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法院周刊电子信箱:

视频 2
spzk0531@sina 综合新闻 本版编辑王天宇 2022年6月10日
2 巾帼风采绽芳华铿锵玫瑰别样飒 ———记济宁泗水法院民庭副庭长王柏翘 今年是王柏翘在济宁泗水法院工作的第11个年头,从书记员一步步成长为民庭副庭长,她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擅长办理各类民商事疑难复杂案件,带领团队奋勇争先,开拓创新,案件结案率、调解率、服判息诉率均名列前茅。
勤奋好学,敬业所以专业 王柏翘从小就有法官梦,希望自己能坐在审判庭中,将一个个案件抽丝剥茧、还原真相。
从本科到研究生,她一直沿着法学的道路追寻。
当时,刚通过员额法官遴选进入民事审判岗位的王柏翘还是一名办案“小白”。
她清楚地知道,穿上法袍只是法官道路的开始,在未来有更多新的挑战等着她完成。
当一名什么样的法官,需要她用一生去诠释。
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一边日积月累地搜集判决、观摩庭审、请教领导同事,在审判实践中摸索前进,一边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学习理论、调研类案裁判文书,总结审判经验,同时,将从事执业律师时的工作经验充分融入到审判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作为民事审判庭副庭长,民事案件案由繁多、案情复杂,很多案件专业性较强,非常考验承办法官的综合能力。
在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双方对案涉工程的施工量及施工工艺各执一词,司法鉴定后仍有很大的分歧。
为了厘清审理思路,查明案件事实,王柏翘加班加点学习相关知识,在专业知识的辅助下,很快明确了 案件的审理方向。
凭借这种认真敬业的态度,王柏翘在一步步学习磨砺中,专业水平不断精进,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办案新手”成长为“办案能手”。
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其所审结的案件连续两年实现低上诉率、零改发、零信访。
定分止争,创新提升质效 熟悉王柏翘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火爆脾气,雷厉风行,事业心较强。
从小就养成了积极上进的性格,上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工作后更是对于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力求做到极致。
每接到一个案件,不管大案、小案,难案、易案,她都能做到用心审理,传票送达、开庭审理、文书制作、卷宗整理……在对案件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慎之又慎。
她坚信,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
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办案速度。
在努力缩短审限,并对每个案件用心细致地审理中,她的各项审判指标均居于前列。
民商事案件纷繁复杂,王柏翘在收案后仔细甄别、因案施策,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疑难复杂案件认真梳理法律关系,做好矛盾排查应对,大大降低了平均办案天数。
对于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案件,在送达判决书时,积极进行判后答疑,有效解决当事人疑问,加深其对法律规定的理解,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切实提高服判息诉率。
在一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中,两位被告均为服刑人员,且关押于不同的监狱。
以往此类案件是通过司法局的在押人员会见系统进行开庭,但是本案中二被告分别在不同监 狱,无法实现同步审理,被告无法参与全部庭审过程。
为了保障被告的诉讼权利,王柏翘积极与监狱进行沟通,在监狱的配合及法院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该案件成功通过“科技法庭”远程连线开庭审理,及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既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也提高了办案效率。
除了完成自身的审判工作外,王柏翘还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做法,积极撰写为信息简报或案例分析,2021年其撰写的《蜱虫叮咬致死,保险该赔吗》被省法院收入指导性案例。
其采取新颖的方式,自编、自导制作了两期《法官说典之宠物历险记》,通过动画、风趣的表演等方式,调动了大家观看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期的续集仍在制作中。
通过这些方法,一方面将好的经验做法与同事们分享,共同提升审判质效,另一方面促进普法工作的开展,让人民为群众在真实案例中学习法律知识。
换位思考,真心赢得民心 对于案件的审理,王柏翘一直坚持调解在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方法。
“当事人之间产生了矛盾才诉至法院,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相对于直接判决,我更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让他们握手言和。
”王柏翘这样说。
为了实现更多的和解,王柏翘在办案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一二三”调解工作法:一是了解,详细了解案情及原被告双方的矛盾点,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二是定向, 换位思考,结合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制定符 合案情实际的调解方案及;三是劝说,采用“背 对背”的方法,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将法理 与情理相结合,以情动人、以理感人,以法服 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平息纠纷。
