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如何整理电脑文件

文件 5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报告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序言 “信息社会”无疑是当今社会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科研信息化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早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纷纷将其纳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中。
科研信息化正在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成为保持国家竞争能力和抢占科学技术领先地位的关键驱动力量。
科研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科研方式,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直接催生新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路甬祥曾在2009年12月3日中国首届科研信息化论坛上明确指出:“科研信息化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已经引起广泛重视,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把推进科研信息化作为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举措。
我们必须勇立信息化潮头,高度重视科研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在我国科研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头,发挥“火车头”作用”。
由此可见,科研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中科院当前来说,正处于关键的历史变革时期。
信息化评估是检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手段。
为了全面了解全院各单位信息化现状,不断总结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加快推进全院的信息化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2008年信息化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2009年中科院院属各单位的信息化年度评估工作。
本报告汇集了2009年度全院信息化评估工作的总体情况,力图通过此报告,从一个侧面 反映我院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供相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本次评估得到了院、所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但由于信息化评估工作刚刚起步,在评估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此,谨向所有为本年度评估工作做出贡献的领导和同志、向参与本次评估的院属单位及承担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通过信息化评估能够进一步提升全院同志的信息化意识和理念,切实推动全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年二月八日 目录 概述

............................................................................................................

712009年院信息化评估结果总体情况............................................92信息化评估结果分项介绍............................................................15 2.1研究所各分项建设总体情况...........................................................152.2支撑单位各分项建设总体情况.......................................................162.3分院机构各分项建设总体情况.......................................................17 3研究所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18 3.1信息化综合管理.................................................................................183.2信息安全

..............................................................................................

263.3网络及IT设备环境...........................................................................263.4数据应用环境......................................................................................303.5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373.6数字文献

..............................................................................................

473.7门户网站

..............................................................................................

533.8网络科普

..............................................................................................

553.9协同环境

................................................................................................

603.10高性能计算机应用...........................................................................64 4院属单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69

附件一.....................................................................................................

771研究所信息化评估结果排名情况...............................................77 1.1研究所信息化评估综合排名...........................................................771.2研究所信息化评估分项排名...........................................................81 1.2.1信息化管理排名表...................................................................811.2.2信息安全排名表.....................................................................85 1.2.3网络及IT设备环境排名表..................................................851.2.4数据应用环境排名表............................................................891.2.5ARP系统排名表.....................................................................931.2.6协同平台排名表.....................................................................971.2.7数字文献资源排名表..........................................................1011.2.8科普排名表............................................................................1051.2.9中文网站排名表...................................................................1091.2.10英文网站排名表.................................................................1131.2.11网站综合排名表.................................................................1171.2.12超级计算机排名表................................................................121
2.支撑单位信息化评估结果排名情况.......................................125 2.1支撑单位信息化综合排名..............................................................1252.2支撑单位信息化分项排名...............................................................126 2.2.1信息化管理排名表.................................................................1262.2.2信息安全排名表.....................................................................1262.2.3网络及IT设备环境排名表..................................................1262.2.4数据应用环境排名表............................................................1272.2.5ARP系统排名表......................................................................1272.2.6数字文献资源排名表............................................................1282.2.7科普排名表..............................................................................1282.2.8中文网站排名表.....................................................................1282.2.9英文网站排名表.....................................................................1292.2.10网站综合排名表...................................................................129 3分院机构信息化评估结果排名情况..........................................130 3.1分院综合排名表...............................................................................1303.2分院机构分项排名...........................................................................130 3.2.1信息化管理排名表.................................................................130 3.2.2信息安全排名表.....................................................................1313.2.3网络及IT设备环境排名表..................................................1313.2.4ARP系统排名表......................................................................1323.2.5网站综合排名表.....................................................................

132 附件二...................................................................................................

133 12009年信息化评估指标及评价方式变化情况说明....................13322009年部分单位排名变化较大原因分析......................................1343信息化评估对于院属各单位的促进作用.......................................1354本年度院信息化评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37 附件三...................................................................................................

139 1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所)总表V7.0...........1392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及支撑单位)总表V7.01433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分院)总表V7.0...............

146 附件四...................................................................................................

