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正进入“大片时代”,A15文娱2017

多少钱 1
年1月24日星期
责编/张海华曹歆照排/马喜春 越来越多传统电视人跨“墙”投入“网综”怀抱 网络综艺正进入“大片时代” 2016年网络综艺市场的重大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全面井喷,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人跨“墙”投入“网综”怀抱,从购买模式、合作模式逐步到自我研发模式,一个新型综艺市场生态正在形成,综艺制作公司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代。
原创网络综艺真正发力了 2016年,中国综艺市场迎来爆发之年。
《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各大视频平台推出的网络综艺达618档,其中,以《奇葩说》《十三亿分贝》等本土原创内容为代表的顶级纯网综艺节目快速崛起。
业内认为,在经过了粗制滥造、野蛮生长后,网络综艺正进入“大片时代”。
《我们十七岁》总制作人崔芸芸表示:“网络综艺不再只局限于小成本、低投入的‘小打小闹’,不少累积了网络点击量和网友口碑的制作公司开始获得更多话语权,他们有能力有财力去制作自己想要打造的真正 综艺大片。
”天然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网络综艺定位于 更年轻的“90后”群体,主持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贴合互联网用户偏好,以内容多元化和类型垂直化为方针构思节目内容。
原先以播放平台为主体、以商业利益为主导,以天价明星为噱头的综艺节目运作方式也开始发生转变。
内容供应商开始获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本土原创的节目模式开始涌现,富有才华的普通人开始被关注挖掘,将广告内容与节目主题深度融合的模式被观众所接受。
强势制作方获得更多话语权 在制播分离的趋势之下,新兴的节目制作公司不断涌现,灿星制作、世熙传媒、米未传媒、微鲸科技等独立的内容供应商屡屡卖出天价冠名权。
据爱奇艺负责人透露,《奇葩说》第一季的冠名费5000万元,到第三季时总体赞助费达到3亿元,广告收入猛增600%。
这些公司摆脱了体制的束缚,也拒绝被视频网站“绑架”。
“通常,综艺制作公司在流媒体网站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之后,也将自己的利益跟平台捆绑,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从一个体制进入了另一个体制。
综 艺制作公司得益于流媒体网站,也受制于流媒体网站。
而今的综艺制作公司注重垂直内容深耕,以独立制作公司的形态保障内容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杭州积木影视策划有限公司的龚邦朝告诉记者,一些成熟的制作公司开始不再为特定的平台去生产特定内容,而是先做内容,再找到合适的平台。
独立制作人张灵志也认为,成熟的制作公司面对平台越来越平等“。
相比之前电视台对制作公司的强势,现在由于广告营收压力,他们对于有成熟运营能力的制作公司逐渐开始放低了姿态。
” 不能“迷失在廉价的笑声中” 不过,初绽头角的网络综艺市场依然存在内容低俗和资本盲目的问题。
早期的“自审自查”制度虽让网络综艺拥有更多元化的题材,但情色、暴力擦边球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岚曾公开指出,综艺节目若迷失在廉价的笑声中,必难以获得长久生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人跨“墙”投入“网综”怀抱的创作和播出,为规范这些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陆续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
业内认为,随着《姐姐好饿》《黑白星球》《偶像就该酱 婶》等原创网络综艺或被悄然下架或被勒令整改, 网络综艺和监管政策将进入“磨合期”。
网络综艺该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在资深传媒人温静看来,在传播渠道格局已定的 情况下,接下来将迎来内容大战,网络综艺应该 深耕市场,并提供精确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 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陈安则表示:“未 来,我们将致力于做这件事:把不懂得资本运作 的制作团队,和不懂内容生产的资本机构‘撮合’ 到
一起,让新型的综艺市场生态更加健康蓬 勃。
” 据新华社 瞧瞧精品古版年画 春节期间,中国美术馆有两项重要展览:一项是已于近日开展的“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 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共展出作品140余幅;另一项是于今天向公众开放的“美在生活——全国写生 艺术展”。
图为观众在参观展出的杨柳青古版年画作品。
新华社发 余氏先祖余天赐曾是南宋名相史弥远之师 新修《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捐赠天一阁 □记者陈晓旻 昨日上午,鄞东冰厂跟余氏续修宗谱理事会的余茂大、余德中等一行四人专程来到天一阁博物馆,捐赠了新修的《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
这是天一阁今年收到的第8份社会捐赠的家谱。
在天一阁找到老版余氏宗谱 《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自2015年6月起重修,全套共七册,由余茂大主编,采用宣纸印刷并线装,古色古香。
“这本家谱是我们花了18个月编纂完成的。
”余茂大说。
鄞东冰厂跟余氏与天一阁有着特殊缘分,正如《鄞东冰厂跟余氏续修宗谱序》中写道:“每当宗亲相聚之时,念念不忘重续家谱宿愿。
但重修宗谱困难重重,原谱年久被毁,并无遗存,历尽艰辛,终于在宁波天一阁找回了1905年版和1930年版的《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
”由于1930年的版本有残缺,他们又去浙江图书馆补全了残缺的部分。
余茂大告诉记者,正是依托这部保存在天一阁的老家谱,才得以理清家族历史脉络和人物资料。
因此,他们非常感谢天一阁对家谱的保存,并称把此次新修的《鄞东冰厂跟余氏宗谱》和民国版家谱都收藏在天一阁,可以接续历史,把家族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据余茂大介绍,冰厂跟余隘位于现福明街道余隘社区,那里还保留着目前宁波市区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筑之一的余氏宗祠,这是余氏族人聚会的主要场所。
祠堂由大殿、厢房、天井组成。
祠堂规模宏大,木雕精细,栩栩如生。
大殿内有朱伯庐“洽家格言”,而历代名人匾联,亦举目皆是。
先祖余天赐曾创办舟山第一所书院 该家谱从余天赐开始修起,迄今为28代,共收录1195位余氏族人,其中女性300多人。
那么,余天赐是何许人也,为何让后人如此敬仰呢?余茂大告诉记者,根据记载,余天赐(公元1180年—1241年)是定海城关人,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进士,历任多地知府,以及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和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嘉熙二年(1238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次年,拜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封奉化郡公,授知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授资政殿大学士,知庆元府(今宁波)。
是年十二月病卒,赠少师,谥“忠惠”。
余天赐生前曾捐俸创办舟山第一所书院——虹桥书院。
此外,他还有个重要的身份,即曾是南宋名相、明州鄞县人史弥远的老师。
而余天赐的弟弟余天任也曾经担任南宋的兵部尚书。
余茂大说,余氏家族一向重视教育,《朱子治家格言》是其流传下来的家训。
天一阁去年收藏了新修家谱48种 据悉,天一阁在2016年全年共征集入藏《师桥沈氏宗谱》《四明鄞东月宫山钱氏宗谱》《史氏宗谱》《莼湖龚氏宗谱》《泮南葛氏宗谱》《宁波小港李氏族谱》等新修家谱48种共285册,相比前几年有较大增长。
这些家谱涉及徐、邵、史、项、潘、左、茅、丁、石、胡、王、张、蔡、黄、李、孙、葛、许、龚、任、鲍、高、舒、杨、方、乌、林、全、钱、王、陈、余、应、沈等34个姓氏,地域范围以宁波为主,也有的来自省内各地,以及湖北、江西、江苏、陕西等地,由此可见如今家谱文化的兴盛以及大家对天一阁博物馆的信赖。

标签: #做个 #多少钱 #多少钱 #要多 #网站排名 #多少钱 #工资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