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要涨价服务也得配呀,A042021

做一个 2
年4月8日星期
统筹郭宁责编首席编辑李萌美编首席编辑杨芳芳校对杨中霞 留言板 #行业观察# 继爱奇艺之后,腾讯视频会员也迈出涨价这一步,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网站要涨价服务也得配呀 继爱奇艺视频会员涨价后,腾讯视频也迈出了涨价这一步,将于4月10日零点起对VIP会员价格进行调整。
据了解,新价格体系将调整为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的售价分别为20元、58元、218元,涨幅分别为33%、29%、42%;非连续会员月卡、季卡、年卡售价分别为30元、68元、253元,涨幅分别为50%、17%、28%。
多家视频网站会员涨价,你还会继续买吗? #行业观察# 网友声音 ☆会员服务不咋样,还想着涨价@心里痒痒的感觉:会员→客户端广告→15s开头推荐广告→播一半内置广告→超前点播→观影券→付费电影→买不起。
@不中一次奖不收手:少制作一些高片酬无营养流量明星产品吧,亏损了不思考成本控制问题,却想着多薅羊毛。
@李总好:能充会员的基本都充了,按照渗透率和DAU(日活跃用户数量)来说还不够饱和吗?明明亏损是因为片酬过高、广告太多、视频质量偏低,偏要说是用户正版意识不强。
你去看看多少人“拼”着去开Netflix(奈飞)会员,咱这会员制的体验能跟人家比吗? ☆涨价我能接受,但服务也得跟上@晨阳:涨价也可以,但如果服务没改善,用户怎么会买单?@蔡某某:会员调价没有问题,但是会员该享受的服务享受不了怎么办? 媒体视角 @IT观察猿: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视频平台涨价是合理的,但对购买会员的我们来说,也应该有与涨价相匹配的权益。
所以希望视频网站对得起这份涨价,做到内容和资源跟价格相匹配。
长视频平台进入提价周期 游戏,越是头部,竞争越激烈。
这些年,视频网站砸重金 早在2020年三季报财报分析会上,腾讯方面就曾请顶流明星上节目,买综艺版权,独家签约热剧,请明星 释放过涨价信号,如今靴子落地。
为平台站台,为了抢用户、争市场、拼内容火力全开,极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在线视频已进入提价周期,视
大地推升了运营成本。
频网站有意愿提价并搭建了多档次的会员价格体系,行 一边烧钱的游戏还在继续,一边订阅会员数量却即 业ARPPU值(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有望开始提升。
将见顶。
如果不能通过会员数量的扩张带动收入增长, 剧集的生产成本回归理性,投资回报率渐高,预计视频眼下手里的牌只剩下涨价了。
尽管争议不断,顶风而上 平台利润将开始得到改善。
的“超前点播”,也在不绝于耳的反对声浪中成了家常便 “我们判断未来国内头部长视频平台或仍会持续提饭。
价,核心在于提升内容质量,以获取更高的付费率,增强 涨价自由,但解决视频网站的生存焦虑,涨价并不 用户的付费意愿。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
能一劳永逸。
消费者不是为了视频平台花钱,平台自身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视频平台涨价是意料之中
提供不了什么黏性,一切用户黏性均来自内容。
如果没 的。
随着内容质量和范围的提升扩充,涨价是不可避免有持续良性的平台竞争,没有不断的优质内容输出,只 的,也是符合国际行业通用认知的,比如奈飞成立以来靠花样不断的涨价套路,有一天,打败长视频的可能不 价格连续涨了6次,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 是短视频,而是长视频自己。
从爱奇艺的经验来看,此次腾讯视频会员价格提高 如果仅限于一味地跟风资本,比着竞争对手的脚步 后,会员付费率可能会有小幅回调,但这不影响长期增
调价,学着套娃式的越来越鸡贼的付费规则,市场只会越 长逻辑。
上述券商分析师说:“对比奈飞,国内长视频平做越窄。
没有时间和精力打造自己的“立命之本”,只能 台整体会员付费率、ARPU值、ARPPU值都有很大的提陷入让受众体验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据北京商报) 升空间,适用于电视端的‘超级VIP’级的会员付费率也 较低,这些将成为未来长视频平台收入增长的空间。
” 视频网站真正的问题,是涨价后服务能否跟上 (据证券日报) 对于眼下视频网站涨价这件事,真正的问题是涨价 以后,内容能否满足观众的需求,服务能否跟上观众的 涨价自由,却不能一劳永逸 期待,后续经营过程中,能否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平台纷纷涨价,背后藏着巨大的 实际上,近年来视频网站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从来 成本焦虑。
长视频一直是个烧钱的 都不是价格太高,而是套路太多。
比如 消费者明明购买了网站会员,结果发现 会员还被分成了好几个等级,VIP
之外 还有VVIP,即便你是会员,也要看“会员 专属广告”;再比如,一些消费者明明购 网友投票 买的是按月付费的会员,结果网站系统却默认为包月会员,到期就自 视频网站会员涨价,你还会买吗? 动扣费。
如此种种,才让视频网站的 不涨价也不买 套路太多 32% 45% 其他看法4% 13%6% 不买,买了会员还有超前点播 坚决不买,这质量还敢涨价继续买,希望服务跟上价格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截至昨日20:00) 形象和名声一直不太好,从长远来看,失信于消费者,也不利于视频网站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
所以说,视频网站为了生存和赚 钱,可以涨价,但是涨价要涨得明明白白,不要再通过各种套路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据川观新闻) “随心飞”变“套路飞”航司终将“套”住自己 只要花费三四千元购买“随心飞”机票套餐服务,就能在一段时间里、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
去年以来,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了这样的机票业务新模式,产品一经推出就异常火爆。
但近期有不少消费者称,自己的“随心飞”变成了“闹心飞”(详见今日A09版)。
网友跟帖 @戴苑君(开心版:“随心飞”不随心,消费者真闹心。
@浪漫樱花:诚信是双向的,作为航空企业更应该信守承诺,不能一边想着赚钱一边坑乘客! @盛先生:摆明了的便宜会是真便宜吗?别忘了人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精算团队呢,这么多年来,消费者薅商家羊毛的成功案例有多少? @wlj:买完才知道,全是套路,明目张胆的套路! @小懒酱_y:用营销热度来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度,实在是不可取呀。
媒体声音 “随心飞”岂能成为“套路飞”综观各航空公司的“随心飞”类套 餐,均设置了各种限制条款。
那么,在营销时,就应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非营销时说得天花乱坠,等到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时就冒出各种限制条件,甚至预订的航班取消或者延误,也要算作消费者违约,直接取消“随心飞”资格。
要知道,航班延误和取消本来就是航空公司违约,反而责怪消费者,简直毫无诚信和规则意识。
由是观之,“随心飞”变“闹心飞”,完全是经营者在套路消费者,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失信做法。
对此,航空公司还需拿出诚意,善始善终解决用户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即便如报道所指出的每趟航班只有20个名额,也应将名额抢购情况予以公开,以廓清疑虑。
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督促航空公司尽快整改,甚至有必要调查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才能赢得信任,占领市场。
漠视消费者权益,带来的只有用脚投票和法律责任。
(据南方都市报) 制图/首席编辑杨芳芳

标签: #需要多少钱 #游艇 #做一个 #多少钱 #有多少 #网站建设 #电话号码 #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