149 1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所、学校及支撑单位)网站部分V1.0.................................................................................................149
2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分院)门户网站部分V1.0158 概述 为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信息化整体建设和应用水平,增强各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决定从2008年开始逐年在院属各单位开展信息化评估工作。
具体工作由中科院网络中心负责实施。
为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网络中心邀请多位院内外专家共同组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项目组,组织具有丰富信息化评估经验的专家团队来具体承担此项工作。
2009年是继2008年首次全院信息化评估之后,在全院组织实施的第二次信息化评估工作。
本次评估对各系统抽取各项指标的时间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
本年度信息化评估工作主要包括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9年4月上旬至5月中旬,项目组面向院属各单位广泛征集对评估工作的意见,深入讨论2008年信息化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第二阶段,在2009年5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项目组多次组织院内外专家召开专项研讨会,结合2008年评估需要改进的问题和2009年全院信息化工作的部署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评估问题。
第三阶段,从2009年10月初开始,项目组根据需求调研情况开始着手选择合适的网上在线问卷系统并组织该系统二次开 发及测试工作。
第四阶段,从2009年12月1日开始,网上在线问卷系统正 式向院属各单位开放,同时评估还结合ARP系统、院网站群监测系统、科技网监测系统等其他院内信息化应用平台系统,采用系统自动抽取数据、远程监控方式获取第一手的客观数据,结合专家现场检查,最终得出院属各单位信息化综合评估结果及各分项排名。
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本年度加大了专家现场检查的力度。
同时通过专家现场检查还挖掘出各单位在信息化工作中的诸多亮点。
专家组共检查了广州、成都、沈阳、上海、北京、武汉六个地区,共计24家院属单位。
2009年度中科院院属各单位综合评估结果及各分项结果,详见本报告附件
一。
本次信息化评估对象囊括了中国科学院所有院属一级法人事业单位:包括98家研究所、6家支撑单位(未包括网络中心)、11家分院(未包括北京分院)。
针对以上三类单位不同职能及特点,本次信息化评估沿用分类评估的方式,分别采用三套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以上三类单位展开评估,因此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得分不具可比性。
本次信息化评估,超级计算机应用部分依然是作为个性问卷单独进行评分和排名,其分数不纳入到研究所的综合评分。
本次信息化评估,针对新疆地区的三家单位,包括新疆分院、新疆理化所和新疆生态所,采用传真的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由此,对它们本年度信息化评估结果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身特殊情况,采用高校体系财务系统,只使用了ARP系统里部分模块,因此其评估结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作为全院信息化支撑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根据中国科学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决议,今后不再纳入到院属各单位的信息化评估对象中。
在对分院机构的评估中,北京分院目前还不具备完全法人资格,因此未参加此本年度的信息化评估工作。
12009年院信息化评估结果总体情况 由于我院信息化评估工作起步时间较短,至今仅有两年时间,目前工作的重点依然是推进院属各单位信息化工作全面发展,着重解决那些信息化工作还存在明显缺失的地方,还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到评估各单位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上面。
从2009年全院实施评估的效果来看,基本上实现了原计划在院属单位开展信息化评估的初衷,即促进全院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的,特别对部分信息化工作没有开展的研究所进行推动。
通过2008年和2009年的信息化评估工作,各单位对于信息化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各单位信息化工作发展更加全面。
初步考虑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将要调整和努力的方向是,重点拉开那些信息化程度较高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单位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引导各单位加强信息化在科研活动方面的深入应用, 信息资源整合将是今后几年信息化评估的重点,引导各研究所朝着信息化更高阶段发展。
2009年度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战略与规划、认知度与推动力、信息化人才与队伍、信息化投资、信息化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管理、运维管理、信息化集成水平、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协同平台、门户网站、科学数据库、网络科普、数字文献、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收益等方面,尚未涉及的内容包括信息化绩效管理、信息化治理、信息化标准规划、信息化节能环保、系统架构技术路线、深层次决策分析等更高层次信息化建设状况。
从评估结果来看,目前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整体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比2008年有所提升,但客观而言,中科院院属各单位信息化水平还不是很高。
98家研究所平均得分为61.1分,其中76家研究所分数集中在50分到70分之间。
最高分为82.934分,最低分为37.442分,相差45.5分,各研究所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70分到80分之间的研究所有13家;60分到70分之间的研究所有35家;50分到60分之间的研究所有41家;50分以下的研究所有7家。
本次评估排名前10名的研究所分别是:大连化物所、力学所、计算所、微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武汉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物理所、合肥物质研究院和成都生物所。
这10家研究所信息化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共性特征:1)综合得分均在70分以上,各单位之间得分差距不大;2)信息化综合水平较高,各项信息化建设都比较全面和完 善,没有明显的弱项,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信息安全、网络及IT设备、ARP应用、数字文献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情况良好; 3)主管领导对信息化有较深入的认识,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所内部有很强的内生动力,大部分单位均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信息化组织机构、人才队伍方面也比较有保证,有较充足的信息化专项资金预算和投入。
超算、科学数据库、协同环境建设等科研信息化手段也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
前10名研究所英文网站 中文网站 信息化管理10 86 420 信息安全网络及IT设备环境 科普 数据应用环境 数字文献资源 ARP协同平台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前10名研究所信息化建设各分项得分情况 排名后10名的研究所分别是:西北高原所、上海技物所、大气所、上海巴斯德所、政策所、理论物理所、自然科学史所、测地所、光电研究院和广州生物医药健康院。
这10家排名靠后的研究所普遍具有以下特点:综合信息化 水平较低,各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均有待提升,部分信息化项目建设及应用存在缺失,主要集中在科学数据库、超算、网络科普和协同平台方面,如有4家单位尚未建设和应用科学数据库,有1单位尚未开展网络科普工作,有6家单位对超算应用尚未产生需求。
分析这10家研究所排名比较靠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研究所领导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不重视制定信息化规划和工作计划、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少或几乎没有投入,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人员投入不足,很多网络和IT设备过于落后。
2)有些研究所受本学科特点影响,对信息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导致研究所内部尚未形成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研和管理的氛围。
信息化(模拟计算)作为与科学实验、理论分析并列的当代科技活动的三大手段之一的认识和理念要进一步加强。
3)有些研究所是新建所,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如:广州健康院、上海巴斯德所,还有些所由于体量比较小,受人员经费限制,影响了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从下图可以看出,后10名研究所各项得分均不是很高,需要从各方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后10名研究所英文网站 中文网站科普 信息化管理108 64 20 信息安全网络及IT设备环境数据应用环境 数字文献资源 ARP 协同平台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后10名研究所信息化建设各分项得分情况 分院信息化水平与研究所和支撑单位相比,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平均得分为64.32分。
其中广州分院,得分继续处于各分院的前列,为73.766分;而新疆分院,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本次得分最低,为42.081分。
总体而言,由于分院人员规模不大,信息化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少,各分院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异不是很显著。
支撑单位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中是最高的,本次平均得分为66.937分。
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国家科 学图书馆兰州分馆,75.835分;最低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346分。
尽管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很多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在有些方面,其信息化水平又相对较弱,整体发展不够均衡,是导致本次综合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客观来看,支撑单位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在很多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信息化正朝着系统整合、深度应用阶段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科学院院属各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各方面发展非常不均衡。
○1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发展较 快,已基本满足正常的科研活动需求,软件环境相对滞后。
○2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在一些科研领域的专业软件应 用方面,也需要花大力气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科技活动精细化管理方面,是中科院同其他发达国家科研机构主要的差距所在。
○3部分科技和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低层 次,还没有意识到,现今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科研单位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工具和有效手段。
○4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ARP在全院的统一实施,已经将 其整体水平提升到系统整合和深入应用阶段; ○5在科研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科研领域的复杂性和特殊 性,其建设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领域,目前中国科学院各科研单位的科研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停留在部门应用阶段,尚未达到系统整合和深入应用阶段。
○6从科学数据库建设情况来看,很多研究所对建设科学数 据库的认识尚不到位,没有意识到科学数据库对于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
○7从超级计算机应用情况来看,越来越多以前不涉及超级 计算机的研究所开始对超级计算机应用产生需求,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所自己拥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硬件设备。
未来几年,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很可能向全部研究所普及。
