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互联网何时进入中国

互联网 7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8月 前言 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惯例,至今已持续发布47次。
《报告》力图通过核心数据反映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历程,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等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目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斐然,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互联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支撑、创新驱动、融合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历程的忠实记录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持续跟进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不断扩大研究范围,深化研究领域。
《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安全等五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2021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在此,衷心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对《报告》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向在本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中给予支持的机构和广大网民致以诚挚的谢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8月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目

录 综述 ..................................................................................................


1 一、
二、 核心数据

.....................................................................................................................

1趋势特点

.....................................................................................................................


2 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9
一、互联网基础资源

.........................................................................................................

9(一)IP地址....................................................................................................................9
(二)

域名.......................................................................................................................

11(三)

移动电话基站数量...............................................................................................

12(四)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

12(五)光缆线路长度.......................................................................................................13
二、
互联网资源应用

.......................................................................................................

14(一)

网站.......................................................................................................................

14(二)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15(三)APP数量及分类..................................................................................................15
三、
互联网接入环境

.......................................................................................................

17(一)

上网设备...............................................................................................................

17(二)

上网时长...............................................................................................................

19(三)

固定宽带接入情况...............................................................................................

19(四)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21 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23
一、

网民规模...................................................................................................................

23(一)总体网民规模.......................................................................................................23
(二)城乡网民规模.......................................................................................................25
(三)非网民规模...........................................................................................................26 第
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I 二、网民属性结构...........................................................................................................28
(一)

性别结构...............................................................................................................

28(二)

年龄结构...............................................................................................................

28 第三章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30
一、互联网应用发展概述

...............................................................................................

30二、基础应用类应用

.......................................................................................................

31 (一)

即时通信...............................................................................................................

31(二)

搜索引擎...............................................................................................................

32(三)

网络新闻...............................................................................................................

34(四)

在线办公...............................................................................................................

35三、商务交易类应用

.......................................................................................................

37(一)

网络支付...............................................................................................................

37(二)

网络购物...............................................................................................................

38(三)

网上外卖...............................................................................................................

40(四)在线旅行预订.......................................................................................................41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

.......................................................................................................

43(一)

网络视频...............................................................................................................

43(二)

网络直播...............................................................................................................

46(三)

网络游戏...............................................................................................................

48五、公共服务类应用

.......................................................................................................

49(一)

网约车...................................................................................................................

49(二)

在线教育...............................................................................................................

51(三)

在线医疗...............................................................................................................

52六、专题:数字消费研究

...............................................................................................

53七、专题:数字贸易研究

...............................................................................................

54八、专题:人工智能研究

...............................................................................................

56 第四章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58
一、工业互联网总体规模

...............................................................................................

58 II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

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状况...................................................................................

58(二)

工业互联网发展特色...........................................................................................

59(三)

各地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60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

61(一)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发展状况...............................................................................61(二)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62三、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

...............................................................................................

65(一)

电子设备制造业应用...........................................................................................

65(二)装备制造业应用...................................................................................................65
(三)钢铁行业应用.......................................................................................................66
(四)采矿行业应用.......................................................................................................67
(五)电力行业应用.......................................................................................................67 第五章
互联网安全状况....................................................................69
一、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69(一)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69(二)网民遭遇各类网络诈骗问题的比例...................................................................69
二、网络安全攻击和信息系统漏洞...............................................................................70(一)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数量...................................................................................

70(二)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

71
三、网络安全相关举报和受理.......................................................................................71(一)

接报网络安全事件数量.......................................................................................

71(二)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72 附录一调查方法................................................................................73 附录二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77 附录三调查支持单位........................................................................81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III 综述
一、核心数据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较2020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092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97亿,占网民整体的29.4%;城镇网民规模达7.14亿,占网民整体的70.6%。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5.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和24.9%。
◇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136万个。
其中,“.CN”域名数量为1509万个, 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8.1%。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8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8万,占 网民整体的97.3%。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 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87万,占网民整体的86.3%。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1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965万,占网民整体的80.3%。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0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12万,占网民整体的75.2%。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976万,占网民整体的46.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3506万,占网民整体的37.7%。

二、趋势特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当前,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正在成为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1年上半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保护、平台经济反垄断等领域立法与监管不断完善,助力数字化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无不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数字化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一)全球最大信息通信网络夯实数字新基建 上半年,数字新基建领域的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
截至2021年4月,我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94%,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过1.2亿户,固定宽带端到端用户体验速度达到51.2Mbps。
根据国际测速机构数据,我国固定宽带速率在全球17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8位,移动网络速率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位。
二是我国5G商用发展实现规模、标准数量和应用创新三大领先。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95%以上的县域地区、35%的乡镇地区。
截至2021年5月,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8%,位列全球首位;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9000个,5G正快速融入千行百业、呈现千姿百态,已形成系统领先优势。
三是工业互联网“综合性+特色性+专业性”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了7000万台(套),工业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超过了59万个
1。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设备接入云端,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实现智能协同,工业互联网对产业的赋能效应持续显现。
在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下,“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 1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9日。

2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过1500个,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二)信息产业技术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2021年上半年,信息产业技术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6G通信技术领域,我国已成为6G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
当前6G通信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项,其中我国专利申请占比35%(1.3万余项,约合1.58万件),位居全球首位
3。
芯片技术领域,2021年3月,由我国科研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宣布研发出一款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能实现多粒子量子漫步的完全可编程动态模拟4;4月国内实现7nm芯片试产5,6月中国科学院成功设计出14nm的“香山”芯片6,8月中芯国际FinFET7工艺已达每月1.5万片量产水平
8,高端芯片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量子技术领域,清华大学首次在实验中完成了两个DLCZ量子中继模块之间的高效纠缠连接,是实现实用化的量子中继器的一个关键步骤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度刷新了2013年德国团队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10,同时该团队首次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实现两个吸收型量子存储器之间的可预报量子纠缠11,为量子中继的发展研究开创了可行的方向,为实用化高速量子网络的构建打下基础。
卫星互联网领域,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生产的首颗卫星下线,标志我国获得卫星批量生产能力12;同时,低轨卫星星座体制技术试验取得突破,实现了低轨卫星网络与地面5G网络深度融合,迈出了我国天地网络通用技术攻关的关键一步13。
2本小节中,除特别标明外,其他数据均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
3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6G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
4来源:中国科学院,/kj/202103/t20210304_4779420.shtml,2021年3月4日。
5来源:观察者网,/kegongliliang/2021_07_07_597290.shtml,2021年7月7日。
6来源:/s?
id=4691,2021年7月16日。
7FinFET:即FinField-EffectTransistor,是一种新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晶体管。
8来源:腾讯网,/rain/a/20210807A051FJ00,2021年8月7日。
9来源: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21年3月2日。
10来源:人民日报,/s?
id=5991&wfr=spider&for=pc,2021年4月26日。
11来源:中国科学院,/syky/202106/t20210603_4791343.shtml?
from=singlemessage,2021年6月3日。
12来源:人民日报,/s?
id=2500&wfr=spider&for=pc,2021年5月14日。
13来源:中国新闻网,/s?
id=9121&wfr=spider&for=pc,2021年5月6日。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 (三)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我国各传统产业纷纷利用新技术进行全方位改造,实现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14,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半年,数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一方面,数字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14亿户,较2020年12月增加1985万户,其中,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65亿户,较2020年12月增加1.66亿户。
2021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533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业务收入6951亿元,同比增长25.6%;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83万亿元,同比增长26.0%;软件业务收入4.4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1%。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消费领域,网络零售成为消费新引擎,上半年交易规模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15;移动支付蓬勃发展,撬动餐饮、外卖、旅游等多个线下服务场景。
工业制造领域,全国建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工厂、数字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新模式持续升级,不断释放出更大的产业活力16。
(四)数字消费积累隐性价值释放社会红利 数字消费将线下消费与线上消费、实体消费与虚拟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有机融合,形成了新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场景加速渗透,数字化产品持续开拓,为数字消费者随时随地、随需随用地接入互联网提供便利,也促进了数字消费机遇叠加、优势凸显。
截至2021年6月,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联网设备的使用率分别达19.8%、13.3%、12.3%,均属于成长型产品,潜在消费规模大,发展前景广阔。
另一方面,尽管数字化服务的基本功能多为免费,但数字消费的海量隐性价值正逐步积累并释放巨大社会福利,不同互联网应用对数字消费者价值呈现出差异。
截至2021年6月,数字消费者认为网络支付、即时通信、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络购物等应用的价值相对其他互联网应用更高;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垂直品类丰富、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的互联 14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15来源:国家统计局。
16本小节中,除特别标明外,其他数据均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

