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碧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网络教育到底好不好啊

好啊 0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10 杨碧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本报记者康丽□刘术红 周分推呼 享进唤教教教育育育 家智慧 家办学 家成长 刊 2013年3月27日 第121期 名誉主编:敢峰主编:王占伟电话:010-82296726执行主编:高影电话:010-82296735编辑:钟原电话:010-82296728投稿信箱:zgjsbjyj@美编:梁颖宁电话:010-82296743 投稿信箱:zgjsbys@ 联办单位: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 《教育家周刊》 2013年品牌活动 ●春5月 新生代班主任论坛(提供匹配课改的班级管 理系统解决方案) ●夏6月 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全景调研 (助力地方教育家成长) ●秋9月 首届中国幸福学校评选(重新定义学校) ●冬11月 现代校长评选(寻找培育未来教育家) ●全年 学校发展诊断(实战实用实效) ●全年 教师专业写作辅导(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 场辅导) ●全年 教师幸福生命成长营(送给教师的最佳精神福利) 联系人:王占伟 高影钟原 010-82296726010-82296735010-82296728 征稿 《思想力校长》本栏目发现致力于课改实践和素质教育探索的典型学校,关注思想力人物,关注躬身教学田野的实践者和具有教学领导力的校长,欢迎读者自荐或者推荐。
《新生代班主任》本栏目关注践行新理念,具有学习力的优秀青年班主任。
欢迎读者推荐或自荐。
同时,如果您在班级管理中有什么困惑,想与我们报道的“新生代班主任”一起交流,也请联系我们,他们会对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稿件请发至: zgjsbjyj@ 从湖北到北京,从数学特级教师、名校长到教研中心主任,在外人看来,杨碧君的人生“三级跳”非常完美,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但身为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主任的她却依然奔波在一线,去学校听课视导,研究课堂模式,创新教研模式……提起教学,提起课堂,眼睛里是掩饰不住的激情。
“没办法,就是喜欢和孩子们,和老师们在一起。
”杨碧君笑意盈盈。
从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这位数学教师就没有离开过校园,无论是当老师,当校长,还是教研员,她都做得有滋有味。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主体性 2013年2月25日,朝阳区的教研员们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
首先是激情澎湃的“朝阳区教研中心2012年十大新闻”短片,随后是杨碧君的报告“2013年工作计划”;最后则是“开学典礼”的重头戏———“访谈式”业务培训,6位教研员以互动论坛的方式,现场说法,分享了使用立体化网络教研服务平台的体会与心得。
“学校有开学典礼,没想到教研中心也有开学典礼。
”一位教研员不无惊喜地说道,而这个特别的“开学仪式”正是杨碧君的创新之举。
“新的一年,需要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希望开学典礼点燃大家的热情,引领前进的方向。
” 事实上,精心准备的开学典礼得到了教研员们的热烈欢迎。
这些“老师的老师”,曾经参加过很多学校的开学典礼,但却是第一次参加以自己为主角的“迎新仪式”,更加深刻体验到了集体的归属感。
除了“开学典礼”,杨碧君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开通了教研中心的门户网站;把每周二定为教研中心的“读书分享日”,每期由一位教研员介绍自己最近的读书心得;甚至在教研中心办公室门口的大片荒地上,种起了花花草草……建网站、读书会、种花草,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小事,在杨碧君看来,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大事。
“很多人认为,教研员的工作就是去学校听课,不用‘坐班’,不计较环境,但其实他们也有主体意识,也需要不断的关注和激励。
”杨碧君说。
追溯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杨碧君曾深深体会到,当主体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那就是一种强大的能量。
1998年,时任湖北省宜昌一中教导处主任的杨碧君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参与整体搬迁后的夷陵中学办学,并与2000年担任校长。
当时的夷陵中学是在一片荒山坡上,边建设边办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水平都处于最困难时期,条件简陋、师资不足、生源不优、资金短缺,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短短几年就成了一所知名的省级示范校,形成了“人走三峡,书读夷陵”的品牌效应。
答案在哪里?2006年,由当时的国家级、省级督学为学校出具的评估报告认为: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引导学生“生活自理、品行自律、发展自主”,以无私、无限的爱,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建立了“重人才”的舆论文化机制、“爱人才”的聚集培育机制,“举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惠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等人本管理文化,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
当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尊重,当教师和学生的活力被充分激发,还怕一所学校办不好吗? “每个人都希望体现存在的价值,校长要做的,就是培育一大批有主体精神的学生,引领有主体精神的教师。
”杨碧君说。
2009年,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北京的杨碧君,同样把这种理念带到了北京,带到了朝阳区教研中心。
把研究中心放在课堂上 2010年7月,杨碧君正式调任朝阳区教研中心。
新官上任,与别的人先烧三把火不同,杨碧君是二话不说,闷头听课。
她发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但在一些学校,还没有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依然是以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为主。
