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的数学欢乐多,笠保教视点2015

怎么做 4
年6月21日星期日 学前教育·保教 主编:纪秀君见习编辑:祝红敏设计:丁京红校对:刘梦电话:010-82296617邮箱:jybxqbj@QQ群:112447945 03 游戏里的数学欢乐多 ■李岩 传统的数学活动中,往往以集体教学为主,重视教师经验的传授,忽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导致大部分幼儿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我园充分发挥游戏区的教育价值,把游戏区打造成“小社区”,孩子们成为“社区小公民”,并创设轻松、自如的游戏生活环境,将各领域教育内容有效渗透到区域游戏中,和区域活动巧妙结合,让幼儿实现做中学、玩中学。
银行社区中的存取款游戏 大班幼儿学会认识人民币后,孩子们提议创设“中国银行”游戏区。
“中国银行”游戏区创设之后,每个 孩子拥有了一个“存折”,并存入本金10元。
有钱了,孩子们就出去消费,先在银行取钱,然后去买蛋糕、美发等。
“我要取3元钱。
”“你卡上有10元,取出3元,还剩7元。
”银行工作人员认真计算着存折剩余钱数,并在存折上做好记录,而户主自然要监督银行工作人员计算是否正确。
有些孩子在游戏区内从事面点师、售货员、设计师等工作,通过劳动获取收入,把挣到的钱存入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就用加减的办法进行记录,“加号”表示存钱,“减号”表示取钱。
孩子们在办理存取款业务的快乐游戏中,了解数与数的关系,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随着孩子们挣钱越来越多,存折上的数字逐渐上升,10以上的加减运算对孩子来说颇有难度。
扮演银行职员的小朋友向我求助:“老师,23元取走7元,还剩多少元?”我鼓励孩子们一起想办法。
“用计算器计算。
”“找23个豆子,拿走7个,看看还剩多少个。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最后,他们觉得数豆子的方法不错。
于是,我们在银行里放一些小豆子,让他们借助实物操作拿取的方法,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 游戏活动不仅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能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造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义。
幼儿不喜欢也不易理解抽象的数 学概念,而银行游戏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超市社区中的买卖游戏 超市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孩子们最喜欢拿着玩具人民币模仿成人到超市购买喜欢的物品。
在社区游戏开展中,孩子们学会了挣钱,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在超市购买商品 时都会精打细算,并认真监督收银员工作。
“我要买个苹果,多少钱一个?”“3元一个。
”“给你5元。
”小顾客给了收银员一张5元的玩具人民币。
收银员进行加减运算找钱,他数着手指头,“5元去掉3元,还剩2元。
”收银员在小钱箱里找零钱,可是只有5角的,他就两张两张地数:“1元、2元。
”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1元等于两个五角。
超市的采购员要对采购的商品进行定价,孩子们根据商品的质量和美观程度在标签上写上价格:2元、1元,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指南》指出: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
孩子们在超市买卖的过程,是培养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也是在快乐游戏和不断探索中获取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他区域中的数学游戏 我问搭建区的孩子们:“你们搭建的是什么?”孩子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小鱼池,可以钓鱼。
”“可我发现这里没有鱼啊!”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赶紧去找鱼,他们在益智区发现了一些鱼,是老师制作的“钓鱼”玩教具,每条小鱼的身体上都有一道10以内加减 运算题。
孩子们把小鱼放在水池里,然后找来鱼钩,说:“好了,你可以钓鱼了。
”我拿起鱼钩利用磁铁的磁力钓到一条鱼,有个孩子递给我一张纸和笔,对我说:“你算算这道题,答对了,这条鱼就可以带走了。
”接着,他们又忙着招呼其他来钓鱼的孩子。
将数学题巧妙有趣地融入到钓鱼游戏中,让大家轻松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来自孩子们的创意。
表演区里,两个孩子非常投入地进行歌舞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他们高兴地数着演出的收入:“1元,2元……一共8元。
”“我们分分钱吧。
”一个幼儿提议。
接着两人把钱你一张我一张地分配,最后每人分到了4元钱。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平均分,提高了数学运算能力。
游戏活动不仅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能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造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充分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丰富游戏内容,让幼儿在与材料及其他幼儿的互动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幼儿园) 笠精彩个案 啄木鸟,快来吧 ■宿红玲 春天的时候,幼儿园的果园里各种花竞相绽放。
这天早晨,涵涵刚到幼儿园就跑去果园看桃花,接着却又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她对我说:“老师,有一根桃树枝上面的花都蔫了!” 涵涵带着我和早入园的几个孩子来到那棵桃树前,果然,有一根桃树枝上面的花都蔫了,而其他桃树枝上的花正娇艳盛开。
孩子们很心疼,也非常惋惜。
可馨疑惑地问:“花开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蔫了?”我回过神来,心里也犯起了嘀咕:是啊,同一棵桃树,为什么只有这根枝上的花蔫了?心竹说:“要浇水!”说完立刻跑回教室拿水桶。
还没等她回来,航航就说:“昨天我还看见警卫室的杨爷爷给果树浇了水,不信我们扒开桃树下的草看一看。
”我和小朋友们连忙看了看,果然,桃树下都是湿的。
“难道这根桃树枝长虫子了?”睿睿皱着眉头说。
大家一起观察那些蔫了的花,却什么也没看出来。
