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力量!上海凝聚书香守“沪”的精神动能,梨视频怎么样

视频 7
4见习编辑/余润坤 综合 2022年4月25日星期
绿﹃水青山就是总书记给咱指的新门路﹄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23日在黑龙江伊春考察时,专程看望了上甘岭林业局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一家。
近日,新华社记者回访了刘养顺。
【情景回放】 在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习近平总书记沿栈道察看原始红松林等珍贵乔木,叮嘱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
随后,总书记来到林场职工刘养顺家。
他走进厨房掀起锅盖,农家饭菜飘香,总书记笑着说“看着就好吃”。
总书记又询问老房子修复、水电路改造等一家人居住生活情况,同刘养顺一家人谈林场发展史、算收入支出账。
夕阳西下,习近平总书记同刘养顺一家及街坊四邻围坐在小院里聊家常。
总书记一一询问林区停伐后他们主要做什么、收入来源有哪些,日常生活和就业、上学等还有哪些困难。
有的种木耳,有的种香瓜,有的搞养殖……大家纷纷说起自己的营生。
总书记说,看到林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很高兴、很踏实。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会面临一些暂时困难,党委和政府一定会关心,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也要自力更生,多找新的门路。
【刘养顺心声】 总书记来我家的那一天,我咋可能忘呢?不只我们一家,很多林场人都在这几年里迎来了新生活。
那天,总书记走进我家厨房,我还给总书记介绍了菜盆里的山野菜,都是林子里采回来的,后来成了我家创业的招牌。
当时,伊春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全面停止,我们林场人对未来生活都有点迷茫。
总书记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总书记让咱找新门路,咱得赶紧行动起来啊。
就在那年夏天,我家的农家乐开了张,我和老伴负责炒菜做饭,儿子儿媳端菜送水……我家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这几年,我们林场上下守住了山清水秀,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
生态环境改善给我们带来了大实惠,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旺季的时候,小院几乎天天坐满游客。
靠着经营农家乐,好的时候一年我们能收入十多万元呢。
我这会儿才真正明白,绿水青山就是总书记给咱指的新门路! 不只我们一家,周边乡亲们和许多林场退休工人都开始创业。
我们成立了餐饮服务一条街,近30家农家乐和民宿经营得有声有色。
种林下参、刺五加、红松苗的也都鼓了腰包。
林场人吃上了“生态饭”,守着林子开启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陈聪徐凯鑫(据新华社哈尔滨4月24日电) “高仿台风”来袭,申城今有大到暴雨 本报讯(记者张天弛)“高仿台风”江淮气旋即将影响申城。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预报,受其影响,本市今天将有一次大到暴雨过程,强降水时段集中在今天傍晚到明天早晨,并伴有雷电和7至9级大风。
具体来看,今天过程雨量可达30至5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高达50至70毫米;强降水时段出现在今天傍晚到明天早晨,最大小时雨强20至40 毫米,并伴有雷电活动;明天下午起雨渐止。
大到暴雨加上9级大风,妥妥的台风天“配置”。
难道台风提前来了?气象专家解释,这次较强风雨天气的起因是江淮气旋,它也被称为“高仿台风”,威力堪比台风,往往会带来很低的气压、大风、暴雨和沿海风暴潮。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这场强降雨过后,本市一周内将以阴雨天气为主。
市社联、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策划“阅读有力量·一直在一起”系列活动,超位作家学者推荐经典,引发全网和业界广泛关注转载 阅读有力量!上海凝聚书香守“沪”的精神动能 ■本报记者许旸 彼此“靠近”。
沪上党史专家刘统、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启发意义。
史,比如程永新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平、徐建刚,学者沙海林、陈恒、严锋、 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上海的城市血陈丹燕重温《十日谈》,潘凯雄推荐《白雪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的袁筱
一,作家马伯庸、路内、陈丹燕,出脉中,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国平乌鸦》等,“眼下疫情环境里人的智慧备 力量格外抚慰人心。
受新冠疫情影版人潘凯雄、徐俊等等陆续分享好书,推荐《不负人民:解码伟大建党精神》,在受考验,人的耐心和韧劲更面临着巨大 响,上海很多市民仍处于居家防疫之希望更多人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抗疫他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战、攻坚挑战。
”评论家汪涌豪重读《病玫瑰:疾病 中,往年热闹的线下沙龙按下“暂停信心。