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纠纷时,原被告双 方均同意调解离婚,在签调解笔录时,王柏 翘注意到原告(女方)一直在哭,于是把被叫 到审判庭外仔细询问离婚的原因,在了解到 双方孩子尚年幼且两人并没有大的矛盾,且 劝说原告撤诉无果的情况下,王柏翘根据自 己审理离婚案件的经验,改变了以往即时送 达民事调解书的做法,向当事人解释说,法 院今天系统升级,无法使用公章,不能送达 调解书,让当事人先回家,会尽快给他们送 达。
事后,王柏翘又主动给被告打电话,让 其对原告进行挽回。
三天之后,原告要求撤 诉,并向其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王柏翘说: “作为法官,我们应当坚持善意,让司法有 温度。
我们的一个小小善意,可能可以挽救 一个家庭,也可能能让两个当事人一笑泯恩 仇,即使最后没有什么效果,我们也做到了 使自己心安。
” 秉承着调解优先的原则,王柏翘历年的 案件调撤率均位于该院前列,真正实现了 “案结事了人和”,用自己的专业、执着和 耐心换来当事人的尊重和信任,达到了法律 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
一。
梁磊 巾帼法官
铿锵玫瑰 诉前判后“@”当事人,收案数量降下来 “本院已收到您起诉的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的起诉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适宜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前将先行调解,由法院委派特邀调解组织或特邀调解员调解,或者由法院专职调解员调解,现将诉前调解的有关事项告知如下……”这是济南市章丘区法院为促进纠纷以更加快捷简便的方式有效化解、减少诉累而采取的诉前调解告知书制度。
今年以来,章丘法院主动向前、向后延伸职能作用,制作《诉前调解告知 书》《督促履行告知书》发送给当事人,尽最大努力减少诉讼增量,将矛盾纠纷彻底解决在基层,高效实现案结事了,该院收案数同比下降10%以上,案件衍生率全市最低。
章丘法院坚持诉前引导,打造提质增效“加速器”,对申请立案的纠纷及时转入调解平台,指派调解员的同时,在第一时间送达《诉前调解告知书》,推行“调解+送达”双线并进,充分利用诉前调解期限,为纠纷解决加速。
《诉前调解告知书》明确调解原则、调解期限、调解效力以及转诉讼程序,积极引导当事人在立案前,依托人民调 解平台,线上线下灵活开展先行调解,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减少不和谐因素。
《诉前调解告知书》同时明确了诉前调解阶段送达的起诉状、举证通知书及证据副本等诉讼材料,适用于诉讼阶段,并告知当事人诉前调解阶段可委托鉴定、评估等。
《诉前调解告知书》的推行,将送达、鉴定等耗时较长的工作靠前完成,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功的案件,依法转入诉讼程序后,迅速排期开庭,保证庭审质量,缩短审理期限,实现提质增效。
此外,章丘法院坚持判后提醒,拧紧执 行“减压阀”,以提高案件自动履行率为着力点,制作《督促履行告知书》,明确生效时间、备注履行路径、强调不利后果,使当事人充分认识生效裁判文书的严肃性、主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义务的必要性,督促负有义务的当事人及时履行生效文书,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兑现,最大限度减少衍生案件数量。
审判团队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坚持“一案一送”,调解成功案件,可在送达调解书时一并送达,判决案件则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确定的义务履行期限内送达,提醒义务人履行时间、履行义务,并备注债权人账号,方便义务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
将案件自动履行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作为部门、个人评优评先奖项的依据,提高法官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内容的积极性,推动常态化运行,源头减少执行案件增量。
曹琳刘帆 近日,青岛中院举行新闻发 布会,通报2021年以来青岛法 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发布 青岛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 例。
2021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类刑事、 加 民事、行政案件1601件,包括 强环境类案件184件,资源类案件 1417件。
环境类案件中,刑事 青专案件100件,民事案件29件, 岛行政案件55件。
资源类案件 中业中,刑事案件5件,民事案件 1412件。
院青岛两级法院充分发挥环境 化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审 通判质效,以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 审境。
着力协调联动,推动形成生 报态环境保护合力。
2021年以 环判来,青岛中院先后与青岛市人民 境检察院联签《关于在生态环境和 资源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劳务 代偿工作的暂行办法》,与青岛 资汇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等13部 源门联合印发《青岛市生态环境损 审聚害赔偿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 法》,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 判生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 划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海洋 工发展局、市水务管理局等单位建 态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人大 作代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建 和环议落实,建立健全审判机制和生 态环境修复多元共治格局。
深化 典境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专业化审判 型水平。
