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星期
三 周刊 追踪国际教育服务留学需要 主编:杨桂青编辑:黄金鲁克设计:王保英校对:冯华电话:010-82296623QQ(微信号):421157423邮箱:hjlk010@ 11 留学观察 海外留学婚恋这档事儿 近年来,海外中国留学生因婚恋问题引起的纠葛屡屡引发关注。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13年,中国籍留学生次永飞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将前女友刺死。
婚恋问题考验的是人性和情商,因此我们在伤痛之余,亦深入反思:留学生婚恋该如何引导?本版就此邀请学者撰写文章,以期为准留学生们提供理性的婚恋指导。
同时,亦欢迎相关读者就留学婚恋问题来稿。
———编者 ■张雷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儿。
然而,对于在海外留学的适龄青年学子而言,却显得如此困难和触不可及。
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他们一边要应付比国内繁重数倍的学业和科研任务,一边还要艰难地寻找不知身在何方的另一半。
尽管现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可还有很多青年学子在面临婚恋这个话题时显得无助与手足无措。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
如果在百度网站输入“海外留学相亲”关键词进行搜索的话,会发现留学生、海归交友难、婚恋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许多知名相亲网站都推出了“海外留学相亲专区”,其中不乏海外名校毕业、博士等闪耀着光环的简历。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发苍苍的父母替儿女相亲的场面在令人感动的同时也平添了无奈与思考。
这一切都阐释着,对于正在海外留学的广大中国学生这个群体,特别是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婚恋这件事,还真不是小事。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这看似网络上对于在校园内苦读的研究生群体戏谑式的调侃,其实更是很多海外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真实写照。
目前,整体而言,出国留学的女生要比男生多一些。
韩国教育部及教育开发院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韩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中,性别比例基本上为45%(男):55%(女),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一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女生的比例更高,甚至达到了70%左右。
这个特殊群体很大一个共性特征是未婚、单身。
某知名媒体海外留学生感情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大海外留学生中,只有31.7%(调查时结果)的留学生有男(女)朋友,而且有近16%的留学生处于异地恋状态。
笔者在韩国留学和工作期间,曾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做过一个在线网络调查,情况更为严峻。
调查显示, 在韩国的近七万名中国留学生群体中,结婚成家的比例不超过7%,大多处于未婚、单身状态,其余的要么干脆无男(女)朋友,要么男(女)朋友在国内,要么在国外遇到看得顺眼的就先将就着。
更令人深思的是,有些留学生甚至30多岁还从未谈过恋爱,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更别提正确合理地处理婚恋问题。
整体上说,正在海外留学的广大中国学生这个群体的感情状态处于一种“供给充足、需求旺盛”的态势,在这种供需两旺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市场资源配置原理,海外中国留学生找到合适的伴侣应该不会很困难,可是,正如笔者经常在博士联谊会交流群里听到学者朋友们所言的那样,“人员圈子小、互动接触少、信息不对称、状态不稳定、学业压力重、顾及因素多”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海外学人顺利找到另一半。
喝洋墨水、留洋、留学生、海外名校博士、海外学人学者,这些听起来很令人羡慕的词儿,在终身大事这道现实的门槛面前,不少人蔫儿了下来。
再华丽的身份符号,也丝毫于事无补,统统悲催地败给了婚恋这档子事儿。
婚恋压力,源自父母和亲友 韩国留学和工作期间,笔者结交了首尔国立大学一位好哥们儿,他在来韩国留学之前曾经有个女友。
两人感情甚好,然而交往认识一年之后,他自己就遇到了被单位派出留学的情况。
和时任女友两人难舍难分,来到国外以后,经常打 电话联系,可是异地恋很难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交往两年半后的一天,因为异地恋的缘故,在火山爆发似的一顿无名发火之后,两人和平地提出了分手。
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他深沉而痛苦地告诉我,“兄弟,记住哥的话,千万不要异地恋,不然你会死得很惨。
”说这话时,这位刚强的山东大汉早已哽咽得话不成声。
后来,陆陆续续有很多热心人,也包括我在内都曾经张罗为这位哥们儿介绍女友,但是他总感觉着自己还没安定下来,将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感情这方面也就一直处于断档状态。
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来自各界的压力,最多的就是,“这人眼光太高,太挑剔”。
然而,笔者认为,如果这时候他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的话,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就笔者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海外大龄留学生的婚恋压力,主要源自父母和亲友。
