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需要“监管+”,网络推广都有哪些网站

网络推广 2
时评2017年9月25日责编杜一格美编张峰邮箱dhbjrgd@ 今日评论 关键词互联网监管 确保公众的信息安全,不仅需要互联网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同时也需要职能部门完 善市场监督,只有线上线下齐发力达成“监管+”,才能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同时,促进移动 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详见今日本报
AⅠ·13版) “互联网+”时代需要“监管+”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用微信聊天、淘宝购物、百度地图导航……当享受网络产品和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或许并未阅读或读懂它们的隐私条款,对其如何收集、使用和转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并不清楚,甚至会遭遇“霸王条款”。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4日发布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隐私条款评审结果,督促企业整改违法违规行为,让用户拥有对自己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和控制权。
所谓“隐私条款”,就是企业收集、处理、使用用户信息的公开声明,这是个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说“熟悉”,是因为在下载安装各类APP时经常遇到;说“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认真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里面写了些什么——当然,即使你认真去看,恐怕也未必能看懂。
诸如“为改进服务,我们需要收集、分析您使用手机的情况,并可能与第三方共享”等语焉不详的条款内容随处可见,用户既不明白为什么要“收集、分析您使用手机的情况”,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可能与第三方共享”,能搞明白的只有一点:只有选择“同意”,才能继续安装使用。
久而久之,相信多数人都对“隐私条款”失去了阅读兴趣——既然 别无选择,何必一定要知道其中说了什么? 名为“隐私条款”,但类似的公开声明不如说是“不保护隐私条款”更为贴切——其用意并非是致力于保护用户隐私,而是旨在规避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服务没有给用户提供更正、删除其个人信息的途径,不给用户提供撤回授权、关闭权限、注销账户的方式。
因此,有的网络服务用户一旦注册了,再也无法注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手机APP早已乱花渐欲迷人眼,手机应用软件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觉得手机内存越来越小,因此,对手机里的软件进行筛选成为很多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然而,总有一些“请神容易送神难”的软件令人抓狂,那就是手机自身预置的软件,因为这些软件不仅不请自来,而且多半不能卸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情况是“APP没了,但用户信息还在”——虽然用户早就卸载了APP,但个人信息仍牢牢掌握在企业手中。
实际上,针对手机预置软件存在的诸多乱象,工信部强调严管严打的态度始终如
一。
早在2012年6月,工信部就曾下发通知,明确要 求,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手机生产企业不得擅自安装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费、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的软件。
2013年11月,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需通过相关部门审核。
在从严管理把控预装软件的基础上,规范手机软件的行为准则顺理成章地提上议事日程——既要防止APP“不请自来”,也要杜绝其“挥之不去”。
显而易见的是,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指导开展的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只是一个开始,网络运营者后续还将面对更加全面而严格的审核。
身处大数据时代,拥有数据就意味着拥有商机,如何避免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损害个人信息安全,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秩序也因此面临巨大考验。
确保公众的信息安全,不仅需要互联网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同时也需要职能部门完善市场监督,只有线上线下齐发力达成“监管+”,才能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同时,促进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宿舍不准挂窗帘”是臆想的“安全” □前溪文薛红伟图 9月19日,有网友发微博吐槽称,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五象校区拆除宿舍所有窗帘,不允许学生对窗户做任何遮挡,导致整个宿舍变得一览无余。
“学校说此举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休息环境,然而窗帘拆除后阳光直射进宿舍,影响休息,而且女生睡觉时脱换衣服也不方便。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拆除窗帘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对休息影响并不大。
住在宿舍里,挂上窗帘是必须要有的“动作”,因为这关乎一个人的隐私和安全,可学生宿舍竟然不准挂窗帘,还声称是从安全角度出发,显然,这是臆想的“安全”,这种透明式的“安全”恰恰是最不安全的表现。
不准挂窗帘难道是最好的方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学生的隐私权要保障,安全也要保障。
这两者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而是完全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度”。
如果真有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只要教育工作到位,学生是会遵守纪律的。
“宿舍不准挂窗帘”是臆想的“安全”,是自以为是的“安全”,也是没有学生意识的“安全”。
因此,在撤窗帘之前没有听取学生 意见,在受到质疑之后仍然是一意孤行。
当学校的管理者没有“学生意识”,只有“自我意识”,做出的事情基本上是会受到学生的反对,自然管理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学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如果学校能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许多事情的处理就不会出现像“宿舍不准挂窗帘”的尴尬了。
