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方:“水研究是我永恒的追求”,网络新词有哪些

新词 0
主编:刘丹编辑:郭爽校对:么辰E-mail押dliu@ 学人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Tel:(010)625807157 人物 “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她给了我们生命,也给过我们苦难。
我们要解决问题,更好爱护她。
” 宋献方:“水研究是我永恒的追求” 姻本报见习记者郭爽 宋献方 “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她给了我们生命,也给过我们苦难。
我们要解决问题,更好爱护她。
” 说这话的人叫宋献方,与“水”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特别助理、研究员。
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水的故事。
从找水到防水 “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时刻牢记,左手是水资源,右手是缺水地区。
我毕生所学就是为了寻找水源。
”宋献方说。
15岁考上大学,19岁大学毕业。
当他还是个青葱少年时,就已经开始与水结缘。
大学毕业后,宋献方服从分配到了煤矿 院校。
煤矿生产最怕水和火,“当时我所在的煤炭部矿业学院水研究的核心就是在矿井工作时如何防范突然的来水。
”于是,他从“找水”转向了“防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宋献方说自己是幸运的,真正接触到地理水文学理论,是在日本筑波大学。
这是日本地理学的摇篮,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科研生涯的导师、国际著名水文学家榧根勇教授,也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中国的地理水文学大家刘昌明院士。
“这两位先生是推动两国水文学交流的先行者。
”宋献方说。
日本是个岛国,地质比较简单,所以理科学者主要从地理的角度来研究水问题。
在这里也奠定了他现在的研究基础。
说起为什么回国,宋献方很坦诚。
“纵观当时的学术界,只有中科院地理所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水文学,还有刘昌明院士领导,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地理所。
” 他所言不虚,中国现代水文地理学是1950年以后逐渐发展和成长起来的。
1958年,中科院地理所便成立了水文研究室,在刘昌明等先生的带领下,一直发展至今,欣欣向荣。
从“天问”到现代水文学 采访中,只要谈到他的本行,宋献方就开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水文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对于水文的研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我国最早提出水循环说的是屈原。
他提出 水神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东流之水总不满溢,谁知这是什么原因?这被称为‘天问’。
”说起他们的“祖师爷”,宋献方总是激情澎湃。
“而现代水文学是指水的分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
”宋献方说。
198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提出水文科学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和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而他就是研究这些的人。
水污染才是头号杀手 “多年以来,我国乃至世界对于水的研究不曾停歇,研究的方法也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水是容不得半点污染的。
而且地下水的污染要比地表水的污染更加可怕。
”宋献方说。
水循环的直径包括地上300公里到地下600公里,涵盖了气态水、蓝水、绿水等等。
在这么大的空间内,一丝的污染都会影响整个水的循环。
据了解“,绿”水是进入大气的不可见水汽。
生产性的“绿”水被定义为植物的蒸腾量,它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物量。
非生产性的“绿”水为土壤蒸发(地表积水坑的直接蒸发和来自土壤水的蒸发)和截留蒸发(截留是树木和农作物拦截的降水)。
因此“绿”水相当于常用的术语———蒸散发。
而“蓝”水是在地表和地下运动的可见液态水流,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蓝”水可以是小溪、溪谷和河流的地表径流,亦可以是补给地下水含水层的地下径流。
“华北的地下水超采,目前有很多不恰 当渲染,深部地下水不像浅层地下水那样容易疏干,也不易受到污染,它像一个压缩包一样储存在里面,虽然压力变化,但依旧处于饱和状态,深部地下水补给机制仍然不明,当然污染物不易渗透。
”宋献方说。
地下水超采就会使地下水失去天然平衡,地面的污染水与地下水交换,形成污染,这种污染是不可逆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形成地下水超采区164个,漏斗总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8.9万平方公里,占超采区总面积的42.3%。
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亿立方米。
“地下水超采固然是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地下水的污染,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定量刻画地下水污染情况。
”宋献方强调,截至2014年全国工业、城市废污水等排放总量约700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有382亿吨,有许多未经处理或处理尚未达标就排入江河或用于农业灌溉。
水资源供需失衡亟须解决。