○8各单位门户网站经过这几年院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其 整体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目前门户网站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作用已逐步显现出来。
2信息化评估结果分项介绍 下面将分别对研究所、支撑单位、分院这三类单位本次信息化评估结果数据统计情况进行介绍。
为更好的展现各单位在不同分项上的差距,以下各分项取值按照满分10分的相对权重进行计算。
2.1研究所各分项建设总体情况 目前研究院所在ARP系统应用、网络及IT设备环境建设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较高,而在协同平台、网络科普、英文门户网站方面表现情况较差。
具体得分情况如下:平均得分在6分以上的分项有:ARP应用8.024分、网络及IT设备环境7.581分、信息安全6.655分、数字文献资源6.154分;得分比较低的分 项有:信息化管理5.919分、数据应用环境(科学数据库)4.967分、中文门户网站4.836分、超算3.738分、网络科普3.649分、协同平台3.378分、英文门户网站2.824分。
研究所各分项总体情况 超算英文网站中文网站 信息化管理10 86420 信息安全网络及IT设备环境数据应用环境 科普数字文献资源 ARP协同平台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1研究所信息化建设各分项得分情况注:数据应用环境(科学数据库)提交了87份问卷,协同平台提交了95份问卷,网络科普提交了95份问卷,超算提交了58份问卷 2.2支撑单位各分项建设总体情况 目前支撑单位在网络及IT设备环境、信息化管理方面整体水平较高,而在中英文门户网站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得分情况如下:平均得分在6分及以上的分项有:网络及IT设备环境8.800分、信息化管理8.586分、ARP应用7.929分、数 字文献资源7.686分、信息安全7.043分、数据应用环境(科学数据库)6.264分;得分在6分以下的分项有:网络科普4.229分、中文门户网站3.057分、英文门户网站2.386分。
支撑单位各分项总体情况 英文网站中文网站 信息化管理10 86420 信息安全网络及IT设备环境 科普 数据应用环境 数字文献资源 ARP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2支撑单位信息化建设各分项得分情况 2.3分院机构各分项建设总体情况 目前分院在ARP应用和网络及IT设备环境方面水平较高,而在信息化管理和门户网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得分情况如下:平均分在6分及以上的分项有:ARP应用7.532、网络及IT设备环境7.073、信息化效益6.666;得分在6分以下的分项有:信息安全5.955分、门户网站5.660分、信息化管理5.659。
信息化效益门户网站 信息化管理10 86420 分院各分项总体情况信息安全 网络及IT设备环境 ARP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分院机构信息化建设各分项得分情况 3研究所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 3.1信息化综合管理 信息化综合管理评估内容包括:信息化规划、领导重视及参与程度、信息化组织机构与队伍、资金预算及投入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
从各研究所信息化综合管理方面的评估结果来看,分数相对比较分散,60%的单位得分集中在4到7分之间,分数在8分以上的研究所有15家。
单位:家25 20 22 21 20 15 10910106
5 09分以上8-9分 7-8分6-7分5-6分4-5分4分以下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研究所信息化管理得分情况 大多数研究所开始考虑着手制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中科院信息化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院信 息办也多次建议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信息化规划,由于目前正处于“十一五”末期,各单位开始考虑制定所级“十二五”战略规划,其中多数研究所也开始考虑制定信息化规划,相信2010年会有更多的单位制定信息化规划。
目前已经有部分单位初步制定了信息化规划,但从各单位提交的评估材料来看,很多单位所做的规划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很多只是简单的工作计划,不是从信息化规划支撑本单位战略规划的角度进行考虑,普遍缺乏对科研部门信息化的长远考虑,原因是很多单位在制定信息化规划时,并没有科 研人员参与其中,规划也没有具体实现的目标和时间计划,任务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没有考虑资源该如何匹配等。
从2009年院属各单位提交的材料来看,仍然有不少研究所尚未制定所级、甚至是部门级信息化年度计划。
目前信息化规划做得较突出的单位是中科院地理所,他们的规划做得相对比较扎实,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对于科研部门也做了较深入的调研。
2008年2009年 制定并公布信息化规划 4449 制定并公布所级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 制定并公布部门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 4057 5049 无 18
9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5研究所信息化规划制定情况 绝大多数单位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小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从本次评估数据来看,95.9%的研究所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 小组,并且各单位信息化工作小组负责人均由副所长及以上级别领导来担任;从信息化主管领导参与信息化工作相关会议的情况来看,重视程度也比2008年有很大提高,75.6%的单位信息化主管领导能够做到经常出席相关会议,不过仍然还有少数 单位的领导对信息化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否4.1% 是95.9% 图表
6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研究所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情况 出席会议次数占一半以 上14.3% 偶尔出席从未出席 7.1% 2.0% 出席会议次数占3/4以上 76.5%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主管信息化领导出席信息化工作会议频率 信息化支撑部门尚需进一步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目前各研究所信息化支撑部门设置情况来看,目前只有56 家研究所设置了独立的实体部门,这其中还有些研究所的信息化支撑部门级别比较低,如设置在科技处或综合办下面。
多数研究所的信息化工作则分别由多个不同职能部门负责,由于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从事信息化支撑工作,导致领导对于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信息化工作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则只能是应付日常的需求,不利于信息化工作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非独立实体部门,42 独立实体部门,56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8研究所信息化部门建设情况 绝大多数研究所都制定了信息化方面的专项预算从各单位提交的材料来看,93.9%的研究所都制定了信息化 方面的专项预算,但是,其实很多单位的预算仅仅是包含每年 租用科技网网络带宽的费用、购买图书文献(包括数字文献)的费用,这些都是刚性必须支付的费用,而其他可应用在信息化方面的费用则非常有限,这不利于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应用。
从各研究所每年实际投入的经费来看,半数以上的研究所2009年信息化投入超过100万,但也有12家研究所年投入经费在50万以下。
以上经费核算不包括信息化支撑部门人员工资、水电等日常运营费用和课题组购买信息化设备方面的投入费用。
但即使加上这些投入,研究所在信息化方面的平均投入费用不足年度科研经费的2%,仍然偏低。
无6.1% 有93.9%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9研究所信息化专项预算情况 20至50万,20万以下,10,10.2%2,2.0% 50至100万,22,22.4% 100万以上,64,65.3%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10研究所信息化投入经费情况 半数以上研究所信息化主管在该领域均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从各研究所信息化主管人员的工作年限来看,66.3%的研究 所在该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时间,这个级别的人员相对比较稳定,但基层的信息化支撑人员,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隐患。
从信息化支撑部门人员编制情况来看,有84家研究所信息化支撑部门设置有创新岗位,但往往是主管人员才会有该编制,近几年新进入的信息化支撑人员则基本上是项目编制。
由于人员编制有限,工作繁杂且工作量较大,待遇普遍不高,影响了信息化支撑队伍的稳定性和吸引高水平人才从事信息化支撑工作。
目前,部分研究所信息化支撑部门已经能够参与少量和信息化相关的科研工作或为科研部门提供更进一步的信息化支撑与服务,从他们与科研部门联合承担或单独承担信息化相关课题 情况来看,已经有36家研究所不同程度的参与了信息化课题。
在该岗位工作1年以上,3年以下 19.4% 在该岗位工作不足1年 14.3% 在该岗位工作3年及以 上66.3%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11研究所信息化主管工作年限情况 无创新岗位,14 有创新岗位,84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12研究所信息化岗位创新编制情况 有参与信息化相关课题, 36,36.7% 没有参与信息化相关课 题,62,63.3%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13研究所信息化支撑部门参与课题情况 3.2信息安全 略。
3.3网络及IT设备环境 网络及IT设备环境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机房基础设施、网络及计算机、网络硬件监管情况等几部分。
从2009年各研究所评估结果来看,整体状况比2008年有所改善,8分以上的研究所达到43家,由此可见,研究所在网络及IT设备环境的投入力量在不断加大。
单位:家30 25 2015 15 10 5 09分以上 288-9分 207-8分 216-7分 125-6分 24-5分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24研究所网络及IT设备环境得分情况 90%的研究所机房基本符合防火、防静电要求,在监控方面还有待加强 90.8%的研究所机房建设符合防静电规范要求,92.9%的研究所符合防火规范要求,总体来看,各研究所的机房建设还比较规范。
从专家现场检查情况来看,部分研究所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公共机房空间已经比较饱和,已影响到本单位IT设备的进一步集中式管理。
随着研究所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计算和存储方面会提出更高的需求,将来会对机房空间、供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防火防静电 92.9%90.8%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25研究所机房防火防静电情况 目前98%的研究所基本都配备了UPS(不间断电源),其中81.6%的研究所UPS能够在断电情况下持续运行2个小时,88.8%的研究所UPS电池使用寿命不超过5年,整体水平尚可。
目前有92家研究所拥有温度监控设备,59家研究所拥有湿度监控设备,超过半数的单位拥有短信、电话自动预警装置,这个比例比2008年大幅提高,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小时以上10.2% 1小时以下无6.1%2.0% 2小时以上81.6%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26研究所UPS可维持时间情况 5年及以上 11.2% 5年以内88.8%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27研究所UPS电池使用年限 无44.9% 有自动预警 55.1%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28研究所温湿度设备自动预警情况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所在遇到网络故障时都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对于绝大多数研究所而言,一旦网管员获知网络出现故障都 会赶来立即进行处理,只是不同研究所发现网络故障的方式有所区别,六成的研究所,只有当用户投诉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管员才立刻进行处理;20.4%的研究所是通过监控设备来自动对网络状况进行监控;还有9%的研究所工作人员采取7*24小时值班的方式;仅有不到10家的研究所采取发现问题上班后进行处理的方式。
用户投诉后,网管员立即处理 监控设备可自动通知网管员立即处理 有7*24小时值班人员发现并立即处理 监控设备可自动通知网管员,上班后处理 用户投诉后,网管员上班后处理 20.4%9.2%6.1%3.1% 61.2%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29研究所对于网络故障的处理方式 3.4数据应用环境 数据应用环境(科学数据库)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应用、共享等几个方面。
从研究所提交问卷情况来看,83.7%的研究所均有自建科学数据库。
但此部分整体得分不是很高,其中有37家单位得分在4分以下,仅有6家单位该项得分超过8分,由此可见,各研究所在科学数据环境建设 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提交自建数科学据库 16.3% 已提交自建科学数据库 83.7% 图表3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研究所自建科学数据库情况 单位:家 40 35 30 25 20 15 10
6 5 08-9分 37 18 17 15
