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海外信息专报,国外新闻网站有哪些

新闻网站 5
CISS海外信息专报 (2021年6月2日)
1、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新冠疫情是国际秩序的关键战场5月28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理事会成员大 卫·麦克奈尔(DavidMcNair)的评论文章《新冠肺炎:21世纪的切尔诺贝利时刻》。
文章称,新冠疫情改写国际格局,美国、欧盟和英国需要采取行动重构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但是目前西方国家的政策应对并不成功。
在经济方面,疫情导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遭受严重损失,西方国家却在发展援助和债务减免等领域采取紧缩政策,为中国进行地缘经济外交提供了机会。
在疫苗分配方面,超过八成新冠疫苗集中于发达国家,同时由于印度疫情导致“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交货延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面临严重短缺,只有中国可以对这些国家大规模供应疫苗。
作者建议,为战胜疫情并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秩序中保持优势,西方国家需要加大疫苗共享力度,推动世界制定到2022年夏季实现全球免疫的计划,同时提出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通过债务减免和发展援助弥补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恢复经济的资金缺口。
https://ecfr.eu/article/covid-19-the-twenty-first-centurys-cherno byl-moment/撰稿人:张诚杨
2、《华盛顿邮报》:拜登助推G7以争取最低全球公司税5月31日,《华盛顿邮报》发布金融作家大卫·林奇 (DavidJ.Lynch)的文章《拜登助推G7国家发展以争取所有国家征收最低的全球公司税》。
拜登在5月下旬提出了至少15%的全球最低税率,这低于许多税务专家的预期,从而引发了全球税收辩论。
如果他能获得世界主要民主国家的同意,并在今年晚些时候达成更广泛的全球共识,最终可能会产生几十年来最重大的全球税收转变。
而G7集团财政部长预计将支持拜登总统关于对企业利润征收全球最低税的呼吁。
为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的税收法案设置下限将有助于拜登将国内的公司税率提高到28%,因为这会阻止公司继续将数千亿美元的利润转移到低税收国家。
为抗击疫情颁布的医疗保健和经济支持法案让美国公共债务飙升,这让政府渴望收入。
美国官员和税务专家表示,大流行对预算的影响,以及拜登缩小贫富差距的决心,推动了全球最低公司税的想法。
据统计,改变征收公司税的方式每年可能会带来1000亿至6000亿美元的收益。
/us-policy/2021/05/31/globalminimum-corporate-tax-biden-g7/撰稿人:李璇
2 3、《华尔街日报》:美国制造商呼吁取消关税 5月30日,《华尔街日报》记者林由香(YukaHayashi)和乔什·赞布伦(JoshZumbrun)发表题为《美国制造商将通货膨胀归咎于关税》的文章。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木材、钢铁和半导体等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试图减轻廉价进口产品对本土公司的影响。
拜登总统上台尚未取消关税政策。
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低廉商品的美国企业一直反对征收关税,因为关税会导经济复苏时的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
部分钢铁制造商表示关税使美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将比欧洲消费者多花费40%。
在国内市场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关税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竞争力。
针对木材的关税对建筑业影响巨大,全国房屋建筑商协会(NAHB)的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迪茨(RobertDietz)表示在国内供应不足时加征关税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NAHB估计关税使单户住宅的价格平均增加了36000美元。
5月6日,超过300家制造商联名致信拜登,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取消对钢铁的25%关税和对铝的10%关税。
对此,拜登政府表示正在审查关税政策,但没有立即取消关税的打算。
房屋建筑商和部分立法人员一直呼吁拜登政府取消对加拿大进口软木的关税,但商务部最近不但没有取消关税,还将收税额提高至18%,理由是该进口产品有大量政府补贴。
一个由40名参议员组成的两党小组在4月份要求拜登政府重新启动对2000多种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目前该程序还没有更新。
/news/business?
mod=_section
3 撰稿人:马浩林
4、《国家利益》:美国应与俄罗斯在相关领域开展对话5月31日,《国家利益》官网发表由伍德罗·威尔逊 研究中心研究学者托马斯·罗特纳姆(ThomasRotnem)撰写的题为《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的权力对美而言很重要》的文章。
文章指出当前美俄关系受到诸如军备控制、导弹防御、地区战略等多方面问题困扰,分歧长期存在且几乎无法克服。
文章分析,随着俄罗斯正式从冰岛手中接过北极理事会主席一职,各国领导人必须认识到俄罗斯渴望成为政治大国,同时美方可以与俄方就北极和气候变化这两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关联的政策领域展开有意义的对话。
文章援引《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RussiainGlobalAffairs)杂志编辑费奥多尔·卢基亚诺夫(FyodorLukyanov)关于俄当选北极理事会主席可以暂时放缓俄中双方合作速度的观点,指出美国可以利用此机会降低俄中关系亲密程度。
/feature/arctic-council-power-flex-could-prove-prosperous%E2%80%94-america-186261撰稿人:黄瑛
5、《外交事务》:美国应帮助尼日利亚扭转失败国家处境5月31日,《外交事务》杂志刊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高级研究员约翰·坎贝尔(JohnCampbell)及世界和平基金会名誉主席、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家内部冲突项目主
4 任罗伯特·罗特伯格(RobertI.Rotberg)的文章《非洲的巨人正在衰落》,文章分析了尼日利亚正在面临成为失败国家的困境,并提出美国可以帮助尼日利亚。
在当前总统布哈里的领导下,尼日利亚政府没能平息激进组织发动的圣战叛乱,国内分离主义兴起,涉及种族、宗教或土地的冲突,绑架、海盗活动层出不穷。
尼日利亚是新冠疫情暴发之前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其政府的失败对周边弱小国家乃至整个地区都将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维护非洲和美国的利益。
美国可以帮助尼日利亚避免这样的结果,华盛顿应该继续公开谴责布哈里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取消有犯罪或侵犯人权行为的尼日利亚商人、官员的签证,促进尼日利亚的经济稳定,利用“软性外交”工具助力其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加强该国的民主。
/articles/africa/2021-05-31/giantafrica-failing撰稿人:柳盈帆
6、《外交政策》:美国需终结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5月27日,《外交政策》网站发表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 授史蒂芬·M·沃特(StephenM.Walt)的文章《是时候终结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了》。
作者认为,美国无条件支持以色列所获得的收益不再能够超过成本。
首先,以色列数十年来在巴勒斯坦的作为摧毁了美国对其进行无条件支持的道德理由,不利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道德制高点、
5 推行民主与人权观念。
其次,尽管冷战期间支持以色列可能是遏制苏联在中东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但今天以色列对美国的战略价值远低于冷战时期,同时与以色列维持特殊关系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在持续攀升。

