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gb流量是多少兆

流量 10
ICS97.120Y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6932-XXXX 代替GB6932—200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Domesticgasinstantaneouswaterheater(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GB6932—20×× 目次 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及型号…………………………………………………………………………………………………
(4) 4.1分类……………………………………………………………………………………………………(4)4.2型号……………………………………………………………………………………………………(9)5材料及结构要求……………………………………………………………………………………………(11)5.1材料……………………………………………………………………………………………………(11)5.2结构……………………………………………………………………………………………………(11)5.3特殊要求………………………………………………………………………………………………(16)6性能要求……………………………………………………………………………………………………(16)7试验方法……………………………………………………………………………………………………(20)7.1试验室条件……………………………………………………………………………………………(20)7.2试验用燃气条件………………………………………………………………………………………(20)7.3试验系统和检测仪器、仪表及试验设备……………………………………………………………(21)7.4结构外观检验…………………………………………………………………………………………(25)7.5燃气系统气密性试验…………………………………………………………………………………(25)7.6热负荷准确度及热负荷限制试验……………………………………………………………………(25)7.7燃烧工况试验…………………………………………………………………………………………(26)7.8表面温升试验…………………………………………………………………………………………(42)7.9燃气稳压装置试验……………………………………………………………………………………(43)7.10点火装置试验…………………………………………………………………………………………(43)7.11安全装置试验…………………………………………………………………………………………(43)7.12耐久性能试验…………………………………………………………………………………………(48)7.13连续燃烧试验…………………………………………………………………………………………(49)7.14密封结构的漏气量试验………………………………………………………………………………(49)7.15水路系统耐压性能试验………………………………………………………………………………(49)7.16水路系统耐压性能试验………………………………………………………………………………(50)7.17热水性能试验…………………………………………………………………………………………(50)7.18结构试验………………………………………………………………………………………………(52)7.19材料试验………………………………………………………………………………………………(52)7.20特殊要求………………………………………………………………………………………………(52)8检验规则……………………………………………………………………………………………………(52)8.1出厂检验………………………………………………………………………………………………(52)8.2型式检验………………………………………………………………………………………………(52)8.3库存产品检验…………………………………………………………………………………………(52)8.4单台检验判定原则……………………………………………………………………………………(53)9标志、安装、包装、运输、贮存…………………………………………………………………………(53)9.1标志……………………………………………………………………………………………………(53)
2 GB6932—20×× 9.2安装技术要求…………………………………………………………………………………………(54)9.3使用和安装说明………………………………………………………………………………………(54)9.4包装……………………………………………………………………………………………………(55)9.5运输……………………………………………………………………………………………………(55)9.6贮存……………………………………………………………………………………………………(55)附录A(规范性附录)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特殊要求…………(56)附录B(规范性附录)冷凝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65)附录C(规范性附录)使用交流电热水器的电气安全……………………………………………………(71)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磁兼容安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78)附录E(资料性附录)热水器燃烧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NOx(α=1)]分级规定………………………………(82)附录F(规范性附录)热水器安装技术要求…………………………………………………………………(83)附录G(规范性附录)间接方法试验装置的固有热损失和循环泵的热影响………………………………(86)附录H(规范性附录)测定在满负荷下的点火时间的方法…………………………………………………(87)
3 GB6932—20×× 前言 本标准的第5章中第5.1.6.1条、第5.1.6.2条、第5.2.2.2.1条、第5.2.2.8.1条、第5.2.2.8.2条、第5.2.2.9.1条、第5.2.3.1.1条、第5.2.3.2.1条、第5.2.3.3.1条、第5.2.3.4.1条,第6章表6中黑体字部分,第8章中第8.4.1.1条,第9章中第9.1.1条之b)项、第9.1.2条之a)项、b项)、c)项、第9.4.1条,附录A中第A.2.2.2条之a)项、b)项、第A.2.2.3条之b)项、第A.2.3.1条、第A.2.3.2.3条之a)项、表A.1中黑体字部分,附录B表B.1中黑体字部分,附录C中第C.4.1.1条、第C.4.1.2条、第C.4.1.4条第一段及a)项,附录C中第C.2.1条、第C.2.2条、第C.7.1至C.7.4条的黑体字部分、第C.9.1至C.9.3条的黑体字部分、第C.13.1至C.13.11条的黑体字部分、第C.14.1至C.14.5条款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的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照了JISS2109:2008《家用燃气热水器》、EN26:1998《安装大气式燃烧器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包含修正案1、2和3)。
本标准代替GB6932—2001《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本标准与GB6932-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结构和安装要求(见5.1.6.1,5.1.6.2,5.2.2.8.1,F.4.1.1);——增加了自然排气式热水器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见5.2.3.3);——对涉及热水器结构及使用安全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完善(见5.1.1,5.1.2,5.1.5,5.2.3);——增加了对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要求(见5.2.2.11);——对标准中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进行了完善(见6、7);——对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见附录A);——增加了对冷凝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见附录B);——完善了使用交流电热水器的电气安全(见附录C);——完善了电磁兼容安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见附录D)。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能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广东神州燃气用具有限公司、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金美达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林内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中山市樱雪集团有限公司、阿里斯顿热能产品(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德意厨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少言、胡定钢、郑涛、张明伟、金锋、刘彤、易洪斌、张坤东、钟家凇、邱步、黎剑豪、黄国金、杨钢、张吉祥、梁国荣、朱宝华、谭六明、江华、徐德明、郭力、周玉林、季兵、浦曦安。
本标准于2001年10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4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GB6932—2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型号、材料及结构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标志、安装、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热负荷不大于70kW的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供热水热水器);额定热 负荷不大于70kW,最大供暖工作水压不大于0.3MPa、供暖水温不大于95℃的室内型强制给排气式、室外型家
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供暖热水器)和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两用热水器),包括冷凝式的供热水热水器、供暖热水器和两用热水器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燃气容积式热水器。
注1:本标准所指燃气,是GB/T13611《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13612《人工煤气》规定的燃气,使用GB/T13611规定以外的燃气时,试验用燃气按产品设计提供的燃气进行,压力范围参照GB/T13611的有关规定。
注2: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统称为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以下简称热水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部分: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01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502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7306.1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7306.255°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GB/T12206-2006城镇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13611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4536.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燃烧器电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GB/T16411-2008家用燃气用具通用试验方法GB/T17624.1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799.1-1999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CJJ12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GB4706.1、GB/T13611、GB14536.1、GB14536.6、GB/T16411-2008、GB/T17624.1界定的以及下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GB6932—20×× 3.1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domesticgasinstantaneouswaterheaterforhotwater具有水气联动装置控制燃烧燃气的开关,利用燃烧的热量快速加热通过热交换器内流动的水的器具。
3.2低热值calorificvalueQ1标准状态下1m3(或1kg)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气潜热所释放的热量。
3.3水温波动temperaturefluctuation在出水量和设定出水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和最小出热水温度的差值。
3.4适用水压appliedwaterpressure热水器所能承受的制造商铭牌标识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和最小供水相对静压力值。
3.5热负荷(热流量)heatinputΦ燃料在燃烧器中燃烧单位时间内所释放的热量,即在相同状态下燃气低热值和体积流量的乘积。
3.6额定热负荷(额定热流量)ratedheatinput规定的基准气条件下热负荷。
该值是产品铭牌的标称值,单位kW(1kW=3.6MJ/h)。
3.7最小热负荷(最小热流量)minimumheatinput在额定燃气压力下,处于最小的燃气流量状态下工作时的热负荷。
3.8燃气供气压力gassupplypressureP在热水器燃气入口处,运行时测得的相对静压力。
3.9热效率thermalefficiencyη有效利用热量占燃气完全燃烧总放热量的百分比。
3.10产热水能力hotwaterproductioncapacity 燃气条件为0-
2,热水器工作在最大热负荷状态下,供水压力为0.1MPa,温升折算到Δt=25K时每分钟流 出的热水量。
3.11 额定产热水能力ratedproductioncapacityofhotwater产品铭牌的标称值,由制造商给出的产热水能力。

2 GB6932—20×× 3.12供水压力waterssupplypressure正常使用时在进水口处测得的相对静压力。
3.13离焰flamelift火焰从燃烧器火孔全部或部分离开的现象。
3.14回火lightback火焰在燃烧器内部燃烧的现象。
3.15黄焰yellowflame燃烧时在火焰锥体顶部(与冷体接触)形成黄色的火焰。
3.16爆燃bustion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急剧燃烧现象,燃烧噪声超过85dB。
3.17火焰稳定性flamestability在燃烧器火孔处火焰既不离焰,也不回火的区域内燃烧的火焰特性。
3.18点火燃烧器permanentpilot用于点燃主燃烧器的燃烧器,待机及工作期间允许不熄灭的燃烧器。
3.19主火燃烧器mainburner热水器运行时,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的燃烧器。
3.20熄火保护装置flamefailuredevice当火焰熄灭时,自动切断燃气通路的装置。
3.21再点火automaticre-igniter点火或主火燃烧器点火熄灭后,在不完全关闭燃气供应的情况下,自动再次点火的功能。
3.22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bustionpreventivedevice燃烧产物的排放达到预设的临界值时,自动切断燃气供给的装置。
3.23水气联动装置watersection水流动时当水压或水流量高于设定的值时燃气供应通道打开,当水压或水流量低于设定的值时关断燃气 通道的装置。
3.24 防干烧安全装置anti-drysafetydevice当热水器内水温升高,在可能引起器具损坏或安全事故发生前,自动切断燃气供给的装置。
3.25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gas/airratiocontrol根据燃烧空气流量自动调节燃气流量,或根据燃气流量自动调节燃烧空气流量的气动比例控制装置。
3.26防倒风排烟罩draughtdiverter在烟气出口处,用于减少倒风对燃烧器燃烧性能影响的装置。

3 GB6932—20×× 3.27密封结构room-sealedshell热水器燃烧系统和排烟系统与室内空气隔离的壳体结构。
3.28燃气稳压装置gasgovernor在燃气通道中稳定喷嘴前燃气压力的装置。
3.29燃烧室bustionchamber燃气在其中燃烧,与热交换器连接的腔体。
3.30排烟系统exhaustsystem将燃烧产物排出的系统(包括排烟管、防倒风装置、烟罩、给排气管、风机等部分)。
3.31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s温度为0℃,绝对压力为101.3kPa条件下的干燥燃气状态。
3.32基准状态referenceconditions温度为15℃,绝对压力为101.3kPa条件下的干燥燃气状态。
3.33实测折算热负荷convertedactualheatinput试验条件下,使用试验气时的热水器热流量折算到基准状态下的数值。
3.34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domesticgasinstantaneouswaterheater forheating、domesticgasinstantaneouswaterheaterforheatingandhotwater在本标准规定的基准条件下,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加热热交换器内流动的水,并利用加热 的水进行供暖换热,或有供热水和供暖双重功能的器具。
3.35 冷凝式热水器condensingwaterheater在本标准规定的基准条件下,燃烧产物中水蒸气被部分冷凝,且在冷凝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被部分有效利用的家用冷凝式供热水热水器、家用冷凝式供暖热水器、家用冷凝式两用热水器。
3.36冷凝水condensate冷凝过程中燃烧产物凝结形成的液体。
4分类及型号4.1分类4.1.1热水器根据使用燃气种类、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使用用途、供暖热水循环方式进行分类。
4.1.2按使用燃气的种类分为:人工煤气热水器、天然气热水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
各种燃气的分类代号和额定供气压力见表
1。

