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专家之智,22020

视频教程 6
年5月31日星期日组版编辑绽娟 省内要闻 集专家之智助力“三江之源”生态保护 本报记者宋明慧叶文娟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焦地球第三极生态文明探索研究,5月27日,以“地球第三极生态文明探索与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西宁举行,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围绕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生态文明建设、草地的多功能性及实现途径等进行主题演讲,内容涉及生态、地理、人文、历史等各个方面。
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学者建言献智,以新视角和新方位,展示对青藏高原的新认识、新发现,推进研究第三极生态保护领域的前瞻性、趋势性问题,进一步深化同国际国内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为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注入一股强大的思想动力。
推动“地球第三极”生态保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院士陈发虎作了《人类探索和适应青藏高原的历史进程》主题演讲,从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现代高原探索与资源利用等方面,让大家对“地球第三极”与人类演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让大家对“地球第三极生态保护”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正如陈发虎说,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块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国家公园,基于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生态重要性,首先在青海探索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为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立足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从保护与发展实际看来,需要中央大力度投资,加大生态保护工程实施,进而实现高端保护。
另一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方式,解决好当地群众的发展问 题,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以利于人类发展的理念避免“极端”保护,让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推动生态环境永久保护持续发展。
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水体相变和水循环的关键环节 三江源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是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作为“亚洲水塔”,其地表水资源及其变化对高原本身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水体相变和水循环的关键环节。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教授朱立平在作《青藏高原湖泊与全球变化——响应、趋势与应对》主题演讲时指出,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高海拔地区之
一,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
湖泊是大气圈、水圈和冰冻圈联系的关键纽带,在全球变暖条件下对地表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朱立平说“,青藏高原的湖泊有多少水量赋存,气候变化对其赋存条件和程度具有哪些影响,是湖泊研究回答其在“亚洲水塔”水循环作用的根本问题,湖泊水体质量如何,气候变化对其有何影响,是湖泊研究回答其在“亚洲水塔”中作为可利用水资源的核心问题。
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除了受降水影响外,还与流域内的冰川融水、冻土退化等具有紧密联系,青藏高原的湖泊变化使得这些湖泊与大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发生明显改变,进而影响了区域水循环过程。
然而,不同地区影响湖泊水量平衡的主导要素如何,这些要素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发挥作用,是从机制上准确理解湖泊在“亚洲水塔”的水循环作用的关键。
在青藏高原各个典型地区加强大湖流域的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开展降水、径流、蒸发等要素的空间与季节分布的观测研究,利用水量总平衡和同位素分割等手段,研究湖泊水量平衡对不同补给来源变化的响 应,能够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湖泊水量变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
发挥草地多功能性处理好生态环保与人的关系 此次论坛包括气候环境变化、自然生态保护成效、第三极经济文化圈人文研究,以大视角、大范围、多层次对青藏高原进行探讨,通过实践使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为“地球第三极”生态保护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
长期致力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学术院长赵新全在作《草地的多功能性及其实现途径——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主题演讲时指出,经过几年时间的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即将设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在青海探索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当下,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这将是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前提,让原著居民在保护生态中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他认为,处理好生态环保与人的关系,就是要充分发挥草地的多功能性。
赵新全说,草地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承载着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不仅要用来载畜,更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载体。
以三江源为例,这里有雪豹等众多“明星”动物,所以就要在保护过程中处理好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持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在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生态遗产的同时,切实解决好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为平台,集专家智慧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
