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之名,微信怎么找可能认识的人

的人 0
A02 湘江评论 社评 对中小学教师职改致以玫瑰色想象 开学季里,备受关注的中小学教师职改在湖南有了最新的消息——昨日,《湖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公布。
职称之于教师,其意义不言而喻,而在过往的职称评定中,存在城乡差别、校际差别、学科差别以及重学历、重论文、重关系等问题,既有着社会诟病,也直接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改革呼声从未停歇。
于此,新的改革方案备受期待。
让人欣喜的是,在改革方案指导思想中,便开宗明义提出,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
从具体的改革内容来看,至少包括以下亮点:一是在制度体系上,通过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既消解了此前评定中的“天花板”效应,也拓展了职业评定的可能性。
中小学“教授”的可能性,无疑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成长空间。
二是在评价标准上,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更加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是在评审机制上,除了对职称评审权的下放外,还明确了“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全面推行评审公示制度”等内容。
简政放权、公开透明,从来都是值得欢迎的姿态。
四是对农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政策倾斜,在倾斜中实现相对的公平,释放出改革新 政的善意。
这些让人欣喜的亮点,对维护教师正当利 益、人格尊严,以及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方案所言,将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我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关于它的未来,值得致以玫瑰色的想象。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职改早在两年前,便开始在湖南株洲和常德试点,通过对试点方案和试行方案的对比,在内容上基本上没什么差异。
这也从侧面证明,目前的试行方案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选择。
当然,任何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这套仍要试行的职改方案,同样存在一些需要更细化的地方。
比如说在对教师的评价上,突出了教师师德、实绩的重要性,这样的评价维度当然是无可指摘的。
但是,必须提醒的是,职称评定最终要落实到指标的量化上,而对于师德的评价,我们需要克服标准过低、过软和过于笼统的问题。
这些潜在问题的存在,显然不能否定改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对于潜在的问题,只要在制度细节上有更细致的安排,并非不可能。
此外,有必要提醒的是,职称终究是体现教师价值和尊严的一个方面。
当职称评定未能尽善尽美时,用心教书育人,赢得教师口碑和职业尊荣,也是一种“职称”认定。
本报评论员高亚洲 公众表达 “孝老假”的道德倡议需有权利兜底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但对于“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没有规定。
(9月1日《新京报》) 从舆论反馈看,“孝老假”的美好设想,似乎未能引发足够共鸣。
公众之所以难以提起兴趣,着实是因为有太多“殷鉴”在前。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在“带薪休假”尚且未能落实,“探亲假”几乎名存实亡的背景下,任何新增公共假期的允诺,势必都是可疑的——一面漠视法定休假权被蚕食的现实,另一面却总是草率地探讨假期扩容的可能,这何尝不是一种逻辑上的分裂? “孝老假”因其涉及到对公民权利的调整,故而必须要有完整的法律授权过程才是。
显然,一个地方版的“养老发展规划”,并没有一锤定音的立法权力。
即便北京市未来走完立法流程,正式提出“休假权”的概念,其实际影响力想必也很是有限:一方面,这一地方条款 缺乏刚性的上位法支撑,因此只能是倡议性、引导性的,不具备强制推行的基础;另一方面,考虑到人口流动和异地就业的复杂现状,孝老敬老已成全社会的联动工程,单单一地推行“孝老假”意义寥寥。
事实上,关于公共假期的动议,往往都呈现出一种功利化和孤立化的倾向。
要发展旅游经济、休闲产业,便发文鼓励实行“2.5天休假”;要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就又想到了增设“孝老假”的主意……这种零敲碎打、摇摆不定的公共立法思维,并未从根本上梳理清楚劳动者的权责利,也不曾充分考虑劳资双方的各自诉求,到头来只不过是徒具话题价值而已。
流露着脉脉温情的“孝老假”之说,终究不足以撼动现实的利益关系,不足以改变顽固的职场惯例。
重床叠架的假期动议,非但无法扩展公民的休假福利,甚至还可能使得公众对“法定休假权利”的追索变得更为无力。
权利写进法条,就必须得到尊重;试图将权利进行“规制”,也该保持起码的慎重。
关于“孝老假”的讨论,至少必须指向那些应该且可以实现的权利。
然玉(四川职员) 画里有话 “诈骗之乡”也是监管失责标本 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猝死案发生后,福建安溪过往的灰暗历史被重新挖掘出来。
在之前的媒体报道里,安溪被称为“诈骗之乡”。
