力争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基本建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平稳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提供良好条件; 在价值理念上,提出“三个积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积极看待老年生活;在战略方向上,提出“三个应对”: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在工作原则上,提出“三个结合”:要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在工作思路上,提出“四个转变”: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在工作重点上,提出“五个着力”: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
(二)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截至2017年底,全国大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2025年将达到3亿,2033年突破4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峰值,届时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
一。
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用了近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可能只用不到40年,这意味着发达国家近百年来分阶段逐步呈现的养老、医疗、照料问题以及老龄化条件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在我国短时期内集中呈现、同步爆发,应对任务繁重艰巨。
(三)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养老服务虽然直接对象是老年人,但养老服务做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2.4亿多老年人的幸福安康,而且直接关系到亿万老年人家庭的和谐美满。
因此,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就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
(四)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养老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加快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对于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新矛盾 从需求侧看,老年人消费需求升级态势明显。
需求结构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好品质、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会生活的深参与;从消费观念上,已经从过去的生存必需型消费向质量型、发展型消费转变;从服务需求上,已经从过去的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从社会角色上,已经从过去被动接受照顾型向主动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广大老年人更加渴望丰富、多彩、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和事业发展不平衡。
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不够清晰,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产业发展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依然存在、投资积极性受到抑制。
以养老机构为例,公办养老机构多,民办少,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为四成,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
二是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区域间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呈现一个三级台阶差异状态。
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养老设施覆盖面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
三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城乡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起步晚、底子弱、投入少、服务市场尚未形成、服务设施和服务供给较少,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 23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大短板。
四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
与机构养老服务发展 相比,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设施、内容、质量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国家和省级建设补贴资金的大部分用于资助养老机构建设,用于补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对不足。
五是主城区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主城区和边远郊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
在一些大中城市,养老机构分布在远郊的现象比较突出,交通不便、远离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老年人不愿入住,床位大量闲置;而服务需求旺盛的城区、老年人集聚区,机构和床位数量都不足,导致“一床难求”,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
六是老年人精神慰藉不充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照护服务供给和精神慰藉发展不均衡。
老年人孤独终老问题突出。
2000年到2015年,连续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都显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排在前三位的服务需求项目中都有聊天解闷。
七是老年人用品发展滞后,老年用品和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而日本就有4万多种,占2/3多,我国仅有2000多种,这与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老年人口第一大国的实际严重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八是事中事后监管不充分,与事前审批之间存在不均衡。
养老机构许可多重前置、互为前置现象突出,一些前置条件不合理不科学。
相比较而言,对养老机构运营的日常管理以及对违法违规经营养老机构的事后监管相对不足。
推动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一个宗旨”,努力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既要紧紧依靠加快经济发展来做大社会财富蛋糕,补齐养老服务保障短板,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和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又要防范实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服务制度安排带来的重大风险,防止陷入“福利陷阱”。
(二)实施“两轮驱动”,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坚持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导向,一方面履行好“有为政府”的职责,发挥好政府在制定规划、健全制度、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提供信息、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着力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另一方面,要塑造“有效市场”,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培育和扶持,调动好、保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多元主体办产业、多种形式促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产品、服务和精神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三)完善“三大体系”,追求在有效监管下的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保障体系。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和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原则和思路,加快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保障体系,解决养老服务钱从哪来的问题。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首先,创新供给方式。