5 7-8分6-7分5-6分4-5分4分以下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1研究所数据应用环境得分情况 绝大多数研究所科学数据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从目前各研究所科学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来看,半数的研究所 是由课题组独立规划和管理的,研究所层面缺乏整体规划、经费支持和统一管理,这不利于科学数据库对于本学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研究所的科学数据库建设和维护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相当一部分研究所的科学数据库是靠课题项目支持,一旦项目结束后,则该数据库停止更新;另一方面,很多课题组不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数据共享出来,建立科学数据库,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科学数据库的发展和建设,有待于各方面管理层从根本上寻找解决办法。
单位整体规划、配套经费、统一管理、资源整合 单位整体规划、配套经费、统一管理 课题组独立规划和管理 2811 47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2研究所科学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研究所对科学数据库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的比例偏低从目前各单位科学数据库相关设备情况来看,89.5%的研究 所拥有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70.9%的研究所配备有专用的存储 设备;67.4%的研究所数据库由专人进行管理。
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研究所科学数据库服务器由本单位统一集中管理。
有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 89.5% 有专用的存储 70.9% 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服务器由本单位统一管理 67.4%43.0% 图表33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研究所科学数据库相关设备情况 每年坚持更新科学数据库的研究所仅有35家从各研究所提交的材料来看,每年进行数据库更新的研究所 仅为35家,有21家研究所是只在项目承担周期内进行了更新,其他研究所则基本上停止了更新。
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各单位对科学数据库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只是为了承担项目才建设科学数据库,并不是从自身需求进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机制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如果科学数据库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很难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
面向全院共享科学数据库的研究所比例不到50% 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19家研究所科学数据库不提供对外共享服务,而在2008年,面向全院共享科学数据库的研究所比 例不到50%,由此可见,对外共享科学数据库的研究所数量大幅增加。
在其余对外提供不同范围共享服务的研究所中,有54家研究所参加了中科院的科学数据库共享服务,参加国家科学数据库共享工程的有26家,有19家单位的科学数据库已提供全球共享服务。
总体来看,各单位提供科学数据库共享服务的数量在不断提高,科学数据库将提升中科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科研水平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参加了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共享 已参加了其他数据共享和交流活动 已参加了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没有参加共享 已参加了国际科学数据交流 30.2%25.6%22.1%22.1% 62.8%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4研究所科学数据库共享情况 院科学数据库组织的相关培训 其他机构组织的科学数据库相关培训 自己组织的科学数据库相关培训 没有参加科学数据库相关培训 66.3%41.9%31.4%20.9%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5研究所科学数据库的数据来源 多家研究所的科学数据库均获得过相关部门奖项从各研究所科学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来看,只有26家单位的 科学数据库没有获得过相关成果或奖项,从其他单位获奖情况来看,17.4%的研究所获得过国家级、部级相关奖项,18.6%的研究所已获得相关专利,另外四分之一的研究所科学数据库获得了软件著作权,还有近半数的研究所科学数据库获取过其他成果。
总体来看,研究所的科学数据库整体质量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其他成果 有相关软件著作权 有相关专刊获(国家级、部委 级)奖项 25.6%18.6%17.4% 45.3%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6研究所科学数据库获奖情况 多数研究所比较重视科学数据库规范性建设从各单位科学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性来看,75%的研究所在建 立科学数据库时,制定和整理了相关需求分析文档;72.9%的研究所分别建立了系统设计文档和用户使用说明文档,由此可见,大多数研究所在建立科学数据库时,还是比较重视数据库的规范性,良好的数据库规范为科学数据库的持续发展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用户使用说明文档 系统设计文档整理 需求分析文档整理 72.9%72.9% 75.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7研究所科学数据库规范性建设情况 3.5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 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评估内容主要包括ARP、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一卡通、所务系统、其他自建科研管理系统及共享软件平台情况等几个部分。
其中,ARP系统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使用范围最广、最为核心的管理系统。
从评估结果来看,各单位对于ARP系统的应用状况整体还不错,基本能够按照院里的统一要求进行部署和使用。
从得分情况来看,有57家研究所的得分超过8分,有15家研究所的得分在9分以上,整体应用水平好于其他信息化系统。
单位:家 45 40 35 30 25 20 15 15 10
5 09分以上 42 26 1131 8-9分7-8分6-7分5-6分4-5分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8研究所ARP系统评分情况 在管理人员中,使用ARP系统人员所占比例有明显提高除网上报销功能以外,使用ARP系统管理人员占全部管理人 员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单位ARP系统的应用范围。
从2009年评估情况来看,使用ARP系统管理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超过90%的研究所占被评估单位的38.8%,而2008年,仅有14%的研究所达到这个水平;使用ARP系统的管理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在60%以下的研究所有24家,而在2008年,这样情况的研究所有58家,由此可见,2009年ARP系统在各研究所管理人员中使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ARP系统人员占管理人员90%以上 ARP系统人员占管理人员80%至90% ARP系统人员占管理人员60%至80% ARP系统人员占管理人员60%以下 3813 2324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39研究所管理人员使用ARP人数所占比例情况 各所ARP系统数据维护及时性和准确性逐步提升此次评估,从各单位ARP系统各业务模块的使用情况来看, 重点检查了研究所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达到良好和优秀的研究所占到全部研究所的57.1%。
这个水平比200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尤其是达到优秀的研究所比例比2008年大幅提高。
这种情况表明,各单位已经把ARP系统作为日常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对待,系统数据录入质量更加及时和准确了。
一般,37,37.8% 较差,5,5.1% 优秀,34,34.7% 良好,22,22.4%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0ARP所及系统数据维护及时性、准确性情况 绝大多数单位都已使用ARP系统进行决策分析,但使用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评估中,研究所表现出很强的决策分析需求,有86.7%的研究所利用ARP系统数据进行辅助分析决策管理。
但从使用的程度来看,分别有近七成的研究所采用院里提供的所级IRC查询系统以及通过导出数据到Excel表进行手工分析,客观来说,这两种方式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采用自行开发的数据分析系统或第三方决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的单位数量还不是很多,不过比2008年的情况还是有所提高。
随着各单位ARP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决策分析将是今后研究所应用ARP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不使用13.3% 使用86.7%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1研究所使用ARP系统进行决策分析的情况 导出Excel表进行手工分析 应用我院提供的所级IRC查询系统 自己开发系统进行分析 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决策分析 14.3%7.1% 68.4%68.4%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2ARP系统数据分析利用方法情况 所务系统依然是各单位内部信息发布和管理的主要手段根据评估数据显示,有81.6%的研究所正在使用所务系统, 这个比例比2008年略有提高,从用途来看,大多数包括:通知公告、办事指南、规章制度、办公支持等日常功能,不同单位还根据自身需要有很多个性化的功能。
所务系统已成为各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和管理的重要平台,并与ARP系统形成互补关系。
无18.4% 有81.6%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43研究所所务系统使用情况 一卡通应用效果明显,已开通研究所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一卡通能够有效提升科研单位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效率,在这 一点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认同。
从2009年评估的情况来看,已经有43.9%的研究所开始使用一卡通系统,比200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应用范围和程度来看,目前主要集成了以下功能:门禁、食堂用餐、图书借阅、停车场出入等,还有些研究所将一卡通同ARP和其他IT系统进行了很好的整合,有些还实现了统一单点登录功能,一卡通的深度应用对于实现精 细化管理、提升用户效率方面作用显著,这方面应用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所包括:大连化物所、上海有机所、上海微系统所等单位。
还没有考虑26.5% 已经使用一卡通43.9% 未来两年内打算采用19.4% 正在建设期间 10.2%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4研究所一卡通建设情况 七成研究所已迁移到院里使用统一的邮件系统2008年评估数据显示,有55%的研究所已经将邮件系统迁移 到院网络中心,截止到2009年底,已经有70%的研究所开始使用院里的邮件系统,尤其是那些规模不是很大的研究所基本都迁移到院网络中心,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中心给各单位的邮件容量进行了扩充升级,目前已经达到每个账号1G的容量,基本能够满足各单位用户的使用;另外网络中心的邮件系统有专人管理,垃圾邮件过滤能力也不断提升;各研究所也可以降低在邮件系统建设和维护方面的投入,并且信息化支撑部门相关人员也能够腾出一部分精力出来专心做好其他信息化 支撑工作。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逐步将邮件系统迁移到院网络中心。
院里统一的电子邮件系统 70.4% 单位自建的邮件系统 40.8%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5研究所电子邮件系统使用情况 视频会议系统目前主要应用在科研管理方面2009年研究所使用院里统一的视频会议系统统计次数显示, 全年各单位共使用了2318次,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院所之间,达到670次,其次是单位内部,使用次数达到588次,国际交流使用的次数也达到了561次。
从各单位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看,主要是用于管理方面的相关会议,有些研究所由于地跨多个地区,用于内部交流的次数会比较频繁;应用次数比较多的还有进行国际招聘面试会议,目前各单位科研部门使用该系统进行学术交流的次数还不是很多。
之所以用于学术交流的使用范围和次数有限,是因为目前这套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学术交流还不是很方便,因此很多研究所还在使用其他的桌面会议系 统,网络中心目前也推出了免费的桌面端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初步推广,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单位使用该系统进行学术交流。
其他情况国际交流院(所)地之间单位内部院所之间 149350 561 58867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46研究所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情况 利用网络进行继续教育目前还没有被研究所广泛重视统计数据显示,有54%的研究所会不定期把一些重要会议、 论坛讲座的PPT或视频内容录制成电子课件,通过网络供本单位人员学习与交流。
总体来看,目前各单位普遍还没有把利用网络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这项工作重视起来,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通常只是在课题组内部进行小范围交流。
