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发展共赢未来,博鳌亚洲论坛是干嘛的

博鳌 6
责任编辑:石江寒/校对:白昊楠/组版:陈红ANSHUNDAILY 时事 7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 共促发展共赢未来 ——海外人士积极评价博鳌亚洲论坛凝聚发展共识 □新华社记者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22日圆满落幕。
年会主题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鸿沟扩大的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既探寻弥合分歧的良方,也为可持续发展描绘新的全球治理蓝图。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博鳌亚洲论坛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世界经济走向和面临的挑战,认为各国应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力促进投资和贸易恢复,积极推进绿色复苏和数字经济发展。
海外人士对此高度评价。
西班牙埃萨德商学院教授奥马尔·拉希迪说,本次年会涵盖后疫情时代政治经济秩序等议题,他认为有两个重点:一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商品缺乏、服务减少,应推动供应链和贸易关系正常化;二是各国应保持良好协调关系,以消除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因素。
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董事长福瑞斯特说,论坛为进一步加强澳大利亚同亚洲的联系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是 企业与中国等亚洲商业伙伴联系的重要部分。
福特斯克金属集团的成功及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都建立于亚洲这个强大引擎之上。
现在,这些强大的贸易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助于稳定经济。
印度孟买观察家基金会前任主席库尔卡尼说,求同存异、为全球性问题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是前进的唯一道路,但西方国家用各种借口在全球化和全球合作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如果想从疫情中吸取教训,我们必须加快而不是遏制全球化,扩大而不是缩小全球化。
美国巴德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润年说,多极世界需要多极化讨论,亚洲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博鳌亚洲论坛发出了亚洲声音。
中国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仅关乎经济一体化,也是共同建设这个世界的邀请。
在充满混乱和对立的当下,中国这一表态令人宽慰并给人信心。
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 新冠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
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是论坛的重要内容,得到海外人士的认同。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顾 问乌迈尔·巴蒂表示,多年来,中方致力于促进全球包容发展,让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共同发展中,各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不仅是为了中国,更是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
柬埔寨贝尔泰国际大学资深教授约瑟夫·马修斯表示,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是破坏小国经济、阻碍其发展、加剧地区贫困的负能量。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等努力,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
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说,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沿线国家的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
在肯尼亚,肯中合作项目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境。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说,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联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都不可能成为现实,所以我们赞赏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工作。
我亲眼见证了一些原本没有能力获得所需资金的国家在基础设施筹资方面的进展,这是“一带一路”的成就。
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 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外人士认为,要抓住RCEP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等机遇,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亚洲共赢合作迈出新步伐。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说,东南亚国家期待中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供更广阔市场机会,特别是在推动RCEP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更广泛合作,进一步释放这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红利,推动亚洲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去三十年,全球经济重心逐渐转向亚洲。
亚洲增长潜力巨大,RCEP将为地区和全球贸易提供动力并推动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而博鳌亚洲论坛将促进区域内各国在这一框架下的合作。