把政府职责的工作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非基本的养老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
即使是基本养老服务,也要深化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
其次,完善供给结构。
继续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等,培育推广一批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和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力发展护理床位,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促进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再次,提升供给质量。
牢固树立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在保持服务规模合理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工作,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24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最后,繁荣供给业态。
继续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旅游、文化、健身休闲、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的各类产品用品,强化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丰富产品用品种类。
三是完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健全多部门分工协作、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制。
建立养老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对评定等级高、诚实守信者给予支持激励,对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
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有效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综合评价、合格评定、服务认证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确保放得开、管得住。
(四)强化“四大支撑”,夯实养老服务发展的长远基础。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
及时做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涉及法律法规的修改,将有效的改革创新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规定。
加快建构养老、孝老和敬老政策体系,做好政策制度衔接,切实落实养老服务相关税费优惠扶持政策,突出抓好“最先一公里”问题。
二是强化标准支撑。
健全包括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标准、服务技能标准、服务机构管理标准、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社区养老服务标准、老年产品用品标准等在内的养老服务标准系,推动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相衔接,整体提升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
推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展养老服务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推动各地保障和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
不断壮大以专业人才、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志愿者、老年人家庭照料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
推动养老机构信息服务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应用。
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推进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加快发展,加大老年人用品的研发力度。
(五)创新“五大机制”,确保养老服务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机制。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发挥公共财政投入主道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老年人口增长情况,建立稳定的养老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鼓励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励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慈善捐赠,最终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慈善基金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机制。
三是创新舆论宣传机制。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宣传载体,拓展传播渠道,着力提升舆情研判、引导能力,正确引导养老服务预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是创新监督检查机制。
将养老服务业纳入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和绩效考核内容,完善责任考核机制,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有考核、有反馈、有通报,持续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以多种形式对养老服务业规划和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向社会公开督查评估结果。
五是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理念、经验和做法,畅通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参与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渠道。
同时要在养老服务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紫光阁)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5/aid/56931 25 ‎‎‎‎‎‎‎2018
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热点新闻 老年人功能家居用品选购提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也在减弱,各种疾病也困扰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一些老年人因为身体不舒服,便病急乱投医。
很多人也利用了老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将一些普通的产品包装成为可以治病的保健产品,来骗取顾客。
老年人的辨别能力比较弱,加之想要改善身体状况的急切心情,难免上当受骗。
像床垫、枕头、按摩椅、按摩仪等到底有没有所谓的一些神奇的功能呢? 高价“多功能”床垫无功能 曾有消费者花费一万多元购买“多功能健康床垫”,因为商家宣传该床垫可治疗手脚疼痛、抽筋
等问题,并可以疏通血管。
但买回来后发现并无商家宣传的这些功能。
好的床垫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可适合不同体重之人体,以最佳的支撑力去自然适应睡眠者的任何姿势,解除因睡眠造成的腰酸背疼和不易入睡;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透气防菌,抑制细菌及寄生虫的滋生,能使空气在床垫中自然流通,分散睡眠中肌肤与床垫接触产生的热气,汗气,保持睡眠舒适干爽。
健康环保的床垫可以改善睡眠,提供一个健康的睡眠环境,但是治疗疾病等功能还是不要轻信。
枕头治疗高血压不可信 有商家打着治疗高血压、颈椎病的幌子推销枕头,还要请老人进行体验。
体验前后老人的血压确实有好转。
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争相订购。
但其实,这是商家在给老人第二次量血压时动了手脚。