今年2月,青岛中院在全 保市两级法院推进环境资源案件刑 案事、行政、民事案件集中审理机 护制改革,明确两级法院环资案件 例案由范围,各区(市)法院确定专 合门办理环资案件的工作机构和人 员,形成环资案件集中审理格局和专业化审判优势,促进裁判标准统一和审判质效提高。
加强普 力 法宣传,积极营造全民环保良好 氛围。
2021年以来,青岛两级 法院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生 态环境普法宣传活动,发布环境 资源典型案例,广泛开展法治宣讲,关注重点生态保护区 保护,提升公众环保法律意识。
其中,全市两级法院与当 地生态环境局设立“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每月固定开 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切实增强环境责任 意识和环保法律意识。
青岛中院深入新河化工园、重点化 工企业、大学校园、律师讲堂、市消保委等讲解环保法律 知识,覆盖重点化工企业
50余家。
青岛中院从青岛全市两级法院2021年以来审结的环 境资源案件中选取1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发布,其中 4个涉及污染环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走私废物罪、 非法狩猎罪刑事案件,2个涉及不服行政机关行政行为、 行政审前和解行政案件,3个涉及噪声污染责任纠纷、环 境污染责任纠纷、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民事案件。
青岛 中院希望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提升社会各界对 环境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民环保、绿色发展良 好氛围。
何文婕
姜若琳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莒南法院环境资源法庭通过设立法制宣传站、普法进企业等形式,大力开展了以“保护绿水青山蓝天共建清洁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近年来,莒南法院充分发法院挥职能作用,于2020年3月25日,在涝坡人民法庭设立环境资源法庭,负责集中审理全县范围内的环境资源类案件。
自法庭成立以来,共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21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的新期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生态保卫战贡献司法智慧。
图为环境资源法庭法官在养殖场宣传《环境保护法》。
邹旭凤强摄影报道 近日,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法院 侮辱他 审结了一起不服行政处罚的案件。
田某因家庭琐事与婆婆王某发 生争执,争吵中婆婆王某用乡村俗语大声谩骂田某品行不端。
田某录下视频,想让本村村民评理,未经考虑便将该视频发布到本村的微信群内。
人 赵某儿子在微信群中看到该视频后十分气愤,遂报警,称有人公 被拘留网络 然侮辱其母亲。
田某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微信群中公开道歉,但并未取得赵某谅解。
公安机关受理后,以田某公然侮辱他人,严重损害他人名誉为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决定对田某处以行政拘留七天的处罚。
田某认为,行政处罚偏重,请求变更行政拘留的天数或改为罚款,故向陵城区法院提起诉讼。
陵城区法院行政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经审理认为,本案涉及 不 的微信群人数众多,均为原告及赵某的同村人,原告将婆婆侮辱他人 是法外之地 的视频发布在微信群,客观上给第三人赵某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公安机关以“情节严重”对原告处以拘留七日的行政处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适当。
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田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一场“婆媳大战”本属于家庭内部矛盾,但无故牵扯他人,并利用网络公然发布,给赵某造成巨大的精神损害,后果虽并非田某本 意,但不是逃避法律的借口。
在网 络上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者作出其他扰乱社会秩序、干扰 他人正常生活的言行,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使用微 信、微博、快手等社交工具发布信息 的
时候要谨言慎行,把握言论自由 和法治边界,理性文明地表达,这才是现代网民应该具备的法律素养和文明品质。
张峰黄敏王月 法庭内外 (上接一版) 山东法院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覆盖全省环资审判 机制。
推进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健全环境资源审 判组织体系,全省16个中级人民法院和济南铁路运输中 级法院实现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基层法院明确181个环 境资源审判部门,实现了环资审判机构全覆盖。
建立环境 资源案件“三合一”集中审理机制,完善环境资源刑事、 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三合一”归口机制,将28个刑事 罪名、29个民事案由和6个案由,集中由环境资源审判 庭审理。
建立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济南铁路运输 两级法院集中管辖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诉讼案件、黄河大运河流域发生的跨设区市环境资源民事 行政案件。
建立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案件、人员智能化管 理机制,研发了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案件、人员智能化管 理系统,嵌入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实现了对全省三级法 院环境资源案件、机构运行以及人员配备的动态监督管 理。