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说,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疫情下,亚洲各经济体发展可能不同步,因此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中呼 东北 吁 过去一周,中东北非多国疫情趋稳,对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做了相 应调整。
但多国 卫生部门和专家 非民建议,为防止新
波疫情来袭和新 多冠病毒变异毒株 国众的出现,民众仍需 密切关注疫情,不 调可放松警惕。
勿新 □ 阿尔及利亚 华 整社 卫生部发布的数 记据显示,4月16日 新者至22日,该国新 放增新冠确诊病例 冠23例,已连续31 天无新增死亡病 防松例。
17日,阿尔 及利亚首次报告 控自疫情发生以来 警的单日确诊病例 措零新增。
伊拉克近日 施惕新增确诊病例数 也维持在较低水 平。
4月16日至 22日,伊拉克新 增确诊病例1093 例,新增死亡病例6例。
以色列本周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 持续下降,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和卫生部 20日发布联合声明说,自当地时间23 日晚8时开始,除在医院、疗养院和航 班等“感染可能性很高的地方”以外,不 再要求民众在室内场所必须戴口罩。
4月以来,叙利亚官方公布的新增 新冠确诊人数出现显著下降。
叙利亚 卫生部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叙利亚 当天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例,治愈14 例。
大马士革专门收治新冠病患的穆 杰塔希德医院18日说,随着病例不断 减少,医院相应减少了分配给新冠患者 的隔离和护理床位。
尽管新冠确诊病例数有所下降,多 国专家和官员仍呼吁民众保持警惕防 止疫情反弹,并加快接种疫苗以巩固防 疫成果。
约旦国家流行病学委员会成员巴 萨姆·希贾维日前接受约旦媒体采访时 说,虽然约旦当前疫情趋稳,但仍面临 疫情反弹的风险。
他呼吁民众尽快接 种疫苗并坚持在室内场所戴口罩。
伊朗总统莱希
16日在国家疫情防 控指挥部会议上表示,民众要继续严格 遵守防疫规定,不应随着时间推移和疫 情严重程度下降而有所松懈。
埃及卫生和预防事务总统顾问穆 罕默德·塔杰丁近日说,当前疫情仍在 全球范围内传播,一些国家确诊病例数 仍居高不下,保持社交距离和采取预防 措施仍有必要。
伊拉克卫生部发言人鲁芭·法拉赫 20
日对当地媒体表示,必须坚持执行防 疫措施,加大疫苗接种力度。
巴勒斯坦卫生部近日呼吁民众尤 其是高危人群尽快接种疫苗,以防止在 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恶化。
巴卫生部 同时呼吁民众在斋月期间避免前往人 员
聚集的场所,在室内场所尽量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
马耳他:中国援建的船坞运行忙 4月22日,在马耳他瓦莱塔,一艘大型邮轮在6号干船坞进行维修。
由中国援建的马耳他瓦莱塔大港30万吨级6号干船坞建设于1975年至1980年间,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 大规模的造船和修船基地。
自1981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6号干船坞忙碌运行,为马耳他经济发展尤其是修船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 亚太多国新冠疫情仍严峻 新华社首尔4月22日电综合新华社驻亚太地区记者报道:近期,亚太多国新冠疫情仍然严峻,一些国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仍以万为单位,有的国家出现疫情反弹。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2日通报,韩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81058例,累计确诊16755055例;新增死亡病例206例,累计死亡21873例。
从18日起,除要求室外戴口罩外,韩国解除公众聚集场所营业限时、私人聚会限员、大规模活动和集会等限制措施。
韩国嘉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内科教授严仲植认为,当前“躺平”不妥,疫情没有完全结束,病毒正“蠢蠢欲动”,疫情随时可能反弹。
根据泰国疫情管理中心22日发布的数据,泰国单日新增21808例确诊病例,新增死亡病例128例,累计确诊4128038例,累计死亡27520例。
印度尼西亚近期日增确诊病例数呈下降趋势,22日新增确诊651例,累 计确诊6043246例;新增死亡病例25例,累计死亡156040人。
印尼卫生部长布迪·萨迪金18日表示,印尼人已基本拥有从疫苗或先前感染中获得的抗体。
根据印度尼西亚大学近期公布的血清学调查结果,99.2%的印尼人已具有新冠抗体,高于去年12月的88.6%的调查结果。
日本近3个月新增新冠死亡病例约10700例,近1个月新增死亡病例约2000例,日均新增死亡病例数十例。
从3月22日起全面解除防疫行政限制措施后,该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数维持在5万例左右。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日本21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7131例,累计确诊7543609例;新增死亡51例,累计死亡29222例。
印度卫生部21日表示,在连续数周日增新冠确诊病例维持较低水平后,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2067例,较前一日跃升65%;新增死亡病例40例。
目前印度尚未确定引发病例激 增的是哪种毒株,卫生部已要求地方卫生部门加强基因组测序。
印度于4月初放松疫情防控,针对近期疫情反弹,首都新德里要求民众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否则将被处罚。
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疫情日趋严重,累计确诊病例数已逼近7000例,累计死亡13例。
萨摩亚卫生部宣布收紧旅行限制,要求从21日起,所有飞往萨摩亚的旅客在登机前均需接种疫苗第三针。
自3月17日起,萨摩亚一直在实行不同级别的全国性封锁,目前仍禁止外国人入境,但允许萨摩亚公民及一些急需的工人入境。
近期,斯里兰卡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数降至100例以内。
斯里兰卡卫生部18日曾决定取消户外强制戴口罩规定,但该国医务人员协会认为,鉴于当前国内医疗条件恶化,民众应继续戴口罩。
斯卫生部21日宣布恢复户外强制戴口罩的要求,原因是该国存在大量人员参加的公共集会。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应对地球面临的三重危机 新华社联合国4月22日电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表视频讲话,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应对地球面临的气候破坏、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污染和浪费等三重危机。
