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3,2013.07.09

竖着 7
湘行散记·沅水E03 辰溪,岩壁上的丹山寺,位于沅水、辰水交汇处,在县城对岸,丹山寺半面临江,康熙二十一年始建,寺内有洞,宽约6米,高约3米。
夷望溪,回家的渔夫。
图/王砚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沅水与古镇浦市。
柳林汊-兴隆街-夷望溪:赭色丹霞山石与绿得化不开的溪水形成美丽的撞色 6月20日,我们在沅陵柳林汊村的河边码头,碰上了连日酷暑天气以来的第一场雨。
刚到村子时,狭长村路上很安静,到处都是明晃晃的阳光。
接连问了好几户人家,都没有船可供出租。
这个五强溪大坝下游不远的村庄已经不再单纯依赖船只了。
我们只好在河边码头等中午那趟开往兴隆街的客船。
这里已是沅水中下游段,山峰不险峻了,轮廓开始变得柔和。
码头边一家简易的工棚里的搅拌机发出刺耳的声音,片刻,工人停下机器,神情专注地注水,冲洗。
外面堆着几堆河沙,阳光下反射出细小锐利的光芒。
这是沅江里淘上来的金沙。
住在对面夸父山村的冯宗兵一家,也把淘金船开到了这个码头。
那没上小学的胖儿子,欢天喜地在水里扑腾,警惕地躲避镜头。
这条船,多的时候一天能挖一百多克金子,“现在不行了,有时候一天只有几克”。
1934年的冬天,沈从文说柳林汊,“第一次看到了这样好看的地方”。
他也看到了冒着严寒仍在淘金的人。
我们呆坐在岸边一棵枫杨树下等船。
不一会儿,天色暗下来。
沅江下游方向的天空却是雪亮,一条与江同宽的水线慢慢向上游推进。
等涌到面前时,豆大的雨点开始轰轰烈烈落在江上,大风传送着清凉,略带腥味儿的气息。
等我们跳上从五强溪开过来的客船,雨势渐弱,不多久止住了,船舱里的人们额头上又布满了汗珠。
两岸青山,绿到骄傲。
水边成片的柳树、白杨,皆有妩媚之姿。
夸父山又被称作“撑锅山”,这个《山海经》里的神话人物,从东海追赶太阳直到累死于此地。
他的那根手杖,顺水流到桃源水溪的河洲上,化为一片桃林。
在古书中称为“邓林”,但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它与下游相距仅40公里的桃花源紧密关联。
三块巨岩和附近的海螺山,构成石峰群,植被甚少,裸露出大片赤褐色砾岩。
典型的丹霞地貌。
同船的乘客多是去界首。
这个地方与湖北界首同名,却是沅陵县与桃源县交界的地方。
“你看,前面有很大的岩石,叫狮子岩,身子在桃源,嘴巴在沅陵。
原来还有一块界碑在山脚下,涨水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有个老人家当起了临时向导。
越往下,两岸丘陵渐多,河湾水汊密布,不时有摇橹、带乌篷的小船划过。
过陈家滩时,上来一位带孩子的少妇,穿紧致连衣裙,高跟鞋,先是把三岁小孩递上船,然后极从容地踏着河边的污泥跳上来,抄起甲板上的一根拖把,在江水里漂了一漂,用它来擦满是泥巴的凉鞋。
擦完后,光脚走进船舱,把鞋子晾到通风处,这才坐下来抱起孩子。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她是带女儿去桃源走亲戚,陈家滩没有公路,只能坐船先到兴隆街,再坐去桃源的客车。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兴隆街码头。
沅水在这个镇境内蜿蜒30公里。
1934年的1月14日,沈从文的返乡小船从桃源溯游而上,停泊在这里,那一天是他的生日。
他给水手们称了三斤肉,权作一起庆生;然后一面坐在舱里给三三写信,一面听麻阳人船上的橹歌,一面又抱怨船行太慢。
当船行驶在兴隆街上游8公里处的夷望溪时,我是希望船走得更慢一些的。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其名由来:“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曰‘夷望溪’”。
可见这里自古即是一处远离世事纷争之地。
船沿沅水上行一段之后,向左拐进一条支流。
夷望山如门户,耸立水心,山顶有寺庙,叫水心寨。
山不高,极陡,有些地方需拽着铁链勉力攀爬。