4 燃气种类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表1燃气分类 代 号 3R、4R、5R、6R、7R 3T、4T、6T 10T、12T 19Y、20Y、22Y GB6932—20×× 燃气额定供气压力Pa1000100020002800 4.1.3按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分类见表
2。
表2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分类 名称 分类内容 自然排气式室 燃烧时所需空气取自室内,通过排烟管在自然抽力下将烟气排至室外。
强制排气式 燃烧时所需空气取自室内,在风机作用下通过排烟管强制将烟气排至室外。
内 自然给排气式 将给排气管接至室外,利用自然抽力进行室外空气供给和将烟气排至室外。
型 将给排气管接至室外,利用风机强制进行室外空气供 强制给排气式给和将烟气排至室外。
室外型 只可以安装在室外的热水器。
简称烟道式强排式平衡式强制给排气式室外型 代号示意图
D
1 Q 图
2 a),b)
P 图3a)
G 图3b)
W
4 4.1.4按使用用途分类见表
3。
类别供热水型供暖型两用型 表3使用用途分类 使用用途仅用于供热水仅用于供暖供热水和供暖两用 代号 示意图 JS JN 图5,
6 JL 图7,
8 4.1.5按供暖热水循环方式分类见表
4。
循环方式开放式密闭式 表4供暖热水循环方式分类 分类内容热水器供暖循环通路与大气相通热水器供暖循环通路与大气隔绝 代号 示意图
K 图5,
7 B 图6,
8 5 GB6932—20×× 图1室内型自然排气式 a)鼓风型图2室内型强制排气式 b)引风型
6 GB6932—20×× a)自然给排气式 b)强制给排气式 图3室内型自然给排气式、强制给排气式 图4室外型
7 GB6932—20×× 图5供暖型开放式图6供暖型封闭式 图7两用型开放式
8 GB6932—20×× 图8两用型封闭式 4.2型号4.2.1型号种类 热水器型号分为供热水热水器、供暖、两用热水器、冷凝式热水器。
4.2.2供热水热水器型号 4.2.2.1构成 代号 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 主参数 — 4.2.2.2代号JS——表示用于供热水的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
4.2.2.3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D——自然排气式;Q——强制排气式;P——自然给排气式;G——强制给排气式;W——室外型。
4.2.2.4主参数采用额定热负荷(kW)取整后的阿拉伯数字。
4.2.2.5特征序号由制造商自行编制,位数不限。
示例: 特征序号
9 JS
Q 20 B23 GB6932—20×× 产品特征序号(由制造厂自行编制)额定热负荷20kW室内型强制排气式 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 4.2.3供暖、两用热水器型号 4.2.3.1构成 代号 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 循环方式主参数 — 特征序号 4.2.3.2代号JN——表示用于供暖的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JL——表示用于供热水和供暖的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
4.2.3.3安装位置及给排气方式同4.2.2.3。
4.2.3.4循环方式K——开放式;B——密闭式。
4.2.3.5主参数采用额定热输入(kW)取整后的阿拉伯数字。
4.2.3.6特征序号由制造商自行编制,位数不限。
示例: JL
G B20 — B23 4.2.4冷凝式热水器型号 产品特征序号(由制造厂自行编制)额定热输入20kW密闭式室内型强制给排气式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 4.2.4.1构成除代号外应符合4.2.2供热水热水器和4.2.3供暖、两用热水器的型号构成规则。
4.2.4.2代号JSL——表示用于供热水的家用冷凝式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JNL——表示用于供暖的家用冷凝式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JLL——表示用于供热水和供暖的家用冷凝式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
10 示例1: JSL
Q 20 B23 GB6932—20×× 示例2:JLL
G B20 产品特征序号(由制造厂自行编制)额定热负荷20kW室内型强制排气式 家用冷凝式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 B23 产品特征序号(由制造厂自行编制) 额定热输入20kW密闭式室内型强制给排气式 家用冷凝式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 4.2.5字体格式 型号中出现的字符全部采用大写字符。
5材料及结构要求 5.1材料5.1.1材料的通用要求5.1.1.1热水器在正常使用寿命期间内,其材料应能够承受可预期的机械、化学和热的影响。
5.1.1.2与燃气和燃烧产物接触的材料,应耐腐蚀或经过耐腐蚀处理。
5.1.1.3燃烧室的外壳应采用金属材料制造。
5.1.1.4涉及热水器安全的材料变更,其特性应由制造商予以保证。
5.1.1.5与酸性冷凝液接触的材料应耐腐蚀或用耐腐蚀的涂层防护。
5.1.1.6禁止使用含石棉的材料。
5.1.2与水接触的材料5.1.2.1与水接触的金属材料,在使用寿命内,材料应保证不受腐蚀影响,应能承受机械、化学和热的影响,并且不应污染水质。
5.1.2.2与水接触的塑料材料,在使用寿命内,材料应满足机械、理化性能要求,耐紫外线、老化、腐蚀的影响,不应污染水质。
5.1.2.3其它与水所接触非金属和辅助材料,橡胶、密封剂、粘合剂和运动部件使用的润滑油等,不应污染水质。
5.1.3燃气管路材料5.1.3.1管路系统的零部件应采用耐腐蚀、熔点大于350℃的金属材料或非燃性材料(密封、润滑材料除外)。
5.1.3.2以铜或铜制内表面处理的软制管和以碳钢制成的管用于燃气输送时,管内表面应进行防腐涂层处理,以防止燃气中硫化物的腐蚀。
5.1.3.3所采用的密封材料如油脂、密封垫等除符合密封性能规定外,还应耐燃气的腐蚀。
11 GB6932—20×× 5.1.4燃烧器材料5.1.4.1燃烧器应采用耐腐蚀、熔点大于700℃的金属材料或非燃性材料,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5.1.4.2燃烧器火焰口部分应采用不锈钢或防腐及耐温同等级别以上的材料。
5.1.4.3喷嘴、喷嘴托架、调风板应采用熔点大于500℃的金属材料或非燃性材料,并具有耐腐蚀性能。
5.1.4.4点火燃烧器供气管应采用内径不小于2mm、熔点大于500℃的金属材料。
5.1.5热交换器材料 供热水热水器与燃烧室相连的热交换器,应采用耐腐蚀、熔点大于700℃的金属材料。
5.1.6通过烟气的部件材料5.1.6.1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的排烟管应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或表面进行过耐腐蚀处理的金属材料,其耐腐蚀性能应满足在室外长期使用的抗紫外线和抗锈蚀能力,金属材料的厚度应满足必要的抗风能力(在排烟管侧施加1.5KN/m2的横向载荷)。
不得使用铝制波纹管作为自然排气式热水器排烟管。
5.1.6.2强制排气式、自然给排气式、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所配备的排烟管或给排气管应采用厚度不小于0.3mm(公称尺寸)并符合GB/T3280中的奥氏体型钢的不锈钢材料,或厚度不小于0.8mm(公称尺寸)的碳钢板双面搪瓷处理,或与之同等级别以上耐腐蚀、耐温及耐燃性的其它材料。
其密封件、垫也应采用耐腐蚀的柔性材料。
5.1.7外壳材料 应采用耐腐蚀或表面进行过耐腐蚀处理的材料,其密封件、垫应采用耐腐蚀的柔性材料。
室外型热水器的外壳同时还应符合耐紫外线要求。
5.2结构5.2.1结构的通用要求5.2.1.1热水器部件在设计制造时应考虑到安全、牢固和耐用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在正常操作时不应有损坏或影响使用的功能失效。
5.2.1.2各部位的连接件(如螺栓等)应坚固、牢靠,热水器能方便地固定在墙上或地面上,使用中不得松动。
5.2.1.3水不应渗入到燃气通路内。
5.2.1.4能产生切屑类的自攻类螺纹不能应用在与燃气通路相通的部位。
5.2.1.5热水器设计应易于清扫和维修,手可能接触的部位表面应光滑,必须拆卸的部位应能用一般工具拆卸。
5.2.1.6热水器壳体应设有观火孔,可用目测观察点火状况、点火和主火燃烧器的燃烧工况。
或不设观火孔的热水器壳体,控制电路应有主火燃烧器工作状况的监视功能,并能给出必要的指示信号,在去除壳体后仍有可直接观测的观火孔。
5.2.2部件的结构要求5.2.2.1燃气系统气密性5.2.2.1.1用于安装零部件的螺钉孔、螺栓孔等不应开在燃气通路上;除测试用孔外,其它用途孔和燃气通路之间的壁厚应大于1mm。
5.2.2.1.2管路系统上的所有管道、阀门、配件及连接处均应有良好的密封,其密封性能应符合表6规定。
5.2.2.1.3燃气入口接头应采用管螺纹连接,螺纹符合GB/T7306.1、GB/T7306.2和GB/T7307规定,端面应有平整的环形面,便于密封垫的密封。
使用液化石油气且热负荷小于或等于20kW的热水器,也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过渡燃气入口接头与燃气专用软管直接连接,软管与过渡接头连接后应有安全紧固措施固定。
5.2.2.1.4管道燃气应使用硬管(或金属软管)连接。
12 GB6932—20×× ○A处沟槽应涂红色漆。
图9燃气入口接头 5.2.2.2燃气系统的组成5.2.2.2.1在通往主燃烧器的任一燃气通路上,应设置不少于两道可关闭的阀门,两道阀门的功能应是互为独立的(见图10),点火燃烧器额定热负荷不大于250W,系统的气密性应符合表6规定要求。
阀门
A 阀门
B →主燃烧器 阀门
A 阀门B阀门
C →主燃烧器→点火燃烧器 第一种情况阀门A与B功能是互为独立的。
第二种情况阀门A与C功能是互为独立的,阀门A与B功能也是互为独立的,在此前提下阀门B与C功能可以是联动的。
图10燃气通路示意图 5.2.2.2.2热水器应设置燃气稳压装置,其稳压性能符合表6规定。
当燃气稳压装置的隔膜破裂时,在3KPa压力下,空气泄漏量应≤70L/h,当装置与大气联通的呼吸孔直径≤0.7mm时,被认为是符合上述要求。
5.2.2.2.3热水器应设有压力测试口,测试口位置应能方便检测到喷嘴前压力,测试口宜采用外径为8.5mm至9mm,长度不小于10mm测试孔口,测试孔口处最小孔径小于1mm。
5.2.2.3燃烧系统5.2.2.3.1所有组件在正常运行和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影响使用的松动和变形。
5.2.2.3.2与燃烧器有关的部件,如喷嘴、燃烧室、点火燃烧器、点火装置和安全装置等相互间的位置应固定,在正常使用中不应松动或脱落,不应造成火焰外溢现象。
5.2.2.3.3燃烧器引射器和喷嘴的截面应不可调节,当改变引射器和喷嘴进行燃气转换时,应有标记防止混淆。
5.2.2.4水路系统 13 GB6932—20×× 5.2.2.4.1水路系统的管道、阀门、配件及连接部位应保持密封性,密封性能应符合表6规定。
5.2.2.4.2进水口和出水口应采用管螺纹连接,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1、GB/T7306.2和GB/T7307规定,其强度应能承受热水器耐水压试验和热水温度的作用。
连接件应能使用常用工具拆卸,拆装时应不影响其密封性能。
5.2.2.4.3热水器水路系统应设置泄压安全装置,泄压压力应大于最大适用水压并小于水路系统的耐压值(不适用于供暖、两用热水器)。
注:供暖、两用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见附录A的A.2.2.1。
5.2.2.4.4进、出水阀应操作灵活、准确,采用旋转操作的阀门,逆时针为“大”的方向。
5.2.2.4.5采用排水阀作为防冻装置时,应能用手或常用工具方便的进行排水的拆装。
5.2.2.4.6水路系统应设置流量稳定或流量调节装置。
5.2.2.5启动控制5.2.2.5.1应设置水气联动装置,燃气阀应能自动关闭和开启(采用控制电路控制的也可采用将水流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的方式启动,当水流量高于设定值时,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阀应能自动开启,当水流量低于设定值时,燃气阀应能自动关闭)。
5.2.2.5.2水气联动装置应将水路和气路可靠分隔,当水路密封损坏发生泄漏时不会导致水进入燃气系统。
5.2.2.5.3当启动控制装置失灵时,燃气通路上的燃气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
5.2.2.6点火装置5.2.2.6.1点火装置应牢固,安装位置应固定不能改变。
电极之间的间隙、电极与点火燃烧器之间、主火燃烧器与点火燃烧器火孔间的位置应准确、固定,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松动。
5.2.2.6.2高压带电部件与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点火间隙,点火操作时不应发生漏电,手可能接触的高压带电部位应有良好的绝缘。
5.2.2.6.3直接点燃主燃烧器的点火装置应遵守先点火后开阀程序,电压在额定电压的85%~110%之间波动时,应确保安全点火。
5.2.2.6.4采用电池作电源或电热丝作点火源时,电池及电热丝等易损件应易于更换。
5.2.2.7防倒风排烟罩5.2.2.7.1自然排气式热水器应设有防倒风排烟罩,作为热水器整体的组成部分,应可拆卸,便于清扫。
5.2.2.7.2防倒风排烟罩的排烟口应是承接口,能与规定直径的排烟管相连接;防倒风排烟罩的排烟口可参照表5规定的排烟管内径设计,并且应有15mm以上的承接部分。
表5排烟管规格 单位mm 排烟管公称直径 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60180200 排烟管内径 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60180200 5.2.2.8排烟管5.2.2.8.1自然排气式热水器应随热水器配备标准排烟管(室内直管、弯头、过墙管、排水三通、室外直管、防倒风排烟罩及固定件等)。
应能承受水平和垂直的载荷(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施加1.5kN/m2的载荷)。
5.2.2.8.2强制排气式热水器应随热水器配备标准排烟管(排烟管末端和弯头)。
排烟管的末端排气口,不应落入直径16mm的球体(在5N的作用力下)。
5.2.2.8.3强制排气式热水器排烟管连接部位的承接长度应不小于30mm。
排烟管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
5.2.2.9给排气管 14 GB6932—20×× 5.2.2.9.1自然给排气式和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应随热水器配备安装所需的标准给排气管(给排气管末端和弯头),并满足表6有风状态的性能要求。
5.2.2.9.2自然给排气式和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的给排气管,应确保雨水不得流入燃烧室内。
5.2.2.9.3给排气管的室外给排气口,不应落入直径16mm的球体(在5N的作用力下),所排出的烟气应不会直接接触到墙面。
5.2.2.10风机5.2.2.10.1安装应牢固,正常使用条件下手不应直接接触到旋转部分。
5.2.2.10.2与燃烧产物接触的风机部分应有防腐蚀保护,或由耐腐蚀材料构成,应能承受燃烧产物的温度和腐蚀影响。
5.2.2.11燃气/空气比例控制5.2.2.11.1带有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的全预混燃烧方式的热水器,其结构设计应满足使用的安全性。
5.2.2.11.2燃气/空气通路应采用可机械连接的金属材料或具有同等特性的材料制造。
在产生破裂、泄漏时不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5.2.2.11.3燃气/空气通路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2mm2,壁厚应不小于1mm。
5.2.2.11.4通路应能避免冷凝液残留,并能防止出现变形、断裂或泄漏。
如果制造商能提供相关证明并采取了预防措施避免在控制的通路中形成冷凝液,则通路的最小截面积可不小于5mm2。
5.2.2.12遥控装置5.2.2.12.1遥控装置应在明显位置清晰标示防水等级,允许安装在盥洗间的遥控装置应是防水的,防水等级应不低于IPX5。
5.2.2.12.2遥控装置应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或电池供电。
5.2.2.13电源运行安全性 使用交流电源的,应确保当电源停止或恢复供电时热水器处于安全关闭状态。
5.2.3安全装置结构要求5.2.3.1熄火保护装置5.2.3.1.1热水器应设有熄火保护装置,在正常燃烧火焰熄灭时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且不受其它装置的影响。
5.2.3.1.2保护装置应具有外部故障和内部运行自检功能。
5.2.3.1.3感应装置发生故障或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且不能再开启。
5.2.3.1.4不应使用可变形的双金属热检测器作为熄火保护装置。
5.2.3.2防干烧安全装置(不适用于供暖、两用热水器) 注:供暖、两用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见附录A的A.2.3.2。
5.2.3.2.1热水器应设有防干烧安全装置,该装置应独立于控制装置之外,在水管路内水温超过110℃之前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
5.2.3.2.2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关闭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5.2.3.2.3安全装置发生故障或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且不会再开启。
5.2.3.3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5.2.3.3.1自然排气式热水器应设有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在使用环境CO含量超过0.03%之前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
5.2.3.3.2热水器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关闭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5.2.3.3.3安全装置发生故障或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且不会再开启。
5.2.3.4烟道堵塞和风压过大安全装置 15 GB6932—20×× 5.2.3.4.1强制排气式热水器应设置烟道堵塞安全装置和风压过大安全装置,在排烟管烟道被堵塞或排烟阻力过大时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
5.2.3.4.2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关闭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5.2.3.4.3装置发生故障或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且不会再开启。
5.2.3.5燃烧室损伤安全装置5.2.3.5.1热水器燃烧室内压力为正压的应设置燃烧室损伤安全装置,在燃烧室内气体向外泄漏时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
5.2.3.5.2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关闭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5.2.3.5.3装置发生故障或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且不会再开启。
5.2.3.6自动防冻安全装置5.2.3.6.1安装在有冻结地区的室外型热水器应设置自动防冻安全装置(不适用于供暖、两用热水器及冷凝式热水器)。
注:供暖、两用热水器及冷凝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见附录A的A.2.3.1及附录B的B.2.4。