战,既是对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与医学插画的艺术》,认为其价值不仅帮 键”,但多姿多彩的书香文化活动在 随着越来越多党员向社区报到,力的大考,也是对全市党员干部学思悟助人了解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巨大生命灾 “云端”涌现,凝聚起书香守“沪”的精以社区力量筑牢抗疫根基,广受关践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检验。
当“不负难,重新理解上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人 神动能。
注。
“前不久有市民与居委会书记对话人民”成为解析百年大党成功的精神密类医学伦理,还在于展示了人与疾病的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录音在网上刷屏。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码,读者能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抗争历史,人面对痛苦与死亡所表现出 市社联、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社区’缩影,国家最基层、最现实、最“根”和“源”。
的勇敢高贵。
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自4月1日启动以来,在学界出版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热烈反响,成为这个春天上海抗疫交响中“读”树
复杂的单元。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市政治学会会长桑玉成推荐《社区中国》帮助读者理解社区。
市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推荐《公共性及其实践——中 读史启迪当下,予人前行的动力 当镜头拉到最近“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孙甘露推荐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及同名电视剧,“《人世间》为普通人塑像,为平凡生活讴歌,原著小说 帜的特殊“阅”章。
截至昨天,已有50西古今之间》时谈到,面对疫情突袭, 同心守“沪”,只因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三卷,电视剧有58集,叙述平实舒 余位作家学者通过联合推广平台,推人们从固守一隅到邻里帮扶互助,生爱得深沉。
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赓续,缓。
作为同时代人,读来感慨万千。
周 荐一批党史著作、文学社科经典,有的成了维护社会整合的纽带性力量,体没有断流,这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其家三兄妹等经历了各种困难,时代和个 还加推了中外名片、名曲、名画,分享现了人类的社会韧性。
深处的力量之源是什么? 人交错层叠,但人物身上所展现出的善 多元阅读欣赏体验,引发全网广泛关 “最近一段时间,一边忙抗疫,
“疫情期间宅居家中,正是静心读史良、正直、坚忍、豁达,此时此刻给经历疫 注转载,彰显了读书有力量、同心向春边也在思考,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发的好时机,在书中品味中华千年文明源情的我们以勇气与安慰。
” 行的信心与希望。
展的冲击,如何统筹抗疫和经济社会流,感悟不朽人物的永恒瞬间。
”南京师范 “岁月流逝,山河沧桑,中华民族不 城市面临“大考”,如何读懂“社区中国” 发展双胜利。
”市社联副主席、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重温《追赶接力: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他认为,这本书对于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发 大学教授郦波推荐纪录片《中国》同名图书《中国:从春秋到盛唐》《中国:从天宝惊变到辛亥革命》,两部书勾勒古今思想源变,呈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诞生。
屈精神还保存在这条道路上。
”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最近在读《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跟随书卷“重走”西迁路,寻访历史 此时此刻,我们尤其需要好书让展质量、培育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 不少作家学者重温人与疾病的搏斗遗迹,感受澎湃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传统。
上海一季度技术市场“量质齐升” 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 ■本报记者沈湫莎 记者昨天从市科委获悉,今年1-3月,上海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8648项,成交额853.56亿元,合同项数同比增长15.8%,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76.8%。
上海市九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的创新需求最为旺盛。
一季度登记技术合同主体从事技术领域前三位的分别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领域,登记主体数分别为975家、283家及207家,占据 登记主体数的3/4。
浦东新区依然是本市开展科技创 新、技术交易活动的高地,一季度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92.39亿元,同比增幅达280.6%,占本市成交额的近六成。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技术合同的单笔价格呈上升趋势,显示科技创新的价值不断得到市场肯定。