选择好的适合自己的枕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是并不能治病,也不能降压,碰到这种情况,消费者还是要注意甄别。
按摩仪不可乱用 如今各种各样的按摩仪器充斥市场,针对不一样的部位有不一样的的按摩器。
推销员讲解着它的各种功能,“老少咸宜”,不像口服产品那样可能会有副作用。
但专家表示,按摩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加重或诱发疾病,中老年人一定不要过分依赖它,更不能将其作为治病手段。
电子按摩器在老人空腹、饱食、醉酒和剧烈运动后都要严禁使用,否则会使血液流速进一步加快,胃部平滑肌蠕动增强,易造成恶心、呕吐、胸闷、气急等不适。
因此老年人使用按摩仪时也应谨慎,不可完全听信销售人员的介绍。
老年人按摩椅要慎用 市场上的电动按摩椅成为人们喜爱的保健用品,厂家在推销时,极力宣传这些按摩椅有很多的治疗作用,其实按摩椅只能消除疲劳、减轻不适,起到放松作用,由于它的力道不易控制,力道小时作用不大,力道大时则会使肌肉疼痛。
但一些人过度相信按摩椅,但其实发生过很多起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老年人身体损伤的现象。
因此,老年人也要慎重使用按摩椅,以防对身体造成伤害。
(来源:北京晨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7/aid/56927 26 ‎‎‎‎‎‎‎2018
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消协投诉新热点,呼唤养老服务升级版 当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在快速改变,中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快速改变,他们敢于消费,愿意为养老支付更多时间和金钱。
随着老年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养老服务、老年养生保健等特有服务开始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在“老年消费投诉情况专题分析”中,投诉最多的有七大问题,养老服务投诉逐渐显现;老年养生保健服务不规范;旅游服务漠视老年消费者体质差异问题;针对老年人预付式消费周期长变数大;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推销所谓收藏品牟取暴利;保健产品投诉依然高发;老年人对“轰炸式”宣传防范意识弱。
面对今后的养老服务供给压力,笔者认为,我们需要通过加快消费升级的各项措施来促进养老服务的优质化,补上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
同时,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更好的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社会氛围,让商家多一点社会责任心,监管部门多一些工作重心和细心,子女多一些孝心和耐心,社会服务多一些爱心和用心,让老年人有喜欢的东西放心用,有喜欢的事情安心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养老服务升级版,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
(来源:中国藏族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7/aid/56879 政策法规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慈善医疗救助活动监管的通知 民办函〔2018〕148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据初步调查发现,近期个别医疗机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慈善组织设立了“爱心基金”,以免费医疗救助的名义诱导患者到基金“合作”、“定点”、“指定”的医院进行治疗并收取高额费用,名为慈善救助实为谋取私利,给本来就因大病而遇到困难的患者家庭带来更大伤害。
这种行为违背公益慈善宗旨和非营利目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予以制止和清理。
为加强慈善医疗救助活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一、全面排查慈善医疗救助活动 各级民政部门要在日常监管中加大监管力度,对登记的慈善组织开展的以公益、慈善、救助为名,涉及医疗、卫生、健康的活动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动态、防控风险,特别是对于指定合作医疗机构、企业或者个人的,要重点排查。
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此类问题必须进行全面调查,必要时可采取专项审计、实地检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活动发起方、执行方、运作模式等情况。

二、依法查处以慈善医疗救助名义开展的非法营利活动 对于慈善组织开展名为慈善医疗救助,实为推销特定医疗机构、企业服务或者产品的,特别是引诱、迫使患者家庭以明显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买医疗服务或者产品的,一经发现要坚决查处。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 27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要落实《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通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予以惩戒。

三、严格规范慈善医疗救助活动 各级民政部门要引导慈善组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对专项基金的管理监督。
慈善组织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合作医疗机构的资质、医疗水平、费用价格、社会评价等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完整公开活动相关信息和沟通反馈渠道,明确慈善医疗救助对象范围、资助内容和资助标准。
慈善组织应当规范合作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对擅自增加医疗项目、提高诊疗费用,为收取额外费用进行过度治疗的,慈善组织应当要求医疗机构及时进行整改或者停止合作。

四、切实加强对相同相似问题的研判和监管 各级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学等活动时涉及到的类似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加强研判,防范风险。
一旦发现名为公益慈善、实为谋取私利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慈善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维护受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任何企业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开展非法传销、集资、诈骗等违法违规活动。
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类似活动,也要按照本通知的精神进行监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于2018年底前,将监管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报送我部社会组织管理局。
民政部办公厅2018年10月17日(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Home/Article/index/pid/458/id/459/aid/56919 养老研究 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七成中国人还未存养老钱 25日在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中国民众对养老生活保持乐观预期,但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退休生活还没有具体规划,尚未开始进行财务准备的受访者比例也同样接近七成。
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那么,在此压力下,中国人养老的财务准备做得怎么样?25日,清华大学与腾讯共同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尽管中国民众对未来养老生活较乐观,但养老准备却并不充分。
超九成受访者表示对退休生活还没有具体规划,近七成民众尚未开始财务准备。
报告指出,目前,有91%的受访者尚未开始做退休规划,69%的受访者想过但尚未做养老财务准备,仅约13%的人认为自己的财务准备很充足或较充足,高达22%的人表示从未想过作退休规划。
在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方面,对于未退休者,排在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房产、银行储蓄,其中70%的未退休受访者表示自己已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占比最高。
人们对银行之外的其他养老理财方式缺乏认知,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8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对此,该报告提出了几大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议政府应跨时间、跨地地协调好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应鼓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发展。
