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超载,到底有没有,2012/01/12

太大 0
星期四责任编辑王菁华 电话:(0531)85193571Email:jzb@ 公交超载,到底有没有 □文/图本报记者王佳声肖芳 公交车再挤也不算超载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上下班时间挤公交的时候,都难以保持优雅,这是一次剧烈的对抗运动。
”“济南部落”论坛中,贴满了类似的挤公交感言。
在全国严查“三超一疲劳”的当下,普通客运车辆超载一个人,交管部门就会把司机“罚到吐血”,而对一辆辆在眼皮子底下挤成“肉罐头”的公交车,交管部门却熟视无睹。
同样是机动客运车辆,为何“待遇”差别如此之大?这让很多市民迷惑不解。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公交车基本不可能出现超载现象。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营运市场部部长邓军航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交管部门界定机动车核载人数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安机关核发的行车证上的核定人数。
如果实载人数超过核载人数,便视为超载。
既然如此,那么,公交车的核定人数是多少呢?根据国家建设部2001年印发的《城市建设系统指标解释》,公共汽(电)车的定位(定员)数,即额定载客量的计算公式为:客位数=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
在国家标准中,这个公式里的“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多达8人。
目前,公交车沿用的是1987年国家颁布的《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
根据这个强制性 标准,城市公共汽车按每人0.125平方米核定载客数,也就是1平方米内,只要不超过8个人,就不算超载。
而根据现实经验,公交车再挤,1平方米范围内也很难站下8个人。
因此,再拥挤的公交车都算不上“超载”。
公交司机无权拒载 然而,每平方米站立8人的公交核载标准,还是引来了市民的质疑:“在封闭的车厢里,这么高的密度,呼吸都成问题!” 更让人关注的,是公交满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市民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乘客数量众多导致公交车惯性过大,刹车距离增长,容易发生追尾;其次,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拥挤的车厢里人流疏通不便,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对此,邓军航回应说,市区内公交车速度慢、行车距离短,且没有大型货运车辆,发生影响乘客生命安全的事故的概率极低。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区内公交车限速是40km/h,部分车辆上还安装了报警器,一旦超速就会自动报警。
济南公交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区内公交车速要超过限速标准“基本不可能”。
近几年来,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市区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呈现变慢趋势。
2004年,市区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接近18km/h,到了2011年,速度下降到15km/h。
邓军航认为,公交载客数量过多带来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安全性无法保证,而是乘坐舒适度大打折扣。
那么,当公交车内人满为患时,是否可以限制乘客上车? BRT1路公交车司机刘师傅表示,城市公交要求逢站必停,不允许越站或拒载。
早晚高峰时段,只要车门能打开,车内有空间,乘客都会往上挤。
“公交车不会超载,但公司规定不得拒载。
只要车内有空间,我们都会让乘客上来。
如果实在上不来,就提醒他们等下一趟。
” ◆核心提示 近期,车辆超载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各级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对校车、客车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三超一疲劳”严查行动。
然而,每逢上下班高峰期,“等不到、上不去、走不动、下不来”的公交车,却并没有被纳入排查范围之内。
套用一句现今的网络流行语,公交超载,到底“有木有”?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拥挤不堪,似乎已成为上下班高峰时公交车内的常态。
缓解运力紧张需多管齐下 在过去的8年里,济南市公交线路由80条增加到194条,公交车数量也翻了一番,目前已超过4000辆。
但邓军航坦承,与市民的出行需求比起来,济南公交线路的开辟速度并不算快。
2011年,济南公交总公司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选 择公交出行。
公交车在出行总量中的分担率已经由2004年的14.9%上升到2011年的29.69%。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张,公交运力紧张的形势仍旧严峻。