但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为严重,水体污染,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对生态环境关注不够,经济发展挤占生态用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如何解决水的问题?要以解决北方资源型缺水、南方水质型缺水为契机,将水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宋献方说,“不论如何,水研究是我永恒的追求。
” 所刊 被 网 络 新 词 帅 姻王分 哭 分祝卓 的宏 心 理 动 因 网络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和更迭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现实,更折射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鲜明心理特点。
新闻事件 近日网络兴起一股压缩版热词,如“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缩写,原意是讽刺某些人做的事情常人无法理解,现单纯表达调侃。
)被网友们称为“新三字经”,凭借其创新、简洁、诙谐、形象和口语化等特点迅速在各大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广泛传播。
从去年风靡的网络成语如: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讲什么,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
)、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等到如今的“新三字经”,网络用语更新换代的频率令人咋舌,在此之前火暴的还有“何弃疗”(“为何要放弃治疗”的缩写,暗指“你有病,快去治”,常用来互相调侃。
)“、我伙呆”(“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缩写,夸张地表达惊讶。
)等等!简直要被网络新词帅哭!“惹”(即“了”,娃娃腔。
)。
那么,大家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使用网络新词呢?其背后存在什么样的心理动机和原因呢? 心理解读 网络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和更迭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现实,更折射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鲜明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追求个性化。
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
三、娱乐和减压心理。
人际吸引的增强情感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处于愉快的情绪时,伴随此情境出现的人也会让大家喜欢。
美国心理学家MeredithLBombar和LawrenceWLittig早在1996年就对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的“娃娃腔”进行了研究,发现成人之间使用“娃娃腔”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
网络新词自身的幽默诙谐甚至卖萌无疑迎合了网民们的娱乐 网民是创造和使用网络新心理,拉近了人际距离,也增加了人际吸引。
此 词的主要群体,而此时的他外,现实社会中多种来源的压力迫使人们有意 们正是自我意识的高涨时期,年轻活泼、打破无意地寻找可以宣泄、排解的地方,而通过幽 常规、勇于创新、独具个性,有着强烈的被人默、夸张、搞怪等方式创造和传播网络新词成为 关注的需求,而新奇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们网民们释放心理压力、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态度 的关注,心理学早就证实了这一点。
网络信息等的一种方式。
在上面已经提到的调查研究中 传播的交互双向性又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有高达75%的大学生表示使用网络语言能缓解 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传播新词心理压力、舒缓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成为时尚。
2015年武汉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
四、省力和经济原则。
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显示,有60.2%的受访 网络语言交流是通过屏幕和按键得以实 学生表示使用网络语言表明自己更潮,能够现的,而一般人的打字速度都没有说话快捷, 凸显个性,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交流的不同。
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
二、从众心理。
般的语言。
为了节省时间以及保证交流的即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时性,各种符号、图形、缩略词、谐音词等等简 己,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表现一致的一化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信息交流效率的网络 种倾向,对群体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是从新词应运而生,除了朗朗上口,这也是“新
众的主要原因,毕竟大多数人并不希望被群字经”之所以会变成三个字的主要心理动机。
体排除在外。