随着父母双亲的年龄日趋增高,对于子女的婚事尤其费心和挂念。
记得当时笔者每次打电话给家里,很多时候的主题都不由自主地被父母引到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妈妈总会着急地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找没找到合适的,究竟要找什么样的,我有生之年到底能不能等到你成家啊?”刚开始,心里会抱怨妈妈的唠叨,可慢慢地,笔者也理解了父母把子女成家立业当做他们人生一部分任务的心态。
他们会认为,孩子还没成家,没结婚生子,就意味着自己的事情还没张罗完。
相亲节目,过度消费的无奈 客观而言,青年学子在国外留学是一条别人看上去光鲜无比,其实充 满荆棘与艰辛的道路。
暂且撇开饮食、住宿、气候、语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不说,最难排解的可能还是夜深人静时那种孤单、落寞、寂寥的无助感。
其中,既有对国内父母亲友的绵绵思念,更有对未来的徘徊、彷徨、踌躇以及不安,更不用提那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身体以及旺盛的荷尔蒙等。
这些来自心理和生理层面上的压力,无疑都推动着年轻学子想要找个可以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的人聊聊天,找个心仪的异性牵手江边散步,共同享受春花秋月、冬雪飘飘的浪漫。
因此,近年来,为了解决海外学子的“终身大事”,国内各种电视相亲节目、专业相亲网站,甚至是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海外高校学联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举办各种形式的“鹊桥会”、“非诚(成)勿扰”、“牵手一生”、“千里一线牵”、“佳人有约”等联谊相亲节目,如雨后竹笋一样冒了出来,甚至在留学生人数比较集中的北美等地海外专场等也都开得红红火火,可谓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给莘莘学子的海外留学生活增添了不少亮丽色彩。
然而,这些节目在赚足了人气和口袋,消费了海外学人学者对浪漫爱情和忠贞婚姻的追求的同时,究竟给留学生群体带来了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据一个参加过国内某省卫视相亲节目的同学说,国内的相亲婚恋节目完全就是商业化运作,嘉宾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编导事先安排好的,就像抹了一层厚厚的胭脂,根本看不到真实的面目。
也许这样的节目出发点是好的,为解决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导致的“剩男剩女”群体的婚恋难题,一定程度上采取适当的商业化运作也无 资料图片 可厚非。
然而,如果这些节目组过度地消费那些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来这里寻找人生伴侣的海外留学生对于美好爱情及人生的追求和憧憬,就显得太缺乏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了。
走出圈子,去了解身边的人 因此,在看清楚了这些所谓的婚恋相亲节目的内幕之后,在许多国家,一群又一群热心的年轻海外学人学者自发组织起来,在学校的礼堂甚至阶梯教室、露天剧场组织属于他们自己的相亲节目舞台,发动身边的单身男女参加、免费提供交友信息。
无论是成本上还是个人信息的可信度上,也无论是双方的家庭情况或者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这种形式都要真实靠谱得多。
这些节目的初衷也很好,双方如果觉得合适般配可以牵手成功,甚至走向婚姻殿堂,也可以经过一段深入考验成为海外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顺其自然是这些活动不变的信条。
作为一个在国外学习生活多年的老留学生,笔者深知海外留学生内心的辛酸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幸福爱情的那种炽热情怀。
因此,在这里笔者也建议和呼吁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们,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要多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多参与学校或者我国驻外领、使馆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
只有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机会、有可能遇到自己心仪的人,才能够深层次地了解对方了解身边的人,也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而美好的爱情。
(作者系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韩国延世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留学故事 和法国房东一家的幸福时光这一年,带给我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家庭满满的爱,而这在其他留学生身上鲜有感受到——— ■王玉珏 2010年开始,我赴法国国立文献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一天,跟朋友吃饭,无意间听说她之前在一个法国家庭住了一年,偶尔教孩子中文,如同“家庭教师”的经历。
那时,我来法国已经好几年了,一个人的生活让我苦闷不堪,正期待着能与法国朋友合租,一方面有人“解闷”,另一方面也可以练习一下法语。
就这样,她把我介绍给了她曾经生活的这个家庭。
于是,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是一个纯正的法国家庭,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和弟弟。
