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文学,微信朋友圈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朋友圈 2
92018年3月19日星期
CHINESELITERATUREOFNEWECONMYLIFE 中国新经济文学 专刊 ■主办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国新经济文学创作基地■主编陈丽伟■校对林梅■制作王金刚■投稿邮箱:clwclw@ 描绘新滨海讴歌新经济塑造新人物打造新文学 跟汤老师借钱 ■李蔷 二零零二年,好朋友打来电话,说开发区第三大街有一间门脸房要卖,让我去看看。
我顺着房子前后左右地看,真是太好了!再遇到这样的好房子、好地点都不大可能了。
可是,钱呢?而且算是二手房,不能贷款,房款要一次付清。
打电话给朋友,说房子太好了,特别喜欢。
但囊中羞涩,放弃吧!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朋友却说:“这样吧!我约房主见见,听听他怎么说?”我说好,反正也买不起,见见也无妨。
见面的地点就在房子里,房主告诉我,他买的是图纸房,也就是说,刚有图纸他就订了四套,二千多买的,现在四千多卖,他也不吃亏,过后房子肯定还涨,现在三套都卖出去了,就剩这一套了。
言下之意就是“机不可失”。
并且问我现在有多少钱?我如实相告。
我们都沉默了。
一会,房主抬起头告诉我说,他是不想卖的,但是他现在得病了,需要钱。
这样我们谈好,先付我有的钱,剩下的,每月付,二年还清。
这个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马上答应下来,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 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按月付房钱,毕竟在超市还开了三个书店。
两年,很快就会过去。
生活并不按套路出牌,就像晴空万里也会突降暴雨。
事情是这样的,设在超市的三个店,因为有别人也想进店经营,而且手段高明,我就被宣布撤店了。
在超市总部谈完后,我慢慢往楼下走。
想想房钱没有还完,想想海外留学的孩子要交学费,想想自己住的房子贷款也还没有还完。
更糟心的是眼下,三个店的书架让马上拉走,书架是新做的,一万二一套,三万六顷刻之间打了水漂。
书架是锯木板,一搬动就散架,就算能用,搬回来放在哪里?想到这,我的腿忽然一阵发软,顺着墙根倒了下去,那天下午我不知怎么回的家。
我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胸口感到疼痛,一下子病倒,住进了医院。
我的脸庞苍白,液体一滴一滴顺着我的血管流进我的血液,更像眼泪一滴一滴流进我的心,怎么办啊! 出院后,我试图把房子再卖出去,但有的嫌价高,有的将价钱压得太低,都没 有成功。
但钱是要还的。
出院后,我找到了工商 联,经工商联介绍我去银行咨询,得到的答复是要有抵押物,我没有。
书店的书是商品不能抵押,我的住房没有还清贷款,也不可以。
最终,在工商联的协调下,由一个较大的民营企业给几家小企业做担保,这样,我终于可以贷到一笔钱了,只是,只贷一年,我思量再
三,还是同意了,一年之后再想办法吧! 那天早上,我去银行签字,签完字即可生效。
我拿起笔,正要签字,电话响了,汤吉夫老师打来的。
他问我在哪里?我告诉他在银行。
他问你在银行干什么?我不想说在贷款,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了。
他说:“你不要在银行贷款,我借给你。
”我说:“哎呀,汤老师您别逗了,我干正事呢!”“我骗过你吗?你马上过来。
”我没有办法,因为我从来没有违逆过我这个“霸道”的老师,只好跟银行说:“等等”,便马上往汤老师家赶。
阿姨开的门,汤老师在沙发上正襟危坐,他示意我坐在椅子上,阿姨也坐好。
汤老师指着我座位旁边的黑袋子说:“打开。
”我看看汤老师,解开口袋,里面的钱露了出来,很多。
我看看汤老师看看阿姨。
阿姨说话了:“我和你汤老师的存款到期了,十六万,汤老师说你需要钱。
你先去用吧!”我听了,鼻子一酸,突然掉泪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汤老师开口了:“你拿去用,三年后还我。
师大要搬家了,等那里的房子盖好,我们想在那里买房,那时我再用。
”我抬起泪眼看着汤老师问:“您怎么知道我缺钱?”又看看他穿破了的衬衣,心中百感交集。
汤老师说话了,声音还是那样,没有一点感情色彩:“你不缺钱吗?这些钱也许可以帮上你的忙!”我说:“是的,这钱会给我帮上大忙,可是,您不怕我还不起吗?”我认真地说。
“会吗?不会,你那么大能耐,上报纸、上电台的,天津名人,不会还不起的。
”汤老师诙谐、调侃的语言又来了,我被他逗得噗嗤一声又笑了。
阿姨插话说:“这么多年了,我们相信你,你不容易。
”我不再说什么,找阿姨要来纸和笔,认真地写下了欠条,然后双手递给汤老师。
他看了看,折起来,放在茶几上说:“走吧!忙你的去吧!这回,书店不干都不 行了。
”汤老师得意地笑着注视着我。
我站起来,他把钱递到我手里,拍着我的肩膀:“其实,你这个小女子挺厉害的,书店干得不错。
”很少得到汤老师表扬的我,赶忙转过身,挥挥手,因为眼泪又下来了。
二年半后,我将钱如数归还。
这是后话。
拿着沉甸甸的钱走下楼去,打开给书店的司机老刘看,老刘惊呆了说:“老板,这不会是演电影吧!”他不相信这是真的。
其实,我也不相信。