所谓“第三支柱”,即居民个人为其养老提供的收入来源,包括养老年金保险、养老基金、储蓄、房产收入等。
不过,目前第一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险仍一枝独秀,覆盖率达70%,而市场上的众多金融产品渗透率不足10%。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指出,目前第三支柱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当加快推进。
这需要国家提供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使第三支柱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在社交网络上,“养老”话题一直热度不减。
新浪微博用户“墨之铭”一语中的:有钱不用计划,没钱计划也白计划。
“张凡benzhuzhu”评论称,养老金只是基本保障,很多人对于养老一点规划都没有的,政府强制缴纳养老保险,就是防止这种人吃光喝光,退休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不少年轻网民坦言,现在房贷车贷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养老规划,更直言“年轻人啃老,老人哪还有多少钱养老”。
(来源:美国侨报网) /Home/Article/index/pid/468/id/470/aid/56900 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产业如何融合?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旅居养老是在旅游过程
中实现养老功能的一种养老方式。
田园综合体是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融合乡村农业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一种新模式,其宜业、宜居和宜家的定位,使之成为城市居民旅居养老的一种新选择。
但是,在乡村田园旅居养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市场定位错位、医疗和土地配套政策滞后等问题。
本文认为,立足供需关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统筹资源配置,是实现田园综合体与城市中高端养老产业融合的基础;深化养老医疗体制改革、扩大异地医疗结算制度、完善土地配套政策,是田园综合体与中高端旅居养老产业融合的政策保障;借助田园综合体实现城镇居民旅居养老和乡村居民就业增收,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

一、研究背景与实践价值 (一)研究背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老有所养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
为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方面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系列措施,改善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均衡问题,改变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而导致的城市人口密集、农村空心化现状。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市与乡村互动融合的社区生活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是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现代农庄建设成果基础上的乡村发展4.0版,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通过挖掘乡村自身文化、生态和劳动力资源,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所形成的“农业+文旅+社区”综合体。
这种“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既可以缓解城市居民旅居养老资源的不足问题,又可以成为带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二)实践价值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
按照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 29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按照进入老龄化的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201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仅选取27个省(市、区)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全国65岁以上人口平均占比为10.47%,14个省(市、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
由于部分地区(上海、黑龙江、海南、西藏)数据不详,在此没有纳入统计。
抽样调查27个省(市、区)常住人口65岁以上占比构成表 老龄人口占比的逐年提升,促使以养生、疗养等为主题的银发族养老旅居需求的增加。
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2016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57元,上海、北京、深圳分别以29030元、28448元和25282元位居前列。
另外,富裕家庭占比逐步提升,预计2020年占比将达29%。
不断提高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伴随着持续走低的恩格尔系数,使得城镇家庭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而消费升级将催生休闲养老旅游市场发展,激发城镇居民旅居养老意愿。
对于现代城镇中的许多老年人来说,除了满足基本的饮食起居护理等物质层面的需求外,他们还有旅游休闲等消费新意愿,特别是生活能够自理、经济实力较好的老年人,其旅居养老意愿更加凸显。
鉴于城镇空气、绿地等自然生活空间质量普遍下降,进而推动了老年人群到生态环境保护好、资源条件优越的乡村地区进行旅居养老。
但是,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却遭遇优质养老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
城市老年群体希望在乡村旅居养老中体验到农耕文化元素,而现有的农家乐、民宿客栈、生态农庄等休闲度假产品结构单
一、功能雷同,缺乏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体验设计,无法满足城市中高端收入群体的养老消费需求。
顺应城市居民养老消费结构升级的现状,乡村旅游需要积极转变思路,进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围绕消费者需求调整现有乡村旅游产品结构,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旅游和养老有效供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产品结构性矛盾。
田园综合体可以作为旅居养老的一种高端形式。
在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和大力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养生养老基地的要求。
2017年6月,财政部在18省(市、区)开展建设试点。
当前已成熟的田园综合体有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上海金山嘴渔村、安徽肥西官亭林海、黑龙江富锦市“稻”梦空间、四川成都郫都区多利农庄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的新风古韵共计6家。
对这6家田园综合体在特色、功能布局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上述6家田园综合体模式各有特色,在产业布局方面,既坚持了农业的核心特征,也赋予了度假养生功能。
其中,4家已具备居住功能;另外2家虽然居住功能区域面积不详,但其规划面积非常大,在后期开发过程中融入居住功能也非常容易。
这些加入居住功能的田园综合体,为其与养老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借助田园综合体这种高端乡村旅游载体,将中高端旅居养老产业融合其中,就可以获得田园综合体与养老产业建设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效应。
要在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业、文化和旅游“三位一体”,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居养老产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30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全国部分重点田园综合体特征数据表