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应用价值相对次之;网上外卖、网约车等线下可替代性较强的互联网应用在数字消费者主观认知中的价值相对较低。
数字消费通过深入广大消费者中,逐渐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产生重要影响。
(五)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三大产业提速发展 2021年上半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推进。
一是智慧农业应用水平提升。
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加速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无人拖拉机、无人抛秧机、“5G+智能大棚”等智能设备推动了农业生产养殖过程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决策,助力农业发展从信息化走向标准化和智能化。
二是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产业融合提速。
截至2021年6月,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17,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准备度持续提升。
电子设备生产、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构建出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无人机巡检等“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不断升级。
三是数字化服务市场加速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和3.67亿,分别占网民整体的46.4%和36.3%;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3.81亿、3.25亿、2.39亿,分别占网民整体的37.7%、32.1%和23.7%。
从餐饮、旅游到办公、教育、医疗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线上线下共融,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数字化也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如智慧供应链系统不断优化企业基础运营,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驱动管理,大数据平台指导企业完善运营规则和策略等。
(六)电子政务“两网建设”加速推进为民谋福祉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2021年上半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加速构建,为电子政务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1年7月,我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数为14537个,其中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垂直管理机构政府网站数为889个,省级政府网站数1665个18。
一是各地区“一网通办”建设加速。
各省市加快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聚焦用户体验,强 17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18来源:开普云。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5 化便民惠企,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中,99.6%的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9.8%的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19。
二是部分地区开始探索“一网统管”平台。
上海市上线“一网统管”系统2.0版本,汇集50多个部门的185个系统、近千个应用,初步形成贯通市、区、街镇三级,覆盖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城市工作体系。
广东“数字政府”建设逐步从“一网通办”向“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延伸,筹备建设省级“一网统管”基础平台“粤治慧”,实现对省域整体状态及时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预警。
(七)反垄断监管与数据安全立法持续加强 2021年上半年,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成为主要治理方向,围绕数字平台和数据保护领域的监管治理明显加强。
一是平台反垄断监管持续加强。
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021年上半年,针对数字平台的反垄断监管持续加强。
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并实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数字平台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提出明确规范要求,为监管提供方向指引。
上半年,有关部门先后对互联网领域多起涉嫌违法违规问题开展调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平台“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二是数据保护的立法执法加速推进。
立法层面,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颁布;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执法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检查76万款APP,通报748款违规APP,下架245款拒不整改的APP20,APP个人信息保护取得阶段性成就。
(八)十亿网民构成我国数字社会众生群像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5.6%21)6个百分点。
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一方面,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潜移默化构建起数字社会的新形态。
截至2021年6月,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娱乐方式;8.12亿人网购、4.69亿人叫外卖,全民的购物方式、餐饮方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3.25亿人使用在线 19来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1)》。
20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1来源:,数据截至2021年3月。

6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教育、2.39亿人使用在线医疗,在线公共服务进一步便利民众。
另一方面,十亿网民构建起我国数字社会的众生群像。
20-2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分别达84.1%、97.0%和73.5%;30-3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新闻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达83.4%;10-19岁年龄段网民对在线教育的使用率最高,达48.5%。
(九)数字触点下沉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较2020年12月提升3.3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缩小至19.1个百分点。
一方面,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推动农村互联网使用成本逐步下降。
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年底有望实现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22。
另一方面,互联网及科技企业走向下沉市场23,带动农村地区物流和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推动消费流通、生活服务、文娱内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愈加丰富。
随着数字化“软”“硬”件日趋完善,广袤的下沉市场逐步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截至2021年6月,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达2088.2亿元24,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25,有效打通了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26的末梢循环。
下沉市场网民对短视频的使用率达88.6%,较一二线市场高2.2个百分点;对网络视频与即时通信的使用率与一二线市场持平,表明相关应用不仅丰富了下沉市场用户的娱乐生活,也成为其重要的信息表达和获取通道。
(十)特殊群体信息无障碍服务进一步完善 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
2020年以来,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及特殊群体的无障碍普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优先推动115家网站、43个APP进行适老化改造,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困难。
同时互联网企业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加快解决老年人无健康码出行难、不会操作就医难等问题,健康码适老化相 22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3下沉市场:指国内三线及以下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农村地区。
24来源:商务部。
25来源:国家邮政局。
26农产品上行:指将农村农产品销往城市。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7 关功能已覆盖全国至少3000万老年群体27,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地图、新闻等应用中开通针对残疾人群的无障碍功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民。
27来源:光明网,,2021年2月1日。