5.2.3.6.2防冻装置采用非安全特低电压加热工作的方式时,防冻装置的电路应进行安全隔离并至少应符合基本绝缘的要求。
5.2.3.6.3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启动的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5.2.3.7再点火安全装置5.2.3.7.1具有再点火功能的热水器应保证在点火失败后1s内进行再点火。
5.2.3.7.2再点火之后应有火焰信号出现;否则系统应关闭燃气阀门。
5.2.3.7.3装置发生故障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且不会再开启。
5.3特殊要求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冷凝式热水器的材料及结构除应满足5.1和5.2的要求外,其特殊要求还应 满足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
6性能要求 6.1热水器性能应满足表6要求,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冷凝式热水器的特殊要求还应满足附录A和附录B的性能要求。
项 目 燃气系统气密性 热负荷准确度 热负荷限制 火焰传递 燃无烧风工状 火焰状态积碳 表6性能要求 性能要 求 通过燃气主通路的第一道阀门漏气量应小于0.07L/h。
通过其它阀门漏气量应小于0.55L/h。
燃气进气口至燃烧器火孔应无漏气现象。
实测折算热负荷与额定热负荷偏差应不大于10%。
实测折算热负荷不大于16kW。
点燃一处火孔后,火焰应在2s内传遍所有火孔,且无爆燃现象。
火焰应清晰、均匀。
不产生积碳现象。
试验方法 表11表12表13 适用机种DQPGW○○○○○ ○○○○○○----○○○○○ 16 况态 火焰稳定性燃烧噪声熄火噪声接触黄焰 烟气中COα=
1 不发生回火、熄火及防碍使用的离焰现象。
≤65dB≤85dB正常使用时电极与热交换器部位不应有接触黄焰。
≤0.06% ≤0.10% 点火燃烧器稳定性 排烟温度(不适合冷凝式的特殊要求) 具有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热水器 排烟系统 不发生回火或熄火、爆燃现象。
排烟温度≥110℃。
在最大和最小热负荷状态下(具有自动恒温功能),烟气中COα=1≤0.10%。
除排烟口以外不得排出烟气。
GB6932—20×× ○○-----○○○○○○○○○○○○○ ○○○○○表16○○---表17 无熄火、回火、及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现象。
表16○○○○○ 主火燃烧器 有 带有烟道堵塞安全装置时保护装置应在1min内动作表17○———— 风 关阀,动作前无熄火、回火、及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表18 状 现象。
表20 态点火燃烧器点火燃烧器无熄火、回火和爆燃现象。
表22○○○○○ 排烟系统 除排烟管末端排烟口以外,不得排出烟气。
—○——— 火焰传递火焰传递可靠,无爆燃现象。
—○○○○ 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COα=1) ≤0.14% ——○○○ 喷淋状态 主火和点火燃烧器无回火及熄火现象。
壳体内应无妨碍使用的积水。
———— ○○○○○○ 表面温升 操作时手必须接触的部位应不大于30K(旋钮或类似部件)。
操作时手可能接触的部位应不大于65K。
操作时手不易接触的部位应不大于105K(不包括防 倒风排烟罩、排烟管、观火孔)。
表23○ 燃气阀门、管路应不大于50K或耐热等级温度以下。
软管接头应不大于20K。
点火装置应不大于50K或耐热等级温度以下。
电池表面应不大于20K(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器)。
○○○○ 17 燃气稳压装置、燃气管路表面应不大于35K或耐热等级温度以下。
燃气稳压装置无风状态点火喷淋状态装置有风状态 熄火保护装置 再点火安全装置 稳压后,稳压装置后压的压力变化应不大于额定压力的0.05倍加30Pa。
连续启动10次,着火次数应不少于8次,失效点火不应连续发生2次,且无爆燃现象。
连续启动10次,着火次数应不少于8次,失效点火不应连续发生2次,且无爆燃现象。
7.9表24 连续启动10次,着火次数应不少于5次,且无爆燃现象。
点火燃烧器控制 开阀时间不大于45s。
闭阀时间不大于50s。
主火燃烧器控制 开阀时间不大于10s。
闭阀时间不大于10s。
应在1s内启动再点火,且不发生爆燃,10s内未点燃时,燃气供应通道应自动关断。
表25 安烟道堵塞安全装置排烟管堵塞,应在1min以内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 通路,且不能自动再开启;在关闭之前应无熄火、回 (强制排气式) 火、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现象。
风压过大安全装置风压在小于80Pa前安全装置不能启动。
风压加大, 全(强制排气式) 在产生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现象之前,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
防干烧安全装置 出水温度应不大于110℃,安全装置动作后,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且不应自动开启。
装燃烧室损伤安全装置满足各部件表面温升要求,当部件表面温升超过规定 (适用于燃烧室为正值时,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且不能自动开 压时) 启。
GB6932—20×× ○○○○○○○○○○——○○○——○○○○○○○○ ○○○○○—○——— —○———○○○○○—○—○○ 置 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自然排 有风状态 倒吹风,在实验箱大气中实际测得的CO含量(体积%)达到0.03%之前,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
气式)排烟管堵堵塞后,在实验箱大气中实际测得的CO含量(体 塞 积%)达到0.03%之前,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 路。
泄压安全装置 自动防冻安全装置(不适合供暖、两用 热水器) 开阀水压应大于水路系统的最大适用水压且小于水路系统的耐压值。
在冻结前安全装置起作用。
○———— ○○○○○————○ 电电气安全气 符合使用交流电热水器的电气安全要求。
附录C○○○○○ 18 部分(使用电磁兼容安全及电子符合电磁兼容安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交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流电源) 附录D○ 燃气阀门(不适合供50000次,符合5.2.2.1燃气系统气密性及本表中燃 ○ 暖、两用热水器)气系统气密性要求,且无失效。
表26 GB6932—20××○○○○○○○○ 点火、控制装置(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 器) 50000次,符合5.2.2.6点火装置及本表中点火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 水气联动装置 50000次,符合5.2.2.5启动控制要求,且无失效。
○○○○○ 电磁阀(不适合供50000次,符合5.2.2.1燃气系统气密性及本表中燃 暖、两用热水器)气系统气密性要求,且无失效。
耐熄火保护装置(不适1000次,符合5.2.3.1熄火保护装置及本表中熄火 久合供暖、两用热水保护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性 能 器) 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1000次,符合5.2.3.3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要 装置(不适合供暖、求及本表中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要求,且无失 两用热水器) 效。
○○○○○○○○○○○———— 防干烧安全装置(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 器) 1000次,符合5.2.3.2防干烧安全装置要求及本表中防干烧安全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 燃气稳压装置 50000次,符合表6中燃气稳压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 遥控装置 25000次,无失效。
○○○○○ 风机(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器) 20000次,符合5.2.2.10风机要求,且无失效。
—○—○○ 风压开关(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器) 50000次,无失效。
—○——— 泄压安全装置 200次,符合表6中泄压安全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 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不适合供暖、 两用热水器) 25000次,符合5.2.2.11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要求,且无失效。
○○○○○ 连续燃烧 燃气系统的气密性 符合表6中燃气系统气密性要求。
○○○○○7.13 燃烧工况 无熄火和回火现象,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COα=1)符合无风状态下的要求。
○○○○○ 热交换器 无异常现象。
○○○○○ 密封结构的漏气量 漏气量为额定热负荷×0.43(m3/h)/kW以下,但对于额定燃气流量超过10m3/h的热水器应按10m3/h进行判定。
7.14 --○○- 水路系统耐压性能耐振性能 进水口至出热水口,施加1.5MPa的水压,持续1min 应无渗漏、变形和破损现象。
7.15○○○○○ 振动以后应能满足燃气系统和水路系统的密封性能要7.16○○○○○求,零部件应不松动,并能正常操作运行。
19 热效率(按低热值) 额定热负荷时不小于84%。
GB6932—20××○○○○○ 热热水产率热水温升 水停水温升 不小于额定产热水能力的90%。
不大于60K(不适合具有自动恒温功能)。
不大于18K。
加热时间(不适合供不大于35s。
性暖、两用热水器) 能热水温度稳定时间不大于60s(适用于具有自动恒温功能)。
(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器) 水温超调幅度(不适合供暖、两用热水器) ±5℃(适用于具有自动恒温功能)。
最小热负荷 不大于额定热负荷35%。
水温波动 ±3℃(适用于具有自动恒温功能)。
○○○○○ 表27○○○○○○○○○○ 在高原地区使用的,应考虑海拔高度对热负荷的影响。
热水器表面温升试验的基准环境温度为35℃。
注:适用机种为“○”,不适用机种为“-”。
6.2热水器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NOx(α=1)]宜按附录E评价。
7试验方法 7.1试验室条件试验室应符合以下条件:a)室温为(20±5)℃;进水温度(20±2)℃、进水压力(0.1±0.04)MPa;大气压力(86~106)kPa;b)室温的确定:在距热水器1m处将温度计固定在与热水器上端大致等高位置,测量前、左、右三个点,三点平均温度即为室温。
测温点不应受到来自热水器的烟气、辐射热等直接影响;c)通风换气良好,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002%,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2%,且不应有影响燃烧的气流(空气流速小于0.5m/s);d)试验室使用的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2%之内;e)试验用燃气种类按GB/T13611所规定的燃气要求,在试验过程中燃气的华白数变化应不大于2%,热水器停止运行时的供气压力,应不大于运行时压力的1.25倍;f)燃气基准状态:温度15℃、101.3kPa条件下的干燥燃气状态,燃气压力波动不大于±2%,燃气流量变化不大于±1%;g)按照安装说明书涉及的所有配件,包括排烟管、给排气管标准配置等安装,安装在垂直的木质试验板上、落地式安装在水平的木质试验板上;h)除非另有声明,测试应在热水器最大热负荷状态下进行。
i)使用GB/T13611规定以外的燃气时,试验用燃气按产品设计提供的燃气进行,压力范围参照GB/T13611的有关规定。
7.2试验用燃气条件7.2.1试验用燃气 见表
7。
20 表7试验用燃气种类 GB6932—20×× 代 号
0 1
2 3 7.2.2试验用燃气压力 见表
8。
试验用燃气基准气 黄焰界限气回火界限气离焰界限气 表
8 代号 液化石油气 1(最高压力) 3300 2(额定压力) 2800 3(最低压力) 2000 注:与额定燃气供气压力相对应(见表1) 7.2.3本标准使用的试验用燃气代号 代号:燃气种类-燃气压力。
示例:0-
1 表示:基准气-最高压力。
7.3试验系统和检测仪器、仪表及试验设备7.3.1试验系统示意图见图11。
试验用燃气压力 试验用燃气压力Pa 天然气 3000 1500 2000 1000 1000 500 人工煤气15001000500 21 GB6932—20×× 图11试验系统示意图7.3.2检测用主要检测仪器仪表见表
9,试验设备见表10。
22 检测项目 表9检测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名称 规格或范围 环境温度 水温温度 温度计 低热惰性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温度计 0℃~50℃ 0℃~50℃50℃~100℃100℃~150℃ 排烟温度表面温度湿度 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 湿度计 大气压力 动槽式水银气压计定槽式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燃气压力 U型压力计或压力表 压力 燃烧室,给排气管压 力 微压计 水压力 压力计 0℃~300℃0℃~300℃0RH-100%RH 81kPa~107kPa 0Pa~6000Pa0Pa~200Pa0MPa~0.6MPa0MPa~2.5MPa 燃气流量 流量水流量 空气流量气密性 烟气分析 CO含量CO2含量 湿式或干式气体流量计 电子秤数字式水流量计干式气体流量计 气体检漏仪红外仪、 或吸收式气体分析仪或燃烧效率测定仪CO2分析仪 0m3/h~3.0m3/h0m3/h~6.0m3/h0m3/h~23m3/h 0kg~50kg0m3/h~1.5m3/h0m3/h~20m3/h皂膜流量计或气密检漏仪 0~0.2% 0~25% O2含量 热磁仪、红外仪 0~25% 空气中CO2燃气成分 燃气分析燃气相对密度 CO2分析仪 色谱仪或吸收式气体分析仪 燃气相对密度仪 0~25%—— 燃气热值 热量计或色谱仪 — 1h以内 秒表 — 时间 超过1h 时钟 — GB6932—20×× 精度/最小刻度0.1℃ 0.1℃ 2℃2℃1%RH 0.1kPa 10Pa1Pa0.4级0.5级0.1L0.2L1.0级20g1L/h1.0级 —
(1)≤±5%的测量/1ppm
(2)测量值的最大波动值≤4%
(3)反应时间≤10s ±5%的测量值±1%0.1%———0.1s— 噪声 声级计 40dB~120dB 1dB 23 微压 微压计,动压管 0Pa~200Pa GB6932—20××1Pa 气体流速 风速仪 0m/s~15m/s 0.1m/s 质量 衡器 0kg~200kg 20g 力矩力 冷凝水PH值耐电压强度 手动扭力扳手推拉型指针试测力计酸度计耐压试验仪 0N·m~1.5N·m0N-100N0PH~14PH — 0.02N·m0.1N±0.05PH —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测试仪 — — 电气安全 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测试仪 — — 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测试仪 — —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电压暂降、瞬断和电压变化模拟器 符合GB/T17626.11要求 电磁兼容 浪涌抗扰度 浪涌/冲击模拟试验仪 符合GB/T17626.5要求 电快速瞬变脉冲抗扰度 快速瞬变模拟器 符合GB/T17626.4要求 以上试验仪器仪表仅为试验的最基本条件,应尽量采用同等性能或更高性能的其它试验仪器仪表。
用 途 (试验项目) 试验气配制 热负荷测定 燃气系统气密性试验 耐久性试验 结构部件的耐热试验
振动试验电气安全 电磁兼容 试验装置名称 表10试验设备 种类及规格 配气装置燃气耗量测定装置 气密性试验装置燃气阀门的耐久性试验装置电点火耐久性试验装置燃气稳压器耐久性试验装置熄火保护装置耐久性试验装置电磁阀的耐久性试验装置恒温槽 种 类 —燃气调压器、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测定压力用的三通。
气体检漏仪、试验火的燃烧器。
— — — — — 恒温槽 振动试验装置 耐压试验仪;泄漏电流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
电压暂降、瞬断和电压变化模拟器;浪涌/冲击模拟试验仪;快速瞬变模拟器。
振动试验台— — 备 注 —— — 2~20次/min 2~20次/min 在2~3s间隔中通、断 2min的加热,3min的冷却 2~30次/min70℃~150℃振动频率:10Hz,全振幅5mm上下、左右 — — 24 密封结构的漏气量试验密封结构的漏气量试送风机,流量计,压力计,温度计。
验装置(图24) GB6932—20××压力0.1kPa,流量20m3/h 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燃烧状态试验强制排气式热水器燃烧状态试验 排烟管试验装置(图15、16)强制排气式试验装置(图17) 排烟管、送风机、送风管、风速计、露点板调压箱、精密压力计、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露点板。
2.5m/s及5m/s的上下气流,热球风速仪或叶轮风速仪 — 自然给排气式与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有风状态试验 喷淋状态试验 室外型热水器有风状态 试验自然排气式热水器防止不完全燃烧状态试验 有风状态试验装置(图18) 喷淋状态试验装置(图19、21)室外型有风试验装置(图20)有风条件下试验装置(图22),堵塞条件下试验装置(图23) 旋转试验台、二氧化碳分析仪。
送风装置 安装台、喷淋器。
旋转试验台送风装置试验箱、风速仪、一氧化碳分析仪、送风机、送风管。
—吹出口直径850mm以上,2.5~15m/s喷水量为3±0.5mm/min 风速 — — 7.3.3仪器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校正。
7.4结构外观检验 7.4.1结构及外观可通过目测、操作或适当的量具进行检验,检查热水器及配件的外观结构、尺寸等是否符合制造商安装使用说明的规定。
7.4.2检查水气联动装置、点火装置、燃气喷嘴、燃烧器、安全装置、温度控制调节装置等部件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牢固,操作是否灵活,运行是否正常。
7.5燃气系统气密性试验 见表11。
表11燃气系统气密性试验 项 目 燃气阀门 燃气进气口至燃烧器火孔 热水器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使被测燃气阀门为关闭状态,其余阀门打开,逐道检测(并联的阀门作为同一道阀门检测)。
在燃气入口连接测漏仪,通入4.2KPa空气,其泄漏量符合表6要求,允许采用人为方式关闭或打开阀门检测。
燃气条件:0-
1,点燃全部燃烧器,用检查火或检漏液检查从燃气进气口至燃烧器火孔前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漏气现象。
7.6热负荷准确度及热负荷限制试验见表12。
25 表12热负荷准确度及热负荷限制试验 GB6932—20×× 序号
1 项目 实测折算热负荷 热水器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1)试验条件及状态: a)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为0.1MPab)设置状态:按说明书要求,管路连接按图11。
c)电源:使用交流电源的,将电源电压设定在额定工作电压。
d)水温调节:燃气阀开至最大位置,调节出水温度比进水温度高(40±1)℃,当不能调节至此温度时,在热水温度可调范围内,调至最接近的温度;具有自动恒温功能的应将温度设定在最高状态,或采用增加进水压力方式使热水器在最大热负荷状态下工作。

