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老兵的互联网新传,互联网何时进入中国

互联网 10
12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IT 人物 ﹃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老兵﹄经济日报 的·中国经济 互网记者黄 联鑫 孙丕恕,浪潮集团董事长,被誉为“中国服务器之父”“中国数据开放第一人”。
他是PC时代的领军人物,也是国内服务器时代的开创者,并推动浪潮服务器问鼎全球;他首创“政务云”,让浪潮始终引领政务云市场;他率先呼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很早就将 大数据作为浪潮的战略性业务;他还是新型互联网先行 网者,看准云数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正带领浪潮向“云+数+人工智能”新 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
传4月8日,重庆、济南、杭州三地,在视频连线下,孙丕恕代表浪潮、张勇代表阿里巴巴,分别与重庆市“云签约”,双方将在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高端制造、大数据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被誉为“中国服务器之父”“中国数据开放第一人”。
30年来,从传统的IT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从传统IT产业领军者到与领先互联网企业同台共舞——他始终活 工人在浪潮智能工厂生产线工作。
(资料图片) 跃在行业前沿。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他指挥浪潮一直与BAT等领先互联网企业并肩作战,科技“战疫”。
指挥云端“战疫”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
一,孙丕恕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这是来自云南省的求助电话。
春节期间,庞大的人口流动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云南省急需浪潮搭建一套大数据疫情监测指挥系统。
孙丕恕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重任,马上召集项目启动会,组建项目团队。
3天后,系统火速搭建完成,实现疫情数据省、市、县三级穿透,成为云南省“防疫战”的“电子沙盘”。
此后,在浪潮助力下,四川、重庆、湖北黄冈等50多个省市纷纷上线疫情指挥系统,海量数据穿梭大屏之上,为“战疫”提供精准支持。
在交通、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浪潮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疫情筛查、健康码、一贷通等多项服务。
由浪潮打造的覆盖400多个城市的爱城市网APP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与支付宝、微信共同成为“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三大互联网亮码端。
疫情期间,云会议、云办公等一系列云服务成为复工离不开的数字工具。
1月30日,浪潮宣布免费开放远程视频通讯服务、HCMCloud、“云+”等远程协同办公服务;随后全面升级云上防“疫”服务,推出了“云+战疫版”,功能涵盖科技“战疫”、在线政务等五大板块,包括健康码、疫情指挥、视频会议等20余项功能与服务。
在指挥科技“战疫”过程中,孙丕恕组织召开了无数场视频会议,全面督战。
2月2日,应防疫之需,经山东省工信厅批准,浪潮智能工厂紧急复工。
当天上午,孙丕恕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出现在工厂车间,一线指挥复工准备和疫情防控。
浪潮智能工厂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典型案例,仅用一天就恢复生产,提前复工生产供国家调度、用于防疫的服务器等信息化产品。
“浪潮在提供‘抗疫’所需各项云服务同时,也要保障防疫前线的IT设备需求,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手段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孙丕恕如是说。
面对多部委、多地政府以及各互联网公司激增的云服务需求,浪潮快速保障了服务器新增、扩容等信息化设备支撑。
可以说,疫情是一面镜子,照映出浪潮与BAT等互联网企业并肩云端“战疫”的身影。
深化“云数智”转型 浪潮作为一家老牌IT企业,之所以能与互联网企业并肩“战疫”,归功于孙丕恕早在10年前就大力推动浪潮向云计算转型。
2010年,浪潮提出云计算战略1.0,即由传统IT产品、方案提供商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