8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一、互联网基础资源 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5.33亿;我国域名总数为3136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1509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8.1%;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48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352万公里。
表12020.12-2021.6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IPv4(个)IPv6(块/32)IPv6活跃用户数(亿)域名(个) 其中.CN域名(个)移动电话基站(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亿个)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 2020年12月389,231,61657,6344.6241,977,61118,970,0549319.465169 2021年6月393,187,07262,0235.3331,362,44315,087,0009489.825352 (一)IP地址 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
CNNIC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3家公共递归服务器厂商中,有12家提供IPv6公共递归服务。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9 单位:块/32 26315 43985 IPv6地址数量 50286 50877 50903 57634 62023 2018.6
来源: 2018.122019.62019.1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 2020.12 2021.62021.6 图1IPv6地址数量28截至2021年6月,IPv6活跃用户数达5.33亿,较2020年12月提升15.4%。
单位:亿 IPv6活跃用户数 5.334.62 3.182.91 1.91 2019.6 2019.12 2020.6 2020.12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2IPv6活跃用户数 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
2021.62021.6 28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
10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单位:万个38558 38584 IPv4地址数量 38598 38751 38907 38923 39319 2018.6来源: 2018.122019.62019.1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 图3IPv4地址数量29 2020.12 2021.62021.6 (二)域名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136万个。
其中,“.CN”域名数量为1509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8.1%;“.COM”域名数量为1134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36.2%;“.中国”域名数量为21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0.7%;新通用顶级域名(NewgTLD)数量为361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11.5%。
.CN.COM.NET.中国.ORG.INFO.BIZNewgTLD其他合计 表2分类域名数30 数量(个)1508700011338587879201210398127650267021864436073856687631362443 占域名总数比例48.1%36.2%2.8%0.7%0.4%0.1%0.1%11.5%0.2%100.0% 29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
30来源:通用顶级域名(gTLD)及新通用顶级域名(NewgTLD)由国内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
“.CN”“.中国”域名数量为全球注册量。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1 .CN.COM.CN.NET.CN.ORG.CN.ADM.CN31.GOV.CN.AC.CN.EDU.CN 其他合计 表3分类“.CN”域名数 数量(个)11985873255954726844918777152502168679377642319115087000 占“.CN”域名总数比例79.4%17.0%1.8%1.2%0.3%0.1%0.1%0.0%0.0%100.0% (三)移动电话基站数量 移动电话基站数增长较快,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2021年6月,移动电话基站 总数达948万个,较2020年12月净增17万个。
其中,4G基站总数为584万个,占比为 61.6%;5G基站总数96.1万个,其中2021年上半年新建19万个。
单位:万个 移动电话基站数量 931 948 877841 732667624 2018.6 2018.1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6 2019.12 2020.6 图4移动电话基站数量 2020.12 2021.62021.6 (四)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 宽带网络加速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较 31.ADM.CN:虚拟二级域名,是对“.CN”下所有行政区域名(二级域名)的合称。
12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12月净增3563万个。
其中,光纤接入(FTTH/O32)端口达到9.18亿个,较2020年12月净增3790万个,占比由2020年底的93.0%提升到93.5%。
千兆宽带加速部署,10GPON33端口进入快速建设期。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 单位:亿个9.82 9.469.319.169.038.86 8.32 2018.62018.122019.62019.122020.62020.122021.6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6 图5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 (五)光缆线路长度 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加。
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352万公里,较2020年12月净增183万公里。
其中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63.5%、34.4%和2.1%;接入网光缆较2020年12月净增193万公里,占比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动光纤网络进一步优化升级。
32FTTH/O:指FTTH和FTTO。
FTTH即Fibertothehome,意为光纤到户;FTTO即Fibertotheoffice,意为光纤到办公室。
33PON:PassiveOpticalNetwork的缩写,指无源光纤网络。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3 单位:万公里 4024 4358 光缆线路总长度 4546 4741 4890 5169 5352 2018.62018.12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6 2019.12 2020.6 2020.12 2021.62021.6 图6光缆线路总长度
二、互联网资源应用 (一)网站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站34数量为422万个,较2020年12月下降4.7%。
单位:万个 网站数量 544523518497 468 443 422 2018.6来源: 2018.122019.62019.1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 2020.12 2021.62021.6 图7网站数量35截至2021年6月,“.CN”下网站数量为261万个,较2020年12月下降11.5%。
34网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
35网站数量不包含“.EDU.CN”下网站。
1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单位:万个 “.CN”下网站数量 331 326 337 341 319 295 261 2018.6来源: 2018.122019.62019.122020.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8“.CN”下网站数量36 2020.12 2021.62021.6 (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2021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033亿GB,同比增长38.7%。
单位:亿GB 445266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1033911745666554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图9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三)APP数量及分类 2021.6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02万款,较2020年12月减少43万款,下降12.5%。
36“.CN”下网站数量不包含“.EDU.CN”下网站。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5 单位:万款 APP在架数量 452421 367 359 345 302 2018.6 2018.1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12 2020.6 2020.12 2021.62021.6 图10APP在架数量37 截至2021年6月,移动应用规模居前四位的APP分类占比达58.2%。
其中,游戏类APP数量继续领先,达72.9万款,占全部APP比重为24.1%。
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社交通讯类APP数量分别达46.5万、29.5万和27.1万款,分列移动应用规模第二至四位,占全部APP比重分别为15.4%、9.8%和9.0%。
其他41.8% APP分类占比 游戏类24.1% 日常工具类15.4%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社交通讯类9.0% 电子商务类9.8% 图11APP分类占比 2021.6 37在架数量:2019年起,为更精准反应移动应用市场动态,监测数据由“累计策略(即统计数据为累计计算)”改为“在架策略(即统计数据仅针对在架应用)”。
16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三、互联网接入环境 (一)上网设备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25.6%和24.9%。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99.7%99.6% 32.8%34.6%28.2%30.8% 24.0%25.6%22.9%24.9% 台式电脑来源: 笔记本电脑 手机 2020.1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电视2021.6 平板电脑2021.6 图12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保持稳定。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14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1985万户。
单位: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 15.10 15.66 15.90 16.01 15.95 15.94 16.14 2018.6 2018.1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6 2019.12 2020.6 2020.12 2021.6
2021.6 图13移动电话用户规模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7 5G手机用户数迅速扩大。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5G手机终端连接数量达3.65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1.66亿户。
单位:亿户 5G手机终端连接数量 3.653.353.102.852.60 1.99 2020.12 2021.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3 2021.4 2021.5 2021.62021.6 图145G手机终端连接数量5G手机出货量占全部手机出货量的比例日益提升。
2021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达1.74亿,同比增长13.7%,其中5G手机1.28亿,同比增长100.9%。
单位:万部 5G手机出货量及其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比例 64.0% 41.6% 9,921 73.4%12,780 6,360 2020年上半年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0年下半年 2021年上半年 5G手机出货量 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比例 2021.6 图155G手机出货量及其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比例 18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二)上网时长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38为26.9个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0.7个小时。
单位:小时 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 30.8 27.7 27.6 27.9 28.0 26.2 26.9 2018.6来源: 2018.122019.62020.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 2020.12 2021.62021.6 图16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 (三)固定宽带接入情况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1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2606万户。
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66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1.5%,较2020年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423万户,较2020年12月增加122.3%,占2021年固定互联网宽带新接入用户的30.1%。
38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指过去半年内,网民一周七天平均每天上网的小时数*7天。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9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单位:亿户 4.845.10 4.35 4.49 4.65 4.07 3.78 2018.62018.12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6 2019.12 2020.6 2020.12 2021.62021.6 图1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53.3% 100Mbps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 70.3% 77.1% 85.4% 86.8% 89.9% 91.5% 2018.6
2018.122019.62019.122020.62020.122021.6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6 图18100Mbps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 1000Mbps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单位:万户 1423 1093 1219 945 803 640 2020.12 2021.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3 2021.4 2021.5 2021.6