(2)试验方法: 热水器点燃15min后用气体流量计测定燃气流量。
气体流量计指针走动一周以上的整圈数,且测定时间应不少于1min。
实测折算热负荷按式
(1)计算: Φ=1×Q×V×Pa+Pm×101.3+Pg×Pa+Pg×288×d……………
(1) 3.6l P+
P 101.3101.3273+td a g g r 式中: Φ——15℃、大气压101.3kPa、燃气干燥状态下的实测折算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Ql——15℃、大气压101.3kPa基准气低热值,单位为兆焦每标准立方米(MJ/Nm3);V——实测燃气流量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Pa——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m——实测燃气流量计内通过的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g——实测热水器前的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tg——测定时燃气流量计内通过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d——干试验气的相对密度; dr——基准气的相对密度;使用湿式流量计时,用湿试验气的相对密度dh代替式
(1)中的d,dh按式
(2)计算: d=d(Pa+Pm−Ps)+0.622Ps h P+
P a g ……………
(2) 式中: dh——湿试验气的相对密度;d——干试验气的相对密度; Pa——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m——实测燃气流量计内通过的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s——在温度为tg时饱和水蒸气的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g——实测热水器前的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0.622:理想状态下的水蒸气相对密度值。
饱和蒸气压力Ps与温度tg的对应值见GB/T12206-2006表B1热负荷准确度按式
(3)计算。
Φ—Φ′ Φr=—————×100%……………
(3)Φ′ 式中: Φr——热负荷准确度; Φ——实测折算热负荷;Φ′——额定热负荷。