此外,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 看到这里的你,发现无意中透露了自己那 理论告诉我们,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除么多的心理是不是想说“城会玩”呢?网络语言 了个人特质,还有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这内涵的丰富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 三点,比如接近的地域、熟悉的环境、相似的式,但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却存在共性。
需要慎 语言习惯等,因此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群体重对待的是,在传播网络新词的同时,除了满 特色的网络新词更易得以传播。
荷兰心理学足自己的种种心理需求,也要学会站在“互联 家VanBaaren等人在一家荷兰饭店里的研网”之外去分辨和判断,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有 究发现,那些仅仅通过重复客人点菜方式的节制地依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传播不文明 服务员通常可以得到更多的小费。
模仿能促的网络用词。
总而言之,一句话———“壕做友”! 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的渴望也能促进(“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的缩写,此处表达希望 模仿的发生。
广泛交友。
) (本文选自心理所所刊) 团队 “种业”可谓是农业发展链条上“第一公里”的根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涉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正面临着国外种业公司的强大压力。
收复国产玉米失地 ———记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关义新团队 姻本报记者彭科峰 春天播种,方有秋日收获。
“种业”可谓是农业发展链条上“第一公 新品种不断问世 里”的根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涉及中国农 记者在东北的田间地头看见,2015年,
业发展命脉的产业,正面临着国外种业公司个新的玉米品种在吉林已经开始推广。
在辽 的强大压力。
蔬菜种子几乎都被国外公司所宁,适合当地极端温度的“雄玉587”和“尊玉
1 垄断,就玉米种业而言,市场上常见的种子大号”这两个玉米品种,也已经面向市场推广。
都是孟山都、先锋等国外公司的产品。
“以辽宁为例,此前的‘先玉335’的缺点 近年来,随着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科研人是不抗大斑,不抗倒,通过我们的现代流程育 员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玉米育种正在迎来新种体系选育的新品种,就完全克服了它的两 的发展机遇。
关义新和他的同事们正在选育个缺点,三年的测试结果显示,还能增产5% 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米优良品种,有~8%。
”刘洪禹说。
望收复国产玉米“失地”。
不要小看这5%~8%,背后是这些科研 人员智慧的结晶;能够不断有新品种问世,也 增产5%~8% 离不开关义新、刘洪禹等人辛勤的劳动。
玉米育种是一项“苦力活”。
“应该说,这些跨国种业公司的产品和技 每年的3月份,关义新和同事们便开始 术通常领先我们15到20年。
”在接受《中国在实验室进行分种,每一包分类的种子都要 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东北地理所实验员刘洪精确到粒。
4月份,开始在东北的试验地播 禹坦言。
种。
6月份,在河南播种。
7月份到8月中旬, 所幸,以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关义新为代开始给玉米授粉。
8月到9月末,进行田间调 表的中国科学家,正在大力发展玉米现代流查。
10月份,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种子的收 程化育种体系,成果不断,在技术上不断追赶种情况选择好的种子在海南南繁播种。
来年 国外公司。
2到3月份,开始收获南繁的种子。
过去,我国的玉米育种主要依靠经验,
就这样,年复一年,从北往南,他们如同 个品种的出现往往需要多年的杂交试验。
自候鸟一样追逐着玉米的播种路径,田间的劳 2011年起,关义新和他的同事们开始转向现作和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才有今天的新品 代流程化育种玉米的研究。
这项技术的核心种问世。
在于,通过“测量”数字化选育、分子辅助杂交 “目前,我们的分子辅助杂交种二环系选 种二环系选育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等的应育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单倍体技 用,从而提高育种效率,最终构成生产新品种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已经成型,我们正在进 的流水线。
行攻关实验,以实现高效低成本。
”刘洪禹不 “在这样的育种体系下,可以极大缩短玉无自豪地说。
米育种的时间。
”关义新告诉 记者。
目前,他们已经选育出 一批可与外资公司品种相抗 衡的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 经过3年多点测试的结果显 示,在吉林省、辽宁省等地 区,这些新品种比主推品种 “先玉335”增产5%~8%。
关义新所说的“先玉 335”,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 的玉米杂交种。
在我国由敦 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按 照美国先锋公司的质量标准 和专有技术独家生产加工销 售,在我国部分玉米产区广 泛种植。
关义新团队在玉米地间 杂谈 人的真正记忆是从受启蒙
教育开始,因为从此系统性地增长知识,人的记忆力也开始大大增强。