2021.6 图191000Mbps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20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21年6月,光纤接入(FTTH/O39)用户规模达4.80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4.1%,较2020年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
单位:万户 86.8%32849 90.4%36833 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 91.0%39575 92.9%41740 93.2%43358 93.9%45414 94.1%47968 2018.6 2018.122019.6光纤宽带用户规模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122020.62020.12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比例 2021.62021.6 图20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 (四)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40用户12.94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1.58亿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17.5%、17.1%、22.6%。
智慧公共事业终端用户同比增长23.3%,增势最为突出。
39FTTH/O:指FTTH和FTTO。
FTTH即Fibertothehome,意为光纤到户;FTTO即Fibertotheoffice,意为光纤到办公室。
40蜂窝物联网终端:指物联网终端接入GSM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终端内集成2G移动通信模块并插入SIM卡,通过GPRS网络与后台交互数据。
蜂窝物联网一般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等。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1 单位:亿户6.71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10.28 11.06 11.36 8.33 12.94 2018.12 2019.6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12 2020.6 2020.12 图
21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 2021.62021.6 22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较2020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
单位:万人57.7%80166 59.6%82851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61.2%85449 64.5%90359 67.0%93984 70.4%98899 71.6%101074 2018.6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2020.6 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互联网普及率 2020.12 2021.62021.6 图22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3 单位:万人98.3% 78774 98.6%81698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99.1% 99.3% 99.2% 84681 89690 93236 99.7%98576 99.6%100668 2018.6来源: 2018.122019.62020.32020.62020.12 手机网民规模 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1.62021.6 图23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十亿网民开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亿,庞大的网民规模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加速我国数字新基建建设、打通国内大循环、促进数字政府服务水平提升。
一是数字新基建加速建设,为网民增长夯实基础。
上半年,我国5G网络建设及应用持续有序推进,主要城市5G覆盖不断加快。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终端连接数达3.65亿户41。
二是数字消费有效稳定疫情冲击,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以电商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向四五线城市及乡村下沉,带来城乡双向消费交流互动,在提升下沉市场数字化便利的同时,带来经济增长新引擎;另一方面,随着低龄及高龄网民群体规模不断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拉动如医疗健康、二次元、电竞等特定领域消费需求,构成新消费格局。
三是数字政府建设有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全面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拓展服务途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方面,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推出返岗就业、在线招聘、网上办税等高频办事服务700余项,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另一方面,各省市推动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不断加强地方政务信息化建设,提升地方政务信息系统的快速部署和弹性扩展能力。
41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二)城乡网民规模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占网民整体的29.4%;城镇网民规模为7.1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3404万,占网民整体的70.6%。
网民城乡结构 31.3% 29.4% 68.7% 70.6% 来源: 2020.12 城镇 农村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1.6 2021.6 图
24网民城乡结构截至2021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8.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较2020年12月提升3.3个百分点。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4.8个百分点。
72.7%36.5% 74.6%38.4%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75.8% 76.5% 76.4% 39.8% 46.2% 52.3% 79.8%55.9% 78.3%59.2% 2018.62018.122019.6 2020.3 来源: 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2020.1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2021.62021.6 图25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2021年上半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带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一是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六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1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和5万个4G基站建设,全国行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5 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城乡互联网接入鸿沟逐步消弭。
二是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形成。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政企协作、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机制,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发挥带货能力,成为引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出村新路径。
同时,各地邮政管理部门充分挖掘邮政网络价值,截至2020年底,全国业务量超百万件的“一地一品”项目数量达到260个,全国业务量超10万件的“一县一品”项目590个42,为农特产品进城发挥作用。
三是农村数字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地区不断把“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延伸至乡镇,部分地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子村务”平台,方便村民随时随地关注和监督村务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八年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为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谋划建设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在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方面的作用持续深化。
调查显示,广大网民认可互联网能“让脱贫地区群众更方便地获取工作、社保、医疗等信息”的比例达36.9%,认可互联网能“通过远程教育为脱贫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比例达35.8%,认可互联网能“通过电商帮助脱贫地区群众扩大农产品销售”的比例达27.9%,认可互联网能“汇集广大网民的力量为脱贫地区群众提供帮助”的比例达22.1%。
(三)非网民规模 截至2021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02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49.1%,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0.9%。
非网民群体城乡差异逐渐消除。
在关注网民规模增长的同时,仍需要对非网民群体予以重视。
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因为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4.5%;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0.0%;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4.0%;因为年龄太大/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8%;因为没时间上网、不感兴趣等原因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均低于10%。
42来源:国家邮政局《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报告》。
26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54.5%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20.0% 14.0% 13.8% 7.2% 5.8% 不懂电脑/网不懂拼音等文没有电脑等上年龄太大/太没时间上网 络 化程度限制网设备 小 不感兴趣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1.6 图26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数据显示,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亲属沟通联系,占比为29.8%;其次是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占比为27.9%;上网费用减少是促进非网民上网的第三大因素,占比为27.7%。
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 方便与家人或亲属的沟通联系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上网费用减少 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方便获取专业信息,如医疗健康信息等 帮助增加收入,如能卖出农产品方便购买商品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27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 29.8%27.9%27.7%26.7%26.3%25.3%21.8% 2021.6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7
二、网民属性结构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1.2:48.8,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网民性别结构 女48.8% 男51.2%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28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2021.6 截至2021年6月,我国30-39岁网民占比为20.3%,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最高;40-49岁、20-2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8.7%和17.4%,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列
二、三位。
网民年龄结构 12.3% 17.4% 20.3% 18.7% 15.9% 12.2% 3.3% 10岁以下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 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1.6 图29网民年龄结构 28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
2020年以来,为有效解决互联网适老化问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取得显著进展。
202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明确开展适老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在服务原则、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为中老年网民更加深入地融入互联网生活,共享互联网红利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老年网民群体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有了显著增长。
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互联网对青少年群体的不良影响也一直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关注。
截至2021年6月,我国6-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
为更好地引导青少年上网,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政府部门、群团组织、企业、学校等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持续发力。