目前主要开展的网络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外语培训等,其中开展较多的分别是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和外语培 训方面比例相对较低。
无45.9% 有54.1%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47研究所制作电子课件情况 专业培训职业技能学历教育 其它外语培训 22.4%12.2%11.2% 66.3%51.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8研究所已展开网络教育培训情况 3.6数字文献 数字文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系统及资源共享、文献数据资源购买及建设、图书馆服务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等几部分。
从评估结果来看,研究所得分成正态分布,70%的研究所得分集中在5到8分之间。
在本领域表现比较突出的单位有:生物物理所、半导体所、心理所、植物所和大化所等。
单位:家25 22 23 22 20 15 10
7 5
4 10 10 09分以上8-9分7-8分6-7分5-6分4-5分4分以下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49研究所数字文献得分情况 80%的研究所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评估数据显示,目前80%的研究所均已建立并使用图书馆自 动化系统,这个比例与2008年相比,略有提高。
只有武汉地区四家研究所和少数研究所没有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图书馆图书和文献期刊借阅的,由此可见,纸质图书、期刊文献依然是各单位重要的参考资源。
从目前来看,网上数字资源还不能完全替代掉传统的图书馆。
没有建立20.4% 有图书馆自动化系统79.6% 图表5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及使用情况 大多数研究所都非常重视借助网络手段对外提供文献查询服务 从各所情况来看,有78.6%的研究所建立了独立的所级信息服务门户,有85.7%的研究所在网上建立了公共检索系统,这些数据都表明,各单位都非常重视网上图书馆的建设,网上图书馆已成为科研人员查询检索信息的主要平台。
总体来看,科研人员除了查询部分资料必须要到图书馆查询之外,网络期刊文献、数据库资料则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尚未建立,14,14.3% 已建立公共检索系统,84,85.7%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51研究所建立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的情况 没有独立所级信息服务 门户,21,21.4% 有独立所级信息服务门 户,77,78.6%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52研究所建立独立所级信息服务门户情况 研究所采用多种途径满足本单位文献资源的需要各单位多采取哪些途径来满足本单位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数据显示,采用原文传递的方式最普遍,占到研究所的95.9%,其次是联合采购和自购的方式。
总体而言,各单位多会采用各种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原文传递 联合采购 自购 网络免费资源揭示同类机构文献资源 交换其它 30.6% 95.9%93.9%92.9%89.8%82.7%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53各研究所采取哪些方式满足自身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从各研究所在文献资源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从不足30万到 150万以上,各个阶段均有分布。
其中,18.4%的研究所经费投 入在150万以上,12.2%的研究所投入在90到150万。
而28.6% 的研究所投入不足30万,由此可见,一方面不同学科领域对图 书文献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不同研究所对于图书 文 献的 重 视度 也 30万以下 28.6% 很 不 150万以上 18.4%
90-150万 12.2% 存在大的同。
30-60万21.4% 60-90万19.4%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54各单位在文献资源方面的投入经费情况 各研究所在利用图书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应用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评估数据显示,43.9%的研究所有自建文献数据库,28.6%的研究所已使用信息分析系统,54.1%的研究所已启动机构知识库管理系统,24.5%的研究所自建了专题信息导航系统。
以上系统均反映出各单位在图书文献方面的深度应用水平,总体而言,目前各系统多处于前期建设和初步运行阶段,还有很多研究所尚未展开,有待进一步推进。
有自建43.9% 尚无56.1%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55各单位自建文献数据库情况 有使用28.6% 没有使用71.4%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56研究所使用信息分析系统情况 尚未启动45.9% 已启动54.1%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57各单位启动机构知识库管理系统(IR)情况 有24.5% 无75.5%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58各单位自建专题信息导航系统(SKE)情况 3.7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评估内容包括各单位中英文门户网站及网站运维 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2009年院里启动全院网站群项目,各研究所的门户网站全面进行改版,并由院里统一集中建设,以往旧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已不再适用,因此评估项目组又根据院里对各单位门户网站新的要求,重新制定了评价指标,重点检查网站内容建设情况,由于各单位门户网站是从2009年11月1日才正式运行,因此可供评价的数据仅有1个月时间,有可能存在不能完全反映各单位网站内容建设真实水平的现象。
从本次中文网站的评估情况来看,各所得分呈正态分布形式,52家研究所得分集中在4到6分之间,尽管总体得分不高,但是与旧网站相比,各单位在内容建设方面,无论是规范性和更新情况普遍均有很大程度提升。
单位:家30 25 26 26 2015 15 106
5 169 07-8分6-7分5-6分4-5分3-4分3分以下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59研究所中文网站评分情况 从英文门户网站的评估结果来看,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分数主要集中在3到4分之间及2分以下,内容质量及更新率比2008年略有好转,仍需进一步加强。
单位:家 35 30 25 20 15 10
5 1
0 6-7分 31 33 17124 5-6分4-5分3-4分2-3分2分以下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0研究所英文网站评分情况 3.8网络科普 网络科普评估内容包括科普内容及展示方式、科普交互形式、科普维护及信息更新、外部访问科普内容、科普信息采编发布机制等几部分。
从评估结果来看,各研究所在科普方面的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得分普遍偏低,近半数研究所得分在2到4分之间。
原因是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所并没有真正重视起科普这项工作,没有意识到科普也是研究所重要的工作之
一,而对研究所科研人员的考核内容也不包括科普工作,因此这项工 作一直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目前仅仅是由于院里以项目的形式有一些经费来支持科普工作,部分研究所为争取这项经费做了一些科普相关工作,但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网络科普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单位有:武汉植物园、国家授时中心、寒旱所、南京古生物所和大化所等。
单位:家40353025201510 450 7-8分 36 22
9 10 10
7 6-7分 5-6分4-5分3-4分2-3分2分以下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1研究所网络科普部分评分情况 94.5%的研究所已通过网络开展科普知识普及工作院里多次对研究所强调网络科普工作的重要性,2008年将网 络科普纳入到研究所信息化评估内容中,截止到2009年底,推动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目前已经有94.9%的研究所开展了网络科普工作,仅有5家研究所目前尚未开展相关工作。
尚未开展网络科普工作5.1% 图表62 已开展网络科普工作94.9%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研究所通过网络开展科普工作情况 多数研究所网络科普展现形式相对单一从目前研究所宣传本领域科学知识方式来看,近九成的研究 所采用单篇文章的形式进行宣传,而以交互式内容传播或以科普报告传播、以专题或虚拟博物馆的形式系统传播、与实体科普馆相结合开展网络宣传和对自身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进行深入解读的方式则各占半数。
以单篇文章形式对本领域科技进行科普宣传 对自身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进行深入解读 结合实体科普开展网络宣传 以专题或虚拟博物馆的形式系统传播本领域科学知识 以交互式内容传播科学方法或以科普报告传播科学精神 55.7%51.5%49.5%46.4% 89.7%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3研究所科普内容展现形式 科普内容更新频率比2008年有所提高从2008年各单位科普内容更新情况来看,41%的研究所半年 以上时间更新一次,2009年,则45.3%的研究所选择了每月更新一次,甚至还有11.6%的研究所实现了日更新,由此可见,研究所对于网络科普的重视程度比2008年有所改善。
更久18.9% 日更新11.6% 周更新17.9% 月更新45.3% 双周更新6.3%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图表64研究所网络科普内容更新频率 多数研究所网络科普网站访问量偏低从外界对研究所科普网站的访问情况来看,总体情况不是很 乐观,74.5%的研究所每月页面访问量不足1万次。
分析原因:一方面说明各单位的网络科普内容不够丰富,展现形式比较单
一,多为文字描述,内容不够吸引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尽管有些单位的网络科普网站建设的非常好,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公众不了解,结果导致访问量不高。
每月页面访问量1万—10 万次19.1% 每月页面访问量10-30万 次2.1% 每月页面访问量30万次 以上4.3% 每月页面访问量1万次 以下74.5%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5外界访问科普内容情况 3.9协同环境 协同环境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科研协同通用功能和特色协同工作环境两部分。
它是反映各单位科研部门交流与协同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实现跨学科、跨地域、实时交流与研究,则必须要依靠信息化工具才能实现。
目前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协同环境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本次评估得分情况来看,普遍处于4分以下,协同平台建设还没有被研究所广泛重视起来。
单位:家35 30 25 20 15 10
5 3 07-8分 46-7分 2927 15 16
4 5-6分4-5分3-4分2-3分2分以下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6研究所协同环境评分情况 协同平台尚未在研究所科研活动中大范围应用从目前各研究所科研人员参与不同项目或课题时,项目人员 之间进行交流与事务安排方式,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别是Email、电话这两种方式,即时通信工具次之,而统一信息平台、协同平台和虚拟科研平台等更高级的协同环境平台目前应用范围还非常有限。
Email电话即时消息通讯工具统一通信平台软件其它虚拟科研平台软件商业或开源协同平台产品 17.8%14.3%11.6%9.3% 100.0%93.8%73.6%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7研究所科研项目中成员交流方式 而目前研究所项目组成员之间共享资源的手段也主要是以Email和U盘等介质离线交换为主,仅有少部分课题组开始采用WIKI、协同工作平台等协同工具方式。
Email通过U盘等介质离线交换项目组内部FTP或网站发布方式即时通讯工具文件共享功能 其它虚拟科研平台产品WIKI等具有资源归类功能平台产品商业或开源协同平台产品 12.0%11.2%10.1%8.1% 95.0%86.8%67.1%45.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8项目组成员间资源共享和管理方式 从目前评估情况来看,仅有20.9%的研究所建立了特色协同工作环境或e-Science虚拟实验室。
已使用20.9% 未使用79.1%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69研究所建立特色协同工作环境或e-Science虚拟实验室情况 3.10高性能计算机应用 虽然近两年,超级计算机在科研中应用的范围日趋广泛,但目前依然还有一些研究所尚未使用到超级计算机,因此本次信息化评估中,超级计算机应用仅作为个性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成绩不计入总体信息化评估结果中。
超级计算机综合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超级计算机应用、超级计算软件、超级计算资源、超级计算规划四个部分。
从本次评估问卷回收情况来看,有59家研究所提交了关于超级计算机方面的个性问卷,还有少量日常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所未提交问卷。
从各研究所得分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20到50分之间,应用水平比较高的研究所数量不多。
单位:家25 20 15 105
