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发布,编辑:陈秀云2020年11月20日

快手 2
星期五E-mail:ncdzzbs@163 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发布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对推进绿色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要积极组织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大力推广以下7大类绿色防控各项技术,不断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生态控制 发展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进行生态岛、斑块、廊道等多种生境的设计与布局,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害保益功能,实现从靶标害虫控制到作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调控。
免疫诱抗 目前推广应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主要是氨基寡糖素类与蛋白质类,已登记产品141种(其中母药35种)、企业120个。
用于拌种、浸种、浇根和叶面喷施等,可以诱导植物抗病、抗逆,促进增产增收等,未来主要拓展其在保鲜、水果免套袋技术上的应用。
“四诱技术” 在光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新型节能高效专用诱虫灯,具有天敌 逃生孔,最大限度避免对天敌的杀伤。
在色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新型全降解诱虫板,逐步限用乃至淘汰不可降解的塑料板。
在性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智能自控高剂量信息素喷射装置,以及专一好、持效期长的诱芯,大力推广草地贪夜蛾、水稻螟虫性诱剂、梨小食心虫迷向剂等。
在食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实蝇类蛋白诱剂、棉铃虫利它素饵剂、盲蝽植物源引诱剂、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花香诱剂、草地贪夜蛾食诱剂等。
电解水技术 分为碱性或酸性电解水,主要应用于防治保护地蔬菜的叶部病害,在防治稻曲病、小麦条锈病等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鉴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下一步需要改进电解技术、降低应用成本。
防虫网阻隔技术 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蔬菜上的害虫防治。
尤其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可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甘蓝夜蛾、黄曲条跳甲等20多种主要害虫为害,还可阻隔蚜虫、烟粉虱、蓟马、美洲 斑潜蝇等传毒昆虫媒介,达到防虫兼控病毒病的效果。
下一步,在水稻工厂化育秧和保护地蔬菜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昆虫天敌保护利用 继续大规模推广应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害虫。
重点推广应用瓢虫、小花蝽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昆虫,用于防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害虫。
生物农药应用 继续推广应用真菌类、病毒类和细菌类微生物杀虫剂,重点产品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短稳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寡雄腐霉,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继续推广应用含有萜烯类、生物碱、酚类、类黄酮、甾体等有效成分的植物源农药。
继续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等新型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和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武夷菌素、阿维菌素、农抗120和中生菌素等)等。
(全国农技中心) >>新闻链接 占世界8%的耕地消耗了近35%的农药和化肥 用农药杀虫不如调整生物群落 过去,农业强调生产功能忽视生态功能,如今如何才能扭转局面,留住绿水青山?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朱朝枝教授对记者表示:“乡村产业振兴,越来越重视发展的可持续化,农业发展的观念逐渐转变为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并重。
” 农业的生态功能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前不久,在福州举 办的“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与乡村振兴高级研修班”上,相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讨。
据测算,到2019年,我国粮食已实现16年连续丰收,总产连续7年超6亿吨,但随之暴露出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世 界22%的人口,却消耗了世界近35%的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退化、环境问题突出。
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以水稻种植举例说,传统种植模式大量喷施农药、除草剂,导致非作物生境遭到破坏,大量幸存害虫迁移到稻田中,加重对水稻的危害,而其幸存的天敌则大量跨境迁移。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谢联辉教授指出,通过调整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有效防控病虫害,从根本上减少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污染。