几个男孩子摸摸桃树枝,敲敲桃树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筹莫展。
这时,几个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凑了过来,浩浩爷爷弯着腰仔细端详了一阵儿,然后从树干底部捏起一撮木屑说“:这根树枝里面长了凿虫,看,这就是凿虫凿出的木屑。
凿虫在桃树枝里面,把给花朵运送水分和养料的组织咬断了,花没了营养就会蔫。
”观察细致的浩浩爷爷帮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
我马上问孩子们:“桃树病了应该找哪一种鸟来帮忙?”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啄木鸟!”涛涛抢着给大家解释道:“啄木鸟长着又硬又尖的长嘴,坐在树干上,不停地‘笃笃笃’地敲树干,听到哪里‘咚咚咚’地响,就知道哪里有虫子把树干凿了洞,然后用它的硬嘴巴啄开树皮,凿出洞,把虫子掏出来……” 听了涛涛的描述,孩子们的话题都转到了啄木鸟身上,“啄木鸟从没来敲过我们幼儿园的树”“如果啄木鸟早点儿来敲敲我们的桃树,早把虫子掏出来的话,这根桃树枝上的花就不会死了”“啄木鸟,我爱你!你快来我们幼儿园吧!”孩子们向着天空呼喊起来。
回到教室后,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关于凿虫的知识,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
以前,我们通过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认识啄木鸟,孩子们只知道啄木鸟能给大树治病,今天,他们却知道了凿虫是如何让桃树生病的。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在孩子们发现并提出问题时,老师应作出回应,并顺势引导他们将以往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老师抓住教育契机给予孩子适当引导并及时解答,有利于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好问的好习惯,孩子在保持探究兴趣的同时,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实验幼儿园) 我是小农夫 笠教研天地 “妈妈,快来看,我发现了一条蚯蚓!”前不久,在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6岁半的小杨戴上斗笠和手套,在幼儿园的小蜜蜂农场里拔草,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她惊喜地叫了起来。
当天是香山路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不少家长来到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户外亲子活动,有小蜜蜂农场的除草我能行、采摘豌豆、剥蚕豆比赛,生活馆里的小厨师们包花样水饺,青青草地的快乐小足球,还有小朋友和父母一起参与表演的童话剧。
上午的室外温度达到了28度,不一会儿工夫,小杨的额头满是汗水,但她丝毫不觉得累,干得正起劲。
“城里的孩子远离乡村和农田,我希望让孩子体验田间劳作的快乐,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独立能力。
”家长张女士说。
本报记者沈大雷摄影报道 本土文化趣味多,区角创设添亮点 ■杨莉萍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要求。
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自发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纠正和改变“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基于此,我园分析了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地理特点,决定结合攀枝花本地风土文化特色,依托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活动区域。
立足本土文化,创建特色区角 攀枝花是彝、傈僳、回、傣、白等35个民族聚集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
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出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活动区。
小班幼儿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对材料的需求停留在常规性 操作上。
结合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创设了具有攀枝花饮食特色的“烧烤摊”“小吃街”等活动区角。
这里有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景和活动,有撒莲凉粉、二滩雅江鱼、糍粑、平地羊肉、盐边油底肉等风味饮食的替代材料,幼儿只需运用穿、撕、翻等简单动作,就玩得不亦乐乎,既发展了动手能力,又丰富了生活体验。
中班幼儿有了较多的自主意识,在活动区,他们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和探索。
我们结合攀枝花物产特色,在中班创设了“国胜小茶坊”“水果超市”等区角,并投放了石榴、芒果、国胜茶等特色物产替代品。
孩子们运用自己对茶叶、水果的认知,开展采摘、制作、包装、销售等活动。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攀枝花的物产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些新知识又推动着他们去丰富活动内容。
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较高,在活动中更具创造性。
结合攀枝花文 化特色,我们在大班创设了“彝寨风情”“苴却砚雕刻坊”等对幼儿认知有更高要求的活动区角。
在这些区角里,孩子们需要对本地的民族文化和苴却砚等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精心设计,挖掘特色区角教育价值 在活动区里,教师创设的区角环境,不仅仅供观赏玩耍,还渗透着一定的教育意图,是幼儿园教育潜课程的一部分。
怎样利用区角促进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设计每一种材料,多花心思将教育融入区角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和进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环境对儿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区角设计中,注重本土特色环境的创设。