在谈什么都行,就是别谈钱的时候,有一个人,主动借钱给你,而且是一大笔钱,你相信这是真的吗?你不信,我也不信,但真的是天上掉馅饼,砸在了我头上。
这时,距刚才在银行贷款准备签字,前后不过一个小时,竟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就是拍电影也不过如此啊!我的心沉浸在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中。
感恩、幸运、激动、解脱,都可以形容,却都形容不准。
我想哭,却笑了出来,又哭又笑也许比较准确。
我后来想,这十六万汤吉夫老师可以买房,等它升值,回报率或很高。
也可以投资,回报率也会不低。
他却选择将这么一大笔钱借给了我,而卖书实在是回报率很低的行业。
为什么?我开始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汤老师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我深刻地认识到,靠卖书,我永远无法大富大贵。
但是,我却发现我越来越富有,我的朋友越来越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没有人拿我当生意人,更多的是拿我当朋友,买我的书,往往是我说了算,因为我懂一点书、因为信任。
而我推荐的每一本书都出于公心,而非欺诈。
这个借钱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算讲完了。
汤吉夫老师如今已驾鹤西去。
汤吉夫老师的微信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从我的微信中消失,我写的文章也不会再得到他的指点,可是,我还会将我写的文章发给他看,还会发去祝福。
愿他在他的世界里快乐祥和。
现在,我渐渐不年轻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
有人问我最难忘的是什么?我说:“理解。
”最幸福的是什么?我说:“信任。
” 最后的音乐会 ■李皓 在我不知道树良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小镇的名人。
当我知道树良以后,我不再这么认为,或者说顶多是个“之一”而已。
请注意,我说的是“知道”,而不是“认识”,因为“我们从不曾相识”。
小镇叫城子坦,大连市下辖普兰店市属的一个古老的小镇。
树良是地道的城子坦人,我是个外来户,从临近的一个乡搬迁而来。
树良说他是城子坦人,我也说我是城子坦人。
我在小镇的中学读高中,树良则在县城普兰店的重点高中读书。
他长我一届。
我读到高二就投笔从戎了,他读完高
三,考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
树良很有性格,自作主张就放弃了那个大学的入学资格,回到小镇的普通中学复读。
如果我不入伍,树良恰好就跟我同届。
他爱好音乐,我爱好文学,说不定就成了好友。
但是,我们就这样遗憾地失之交臂了。
树良最终考上了沈阳建工学院,大学期间,树良创作了大量的原创歌曲,并一手创办了沈阳市各大高校音乐爱好者共同的音乐团体——阳光部落。
毕业后,树良与同样出生在城子坦小镇的雯,相恋五年之后,在滨城大连拥有了自己的家,拥有了可爱的女儿。
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做到一家房地产企业高管的树良,因为一场合同官司锒铛入狱,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监狱生涯。
2014年4月,即将出狱的树良罹患肺癌,已到晚期…… 这犹如电视剧桥段一样的故事,真切地呈现在我们身旁。
这一切,都是事后雯告诉我的。
雯叫张晓雯,是我在网上发现的一个作者。
雯与树良是夫妻。
树良身份证上的名字叫张树梁,而此前,树良还有两个名字:张小
三,张斌。
小学二年级以前,树良妈妈给他起的名字是张小三;三年级时,张小三自己将名字改为张斌,他就是喜欢有“文武双全”之意的“斌”字。
而张树梁,则是树良十三四岁时父母双亡之后,大舅给起的。
看得出,内中藏着长辈无限的期许。
雯的博客里有不少自己创作的歌词,有两首引起了我的兴趣。
一首题为《城子坦的童年》,一首是《小城故事》,都是以城子坦小镇为创作背景,颇能引起我的共鸣。
随后,我在2011年5月号的《海燕·大连旅游》(《海 燕》增刊)上,刊发了这两首歌词。
由此,我与雯得以相识,并将雯介绍给女作家葵。
葵也是城子坦人,大家都是同乡,相见甚欢。
之后我与雯疏于来往,倒是葵,常常给我传达一些雯的信息:雯的丈夫正在服刑,雯一个人带着女儿,靠着办托管班艰难度日…… 直到2014年4月,葵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即将于6月出狱的树良发现自己罹患肺癌。
当月11日,树良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
术后,树良拒绝放疗化疗,回到狱中又呆了一个月。
当年6月,树良出狱了,但他在狱中写的50万字自传体小说手稿,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能带出来,实属遗憾。
2015年春节之后,树良的病情似乎愈来愈严重了,雯把心中憋了半年的一个想法告诉树良:办一场音乐会!之前,雯问过树良: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树良说,一个音乐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个音乐会。