那时,业界仅有阿里等少数企业试水云计算,并以公有云为切入口,帮助中小企业上云。
孙丕恕却认准云计算是大势所趋,基于多年耕耘政府行业对信息化的理解,选择了对安全要求更严苛的政务云,利用一切机会向政务机构“科普”。
2013年,山东济南市政府被孙丕恕“说服”,第一朵“政务云”由此诞生“。
上云”之后,济南市政府发现,“沉睡”在不同部门的数据通了、活了,大幅提高了政府效率。
济南市民发现,开公司、办执照,从“跑断腿”变成20分钟取证、一次办完手续;办出境游签章,从“挤破头”到网上申请、“零跑腿”……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 此后,浪潮陆续为全国25个省份,220多个地市提供了云计算服务;基于实践总结出的业务上云、数据整合、创新应用“上云三部曲”,得到高度认可,至今在业界广泛推行。
庞大的“政务云”,积累了海量政务数据,堪称各类数据中的“钻石矿”。
在进一步挖掘、释放数据价值中,2014年,浪潮将云计算战略升级为2.0,即再向大数据服务商转型。
同年,孙丕恕作为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呼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
多年来,浪潮展开了一系列助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探索。
而在发掘大数据价值时,人工智能的倍增器作用不断凸显。
孙丕恕又作出了判断:新IT时代来了,人工智能拐点已至!未来云计算之争,不是“计算之争”,而是上升为“云数智之争”。
于是,2018年,浪潮云计算战略3.0发布,提出构建涵盖政府、企业、个人的三维数据新链接,向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新三大运营商”转型,做领先的“云+数+人工智能”新型互联网企业。
孙丕恕多次在公开会议中强调“:云计算是新生产力,大数据是新生产关系,人工智能是新生产工具,云、数、智三者结合将推动新型互联网发展,加快数据价值释放。
” 两年来,浪潮不断深化云计算3.0战略,加快向“云+数+人工智能”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
孙丕恕力推的“云数智”理念得到业界认同,BAT等企业近一年来纷纷转战“云数智”领域。
疫情防控期间,包括浪潮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云上“战疫”,不仅让“云数智”技术服务能力得到了验证,也增添了浪潮继续深化转型的底气。
孙丕恕推动的向新型互联网转型战略也得到市场认可。
2019年,浪潮首次参评就登上了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第25位,并跻身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11位。
3月31日,孙丕恕在浪潮集团2020财年大会上宣布:浪潮云已完成Pre-IPO的C轮融资,估值突破100亿元,今年将谋求科创板上市。
在孙丕恕看来,浪潮云IPO将是浪潮新型互联网成功转型的重要标志。
坚持技术立企 多年来,孙丕恕带领着浪潮人始终坚持技术立企,他说“,要把命攥在自己手里”。
大学毕业就加入浪潮、从研发做起一路成为浪潮的当家人,30多年里,孙丕恕始终最关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企业要活着就要靠创新。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从参与中国第一台电脑研发、力排众议推出第一台服务器,到迎难而上打造第一朵“政务云”……孙丕恕一次次选择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力以赴攻克核心技术。
在技术驱动的IT行业,企业只有把握前沿技术,才能避免淘汰出局。
而正是孙丕恕的“技术冲动”,一次次把浪潮推向行业前端。
“技术是科技企业的生存根本,也是发展动力。
”孙丕恕说。
2019财年,浪潮研发投入增长了32%,发布了63款硬科技产品,申请专利7458项,发明专利占84%;牵头、参与制定各类标准77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1项;区块链专利位居全球前
十,OpenStack社区贡献全球排名进入前十…… 在浪潮集团2020财年大会上,孙丕恕谈到最多的还是研发创新,“浪潮将围绕核心技术突破,深度布局服务器、存储、网络、云海平台、云服务、数据库等硬科技产品,以及下一代5G、自动驾驶、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研发,打造‘云数智’金刚钻产品”。
在浪潮科研楼大厅的一整面墙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浪潮所获核心专利。
这面墙记录了浪潮坚持技术立企,从传统IT周期走向新IT时代的征途;这面墙也是鼓励全员技术创新的激励墙。
而设立这面墙的“IT老兵”孙丕恕,正在互联网时代续写新传。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东成: “追光”少年梦成真 本报记者沈慧 韩东成在调试设备。