5 20 1411 53 060-70分50-60分40-50分30-40分20-30分20分以下 图表7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研究所超级计算机应用评分情况 超算已在不同学科领域均获得较广泛的应用 从当前全院各研究所应用超级计算机在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科研的情况来看,一半的研究所超算资源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其次占全院40%的研究所分别应用在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在资源环境、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领域的研究所占到20%到30%的比例。
其他学科领域对超算也有一定的需求,由此可见,目前超算在科学院的应用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
生物医药物理化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物理大气海洋化学工程能源动力电子信息计算数学 其他工程力学空间天文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 5.1%5.1%1.7% 20.3%18.6%15.3%15.3%13.6%13.6%11.9%11.9%10.2% 27.1% 40.7%40.7% 50.8%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1超算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情况 研究所超算项目获取课题经费规模各异从目前各研究所2009年超算项目获取的科研课题经费规模 来看,从不足50万到1000万以上的项目均有分布,较多集中在100万到500万和50万以下这两个区间段。
50万以下,15,25.4% 1000万以上,7,11.9% 500-1000万,8,13.6% 50-100万,8,13.6% 100-500万,21,35.6%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2超算应用项目获取经费情况 68%的研究所能够自行开发超算应用软件,但软件开发水平和应用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目前研究所超算应用软件情况来看,使用开源软件、自主开发和商业软件的比例差距不大,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开源软件,其次,自主开发软件的比例也很高,有67.8%的研究所采用这种方式。
开源自主开发 商用 78.0%67.8%61.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3各研究所超算应用软件类型 使用串行软件还是并行软件,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需求,总体而言,使用并行软件的效率要高于串行软件。
目前使用自主开发软件的研究所中,有45.6%的研究所在使用并行软件,客观来说,这个比例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并行(包括串改并) 45.6% 串行54.4%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4研究所自行开发串并行软件情况 目前研究所自行开发的超算软件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从评估数据来看,39%的研究所仅在相关课题组或研究所内部小范围应用,20%的研究所仅课题组内部使用,能够被广泛应用的比例不足10%。
无32.2% 广泛应用8.5% 仅课题组内部使用20.3% 相关课题组或研究所小 范围应用39.0%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5研究所自主开发软件应用范围 从目前研究所应用超算进行可视化处理情况来看,83%的研究所主要应用在结果产出方面,而用在预处理和中间过程的比例低于50%,能够实现科研活动全过程可视化处理的研究所比例则更低。
结果产出预处理 中间过程 47.5%37.3% 83.1% 数据来源:中科院信息化评估统计数据2009.12 图表76研究所超算软件可视化处理情况 4院属单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与国际科研机构、国内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状况相对比,中国科学院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信息化正逐步成为科研领域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是我国科研机构缩短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因此院属各单位在现阶段,仍然需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1).院属各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于制定信息化规划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制定信息化规划是院属各单位各级人员,从上至下,立足全 局,放眼未来,认真审视信息化在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参与制定信息化规划整个过程,使得各级人员对本单位未来的发展统一思路,达成共识,其意义已超出信息化规划本身,因此,院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制定信息化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从各单位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来看,尤其是所级高层领导的认识高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很多单位只是把它作为上面领导交派的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来完成,并没有真正考虑要花大力气去制定本单位的信息化规划。
从目前各单位制定信息化规划的情况来看,多是由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项目组,由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具体来制定,而科研部门很少有人参与。
信息化最终是要为科研活动服务的,如果不能从科研活动真实需求出发,这样制定的信息化规划也只是流于形式,真正对科研的支撑作用将非常有限。
各单位领导要认识到,制定信息化规划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只有花大力气,真正有所投入才能起到作用,建议各单位要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感觉自身人员能力无法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应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
建议院里可考虑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帮助研究所完成此项工作,当然,研究所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协助完成此项工作。
这样在制定方法上,执行效果上会更加有效。
要制定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步骤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且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修正和完善它。
2).设立信息化专职实体部门,重视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信息化应用及运维人才 随着信息化工作逐步渗透到研究所的各个层面,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目前现在很多研究所不同部分的信息化工作分散在科技处、综合办等多个职能部门,而信息化工作又不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必然会导致各部门主管领导对于信息化工作支持力度不足,同时也影响到所级高层领导对于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了解。
目前研究所存在一个普遍特征,由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非常有限,而信息化工作随着应用的深入在不断的增加,工作本身又非常的琐碎和繁杂,导致他们个个像消防员一样,疲于应付各项信息化工作,而具体到每项工作,由于人员精力有限,无法深入下去,这极不利于研究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各单位设立信息化专职实体部门之后,所有和信息化相关的工作集中在一起,能够更加高效的发挥现有信息化支撑人员的作用。
在年度资金预算和人员配置方面则更有保障,更有利于信息化工作对于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建议研究所还应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信息化支撑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所在引进新的信息化支撑和科研人才时,要把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考核中。
对于引进的信息化支撑人员,既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拥有本单位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对于要引进的科研人员而言,则还要考察其所具备的IT技能和利用信息化进行科研 活动的能力。
3).从体制创新着手,营造适合研究所科研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土壤 路甬祥院长曾说过,目前全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各国都比以往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而我国要想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时机,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因此为研究所营造适合信息化发展的土壤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在现有科研体制的影响下,目前研究所普遍的现状是课题组经费相对较充足,但所里管理职能部门经费相对比较欠缺。
尽管有些所领导想要大力支持信息化的发展,如:搭建全所统一的科学数据平台或所里建立统一的超算环境等。
但往往由于受经费限制,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对于科研部门而言,由于现有财务制度的限制,课题经费无法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上面,并且如何在经费上保证信息化工作长期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所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院里和研究所共同深入探讨,在政策环境和经费预算使用上不断创新,探索适合研究所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4).科研单位信息资源建设是关键,应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软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要想取得长足发展,首先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信息资源的建设是重点。
但是目前国内各科研机构,普遍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国内科研体 制现状是,对于科研水平的考核,多以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来考核,而对于科研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则没有明确的要求。
结果导致科研人员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将其保存成为可供长期使用的信息资源。
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各种课题经费预算方面也缺少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项支出;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为了避免自己的数据被他人利用发表成果,还有一些是他人发表的成果里使用了自己的实验数据,也不说明引用出处,因此不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数据拿出来共享。
这些都是阻碍研究所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因素,如果不从源头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所信息资源则很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建议研究所管理层应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各种考核和鼓励机制,引导科研部门提供相关实验数据,尽可能为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院里也要积极探索制定相关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从对研究所的考核机制、课题验收要求等多方面引导研究所信息资源长期规划与建设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还应在制度规范方面花大力气,制定研究所科学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标准、相关工具软件等供研究所参考。
5).应搭建院属单位之间及研究所内部信息化支撑部门与科研部门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从专家现场检查情况来看,院属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均有各自的特色,几乎每个单位都能够挖掘出一些利用信息化开展相关课题的案例。
而这些案例,无论是对于同领域的科研人员,甚 至是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信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促进科研人员和信息化支撑人员更好的理解什么是E-Science项目,如何更好的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支持科研,帮助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但是目前国内研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即使是本单位内部,各研究室、各课题组之间信息孤岛林立,所里各课题组之间、信息化支撑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共享。