与其消灭病原生物(例如病毒),不如调整生物种间关系、生态空间结构、中间生产过程,力促生态平衡,确保植物群体健康。
(据《科技日报》) ○信息超市 河北选育出 “水果洋葱”新品种 洋葱也可以当水果吃了!近日,记者从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蔬菜育种团队选育的洋葱新品种紫魁2号,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纤维含量仅为0.2%,比对照品种降低47.4%;总糖含量达7.29克/100克,高出对照品种20.7%;Vc、Vb2、Ca含量分别高出对照品种19%、13%、11%,可谓“水果洋葱”。
蔬菜育种团队负责人袁瑞江介绍,紫魁2号是他们团队根据遗传学和蔬菜杂交优势育种原理,利用雄性不育育种技术,通过“一种早熟高产耐储的半高桩紫 皮洋葱选育方法”创制种质资源、 选育的洋葱新品种,其品种选育方 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达国 际先进水平,首次实现了早熟、高 产与优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据了解,紫魁2号洋葱品种表 皮呈深紫红色,鲜亮有光泽,平 均单球重400克,对霜霉病、灰霉 病有较强抗性,抗抽薹、抗分蘖 性强。
各试验点较对照品种紫星
2 号平均增产22
.1%,最高增产 28.7%。
储存损耗比对照品种降低 11%。
相关专家认为,紫魁2号洋 葱不仅品质优、口感甜,产量也 高,易储存,值得大面积推广应 用。
(赵红梅) 登海种业成立 紧凑型杂交玉米研究中心 近日,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研究中心。
早在49年前,李登海通过杂交玉米高产攻关研究探索出紧凑型的高产潜力,于1979年率先提出并陆续选育出“掖单”与“登海”系列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紧凑型杂交玉米的空白,紧凑型杂交玉米使我国杂交玉米的高产能力由不到700公斤提高了一倍,达到了夏玉米亩产1400多公斤和春玉米亩产1600多公斤,创造了夏玉米世界单产纪录和多次刷新春玉米的高产纪录。
40多年来,李登海选育和推广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1300多亿元,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杂交玉米是我国最高产的粮食作物之
一,而杂交玉米中最具 群体高产能力的品种是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登海种业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继续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具有提高单产能力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的新品种和新栽培技术,成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研究中心,并由“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担任该中心主任。
该中心成立后,主要进行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品种的选育,选用本公司和其他单位选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品种进行春、夏玉米的高产攻关,并针对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攻关进行栽培措施、土壤肥力、植物生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系列研究,还将根据研究内容与国内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广泛合作,力争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宋逊风) 小瓜蒌“黄金果” 11月13日,走进郯城县泉源镇泉东村瓜蒌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棚架下悬挂着黄灿灿的瓜蒌。
瓜蒌又叫药瓜,浑身是宝,瓜蒌皮、瓜蒌籽、根茎都是中药材。
据瓜蒌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杰 介绍,2018年,他在泉东村承包土地100亩,种植了效益可观的瓜蒌,雇佣十多名村民帮助管理。
今年的瓜蒌效益特别好,每亩预计可收入6000多元。
(李学飞摄) 郯城杨传龙网上卖农机 每月直播20场,“粉丝”已达13万 1990年出生的杨传龙,是郯城县胜利镇徐蒲坦村做短视频的“鼻祖”。
徐蒲坦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和拖拉机有关,被业内称为中国最大二手拖拉机市场。
从初中毕业就入行,杨传龙接的是父亲的班。
跟老一辈儿大江南北跑市场不同,他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
最开始在百度贴吧、阿里巴巴等门户网站发布供求信息,现在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卖拖拉机,杨传龙一直在挖掘新的销售方式。
2016年,杨传龙开始玩“快 手”,本是自娱自乐拍视频,却真的卖出了二手拖拉机,这给他带来很大信心。
做短视频4年,杨传龙在“快手”上粉丝已接近13万。
“效果是真的不错,很多老铁私信留电话、微信,客户渠道广了,最终的成交量也主要来自这些平台。
特别是疫情防控初期,没法出门,重心都放在短视频平台上了。
”杨传龙说。
除了拍摄短视频,杨传龙每个月还要开20场以上的直播,每场直播观看人数大概300人到500人。
观看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 比较活跃的粉丝。
为了粉丝越来越专业的问 题,杨传龙现在每天还要学习拖拉机的专业知识,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精通农机的专业主播。
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 扫码看视频新闻。

标签: #密码 #视频 #头像 #微信群被 #南昌 #女生 #网络电视 #怎么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