之后,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为树良圆梦。
雯一面照顾着树良,一面盘算着如何筹款,为树良圆一个多年的梦。
雯找来葵商量解决办法,曾在报社工作多年的葵,此刻显现出新闻人的策划能力了:她想到了自己刚刚注册不久的微信公众平台,何不利用这个新媒体搞一次众筹呢?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个名叫“理想湖”的微信公众平台,于4月1日发出了第一个众筹的倡议。
那天恰好是愚人节,当大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条微信时,许多人将信将疑。
然而此后数日,微信朋友圈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大家一传
十,十传百,树良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纷纷站了出来;这些同学的朋友圈也跟着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树良的各种信息,充斥着微信朋友圈。
同学们、朋友们纷纷伸出援手,少则五
十、一百,多则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树良的银行卡里不断有钱款打进来…… 到此,事件的发酵远远没有停止。
大连的一家报纸找上门来,要求独家报道;电台来了,把雯请进了直播间;大连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郑军辗转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帮助找场地、请演员、制作曲目……这可谓柳暗花明。
那些日子,大连太多的微信朋友圈和微 信群里,都流传着树良的音乐。
尤其是树良写给妻子雯的那首《爱上你当你容颜老去》,听起来令人唏嘘不已: 爱上你当你红颜老去爱上你直到红尘繁华落尽陪着你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走过一生再苦我愿意……不曾想,正当一切都进行得顺风顺水的时候,树良的病情却急转直下。
2015年4月26日,树良音乐会在大连铁路工人文化宫成功举办,卧床不起的树良,只能通过现场视频看到那些动人的场景。
5月1日,树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个令他恋恋不舍的世界。
在这一场感天动地的爱心传递中,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捐了1000元钱,二是每天积极转发“理想湖”平台推送的微信,三是匆匆写了一首诗。
在这首题为《我们从不曾相识——悼树良》的诗歌开头,我写了段《题记》:大连知名网络音乐人树良2015年5月1日辞世,其生前罹患癌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渴望搞一场自己的音乐会。
这个想法在微信朋友圈得以传播,在大连掀起一场捐助的热潮,亲朋好友共计捐助30万元之多。
2015年4月26日,“以爱之名唱响人生·树良音乐会”在大连铁路文化宫隆重举行。
本人因赴四川遂宁参加首届“国际华语诗歌(螺湖)论坛”,未能参加音乐会。
想不到5天之后,树良离世,作为同乡,实为遗憾。
5月4日上班时,方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心下痛悔,遂匆匆写下诗歌一首,权作纪念:是的,我们从不曾相识于我而言。
你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传奇 或许,我们有太多的机缘相识譬如同学,譬如同乡,譬如一首诗,一段歌词的牵系 当你走进我的视野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变了模样?不断地被乡人提及的张小三还是你吗?…… 一股强劲的暖流把鸡年赶进了狗年天增岁月人增寿夕阳红越发灿烂 春潮 ■武立金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嘹亮的号声萦绕在耳畔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我们也要为强国添瓦加砖 我们已经赋闲那历史的鸿篇岂能间断为了民族复兴之梦我们老当益壮未敢下鞍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是我们一生坚守的信念欣逢盛世枯木迎春老树新花开得更加鲜艳 海河风景(三章) ■小睫 大沽炮台 每天,都往返于你温润的目光中。
虽然,时间衰老了你的容颜,饱经沧桑,几经兴废,铮铮的铁骨依然。
无需金银,只要青砖白灰便可铸就意志的坚不可摧。
以钢铁的硬度,讲述精神的不屈不挠,以血肉之躯,诠释气节的可歌可泣。
今天,当你以平静的姿态站立于远离炮火的时代,滤去硝烟的双眸注视着被和平簇拥的人们时,已不愿再开口多说一个“痛”,即使内心依然滴着鲜血。
沉默,英雄固有的表情?目光深及蔚蓝,宽及洁白,洞穿光明下裸露的腐朽与黑暗。
直面汹涌的喧嚣,摒弃岁月留下的沉重,干净的胸膛只装载清风明月。
一百年,二百年……一千年。
只要一种爱,它可以用正义来命名,人间的强盗永远消失。
从此,你站立的空间烟尘散尽,清澈明亮;你爱的人们怀抱幸福与安宁。
海河 临海,界河。
爱,缘起于山脉,双肩倚靠着高原。
“海色通群象,晴云旦夕浮。