二、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融合理论评述 (一)田园综合体发展与文献综述2012年11月,陈剑平院士在《农民日报》上发表的《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农业综合体”概念。
农业综合体是在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重点关注农业问题。
2017年2月,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农业综合体大体一致,稍有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核心,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文旅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
2017年6月,财政部连续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通知》和《意见》,并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市、区)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学界和政界许多专家学者也相继展开相关研究:有的立足农业供给侧改革,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分析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功能区域,举例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分别从建设定位、推进力量、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系统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有的立足城乡关系,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生成背景、建设理念和主体架构,论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生态意义;有的通过实地调查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面临诸多矛盾,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供需错配,阐明了田园综合体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根本路径。
上述研究都是立足新农村建设,没有将城镇居民旅居养老作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整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田园综合体对于城乡二元困境改善的研究;中观层面是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研究;微观层面是对某一田园综合体规划和设计的研究。
相近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居养老方面,而融合田园综合体与城镇居民旅居养老方面的研究则很少。
(二)国内外乡村旅居养老评述旅居养老就是将旅游资源和养老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居形式。
与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不同,旅居养老类似分时度假,主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较长时间旅居过程中实现养老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在经过工业化的浪潮后,开始将生活和养老区域向乡村迁移。
早期一些学者研究了城市居民在乡村进行旅居养老的行为特点,发现乡村旅居养老需求者年龄低,身体条件和经济支付能力强,他们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会综合考虑乡村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舒适度、旅游经历和旅游地形象等因素。
另外,一些学者研究了城市老人乡村旅居养老对乡村经济转型、村民就业致富的促进作用,以及乡村政府在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国内学者中,有的从旅游产品角度界定了旅居养老的概念,划分了旅居养老的类型,归纳了旅居养老的特点;有的从区域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旅居养老的新思路;有的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浙江临安九思村的“联众”旅居养老模式进行研究。
上述这些研究分别从旅游资源或养老服务视角进行了分析。
国内关于城镇居民与乡村旅居养老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从需求与供给关系入手,探讨了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二是研究城市居民旅游偏好与乡村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三是研究城市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型与机制;四是以现有乡村休闲养老社区为例,研究田园式休闲养 31 ‎‎‎‎‎‎‎2018年10月29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社区开发模式,这对田园综合体旅居养老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综合比较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养老研究发现,国内乡村旅游养老研究集中在乡村现有旅游资源的统 筹优化方面;国外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定量研究乡村资源对养老人群的吸引要素方面。
这是因为国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大部分是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契合不够紧密,往往会出现旅游资源过剩情况;国外乡村旅游资源大多是自发形成,政府层面参与设计和推动的较少,不存在乡村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现象。

三、乡村田园旅游与高端旅居养老产业对接的矛盾 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推动下,乡村农家乐、田园民宿和农业生态园等形式的乡村旅游资源日益丰
富。
但是,这些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功能雷同、整体质量不高,造成乡村旅游产品需求淡旺季落差过大。
许多乡村旅游企业要么转型做地产或农场;要么入不敷出,挣扎在倒闭边缘。
而城镇许多低龄老人,却在为改善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为寻求一处放松身心的养老之地而苦苦寻觅。
这种情况导致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和供应两旺,但对接不力的尴尬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供给与城市养老需求的矛盾
1.现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与旅居养老需求不符乡村旅游经营者多为当地居民,服务接待人员也以家庭成员为主,这往往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其服务意识淡薄、安全意识欠缺、管理漏洞较多,与规范化、标准化的旅游接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乡村民宿受投入资金限制,大多配套设施标准较低,达不到商业住宿中消防、卫生和治安标准;房间缺乏专业的洗涤和消毒设施,厕所简陋脏乱,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住宿登记不与公安部门联网。
这些情况对于那些停留时间较长的旅居养老客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2.现有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无法满足旅居养老者的精神需求现有乡村旅游投资建设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历史文化元素的设计和植入;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严重,停留在“吃农家饭、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住农家屋”的“农家四套路”上。
这种简单的经营方式不适合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旅居养老消费者,从而很难形成乡村旅居养老品牌。

3.现有乡村旅游营销理念与旅居养老者旅居目的地选择习惯不符现有的乡村旅游大多严重依赖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客源供给,没有自己独立的细分市场。
在营销渠道上主要依靠旅行社团队营销平台,这就会造成旺季一房难求、淡季大片闲置的问题。
而旅游养老群体一般不会借助旅行社来选择旅居目的地,大多会借鉴自己已有的认知或亲友们的推荐。
(二)乡村田园休闲旅游定位与城市居民旅居养老需求

标签: #多少钱 #要多 #多少钱 #做个 #多少钱 #多少钱 #多少钱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