很多科研部门的信息化应用都是自发产生,其信息化的程度往往取决于研究室或课题组自身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水平,因此亟待建立起一套研究所内部信息化支撑部门与科研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
同时,应在全院范围内,定期组织各单位信息化支撑人员和科研人员相互交流与学习,尤其是现场实地交流更加有效,通过项目演示、系统模拟、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大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使得信息充分共享,更好的推动我院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6).充分认识信息化评估对于提升自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作用 信息化评估是研究所全面审视自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发现自身不足的有效手段,研究所应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
不要仅仅把它当做上级单位对于自身信息化工作的一项检查,要把它视为增强研究所科研、管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目前正处于缩短或赶超本领域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一个难得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在 积极配合中科院全院信息化评估工作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广泛开展各个方面的自评估工作。
对于评估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进行整改工作,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7).尽快构建支撑全院信息化软环境建设队伍,为推动全院信息化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目前全院在信息化网络及IT基础设施、超算、信息安全等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目前全院在信息化软环境建设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化咨询与研究等方面,尚未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从事此项工作,而由于科研机构自身的特殊性,为科研机构提供相关服务的第三方商业咨询研究机构则数量非常稀少,并且收费超出一般研究所的承担能力,逐步形成影响全院信息化工作朝着更高阶段快速发展的瓶颈。
目前在信息化咨询与研究等方面,重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如:制定信息化规划、为完善研究所相关体制机制谏言献策,研究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各项信息化工作相关规范、国内外科研信息化热点与趋势性研究、信息化评估、促进各单位信息化工作沟通与交流等方面,建议院里从全院需求角度出发,尽快构建一支支撑全院信息化软环境建设的专业队伍,将院里的信息化工作和各研究所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着手推进全院信息化建设。
8).院里亟待引导那些具有内生动力的研究所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由于中科院各研究所,侧重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其对信息化需求的迫切性和侧重点均有很大不同,部分研究所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有很强烈的内生动力,院里应有针对性的在宏观政策和配套环境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他们率先发展。
从目前各院属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阻碍其深化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专业信息化技术指导,不知如何着手去做,信息办领导可协调院里资源,组织信息化相关专家对这些研究所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将这些研究所做为各自细分领域的试点单位,有些信息化水平非常突出的研究所可建成本领域的标杆单位,通过建设探索出一套可复制模式,以此来带动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所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附件
1研究所信息化评估结果排名情况 1.1研究所信息化评估综合排名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综合评分 82.93480.30379.39477.71876.14274.41273.95872.44271.91071.60871.38070.84570.78970.21770.015 2009年排名123456789101112131415 2008年排名7183674514381946151173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69.666 16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69.397 17 2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69.386 18
9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69.334 19 29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69.214 20 8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69.068 21 1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68.690 22 4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68.153 23 1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7.675 24 13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67.563 25 3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67.052 26 4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67.003 27 3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66.537 28 16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66.284 29 67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66.104 30 3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65.985 31 2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5.955 32 7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65.613 33 55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65.399 34 8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65.157 35 2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64.719 36 24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64.323 37 17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64.131 38 47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64.008 39 2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63.960 40 4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63.295 41 6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62.994 42 3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2.587 43 4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62.145 44 68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61.731 45 6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61.562 46 2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61.390 47 50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61.235 48 79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60.704 49 35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60.271 50 1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59.958 51 3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59.895 52 42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59.822 53 76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58.982 54 8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58.805 55 86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58.578 56 3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58.071 57 9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57.967 58 5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7.910 59 6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57.729 60 6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56.938 61 3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56.776 62 5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56.764 63 6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56.679 64 9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56.657 65 27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56.489 66 5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5.908 67 3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55.520 68 70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55.203 69 2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5.175 70 45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55.089 71 87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55.069 72 5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54.926 73 8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54.825 74 56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54.552 75 9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54.475 76 60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54.384 77 49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54.371 78 5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54.272 79 5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53.839 80 8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53.602 81 28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53.126 82 6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2.918 83 7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52.845 84 48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52.549 85 9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52.455 86 89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51.448 87 9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51.362 88 9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51.297 89 8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50.987 90 7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0.325 91 59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49.897 92 98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49.021 93 64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6.447 94 7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46.382 95 9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5.902 96 71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42.600 97 9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37.442 98 88 注