正如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邓本太所言,“聚焦‘第三极生态保护’新概念,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和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乃至于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有很好的思想启发和科学指导。
” 大通小伙成功登顶珠峰 本报西宁讯(记者郑思哲)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其中一名登山队队员李富庆来自西宁市大通县。
据了解,李富庆1976年出生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土关村,1992年进入青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1997年离队退役后进入青海省登山队,2006年进入中国登山队。
目前任青海省体工大队教练、中国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教练、中国登山队队员兼教练,国家级运动健将。
2003年国内首次直播珠峰攀登活动,协助直播的李富庆第一次来到珠峰,并7次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往返海拔7028米的C1营地,又两次从C1营地往返海拔7790米的C2营地运输物资。
2007年和2008年,因为参与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测试及正式活动,李富庆得以两次登顶珠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队员。
5月27日11时,李富庆作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李富庆成功登顶珠峰的喜讯也让千里之外的家乡人民感到无比自豪。
土关村村民李虎林说“:李富庆到北京后登了两次珠峰了,这次又成功登顶,他不仅给国家争光,也给咱青海争光,更给咱土关村争光了。
我们都非常高兴,也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家里人都从电视上看见登山队成功登顶的画面了,也看到了他的身影,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
当然,作为家人,我们希望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继续为国争光!”李富庆叔叔李永刚说。
省领导看望慰问我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 本报讯(记者叶文娟)为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新青海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崇尚科技、崇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马吉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华,省政府副省长张黎,省政协副主席王绚先后看望慰问了吴天一院士等
8 名我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
5月25日至29日,马吉孝、高华、张 黎、王绚分别到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看望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对他们长期以来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勉励他们继续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自觉当 好创新争先行动的领跑者,继续为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建设“五个示范省”、培 育“四种经济形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工作者代表感谢省领导的关 心、爱护和支持,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始终坚定创新自信,积极投身科研实践,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省关工委儿童节前夕看望慰问留守儿童 本报讯(记者李雪萌)5月27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省关工委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中心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省关工委主任白玛出席并讲话,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郭汝琢、副主任苏宁、韩玉贵出席活动。
白玛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他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 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省关工委是以退休老同志为主体,以关心、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多年来在开展助困、助学、助残系列关爱活动,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广泛好评。
今后也会想方设法为身处困境的孩子多做好事、多办实事。
白玛强调,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 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祖国是繁荣富强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希望同学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的关爱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中,学好知识、练好本领,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希望老师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切实当好孩子们人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活动中为该校220名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3.5万元的学习用品。
我省多举措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本报讯(记者董洁王臻)记者近日从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畜牧业生产暨恢复生猪生产工作调度视频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省恢复生猪生产工作任务艰巨,去年以来国家到省出台金融、土地等多项扶持政策,全省生猪恢复生产和产业转型升级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安排专项资金扶持24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新建和改扩建,再次启动生 猪补贴政策,对存栏能繁母猪和养殖场(户)引进的种公猪进行补贴,提升乐都、大通、湟中等6个传统生猪养殖和调运大县非洲猪瘟检测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全省畜禽养殖禁养区,积极为符合担保要求的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和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并进行临时性贷款贴息,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开展生猪养殖自动饲喂、环境控制、防疫和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补贴等,通过农业农村、财 政、金融、生态、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同向发力,全力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截至目前,全省存栏生猪约46.5万头。