他们,既没有中国血统,也没有中国文化背景。
为什么想要学习中文呢?因为哥哥喜欢“宠物小精灵”,想要学习那个“外语”,而 爸爸误把日语错认为是中文,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孩子们开始了中文的学习。
亚历山大是哥哥,今年9岁,长得像哈利·波特,是学校里的“忧郁小王子”,因此班上很多女孩都围着他转。
有一次,我会开玩笑地问亚历山大:“喜欢你的女生里面有没有你中意的啊?”他很认真地回答:“我上一次爱得很受伤,所以现在不敢爱了。
” 琼-巴蒂斯特是弟弟,今年5岁半。
他跟我的性格非常相似,所以我们经常吵架和冷战,互不搭理。
尽管如此,却并不影响我们在冷战后立刻和好。
他是个很感性的孩子,一次我要出门,他以为我要回国,就突然抱着我说:“玉珏,你要替我向你爸 爸妈妈问好,你要跟他们说,你现在不是独生子女,你有两个弟弟。
” 那一刻,我感动得泪如雨下。
我常常说,真的很感谢他让我知道什么是“爱”。
每当讲到我们的故事,朋友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国籍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也存在着障碍的我们,这样天天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有矛盾呢?当然会有。
就如同哪怕是跟我们最深爱的人———父母、爱人和家庭,我们也会有矛盾、闹别扭一样,关键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态度。
如果把这些矛盾“上纲上线”到一些国籍、文化或者其他问题上,那矛盾自然是无法轻易调和。
事实上,“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它通过语言得以表达,再加上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传递,爱是不会被这些所谓 的障碍所阻挡的,再大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分歧,但是不可否认,生活上的不便自然是难免。
例如,这一年当中我很少跟朋友聚会,因为他们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活;孩子偶尔会生病,打乱的除了爸爸妈妈的节奏,还有我的学习节奏;家里住得比较远,每天去学校要花两个小时路程……然而,生活的不便与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幸福是从图书馆回家时,惊喜地看到房间里放着的“鲜花”和“巧克力”;幸福是实习时,在视频里看到亚历山大一边做中文作业,一边跟我抱怨他周末做了多少家务;幸福是这个时候,我在写他们的故事,他们在一边 认真地看动画片……这一年里,我学会了下国际象棋、 玩宠物小精灵卡;这一年里,孩子们经常邀请我参加“枕头大战”,让我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加强”;这一年里,我又感觉自己活得像个“小公主”,被他们用心地宠爱着…… 没有不散的“宴席”。
一年到了,不管我有多不舍和眷恋,还是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
这一年,带给我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家庭满满的爱,而这在其他留学生身上鲜有感受到。
我为了学业要暂时离开一下,像两个弟弟期待的那样,我要更加努力,做让他们骄傲的姐姐。
这一年,已经结束;一辈子,却刚刚开始。
留学资讯 新西兰国际学生调查结果出炉 日前,由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委托进行的2014年度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和私立培训机构国际学生晴雨表调查结果公布。
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国际学生对在新西兰的留学经历评价很高,对英语语言培训和私立培训机构特色专业教育方面的评价指数均高于国际基准。
该调查深入了解了两千多名在新西兰就读的国际学生对新西兰教育机构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对院校的选择、预期、看法以及在校学习经历。
调查中还纳入了国际基准,以对比新西兰与其他国家在英语语言培训和私立培训机构特色专业教育等方面的表现。
近期,新西兰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和私立培训机构还共同召开了互动研讨会,探讨此次调查结果,并研究最佳教育实践案例。
研讨会的参与者一致认为,帮助留学生建立和实现预期目标、增强其与新西兰本地人的良好互动,是未来教育工作的重点。
研讨会还探讨了以下问题:通过鼓励学生深入社区,积极参与文化、体育等各类社团,帮助学生缓解其与学校和社区的疏离感;在留学生抵达新西兰之前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即将就读课程以及新西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
调查显示,社交网站并非影响学生择校决定的重要因素,教育机构须据此反思自身的市场推广活动,为学生的深造和就业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黄金鲁克) 商排学名院并选非择首,要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商学院排名是学生在商学院申请中普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
一,有些甚至认为此要素是学生进行项目选择的最重要标准。
然而,根据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委员会(GMAC)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学校排名之外的综合因素。
在被问及申请学校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重要性上的排序时,世界各地的学生有着明显不同的回答,而且学习目的地的差异非常明显。