何以安溪的电信诈骗屡禁不绝?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是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问题。
诈骗者对自身诈骗行为道德要求普遍较低,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谋略。
泉州市一位多年参与打击电信诈骗的警察说,他们不以诈骗为耻,而“以诈骗不到钱为耻”。
(9月1日《新京报》 一个“诈骗之乡”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一方面是由于贫穷,不愿意读书,村民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打工挣不到钱,只好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当地精神文化贫瘠,对村民扭曲的价值观没有有效介入。
特别是在失管的状态下,也就慢慢成为了“诈骗之乡”。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诈骗之乡”的存 在,也是当地政府失责的证据。
于此而言,对一个诈骗之乡的“救赎”,也 是当地政府的公共责任,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治理介入,扭转当地的诈骗之风。
王军荣(浙江职员) 社会视点 “黄金座位”本意也是种公平诉求 对成都市部分小学进行了走访,发现大多数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都遇到同一个问题:班里孩子的家长,悄悄找到老师,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座位能不能安排在中间?”“我家孩子近视,想坐中间。
”“我家孩子有点斜视,给安排个中间座位吧。
”,中间座位成了“黄金座位”。
(9月1日《成都商报》) 多数家长有“黄金座位”情结,认为前排座位更能被老师注意到,也更利于孩子看清黑板。
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坐黄金位置,这恐怕是诸多家长共有的心结。
不输在起跑线上,对每个家长都显得尤为迫切。
从进入名校的学位之争,到为坐“黄金座位”的明争暗斗,以至于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客观的说,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焦虑,也是关于公平诉求的条件反射。
长期以来,包括座位分配和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均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甚至包括班级之间都存在某种不平等。
家里经济条件优越者,或者有某 种背景的,获得老师和学校照顾的相对更多。
相反,那些学习差一点的“差生”,或者对升学 率有影响的群体,则会被贴上另类的标签。
至 于那些被贴上差生标签的群体,往往被编在学 校的某种角落,也使得这些座位有着刺目的 “差生色彩”。
“黄金座位”公众观念的形成并非毫无根 据,认识到其产生的源头,以及附着其上的“公 平诉求”,才不会给其下一个“缺乏教育常识” 的标签。
尽管很多学校推行轮换制已有多年, 并形成了体系化的模式,然而家长心中的“黄 金座位”情结依然根深蒂固,究其原因,还是希 望以此方式,寻求老师的偏重与关照,从而让 自身权利不被漠视。
也正是这种权利公平的 诉求,才使得家长们在座位的编排上如此锱铢 必较,并以极端焦虑的方式呈现。
因而,以“黄金座位”为源点,正视教育公 平的公众诉求,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把有 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淋漓尽致的落实,才不会让 “黄金座位”的公众纠结,成为教育不公的反 衬。
堂吉伟德(四川
职员) 2016.09.02星期五编辑:高亚洲 封面故事 吴雯芳实习编辑:李逢源图片编辑:刘艳插图:邹玉洁 封面观点 扫一扫,来报料版式:陈鸣校读:周飏 以父之名父亲冰灾时抢修电路牺牲,考521分的他选择读电力职院 本报记者刘双实习生骆一歌长沙报道 8月9日,一份档案投到了长沙一所专科院校——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521分的高分,远远超过了二本线。
学生叫周凯权。
2008年冰灾,他的父亲周景华在抢修电路时坠落牺牲,当时他只有
9 岁。
但从那时起,父亲成了他的追求目标,“我希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甚至超越他。
” 填志愿时,周凯权的唯一选择就是该院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
“不知道他会怎么想,但我觉得他应该会欣慰。
” 9月1日,拿着录取通知书,周凯权说“像孩子吃到了糖果一样开心”。
父亲“在离地面几十米的地方做事” 黑色T恤,白色休闲裤,说起话来,17岁的周凯权也像这身“黑白配”一样,简洁利索。
在周凯权家中客厅墙上,摆着一张全家福。
这张“合照”有些特殊,父亲周景华是单独合成的。
而这,也成为这个一家四口唯一的一张合照。
“一直没机会拍,他老在外面。
”石爱英介绍。
1992年,周景华入职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所属的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原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成为一名电力工人。
“他的工作很辛苦,老不能在家,最长半年才回来一次,最短也要一两个月。
”她说。
周凯权对父亲这份工作的印象是,“要爬铁塔,在离地面几十米的地方做事”。
他说,直到小学二年级,父亲帮邻居修电路,他才知道父亲是“跟电打交道的”。