三,无条件支持以色列使美国中东外交的其他方面复杂化,例如加大了达成新的伊核协议的难度。

四,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助长了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与反美浪潮。
美以特殊关系一方面使得亲以色列的立场成为在美国担任公职的前提条件,阻碍人才任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促使以色列采取真正有利其自身和平与发展的政策。
作者同时强调,终结美以特殊关系并不意味着抵制或者取消美国的所有支持,而是呼吁美国与以色列建立正常的关系以便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决定美国的对外政策。
/2021/05/27/its-time-to-end-the-special-relationship-with-israel/撰稿人:柳盈帆
7、彭博社:美印结盟的可能性很低 5月22日,彭博社社论编辑托宾·哈肖(TobinHarshaw)采访布鲁金斯学会印度项目主任坦维·马丹(TanviMadan),并在根据采访内容在彭博社发表题为《印度会在亚洲平衡中国吗?美国只能希望》的文章。
长期以来,印度国内对美国的态度都是矛盾的。
有相当部分的印度民众和精英对美国在关键时刻是否可靠持怀疑态度,且部分美
6 国政策和印度的利益相冲突。
近日印度新冠疫情恶化时美国的冷漠和限制物资出口就是很好的佐证。
坦维·马丹对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实质作用和未来发展前景有信心。
她认为四国政府在塑造印太地区战略格局、未来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控制气候变化等方面拥有大致趋近的愿景,同时四国均认为现有的国际和地区体制机构无法阻止中国在未来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国。
她同时强调QUAD的目标并不是遏制中国,而是通过集体行动确保中国的行为不超出红线。
对印度而言,QUAD很好地弥补了其与中国在实力上的差距,而对该地区的其他国家而言,QUAD也为它们提供了更充裕的选择空间。
坦维·马丹认为虽然新德里和华盛顿均将彼此视为其中国政策的重要组织部分,但两国在对“中国威胁”的认知和具体政策实施方面存在明显的分歧,因此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印美结成军事同盟或建立正式盟友伙伴关系的可能性很低。
/opinion/articles/2021-05-22/will-india-balance-china-in-asia-the-u-s-can-only-hope 撰稿人:马浩林
8、印度媒体:分散外交政策风险与发展印美关系同样重要5月31日,印度媒体ThePrint刊登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 所印度董事鲁德拉·乔杜里(RudraChaudhuri)的文章《拜登领导下的美国与中国的接触已经结束,这就是印度现在应该做的》。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
7 特·坎贝尔认为,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时代已经结束,从尼克松总统的打破美中僵局到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这些尝试最终促进了中国的崛起,并使其成为华盛顿现代历史上最具活力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在此挑战下,首先美国需要意识形态、情感和物质承诺来重建美国,为此政府投资了美国就业计划(AmericaJobPlan)。
其次,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民主联盟将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外交政策的核心。
在此背景下作者认为,首先,随着印度与拜登政府关系的深化,印度应该继续积极甚至紧急地进一步发展与欧盟和英国的经济关系。
其次,继续关注四方安全对话(QUAD),并在其中投入更多的努力。
同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诸边集团上做更多的努力,例如印度-法国-澳大利亚三边关系。