就全球而言,52%的有意向申请商学院的学生希望出国留学,这一比例在2010年仅为40%。
这一现象在亚太和中东地区尤为明显,例如70%的中国受调查者表示更青睐海外留学项目。
调查显示,全球十大首选商学院学习目的地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印度、香港、德国、新加坡、荷兰和澳大利亚。
对中国学生而言,完成商科管理研究生教育之后最具吸引力的两大就业行业是金融会计业(65.7%)和咨询业(46.8%)。
尽管美国仍是全球学生的首选学习目的地,但整体在过去一年有所下降,2013年7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美国,这一比例在2014年只有66%。
目前,55.4%的中国受访者将美国视为首选学习目的地。
当然,学费负担问题仍是所有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48%的学生表示,上商学院所需要的费用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44%的学生仍在犹豫是否要贷款上学。
然而,自2010年以来,这两部分学生的比例都在下降。
与其他国际留学生相比,对中国学生而言,经济问题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全球有14%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经济问题是最重要的标准,仅有8.6%的中国学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在经济问题中,学费和能否获取奖学金、助学金是中国学生最为关心的。
(黄金鲁克) 探新讨东国方际游学 什么是游学?近日,新东方国际游学 10周年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新东方 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在发言中表 示,游学是行走中的世界课堂。
游学是教育 产品,是要给孩子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欧美,游学已 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新东方游学10年来,已 经带领10万名中国孩子走向世界,并把世界 带回中国。
10万名学生跟随新东方老师前往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 和地区,参加8类不同主题的游学路线。
目前,
中国游学市场还处在比较混乱的 状态。
成长、快乐、安全成为家长选择国际 游学时关心的三大问题。
刘婷表示,选择游 学项目,家长需要谨慎,因为每个孩子都有 不同的特点。
如果选择不合适的游学项目, 可能会让孩子的内心受挫。
在论坛上,英美教育研究专家表示,在 游学这座移动课堂里,发掘和培养孩子对广 阔多元的世界的热爱,进而充满探索未知的 动力和勇气,而且在此过程中所打下的语言 基础、培养的独立自主能力、参加的广发社 交活动、所展示出来的优秀自信的自己,正 是世界名校所欣赏并需要的。
(张东)
三 周刊 追踪国际教育服务留学需要 主编:杨桂青编辑:黄金鲁克设计:王保英校对:冯华电话:010-82296623QQ(微信号):421157423邮箱:hjlk010@ 11 留学观察 海外留学婚恋这档事儿 近年来,海外中国留学生因婚恋问题引起的纠葛屡屡引发关注。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13年,中国籍留学生次永飞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将前女友刺死。
婚恋问题考验的是人性和情商,因此我们在伤痛之余,亦深入反思:留学生婚恋该如何引导?本版就此邀请学者撰写文章,以期为准留学生们提供理性的婚恋指导。
同时,亦欢迎相关读者就留学婚恋问题来稿。
———编者 ■张雷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儿。
然而,对于在海外留学的适龄青年学子而言,却显得如此困难和触不可及。
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他们一边要应付比国内繁重数倍的学业和科研任务,一边还要艰难地寻找不知身在何方的另一半。
尽管现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可还有很多青年学子在面临婚恋这个话题时显得无助与手足无措。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
如果在百度网站输入“海外留学相亲”关键词进行搜索的话,会发现留学生、海归交友难、婚恋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许多知名相亲网站都推出了“海外留学相亲专区”,其中不乏海外名校毕业、博士等闪耀着光环的简历。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发苍苍的父母替儿女相亲的场面在令人感动的同时也平添了无奈与思考。
这一切都阐释着,对于正在海外留学的广大中国学生这个群体,特别是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婚恋这件事,还真不是小事。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这看似网络上对于在校园内苦读的研究生群体戏谑式的调侃,其实更是很多海外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真实写照。
目前,整体而言,出国留学的女生要比男生多一些。
韩国教育部及教育开发院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韩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中,性别比例基本上为45%(男):55%(女),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一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女生的比例更高,甚至达到了70%左右。
这个特殊群体很大一个共性特征是未婚、单身。