政府曾希望通过增加公交车辆来缓解运力紧张,但每辆公交车价格动辄上百万元,资金来源成为公交公司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停车场的匮乏,制约着公共交通 省城打出 老有所养“组合拳” ◆核心提示 到2015年,济南市60岁(含)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约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0%。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2011年12月28日和30日,济南市连续出台《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资金资助暂行办法》《济南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两个政策文件,这记“组合拳”将促进济南市逐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扎实推进老龄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实现“老龄事业兴,夕阳别样红。
” □本报记者牛远飞 ▲一家老年公寓里,志愿者为老人们送去 精神的慰藉。
(济南市民政局提供) 为了缓解“一床难求”的现状,此次公布的规划中指出,济南市将大力推进机构养老服务,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面向社会老年人的住养服务机构。
2015年,全市住养服务机构养老床位数力争达到37500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张以上。
依托和利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的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每百名老年人 拥有床位3张以上 78岁的陈雅兰老人是2008年入住济南市第一老年公寓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过得很舒心。
“老年公寓里有专业人员护理,比在家里还安全、放心,不用儿女替自己操心。
” 据了解,济南市公办养老院包括第一老年公寓在内共有4家。
记者采访时发现,即便老人愿意去养老院,目前养老院的床位数也满足不了这一需求。
济南市第一老年公寓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打电话咨询入住事宜,但目前公寓已满员,无法再向社会提供更多床位。
济南市民政局的调查显示,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93万,而养老院包括公办、民营在内总共有68家,床位只有7200多张,养老床位呈现“巨大缺口”。
养老机构将获补贴 “我现在的退休金不到1200元,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
孩子替我找了好几家公办养老院,但人太多,排不上队,只好找了一家民办养老院。
”家住天桥区,已71岁的王大娘这样告诉记者。
老人说,自己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较为满意,“但价位贵了些,每月1000多元,让我很难承受。
如果降到几百元比较合适,因为看病、吃药、理疗还是要自己出钱的。
” 老人所住养老院的陈经理向记者诉苦说:“我们的价格已经很低了,许多同行由于负担 较重,都处于破产边缘,急需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扶持。
油价涨,出租车有燃油补贴,物价涨,政府能否补贴民办老年公寓?” 陈经理的经营困难有望得到缓解,在此次出台的资助办法中指出,将被资助的养老机构 的发展。
公交场站基本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新增公交车面临无处停车的困境。
据邓军航介绍,济南现有1000多辆公交车没有专用停车场,只能停在马路上。
像这种马路公交停车场,济南现有10多处。
此外,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能很好衔接,也制约着公共交通的发展。
“大型商场一开张或者学校上下学时,整条路都堵得一塌糊涂,公交车排成长龙,动弹不得。
” 然而,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交通规划的困境,突破有难度。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交运营智能调度,便被寄予厚望。
自2009年以来,济南逐步实现了对公交车辆的可视化调度。
通过GPS定位系统和3G视频监控,调度员坐在电脑前,就能清楚地看到每辆公交车的具体位置、运行状态和载客情况,并可及时向运行车辆发出指令,驾驶员则根据指令及时调整运行状态。
邓军航说,由于存在堵车、修路等不可抗因素,市区公交完全做到定点发车、准时到站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但智能调度系统的实施,已经让公交运行上了一个台阶,线路安排、车辆运行越来越合理,市民乘坐公交车的舒适度将有望不断提高。
分为已运营和新办两种类型,市级分别按立项建设、租赁房屋改扩建和托老病房三种情况予以资助。
资助类型及标准为:对于已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分为三种情况,征地立项建设的每张床位资助3000元;租赁房屋改扩建的每张床位资助2000元;依托医疗机构改扩建的每张床位资助1000元。
对于新办养老机构,也分为三种情况,2011年1月后,征地立项建设的每张床位资助4000元;租赁房屋改扩建的每张床位资助3000元;依托医疗机构改扩建的每张床位资助1000元。
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每收住一名本市籍老年人,给予每月60元的运行生活补贴。
优先考虑 困难老年人家庭 85岁的赵雪莹老人至今仍独自住在20多平方米的临街房里,唯一的女儿今年也已65岁了。
“自从小霞来了,就算我有事不能来照顾母亲,也很放心。
”老人口中的“小霞”就是济南市裕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李霞。
2007年12月,裕园社区作为济南市老龄办筹资启动的首批居家养老试点之
一,由政府资助特困老年人,为他们购买上门养老服务。