建立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和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开展 多元共治,诉前调解环境资源案件
1万余件,预防发生环 境资源纠纷1.2万余起。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和审 判能力现代化,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战略,用最严格的司法制度、最严密的司法保护、最广泛 的多元共治,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建 设美丽山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鲁法宣) “智慧在线”人心温暖 ———菏泽市东明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纪实 庭
审不见原被告,办案不见卷,足不出户完成诉讼全流程。
从最后一公里到服务零距离,这是菏泽东明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
东明法院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2021年,新审判法庭正式启用,该院紧握时代发展脉搏,加快建设涵盖诉服、立案、审判、执行和司法政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
“零接触”式智慧审判 近日,在东明法院第五审判庭内,庭审一如往常般进行,然而法庭内只有合议庭及书记员在场,不见双方当事人的身影。
“大家都能听清楚吗?”“能听清!”远在新疆乌鲁图木舒克市和巴基斯坦的当事人通过互联网法庭正在参加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庭审。
近年来,该院着眼智慧法院建设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网上立案、智能分案、智能云柜、网上阅卷、送达保全、庭审合议、制作文书、电子签章、一键归档等各个环节均在线上运行,真正实现了案件的全流程智能 化办理,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案件审理两不误。
“全方位”式智慧诉服 “现在,自助立案可方便了,随着语音提示操作,几分钟新可以了,还能查询我的案子进程,真是太方便了。
”当事人李某惊喜地说着使用立案服务终端的感受。
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诉讼已成为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
2021年,该院建成并启用了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为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在一个平台就能一站办理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等20余项在线诉讼服务。
人民群众只需一根网线、一部电脑(手机)便能随时随地进行诉讼,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提升了诉讼效率,诉讼参与幸福感和公平正义获得感显著增强。
启用以来,共办理网上立案8733件,跨域立案25件,网上交费16466笔,庭审直播2116件,互联网开庭839件,电子送达12761次。
“一体化”式智慧执行 “报告指挥中心,执行小组已抵达执行现场,现对强制执行标的物某牌小轿车一辆进行确认,准备对车辆依法查封、扣押。
”“指挥中心收到,请核查车况及人员信息,按照执行工作要求依法办理,全程录像传输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按照执行调度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远程执行调度。
该院按照高标准、现代化、智能化的要求建设执行指挥中心,该中心集远程执行调度指挥、网络集中查控、庭审同步观摩、视频会议、执行案件繁简分流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指挥、协调、督办、调度的作用,指挥长根据执行团队执行情况,充分发挥纵向指挥、横向协调、案件协同功能,实现执行行动高效指挥。
同时,运用网络系统,办理在线查询、查封、扣押、冻结等事项,执行事项所花时间从原来至少1至2天缩短至20分钟左右。
今年以来,该院受理执行案件1373件,执结843件,执行到位金额2.07亿元,查封不动产1332套,扣押车辆2辆,曝 光失信被执行人33人,限制高消费1743人,行效果显著。
依托网络平台成功拍卖标的物28件,成交额797.92元,溢价率40.20%,财产处置更加公开高效。
“可视化”式智慧应用 “县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为我们律师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了很大便利。
开通了律师绿色通道,我们只要完成身份核验,简单刷码就能够通过法院闸机进入诉讼服务区域,秒速识别,方便快捷。
”律师王某说。
从当事人进入该院院区开始,“智慧”就已伴随左右。
基于OCR证件识别和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技术,搭配门禁、人员闸机、访客机等硬件,对当事人和法院干警、律师等各类人员精准管理,有序分流,分别建立智能访客通道和绿色通道。
系统采用非接触式识读个人面部特征等信息,提升了疫情期间防控工作的科技化水平。
搭建的智慧安防服务平台,连接大楼内外共计279个监控摄像机、53个人脸识别门禁、20个信息发布屏等终端设备,实现了通过安防平台对终端设备统一操控及管理,对院区各个角落全覆盖、无盲区。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东明法院将以科技为支撑,以信息化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迈向更高层次,让便民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崔建伟 我为群众办实事

标签: #多少钱 #多少人 #多少人 #多少钱 #有多少 #多少钱 #有多少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