古特雷斯指出,三重危机正威胁着全球大量人群的生存和福祉。
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稳定和可预测的气候是幸福和健康生活的基石,但它们都处在混乱中,危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古特雷斯说,国际社会仍然有机会拯救地球。
在过去的50年里,臭氧洞得以缩小,各国扩大了对野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停止使用含铅燃料,并发起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努力——防止并终结塑料污染。
只要国际社会齐心合力,就能够应对巨大的挑战。
他说,要特别重视避免气候灾难的发生,各国有必要加快部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加大相关投资。
俄方说马里乌波尔秩序已恢复联合国秘书长将访问俄乌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22日晚说,马里乌波尔市已恢复正常秩序。
乌官员23日证实,当天中午妇女、儿童和老人将开始从马里乌波尔撤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下周将先后前往俄罗斯和乌克兰,并于26日和28日分别与俄总统普京和乌总统泽连斯基会面。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22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说,马里乌波尔市已恢复正常秩序,居民能够在街道上自由行动,无需躲避乌方炮击。
该市正在向人们分发食物、水、基本必需品等,乌方军事力量“亚速营”的残余人员及外国雇佣兵已被封锁在亚速钢铁厂区域内。
他表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乌克兰依然控制着马里乌波尔是“谎言”。
——乌克兰副总理韦列修克23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当天中午,妇女、儿童和老人将开始从马里乌波尔撤离。
按照计划,疏散工作将在12时左右正式开始。
目前人们已经聚集在马里乌波尔港附近一个购物中心等待撤离。
——俄罗斯国防部23日说,俄军发现并摧毁了乌武装分子设在赫尔松州居民区一所学校内的军事据点。
该学校大楼附近发现了战壕、火力点和武器装备,楼内还发现了枪支、弹药、迫击炮等。
目前武器和弹药都已被移除并销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22日宣布,古特雷斯将于26日在莫斯科与普京会面,并于28日在乌克兰与泽连斯基会面。
古特雷斯日前分别致信俄罗斯和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表示希望前往两国并与普京和泽连斯基分别会面,就实现和平等事宜进行面对面讨论。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22日结束对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的访问。
她22日在维尔纽斯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北约在今年夏天的马德里峰会上达成一致,德国愿向北约东翼增兵。
此前,她还表示,在军事援助乌克兰方面,德国希望从长远考虑。
她同时强调,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并不意味着成为战争的一方。
波罗的海三国呼吁北约加强军事部署 新华社里加4月22日电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22日呼吁北约加强在三国的军事部署,以提升集体防务能力。
波罗的海国家部长理事会会议当天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三国总理就加强波罗的海地区安全、三国防务合作、能源安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三国总理在会议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为防止任何外部入侵,波罗的海三国有必要采取现代前沿防御,为此需要部署更大规模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部队。
为确保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的永久存在,北约应在三国各部署一个处 于战备状态的师级单位,负责集体防务行动。
声明说,三国将继续增加国防开支,将国防预算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至少2.5%,并将继续在多管火箭系统采购方面进行合作。
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会后对媒体说,加强波罗的海共同防御能力是当天会议的重点,联合采购防空系统是最具前景的合作领域。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本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计划在北约东翼边境地区进行永久军事部署。
北约6月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峰会,讨论相关政策。
马里宣布开始24个月的政治过渡期 新华社达喀尔4月22日电巴马科消息:马里过渡总理马伊加21日在首都巴马科宣布,马里过渡政府正式开始为期24个月的政治过渡期。
马伊加在当天召开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表示,过渡政府正式启动为期24个月的政治过渡进程,为马里组织自由和透明的总统选举做准备。
马伊加还说,马里不会中断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的谈判,并且不会反对在今年6月延长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的任务期限。
2020年8月,马里发生军人哗变。
由哗变军人成立的全国人民救赎 委员会随后宣布,前国防和退伍军人部长恩多被任命为过渡总统,全国人民救赎委员会主席戈伊塔被任命为过渡副总统。
2021年5月,恩多辞职。
马里宪法法院随后宣布,戈伊塔接任过渡总统一职。
2021年11月,因马里过渡政府称无法在2022年2月前完成政治过渡、举行总统选举,西共体决定对马里过渡政府实施制裁。
今年1月,西共体决定维持对马里过渡政府的制裁,同时实施新制裁。
3月25日,西共体宣布在原18个月政治过渡期基础上(至2022年2月前结束),再给予马里过渡政府12至16个月的政治过渡期。

标签: #零钱 #微信看一看是干嘛的 #专业 #信号 #人工智能 #职高 #舆情 #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