2 热负荷限按表12中实测折算热负荷进行。
制 7.7燃烧工况试验 26 7.7.1无风状态燃烧工况试验见表13。
GB6932—20×× 表13无风状态燃烧工况试验 项目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试验条件及状态试验方法 供水压力:0.1MPa。
燃烧工况试验条件按表14规定。

(1)火焰传递: 冷态下,点燃主火燃烧器一端(火焰口)着火后,记录传遍所有火孔的时间和目测有无爆燃现象。

(2)火焰状态: 主火燃烧器点燃燃烧稳定后,目测火焰是否清晰、稳定。

(3)积碳:运行后,目测检查电极、热交换器部分是否有积碳。

(4)离焰:冷态下点燃主火燃烧器后,目测是否有防碍使用的离焰现象。

(5)熄火:主火燃烧器点燃15s后,目测是否有熄火现象。

(6)回火:主火燃烧器点燃20min后,目测火焰是否回火。

(7)燃烧噪声:a)点燃全部燃烧器,按图12所示三点进行试验;b)使用声级计,按A计权、快速档进行测定,环境本底噪声应小于40dB或比实测热水器噪声低10dB以上,否则按表15噪声修正值修正。

(8)熄火噪声:a)运行15min后,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按图12所示三点进行试验;b)使用声级计,按A计权、快速档进行测定,环境本底噪声应小于40dB或比实测热水器噪声低10dB以上,否则按表15噪声修正值修正。
c)测定的最大噪声值应加5dB作为熄火噪声。

(9)接触黄焰:运行稳定后,目测有无黄焰。
在任意1min内,电极或热交换器连续接触黄焰在30s以上时,视为电极或热交换器接触黄焰。
27 GB6932—20×× (10)烟气中COα=1a)运行15min后,用取样器取样。
抽取的烟气样中(氧含量应不超过14%),测量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b)烟气取样器按图13制作;c)烟气取样器的位置按图14安放;d)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计算: 测定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和氧的含量,按式
(4)计算:O2t COα=1=COa————…………
(4)O2t-O2a 对于测试中能确定气体组份时,测定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按式
(5)计算: CO2bCOα=1=COa——————— …………
(5) 式中: CO2a COα=1——过剩空气系数等于1时,干燥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数值,体积分数(%);O2t——供气口周围干空气中的氧含量数值(室内空气CO2含量小于2%时,O2t=20.9%),体积分数(%);O2a——干烟气中的氧含量数值(测定值),体积分数(%);COa——干燥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数值(测定值),体积分数(%);CO2b——过剩空气系数等于1时,干燥烟气样中二氧化碳含量计算的数值,体积分数(%);CO2a——干烟气样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数值(测定值),体积分数(%)。

(4)中的使用条件为烟气中氧的含量小于14%。
CO2b的数值按实际燃气的理论烟气量计算或参照GB/T13611。
(11)点火燃烧器稳定性:a)具有点火燃烧器的,点燃点火燃烧器15min后,目测单独燃烧的火焰稳定性;b)将燃气阀开至最大,使热水器连续启动10次,检查主火燃烧器在点燃和熄灭时点火燃烧器是否有熄灭现象。
(12)排烟温度:燃气条件:0-
2,将燃气阀门开至最大,连续运行15min后,在热水器排烟口处或热交换器上方测定。
(13)具有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热水器:a)供水压力:0.1MPa;燃气条件:0-2;b)分别在热水器最大和最小两种热负荷状态下(在最大和最小状况燃烧运行稳定情况下),测量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28 表14燃烧工况试验条件 GB6932—20×× 热水器状态 燃气调节方式 试验条件 序号 项目 强制排气式强制给排气式 排烟管长度 给排气管长度燃气量调燃气量切电压条件试验气条件 节方式 换方式 (%) 1火焰传递 短 短 大、小 全 110 3-
2 2熄火 短 短 大、小 全 90及110 3-
3 3离焰 短 短 大 大 90及110 3-
1 4火焰状态 短 短 大、小 全 100 0-
2 5回火 短 短 大、小 全 90及110 2-
3 6燃烧噪声 短 短 大 大 100 2-
1 7熄火噪声 短 短 大 大 90及110 2-
1 8一氧化碳含量 长、短 长、短 大 大 100 0-
2 9黄焰和接触黄焰 长 长 大 大 90 1-
1 10积碳 长 长 大 大 90 1-
1 熄火 长 11小火燃烧器 主火燃烧器回火 长 短 大 大 100 3-
3 短 大 大 100 2-
3 12烟气从排烟口以外逸 长 出 长 大、小 大、小 100 1-
1 自然排气式热水器排烟管按照图15,高度0.5m,排烟管排气口敞开;自然给排气式热水器给排气管按照图18,墙体厚度小于1m的长度安装;室外型热水器按照图20设置。
注1:“燃气量调节方式”指在调节燃气流量时,可调节的燃气量,“大”指燃气量最大状态,“小”指燃气量最小状态。
注2:“燃气量切换方式”指调节燃烧器工作的方式,其中“大”指点燃全部燃烧器,“小”指点燃最少量燃烧器,“全”指逐档点燃每个燃烧器的状态。
注3:“长”和“短”指在安装或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排烟管或给排气管的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的安装状态。
图12噪声测定示意图 29 GB6932—20×× a)取样器
1 b)取样器2材料为铜或不锈钢。
t=0.5~0.8,d=直径(0.5~1.0),l=5~10。
图13烟气取样器 单位:mm 30 实测噪声与环境噪声之差/dB<6678910>10 表15噪声修正值 修正值/dB测量无效 -1.0-1.0-1.0-0.5-0.5
0 GB6932—20×× 室外型热水器取样器位置在紧靠排烟口处。
D为排烟管内径尺寸。
图14取样器位置示意图 31 GB6932—20×× 7.7.2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见表16。
表16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 项目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无风状态
(1)热水器状态:将适合自然排气式热水器的排烟管按图15所示连接,打开排烟管的出口。

(2)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a)燃烧状态:按表13规定。
b)排烟系统:试验条件按表14中的段的要求,点燃热水器燃烧器15min后,再用发烟剂或图16所示露点板测定从排烟出口以外的部分是否有烟气排出。
有风状态
(1)热水器状态:按表16无风状态的规定,在排烟管前端与送风机连接
(2)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a)燃烧器火焰的稳定性能:点燃热水器燃烧器15min后启动送风机,在排烟管内以2.5m/s以及5m/s的风速分别向上、向下,分别各送风3min。
在送风期间以目测方法检查燃烧器有无熄火、回火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
带有烟气倒流保护装置的热水器,目测保护装置在向下送风,在发生回火及妨碍使用的离焰前是否能自动切断燃气供给。
b)点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能:燃气条件3-
2。
仅点燃点火燃烧器,燃烧状态稳定后,或5min后开始启动送风机,向排烟管内施加5m/s风速,使其向上、向下送风各1min,以目测检查是否有熄火、回火现象。
32 GB6932—20×× 图15自然排气式热水器试验装置示意图 33 GB6932—20×× 图16露点板 7.7.3强制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见表17。
项目无风状态 有风状态 表17强制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1)热水器状态:按热水器使用说明书要求配置标准排烟管道,按表13要求进行。

(2)试验条件:按表14要求。

(3)试验方法:a)燃烧工况:按表13要求。
b)排烟系统:按表14中12的条件,点燃燃烧器15min后,使用发烟剂或图16所示露点板,检查从排烟口以外的部分有无烟气排出。

(1)热水器状态:按图17所示将排烟管接入调压箱内,并将热负荷设定在最大状态。

(2)试验条件:按表14中11、12要求;额定电压220V;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a)燃烧工况:点燃热水器燃烧器15min后,调节档板将调压箱内的压力调至80Pa,检查以下项目:——有点火燃烧器时,仅点燃点火燃烧器,以目测方法检查有无熄火、回火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火焰传递可靠。
——无点火燃烧器时,按表13进行。
b)排烟系统: 按表17无风状态中b)进行。
34 GB6932—20×× 调压箱的形状及尺寸参考图中所示,应是调压箱内压力均匀情况下的形状与尺寸。
档板应能方便的调整调压箱内的压力,并且可以封闭排烟口,如果不能封闭时,可用另外的盖来封闭。
调压箱内的压力测定,应在压力均匀时进行。
排烟管应按说明书中指定的使用。
排烟管的方向应与调压箱的方向水平一致。
图17强制排气式热水器试验装置示意图7.7.4自然给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见表18。
35 项目无风状态有风状态 喷淋试验 表18自然给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 GB6932—20××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按表13进行。

(1)状态:将热水器给排气管安装在图18所示试验装置或同类试验装置中。

(2)试验条件:试验气:0–
2、,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 a)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COα=1) 用相应的燃气点燃热水器燃烧器15min后,按图18中所示③、④、⑤及⑧~○13九个方向,分别给以 5m/s风速送风,按表13(10)求出一氧化碳含量(COα=1),再用九个方向的一氧化碳含量总和求平均值。
同样对图18中①及⑦两个方向给以2.5m/s的风速,求出一氧化碳含量, 同时按图18中①及⑦两个方向给以2.5m/s的风速,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含量最小值的风向称为“风向A”,二氧化碳含量最大值的风向称为“风向B”b)火焰传递:分别对“风向A”及“风向B”给以5m/s的风速送风,按表13的
(1)规定检查。
c)点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有点火燃烧器时,仅点燃点火燃烧器,等燃烧状态稳定后或燃烧5min后,向“风向A”送15m/s的风速1min,以目测方法检查点火燃烧器有无熄火、回火现象。
d)主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点燃主火燃烧器15min后,按表19规定条件,目测方法看是否有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

(1)状态:按使用说明书所示要求,设置于图19所示的壁板上。

(2)试验条件:电源条件为额定电压(或电池供电),燃气条件3-1或3-
3,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按图19所求,从①和②两个方向各喷淋5min,用图19所示喷淋器向给排气管部位喷完后点燃燃烧器,立即从图19所示的①方向,一边喷淋同时检查,对不同的试验燃气各做5min试验,以目测方法检查是否有熄火和回火现象、壳体内是否有妨碍使用的积水现象。
以上 以上 36以上 GB6932—20×× 风向试验台旋转中心输送。
风速测定是在距离地面1200mm处,测定环设在送风装置中心,测定中心及上下左右5个点。
试验风速以5个点为平均速度,各测定点风速以试验风的±10%为标准。
图18自然给排气式、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有风状态试验装置示意图 37 GB6932—20×× 向展开喷淋方向为①与②或②的任一种,共两个方向。
喷淋用具测定降水量时,所有接水口的平均值为(3±0.5)mm/min,各接收水口的降水量平均值误差为±30%。
图19自然给排气式、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喷淋状态试验装置 38 GB6932—20×× 表19自然给排气式热水器有风状态试验条件 项目 试验用燃气条件风向风速m/s持续时间min 熄火 3-
3 ① 2.5
3 ② ⑥ ⑦ 风向
A 15
1 3-
1 风向
B 2.5
3 风向
A 15
1 回火 2-
3 风向
A 15
1 火焰溢出或 1-
1 ① 2.5
3 离焰 ② ⑥ ⑦ 风向
B 风向
B 15
1 注:风向栏中①,②…等为图18中的风向编号。
7.7.5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见表20。
表20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 项目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无风状态 按表13进行 有风状态
(1)热水器状态: 将热水器给排气管安装在图18所示试验装置或同类试验装置中
(2)试验条件: 按表14,其中回火、熄火、火焰溢出、离焰按表21试验条件进行;额定电压220V,供 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 a)烟气中COα=1: 按表14规定的条件,点燃燃烧器15min后,按图18中所示○4)及⑿两个方向分别以 5m/s风速送风,按表13的(10)规定求出一氧化碳含量(COα=1)。
同样测出上述两个方向 的二氧化碳值,将最小值的风向称为“风向A”,最大值风向称为“风向B”。
b)火焰传递: 分别对“风向A”及“风向B”以5m/s的风速送风,按表13的
(1)规定检查。
c)点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 燃气条件3-2;有点火燃烧器时,仅点燃点火燃烧器,等燃烧状态稳定后或点燃5min 后,向“风向A”以15m/s的风速送风1min,以目测方法检查点火燃烧器是否有无熄 火、回火现象。
d)主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 点燃燃烧器15min后,按表21规定条件,以目测方法检查燃烧器是否有熄火、回火、影 响使用的火焰溢出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
喷淋状态
(1)热水器状态: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于图19的壁板上
(2)试验条件:电源条件为额定电压,燃气条件3-1或3-
3,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按图19所示,从①和②两个方向各喷淋5min,用图19喷淋器向给排气管部位喷淋后点 燃燃烧器,立即从图19所示的①方向,一边喷淋同时检查,对不同的试验燃气各做5min试验,以目测方法检查是否有熄火和回火现象、壳体内是否有妨碍使用的积水。
39 表21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有风状态下的试验条件 GB6932—20×× 项目 试验燃气条件 风向 回火 2-
3 A 熄火 3-
3 A ① ⑦ 3-
1 B
A 火焰溢出或1-
1 B 离焰
B ① ⑦ 注:风向栏中①、⑦为图18中的风向编号。
风速m/s15152.5 152.5152.5 持续时间min113 1313 7.7.6室外型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见表22。
项目无风状态有风状态 喷淋状态 表22室外型热水器燃烧工况试验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按表13进行
(1)状态:将热水器设置于图20所示的试验装置上
(2)试验条件:按表14的1、11规定,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a)火焰传递:按图20所示两个方向,分别以5m/s的风速送风,按表13中
(1)规定,检查火焰传递。
b)点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有点火燃烧器时,仅点燃点火燃烧器,燃烧稳定后或点燃5min后,分别对图20所示的两个方向以15m/s风速送风1min,在送风期间以目测方法,检查点火燃烧器有无熄火、回火现象,燃气条件3-
2。
c)主火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点燃燃烧器15min后,按图20所示所示的两个方向,分别以2.5m/s风速送风3min,以15m/s风速送风1min,在送风期间以目测方法检查燃烧器有无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