高城千雉出,远渚一帆收”。
“沽河”是你的别名。
“龙飞渡跸”,北大关渡口的牌楼上,谁的墨迹历经几百年风霜,依然清晰? 不说走过的沧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将富饶的宝藏倾囊捧出,献给流经的土地和它上面世世代代的子民。
无需礼赞,既然被冠以“海”与“河”的双重称谓,就让自己拥有海的 宽广胸怀,河的温婉柔情。
喊你一声“母亲”,便爱意丛生。
虽然,反复的灾难曾令你千疮百孔,你 用浸满花香的时光为自己止痛疗伤,让阳光的羽翼抚平内心一次次怒火掀起的狂潮。
面对不老岁月,你坚信,只有抱紧辽阔平静,坚守灵魂深处的净土,饱含无限蔚蓝,一颗琥珀的心才能不再生烟,如若止水,才能不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点燃、灼痛、烧焦。
日暮黄昏。
大悲院上空悠扬的钟声湮没了市井的嘈杂和日子里弥漫的陈腐气息,逐去纠结于你体内浅浅的忧伤。
风平浪静之上,你不想看到断流后的海枯石烂,只希望怀中的鱼虾肥美鲜活,目光所及的地方万家灯火。
左岸如诗,右岸如画。
海河外滩 脚步在这里慢下来,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慢下来。
让大海的蔚蓝清晰一下我们日趋混沌的双目,清新一下我们周围日渐浑浊的空气。
谁在翘首仰望,天空中依然洁白的云朵?谁在侧耳倾听,时光的潮涨潮落? 敞开心扉,给每一位南来北往的游人以舒畅的心情。
碧海帆影托起“海之魂”,辉映于天地之间。
以岸线抒情,用宽度秀色。
其实,你只是想将自己尘封已久的爱奉还给爱你的人们。
夜幕降临,你怀抱灿灿的光芒。
我已分辨不出哪些是闪烁的灯光,哪些是散落的星光。
喧闹了一天的商业街静了下来,喧嚣被宁静覆盖。
轻柔的海风吹过,它吹走了人们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吹走了日子里的忙忙碌碌,吹淡了生活五味中的杂陈。
此刻,远嫁而来的“东方公主”正依偎在你的彼岸,听海浪讲述那些不肯老去的情话。
小硬币新起点 ■周力为 近日,摆放街头的“一箱硬币”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它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并配与一张告示牌“:如你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
”而多地测试的结果都极为相似,基本上没人打破设下的规矩。
而且不止有人拿,也有人投硬币;在个别城市,箱子里的硬币甚至比原先更多了。
据了解,这是一场策划好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测试。
“一箱硬币”这种测试,挑战的不止是人心,更深层次来说,它挑战了中国社会长久以来一个饱受诟病的问题:信任问题。
从扶老人到泛滥的诈骗、传销问题,不信任贯穿了中国大大小小各个社会层面和人际关系之中。
且不深究其历史缘由等其他因素,面对现状,不信任已成为中国社会最敏感的领域之
一。
箱子里的小小硬币只是测试策划者准备的试金石,价值虽小但是带来的结果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测试本身意图和结果都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注重人本身内涵修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而到了当代,人人诚信的光景却难复现,信任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以乐视前总裁贾跃亭欠债逃往美 国,被纳入失信名单,还是从“教科书般的耍赖”中的黄淑芬,肇事后拒付赔款来看,都显示了信任问题在中国社会已演变得更加剧烈。
这场测试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不止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尝试。
想要改变现状,就得伸出双手,敢于做出改变。
“一箱硬币”被赋予的意义,是测试者对陌生人的信任。
虽然一箱硬币能帮助的人放在社会这个层面是微小得忽略不计的,但是硬币测试行动在传递的过程中也发出一种信号;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应该是冷漠和猜疑,信任和诚信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正是这种精神,直戳社会公民的信任问题,呼唤着大众沉睡的心,让这一箱硬币变得更加有意义。
即使这场测试的结果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但并不能说明信任问题得到解决。
在其依然尚存的同时,我们应该拿出积极的心态,用亲力亲为化解人心之间的隔阂。
共同营造诚信社会,道阻且长,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不过,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人心虽有灰暗的一面,但一翻过来,也会有阳光灿烂的一面。
从这“一箱硬币”测试为起点,让社会走向温暖的未来。

标签: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