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找兼职工作的网站有哪些

有哪些 5

2 市民热线 政文·夕阳红 2022年5月8日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6日发布。
围绕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
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答: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
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
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 城镇化空间布局。

二,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 支撑。
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三,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
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四,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
健全市政公用设施,有利于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 问: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
一是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二是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支持边境县城完善基础设施。
三是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四是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五是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
抓牢重点任务稳步推进 问:县城建设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答:培育发展县城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优化县城市政设施体系。
重点完善市政交通设施,提高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老化管网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改造。
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等。
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
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合理把握时序、节奏、步骤 问:如何推进县城建设?答:着眼破解县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人口、资金、土地等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 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二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对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对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鼓励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三是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保障县城建设正常用地需求。
县城建设要合理把握时序、节奏、步骤,示范地区先行是有效方式。
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率较低的一些县及县级市开展县城建设示范工作。
下一步在示范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稳步有序推动其他县城建设,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路径。
(新华) “清新福建”的新“碳”索 清波粼粼,榕树滴翠。
傍晚时分,福州市仓山区流花溪串珠公园内,许多市民来此散步、休闲,大家纷纷慨叹: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公园,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真是有福气。
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持续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绿色发展考评体系,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从“绿富美”的和谐景象到以“碳”谋改革发展,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一派生机活力。
生态优先 “能在流花溪散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福州市民陆萍超说,前些年,由于缺少完善的截污系统,流花溪一度水体黑臭、生活垃圾遍布,周围居民怨声载道。
流花溪的蝶变,是福州水系综合治理的缩影。
为解决城区黑臭水体问题,2016年9月起,福州市采取沿河截污、治理沿线污染源等措施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
经过数年奋力攻坚,福州市100多条内河已初步呈现水清、河畅、岸 绿、景美的新面貌。
立夏时节,草木葱茏。
走进龙岩市 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兰秀养殖场,十几座鸡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成群的河田鸡正在山林间悠闲地觅食。
“别看现在满山翠绿,过去这里可是寸草不生的‘火焰山’。
”十几年来,养殖场负责人蓝晓红以鸡苗换树苗,让一座座山头绿起来。
绿树成荫之后,“火焰山”成了最理想的天然鸡舍,养殖场的规模和效益蒸蒸日上,去年的销售额将近1000万元。