(1)热水器状态:按热水器说明书的规定安装
(2)试验条件:电源条件为额定电压,燃气条件3-1及3-3供水压力为0.1MPa。

(3)试验方法:按图21所示,向热水器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或除壁面以外的三个方向分别喷淋5min后立即点燃燃烧器,从正面一边喷淋一边检查,对不同的试验燃气各做5min试验,以目测方法检查是否有熄火、回火现象,壳体内是否有妨碍使用的积水。
40 以上以上 GB6932—20×× 以上 进气与排气部位承受的风力应一致。
风速的测定设为无热水器和妨碍物的状态下设定风速,选其位置距壁面1200mm的正前面,从送风机位置观看,给气部位与排气部位边界线交接长方形的中心点为中心风速,测定长方形各顶点在内的5个点。
但开口部位下端距地面不足200mm时,则由地面200mm处测定。
试验风速设为5点的平均风速,各测定点的风速按试验风速的误差±10%设定。
图20室外型热水器有风状态试验装置示意图 41 GB6932—20×× 图21室外型热水器喷淋状态试验装置示意图 7.8表面温升试验见表23。
表23表面温升试验 项目试验状态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 要求热水器处于热负荷最大的使用状态,调节热水温度使其在额定水压下的最高出水温度60℃~80℃,达不到60℃时可调至最高使用温度进行。
a)燃气条件:0-1;b)电压条件:额定工作电压。
各部位的温升试验,在点燃主燃烧器后连续工作30min后进行。
注:各部位的测温点,指下列各部位:①旋钮、手柄类等在点火、熄火、调节的使用操作时,手必须接触的部位;②接近①项部分周围部位,进行①项操作时手有可能触及的部位;③除①、②项以外的外壳表面其它部位为手不易接触的部位(不包括防倒风排烟罩、排烟管、观火孔边缘)。
42 7.9燃气稳压装置试验 GB6932—20×× 使用对应气种的燃气或空气,使热水器处于热负荷最大的使用状态进行测试,调整稳压装置前输入压力为额定压力和最高压力,取喷嘴前压力处为测压口(二次压测试口),分别测出稳压装置后的压力,满足表6要求,额定压力和最高压力值按表8对应的燃气压力。
7.10点火装置试验 见表24。
项目无风状态 喷淋状态 表24点火装置试验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1)状态:按制造商使用说明书规定。

(2)试验条件:使用电池为电源时,按额定电压的70%(全负载)。
使用交流电源时按额定电压的85%试验。

(3)试验方法:燃气条件:3-1和3-3试验气,按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方法,预先点火数次,按表6规定检查。
试验时应使点火装置和燃烧器接近室温。
a)单发式压电点火装置,一个操作即为一次,操作时间在0.5s~1s内;b)旋转式压电点火装置,每一个旋转操作为一次,操作时间在0.5s~1s内;c)使用交流点或直流电连续放电或加热电阻丝式点火装置,在“点火”位置停留2s为一次。

(1)状态:按制造商使用说明书规定。

(2)试验条件:使用电池为电源时,按额定电压的70%(全负载)。
使用交流电源时按额定电压的85%试验。
有风状态
(3)试验方法:燃气条件:3-2a)自然给排气式和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按图19所示的两个方向,用喷淋器向热水器的给排气烟管部位连续喷淋5min后,按无风状态试验进行。
b)室外型热水器:按图21所示,对热水器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或除壁面以外的三个方向,连续喷淋5min后,按无风状态试验进行。

(1)状态:按制造商使用说明书规定
(2)试验条件:使用电池为电源时,按额定电压的70%(全负载)。
使用交流电源时按额定电压的85%试验。

(3)试验方法:燃气条件:3-2a)自然给排气式和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以5m/s的风速以“风向A”送风,按无风状态试验进行。
b)室外型热水器:按图20所示两个方向以5m/s风速送风,按无风状态试验进行。
7.11安全装置试验见表25。
43 序号1 234 表25安全装置试验 GB6932—20×× 项目 熄火保护装置 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1)状态: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设置状态。
开阀
(2)试验条件:时燃气条件:3-3试验气;间供水压力:0.1MPa;:电压条件:额定工作电压。

(3)试验方法:使热水器运行在最小负荷状态,然后停止运行,当所有部件冷却至接近室温后,重新进行 点火,在燃烧器点燃的同时,用秒表测定熄火保护装置开阀时间;对于有点火燃烧器的,使其运行在最小负荷状态,然后停止运行,当所有部件冷却至接近室温后,重新进行点火,在点火燃烧器点燃的同时,用秒表测定熄火保护装置开阀时间。

(1)状态: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设置状态。

(2)试验条件:时燃气条件:1-1试验气;间供水压力:0.1MPa;:电压条件:额定工作电压。

(3)试验方法:在主燃烧器点燃15min后,关闭连接热水器供气阀门使其熄灭,记录从熄火到熄火保护装 置关阀的时间。
连接故障:使安全装置与控制装置间连接断路,是否能启动运行。
再点火安全装置
(1)状态: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设置状态
(2)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1、0-3;供水压力0.1MPa;电压条件:额定工作电压。

(3)试验方法:a)对于设计时采取了再点火方式的热水器,测定再点火过程。
b)分别在两种燃气条件下检查再点火安全装置。
c)运行在最小负荷状态,稳定运行15min后,人为将主燃烧器或点火燃烧器熄灭,测定从燃烧器熄灭至燃烧器自动再点火的时间,同时检查点火过程有无爆燃现象。
d)以相同压力的空气代替试验用燃气,测定从再点火开始至燃气通路自动关闭的时间。
e)再点火功能应在火焰消失后1s内,点火装置点火。
在再点火之后,应有火焰信号出现;否则系统应进行关闭。
烟道堵塞安全装置(强制排气式)
(1)状态:按图17所示将排烟管接入调压箱内,并将热负荷设定在最大状态。

(2)试验条件:试验气为0–
2,供水压力为0.1MPa,电源条件为额定电压。

(3)试验方法:a)点着燃烧器15min以后完全堵塞排烟口或强制关闭风机,检查在关闭之前应无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现象,安全装置是否启动,燃气通道是否关闭,并测量安全装置关闭的时间。
b)取消堵塞排烟口或恢复风机工作,燃烧器是否启动,燃气通道是否打开。
c)使安全装置与控制装置间连接断路,是否能启动运行。
风压过大安
(1)状态:全装置(强按图17所示将排烟管接入调压箱内,并将热负荷设定在最大状态。
制排气式)
(2)试验条件:试验气为0–
2,供水压力为0.1MPa,电源条件为额定电压。
44 GB6932—20××
(3)试验方法: a)点燃燃烧器15min后,调节档板将调压箱内的压力调至80Pa。
b)以目测方法,检查以下项目: ——安全装置是否动作; ——主燃烧器有无熄火、回火现象; ——有点火燃烧器时,仅点燃点火燃烧器,以目测方法检查有无熄火、回火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 象。
c)再调整挡板使调压箱内的压力慢慢上升,检查在产生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溢出现象之 前,安全装置启动,燃气通道是否关闭。
d)打开排气口调节档板,燃烧器是否启动,燃气通道是否打开。
e)
使安全装置与控制装置间连接断路,是否能启动运行。

5 防止不完全
(1)状态: 燃烧安全装试验箱容积16.8m3 置(自然排气式)
(2)试验条件:燃气条件1-
1。

(3)试验方法:a)有风状态:按图22所示使热水器运行在最大负荷状态,燃烧15min使燃烧稳定后进行检测,依次向排烟管末端吹风,风速从0.5m/s、1m/s、2m/s增至3m/s的风速吹至排烟管,检查实验箱大气中的实测CO浓度达到0.03%之前安全装置是否关闭。
b)烟道堵塞:按图23所示使热水器运行在最大负荷状态,燃烧15min使燃烧稳定后,使用图23中的堵塞板在距离排烟管连接部位1m高的位置堵塞排烟口,检查实验箱大气中的实测CO浓度达到0.03%之前安全装置是否关闭。
c)使安全装置与控制装置间连接断路,是否能启动运行。

6 防干烧安全
(1)状态与试验条件按表23; 装置
(2)试验方法: a)人为地使热水器出水温度慢慢升高,当防干烧安全装置动作时,检查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是否 关闭,其动作温度是否符合表6规定;当温度恢复到正常温度时,检查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是否 自动开启。
b)使安全装置与控制装置间连接断路,是否能启动运行。

7 燃烧室损伤
(1)状态按表23设置,燃气条件为1-
1,电压条件按照额定工作电压。
安全装置(适用于燃烧室为正压时)
(2)试验方法:a)在热水器热交换器背部,分别在燃烧室损伤安全装置最远的位置,及其它必须的位置,如安全装置的上方、下方尽可能远的位置开孔(孔的大小为能使燃烧室损伤安全装置在10min内检测到动作的最小孔径)。
在该损伤安全装置未动作状态下,点燃燃烧器并在最大负荷下工作,待各部温度稳定后,或者1h后,测定热水器各部件表面温升。
b)安全装置动作以后,再次点火,检查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是否再次开启。
c)使燃烧室损伤安全装置的感应部件断路,检查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能否开启。

8 泄压安全装
热水器通水,在其充满水的状态下关闭供热水出口,然后从进水入口缓慢加压,在大于最大适用水 置 压且小于水路系统的耐压值时安全装置开启泄放,检查达到水路系统耐压值之前安全装置是否动 作。

9 自动防冻安
室外型热水器:将室外型热水器安装在低温试验箱内,缓慢降低温度,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在温度降 全装置 到0℃之前启动。
45 GB6932—20×× 实验箱容积:16.8m3。
例中实验箱尺寸:2.7(W)×2.7(D)×2.3(H)。
堵塞通风孔。
CO浓度的取样位置应是在实验箱的中心且高度为1.2m。
测量风速的点在距离热水器出烟口末端连接部分0.3m的地方。
热水器按使用说明(安装说明)规定的方法安装(挂墙或座地),安装的位置应使烟气不会直接吹向CO检测取样点。
图22防止不完全燃烧有风状态下试验示意图 46 GB6932—20×× 实验箱容积:16.8m3。
例中实验箱尺寸2.7(W)×2.7(D)×2.3(H)。
堵塞通风孔。
进气孔的打开面积应和排烟管的有效横截面积相同。
CO浓度的取样位置应是在实验室的中心且高度为1.2m。
0.6×D的堵塞板应在距离热水器出烟口末端1米高的地方堵塞(D是排烟管的直径)。
如果1m高的位置低于天花板,排烟管的高度应增加,处于天花板之上。
热水器按使用说明(安装说明)规定的方法安装(挂墙或座地),安装的位置应使烟气不会直接吹向CO检测取样点。
图23防止不完全燃烧烟道堵塞状态下试验示意图 47 GB6932—20×× 7.12耐久性能试验 见表26。
序号 项目
1 燃气阀门 表26耐久性能试验 热水器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使用燃气条件0-
2,或采用同等压力的空气,以2~20次/min速率,按照热水器正常工作、停止运行方式连续开、关。
试验次数分配如下:——60%的试验次数在1.1倍额定电压下进行,在不低于24h的连续工作条件下进行。
——40%的试验次数在室温和0.85倍额定电压下进行。
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下列各项: a)燃气通路的气密性按表11进行; b)开、关操作是否灵活及有无使用障碍; c)目测检查有无故障、破损。