三,当与中国的边界局势真正开始缓和时,才能发现印度与中国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关系的方式。
最后,尽管美国是印度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分散外交政策风险对于与美国政府保持公平关系可能同样重要。
https://theprint.in/opinion/bidens-us-is-done-engaging-with-china-this-is-what-india-should-do-now/667867/撰稿人:李璇
9、卡内基欧洲中心:“全球英国”战略难以实现5月27日,卡内基欧洲研究中心发布访问学者彼得·凯 尔纳(PeterKellner)的评论文章《英国脱欧之后的雄心将趋于克制而非走向全球》。
文章认为,英国首相约翰逊在
8 脱欧之后提出“全球英国”的战略愿景,但是现实中其全球影响力已然减弱,主要体现在安全、经济和全球领导力三个方面:英国目前的海军规模只有二十年前的一半,仅在名义上是北约的核大国;英国与其他经济体的经贸谈判进展缓慢,仅达成数项展期协议;英国虽然将于今年主办G7峰会和气候变化大会,但是作为东道国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等等。
英国曾经在殖民帝国瓦解之后通过融入欧洲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扮演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桥梁,但是脱欧破坏了这种联系,导致英欧关系趋于冷淡,并且英国对美国外交的重要性也在下降。
最近,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提出组建“应对全球时代的大国联盟”,预想成员包括美、中、欧、俄、日、印六国,而将英国列为世界大国中的第二梯队。
因此,英国必须认识到本国在全球的地位,并寻求更为克制谦逊的外交战略。
https://carnegieeurope.eu/strategiceurope/84626撰稿人:张诚杨 10、皇研所: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危机爆发5月27日,皇研所官网发布由俄罗斯和欧亚地区项目研 究员劳伦斯·布罗尔斯(LaurenceBroers)撰写的题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危机爆发》的文章。
在卡拉巴赫战争停火后的六个月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仍未缓和,如今有报告说阿塞拜疆军队越过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国际边界侵犯亚美尼亚领土而引发新一轮危机。
文章指出自亚美尼
9 亚将此事提交给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边境危机迅速升级,法国呼吁阿塞拜疆撤军,美国也警告阿塞拜疆不要做出任何挑衅性的军事行动。
文章分析此次引发危机的两国边境问题要追溯至苏联时期,是由苏联划定的内部边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如若不推进正常化进程,未来两国边境问题将接二连
三。
作者认为尽管俄罗斯对亚美尼亚的缄默反应进一步削弱了亚美尼亚对俄罗斯信心以及参与和平进程的意愿,但亚美尼亚边缘地区的正常化仍将推动亚美尼亚融入俄罗斯安全政权。
/2021/05/new-armenian-azerbaijani-border-crisis-unfolds撰稿人:黄瑛 撰稿人:张诚杨、柳盈帆、马浩林、黄瑛、李璇审稿人:姚锦祥、苏艳婷 10

标签: #搜索网站 #旅游网站 #有哪些 #素材 #有哪些 #有哪些 #网络设备 #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