2021年2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回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对线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切,融合了以往教学资源建设的经验和疫情期间的宝贵经验,着眼教育现代化发展,着力解决丰富优质的资源建设问题、网络平台运行保障问题、线上资源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问题,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在线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连续三年发布《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重点关注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上生活状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上网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9 第三章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应用发展概述 2021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其中,网上外卖、在线医疗和在线办公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增长率均在10%以上。
基础应用类应用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较2020年12月分别增长3.3%、2.3%;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在线旅行预订、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较2020年12月分别增长7.0%、3.8%;网络娱乐类应用中,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较2020年12月均增长3%以上。
不同年龄段在应用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0-2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分别达84.1%、97.0%和73.5%。
30-3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新闻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达83.4%。
10-19岁年龄段网民对在线教育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达48.5%。
表42020.12-2021.6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 应用 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含短视频) 短视频网络支付网络购物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网上外卖网络文学 2020.12 用户规模(万) 网民使用率 98111 99.2% 92677 93.7% 87335854347824176977742746582561685517934188346013 88.3%86.4%79.1%77.8%75.1%66.6%62.4%52.4%42.3%46.5% 2021.6 用户规模(万) 网民使用率 98330 97.3% 94384 93.4% 88775872218120679544759876809863769509254685946127 87.8%86.3%80.3%78.7%75.2%67.4%63.1%50.4%46.4%45.6% 增长率 0.2% 1.8% 1.6%2.1%3.8%3.3%2.3%3.5%3.4%-1.7%11.9%0.2% 30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应用 网约车在线办公在线旅行预订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互联网理财 2020.12 用户规模(万) 网民使用率 36528 36.9% 34560 34.9% 34244 34.6% 34171 34.6% 21480 21.7% 16988 17.2% 2021.6 用户规模
(万) 网民使用率 39651 39.2% 38065 37.7% 36655 36.3% 32493 32.1% 23933 23.7% 16623 16.4% 增长率 8.5%
10.1%7.0%-4.9%11.4%-2.1%
二、基础应用类应用 (一)即时通信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8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8万,占网民整体的97.3%。
单位:万人94.3% 75583 2018.6-2021.6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95.6% 96.5% 99.2% 99.0% 99.2% 79172 82470 89613 93079 98111 97.3%98330 2018.6来源: 2018.12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2020.12使用率 2021.62021.6 图302018.6-2021.6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即时通信作为网民最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在2021年上半年在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端均保持进一步发展。
在个人端,随着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增长乏力,厂商更加重视利用小程序、视频号等功能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1 提升存量用户的变现能力。
一是即时通信用户规模面临增长瓶颈。
数据显示,目前最主流的两款即时通信产品中,QQ移动端月活跃账户数自2018年的峰值(7.00亿户)开始下滑,至2021年第一季度已降至6.06亿,且当季度同比下降12.6%43;而微信的全球月活跃账户数自2019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幅就已下滑至个位数,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仅为3.3%44。
二是小程序与广告业务的协同作用开始体现。
微信小程序有效连接了广告与交易环节,提升了广告主的销售转化率与投资回报率,从而推动即时通信平台的广告业务营收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腾讯2021年第一季度社交及其他广告营收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7%。
三是视频类内容呈现形式受到重视。
腾讯在2020年大力推广“视频号”功能,并在2021年第一季度将视频团队与微视团队合并,在丰富短视频内容的同时寻求其与社交之间的协同效应。
但即时通信企业在社交领域的优势能否被拓展到短视频领域,目前尚未得到市场验证。
在企业端,即时通信开始向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中。
一是配套工具日渐丰富。
即时通信厂商针对客户同步工作、共享资料、沉淀成果、固化流程等需求,将文档、云盘、会议、知识库等多种工具融入到企业即时通信中,从而形成“协同办公套件”,以此为客户提供全面、完善的企业级服务。
二是硬件产品层出不穷。
即时通信厂商的服务从软件工具层面向硬件工具层面不断渗透,包括视频会议一体机、考勤机、门禁机、打印机、前台设备等智能硬件均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产品,从而对客户的数字化智能化办公形成更加全面的支撑。
三是应用场景更加多样。
在办公场景外,企业即时通信厂商还越来越注重政务、零售、医疗等场景下的功能拓展。
尤其在政务场景下,钉钉、企业微信等产品均已形成了相应解决方案,助力数字化区县建设与网格化管理。
(二)搜索引擎 截至2021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95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567万,占网民整体的78.7%。
43来源:腾讯历年财务报告。
44来源:腾讯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32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单位:万人 2018.6-2021.6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81.9%65688 82.2%68132 81.3%69470 83.0%75015 81.5%76554 77.8%76977 78.7%79544 2018.6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用户规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使用率 2020.12 2021.62021.6 图312018.6-2021.6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搜索引擎用户活跃水平保持增长,营收规模出现回暖趋势。
一是得益于搜索引擎内容建设和小程序服务的深入发展,用户使用日趋活跃。
数据显示,2021年3月,百度APP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58亿,较2020年12月底增长2.6%45,微信搜一搜月活跃用户数自上线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1月已超过5亿46。
二是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围绕搜索产生的收入规模出现回暖趋势。
2021年第一季度,百度网络营销收入同比增长27%47;此外,头条搜索、微信搜一搜等以持续强化连接能力、完善搜索生态建设为发展重点,为商业化提供增长动力,如搜一搜加速连接小程序,推动内容、服务、品牌接入微信小程序,助力交易额快速增长。
搜索引擎继续探索细分发展赛道。
一是在内容建设方面,搜索引擎通过发展短视频搜索,加入用户使用时长竞争。
如百度的短视频产品每天有2.7亿次搜索48,夸克搜索推出了知识视频产品Z视频。
二是在搜索连接服务方面,小程序已经成为移动端搜索的重要流量去向。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百度智能小程序月活跃用户数达4.16亿、智能小程序数量同比增长74%49;此外,微信搜一搜可以直达微信小程序内的服务功能,促进搜索用户活跃水平提高。
三是在外部合作方面,百度正与视频社交媒体YYLive开展收购合并,并与哔哩哔哩、小红书达成内容合作,不断在技术、内容、流量等方面完善搜索生态体系。
45来源:百度2020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46来源:2021年微信公开课,2021年1月20日。
47来源:百度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48来源:百度万象大会,,2021年4月26日。
49来源:百度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3 (三)网络新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0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12万,占网民整体的75.2%。
单位:万人 2018.6-2021.6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82.7%66285 81.4%67473 80.3%68587 80.9%73072 77.1%72507 75.1%74274 75.2%75987 2018.6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使用率 2020.12 2021.62021.6 图322018.6-2021.6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网络新闻媒体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通过多种 展现形式,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先进技术 加速普及应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为全媒体时代智能化变革提供重 要支撑。
网络新闻媒体以多种形式庆祝建党
100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 新闻媒体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微视频、长图、海报等形式,回顾党的历史,礼赞优秀党员, 弘扬党的精神,探寻党的足迹,为迎接建党百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央视新闻在各大社 交平台推出百集微视频《红色档案》,从中央档案馆的档案中寻找出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 通过视频形式进行呈现,缅怀先烈,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哔哩 哔哩推出建党百年主题互动微电影,利用互动视频,观众可切身体验革命年代先烈们的光 荣事迹,更有效传播爱党爱国精神。
技术革新带动媒体行业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等先进技术正在推动传统 媒体和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成为全媒体时代智能化变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人民日报智 慧媒体研究院研发出人民日报“创作大脑”,为媒体机构提供全媒体生态智能解决方案,助 力智能编辑部建设,实现视频直播关键人物,全网热点数据自定义监测预警,批量生成可视 34 第
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化大数据报告等多种智能化生产;2020欧洲杯50期间,央视频依托官方权威数据,开发欧洲杯专属电子节目单(EPG)功能,用户可依据观看习惯、观看喜好等定制“专属节目单”;新浪新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推动平台效率提升,平台一方面实现了新技术对媒体运营“采编审播”全流程赋能,另一方面也催生了高效整合热点信息能力的“新浪热榜”产品。
(四)在线办公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3506万,占网民整体的37.7%。
单位:万人 2020.6-2021.6在线办公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34.9% 21.2%19908 34560 37.7%38065 来源: 2020.6 2020.12 用户规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使用率 2021.62021.6 图332020.6-2021.6在线办公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1年上半年,在线办公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发展,用户规模稳步增长,服务生态不断拓展,技术创新持续跟进。
在线办公市场发展活跃。
一是用户规模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在线办公用户规模一年间增长了91.2%;2021年上半年,在线会议日均使用时长达36分钟51。
微软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显示,73%的受访者希望拥有灵活的在线办公选择。
尤其在我国,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以在线办公为代表的灵活工作模式将持续创新发展。
二是细分应用 502020欧洲杯:欧足联官方宣布,延期至2021年进行的欧洲杯仍称为“2020欧洲杯”。
51来源: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探测数据,覆盖9个省的12个城市,共2499905台上网设备,监测软件包括Zoom、腾讯会议、钉钉。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5 持续发展。
截至2021年6月,在线视频/电话会议的使用率为23.8%,在线文档协作编辑为23.8%,相比2020年12月分别提升1.0个和2.6个百分点。
随着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在线会议、文档编辑等在线办公服务的响应速度、存储能力、功能适用性等将继续创新发展。
在线办公服务生态不断拓展。
一是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垂直领域服务。
互联网企业以即时通信工具为核心,通过开放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集成多种应用,不断健全生态体系,利用统一的入口为用户提供高效率、专业化的服务。
如钉钉提供专属医疗、新零售等多行业多维度的解决方案;企业微信通过“企航计划”设立扶持基金,帮助政府和企业实现数字化,将企业微信服务的行业范围拓展到零售、政务、金融等。
二是传统办公产品服务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企业日益增长的在线办公需求为传统产品服务企业打开发展新窗口。