爬了389级石阶之后,站在山顶,又一段开阔沅江收入眼底。
云朵同时在天空和江心漫游,船只慵懒,拖出的水纹像是水怪潜行痕迹。
再回到船里向夷望溪深处行去,已是黄昏,水面上漂浮着落叶,竹林的倒影和它们自己一样清晰。
赭色丹霞山石与绿得化不开的溪水形成美丽的撞色。
像竹叶一样狭而轻盈的小船上,立着一个回家的村民,上衣搭在肩头,一手提着刚买来的猪肉,一手撑船篙,正慢慢靠近小码头。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唐·王维《桃源行》)。
所谓归去之心,大概都是起自于如此情境吧。
昨晚是住在官庄的。
沿途景物又秀丽又雄壮时,就使我们想到你二哥对这些苍翠的天,排布的深浅山头,碧绿的水和其间稍稍带点天真的人为的点缀如何的亲切爱好,感到一种愉快。
天气是好到不能更好,我说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里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
”——1937年,北平沦陷,林徽因和梁思成辗转流亡到长沙,奔赴昆明时在官庄住过一宿,给沈从文的信中如此说。
官庄 她抬脚磕了磕地面“,下面都是空的呢” 位于沅陵与桃源两个县城中点的官庄,我们两次路过。
这是一个富庶的小镇。
有128年开采史的辰州矿业集团,坐落在距离官庄镇不到五公里的沃溪村,当地人仍习惯称它“湘西金矿”。
它不仅是湖南最大、全国排名第八的产金公司,还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开发锑矿和产量巨大的钨矿。
环绕的群山之下,几乎全是矿藏。
早年未通高速时,上沅陵,下常德,如不走水路,就只有一条319国道。
1956年同样的冬天,沈从文第二次返回故乡,也在官庄停留了一会。
“……车刚过太平铺不久,还是极好看。
……路上不怎么累,吃得很好,只是黄土灰稍多罢了。
……卖花生橘子的还像四十年前一样。
”如今,黄土灰的路都被水泥马路替代,卖花生橘子的人也消失了。
我们在辰州矿业的宾馆住下。
矿区在山脚下,有着和村镇完全不同的风貌。
生活区里,餐厅、俱乐部、文化中心、标准篮球场、有线电视转播站一应俱全。
文化广场上耸立着一尊矿工雕像,背后是郁郁苍山。
晚饭后,我沿一条偏僻的水泥路,朝山的方向走去。
矿区的老宿舍分布在两边,从外形、颜色、材质,大致可判断建成年月。
以灰色水泥外墙、砖混结构的四至五层楼居多。
灰扑扑的楼群,还保留着当年的装修风格,几乎每一个开放的阳台都做成了封闭式,内部的格局在想象中雷同,狭小的客厅和厨房,陈旧的天花吊顶。
暮色还没完全降下来,一片暗沉的窗口中,只有一家透出橘色灯光,照亮了窗台上一排开放得极为热烈的花,那是那栋楼整个斑驳外墙上唯一的点缀。
继续沿着已绽开巨大裂纹的水泥路往里走,越近山脚,两旁的棚户和红砖平房越多。
电线横七竖八扯过头顶,老人们坐在路边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量陌生人。
一间间低矮的棚户,有改成小麻将室的,也有做缝纫的,甚至还开辟了一个猪圈。
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汇进一侧的沟渠,流水声很好听。
一个年轻人站在沟旁,给跨在摩托车上的女友点烟,窃窃私语。
这个叫李家湾的山上还有一大片宿舍区,更不规整,几乎是当年矿山各种公用建筑的再利用。
爬上小山顶时,深蓝的夜色已铺满对面山峦,悬在夜空的月亮小巧精致。
一位姓孙的大姐坐在自家门前纳凉。
一条小路穿过她脚下菜地,向下延伸到洼地的几户人家。
孙大姐是桃源人,跟随丈夫来到金矿安家已多年。
她不想在官庄镇上买房子,“挖矿一直挖到了官庄,下面都是空的呢。
我们这下面就不用讲了(她抬脚磕了磕地面)。
但是这里空气几好咯,又不吵。
” 往山下走时,天已全黑了,文化广场上灯光闪亮,一位身材窈窕的女士带着一大群老中青跳广场舞。
在那样的灯光下,是看不到群山轮廓和金色月亮的。

标签: #看点 #视频 #卷筒 #转换成 #苹果 #视频下载 #格式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