某知名媒体海外留学生感情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大海外留学生中,只有31.7%(调查时结果)的留学生有男(女)朋友,而且有近16%的留学生处于异地恋状态。
笔者在韩国留学和工作期间,曾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做过一个在线网络调查,情况更为严峻。
调查显示, 在韩国的近七万名中国留学生群体中,结婚成家的比例不超过7%,大多处于未婚、单身状态,其余的要么干脆无男(女)朋友,要么男(女)朋友在国内,要么在国外遇到看得顺眼的就先将就着。
更令人深思的是,有些留学生甚至30多岁还从未谈过恋爱,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更别提正确合理地处理婚恋问题。
整体上说,正在海外留学的广大中国学生这个群体的感情状态处于一种“供给充足、需求旺盛”的态势,在这种供需两旺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市场资源配置原理,海外中国留学生找到合适的伴侣应该不会很困难,可是,正如笔者经常在博士联谊会交流群里听到学者朋友们所言的那样,“人员圈子小、互动接触少、信息不对称、状态不稳定、学业压力重、顾及因素多”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海外学人顺利找到另一半。
喝洋墨水、留洋、留学生、海外名校博士、海外学人学者,这些听起来很令人羡慕的词儿,在终身大事这道现实的门槛面前,不少人蔫儿了下来。
再华丽的身份符号,也丝毫于事无补,统统悲催地败给了婚恋这档子事儿。
婚恋压力,源自父母和亲友 韩国留学和工作期间,笔者结交了首尔国立大学一位好哥们儿,他在来韩国留学之前曾经有个女友。
两人感情甚好,然而交往认识一年之后,他自己就遇到了被单位派出留学的情况。
和时任女友两人难舍难分,来到国外以后,经常打 电话联系,可是异地恋很难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交往两年半后的一天,因为异地恋的缘故,在火山爆发似的一顿无名发火之后,两人和平地提出了分手。
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他深沉而痛苦地告诉我,“兄弟,记住哥的话,千万不要异地恋,不然你会死得很惨。
”说这话时,这位刚强的山东大汉早已哽咽得话不成声。
后来,陆陆续续有很多热心人,也包括我在内都曾经张罗为这位哥们儿介绍女友,但是他总感觉着自己还没安定下来,将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感情这方面也就一直处于断档状态。
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来自各界的压力,最多的就是,“这人眼光太高,太挑剔”。
然而,笔者认为,如果这时候他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的话,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就笔者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海外大龄留学生的婚恋压力,主要源自父母和亲友。
随着父母双亲的年龄日趋增高,对于子女的婚事尤其费心和挂念。
记得当时笔者每次打电话给家里,很多时候的主题都不由自主地被父母引到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妈妈总会着急地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找没找到合适的,究竟要找什么样的,我有生之年到底能不能等到你成家啊?”刚开始,心里会抱怨妈妈的唠叨,可慢慢地,笔者也理解了父母把子女成家立业当做他们人生一部分任务的心态。
他们会认为,孩子还没成家,没结婚生子,就意味着自己的事情还没张罗完。
相亲节目,过度消费的无奈 客观而言,青年学子在国外留学是一条别人看上去光鲜无比,其实充 满荆棘与艰辛的道路。
暂且撇开饮食、住宿、气候、语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不说,最难排解的可能还是夜深人静时那种孤单、落寞、寂寥的无助感。
其中,既有对国内父母亲友的绵绵思念,更有对未来的徘徊、彷徨、踌躇以及不安,更不用提那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身体以及旺盛的荷尔蒙等。
这些来自心理和生理层面上的压力,无疑都推动着年轻学子想要找个可以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的人聊聊天,找个心仪的异性牵手江边散步,共同享受春花秋月、冬雪飘飘的浪漫。
因此,近年来,为了解决海外学子的“终身大事”,国内各种电视相亲节目、专业相亲网站,甚至是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海外高校学联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举办各种形式的“鹊桥会”、“非诚(成)勿扰”、“牵手一生”、“千里一线牵”、“佳人有约”等联谊相亲节目,如雨后竹笋一样冒了出来,甚至在留学生人数比较集中的北美等地海外专场等也都开得红红火火,可谓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给莘莘学子的海外留学生活增添了不少亮丽色彩。
然而,这些节目在赚足了人气和口袋,消费了海外学人学者对浪漫爱情和忠贞婚姻的追求的同时,究竟给留学生群体带来了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据一个参加过国内某省卫视相亲节目的同学说,国内的相亲婚恋节目完全就是商业化运作,嘉宾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编导事先安排好的,就像抹了一层厚厚的胭脂,根本看不到真实的面目。
也许这样的节目出发点是好的,为解决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导致的“剩男剩女”群体的婚恋难题,一定程度上采取适当的商业化运作也无 资料图片 可厚非。
然而,如果这些节目组过度地消费那些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来这里寻找人生伴侣的海外留学生对于美好爱情及人生的追求和憧憬,就显得太缺乏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了。