”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周敬说。
今年一季度以来,单笔合同价格在1000万元以上的合同为514项,成交金额为78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0%与222.8%。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三省一市的技术交易活动愈发活跃。
一季度,上海流向安徽、浙江、江苏的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为170.60亿元,同比增幅达247.6%,占上海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8.1%。
技术市场的“量质齐升”,与上海积极鼓励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促进技术合同“应登尽登”不无关系。
一季度,本市申请技术合同登记的企业等市场主体数量为1732家,同比增长13.6%。
2021年,为鼓励事业法人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上海出台《上海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技术合同奖酬金发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
根据相关政策,经认定登记符合条件的技术合同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以及研发费加计扣除,减轻市场主体投入科技创新的成本。
经统计,今年一季度,事业法人申报技术合同为3875项,占全市44.8%。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上海“一网通办”的行政确认事项业务,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的办事优势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
近一个月来,市技术市场办将全部业务热线电话均开通转移呼叫功能,居家办公人员全天候接听咨询电话,全力服务技术合同申报主体,在隔离管控期间共接听热线电话75余次,共处理科技114工单33个,及时回应解决各类市场主体在申报技术合同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社会面亲邻”视频火爆,满屏都是对上海的祝福加油 口述者:张金伟(梨视频设计师)采访记者:王嘉旖 一个名为“社会面亲邻”的短视频一下子“火”了,相关平台播放量已达200万人次,且仍呈指 数级增长。
视频中,一帧帧无人机画面,记录着每个阳台上的故事,人们封控期的生活。
拉琴、浇花、举杯……再平凡不过的举动,无须演绎,组合起来却令人动容。
拍摄者张金伟说,视频拍摄“一次成型”,讲述的就是最平实的当下,但“视频好评度超乎预期,满屏都是对上海的祝福加油”。
从地面起飞,无人机一层层由低至高缓缓拍摄,每一个阳台的画面暖心而亲切。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绝大多数邻居的“真容”,但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我们早已成为“一家人”。
我是张金伟,梨视频的一名设计师。
影像是我最熟悉的表达方式,但当看到无人机的实时画面,我才发现,平凡生活才有直抵人心的真实力量。
这是任何剪辑、技术无法比拟的。
视频的发起人是我一个邻居。
有一天,他在楼群组里提议,要为大家用无人机拍照,也算是为这段特殊时期留个纪念。
看到消息后,我立刻响应。
家中的无人机都已落灰,也是时候该飞一圈了。
一扇窗,就是一个故事 一个普通的周末,我的无人机起飞了。
这一时间选择,避开了白领在线会议的时间,避开了孩子们的网课时间,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参与进来。
接下来的故事,却不在我的预期之内。
我们没有彩排,提前也没有正式统计过多少位邻居会站上阳台。
坦白说,无人机起飞时,我的心情有些像“开盲盒”,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碍于隐私而不愿出镜,也无法预知会拍摄到怎样的画面。
航拍的十几分钟里,无人机一层层“扫楼”,我也跟着实时视频“隔屏”看见 了一户户家庭的寻常生活。
浇花的万阿姨,是我们的楼组长。
就像许多人印象中的弄堂阿姨一样,她是个热心又热爱生活的人。
画面中的她,精心打理着阳台上的花花草草。
即便是平淡生活,但她总会精心过好每一天。
小区封控的日子里,每天清晨,我们楼道共享架子上总会出现一根根香气扑鼻的油条。
这就是万阿姨的杰作,她怕我们这些小年轻不会弄早饭,就干脆多做了一些。
视频里,还有一位穿着红衣的奥莉爷爷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他就住在我家楼下,也是为数不多此前就认识的邻居。
按现在的说法,他算是“社牛型”人物。
毗邻几幢楼的邻居,提起他,大家也有印象。
奥莉爷爷是个热情开朗的人,遇到谁都能聊几句。
就像许多上海爷叔一样,他是个有仪式感的人。
知道要拍 视频,他就与老伴两人从家里专门翻找出了一套红色情侣装,十分惹眼。
拍摄时,他拿着酒杯,与大家“隔空干杯”。
他说,等到小区解封了,一定要去高速公路上跑一圈,不管油耗多少。
每一扇窗,就是一个故事。
无人机镜头,将一个个家庭故事串联在一起,就组成了疫情之下的上海群像。
我想,这些动人小故事,不仅发生在我们小区,也在更多地方上演着。
镜头之外,“社会面亲邻” 镜头之内,我们被封在小家;镜头之外,我们已成功实现“社会面亲邻”。
有人说,上海是一座有距离感的城市。
作为一名来沪打拼十多年的湖南 人,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湖南人的热情,在于外放;而上海人的热心,则有些内敛。
邻里之间,他们会保持适当距离,不想过分打扰彼此生活,这是一种分寸感的体现。
疫情之下,内化于心的温暖被一寸寸放大,邻里间的温度也逐步升温。
我所在的宝山区经纬四期小区,是个建成不足10年的社区。
其中既有从市中心迁来的上海居民,也有像我一样的来沪打拼者。