以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市场为例,2020年中国OA市场规模达到228.5亿元52,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用户越来越认同OA系统的必要性,82.7%的白领受访者认为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53。
在线办公技术创新持续跟进。
一是低代码开发54的个性化服务开始兴起。
在线办公平台提供简单的技术接入渠道,为企业数字化升级“最后一公里”提供快捷、低成本的工具。
如钉钉提供低代码开发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办公应用的开发门槛;企业微信也搭建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更多的工具来协助系统集成商开发企业应用小程序,系统集成商服务的活跃小程序数量在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三倍以上55。
二是人工智能辅助在线办公实现部分功能的自动化。
如腾讯会议、百度智能云、风云软件等应用,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会议过程中的语音转写成文字,实现会议纪要的智能记录,提高办公效率。
52来源: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OA行业研究报告》。
53来源:同上。
54低代码开发:指通过可视化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使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
55来源:腾讯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36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 (一)网络支付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87万,占网民整体的86.3%。
单位:万人71.0%56893 2018.6-2021.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72.5%60040 74.1%63305 85.0%76798 85.7%80500 86.4%85434 86.3%87221 2018.6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使用率 2020.12 2021.62021.6 图342018.6-2021.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1年,网络支付类应用交易金额再创新高,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在网络支付、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消费贷款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压实主体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56,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25.3亿笔,金额55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13.5%。
一是消费扩容推动网络支付广泛应用。
2021年上半年,国内居民网络支付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劳动节、端午节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分别达5.06万亿元和2.96万亿元57。
网络支付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有效满足消费者在购物、出游、餐饮等方面的需求,为促消费扩内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陆续在多个城市深入开展。
截至2021年6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56来源:中国人民银行,/zhifujiesuansi/128525/128545/128643/4260419/index.html,2021年6月2日。
57来源:银联与网联统计数据。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7 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58。
继2020年在苏州、深圳、雄安、上海、成都等地开启不同程度数字人民币试点后,2021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在多个城市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多个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场景开始陆续接纳数字人民币。
如在上海和苏州共同举办的“五五购物节”上,数字人民币消费成为主要亮点,这也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开展跨区域试点。
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支付监管力度。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网络支付在内的各互联网平台应用的监管工作,旨在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在支付监管方面,202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将支付监管的部门规章升级为行政法规,对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2021年3月,《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正式施行,规范了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业务,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等内容。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规定了网络支付类应用基本功能服务和必要个人信息范围,防范相关应用索取非必要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二)网络购物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1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965万,占网民整体的80.3%。
58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38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单位:万人71.0%56892 2018.6-2021.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73.6%61011 74.8%63882 78.6%71027 79.7%74939 79.1%78241 80.3%81206 2018.6来源: 2018.12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2020.12使用率 2021.62021.6 图352018.6-2021.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市场电商需求不断释放,地域网络消费鸿沟进一步缩小,助力我国经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59,2021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1133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263亿元,增长18.7%。
网络零售城乡流通体系逐步打通,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扩大内需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农村市场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数据显示60,202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8663.1亿元,同比增长21.0%。
在供给侧,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下沉市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助力农产品向外地销售。
如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将供应链、物流等零售新基建不断向下延伸,通过溯源体系、技术输出、品牌赋能、渠道拓展等措施促进农产品上行。
在需求侧,通过不断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带动农村消费,促进工业品下行。
全国建制村已经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经达到98%61,解决了农村居民网络购物过程中的物流配送难题。
网购人群基本盘扩展,地域消费差异显著缩小。
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近七年来,城乡网络购物使用率差距缩小6.7个百分 59来源:国家统计局。
60来源:商务部。
61来源:国家邮政局。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9 点。
从2017年6月到2021年6月,网络购物使用率省间差异极值由33.8%降至20.2%,缩小13.6个百分点。
一方面,电商扶贫通过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嵌入电子商务产业链,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电商扶贫通过培养业务人员的电商技能,带动周边人群使用网络购物,助推我国贫困地区共享普惠成果,实现地域消费进一步均等化。
(三)网上外卖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976万,占网民整体的46.4%。
单位:万人 2018.6-2021.6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3638745.4% 4060149.0% 4211849.3% 3978044.0% 4090343.5% 4188342.3% 4685946.4% 2018.6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2020.6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使用率 2020.12 2021.62021.6 图362018.6-2021.6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以及外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与此同时,外卖行业生态与骑手权益保障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行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外卖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外卖行业蓬勃发展,在外卖业务收入、数字化水平、行业覆盖内容等方面呈现显著特点。
一是餐饮外卖业务营收和会员数量增长显著。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收入205.75亿元,同比增长116.8%62;饿了么利用“就地过年”催生的新需求,一季度日均付费会员数量同比增长达40%63。
二是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供、需两侧都产生重要影响。
在供给侧,外卖平台、餐饮平台与品牌自建订单协同等线上点单方式, 62来源:美团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63来源:阿里巴巴,/ir/earnings,2021年5月13日。
40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进一步拓宽了餐饮企业数字化发展空间,加速推动其向线上转移;在需求侧,外卖一人食、预制菜、自热食品等新消费需求的井喷式增长,推动了餐饮服务向家庭化的延伸。
三是“外卖”概念的外延不断拓宽,行业覆盖内容更加多元。
疫情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业务飞速发展,与餐饮外卖共同助力惠民生、稳经济。
伴随着用户在疫情中逐渐养成的零售消费习惯,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正在不断扩大,外卖行业覆盖内容不断丰富。
行业监管显著加强,包括骑手在内的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改善和健全工作不断推进。
一是对于外卖平台的反垄断监管加强,促使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因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制商户“二选一”,美团、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相继多次被罚。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此外,外卖细分领域监管也进一步加强,2020年末上海英文外卖平台食派士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罚款117万元。
二是国家高度重视灵活就业发展,不断健全包括骑手在内的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
6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画出了路线图。
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针对外卖送餐员的劳动收入、劳动安全、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从业环境、组织建设、矛盾处置等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四)在线旅行预订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67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411万,占网民整体的36.3%。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1 单位:万人39285 2018.6-2021.6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41001 41815 37296 34244 36655 49.0% 49.5% 48.9% 41.3% 34.6% 36.3% 2018.6
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2020.12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使用率 2021.62021.6 图372018.6-2021.6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1年上半年,我国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强劲复苏,出游人次快速反弹增长,企业业绩大幅提升。
在线旅行预订企业不断进行数字化营销升级,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行业回暖的同时,旅行预订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旅游经济快速复苏,旅行预订企业业绩超预期。
数据显示64,2021年清明节和“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5%和103.2%。
在此背景下,旅行预订企业业绩反弹程度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2021年3月,携程国内机票和酒店业务较2019年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65。
2021年3月,途牛签约交易额环比增长超180%,定制游签约交易额环比增长超800%66。
企业数字化赋能营销体系,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全球出境游业务恢复尚难预期,旅行预订企业借助营销方式创新,深挖聚合服务精准营销价值。
一是旅行预订企业以直播业务为契机,布局内容生态拓展营销渠道。
数据显示67,微博与携程联合推出的系列电商直播节目,销售额达到3346万元。
二是旅行预订企业引入“盲盒”68业态,获得年轻人青睐。
“盲盒”机票或酒店将时间、目的地任意组合,带给消费者新奇、惊喜的体验,不满意可退货降低了用户参与的心理负担,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
微博话题 64来源: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65来源:2021年第一季度携程财务报告。
66来源:2021年第一季度途牛财务报告。
67来源:微博。
68盲盒:指以随机抽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销售模式。
42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机票盲盒为什么吸引年轻人”,阅读量达到1.8亿次69。