据了解,全省新建和改扩建的24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中,8家预计于6月底建成并陆续投产,16家预计于5月底动工建设。
同时,将通过探索开展生猪养殖土地经营权、生猪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等贷款抵押试点,增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等,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我省5人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本报讯(记者叶文娟)5月29日,记者从2020年“全国科技日”青海主场活动上了解到,经省科协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认真组织申报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评选奖励委员会评审,青海 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宋仁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赵新全;青海红十字医院郝丽娟;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海宁;青海省西宁市科学技术局戴航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据了解,今年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表彰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致敬新时代礼赞科学家 5月30日至6月15日省科技馆有展播活动 本报讯(记者叶文娟)为表达对科技工作者的诚挚敬意,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时,省科技馆将于5月30日至6月15日开展专项致敬活动。
除正常免费开放之外,还将开展“致敬新时代礼赞科学家”绘画、音频、视频展播活动。
据悉,此次展播作品均为“致敬新 时代礼赞科学家”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西部区域的优秀作品,包括来自青海、甘肃、四川、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科普场馆的95件绘画作品、16件音频作品以及22件视频作品。
这些优秀作品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生动呈现科学家的故事,深度探寻科学家的心路历程,凝练对科学家的真情实感,阐释新时代 科学家精神,表达了作者学习科学家、崇敬科学家、感恩科学家的心声。
据了解,本次“致敬新时代礼赞科学家”优秀作品展播活动,不仅是向为国家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表示致敬,也是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献上真挚的节日祝福,进一步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接第一版)“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参与 第一批援青。
”孙申说。
即便如此,对青海有着特别感情的孙申,此后一直和第一批前去援建的同事通过电话联系,持续关注玉树前方的情况。
转眼三年过去了,第一批援建工作就要结束,第二批援建开始报名。
2013年5月,孙申在接到第二批援青工作报名通知后,没来得及和家里人商量自己毅然决定报了名,梦想着一定要去援青,弥补自己的遗憾。
然而,就在孙申决定报名之后没几天,岳母被查出癌症,摘除了一个肾,做完手术后,每周都需要定期复查。
时间很快到了7月份,正在医院陪老人复查的孙申接到单位电话通知,说他被确定为第二批援青干部将赴青海玉树开展为期三年的援助工作。
单位因考虑到要离开家好几年,需要做临行前的准备,安排专人电话和孙申再次确认,如果家里没有问题就要做启程准备。
突然接到的这个电话让孙申一下犯了难“:那时家里正乱成一团,老人刚做完手术,一周要复查一次,妻子在民企上班比较忙,很难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孩子尚小,都需要人照顾。
”回到家里,当孙申把要去援青的消息告诉妻子后,事先并不知道孙申再次报名援青事情的妻子一听就蒙了:老人患重病复查、外出都需要轮椅推着,孩子那么小,家里正是需用人的时候……其实不用妻子说,孙申也明白,他这一走好几年,意味着,家里的重担将全都压到瘦弱的妻子身上。
第二天一早,就在孙申打算不得不放弃援青计划时,妻子却说“:援青是你一直的梦想,你喜欢到曾经战斗的地方去,我支持你,家里的困难我来克服。
” 就这样,带着依依不舍和殷殷嘱托以及满心期待,孙申踏上了援青之路,如今 再回忆起这段时光孙申感慨万千,同时对妻子、对家人充满了愧疚:妻子因学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路上一次次摔伤,自己却不能陪伴照料;2013年、2019年岳父、岳母先后离世,他也都没能在身边尽孝,妻子为了照顾他的感受,总是在事后才告诉他消息,而那些错过却成了他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谈及此,铁血男儿的眼中闪烁起晶莹的泪花“:我妻子真的很伟大,正是有了她这么多年的支持,从第二批到第三批再到第四批,才让我一直坚持下来。
”孙申说,家人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是支撑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到青干什么? 玉树境内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这里许多地方被称为“生命禁区”。
面对极限海拔高度我们总能听到有人会说“:在这里躺着,什么事情都不做也是一种奉献。
” 虽曾在青海当兵,但从未去过玉树的孙申,初上玉树,便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疼、胸闷、失眠等症状接踵而至,但农村出来又曾是军人出身的孙申并没有被这些外在的困难所吓倒,从踏上青海大地的那一刻起,他的脑海中就在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来到这里?来到这里要做什么?离开时能留下什么? 进行工作对接、开展基层调研……带着援青“三问”,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前进步伐,一到玉树,孙申就马不停蹄,每天顶着高原缺氧的诸多不适,从早忙到晚。
大家都说北京来的“干部”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就停不下来。
作为第二批援青干部,2013年下半年孙申随大部队抵达玉树时,当时州上还处在灾后重建当中,作为过渡期,州委、州政 人往“高”处走 府临时办公都在距离州府十公里外的德卓滩搭建的板房里进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时常被流浪狗追逐,经常遭遇停水停电,除了高原反应,还要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吓倒他,孙申说,在那里,他度过了援青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年半的时间,也深深地被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打动和感染着,继而转为自己援青的实际行动。
“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主要工作任务之
一,作为一名来自中央统战部的援青干部,就是要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做民族团结践行先锋,树援青干部良好形象。
”孙申说。
地处三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8.3%。
民族团结进步既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又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2013年,为了落实省上提出的“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玉树州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制定了三年强基础,五年创建民族团结先进示范州这样一个工作部署。