被封在家的日子里“,邻居”这两个字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生动的个体。
我们楼的楼组群,最初用于统计物资团购,如今已成了食神PK。
每次团购物资到达后,大家都纷纷在群组里晒出自家成品。
满屏的烟火气,似乎能穿过 屏幕直抵眼前。
大家说,等解封以后,要实战比拼一把。
有温暖时刻,当然也会有小小摩擦片段。
长期被封在家,大家难免心理波动大。
我也听说过,部分小区因居民观念不同,有过起争执的时候。
这也很正常。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想法、观念。
其实,这些误会沟通消弭的过程,也使我们彼此增进了解。
视频推出后,人们的积极反馈超出预期。
有位楼内老人说,看到后就不自觉流泪,无论多少次都能击到泪点。
我想,他一定是位内心柔软的人。
网络之上,更有不少网友给我们加油打气。
有人说,生于斯、长于斯,热爱这座城市的我们,正在与它一起恢复,期盼那个深爱的上海早日回归。
4月10日上午,我接到了关于师大新村的求助信息。
住在普陀区华师大二村的华二校办主任王骁告诉我,在附近几个老小区里,还住着不少华二退休老师,有的家中余粮所剩无几、身体状况欠佳,网购能力又有限,不得不向学校求助。
华师大一村、二村、三村都是老式居民小区,约有6000多户居民,这里老年人居多,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光70岁以上的华二老教师就有36位。
担心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顾不过来,王骁建议我发动校友会的资源和力量,帮帮忙。
一听到有些年迈、独居的老师生活基本物资吃紧,甚至不得不放下面子、对外“求援”,我听了有些揪心。
挂了电话,我马上联络校友会,在吕华煜、郭世雄等校友的努力下,发动多方资源,寻找靠谱的供应商。
很快,我们分别从不同的地方筹集到了大米、蔬菜、鲜肉、鸡蛋等生活必需品。
受封控的影响,配送物资的运力很紧张。
怎么办?在我们的校友微信群里,信息闪烁不停。
很多校友都积极想办法,郭世雄后来还自掏腰包垫 校友接力为退休教师解燃眉之急:是回报老师的时候了 口述者:戴伟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90届校友)采访记者:储舒婷 社区封控以来,听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一些退休教师年迈独居,又不会网购,已经高中毕业三十多年的戴伟佳,把消息带到了华二校友会。
很快,接力开始了,校友们 为70岁以上的老教师挨家挨户送上生活“大礼包”。
付运输费,只为了让物资早点到达小区,解老师们的燃眉之急。
历时12个小时,这批物资终于在夜色中,送抵华师大新村小区门口。
已经晚上10点多了,这批货怎么送?谁来送?我又马上紧急呼叫住在小区里的王骁老师和校 友,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最后100米”。
赶在12点前,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一份份沉甸甸礼包顺利送到了36位老师家中。
每个礼包里,我们装了30只鸡蛋、6斤猪肉、12斤蔬菜和5斤大米。
当时,很多老师已休息了,被敲门声 从睡梦中叫醒,有的还穿着棉毛裤、来不及披上外衣。
当他们打开门,看到昔日的学生和社区志愿者接力送来“大礼包”,不少老师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致谢。
这几天,老师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再次向校友会表达感谢。
还有老师 感慨:“夜来收到送来的大礼包,他的辛苦,我寻到感动的滋味。
退休了,茶不凉,感谢华二和校友不断地添新茶、注热水,让我有了温暖的归属感。
” 老师们收获感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份的感谢。
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有校 友提出,现在是我们报恩的时候了。
其实,不止华师大新村,我们这几天正准备向更多住在其他区域的华二退休老教师送上爱心礼包。
统计下来,共有169位。
4月15日早上,我一醒来,就在微信上看到了陈荷芳老师发来的一段文字。
“足不出户两周余,蓦然看到负责退管的老同事通知大家,把联系方式上传或电传给他和志愿者……我即刻心潮澎湃,感激之心,难以言表。
”因为有感而发,陈荷芳还在电脑下记录着:“志愿者们并无金钟罩、铁布衫,却无惧顽毒,以身涉险,为暮年的我们雪中送炭、济危救困,这份无价的情义和挚爱,深深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实在令人无比动容,这千斤之重的关爱,我没齿难忘!” 看到陈老师的文字,我又被深深感动了。
其实,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的,更何况,每一名学生心里都非常牵挂他们。
在校友群里,多轮相关的认捐活动一经发出,都很快被“秒空”。
老师们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现在,我最期待的就是自由生活后的师生重聚。
本报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邮编:200041电子信箱:whb@ 电话总机:(021)22899999 传真:(021)52920001(白天) 发行专线电话:(021)62470350广告专线电话:(021)62894223 本报北京办事处北京市崇文门东大街6号8门7层本报江苏办事处南京市龙蟠路盛世华庭B7幢 电话(010)67181551电话(025)85430821 本报浙江记者站杭州市庆春路182号7楼 电话(0571)87221696 本报湖北记者站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8号23楼E2室电话(027)85619496 定价每月30元零售1.00元上海报业集团印务中心

标签: #头像 #微信群被 #南昌 #女生 #网络电视 #怎么样才能 #两个 #微博借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