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产品:别,电话号码变了微信怎么办

电话号码 1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主编:王璐编辑:牟一校对:王心怡Tel(押010)51949401E-mail押ymu@ 刷微博、玩微信、下载各种应用、玩游戏……近两三年,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普通手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娱乐的需求,智能电子产品已经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比例和使用群体。
不得不承认,智能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
“手机依赖症”“手机强迫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十足的沉默和距离感,也给健康敲响了警钟。
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享受旅途中的美景名胜,一定要用iPad拍下来发微博与网友分享;品尝小吃、美食,也一定要拍照、网上晒照片才证明吃过;朋友聚餐,各自查看手机取代彼此间聊不完的话题;独自等待的时光,智能手机成为许多人心中打发时间的首选……不知不觉,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新奇功能替代了人们的各个感官,人们可能不会再用眼睛去欣赏、用大脑去记忆、用舌尖去品味、用语言去沟通交流。
于是,我们来到了一个被智能电子产品占据的年代。
1993年,第一部智能手机的问世推动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2013年,全球主要国家智能手机普及率已高于50%。
美国调查机构近期发布数据称,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约34次,使用频繁者查看手机的频率更是高达每6.5分钟1次,无论何时,拿出手机查看微博、发个微信已成为习惯动作,“手机强迫症”“手机依赖症”随处可见。
智能电子产品:别“绑架”了生活 姻本报见习记者牟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调查数据称,只要能够使用智能手机,人们愿意放弃一系列活动:70%的受访者愿意放弃喝酒;超过50%愿意在一周时间内远离咖啡因、巧克力等;超过3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手机放弃性生活。
智能电子产品的入侵,很多人“罹患”了智能综合征,给健康生活带来了隐患和危机。
低头便是沉默 最近,网易的一组“沉默的社交”的主题图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在反思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社交方式带来的改变。
不论在何处,都可以看见众多人低头看着手机:吃饭、走路、坐车、等电梯……衍生出许多“低头族”。
他们各自罹患手机症候群: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俩坐在一起,你玩你的手机我玩我的手机。
网易网友“淹死的鱼”表示:“热衷于低头玩手机的人,抬起头时却总感到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
每个人都看似很忙,每个人却都感到孤独。
” 安徽网友lxcroom表示,科技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反倒冷淡和疏远了身边的人。
现在的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时,每个孩子都是拿着手机自己玩,从来没有抬头去看看他们父母那些日渐苍老的脸。
的确,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距离感。
“聚会不够有吸引力了,而智能手机里的‘人机’互动太有吸引力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鲁晶解释道,“与人们聚会沟通时相比,与手机的沟通显得更加自如,因为手机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不用担心它对自己的评价,与人沟通有明显的区别。
” “玩手机也是一种表达,表达的内容因人而异,可能聚会上不开心,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交流话题,话不投机,或是性格内向在缓解某种不舒服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又英提出新的观点,“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如果你能读懂,就能开启新的、更好的交流与互动方式。
” “内心的虚弱,需要不断地掩饰而不敢去袒露自己的真实心理是集体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方式会更加安全一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生中分析道。
健康隐患真是多 “地铁病,早晚的事!每人都拿着自己的手机、iPad聚精会神地在看着、听着,殊不知在运动时视物对眼损害很大,在喧闹中听耳机对耳的听力损害最大,在运动中跷二郎腿及长时间低头驼背弯腰比平时更损伤脊柱。
”坐地铁,玩宽屏手机 是眼下地铁中人们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
对此,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邓叶青表示,“低头族危害大,因低头过度导致颈椎病年龄年轻化,程度严重化。