2 点火控制装以2~20次/min速率,按照热水器正常工作、停止运行方式连续开、关。
试验次数分配如下: 置 ——60%的试验次数在1.1倍的额定电压的条件下进行; ——40%的试验次数在室温和最低0.85倍的额定电压条件下进行。
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下列各项: a)点火装置性能按表24进行; b)控制装置是否正常,中断延迟时间小于50s。

3 水气联动装使用燃气条件0-
2,或采用同等压力的空气。
供水压力为0.1MPa,以2~20次/min速率,按照热水器 正常工作、停止运行方式连续开、关。
置 连续开、关操作,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下列各项: a)燃气通路的气密性按表
11进行; b)水气联动装置是否满足5.2.2.2.1,5.2.2.5.1要求。

4 电磁阀` 同本表中燃气阀门项目检验后再进行下列各项: a)燃气通路的气密性按表11进行;
5 风机 b)目测是否有使用失效。
使用燃气条件:0-2热水器安装按制造商说明规定,热负荷设置为最大状态下,按照热水器正常工作、停止运行方式连续开、关。
连续启动、关闭,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风机是否工作正常。

6 风压开关 使用燃气条件:0-
2 热水器的安装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热负荷设置为最大状态下,使风压开关打开工作1min后、堵塞 烟道或使风压开关关闭停止为一个周期,连续启动、关闭,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风压开关 是否工作正常。

7 泄压安全装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连接好管路系统,将水路系统充满水后,堵住出水口,缓慢加压,直至泄压 置 安全装置启动,重复上述过程达到表6规定次数,检查是否符合规定。

8 熄火保护装使用燃气条件:0-
2 置 在火焰检测元件接触火焰2min,除去火焰,吹风冷却3min,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阀门关闭为一次, 连续操作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性能要求符合表6(允许采用模拟火焰的方式进行)。

9 防止不完全热水器状态、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同表25第5项。
燃烧安全装a)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启动燃气阀门关闭一次,通风使试验箱内空气恢复正常为一次循环。
连 置 续操作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
b)对于采用CO感应类型的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以上重复操作可由以下程序取代: 将0.1+0.01%的CO以100ml/min的流量,在安全装置工作状态下,吹送到烟气感应部位持续5min, 然后停止吹送CO持续1min、期间吹送氮气等气体以降低CO浓度进行稀释。
重复此循环1000次,然 后安装此传感器在热水器上,按测试燃气条件0-2燃烧工作,燃烧5min后,进行测试,满足表
6 安全装置的性能要求。
10 防干烧安全使用燃气条件:0-
2 装置 热水器的安装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热负荷设置为最大状态下,逐渐减小水量,人为使出水温度升 高至安全装置启动且燃气阀门关闭,停机状态进行冷却,使安全装置复位后为一次循环,连续操作 48 达到表
6规定的次数(允许采用模拟水温的方式进行)。
GB6932—20×× 11 燃气稳压装使用燃气条件0-
2,或采用同等压力的空气,大于5s压力保持(膜片达到最大位置状态),中断5s。
组成一次循环。
置 试验次数分配如下: ——25000次在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且不低于60℃; ——25000次在制造商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且高于0℃。
连续操作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下列各项: a)燃气通路的气密性按表11进行; b)稳压性能要求按表6进行。
12 遥控装置 以4次/min~20次/min的频率正常摇控运行,停止2s,连续操作达到表6规定的次数后,检查是否 有使用失效。
13 燃气/空气比采用同等燃气压力最高值的空气试验,按燃气供给方向,流量不超过规定值的10%,阀门交替开启, 例控制装置10s完成一次循环。
燃气通路的气密性满足表11要求。
7.13连续燃烧试验 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0.1MPa,将热水器置于正常温升试验的的工作状态,连续运行8h后、检查燃气通路的气密性、燃烧工况、热交换器等是否符合表6的要求。
具有定时自动熄火的,应累计连续运行8h后进行检查。
7.14密封结构的漏气量试验 自然给排气式、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按照图24所示密封结构的漏气量试验,按热水器说明书要求配置的标准给排气管进行安装,然后从给排气管的给排气口部分输入空气,并使给排气口内压力为100Pa,压力测口在热水器空气入口段,检查密封结构的漏气量。
图24密封结构漏气试验装置 7.15水路系统耐压性能试验将热水器泄压安全装置拆除,使用堵头代替。
将进水阀门打开充满水后关闭热水出口,从进水入口处通 入冷水,将压力升高至1.5MPa,持续1min,目测有无变形和渗漏。
49 7.16耐振性能试验 GB6932—20×× 以运输装箱状态水平放置,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用10Hz的频率和5mm的振幅,上下、左右方向各振动30min,然后按表6规定检查。
7.17热水性能试验 见表27。
序号
1 项目热效率(按低热值)
2 热水 产率 表27热水性能试验 热水器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1)额定热负荷热效率: a)试验条件及热水器状态按表12。
b)试验方法:热水器运行15min,当出热水温度稳定后,测定在燃气流量计上的指针转动一周以上 的整数时出热水量。
热效率按式
(6)计算。
MC(tw2-tw1)(273+tg) 101.3 ηt=——————×—————×—————100%……………
(6) VQl 288 (Pa+Pg-S) 式中: ηt——产热水温度t=(tw2-tw1)K时的热效率,%; C——水的比热,4.19×10-3MJ/kg·K; M——出热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分钟(kg/min); tw2——出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w1——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Ql——实测燃气低热值,单位为兆焦每立方米(MJ/m3); V——实测燃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min); tg——试验时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Pa——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g——试验时燃气流量计内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S——温度tg℃时饱和蒸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当使用干式流量计测量时,S值应乘以 试验燃气的相对湿度进行修正)。

(2)≤50%额定热负荷热效率(有需要时进行):a)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法:同上;b)在低于50%额定热负荷条件下测定效率。

(3)同一条件下做两次以上检测,连续两次热效率的差值在平均值5%以内时,取平均值为实测热效率,否则应重新测试,直到满足差值在平均值5%以内时为止。

(1)产热水能力根据表12求出折算热负荷及本表求出的热效率值,按式
(7)计算。
Φ ηt Mt=———————×————×60……………
(7) C×Δt×1000 100 式中: Mt——产热水温升t=(tw2-tw1)K时的产热水能力,单位为千克每分钟(kg/min);Φ——产热水温升t=(tw2-tw1)K时的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ηt——产热水温升t=(tw2-tw1)K时的热效率,%;C——水的比热,4.19×10-3MJ/kg·K;Δt——产热水温升(Δt=tw2-tw1=25),单位为开(K)。

(2)热水产率按式
(8)计算。
MtRc=———×100 ……………
(8) Mth 50 式中:Rc——热水产率,%;Mt——产热水温升ΔtK时的产热水能力,单位为千克每分钟(kg/min);Mth——产热水温升ΔtK下的额定产热水能力,单位为千克每分钟(kg/min)。
GB6932—20××
3 热水温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0.1MPa,电压为额定电压,进水温度(20±2)℃。

(2)试验方法: 将热水器燃气阀开至最大位置,调温阀调至最高水温位置,待稳定运行后测定最高热水温升(具有 自动恒温功能的可逐渐降低水流量测量)。

4
水温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0.1MPa,电压为额定电压。

(2)试验方法: 燃气阀开至最大位置,调定热水器出水温度比进水温度高(40±5)
K,运行10min后停止进水(设有 点火燃烧器的,点火燃烧器仍在工作),1min后再次运行,测定出热水的最高温度。
将所测定的出热水最高温度值减去调定的热水温度值,即为停水温升值。

5 加热时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0.1MPa,电压为额定电压,进水温度(20±2)℃。

(2)试验方法: 燃气阀开至最大位置,把热水器出热水温度设定成比进水温度高(40±1)K的温度,出热水5min后 停止供燃气,直到出、入水温相等后再重新启动,测出热水温度达到比进水温度高(40±1)K时所需 的时间。
对于自动恒温式,测量到达比出水温度低5℃的时间(出水温度要求高于50℃)。

6 热水温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0.1MPa,电压为额定电压,进水温度(20±2)℃。
度稳定时间
(2)试验方法:a)将热水器出水温度值设定在比进水温度高(30±2)
K,当温度稳定后,用增加水压的方式调整水流 量,使燃气阀门开至最大(即热负荷最大)为最大水流量Qmax逐渐降低水流量至0.8Qmax,温度稳定后记 录温度值tr。
在2s内将水流量降低至0.6Qmax,同时开始测量出水温度达到(tr±2)℃的时间;再将 水流量迅速从0.6Qmax升高至0.8Qmax测量出水温度达到(tr±2)℃的时间,取降低和升高两次时间的平 均值。
b)重复一次试验,取两次试验所测时间的平均值。

7 水温超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0.1MPa,电压为额定电压,进水温度(20±2)℃。
调幅度
(2)试验方法: a)按照6的试验方法,记录热水器水流量从0.8Qmax降低至0.6Qmax时出水温度的最大值和水流量从 0.6Qmax升高至0.8Qmax时出水温度最小值,其与tr值的最大水温偏差。
b)重复一次试验,取两次试验所测水温偏差的平均值。

8 最小热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
2、供水压力为0.1MPa。
电压为额定电压。
负荷
(2)试验方法: 将热水器燃气阀开至最小位置测定。
具有自动恒温功能的应将温度设定在最小状态,当仍调不到最小状态时也可采用减少进水压力方法,在最小热负荷状态下工作。
热负荷按式
(1)计算。