走出圈子,去了解身边的人 因此,在看清楚了这些所谓的婚恋相亲节目的内幕之后,在许多国家,一群又一群热心的年轻海外学人学者自发组织起来,在学校的礼堂甚至阶梯教室、露天剧场组织属于他们自己的相亲节目舞台,发动身边的单身男女参加、免费提供交友信息。
无论是成本上还是个人信息的可信度上,也无论是双方的家庭情况或者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这种形式都要真实靠谱得多。
这些节目的初衷也很好,双方如果觉得合适般配可以牵手成功,甚至走向婚姻殿堂,也可以经过一段深入考验成为海外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顺其自然是这些活动不变的信条。
作为一个在国外学习生活多年的老留学生,笔者深知海外留学生内心的辛酸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幸福爱情的那种炽热情怀。
因此,在这里笔者也建议和呼吁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们,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要多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多参与学校或者我国驻外领、使馆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
只有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机会、有可能遇到自己心仪的人,才能够深层次地了解对方了解身边的人,也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而美好的爱情。
(作者系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韩国延世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留学故事 和法国房东一家的幸福时光这一年,带给我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家庭满满的爱,而这在其他留学生身上鲜有感受到——— ■王玉珏 2010年开始,我赴法国国立文献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一天,跟朋友吃饭,无意间听说她之前在一个法国家庭住了一年,偶尔教孩子中文,如同“家庭教师”的经历。
那时,我来法国已经好几年了,一个人的生活让我苦闷不堪,正期待着能与法国朋友合租,一方面有人“解闷”,另一方面也可以练习一下法语。
就这样,她把我介绍给了她曾经生活的这个家庭。
于是,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是一个纯正的法国家庭,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和弟弟。
他们,既没有中国血统,也没有中国文化背景。
为什么想要学习中文呢?因为哥哥喜欢“宠物小精灵”,想要学习那个“外语”,而 爸爸误把日语错认为是中文,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孩子们开始了中文的学习。
亚历山大是哥哥,今年9岁,长得像哈利·波特,是学校里的“忧郁小王子”,因此班上很多女孩都围着他转。
有一次,我会开玩笑地问亚历山大:“喜欢你的女生里面有没有你中意的啊?”他很认真地回答:“我上一次爱得很受伤,所以现在不敢爱了。
” 琼-巴蒂斯特是弟弟,今年5岁半。
他跟我的性格非常相似,所以我们经常吵架和冷战,互不搭理。
尽管如此,却并不影响我们在冷战后立刻和好。
他是个很感性的孩子,一次我要出门,他以为我要回国,就突然抱着我说:“玉珏,你要替我向你爸 爸妈妈问好,你要跟他们说,你现在不是独生子女,你有两个弟弟。
” 那一刻,我感动得泪如雨下。
我常常说,真的很感谢他让我知道什么是“爱”。
每当讲到我们的故事,朋友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国籍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也存在着障碍的我们,这样天天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有矛盾呢?当然会有。
就如同哪怕是跟我们最深爱的人———父母、爱人和家庭,我们也会有矛盾、闹别扭一样,关键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态度。
如果把这些矛盾“上纲上线”到一些国籍、文化或者其他问题上,那矛盾自然是无法轻易调和。
事实上,“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它通过语言得以表达,再加上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传递,爱是不会被这些所谓 的障碍所阻挡的,再大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分歧,但是不可否认,生活上的不便自然是难免。
例如,这一年当中我很少跟朋友聚会,因为他们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活;孩子偶尔会生病,打乱的除了爸爸妈妈的节奏,还有我的学习节奏;家里住得比较远,每天去学校要花两个小时路程……然而,生活的不便与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幸福是从图书馆回家时,惊喜地看到房间里放着的“鲜花”和“巧克力”;幸福是实习时,在视频里看到亚历山大一边做中文作业,一边跟我抱怨他周末做了多少家务;幸福是这个时候,我在写他们的故事,他们在一边 认真地看动画片……这一年里,我学会了下国际象棋、 玩宠物小精灵卡;这一年里,孩子们经常邀请我参加“枕头大战”,让我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加强”;这一年里,我又感觉自己活得像个“小公主”,被他们用心地宠爱着…… 没有不散的“宴席”。
一年到了,不管我有多不舍和眷恋,还是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