旅行预订市场消费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品质休闲游成为旅游经济复 苏引擎。
出于安心考虑,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提升消费水平,为旅游的品质和服务买单。
2021年清明节期间,携程的私家团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60%,主题游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70。
二是“银发经济”为旅行预订行业带来发展契机。
数据显示71,老年人是高频次旅行用户,65%的受访老年出游用户每年出行3次以上,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独立完成在线预订。
在旅行预订用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达到1632万。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切,适老化服务72将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为旅行预订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 (一)网络视频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
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69来源:微博。
70来源:《2021携程春季旅行大数据报告》。
71来源:携程《老年群体旅游行为报告》。
72适老化服务:本报告中指在旅游过程中,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3 2018.6-2021.6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单位:万人 88.7% 87.5% 88.8% 94.1% 94.5% 93.7% 71107 72486 75877 85044 88821 92677 93.4%
94384 2018.6 2018.12 2019.6 2020.3 2020.6 2020.12 2021.6 来源: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使用率 2021.6 图382018.6-2021.6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1年上半年,随着长、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视频73成为重点发力方 向,内容更加专业、多元。
同时,长视频平台加快推进影视工业化74进程,积极营造健康产 业环境。
长、短视频竞争加剧,中视频成为文娱产业发展风口。
随着短视频应用在四五线城市 的加速渗透,其对用户时长的挤占进一步加剧,长、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争夺日趋激烈。
数 据显示75,2021
年3月,短视频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较长视频高出27分 钟,且差距呈增长趋势;53.5%的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看短视频节目,这一比例较长视频 (36.3%)高出17.2个百分点。
面对竞争,长、短视频平台开始相向而行,平台发力中视频 内容,以适应用户多变的消费场景和多元的内容需求。
2020年以来,中视频内容日益多元 化、专业化和精品化,涌现众多制作精良、口碑不俗的优质作品,成为被业界普遍看好的文 娱产业新风口。
在中视频内容生态系统中,与微综艺、微纪录片、知识科普类视频等内容相 比,微短剧76市场用户关注度较高且商业模式清晰,吸引众多平台进入。
未来,微短剧预计 将成为继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和网络动画后的又一主要内容赛道,影响力进一步提 升。
长视频平台通过重构影视项目管理规则和提升智能制作水平,加快影视工业化进程。
73
根据视频时间的长短,将网络视频节目分为长视频、短视频和中视频。
长视频,又称综合视频,主要指网络剧、网络综艺和网络电影等,时长一般在30分钟以上;短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中视频的时长一般在30分钟以内。
74影视工业化:即工业化生产影视作品。
75来源:《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76微短剧:指网络影视剧中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
4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面对网民旺盛的影视娱乐需求,作为内容供给方的长视频平台唯有不断提高影视工业化进程,才足以支撑起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同时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一是重构影视项目管理规则。
通过制定规则和标准系统,长视频平台将预算、立项、拍摄、后期、发行和周边衍生开发等影视项目的全周期纳入规范化、体系化运作,辅助影视内容生产进行质量把控和效率管理。
如优酷开发的云上数字系统能清晰呈现剧集花销情况,便于影视资产管理。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进行智能制作。
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智能制作正在成为提升内容品质的“新生产力”,是视频平台推进影视工业化的关键因素。
目前爱奇艺通过剧本评估系统、智能选角系统、在线审片系统等应用,已经能够实现影视作品的智能开发、智能生产、智能标注以及智能宣发。
单位:万人74.1%59403 2018.6-2021.6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78.2%64798 75.8%64764 85.6%77325 87.0%81786 88.3%87335 87.8%88775 2018.6来源: 2018.12 2019.6 2020.3 用户规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使用率 2020.12 2021.62021.6 图392018.6-2021.6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1年上半年,短视频作为基础的用户表达和内容消费形式,贡献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时长和流量增量,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相互加成,快手、抖音等平台成为重要的电商阵地。
与此同时,短视频侵权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成业界共识。
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相互加成,快手、抖音等平台成为重要的电商阵地。
快手、抖音两大平台根据自身特色,分别朝着信任电商、兴趣电商两种不同路径发展。
快手的信任电商生态以用户、电商内容创作者为核心,依靠创作者持续的内容产出与用户建立强信任关系,从而积累私域流量77,提升电商转化率。
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电商的商品交易总额达到1186 77私域流量:指商家私有的流量,区别于公域流量、它域流量。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5 亿元,同比增长219.8%78。
抖音的兴趣电商生态则通过生动、真实、多元的内容,配合算法推荐技术,让用户在“逛”的同时,发现优价好物、激发消费兴趣,创造消费动机,从而实现“兴趣推荐+海量转化”。
2021年1月,抖音电商的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了50倍79。
短视频侵权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成业界共识。
短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带动对内容的需求迅速上升。
在短视频平台上与影视剧相关的解说、盘点、混剪吐槽等内容符合用户观看需求,热度较高。
大量短视频账号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免费搬运、传播并获利,对版权所有者造成利益侵害。
2021年4月、6月,众多影视公司、长视频平台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反对相关影视作品遭短视频剪辑、搬运、传播等侵权行为。
对此,短视频平台积极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为二次创作内容购买版权、及时处理违规视频和账号等,致力于创造良好版权环境。
2021年上半年,快手陆续获得CBA(ChineseBasketballAssociation,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美洲杯全场次直播及短视频版权;抖音下架抄袭搬运等侵权内容超过74万条,处罚帐号超过14万个80。
(二)网络直播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同比增长7539万,占网民整体的63.1%。
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84亿,同比增长7524万,占网民整体的38.0%;游戏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64亿,同比减少452万,占网民整体的26.2%;真人秀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77亿,同比减少875万,占网民整体的17.6%;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30亿,同比增长896万,占网民整体的12.8%;体育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46亿,同比增长5305万,占网民整体的24.4%。
78来源:快手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79来源:《2021抖音电商商家经营方法论白皮书》。
80来源:凤凰网,/c/87LPpnev05f,2021年6月24日。
46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单位:万人 4250353.0% 2018.6-2021.6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3967647.9% 4332250.7% 5598262.0% 5623059.8% 6168562.4% 6376963.1% 2018.6来源: 2018.12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2020.12使用率 2021.62021.6 图402018.6-2021.6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电商直播领域,行业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一是市场竞争推动行业更加繁荣。
除传统电商平台外,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在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对电商直播业务的投入力度。
抖音在2021年4月表示将从服务能力评估培训、多维度激励、提供专业工具等三方面对合作商进行支持。
快手则在5月20日就启动年中促销活动,还联手地方电视台推出直播带货晚会,累计观看人数达到2.36亿81。
与此同时,传统平台的电商直播业务也保持进一步发展。
数据显示,京东直播在“618”促销活动期间(6月1日至6月18日)累计带货交易额同比增长161%82;淘宝直播在6月1日凌晨1小时的成交量超过去年当日全天83。
二是行业规范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电商直播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出现了直播营销人员言行失范、数据造假、假冒伪劣商品频现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于上半年陆续实施,将电商直播明确纳入网络交易监管范围,推动电商直播行业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游戏直播领域,行业高速增长期逐渐结束。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游戏直播在2020年的企业营收和付费用户数量均明显增长,在2021年第一季度出现回落。
从主要游戏直播平台的业务营收来看,虎牙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仅为8.0%,而斗鱼则同比下降了5.5%,营收增速相比前几个季度明显下降;从付费用户数量来看,上述两家主要游戏直播平台在2021 81来源:中华网,/redian/2021/0623/062021_810650.html,2021年6月23日。
82来源:新浪网,,2021年6月21日。
83来源:搜狐网,/a/470239353_120491808,2021年6月3日。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7 年第一季度的付费用户数量也均为过去五个季度以来最低84。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7月初依据《反垄断法》和《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禁止虎牙与斗鱼的合并,反映了我国游戏直播领域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保障了游戏主播和消费者的选择自由。
体育直播领域,多方面因素推动行业发展逐步回暖。
受大型体育赛事陆续重启、直播技术持续发展和用户对于付费节目模式的逐渐认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体育直播行业有所回暖。
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先后与海内外体育赛事版权方达成合作,冬奥会、中超联赛、美洲杯等赛事的网络转播权均在上半年达成交易。
(三)网络游戏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09亿,较2020年12月减少869万,占网民整体的50.4%。
单位:万人4855260.6% 2018.6-2021.6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4838458.4% 4935657.8% 5318258.9% 5398757.4% 5179352.4% 5092550.4% 2018.6来源: 2018.12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2020.12使用率 2021.62021.6 图412018.6-2021.6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及使用率社会责任与业务发展并重是2021年上半年网络游戏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社会责任方面,网络游戏行业的社会影响越发受到业内外重视。
一是相关立法及标准不断完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6月1日实施,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 84来源:斗鱼、虎牙公司的财务报告。
48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务。
此外,14家头部企业共同参与起草了《网络游戏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团体标准,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合规义务、确立社会责任目标。
二是相关技术手段持续升级。
相关游戏平台进一步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的基础上,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用户登录和支付时均会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从而有效应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等问题。
业务发展方面,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海外业务持续拓展。
一是移动游戏市场竞争加剧。
2月,字节跳动正式上线游戏业务,并在此后陆续收购了沐瞳科技、有爱互娱等厂商,持续加强对移动游戏业务的布局力度。
与此同时,快手依托其游戏类短视频用户的基础,也开始从发行环节向研发环节渗透,并在上半年发布了首款自研游戏产品。
随着字节跳动、快手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进入,移动游戏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开始受到影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是海外业务实现进一步拓展。
随着国内游戏厂商资金、研发、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未来增长寄希望于海外市场,甚至出现了大量将海外作为主要市场的游戏公司。
数据显示85,2020年共有37款国产手机游戏在海外市场收入超过1亿美元,同比增长48.0%。