被资助的老人每月可免费得到一定数量的“居家养老服务代币券”,作为支付给“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报酬。
根据公布的规划,济南市将继续制定扶持家庭养老的政策,建立家庭养老监督和调解制度,使赡养人履行经济供养和精神慰藉义务与社会提供照料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完善实施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城乡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建立低保对象中80岁以上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困家庭的特殊生活补助制度。
对低保边缘老人和因特殊原因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给予生活和医疗方面的救助,加大对残疾老年人的帮扶力度。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考虑住房困难的低收入纯老年人家庭;规划建设一定数量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此外,规划中还提出济南市将加大老年医疗保障和救济力度。
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将老年人优先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在个人缴纳费用、报销比例、保险病种等方面给予照顾。
优先对特困老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进行医疗救助。
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探索建立老年病防治中心。
县级以上综合医院逐步设立老年人门诊和老年病房,乡镇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站(所、室)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落实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制度。
□本报记者肖芳 “白领”理想成泡影 “混得这么孬,回家让人笑话。
”27岁的王叶,自觉“一无所有”,难以坦然面对家里亲人的发问:在济南工作怎样?一个月赚多少钱?有对象了没?…… 在一个月前,她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小店,终因亏损被迫关门。
那家不足30平方米小店,曾经承载了她的美丽梦想。
王叶老家在沂蒙山区。
2005年,她来到省城一所大专院校读国际贸易专业。
在村里人看来,她虽没能考上本科,但毕竟是省城里的大学生,“只要有本事,就会有出息”。
大学3年,上网、通宵、睡觉、K歌……20出头的年轻人该经历的放纵和美好,她都没有缺席。
2008年7月,毕业了,就业压力迎面而来。
时运不济。
金融危机袭来,外贸出口行业萎缩,就业机会大幅减少,这让王叶和同学们做外贸“白领”的理想化为泡影。
全班最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不足10%。
几经周折,王叶当上了一家民营公司的化妆品销售员,因为门槛不高,“只要你愿意跑”,每月基本工资1200元。
首先要生存 2008年8月份,王叶正式入职。
她懊恼地发现,这个行业里的从业人员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像她一样大专毕业的只是少数。
可是,她已经没有退路。
走出校门时,王叶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不 我的青春,别人的城市 ◆核心提示 2012年1月8日,春运启动,离春节还有13天。
王叶站在长途汽车站的马路边上,看着乌泱乌泱的人群,突然感到一阵心酸。
“离开这里!”这个念头在她的脑子里固执地出现着。
但她最终没有跳上开往老家的客车,还是回到了自己租住的房子里。
足一个月的生活费。
当时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个月不上班,下个月就没得吃了!” “我们不是要选择,而是要生存下去。
”王叶说,像她一样,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济南没“关系”、老家没“门路”的大专毕业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一个人出差的情形:先坐火车到烟台,然后坐汽车到蓬莱,最后坐船到长岛。
中途找了个小旅馆过夜,一晚上15块钱。
10平方米的隔板屋,一张破烂的小床,一台老旧的电视,异味弥漫的公共厕所,以及夜里不知道哪里传来的声响。
“吓死了,看了一晚上电视,基本没敢睡觉。
”即便如此,她还是倒贴了5块钱的住宿费,因为除了路费,公司只为出差员工提供每天10块钱的补助。
一年以后,她还是决定辞职,不是因为吃不 了苦,而是因为一年多来,她和同事们从来没有拿到过全额提成,经理总是以各种理由克扣,“板上钉钉的事儿,他也说变就变!”王叶对此满腔愤怒。
入职一年多来,公司一直没有跟她签订劳动合同,更没有“五险一金”。
她的同学们也多数就职于小型民企、私企,基本都没签劳动合同。
自己做主 “你做得再好,别人不认可也是白搭。
”这是王叶通过第一份工作得出的“信条”。
王叶决定自己开一家化妆品店,“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租店铺,找供货商,贷款筹钱……她四处奔走,最终筹到了6万元,在清河租下了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店,月租1500元。
2010年8月8日,王叶的洗化超市正式开 张。
一开始每天营业额超过500元,扣除成本,净赚200多。
那年春节,王叶给家里每个人都带了几百元的护肤品,还给了小外甥200元的压岁钱。
可是,好景不长。
热闹过后,顾客开始减少,营业额开始下降。
从略有盈余,到收支相抵,再到入不敷出,不足一年,便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