现在有几岁的颈椎病患者,有的十几岁就有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使用者的工作时间,剥削使用者的健康。
据介绍,过度依赖智能手机,会造成不少危害。
长期低头盯着手机屏幕不但伤害眼睛,还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过度触屏,拇指多次反复移动,会导致手部关节、腱鞘韧带疲劳性损伤,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有数据显示,40%的微博控上厕所时有刷微博的习惯。
对此,肛肠专家深表忧虑:如厕刷微博会将精神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机上,导致人体的排便应激反应变迟钝,且容易淡忘时间,易诱发肛肠疾病。
而且,过度依赖智能电子产品的结果就是会令右脑退化,出现痴呆等症状,特别是青少年损害最大,严重者甚至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称为“数码痴呆症”。
大学生小张经常在寝室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一个月后双眼由200度变为了左眼300度、右眼350度,并伴有干眼症。
眼科专家提醒,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很容易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另外,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会引起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极度恶化。
记者咨询几家医院的眼科门诊发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及使用触摸屏电子产品后用脏手摸眼,导致不少人得上结膜炎。
“手机触摸屏幕其实挺脏的,有时吃东西手上带着点油,或在外面沾上了土,都一样使用手机。
等再用摸过这种屏幕的手直接揉眼,不知道有多少细菌揉进眼睛里呢。
”小张表示。
此外,智能触控手机或平板电脑流行成为了孩子视力下降的新诱导因素。
“从iPad1玩到iPad3,两岁半男孩竟然近视高达500度。
”同时,儿童沉迷于手机、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会对儿童发育造成长期的身体损害,人类大脑的关键发育时间,是出生后的3年。
专家表示,尽量避免3岁以下孩子长期接触智能电子产品。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并非特别必要的时候深夜睡前使用智能手机,会使用户睡意全无,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将影响身体健康。
有时,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
前不久深圳市一名女护士在乘坐电梯时因专注玩手机不慎被电梯门夹头身亡,这算是沉溺于玩手机引发的一起惨案;智能手机上瘾有时堪比毒品,可以不刮胡子、不洗澡甚至不吃东西,但是绝对不能不使用智能手机,这严重地影响了重度使用者的生活。
看来,是时候向智能电子产品说“不”了,合理地、适度地使用和支配才是人们与智能机长久相处的原则。
闲适斋 男 人 哭 吧 哭 姻笑禹 吧 不 是 罪 除却种种艳照八卦,各色盘点排行也算是当今互联网娱乐阵地的一类重型武器。
近来一篇《男人命苦盘点中国男人压力最大的十座城市》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推荐转载。
这篇寥寥数语配以图片的帖子之所以如此火爆,全因它击中了无数城市屌丝内心最软最痛的部分。
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妻子、孩子……所有这些都如绳索、如重担无往不在地缠绕压迫着大城市中的每个男人。
这些看似外在物质世界的差别,却像幽灵一样反渗入了无数男人———尤其是青年男性还未坚硬的内心,侵蚀吸吮掉了本应充盈满溢的幸福感。
诚然,这并不仅仅是转型期中国当下男人所独自面对的窘境,女性也同样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压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整个人类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所付出的整体成本。
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人似乎对 这种来自外界和社会的扭曲与 压迫的力量感受更为强烈。
这 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父权文化的传统使然。
长久以来,父权文化对男性的社会性别模 式塑造,最核心的便是“刚强”二字,由刚强演绎 出强者、硬汉、勇敢、健壮,等等诸多概念。
而长 期被读解为褒意的刚强概念,实质上也在给男 人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伤害。
现实中,主流男性 群体往往意识不到父权文化对自己的压迫,特 别是成功的精英阶层,他们长期以来享受着父 权文化的既得利益,深受其“精神浸润”而不自 觉。
做强者,就要求一个男人事业成功。
事业成 功,就要能够“养家糊口”,要“男主外,女主内”。
如果一个男人事业不成功“,连自己的老婆都养 活不了”,甚至于,要“靠老婆养活儿,吃软饭”, 父权文化就将这样的男人贬斥为“小男人”。
而 “事业成功”是一个无止境的标准,男人为使自 己活得“像个男人”,就要不断拼争,承受越来越 大的压力,甚至牺牲健康和生活的快乐。
如此男 人便异化成一个工作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 生的个人,作为人的生命价值,受到贬损。
在这 种文化下,如果一些女人还抱怨男人赚得不多, 没本事,令男人感觉自己无法通过事业成功及 其他方式维持“硬汉”形象的时候,家暴就可能 外化为一种变态表现。