本报记者沈慧摄 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28岁的韩东成累并快乐着。
伴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球首台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悄然走红:隔着一层看似普通的玻璃,电梯按键以影像的方式直接在空中呈现。
用户可直接在空中操控按键到达指定楼层,全程无需与实体按键或玻璃屏幕产生任何接触。
这一未来感十足的“神器”来自韩东成执掌的安徽省东超科 技有限公司,这块神奇的玻璃就是其团队研发的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
“让世界看见我们,用全新的方式。
”4年前东超科技成立时,韩东成暗自许下这个宏愿——昔日“追光”少年如今梦想成真。
时间拉回到5年前。
那时,刚进入中国科大读研的韩东成和范超因为志趣相投,共同打造出后来的东超科技。
“传统显示技术日渐成熟,空中显示一定是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位光学硕士,一位理论物理硕士,基于两人的学科背景,他们将创业方向瞄准了空中成像技术。
成像离不开光线的反射、折射。
大多数透明介质均为正折射率材料,光线经过它们后会沿原方向发散出去。
但负折射率材料不同,光线经过这些材料折射后会沿相反方向偏折,因此有很好的汇聚作用。
“如果我们能找到负折射率的材料,是不是就能实现空中成像?”然而5年前,空中成像技术在国内仅是个概念。
为了筹资创业,两个小伙子决定破釜沉舟:各自拿出奖学金购买了一套摄影设备,兼职干起了摄影,最终积累了18万元启动资金。
2016年,东超科技正式成立,寓意“中国的速度面向世界”。
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 韩东成也不例外。
公司成立不久,他们接到一个汽车智能展示仪订单,最终获得20多万元利润。
面对这笔来之不易的收入,韩东成决定将其全部用于研发设备。
“空中成像技术很难实现,还不如做常规项目赚钱呢!”听说公司赚了钱却不分红,几位负责行政的小伙伴最终因为意见不合,不欢而散。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此后半年,东超科技相继研发出5款科技媒体产品,所得收入全部投入空中成像技术的研发。
2017年下半年,东超科技迎来转折: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
此前,这种材料的加工制造工艺仅掌握在一家日本公司手里。
还没来得及庆祝,打击接踵而至:临近毕业,研发团队中的两名核心技术人员被大公司高薪挖走。
“一定要把人才留下来!”痛定思痛,韩东成决定前往北京中关村参加路演,寻找资本。
在那次“背水一战”中,东超科技顺利拿到了800万元的风投;后来又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估值数亿元。
有了资本注入,韩东成做了两件事:实现等效负折射率光学玻璃产业化;引入职业经理人,完善公司管理体系。
正当这位“90后”带领团队欲将其核心技 术量产时,“祸从天降”——2019年2月,国外某公司对东超科技拥有的几项核心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这让韩东成在随后几个月度日如年。
好在专利纠纷有惊无险。
按照计划,东超科技开始全力以赴“神奇玻璃”的量产。
如今,东超科技成为国内唯一能够自主生产和掌握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核心技术的公司,其产品已应用到广告媒体、展览展示等领域。
疫情暴发后,随着其自主研发的无接触自助终端挂号机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投入使用,东超科技再次引发关注。
这种基于新型显示技术的自助挂号机,其屏幕画面悬浮在空气中,使用者无需与设备接触,仅在空中比划、点击,就能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程序。
“此举有效避免了手指与屏幕接触时的交叉感染,也因采用可控视角可有效保护患者隐私。
”韩东成介绍。
目前,45台东超科技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已被定向捐赠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医院。
随后研发的百余台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已在北京、浙江等多地投入使用。
而这只是个开始。
韩东成计划在今年重点布局适合高铁站、机场、银行等公共场景的无接触式终端设备。
ECONOMICDAILY 看清华理工男 如何玩转跨界创业 本报记者祝伟 技术“大咖”、清华博士、阿里云最有价值专家、五彩传媒创始人……纵然有多个光鲜的头衔,陈旸最喜欢的定位还是“连续创业者”。
这位“连续创业者”不简单,10岁开始学习编程、在清华大学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铜奖。