在福建,这样“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俯拾皆是:在莆田兴化平原上,木兰溪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澜清波”的生态转变;在漳州东山,服役60年的八尺门海堤被拆除,东山岛由人工半岛变回自然全岛…… 2021年,福建九市一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9.2%,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为97.3%“;十三五”期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超过90%……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郑彧说,生态优势是生态优先的结果,福建近年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锚定“两山” 走进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厂区,绿荫如盖,空气清新。
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介绍,通过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在钢铁产量成倍增长的情况下,三钢实现了总能耗基本持平、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厂区从原来的“污染大户”建成了“3A级工业旅游景区”。
率先推行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取消34个县(市)区GDP考核指标、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说,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福建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绩效考评体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以闽东宁德市为例,当地陆续关闭336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22万吨,投入3.8亿元关闭拆除41座矿山121个矿点、166家石板材企业,“腾笼换鸟”之后,闽东大地崛起了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千亿新能 源产业集群,曾经的东南沿海“断裂带”成了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奋力“碳”索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广袤,有山皆绿。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福建各地通过碳票、碳汇等改革创新形式,激活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大自然添绿色,让老百姓得实惠。
“不砍树也能致富,好空气越来越值钱。
”去年5月,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
三明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的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出14万多元。
高唐镇副镇长、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说,得益于护林带来的好生态,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
去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主办方通过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向泰宁县一家林业公司购买了300吨林业碳汇,用于抵消本次会议碳排放,从而实现会议“碳中和”。
如今,购买碳汇实现大型活动“碳中和”,已成为福建各地践行绿色低碳 2021年5月17日拍摄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周边风光 理念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累计成交林业碳汇350.8万吨,成交金额5168.86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居全国前列。
推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成立碳中和研究机构;福州连江县完成15000吨海水养殖渔业海洋碳汇交易项目;龙岩武平县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一系列与“碳”相关的改革探索正在八闽 大地开花结果。
福建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
四五”规划和生态省建设整体布局。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福寿表示,下一步,福建将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新华) 不一样的“五一”假期 本地露营热起来老年人解锁新玩法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老年朋友在“五一”假期期间选择与家人相聚以及本地游。
另外,在年轻人的带动下,不少老年朋友还解锁了露营这个新玩法。
翻看几个微信老年群,记者发现,无论是“精致露营”还是“路边野餐”,露营似乎成为今年不少老年人微信朋友圈的新宠。
60多岁的孙女士“五一”当天发了一条朋友圈,“假期,跟着家人不是在搭帐篷,就是在去搭帐篷的路上。
”她告诉记者,因为家中有个上幼儿园的小孙女,天天吵着要去户外露营,于是放假前,她的儿子儿媳就早早做好了假期就近露营的计划。
假期首日,她跟着儿子儿媳一家去了海边的将军山公园,和孩子们一起追浪、堆沙堡,玩累了就回到帐篷里喝喝茶、吃吃点心、聊聊趣事,别有一番味道。
第二天,小孙女还想去露营。
因为有了第一次露营的体验,第二天要前往龟湖公园露营时,孙女士便在家提前准备了几样家人爱吃的酥肉、麻薯、锅巴及水果等食物。
“我最喜欢露营的一点是,每个人的参与感很强,就连小孙女 都会主动帮忙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孙女士说,当她把自己和家人
同露营的经历发在朋友圈后,身边的几位老友陆续给她打来电话,表示对露营十分感兴趣。