这一年,带给我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家庭满满的爱,而这在其他留学生身上鲜有感受到。
我为了学业要暂时离开一下,像两个弟弟期待的那样,我要更加努力,做让他们骄傲的姐姐。
这一年,已经结束;一辈子,却刚刚开始。
留学资讯 新西兰国际学生调查结果出炉 日前,由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委托进行的2014年度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和私立培训机构国际学生晴雨表调查结果公布。
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国际学生对在新西兰的留学经历评价很高,对英语语言培训和私立培训机构特色专业教育方面的评价指数均高于国际基准。
该调查深入了解了两千多名在新西兰就读的国际学生对新西兰教育机构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对院校的选择、预期、看法以及在校学习经历。
调查中还纳入了国际基准,以对比新西兰与其他国家在英语语言培训和私立培训机构特色专业教育等方面的表现。
近期,新西兰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和私立培训机构还共同召开了互动研讨会,探讨此次调查结果,并研究最佳教育实践案例。
研讨会的参与者一致认为,帮助留学生建立和实现预期目标、增强其与新西兰本地人的良好互动,是未来教育工作的重点。
研讨会还探讨了以下问题:通过鼓励学生深入社区,积极参与文化、体育等各类社团,帮助学生缓解其与学校和社区的疏离感;在留学生抵达新西兰之前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即将就读课程以及新西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
调查显示,社交网站并非影响学生择校决定的重要因素,教育机构须据此反思自身的市场推广活动,为学生的深造和就业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黄金鲁克) 商排学名院并选非择首,要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商学院排名是学生在商学院申请中普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
一,有些甚至认为此要素是学生进行项目选择的最重要标准。
然而,根据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考试委员会(GMAC)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学校排名之外的综合因素。
在被问及申请学校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重要性上的排序时,世界各地的学生有着明显不同的回答,而且学习目的地的差异非常明显。
就全球而言,52%的有意向申请商学院的学生希望出国留学,这一比例在2010年仅为40%。
这一现象在亚太和中东地区尤为明显,例如70%的中国受调查者表示更青睐海外留学项目。
调查显示,全球十大首选商学院学习目的地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印度、香港、德国、新加坡、荷兰和澳大利亚。
对中国学生而言,完成商科管理研究生教育之后最具吸引力的两大就业行业是金融会计业(65.7%)和咨询业(46.8%)。
尽管美国仍是全球学生的首选学习目的地,但整体在过去一年有所下降,2013年7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美国,这一比例在2014年只有66%。
目前,55.4%的中国受访者将美国视为首选学习目的地。
当然,学费负担问题仍是所有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48%的学生表示,上商学院所需要的费用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44%的学生仍在犹豫是否要贷款上学。
然而,自2010年以来,这两部分学生的比例都在下降。
与其他国际留学生相比,对中国学生而言,经济问题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全球有14%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经济问题是最重要的标准,仅有8.6%的中国学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在经济问题中,学费和能否获取奖学金、助学金是中国学生最为关心的。
(黄金鲁克) 探新讨东国方际游学 什么是游学?近日,新东方国际游学 10周年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新东方 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在发言中表 示,游学是行走中的世界课堂。
游学是教育 产品,是要给孩子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欧美,游学已 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新东方游学10年来,已 经带领10万名中国孩子走向世界,并把世界 带回中国。
10万名学生跟随新东方老师前往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 和地区,参加8类不同主题的游学路线。
目前,
中国游学市场还处在比较混乱的 状态。
成长、快乐、安全成为家长选择国际 游学时关心的三大问题。
刘婷表示,选择游 学项目,家长需要谨慎,因为每个孩子都有 不同的特点。
如果选择不合适的游学项目, 可能会让孩子的内心受挫。
在论坛上,英美教育研究专家表示,在 游学这座移动课堂里,发掘和培养孩子对广 阔多元的世界的热爱,进而充满探索未知的 动力和勇气,而且在此过程中所打下的语言 基础、培养的独立自主能力、参加的广发社 交活动、所展示出来的优秀自信的自己,正 是世界名校所欣赏并需要的。
(张东)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