按照常人的眼光,他或许应该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直至成为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
然而,他却不走寻常路,9年磨一剑,带领一家年轻企业,不断地把技术创新的想法商业化。
尽管是位“85后”,陈旸却是创业“老兵”。
清华大学一直有着浓厚创业氛围,在此读博期间,陈旸偶然选修了“创办新企业”的课程,作为长期与数字打交道的理工男,商业计划书、项目路演等新鲜概念,让他触碰到真正的兴趣所在——自己创办企业的想法由此产生。
那时,微博刚刚兴起,当大多数人还把它看作一个社交媒介时,技术出身的陈旸却从中发现了商机,果断跨界进入文化传播领域,帮助企业做影响力传播。
最初,他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创建了覆盖2000多个账号的微博“矩阵”,这就是今天五彩传媒的雏形。
然而,万事开头难。
创业的首个困难就是缺少注册资金。
读博期间,陈旸并没有收入,公司3万元的注册资金还是向师兄借的。
由于注册资金太低,陈旸一连跑了几家银行,最终才把公司的银行账户申请下来。
选准了方向,又有技术优势“加持”,不到半年,陈旸的微博“矩阵”就收获了数百万粉丝,在新浪微博影响力排名前50位的账号中,有2个来自五彩传媒。
很快,风投机构就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2011年7月,公司获得了启迪创投100万元天使投资,支撑起了五彩传媒最初的产品设想。
博士毕业后,陈旸敏锐捕捉到,人工智能将是“下一代产业”的风口之
一。
“未来很多工作和生活场景一定是智能化、无人化的,而无人场景背后的技术支撑则是数据智能。
”于是,他和团队开发了6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小程序,通过数据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创意传播、整合营销解决方案,理工男的技术优势在新媒体领域展露无遗。
2013年,五彩传媒入选了中关村“金种子企业”。
“这是公司发展中的里程碑,代表了我们商业模式第一次获得了业内认可。
”陈旸说。
基于对人工智能的精准把握和创新应用,他为乐视商城量身打造的“全球通缉小黄人”项目,以及为搜狐新闻客户端制作的“双手接住双11”项目连连斩获移动营销大奖。
他本人也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先后当选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数据库专委、阿里云最有价值专家、百度AI比赛教练等。
虽是技术出身,但陈旸认为:“将人工智能与创意传播、整合营销结合起来,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创业’,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不同行业的深刻洞察。
”这些年来,五彩传媒服务的客户包括腾讯视频、蚂蚁金服、京东、浦发银行等不同领域的企业。
这几年“,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火了起来,而陈旸再次站到了风口上。
此前运营的大批优质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让五彩传媒在时下最热门的社交媒体上拥有了庞大粉丝群和巨大流量,也为其创意传播和市场营销搭建了良好渠道。
与当年的陈旸一样,今天同样有一大批年轻的创业者,从校园起步,逐梦理想。
陈旸说,“同过去相比,今天的新生代创业者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及更国际化的思维。
对他们来说,尽管选择更多了,但不应盲目追逐风口,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坚持下去,最后的成功便是水到渠成”。
蛋壳上的“精雕细琢” 今年50岁的邹兆庆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乐安蛋雕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蛋雕已有16年,擅长中国传统故事、自然风光等创作。
他的每件作品都经过选蛋、风干、绘图、雕刻、清洁等多道工序,受到消费者喜爱。
邹兆庆在工作室进行鸡蛋雕刻。
游客在乐安县的邹兆庆工作室选购蛋雕作品。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2号读者服务:(同微信号)查号台:58392088邮编:100054传真:58392840零售每份:1.00元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登字20170090号广告热线:58392178发行热线:58392172昨日(北京)开印时间:5∶40印完时间:6∶50印刷:

标签: #原唱 #微信何时开始的 #请问微信转账要收费吗 #医疗保险 #服务电话 #账单 #请问怎么下载微信 #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