于是,在跟儿子儿 媳一起外出露营时,孙女士还主动跟着儿子学习如何搭帐篷并了解露营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5月3日,儿媳说假期最后两天他们想带孩子回娘家。
于是,借着这机会,孙女士便将几位对露营感兴趣的老友拉进群,开始计划去花海谷露营的事。
谁负责接送、谁负责带水果、谁负责带主食、谁负责带点心等,孙女士和老友们在群里热闹地计划着。
5月4日,在孙女士的带领下,这群老友齐心协力,在花海谷顺利解锁了户外露营新玩法。
担心户外会有蚊子,孙女士的一位老友还带上了家中孙辈用的防蚊贴。
同样,在女儿的带领下,年近六旬的刘女士也在这个假期玩了一次露营。
“石狮的公园绿植丰富,地势空旷,十分适合露营。
”刘女士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真会玩,只要带上一顶帐篷、一张垫子和一些方便携带的美食,就能愉快地在外玩上半天。
虽然“五一”期间,他们的露营地就在市区的公园里,但刘女士却笑着说,这个假期是她过得最惬意的一次。
(记者刘晓娟) 常听身边的一些老人讨论退休的事,可真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却又继续到处找工作。
今年刚退休的林大叔,在家里歇了不到一个月,就又上岗了,成为小区里的一名保安。
看他每天穿着保安服,在小区里转悠,身边一些老人就会问他,“真不舍得歇一歇啊?刚退休就又找到工作了?是在家闲不住吗?”林大叔听了,也不回答,只是尴尬地笑笑。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人,都是退休与再就业无缝连接。
那么,很多盼着退休的老人,为什么后来又到处找工作?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老人重返职场退休与再就业无缝连接 无所事事遭老伴嫌弃 同样,退休后在家没歇几天,就去找工作的还有刘大爷。
刘大爷说,由于工作原因,他年轻时与老伴接触的时间比较少,退休后相处的时间多了,可在家待了没两天,两人就开始拌嘴。
“前段时间,因为我没将穿过的袜子放进盆里,老伴就唠叨个没完,真是受不了。
”刘大爷心里也委屈,因为长期在外工作,生活上比较随性。
“以往放假回家,袜子没放进盆里,也没见老伴说什么。
可如今,退休在家没几天就被老伴嫌弃了。
”最近,刘大爷找到了一份包吃包住的仓库看管工作,虽然工资不算 高,还要值夜班,但刘大爷表示,最起码不用在家听老伴的唠叨声,心里也就减轻了烦躁。
重返职场减轻子女压力 采访中,60多岁的蔡大姐向记者透露心声:“就算我们退休了,跟老伴相处关系不错,子女也不啃老。
但是,看着孩子们一边还车贷、房贷,一边还得养家,作为父母,就想趁着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为他们分担一点。
” 本来已辞职在家的蔡大姐,这几年又重新走进职场,兼职做起了保洁和饰品加工。
尽管一天的收入也就100多元,但这些都是蔡大姐利用闲暇时间赚 取的。
儿子儿媳都让她不要这么操劳,她却找借口说自己闲不下来。
其实像蔡大姐这样一边帮儿女分担家务,一边又利用闲暇时间去做兼职的老人还真不少。
60岁的孙阿姨因为菜煮得好吃,经常被邻居请去家里做饭,赚一些零花钱。
因为卫生做得干净,李阿姨也经常被同一个小区里的邻居花钱请去帮忙。
“多少也能添补一点孩子,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也很不容易。
”李阿姨说,女儿刚开始不同意她去做兼职,但最终也没能拦住她。
“做父母的,就想帮帮自己的小孩,为他们减轻一些经济上的压力。
” (记者刘晓娟) 老 有所 锦尚镇老教委组织老年学员净滩 为 本报讯“五一”期间,锦尚镇老教委组织30余名老年学员,走进锦尚镇渔港海滩,开展“守护海洋爱我家乡”暨“五一”净滩公益活动。
当日的海边风虽有些大,这群老年学员却热情高涨,他们齐心协力,积极清理海滩杂物,捡拾散落在海滩的各种废品、塑料杂物等垃圾,合计 清理垃圾10余袋。
“相比上一次来这边净滩,这
次拾到的垃圾明显少很多。
”锦尚镇老教委的一位老同志告诉记者,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用行动守护沙滩环境,这一点也让他们感到十分欣慰。
(记者刘晓娟通讯员邱允火) 如何优雅变老? 变老,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
若想从容、优雅地变老,除了要适应身体的变化,在心理上也要有相应的调整。
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娟教授为大家“解锁”一些优雅变老的“技能”。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老年阶段也不例外。
比如,有的人在退休前后的一段时间,因为对生活节奏和内容的变化不适应,会感到失落、不知所措;有些老年人独自生活,因缺少关爱而产生孤独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
那么,如何才能优雅地变老?李娟指出,中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6个方面,来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保持良好心态。

1.接受。
接纳不能改变的,把注意力转向可以改变的方面,并列好行动计划。

2.社交。
建立良好 的社会支持系统,结交几个知心朋友,与家人常联系、多沟通,规律性地参加兴趣团体。

3.感恩。
每天留意或记录下发生的三件好事情,并思考这些好事情发生的原因。
即使是来自家人和同事的很小的帮助,也要说出你的感激。
感恩是对我们生活投入程度的衡量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美好生活的体会,减少社会比较,有助于应对压力,对抗消极情绪。

4.乐观。
当负面事件发生时,尝试以乐观的态度应对。

5.大脑锻炼。
可以学习下棋打牌、解字谜、阅读、写作、练习乐器,甚至玩游戏、打麻将等,能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
拥有一门爱好,感觉活得很有意义,有益于大脑健康。

6.运动。
适当强度和一定时间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让人感到快乐的神经递质。
长期运动还可改善睡眠、延缓衰老等。
(据健康中国) 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投诉举报电话:福建省新闻出版局0591-87558447石狮日报0595-8872703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505002005007印刷:福建日报(泉州)印务有限公司印刷经营许可证号:354300005

标签: #信息发布 #兼职 #网络教育 #都有哪些 #上海 #补丁 #英语 #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