实施家庭暴力的男人潜 意识深处往往埋藏着对“不像一个男人”的深深 恐惧,他以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者形象,从而使 女人蒙受伤害。
因此,男性要摆脱苦逼的宿命,首先要从内 心实现一种自我解放。
适度地将自己从强悍、男 子气概等虚构的社会形象中解放出来,把所有 深藏内心的温柔释放出来。
而社会也应更多地 对男性予以母爱的包容,告诉他们:男人哭吧哭 吧不是罪! 其实,在男性和女性解放之间,有一块广袤 的、尚未勘测而激动人心的认识领域等待着我 们发现和认可。
这里,我们寻求解放的正是普遍 的人性,因为人类的真心没有性别。
所谓的“智能手机强迫症”是指拥有智能手机
的人会常常不自觉地刷机、玩游戏以及收发信息、刷微博等,这些具有诱惑力的功能使人们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它,因此,正确地处理“人与智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使用正确姿势:专家介绍,长时间低头看智能手机会造成颈部前倾,使得颈椎的正常弯曲变直,形成“直颈”,严重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出现逆弯。
在看屏幕时,拿手机的手肘部弯曲呈90度直角,另一只手臂插入其下方,将视线抬起,有助于预防“直颈”。
在触摸屏幕时也要注意保持这种姿势。
另外,可以做颈椎腰椎操来缓解和预防颈椎疾病:
1.脸朝前,侧颈,尽量贴近肩部,保持2~3秒后复原,向左向右交替各5次;
2.俯视,然后向后仰,保持2~3秒,交替各5次;
3.左右转动头颈各5次;
4.伸肘与肩平,做绕肩运动,向前向后各 远离“智能手机强迫症” 姻本报见习记者牟
5次;
5.双手抱头,手臂充分伸展,抬头挺胸,保持2~3秒,做5次;
6.抬头挺胸,手臂向后,使得头颈充分向前伸展,保持5秒,做5次。
适时放松眼睛:眼科专家表示,长时间玩手机会伤害眼睛,只有减少玩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才是保护眼睛的根本方法。
保护眼睛很重要:
1.眼睛与智能手机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
2.光线不宜过强或过暗,应从左前方射来,以免阴影妨碍视线,最好在自然光的环境下玩电脑,尽量不要在黑暗中玩手机;
3.浏览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躺着看手机,每次40~5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防止过度疲劳。
四处看看,或闭眼休息片刻,就能达到放松眼睛的目的,可以适时指压按摩穴位疏通经络,也可在工作环境中加入绿色盆栽。
而且,屏幕上的字体不能太小。
最后,也要注意营养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和矿物质的补充。
此外,尽量不要让小于6岁的儿童接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
减短使用时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汪桂兰表示,对于“上瘾”的解决方式是,可根据现在玩手机的时间慢慢减少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同时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减少了时间,就给予自己奖励,没有做到的话就给予相应的惩罚。
她建议,不要想着怎么去戒“手机瘾”,越想着就越难戒掉,而是建立新的行为和兴趣,扩大社交圈。
“想想自己有什么兴趣,可以做什么?做了之后,接触手机的时间就会少了,所谓的瘾慢慢地自然就会消失了。
”另外,在朋友聚会时可以将智能手机一律收起,增加沟通的机会;走路、坐车或是运动时也不要玩智能手机。
换成普通手机:似乎是手机功能太多、太吸引人,所以才会玩手机上瘾,那就换成一般的普通手机,只有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等功能,看看效果如何;而且尽量少下载一些应用、游戏,少登陆一些社交网站,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在户外活动或外出旅行时,不要带着智能手机,可以 带简单拍照功能的普通手机即可。
睡前远离手机:事实上,睡前玩手机会严重影 响人们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
研究表明,如果睡前使用移动设备的话,63%的人们将睡眠不充足。
对着电子显示屏2个小时,就会抑制有助于睡眠的褪黑素的产生。
因此,睡前一小时就关掉手机,而且别把手机放在枕头边,把其他会影响睡眠的电子产品都收进抽屉里或隔壁的房间等够不着的地方,这样即使手机半夜响了也不会影响睡眠。
保持触屏清洁:对触摸屏电子产品不注意清 洁,并在使用时用脏手摸眼的确可能使眼睛被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患上结膜炎。
结膜炎多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
专家提醒,触摸屏电子产品应经常抹拭清洁及定期消毒,不过眼睛被细菌感染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用脏手摸眼,因此,最好在平时养成不用手摸眼的习惯。
此外,人们还要注意营养和锻炼,生活作息规律,增强体质。
生活百态 夏日书香 盛夏,在书店里挑选和阅读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避暑方式。
传统的阅读方式,有着与电子书、手机看书不同的感受。
那书面一打开时,散发的油印书香,让“书虫”们陶醉其中。
来自于纸质版书籍的阅读乐趣,是电子书所不能匹敌的。
王府井书店一瞥细读看书姿势各不同“你在看什么呢?”妈妈儿子一起看一家三口来看书 王菲摄

标签: #小心 #好友 #位置 #互联网 #不稳定 #打不开 #流量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