“没钱导致产品不全,每天都缺货。
”小店渐渐门庭冷落,有时一天也进不了几个顾客。
到了2011年11月底,小店负债超过5万,终于无法支撑,被迫转让。
毕业3年零5个月后,王叶再次失业。
这一次,她连几百块钱的生活费都没有了,还背上了3万元的债。
王叶开始重新找工作,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面试官年龄比我还小,有心理压力。
” “家里人说济南风水不适合我,所以我才会这么惨。
”小店关门后,家里催促王叶回家。
她虽不相信风水之说,但也明白家人一片苦心:“这只是个借口,怕别人觉得我没本事。
但回到家里,我能干什么呢?在济南都找不到工作,回去就能找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听着羽泉的新歌《我的青春我的城》:“是被自己骗了吗,还是圆不了当初说的谎?如果这儿不是我的城,我的青春她去哪儿啊……” 她觉得,这是属于她的歌,只不过,这里有她的青春,但这是属于别人的城市。
公益性岗位 补贴标准上调70元 □记者刘江波通讯员王荣顺刘宝同报道 本报讯1月9日,记者从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了解到,为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自2012年1月1日起,济南市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不超过1030元,调整至每人每月不超过1100元,提高70元。
执行期限为2012年1—3月份。
由于补贴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2012年4月份新的社保缴费基数将进行调整,届时再按新的缴费基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据了解,此次补贴的对象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且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群。
目前,济南市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政府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两项之和为济南市上年度法人单位岗位平均工资的40%。
社保补贴按照济南市社会保险缴费下限的基数和比例,补贴“四险”,个人缴费部分仍由个人承担。
情系五保老人 寒冬送去温暖 □记者田可新通讯员白照猛报道本报讯“如今吃得好、用得好,眼下还能穿着新棉衣过冬,心里真是热呼呼的。
”1月4日,在商河县玉皇庙镇敬老院居住了18年的张纯英老人穿上了由商河县民政局送来的新棉衣。
当天,该县为辖区12处乡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都送去了这份礼物,确保老人们能够温暖过冬、开心过节。
据了解,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商河县在排查敬老院冬季安全和全面解决取暖问题的同时,为当地敬老院五保老人和管理人员添置了1728件总价值58万元的皮棉衣。
而这也是自2011年7月以来开展的第二次添置被服用品工作,截至目前,夏、冬两季为全县五保老人和管理人员购置夏装、床上用品、洗衣机、皮棉衣等共计投入资金113万元。
全市民生档案 实现一地查询 □记者刘江波通讯员徐晓雷报道本报讯1月9日,记者从济南市档案馆了解到,由该馆承担的“济南市民生档案信息共享系统研究”项目已经顺利通过山东省档案局组织的专家组进行的鉴定。
至此,全市民生档案实现一地查询。
据了解,济南市档案局(馆)自2010年开始启动“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通过前期调研、制定方案、平台研发等一系列环节,在2011年建成“济南市民生档案信息共享系统”。
该系统依托济南市政务网,与11个县(市、区)档案馆进行互联,管理了13个门类的民生档案数据约200余万条,具有目录管理及分布式全文检索功能,实现了一地查询、全市联动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目标,构建起方便人民群众查阅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
该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济南市实现了市域内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民生档案管理现代化。
春节有望吃上 便宜西瓜 □记者王佳声通讯员程兴雯报道本报讯记者了解到,随着海南、缅甸产的西瓜大量上市,济南果品市场上的西瓜价格锐降。
在堤口果品批发市场的西瓜区域,经销商赵女士说:“目前,产地西瓜价格不稳,一天就能有五毛钱的落差,致使到了市场上的西瓜价格也是快速变化,前段时间还6元/公斤的无籽西瓜,几天就成了4块多钱,原来与黑美人、黑皮、花皮西瓜都有较大的差距,现在基本上相差无几了。
前面上的货价高,赔钱卖也是正常的事了,年前的西瓜走势还真不好说。
”据市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场西瓜价格确实在稳步走低。
在去年12月中旬前西瓜的平均价格还在4.6元/公斤左右,到了12月底平均价格就到了4元/公斤,进入今年1月后,平均价格则到了3.6元/公斤。
往年春节前夕的西瓜价格平均在5元/公斤左右,无籽西瓜最高达到8元/公斤。
业内人士预测,春节期间市民有望吃上便宜西瓜。
送春联 记者汤序民报道 迎龙年 1月6日,居民拿着福字、对联喜笑颜开。
当日,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组织广艺书画院的20名多书法家深入社区,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上新春祝福。

标签: #文件共享 #屏幕保护程序 #过高 #文件夹 #文件 #文件 #文件 #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