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触多彩现实生活,2018年11月1日

孩子 7
星期四责编王菊美编于娟值班主任高亮 A32~A34 关注“半岛教育直通车”,了 解更多教育资讯。
□半岛记者刘金震实习生周淑锦 网络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网民的数量逐年扩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低龄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加入网民队伍,接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如玩具一样稀松平常。
网络对青少年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早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打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也容易让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容易对儿童的正常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和干扰。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网络,已经成为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案例 13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今年13岁的小周刚上初
一,课业压力还不是很重,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算充裕,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然而,小周平时的爱好非常单
一,那就是上网,周末从学校回到家就找手机,和同学一起连线玩游戏,当下热门的游戏都不在话下,甚至为了买游戏皮肤和装备,还偷偷刷过妈妈的微信钱包。
小周的姐姐告诉记者,小周从小学起就喜欢上网,上初中后还有所收敛。
据了解,小周五六岁开始接触电脑,那时还只能在电脑上玩一些小游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到的游戏越来越多,虚拟世界给他带来的快乐让他渐渐不能自拔。
每天放学和周末,除了写作业,其余时间都花在了网络上,常常因为玩游戏熬到凌晨,也不爱出门和运动。
平时小周与同学和朋友也都是通过网络联系,过年时亲戚来家里串门,他因为忙着看手机往往搭不上几句话。
父母因此很着急,想要彻底让他远离网络,但小周每次反应都很强烈,甚至绝食抵抗。
调查 青少年触网年龄不断提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步融入生活,“00后”、“10后”接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如同玩具一样稀松平常,网 民低龄化也成为了普遍现象。
瘫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五岁的安安拿着平板电脑,手指灵活地在屏幕上滑动,不停地选择感兴趣的动画片。
那一连串动作的流畅度,丝毫不亚于他的父母。
“每天在家抱着平板电脑玩,这些操作都是轻车熟路,不让他玩还会闹小情绪。
”安安的妈妈李女士也为此感到苦恼,生怕影响孩子的视力。
同样无奈的还有家长张女士。
她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放学回家就喜欢玩游戏,抱着手机跟“小网虫”似的,打起游戏来甚至顾不上吃饭。
她曾经严厉地训斥过儿子,结果孩子半天不理自己。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近1.7亿,占全国网民的22.5%。
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浙江、广东、湖北、上海、安徽等8个省、直辖市的调研结果显示,首次触网最集中年龄段已由15岁降至10岁,最低触网年龄3岁以下的占1.1%。
与此同时,家长对“小网虫”的担忧也更深了。
看法 担心难自控干脆掐掉网络 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话题,记者近期进行了随机采访。
李沧区的葛女士表示,身边就有朋友未能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结果孩子因长时间盯着屏幕造成视力明显下降,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
所以,她如今特别重视女儿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甚至看动画片都会严格控制时间。
“并不是说上网不好,但孩子毕竟年纪还小,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容易收不住心,久而久之很难养成好习惯。
”她还决定掐断家里的网络,给女儿创造一个无网环境,平时就让她多看一些书。
其实,家长对上网的探讨从未停止过,一边是网络世界带来的新资讯、新技术,一边是各种潜在不良信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对视力健康的不利影响,不少家长难免产生一些矛盾的心理。
市民王先生认为,不能因为上网存在的风险,就因噎废食拒绝网络。
“网络深深地融入了日常生活,不接触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件事,既让孩子掌握网上学习这项技能,又得积极地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他告诉 记者,自己为孩子制定了上网时间表,严格限定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有时候还专门陪着孩子上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探因 网络沉迷要从家庭找原因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同时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青岛大学心理学服务地方办公室主任陈兴华看来,造成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外部环境、社会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都和家庭环境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沉迷网络可能是孩子的一种逃避方式,他们希望待在虚拟世界里不被打扰。
另一方面,对网络的痴迷则体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上网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就感,或者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
这需要家长好好反思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关注程度。
陈兴华说,现在很多年轻父母,自己本身还不成熟,带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不会哄孩子,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就给他个电子产品,让他们安静下来,导致这些电子产品成了孩子童年的陪伴。
作为伴随着电子产品出生的新一代儿童,电子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
但在网络这个信息冗杂的平 台上,作为年轻人来讲,还是应该要学会辨别,并且知道怎样合理利用。
建议 让孩子接触多彩现实生活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使用网络?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裴涛接受采访时认为,应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亲子陪伴或合理安排,让孩子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精彩得多。
同时要强化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管理好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抵御不良网络信息,有信心有能力地健康使用网络。
也有专家指出,教师和家长应该主动投入到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的过程中。
共同学习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生活方式,共同面对和解决网络带来的生活困惑,共同面对和解决孩子由于自制力薄弱带来的网络苦恼。
也得提醒孩子对待任何事物都有适量而止的心态,更得教育孩子明白网络所特有的链接风险、密码风险、钱财风险、隐私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安全问题。
教育部的紧急通知明确了社会、学校、家长的职责,多方并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拒绝网络沉迷。
陈兴华认为,有些家长提到网络、手机就谈虎色变,好像这是一个不能碰的东西,但这种态度可能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限制,不利于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合理用网可能需要社会共同做一些调整,更需要父母正确认知对待孩子的态度,比如应该关注学习之外的精神层面需求,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发现网络以外的更加富有乐趣的东西,这些都很重要。
家长们应该试着去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多尝试沟通交流,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尤其在青春期,如果一味打压否定只能让矛盾越来越多,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

标签: #华为 #信号 #网络 #密码 #不好 #视频 #看不 #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