“我当过教师、校长,太了解学生在枯燥课堂上‘度日如年’的痛苦了,必须改变教师‘重视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现象。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事实证明,随着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提高,学习内容的平均保留率也在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主体参与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杨碧君大会小会上不断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其实早在夷陵中学,杨碧君就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这一点,“课前三分钟学生说数学方法”、“分段调整学生心态,分批落实辅导学生,分层培养学生能力”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今面对教研工作,杨碧君同样要求,要想充分发挥学 杨碧君(中):主体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明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一些“真问题”,就像对学生要分层教学一样,教研员要根据教师教学经验以及能力水平不同,根据他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与学校一起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做好学校教师分类、分层、分析工作,找准其教研活动的内容需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制订个性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进行跟进式指导。
“当然,特别需要加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培训。
因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主导性力量,教研员要根据学校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设定培训主题;要采用论坛、沙龙、校本教研观摩这些活动让他们体验到课改的魅力。
”杨碧君说。
一年时间下来,教研员们几乎是“四面出击”、“披星戴月”,进学校,做研修,搞培训……教师们改革的意识越来越强。
“老师们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主动找我,问我一些课改的细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驾驭课堂,包括怎么合作,怎么做学案,这让我很兴奋。
” 为了让教研中心和学校形成合力,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杨碧君带领初高中教研员以“互动追踪式视导”模式进行视导。
在杨碧君的构想中,这个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前期调研,学校落实自我诊断。
视导前两周,学校要填写《学校教学工作调研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教研员要对该校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以及课程建设进行前期分析。

(2)针对诊断,教研中心落实重点视导。
教研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课程建设等进行服务、指导和评估。

(3)追踪听课,落实教师持续提升。
建议学校安排“A级尝试课”,对于课堂评价未达A级的教师,在学期内安排他们或让他们自主选择时间上课,学校学科骨干或教研员跟进听课,追踪教师的课堂改进效果。
这种模式在激发了教师和学校改革动力的同时,也赋予了教研员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面对这群敬业而辛苦的同事们,杨碧君内心充满感激和敬意,尤其是一件事,更让她特别感动。
“年初,我们看到一则北师大的培训消息,需要连续培训3天,我想着教研员太辛苦了,就只报了4个人的名额。
”然而,让杨碧君没有想到的是,有19个人报了名,很多人是白天工作,晚上培训。
“有了这种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会更加顺畅、平稳。
” 创新没有止境 杨碧君不是一个急性子。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之初,也有人着急,没有效果怎么办,成绩上不去怎么办,但她非常坚持。
“最初看不到效果没关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提高。
”她特别爱打一个比喻:“干任何事,就像建高楼大厦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工作是创新的前提。
”“现在整个社会都太浮躁了,我们需要这份淡定与务实。
”熟悉杨碧君的人这样评价她说。
教育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淡定与务实,即使是创新的理念与思路,也要通过扎扎实实的举措来落实。
2012年,让杨碧君欣慰的是,教研中心创设的校本教研模式自选菜单:自主模式、联片模式、支撑模式,没有成为空中楼阁,而是在 全体教师和教研员的努力中变成了现实。
自主模式,即学校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 组为平台构建学习型集体,主要适用于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区级示范校。
以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例,作为朝阳区一所市级示范校,它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成立教学研究小组,让课堂成为研究载体,落实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让教师群体拥有研究氛围,创建同伴交流互助的平台;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转变教师评价方式。
联片模式,既适用于一般中小学和一部分小学科,如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也适用于小学学区的校本教研模式。
例如:垂杨柳学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化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呼家楼学区在开展联片校本教研活动中,制定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支撑模式,适用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学校。
比如,朝阳区七十一中是一所农村中学,为更好地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学校专门与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签订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将对七十一中进行为期3年的校本教研指导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学科教学指导、考研指导、集体视导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对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支持。