9 水温波
(1)试验条件:燃气条件0-2;进水温度:(20±2)°C;进水压力:0.1MPa。

(2)试验方法: 将热水器温度调节至于35°C~48°C中一温度,恒定水流量和进水温度,稳定后运行5min,连续在 出水口测量出水温度,10min内测定出水温度的最大和最小值,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51 7.18结构试验结构试验按7.16及GB/T16411-2008中第15章规定。
GB6932—20×× 7.19材料试验材料试验按GB/T16411-2008中第16章规定。
7.20特殊要求 热水器试验方法除应按以上条款进行外,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冷凝式的特殊要求还应遵守附录A和附录B的试验方法要求。
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8.1.1检验项目 每台出厂前应检验下列各项:a)外观;b)燃气系统气密性;c)水路系统耐压性能;d)各部件操作性能;e)火焰传递及火焰状态;f)铭牌;g)电气安全(使用交流电源的热水器,按C.9.3、C.14.5检验)。
8.1.2产品批量抽样检验8.1.2.1抽样方案8.1.2.1.1抽样方案按GB/T2828.1进行,抽样方案由制造商确定,但所选的抽样方案接收概率应控制在94%~96%;对于孤立批按GB/T2828.2执行。
8.1.2.1.2产品抽检不合格时,本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本批产品应重新逐台检验后组批交验。
8.1.2.2补充检验项目除8.1.1规定外,还应检验一氧化碳、热效率、热负荷准确度、停水温升、安全装置。
8.2型式检验8.2.1型式检验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批量生产和销售: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b)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c)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8.2.2抽样方法每次三台,其中二台试验,一台备用。
8.2.3检验项目材料及结构要求(第5章)、性能要求(第6章)、标志(9.1)、使用和安装说明(9.3)、包装(9.4)。
8.3库存产品检验库存2年以上的产品应按8.1规定复查。
52 GB6932—20×× 8.4单台检验判定原则8.4.1项目分类8.4.1.1强制性项目 强制性检验应包含以下项目:a)燃气系统气密性(在耐久试验和振动试验、及5.2.2.2中部件的结构形式符合后进行);b)热负荷限制;c)燃烧工况中火焰稳定性(包括耐久性试验和振动试验后的燃烧工况中火焰稳定性);d)铭牌、包装所标示的适用燃气种类与产品是否相符,有无安全注意事项标志;e)防干烧安全装置;f)熄火保护装置;g)烟道堵塞和风压过大安全装置(强制排气式热水器);h)防止不完全燃烧安全装置(自然排气式热水器);i)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无风状态下的燃烧工况);j)电气安全(使用交流电源的热水器)中C.2、C.7、C.9、C.13、C.14条款;k)热效率;l)热水产率;m)排烟管(给排气管)结构及材料(见5.2.2.8.1,5.2.2.9.1)。
8.4.1.2非强制性项目除强制性项目以外的全部项目。
8.4.2判定方法8.4.2.1单台样品经检验,有一项达不到强制性项目要求时,该台样机为不合格。
8.4.2.2单台样品经检验,有一项或几项非强制性项目不符合要求时,注明该台样机有一项或几项不符合国标的某条的要求。
9标志、安装、包装、运输、贮存 9.1标志9.1.1铭牌 每台热水器均应在适当的位置设有规范的铭牌,铭牌应包含以下内容:a)名称和型号(型号应符合4.2规定);b)燃气种类或代号;c)额定燃气压力,单位Pa;d)额定热负荷(适用于供热水热水器),单位kW;e)额定热输入(适用于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单位kW;f)适用水压,单位MPa;g)供暖适用水压(适用于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单位MPa;h)额定产热水能力,单位kg/min;i)额定电压及电源性质的符号(适用于使用交流电源的热水器),单位V;j)额定电功率(或额定电流)(适用于使用交流电源的热水器),单位W(A);k)制造商名称。
9.1.2安全注意事项每台热水器均应在适当的位置设有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应包含以下内容:a)不得使用规定外其它燃气的警示;b)通风换气的注意事项;c)使用交流电源的热水器应有接地的要求(采用II类、III类控制器的热水器除外);d)用户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e)指出防冻功能工作的条件,提示用户为了避免管路冻坏,在冬季长期停机时,应将水路系统内的水排 53 空。
GB6932—20×× 9.2安装技术要求见附录
F。
9.3使用和安装说明9.3.1使用说明 每台热水器应有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型号、性能特点;b)主要技术参数:燃气种类或代号,额定燃气压力,额定热负荷,额定最小热负荷,额定供暖热输入(适用于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适用水压,供暖适用水压(适用于供暖热水器、两用热水器),额定产热水能力,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自然排气式、强制排气和强制给排气式排烟管长度及弯头数量等; c)外形结构尺寸简图及主要零部件;d)使用方法;e)周围应留有空隙及防火安全注意事项;f)点火、熄火操作和调节方法;g)放出热水的操作和调节方法;h)注意事项:——如何避免容易出现错误的使用方法或误操作;——错误的使用方法或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伤害;——产品使用安全期限要求,应以安全警示方式标明安全使用期;——不当的处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的异常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有关燃气、电气,热水、通风、防火和防止 一氧化碳中毒等方面);——对特殊使用人群(如儿童、老人、残障人等)应有安全警示,应在正常成人监督下使用;——停电或移动热水器等非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i)清扫注意事项;j)故障排除及保养:——故障种类和处理方法;——允许使用者进行维护和保养的项目以及必须由专业人员拆卸、维护的内容;——保养和维护方面的注意事项;——产品售后服务事项。
k)排水防冻的操作方法;l)冷凝水的排放方法,不能堵塞冷凝水的排放口(适用于冷凝式特殊要求);m)冷凝水不可用于洗手、饮用、洗涤等生活用水(适用于冷凝式特殊要求);n)应有冷凝水中和系统的清洁和维护说明(适用于冷凝式特殊要求);o)制造商名称和地址;p)产品执行标准;q)生产许可证和编号;r)在封面上宜标注“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请妥善保管”等字样。
9.3.2安装说明每台应配有用于安装的说明,说明中应包含以下内容:a)满足附录F的热水器安装技术要求,热水器及其包装上符号的含义,附件名称、数量、规格;b)有助于正确安装和使用的参考标准或特定的法规,必须由专业人员安装的说明;c)安装需要的资料: ——使用环境和安装的位置要求;——距可燃物的最短距离; 54 GB6932—20×× ——安装在不耐热墙壁,如木墙应采用隔热保护的措施;——应保证安装的墙壁和热水器外侧热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
d)对热水器的概括说明,需要拆除的主要零件及部件,应配有插图;e)电气安装:——建筑物的配电系统应有接地线,接地线应牢固并可靠接地;插头、插座应通过认证;——电气端子接线图(包括外部控制装置);——
Y、Z型连接的,应写有:“如果电源软线损坏,为避免危险,应由制造商或制造商指定的维 修人员进行更换”;f)详细地说明烟气的排放方法;g)安装后,安装人员应向用户介绍热水器使用及其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h)应对热水器维护时间间隔提出建议;i)燃气系统的安装说明: ——检查供气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对于可用多种燃气的热水器应有燃气转换操作说明,并强调此类转换和调节只能由制造商认可 的专业人员进行,调整结束后应将调节器锁定,并加贴标识;j)烟管的安装方法: ——如果烟管附件必须装在墙壁或屋顶上,应提供安装说明;——烟管对接附件接头应安装在长为50cm的区间内;——如加装烟气限温装置时,可以由制造商指定的安装人员配置,安装限温装置时应有详细的记录 和存根,由安装人员和用户分别保存;k)详细规定排除烟气和烟管中冷凝水的方法,必须注意避免烟道的水平布置,应指出这些管道的最小 斜度和方向;l)应采取措施避免从烟管连续排出烟管中冷凝水;m)冷凝水排出管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冷凝式特殊要求)。
9.4包装9.4.1包装箱上应有热水器使用燃气种类或适用地区。
9.4.2包装箱上应有如下标记:产品名称、商标、型号、质量(毛质量、净质量)、外形尺寸、生产日期、厂名、厂址、邮政编码、堆码、生产许可证号、怕湿、向上,小心轻放等标志,怕湿、向上、小心轻放等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
9.4.3包装箱内的产品、合格证、使用安装说明、保修卡、装箱单、附件应与装箱单一致。
9.5运输9.5.1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震动、挤压、雨淋及化学物品侵蚀。
9.5.2搬运必须轻拿轻放、码放整齐、严禁滚动和抛掷。
9.6贮存9.6.1成品必须贮存在干燥通风、周围无腐蚀气体的仓库。
9.6.2热水器应按型号分类存放、堆码高度应考虑包装箱承受强度和便于取放。
5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特殊要求 GB6932—20×× A.1概述 本附录是对家用供暖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两用型燃气快速热水器在材料及结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对正文第5、6、7章的补充。
A.2材料及结构要求 A.2.1材料的通用要求保温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a)保温材料应能承受120℃高温且无变形产生,并应在受热和耐老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性能。
b)保温材料应能承受可以预见的热和机械应力。
c)保温材料应不可燃,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允许采用可燃材料:——保温材料用在与水接触的表面上;——或采用保温材料的表面温度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不超过85℃;——或采用一种壁厚适当的不可燃外壳对保温层进行有效的隔离。
A.2.2水路系统 A.2.2.1热水器供热水水路系统和密闭式供暖水路系统应设置泄压安全装置,泄压压力应大于最大适用水压 并小于水路系统的耐压值。
A.2.2.2开放式供暖、两用热水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有补水装置,并确保供暖系统中的循环水不会回流到供热水管路;b)应内置循环水泵;c)供暖循环水路所使用的橡胶件、塑料件均应满足其性能要求;d)供暖循环水路系统中的水在未充满前,热水器不应启动。
A.2.2.3密闭式供暖、两用热水器除满足A.2.2.2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供暖循环水路系统中应设有自动排气装置;b)供暖循环水路系统中应设有水压自动补偿装置(膨胀水箱);c)供暖循环水路系统中应设有水压指示装置。
A.2.2.4两用热水器应具有两套独立的水路系统。
A.2.3安全装置结构要求A.2.3.1自动防冻功能 供暖、两用热水器应有自动防冻功能。
A.2.3.2防干烧安全装置A.2.3.2.1控制装置应能在供暖水温超过95℃之前使热水器进行控制关机。
A.2.3.2.2对于开放式供暖、两用热水器,在水温控制装置失效时,不会造成安全性故障发生或损坏热水器的,则可以不设置防干烧安全装置。
A.2.3.2.3对于封闭式供暖、两用热水器,水温控制装置应设有防干烧安全装置。
a)该装置应独立于控制装置之外,在热水器内水温超过110℃之前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
b)供暖、两用热水器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关闭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c)安全装置发生故障或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并不会再开启。
A.2.3.3低水位安全保护装置A.2.3.3.1开放式供暖、两用热水器应设置低水位安全保护装置,在热水器内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应能安全关闭燃气供给。
A.2.3.3.2在正常情况下装置动作设定值应不可调节、改变。
56 GB6932—20×× A.2.3.3.3安全装置发生故障或与控制装置间的连接断路时,应确保燃气阀门关闭并不会再开启。
A.3性能要求 见表A.1。
表A.1性能要求 项 目 性能要 求 试验方法 自动防冻安全装置 供暖循环水路系统中的水,在冻结之前安全装置动作 安 全供暖循环水路系统泄泄压压力应大于最大适用水压小于耐压值。
装压安全装置 置 自动排气装置 能够将供暖系统的水中气体排出。
表A.2 燃气阀门 250,000次,符合5.2.2.1燃气系统气密性及表6中燃气系统气密性要求,且无失效。
点火、控制装置 250,000次,符合5.2.2.6点火、控制装置及表6中点火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电磁阀 250,000次,符合5.2.2.1燃气系统气密性要求及表6中燃气系统气密性要求,且无失效。
熄火保护装置 耐久防干烧安全装置性能 燃气稳压装置 5000次,符合5.2.3.1熄火保护装置及表6中熄火保护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10000次,符合A.2.3.2防干烧安全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50000次,符合表6中燃气稳压装置要求,且无失效。
风机 250000次,符合5.2.2.10风机要求,且无失效。
风压开关 250000次,无失效。
燃气/空气比例控制250000次,符合5.2.2.11燃气/空气比例控制装置要 装置 求,且无失效。
循环泵 20000次,无失效。
水 按说明书规定供暖额定压力的1.5倍水压持续10min 路 应无渗漏和变形现象(适用于密闭式循环方式)。
系 统 耐由供暖回水口至供暖按说明书规定使供暖循环水路注满水,启动水泵 压出水口 10min,应无渗漏和变形现象(适用于开放式循环方 性 能 式)。
表26表A.3 表A.4 适用
G ○ 机种
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热时间热水热水温度稳定时间性能 水温超调幅度 供最高出热水温度 不大于90s。
不大于90s(适用于具有自动恒温功能)。
小于10K(适用于具有自动恒温功能)。
小于95℃ 表27 ○ ○ 表A.5 ○ ○ 57 暖加热时间性能水温控制偏差 最低启动温度 不大于90s小于10K不小于5K 供暖热效率(按低热值) 额定热负荷时不小于84%。
额定热输入准确度 不小于铭牌标称值的90% GB6932—20×× A.4试验方法A.4.1试验室条件 供暖性能试验设备与调试:a)供暖、两用热水器应安装在图A.1或图A.2所示的隔热试验台或制造商提供的其它同等条件的试验设 备上;b)当供暖、两用热水器装有一个最高控制温度为95℃的可调式控制温控器,或装有一个控制温度范围为 (70-95)℃的不可调式控制温控器时,试验时的水流温度应为(80±2)℃。
当设计的最高水流温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试验时的水流温度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水流温度;c)图A.1或图A.2中的阀门Ⅰ和阀门Ⅱ用于获得(20±1)K的出水和回水温度差。
当供暖、两用热水器的控制系统在20K的温度差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按制造商规定的温度差。
A.4.2安全装置试验见表A.2。
表A.2安全装置试验 序 项目 号 1自动防冻安全装置 2供暖循环水路系统泄压安全装置 3自动排气装置 A.4.3耐久性能试验见表A.3。
供暖、两用热水器状态、试验条件及方法 将供暖、两用热水器连接好水电气,让供暖、两用热水器处于工作状态,缓慢降低供暖、两用热水器的环境温度,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在水路系统冻结之前起动。
向供暖循环水路系统中缓慢充水,直至自动泄压安全装置开始泄压,此时供暖、两用热水器上的压力实测值应符合表A.1中的规定。
按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正常工作,检查是否能够将供暖水路中的气体排出。

标签: #流量 #多少钱 #多少钱 #红包 #多少人 #多少钱 #多少钱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