“他几乎不跟我说他工作的事情,可能是怕我们担心。
”周凯权说。
2008年1月26日,望城县(现为望城区)桥驿镇力田村。
为抢修长沙电厂至沙坪变电站线路,恢复向长沙供电,周景华所在抢险小组负责对59米的43号铁塔进行除冰。
正在作业的铁塔突然坍塌,周景华的保险带和安全绳被角钢割断,从高空坠落,不幸牺牲。
随后,36岁的周景华被追认为烈士。
当时,周凯权只有9岁。
说起父亲,周凯权连用了三个词来形容:严肃、严厉、严格。
“比较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很少对我说很多话,很含蓄,属于行动派。
”他说。
虽然跟父亲的相处并不多,但周凯权说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
每次难得回家,父亲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如果发现有错题,就会批评,他对我的学业要求很严格。
”周凯权说,但父亲也有“温柔”的时候,比如回家前,总会提前打来电话先问儿子想吃什么。
他说不怕吃苦“,现在不吃苦以后要吃亏” “做一名电力工作者,你做好准备了吗?”“有啊。
”9月1日,周凯权坐在沙发上,不假思索道。
问及什么时候开始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时,周凯权露出一份自信,“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说,从父亲离世起,他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心愿——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从事跟父亲一样的职业。
于是,他开始查资料,反复看相关的纪录片,愈发知道了这份工作的辛苦,甚至是危险。
“但我不怕啊,吃点苦蛮好的。
”他腼腆地笑了笑,接着还“表扬”了自己一番,从小坚强,适应能力也挺强。
“(现在)不吃苦,以后就要吃亏。
”他总结了一句,像个小大人。
在母亲石爱英眼中,儿子周凯权说话的神态不仅和丈夫很像,连“倔脾气”都一样。
周凯权说,父亲一直给了自己很多动力,“他不仅是个父亲,更是我的目标。
” 于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他都在努力学习。
进入中学后,他一直在重点班,“想着好好学习,就能更靠近目标吧。
” 他也在心中暗下决心,以后要学与电力有关的专业,像父亲一样,成为能为国家电网做贡献的人。
“不想辜负他的期望,我知道他想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周凯权说。
填志愿后他觉得父亲会很欣慰 高中分科时,因为理科成绩不理想,周凯权只好选择了文科。
今年高考,他考取了521分,超过二本分数线45分。
与其他考生不同,填写志愿对于周凯权来说没有任何纠结,他早已有了一个不二选择——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填了别的,就怕录不上这个学校了。
”倔强的周凯权用这种方式,保全了这个志愿。
对于儿子有从事电力工作的想法,石爱英起初有些纠结。
“多少觉得有些可惜。
”她也试着劝过儿子,但当听儿子提及自己的心愿时,母子俩的默契让她不忍心再去阻止了。
她知道“他爸爸对他影响很大。
” “对他来讲,是一种子承父业,更是想帮他父亲完成未完成的遗愿吧。
”说着,她不禁流泪。
周凯权说,虽然他还没完全弄明白这个专业,但他知道这就是当时父亲周景华做的工作。
“怎么说呢,觉得如果选别的,就会有种对不起父亲的感觉。
”说着,他低沉了头。
8月26日,周凯权如愿收到了这份录取通知书。
他说,虽然心里很淡定,但还是有种“小孩子吃到糖果一样的开心,觉得很满足。
” 对周凯权来说,能沿着父亲的脚步继续前行,在他曾经的岗位上接力工作,是他心目中分量最重的决定。
“不知道他会怎么想,但我觉得他应该会欣慰的。
”他的语气有些哽咽。
校方:将重点培养这位“文科第一” 高中时,周凯权在长沙市稻田中学1306班就读。
在班主任金红眼中,周凯权是一名“很正能量的同学”。
“他很乐于帮班上做事,不怕苦不怕累,大伙都叫他‘权叔’,因为他很会照顾人。
”她说,周凯权爱打篮球,在班上有很多朋友。
但对于周凯权这个“有些任性”的选择,她表示“支持,也理解”。
8月9日,周凯权的档案投到了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当时,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陈建平介绍,把档案投过来之后,就发现了有一个学生分数很高,有521分,成了这所学校的“文科第一”。
“按照他的成绩,在二本学校里其实是可以 有很多选择的。
”陈建平说,当时学校与周凯权的母亲进行了沟通核实,才知道了他的想法。
“因为这个专业对应的正好就是他父亲当时所从事的职业,所以我们觉得很受感动。
”陈建平说。
9月1日,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群专干杨冬儿介绍,周凯权入学后,学校将会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毕业后,只要他足够优秀,学校将尽力帮他找到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好工作。
此外,周景华离世后的这8年,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及其所属的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一直都在关心周凯权及其家庭“,每年过年过节都会去家里慰问,看他们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以后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工会宣教文体处处长刘琼说。