1:由于武汉分院地区的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和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数字文献部分合并到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四家单位的数字文献部分得分按照研究所数字文献的平均分进行取值。
注2: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由于成立时间不久,其信息化工作目前主要依托上海生命科学院展开,包括硬件设施,专业人员,ARP,管理等,因此缺失相应部分得分。
1.2研究所信息化评估分项排名 1.2.1信息化管理排名表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信息化管排 理评分名 9.93
1 9.40
2 9.30
3 9.29
4 9.20
5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9.10
6 8.50
7 8.50
7 8.45
9 8.2010 8.2010 8.2010 8.0013 8.0013 7.7015 7.6016 7.6016 7.3018 7.3018 7.2520 7.1521 7.1521 7.0023 7.0023 6.9025 6.8526 6.8327 6.8028 6.8028 6.7030 6.7030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60326.50336.50336.40356.40356.30376.30376.25396.20406.20406.20406.10436.10436.10436.05466.00475.95485.90495.90495.90495.85525.80535.70545.60555.60555.505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5.45585.40595.40595.30615.30615.30615.20645.10655.10655.00674.90684.80694.80694.70714.70714.60734.60734.60734.60734.55774.50784.50784.50784.35814.35814.208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2.2信息安全排名表 略。
1.2.3网络及IT设备环境排名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10844.10844.10844.00874.00873.90893.90893.85913.80923.65933.40943.30953.20962.30971.9098 网络及排 IT设备名 环境评分10.00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0.001 9.80
3 9.80
3 9.80
3 9.80
3 9.70
7 9.70
7 9.70
7 9.5010 9.4011 9.4011 9.2013 9.2013 9.1015 8.9016 8.9016 8.9016 8.8019 8.7020 8.7020 8.7020 8.7020 8.6024 8.6024 8.6024 8.6024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8.60248.50298.50298.50298.50298.40338.30348.30348.30348.30348.30348.30348.20408.20408.10428.00437.90447.80457.80457.70477.70477.70477.70477.70477.60527.605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7.50547.50547.50547.50547.40587.40587.30607.10617.10617.10616.90646.80656.80656.70676.70676.60696.60696.60696.60696.60696.60696.40756.30766.30766.30766.307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2.4数据应用环境排名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6.20806.20806.10826.00836.00835.80855.70865.70865.70865.50895.50895.50895.40925.30935.10945.10945.00964.80974.5098 数据应排 用环境名 评分 8.90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65
2 8.60
3 8.45
4 8.25
5 8.10
6 7.80
7 7.65
8 7.15
9 7.1010 7.1010 6.9512 6.9512 6.8514 6.8514 6.8514 6.8514 6.8514 6.7019 6.6520 6.5021 6.4522 6.4522 6.3524 6.2525 6.2026 6.1027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6.0028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6.0028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5.9330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5.903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5.853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5.803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5.7534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5.753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5.6536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5.5837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5.503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5.503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5.454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384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5.354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5.304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154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5.154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5.104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4.954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4.8548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4.804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755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4.755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4.755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755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65544.60554.50564.45574.35584.25594.25594.15613.95623.85633.80643.65653.60663.40673.30683.25693.10703.05713.00722.80732.70742.55752.50762.50762.45782.407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2.5ARP系统排名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10801.35811.33821.10830.70840.60850.50860.2087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0.0088 ARP系统排 评分名 9.80
1 9.70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9.25
3 9.20
4 9.20
4 9.20
4 9.15
7 9.10
8 9.10
8 9.0510 9.0510 9.0510 9.0013 9.0013 9.0013 8.9516 8.9017 8.9017 8.9017 8.8520 8.8520 8.8520 8.8023 8.7524 8.7524 8.7524 8.7524 8.752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8.70298.70298.65318.60328.60328.55348.50358.50358.50358.50358.40398.40398.35418.35418.30438.30438.25458.25458.20478.20478.15498.15498.10518.10518.10518.105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10518.00568.00567.95587.95587.95587.95587.90627.90627.90627.90627.90627.85677.80687.75697.75697.70717.65727.60737.55747.50757.45767.35777.25787.20797.158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7.1580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7.158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7.0083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6.908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6.858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6.858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6.8585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6.708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6.7088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6.4590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6.409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359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6.259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0594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5.959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5.7596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5.7596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4.2598 1.2.6协同平台排名表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协同平排 台评分名 7.90
1 7.37
2 7.07
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6.57
4 6.57
4 6.40
6 6.17
7 5.77
8 5.63
9 5.1310 4.8711 4.8711 4.8313 4.7714 4.7714 4.7316 4.7017 4.6318 4.4719 4.4020 4.3021 4.2322 4.1323 4.1024 4.0725 3.9726 3.9027 3.9027 3.8329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3.80303.77313.73323.70333.70333.67353.67353.63373.57383.57383.47403.43413.40423.37433.33443.33443.27463.23473.20483.17493.10503.07513.00522.97532.90542.775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73562.73562.73562.70592.70592.67612.57622.57622.57622.57622.53662.53662.47682.47682.40702.40702.40702.40702.40702.37752.37752.33772.30782.30782.30782.208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178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978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08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878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808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8086

标签: #容量 #文件扩展名 #如何下载 #如何将 #文件 #加密文件 #服务器 #文件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