仅仅有这三种模式就够了吗?杨碧君并不满足,针对朝阳区面积大、学校多、教研指导需求量大的特点,她又打起了网络的主意,这也正是她为什么要专门开通教研中心门户网站和论坛的原因。
“网络教研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势,打破了专家式一言堂的教研方式,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是对教研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辅助和补充。
” 2010年,教研中心专门成立“网络教研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丰富教研手段和学习方法,探索开放、动态、交互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网络教研室从朝阳区教研工作实际出发,自主搭建网络教研平台(teaceer8),以教研员为核心,以一线教师主体,以学科、课题、项目等为单位,组建各类网上“圈子”。
点击“圈子”,不仅有学前教研圈、小学教研圈、初中教研圈、高中教研圈、职成教研圈,还有自建圈,每个学校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圈子。
老师们可在上面开展网上备课、网上论坛、异地交流、资源共享、远程协助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近两年,全区网上教研累计培训教师8000人次,约70位教研员主持过网上教研,开展网上主题教研活动约200节次,总结出了网络教研的五种操作模式,大大节约了常规实地教研所需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
“今天,你‘圈’了没有?”成为2012年朝阳教师的流行语。
“我们现在的教研员,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地体现个人价值,找到乐趣和激情。
”杨碧君笑着说。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激情将会传递给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创新无止境,作为朝阳区教科研的前行者,杨碧君在挖掘别人主体性的同时,也在深深挖掘着自己的潜力:她主持的《中学生对课堂互动的满意度及其对课堂投入的影响》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承担的多项课题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诸多好评,她还在思考课程发展与区域特色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体性,当学生的价值被肯定,当教师的内心被唤醒,当校长的理念被尊重,当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发现自我的力量,教育的明天不再是梦。
”杨碧君说。
做文化型教师□陈小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现在大家关注的都是诸如“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但在我看来,教师还可以有另一种成长路径,比如“文化型”教师。
文化型教师来自教师的高尚人格、高深学养、高雅情趣,来自教师的宽大胸怀、宏大气度、远大抱负,来自教师的勇于追求、敢于创新、善于智慧。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于纯净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非常形象:“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对于学生来讲,教师高尚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文化型教师有高深的学养。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意味深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可见教师自身的学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教师,举手投足间总是散发着优雅芬芳的文化气息。
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厚度、 相关知识有广度、教学视点有高度、文化底蕴有深度,才能在新课程标准面前站得高看得远,教起书来才会左右逢源,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才会深远。
文化型教师有高雅的情趣。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掉一半。
”文化型教师眼中无杂色,耳中无杂音,口中无杂言,心中无杂念,心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胸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
文化型教师情趣高雅,教出的学生才会以好奇之心探索多彩的世界,生活才会更精彩。
文化型教师有宽广的胸怀。
古人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
”文化型教师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会耿耿于怀,在教育学生时不是以成绩论好坏,而是让学生的心灵和知识同步成长。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词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个性鲜明的学生,据理力争的比比皆是,没理狡三分的也大有人在。
文化型教师会以宽容对待那些敢于“顶嘴”、敢 于挑战师道尊严的学生。
文化型教师勇于追求。
有人说:“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一种文化心态,是一种精神追求。
”文化型教师对物质的需求容易满足,但对精神的成长勇于追求。
因为文化型教师知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文化型教师敢于创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人。
” 文化型教师善于智慧。
文化型教师有一双美丽的慧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和爱人。
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知识的灵魂,文化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一种意蕴神采、一种智慧灵气、一种人文情怀、一种精神气度、一种生活方式。
而文化型教师在道德上有高度、人格上有力度、思想上有深度、学习上有厚度、能力上有广度、情感上有温度、行为上有风度、胸怀上有气度。
这样的教师,自然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大旺中学)

标签: #好不好 #好不好 #不好 #好学 #好不好 #武汉 #好不好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