五、公共服务类应用 (一)网约车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97亿,较2020年12月增长3123万,占网民整体的39.2%。
85来源:SensorTower《2020中国手游出海年度盘点》。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9 单位:万人38773 2018.6-2021.6网约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38947 40426 36230 34011 36528 39651 48.4% 47.0% 47.3% 40.1% 36.2% 36.9% 39.2% 2018.6
来源: 2018.122019.6 2020.3 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20.62020.12使用率 2021.62021.6 图422018.6-2021.6网约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2021年上半年,网约车已经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总订单量超过43.1亿单86,与民众生活结合紧密。
国家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力度,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在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下,网约车自动驾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七部门对网约车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2021年7月初,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启动对“滴滴出行”的网络安全审查,随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
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二是采用数字化手段监管网约车合规化水平。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已接入众多企业数据支撑合规化治理。
数据显示87,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236家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49.3万本,车辆运输证132.7万本,与2021年1月相比分别增长8.3%、13.2%和14.3%。
三是逐步推动网约车行业定价透明化。
《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88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应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
2021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针对平台抽取佣金较高的问题联合约谈网约车企业,要求其公开定价机制、计价规则和抽成比例,保护驾驶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89。
86来源: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
87来源:同上。
88来源: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
89来源:央广网,/s?
id=3306&wfr=spider&for=pc,2021年5月14日。
50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约车自动驾驶在我国迎来发展机遇。
一是新基建成果为网约车自动驾驶创造发展环境。
北京、杭州、长沙、河南等地已经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新基建计划。
其中,北京市将加快建设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用网络,加快实施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化设施建设改造90。
二是网约车自动驾驶进入落地阶段。
继长沙、上海、北京等城市陆续放开自动驾驶网约车试乘后,上海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新增404公里,总里程达530.57公里91,北京市设立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三是我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更有信心。
调查显示92,我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指数为50分,美国消费者为36分,我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高出美国

标签: #原唱 #微信何时开始的 #请问微信转账要收费吗 #医疗保险 #服务电话 #账单 #请问怎么下载微信 #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