“任性电梯”背后少了“协商共同体” □李劭强 在重庆铜梁区,有一位居民,为方便上下楼,修了一部电梯,只到自己家。
记者来到铜梁区规划局了解情况,铜梁区规划局监管科负责人介绍,该小区的这部电梯占用的是公共空间,且从开工至建成都没有经过任何部门审批,属于违法建筑。
既然是违法建筑,自然需要拆除,这可能是“任性电梯”的最终命运。
可这真是最好的结果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旧小区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安装公共电梯成为一个迫切需求。
问题是,业主们是否能够围绕公共 需求形成一个真实的“协商共同体”,以解决分歧、消除矛盾、达成共识。
一方面,业主需要认识到社区就是一个“共同体”,大家不仅生活在一起,而且有着共同利益,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个人都有需要承担的责任。
这是解决公共问题的认知前提。
另一方面,有了“共同体”意识之后,还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商。
既然是“共同体”就应该存在共识,只不过这份共识不是来自自说自话,它需要经过理性的讨论和充分的协商才能达成。
任何时候,真正的“共同体”都离不开协商的 过程和利益的博弈。
以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为例。
要想让电梯装得起来,就必须让所涉及的多数住户产生“共同体”意识,即便是那些内心打算卖房的住户,也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安装电梯会让房子升值。
同时,应该建立展开协商的机制,培养人们协商的自觉,让人们的意见和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从而形成一致目标。
如果缺少这样的“协商共同体”,看起来简单的电梯安装就只能永远是个设想。
即便你有钱自己安装,别人也会义愤填膺地举报:这是违章! 观点圆桌 AⅠ·03 赵顺清图 鲍鱼、牛蛙、小龙虾……月饼你吃什么馅儿?中秋临近,在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
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月饼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等问题。
观点1:“网红月饼”考验消费理性 木须虫:“网红月饼”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网络市场竞争的产物,无论是像鲍鱼、牛蛙、小龙虾之类馅儿改良的月饼,还是打着“养生”招牌之类的概念月饼,都是本能地选择了差异化的道路,避免产品与消费心理的同质化,试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本身也是噱头十足,不乏网络营销的技巧。
无论是基于食品安全,还是公平消费,加大对月饼生产必要的监管无可厚非。
不过,有形的监管很难替代解决市场方面的所有问题,更根本还在 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其他商品的选择相比,消费者在月饼营销中,其实更有主动性,他们的选择既可以让一些商家赚钱受益,也会让一些商家亏本受损,空赚噱头。
“网红月饼”考验消费理性,消费者应有务实而清晰的节日消费理念,而不能在网络营销的噱头中迷失,被营销牵着鼻子走。
相反,也只有消费者的消费理性,才能给“网红月饼”以市场教育,把握需求的脉搏,找准创新的界线,真正让网红叫好又叫卖,实至名归。
观点2:对此类月饼的监管切勿“掉线” 斯涵涵:鲍鱼、养生、手工月饼等在市场上走俏,反映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食品安全大于天“,网红月饼”上线,监管切勿“掉线”。
有关部门要补齐法治短板,强化监管力度,改变陈旧的监管理念和方式,不但要加强线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还要紧盯“线上”,追本溯源,线上线下一起监管,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实现 对平台和餐饮企业的双重监管。
构筑消费者的健康防线;广大消费者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迷信“网红月饼”“养生月饼”,勿轻信虚假宣传,认准正规产品和正规渠道,还可以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网站上查询批准文号,辨别真伪。
提高健康消费和食品安全意识,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
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全面超过父母。
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9月23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出“00后“”10后”儿童网民的新特点。
观点1:触网低龄化不是洪水猛兽 王琦:网络的发展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它并不是洪水猛兽。
当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就不能让家长、孩子,乃至每个个人独自支撑防护,社会应尽快帮助网络自身建立完善防护机制。
既然儿童触网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社会要做的就是打造好安全防护的墙。
首先,我国学校应尽快加入网络安全教育。
英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明确规定,全国学童要接 受网络安全教育,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网络潜在危险的知识,警告青少年不要随便在网络上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在2010年要求中小学今后向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其次,要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网络秩序治理整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让网警像现实社会中的警察一样成为网络最坚强的后盾,给孩子打造一个让家长不再谈之色变的网络环境。
观点2:触网低龄化考验监护智慧 犁一平:防止儿童触网上瘾,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考验社会和家庭“监护智慧”。
破解这个问题需多方发力。
首先,要对网络动画、游戏分级设限,使之既满足儿童的胃口,又符合儿童的心智和成长规律,防沉迷,并益智和促进儿童成长发育。
其次,家庭要多陪伴孩子,多交流,多 做户外活动,科学安排运动,同时,做到少“宅”,少上网,少刷屏,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姿态和方式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家长做出了榜样,孩子才会学好,家长也才有资格说服、教育孩子。
再者,要有家庭触网规则,做到“约法三章”,家长、儿童共同遵守。

标签: #有哪些 #国内 #免费网站 #好玩 #网站建设 #有哪些 #网站设计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