如在“彝寨风情”活动区,创设了红、黄、黑三色搭配的寨门和日、月、鸟兽图案的房梁,并制作了火 把、牛头等装饰品,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特征,反映了彝族以黑为尊、以黄为美的审美观,以及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而在“苴却砚雕刻坊”,正面墙上张贴了一大块扇面画,上面写着“中国苴却砚”的毛笔字,两边的柱子上贴着吟诵苴却砚的诗作,周围还张贴有“秋山归牧”“九龙至尊”“金江初雪”“四海明珠”等苴却砚名品,还投放了历史遗址、苴却砚文化介绍图册及音像制品等。
孩子们一走进区角,浓浓的诗书氛围就扑面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更有兴趣去了解、欣赏苴却砚文化。
这些特色活动区角,充分利用了多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了解自然社会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民族归属感。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幼儿园) 笠倾听花开 随班就读:不一样的成长 ■李思娴何柳怡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接纳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很多人对此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尤其是家长。
我曾分别采访过部分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的家长,发现特殊孩子的家长主要担忧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下,孩子的性格发展是否会趋向自卑?孩子是否会被欺负?而普通孩子的家长则担忧孩子是否会被特殊儿童影响?教师多花时间在特殊儿童身上,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教师忽略?这些家长之所以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随班就读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益处。
小佳的随班就读之旅 小佳,女,4岁半,幼儿园中班。
小佳长得很可爱,只是有情绪障碍问题。
主要症状为情绪波动大,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不理解别人,具有踢墙、打人等攻击性行为。
有一次,一个男孩在喝水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她立刻大声地叫:“讨厌,你是一个傻人。
”然后就用手去推那个男孩,接着用脚去踢墙和地面。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告诉班上的普通孩子小佳经常生气的原因,还让其他小朋友多去帮助、安慰小佳。
有一次,小佳在玩一个球类游戏,可是试了好几次都无法将球投到篮筐里。
她的情绪开始不稳定,这时班上其他孩子看到小佳这种情况,竟主动走上前去安慰小佳:“你怎么了?我们是好朋友,一起玩嘛。
”他们主动牵起小佳的手,积极邀请小佳和他们玩,小佳的情绪也在孩子们的安慰中平复了下来。
孩子们慢慢学会了理解小佳的情绪变化,在小佳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她,在小佳伤心生气时安慰她,无形之中为小佳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随班就读氛围。
最后,小佳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情绪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反常。
在其他孩子的陪同下,小佳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障碍也得到了完全康复,还在班上交了好朋友。
小麦子的好朋友 小麦子,男,3岁半,幼儿园小班。
小麦子长得就充满喜感,像小土豆似的,但是他却有发育迟缓问题,也极少说话。
他每一次说话都是在模仿别人的语言,而且都是很简单的词语,如“水水”“车车”之类。
他的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孩子,四肢软弱无力,平衡力差,喜欢用左脚走路,看起来十分不稳。
另外,小麦子还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朋友。
有一次,他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具车,就走过去抢别人的玩具车,抢完后还对那个孩子呵呵笑。
由于小麦子发育迟缓,他经常做一些给大家带来困扰的事情。
如,活动时,他把所有的玩具都倒在地上,扰乱了整个活动秩序。
他也会常常无意识地打到其他孩子,这无疑会引起孩子们的不满。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小麦子的行为,明白小麦子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和他们交朋友,只不过方式用错了。
吃饭的时候,小麦子总是不小心把碗掉在地上,于是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有孩子对小麦子说:“要好好吃饭,不能把碗弄掉了。
” 经过两个学期的随班就读,小麦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会了用更多的语言去表达自己,也学会了与其他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
我曾经问过那些孩子:“既然小麦子这么爱捣乱,你们怎么还会想和他做好朋友呢?”孩子们说:“小麦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他需要帮助,他很好。
” 班上老师对我说:“现在很多小孩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班里自从有了小麦子后,他们渐渐学会了帮助、体谅和理解他人。
” 对特殊孩子来说,幼儿园随班就读的过程是一个早期干预治疗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没有歧视、排斥和分类的干预治疗环境,它可以利用同伴关系来促进特殊孩子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促使特殊孩子的障碍减缓和康复。
对普通孩子来说,随班就读给他们提供了发展亲社会行为的一个契机,他们会更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想法。
随班就读的过程其实是奉献与爱的结合体,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成长,使孩子成长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标签: #视频 #朋友圈 #手机 #怎么做 #视频 #水印 #水印 #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