小学也是一个人第一次接触社会,到上大学前,一个人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整个这一阶段对人的塑造至关重要,我们的教育成功与否,关键看这个阶段的教育。
记忆中,你的这一阶段过得怎样?可以从你现在的心情想起。
我的基础教育占据了整个 八零年代, 二十世纪八零年代,从1978年上小学开始,到1990年上大学为止。
促使我反思八零年代的是,现在孩子的小学教育问题和我的研究生状况。
小学是一个人受系统教育的头,研究生是一个人受系统教育的尾,我把这一头一尾拿出来和我的八零年代比较,中国教育问题当纤毫毕现。
母亲是教师,在我出生的七零年代,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局安排在不同村子巡回执教,于是我跟着母亲在农村生活。
农村的生活苦不苦,没有记忆了,总之那时人们都不宽裕,但那时的农村却很安宁。
我待过的最后一个村子附近有个小水库,每年春天,从水库引水灌溉农田,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整天在泥地里玩。
二年级时父亲把母亲的工作调 我 姻徐耀 的 基 础 教 育 观 到县城,我的农村生活结束。
在 我的记忆里,没有任何关于“文 革”的直接印象,而人民公社只 意味着村委会院子里的大钟,管 人们上工的。
记忆里没有饥饿, 虽然吃得不好。
1976年的唐山大 地震给了我第一次恐惧的记忆, 世界在摇晃,我也在颤抖,长大 后我觉得那时的社会动员能力 很强,中南海一个号令会不打一点折扣地通过大 喇叭传到哪怕最偏远的农村。
我的学前期就是像 个小动物一样,跟着母亲,没有任何社会的干扰。
小学时懂点事了,谢天谢地,那个时候懂的事 都是正常人生最自然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这一批人 是接受最正常教育的一代,因为前无“文革”等纷繁 复杂的政治运动的影响,后无世纪之交开始的全社 会浮躁的影响,我们就在一个顺其自然的教育环境 中长大。
老师没有绩效考核的压力,不管水平高 低,只是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课讲了,对学生们也 没有成绩的要求,我们也非常轻松,聪明或者勤奋 就成绩好点,家长也不会指望什么。
老师按照教学 大纲有条不紊地上课、考试,记忆中老师极少调 课,也从未有过什么补习班。
现在中小学最大的问 题
是提前教育,违反人自然的生理发育规律,比 如,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就要进入复习,离高考 还有一年就要进入复习,老师们和家长们对每
次考试都如临大敌,这种焦躁心态是社会缺乏安 全感的必然反映。
提前教育实际上以放弃慢孩子的 前途为代价,极度不公平,结果培养了很多所谓的 “急才”,适合脑筋急转弯的那种。
贵人语迟,脑子反 应快不见得更优秀。
中学时代开始体会到包产到户和改革开放 的
影响。
首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 来,物质丰富了,生活改善了,出现了零零星星的 万元户,然而贫富分化尚不明显,人们尚能安居 乐业,我们当学生的也顺其自然地享受着经济改 革的成果。
但是,也有人因担心资本主义复辟而 自杀,这也算改革开放赞歌中的一丝杂音吧。
到 了八零年代后期,拜金主义初露端倪,老师的心 态出现变化,中学老师开始办小卖部、小吃摊挣 钱,副校长带领一批年轻老师下海办企业,毁掉 很多潜在的优秀教师。
即使如此,学校也没有采 取绩效考核的办法来提高升学率,我还是在自然 的状态下考上了大学。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没有 经过任何人、任何方式的逼迫,所以我才能一直 保持学习的动力。
进入九零年代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社 会阶层流动性减弱,穷人的孩子越来越丧失提升自 己阶层的机会,老百姓把高考作为孩子、自己乃至 家族唯一的希望,于是考大学的竞争白热化。
恰恰 相反,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或者不愿意找到正确的道 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而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 远,可以说,“985
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做法以 放弃教育公平为基础,是教育偏离社会主义的源 头。
到如今,事情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上流社会为 富不仁,底层社会盛行犬儒主义,“我们既然没人 爱,我们也不爱别人”,于是曾经最体现社会伦理的 地
方———家庭,发生严重的破坏伦理的事情,伦理 破坏是教育失败的直接后果。
现在的孩子们,浮躁与功利已经被家长和学 校植入他们的潜意识,每个孩子都是在催促声中 长大,对学习早已厌烦,我们怎么能够期望他们 成为社会需要的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呢?邵鹏在新 作《顶尖大学里,彻底的失败者》一文中引发了很 多人的思考,成功究竟是怎样的渴望?成功已经 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唯一目标,但世俗的成功又 是虚幻的,那些倒下的贪官曾经是被人钦羡不已 的成功者。
成功学是教育的毒药。
因此,应该让教育制度回到以公平为原则的 社会主义道路,让一个人的受教育过程回归顺其 自然,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成功教育,否则被教育 者将分化为“精致光鲜的利己主义者”和“粗鄙冷 漠的犬儒主义者”,这样的社会结构不稳定,正如 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不稳定,其实前者是后 者的果。
教育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教学不能通 过抢跑来得到虚假的好成绩。
教育机构要重新定 位自己的职责,教育资源要为全民族服务,而不 是只为精英阶层服务。
但愿未来二十年后,孩子 们可以在顺其自然的教育环境正常成长。
(作者系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网络推广 #有哪些 #便宜 #有哪些 #好网站 #有哪些 #视频剪辑 #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