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隔代教育泛滥,怎样删微信群里的人

的人 1
2017年9月14日星期
第09版(第25期) DAZHOUJIAOYUZHOUKAN 达州教育周刊 主编/张燕编辑/张黎丽杨航官方微信dzwbwx报料热线: 协办单位:达州市教育局 晚报心理咨询热线2382258 明晚继续聆听你的声音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或是你的朋友需要心理咨询,请拨打我们的心理咨询热线2382258或者加入QQ群485243229。
每周五晚上7点到9点,可以拨打免费心理咨询热线,也可以到本报305、308室倾诉,静待你的到来! ■热点关注 《关注隔代教育利与弊》系列报道之
向隔代教育妥协你家中招了吗? 新学期伊始,各个学校相继召开家长会,不少班主任都在家长微信群里再三强调,必须由学生父母当中一名参加,婆婆爷爷不能代劳。
近年来,婆婆爷爷从帮忙带孙子到主动干预教育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校门口在放学时间被蜂拥而至的老年人围满;家长微信群里闪烁的是婆婆爷爷转发的教育类“心灵鸡汤”;背着子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给自家孙儿孙女安排“最佳座位”;犯错的孩子深谙用眼神向婆婆爷爷求救的“套路”……“隔代教育”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与以前不同的变化,你家,中招了吗? A隔代教育泛滥催生“现代父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里的爸爸妈妈们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其它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在达城,一大部分退休的50后则支撑了隔代教育。
每天下午在校门口,众多的爷爷奶奶们等着接孩子放学,形成一道独特的 风景线。
记者对达城3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发现所有家庭都存在让祖辈帮着带孙辈的隔代教育现象。
有3个家庭无论是教育或是生活全由祖辈“包干”,8个家庭中,孩子父母仅仅负责孩子的学习,剩下的19个家庭里,孩子白天由祖辈带,晚上则由下班的爸爸妈妈自己带。
隔代教育,已是一种几乎存在于所有家庭中的普遍现象。
B老人时间充足子女最亲最放心 隔代教育的出现,和时代的发展脱不了干系。
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由父母自己带,那个时候有大大的家属院,父母也是定时上下班,很多时候上班时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
父母有着充足的时间带孩子,家里孩子多的,还可以让大的带小的。
在那个时代,对物质的需求也远远低于现在,养孩子的“成本”非常低。
“养娃娃就是一口饭一口水的事情。
”在那个时候的老人都知道类似的说 法。
随着时代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在进入社会后,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每天要做的工作有许多,需要处理的事总是堆着不见少,即使下班后,各种应酬,和朋友的聚会,夫妻间也需要留出两人的时间和空间……这些林林总总的事,让人觉得一天24小时完全不够用。
于是,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全部由自己照顾变得很不现实,这个时候,最亲最放心的,有着充足时间的父母就成了最佳带孩子人选。

C 早出晚归常态向现实妥协放手 达城某医院急诊科的孙女士曾经很肯定地告诉自己,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她有了孩子后会自己带。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孩子所需的高昂生活开销让她必须工作。
而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她每天上班时间很多时候黑白颠倒,加班更是常事,早出晚归已是常态。
自己带孩子的梦想也只能是个梦想。
实际生活中,她仍然得靠父母帮着带孩子,虽然在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父母有分歧,但现实生活使她不得不妥协,只能和父母在一次次探讨中求同存异。
记者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0个家庭中,大多数父母从心里都希望能够自己带孩子,可现实让他们这个想法只能留在心中。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报道说有位父亲在孩子出生后辞掉工作,专程在家带孩子,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培养。
我也想这样,可如果我不工作,孩子奶粉钱从哪里来?”在一家私企上班的黄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出生后,每月花销超过1000元。
等到上幼儿园了,不算太贵的,一学期学费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这还没有算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班的钱。
等到上小学好一点,可各种培训班又会接踵而至。
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仅仅孩子的各种花销就要占去他和妻子收入三分之
一,加上还房贷等其它花销,有时候甚至不得不当个“啃老族”,让祖辈给孙辈的培养“支援”部分经费。
如果辞掉工作专门带孩子,那就只能全家一起喝西北风了。
所以,他和妻子都得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孩子拜托父母照顾。
如同上面几个家庭一样,在接受采访的家庭中,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的父母都只能交给自己的父母带。
可因此却产生了种种问题,两代人的生活和教育理念在这个新时代发生了新的碰撞,隔代教育到底有什么利与弊?本报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杨航)

标签: #聊天记录 #聊天记录 #手机号码 #怎么看 #信上 #的人 #剪辑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