按照职责分工玉树州委统战部成为全州创建民族团结牵头单位和主体单位。
作为玉树州委统战部副部长的援青干部,孙申主要负责协助部领导分管玉树州统战对口支援帮扶、干部培训和藏胞办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主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八进活动,即民族团结进机关、进乡镇、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寺院等。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孙申亲自带领工作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到这些行业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为了工作取得实效,孙申要求自己做到三多一少,即多走、多看、多听、少说。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孙申走遍了玉树的山山水水,踏遍了玉树的每一寸土地。
这种在高海拔地区开展高强度工作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机能迅速退化,夜里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白天气短胸闷,甚至有时候连呼吸都很困难。
但这并没有让孙申退缩,反而激励他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坚守在工作岗位。
自踏上玉树这片土地,孙申便多次深入州所属各个寺院和基层统战部门调研,掌握统战对象及系统单位的动态、需求,在玉树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平安寺院”、“和谐寺院”、推进宗教寺院依法管理中建言献策。
本着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不落掉一个行业和部门的原则,孙申根据调研宣传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时增加了民族团结创建进市场、进合作社,使“八进”变为了“十进”,做到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全覆盖。
2018年底,玉树如期完成了创建目标,同年12月29日,国家民委命名玉树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玉树州委统战部也被国务院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离青留什么? “谢谢您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深切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翻天覆地的巨变,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和凝聚力。
”孙申手机里保留着这样一条短信,字里行间表达了一名僧人对这位从北京来的好干部的由衷感谢。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至关重要,在北京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协调下,7年来,孙申持续组织并实施玉树州寺院管理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企业、党外知识分子分批次赴北京、四川等地开展交流交往学习活动,使全州统战代表 人士通过到国内发达城市的参观学习,真切感受祖国的繁荣发展和改革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全州统战代表人士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主义、感恩北京人民的自觉意识,丰富了民族宗教地区统战工作的内涵和方法,加深了两地友谊。
跟孙申一起共事过的一位统战干部这样说,每一次交流交往交融活动看似很平常,背后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尤其是宗教代表人士外出参观,事先要把食宿、交流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参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提前亲自把关,才能保证不出差错,让参加学习活动的每一位统战工作对象感到满意,而孙申从没把自己当成统战部副部长,跑前跑后,有时累得说话间打起小盹,在北京连续几年的交流交往交融活动中,孙申路过几次家门而没进家,他深知肩负的担子和责任,亲力亲为,做到活动万无一失。
“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分内的事情。
”“只要群众有需求,我还想为群众多做
些事情。
”面对记者的采访,孙申这样说道。
在几年的援建工作中,孙申积极向中央统战部反映、发挥多渠道社会帮扶,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为企业帮扶、社会帮扶玉树提供服务、牵线搭桥,积极推进援青项目落实,不仅联系北京国兰服饰有限公司、中华慈善总会为称多县扶贫点和杂多县三所小学捐赠三万多件价值三百多万元的衣物和学习用品,联系青海省亚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昱电子发展有限公司为州佛学院解决了一部分教学设备、捐助了价值五十余万元的教学用品和价值三十余万元的太阳能照明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争取的造价一千八百余万元的援青项目治多县点亮牧民致富路照明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进入实施阶段。
七年的援青之路,让这位从北京来的援青干部,深深地走进了牧民群众心里。
说起孙申,干部群众都夸赞说,他是我们的好“扎西”。
高原风吹日晒,也把军人出身的孙申磨炼成了地地道道的康巴汉子。
在孙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幅画,画中身穿藏袍的孙申,俨然一副康巴汉子的样子。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幅画正是玉树当地一位画师为孙申所画。
据孙申回忆,那是2016年初夏的一个下午,他们在扶贫点开展帮扶工作,恰巧碰到了正在作画的阿太画师,因为在高原时间长了,晒的比较黑,这位画师误把孙申当成了当地人,一聊天才得知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竟是来自中央单位的援青干部,画师非常激动当场为孙申画下了一副身穿藏袍的画像,并取名为:卓巴孙申在玉树(卓巴:藏语,牧民的意思)。
“我将这幅画一直放在办公桌上,也是时时激励自己向康巴汉子学习,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
”孙申说,作为连续三批的援青干部,他有幸亲历了玉树震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在全省、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高速发展的过程,这种情节和情怀驱使着自己不断地去了解玉树、深入玉树,扎根玉树。
曾经有战友问孙申:“这些年你抛家舍业,图了个啥?你就当真没后悔过?”孙申却笑着说,对于援青,我真的无悔,若时光倒流,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义无反顾选择这个神圣的使命。
“我虽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我想我没有掉链子。
”采访结束时,孙申依旧谦逊又真诚地说,如果组织需要,他愿意继续留在玉树草原奉献无悔青春。
心怀对这方热土的眷恋和憧憬,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鼓足干劲,在熟悉的工作岗位上接续支援帮扶工作,努力为自己的玉树行交上让群众、让组织满意的答卷。

标签: #还会 #蝴蝶结 #厦门 #视频剪辑 #空调 #视频 #网络安全 #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