你的“倔强”我们的欣慰 ◀周景华烈士的儿子周凯权放弃去二本院校读书的机会,选择去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图/实习生陈日雯 记者辜鹏博 时间无言,如此这般。
岁月匆匆而过,留在记忆深处的,稍一碰触,便历久弥新。
读罢少年周凯权的故事,关于8年前的冰灾故事,便恍如昨日。
所有亲历过那个冬天的长沙市民,大抵都不会忘记那个叫周景华的男人,他用生命的代价,迎来那个冬天的回暖。
而在8年后,周凯权用“倔强”的志愿,让我们看到一个烈士之子的决然与坚定。
无意于在本科与大专之间,做出所谓的优劣比较,当一个孩子坚定地选择父亲曾经走过的艰险路,任何的比较恐怕都是苍白的。
从言谈之中可以看出,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周凯权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8年前经历生死分别时,在心中种下的心愿——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从事跟父亲一样的职业。
作为一个局外人,可能很难去理解,一个父亲的离去,何以在一个孩子心中种下如此强烈的心愿。
但这还是可以让我们看到,父亲之于孩子,会有着惊人的影响力。
与高蹈抒情相比,我更愿意将周凯权以及他的倔强选择,归于平淡的生活中。
他之所以值得我们称道,乃是在于,他能在堪称曲折的生活中,汲取情感的力量,并转化为自己的坚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算是幸运的,能在这样的年纪,便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应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未来的人生之路,会走得更踏实。
周凯权的倔强,是应该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不仅在于一个年轻人展现出的朝气,更在于对烈士的怀念。
我们常说,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周凯权的坚强,足以让烈士在天之灵有所宽慰。
这份倔强,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的。
在一个有温度的社会,让这份倔强走得更稳当,有着别样的价值。
让我们欣慰的是,录取周凯权的学校,将会给予他全方位的重点培养。
我们同样相信,在若干年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倔强、更坚定的周凯权,沿着父亲曾经的足迹,踏出属于他的人生精彩。
本报评论员高亚洲 天下评谈 裁判文书公开让公众看到公正 新闻事实: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的修订情况。
新修订的《规定》将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媒体评论:“让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摒弃‘司法神秘主义’”,近年来司法改革中司法公开的潮流堪称锐不可当。
而作为司法公开的关键环节,裁判文书的公开理所当然地被人们寄予了很大期待。
促进司法迈向公正和法官提升素质,唤起公众对司法的信心,从而渐进培育社会的法律信仰,这始终是裁判文书公开最值得重视的功能。
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新修订的《规定》用力甚勤。
(9月1日《南方都市报》) 评中评:“让裁判文书真正成为人民法院公平正义的窗口和名片”,这是最高法的承诺,也是公众的期许。
政府违法问责可以来得更猛些 新闻事实:今年6月,哈尔滨刘亚楼旧居、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被拆毁。
日前,哈尔滨市纪委严肃查处该事件,包括哈尔滨市双城区区长毛臣、副区长高丽馨、副区长刘志成等11人被追责。
媒体评论:此番,刘亚楼旧居等7处文物建筑被拆毁事件中,包括双城区行政领导被问责是个不错的示范。
如果所有政府破坏文物案,都能照此处理,文物被毁事件必会大大减少。
试问,哪个官员愿冒着乌纱帽被摘的风险无视文物被毁?哪个拆迁负责人敢以身试法拆掉文物?为此,问责风暴不妨来得更猛些,让官员们不敢在文物保护上心猿意马。
(9月1日《京华时报》) 评中评:问责是给地方官员戴上紧箍咒,关键是要常念紧箍咒,让追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创业艰难不是做坏事的借口 新闻事实:这两天,一家名为“宅代洗”的创业公司火了。
这家创业公司火起来的原因,既不是它有多么出色的服务水准,也不是它实现了什么技术创新,而是这家公司的成员在一篇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里透露:他们曾经为了“培养客户需求”,剪断了一所大学男生宿舍洗衣房的电线,让无处洗衣的大学生不得不尝试他们的“宅代洗”服务。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媒体评论:无论如何,创业不是做坏事的借口。
没有人会因为创业艰难,而对创业者的恶多一分容忍;也没有人会因为创业者年轻,就对他犯下的错视而不见。
一个屡屡挑战公众道德底线的公司,其盈利前景也是堪忧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引擎之一的当下,创业过程中明辨是非已刻不容缓。
(9月1日《中国青年报》) 评中评:充满野性的创业市场是残酷的,不过,一家创业公司想要发展好,应该以创新、诚意和实力取胜。
本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258号潇湘晨报大厦邮编:410004新闻、广告、发行三线合一24小时热线:96360零售价:0.50元

标签: #聊天记录 #发送到 #信上 #信中 #信上 #聊天记录 #密码 #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