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本中抬起眼来,怎么在微信创建自己的位置

自己的 2
2020年9月16日 教师成长周刊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9版 从书本中抬起眼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书本,这个小动作可能浓缩着现代阅读的形式、重点、习惯和方式。
现代读者用自己的姿势和声音(内部的)进行着一次富含节奏性的相遇和一系列连接主体与书本的疏离与接受;这个小动作还突出了一种关系模式,决定着阅读的前景和阅读对生活的嵌入,这都是很具体的东西,就像使用卷轴和低声辨认决定了古代的阅读一样,在主体和世界的交界线上该有多少事件改变着经验的调性甚至生命的感觉?抬起眼的那一刻,我们在精神上发生着变化:调出记忆回应书本,在一种典型的你来我往之间与世界建立新的联系。
我们转过身去阅读不是背离这个世界,而是为了在阅读中与它重新缔结联系,进而进入真实,也进入自我。
我们究竟要对这些孤独的、以无声闻名又无法分享的阅读说些什么呢?它们私密、自由而激烈。
阅读是个人的普通经历,读者是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但这个人从来不是无足轻重的。
阅读只发生在个体内心,发生在自我的时间之内、生命的进程当中。
阅读要求这个个体的身心在一定程度上与外界隔离,阅读产生于退隐,但这是一种里尔克在《杜伊诺哀歌》中称之为“开放”的退隐,是一种被形式和事件不断更新的现实,它要求回应,要求人们按照介入和被影响的方式重组现实。
罗伯特·瓦尔泽观察过一幅阅读中的女士肖像,在一篇散文中他就此考察了阅读的通常要素,即被阅读带向别处的女读者回归自我的方式:“一个大约20岁的年轻女孩坐在椅子上读书。
可能她已一口气读完,正在回味刚刚读过的片段。
常常看到阅读被迫突然中断,各种思绪一起涌来,使 每周推荐|〔法〕玛丽埃尔·马瑟 从书本中抬起眼来 随 看 阅读是为了什么?本文的标题乍一看好像是要读者放下书本,关注现实生活。
实则不然。
作者旨在提 随想 醒读者阅读和生活更本质的关联。
关起门来读书,是和外部取得联系,强化自我;从书本中抬起眼来,更是调 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书本联结。
完全的埋首读书很可能形成自我封闭,而恰恰是短暂的疏离造就了读者与 书本之间的交流。
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我们之前未曾注意过的阅读的秘密,阅读不仅仅发生在阅读中,它可以 转移到外部世界,并经由读者的精神震荡回馈给读者自身,形成一种有意思的循环和互补。
(杨赢) 读者陷入沉思。
也许书里的内容让她联想到
自己的经历,也许她迷恋着男主人公,又或者她觉得自己与女主角有几分相似。
”在身体和精神的往来反复中,储藏着个体独特的生命资源,这里有个体作为个体、成为个体和观看他人成为他人的躲避与显露,这里也有他走出自我的力量、思想以及情感。
问题总是阅读行为的达成,因为在阅读中发生的不只发生在阅读中,阅读中发生的一切还可以转移到外部世界,在精神的持续震荡中被完成或将被完成,进而传送给活生生的生命体。
伊夫·博纳富瓦就这一问题留下了美丽篇章。
在题为“从书本中抬起眼来”的思考性文 章中,他考察了这一矛盾行为,并将其看作回到原点,回至作品要求我们转向的现象世界的举动。
仿佛作者翘首以待的正是读者停止阅读的那一刻,似乎作者希望的正是读者脱离书本,形成新的交流自由:“这难道不是要求读者无视书本的某些方面——那些并未完全表达出的感性选择——回归自己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表达着只在断裂的标记和要求下才能回到书本的意愿?”事实上,读者是作为读者被唤回现实的,也就是说书本中的东西已经成为行动、知觉和现实经验的建议——这些“未被完全表达出的感性选择”。
帕斯卡尔·基尼亚尔在有关读者的叙事中 也观察过自己的人物,即“读者”如何进出书本。
阅读的时候,读者独自一人,远离世界,孤独地“住在书中”。
书本部分地摧毁了这个世界,让读者从世界的游戏中撤离,处在生命的关联之外,甘心于“最小”的连接(“一旦打开书本,支撑溶解”);当读者抬起眼来,书本消失了,但世界不是马上回来,这位读者仍旧“独自一人”且“丧失了自己”。
走出掩护、走出阅读的进程事实上并不代表马上能够在世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是马上“恢复自我”,即使能够如此,也不是以同一种方式。
普鲁斯特不停地让他的读者回到感性世界,作家暗示说阅读经验存留的是个体与环境 间形成的知觉和感情状况,换句话说,是一种在世的方式和存在的模式。
有一种拘于文本和言语链的阅读观点,认为句子最直接的邻域只是文本的其他句子(像是乐谱),或者最多是它的“互文本”。
阅读的归入美学则持相反意见,它将这种邻域扩大到行动的整个感知和认识领域,因为读者的注意力大大超越了书本的印刷纸页,所有进入注意力场的东西(知觉、记忆、想象和欲望……)并不只会干扰阅读,而是赋予阅读情感的活力。
仅此一点,就足以使阅读得以建立。
关起门来阅读不是对外界转过身去,而是试着与外界取得联系,进而选择姿态,强化认知的境遇并重新在一个形象中自我支配。
这里显现出的边界或轮廓可以延伸至最初的经验,常常表现为回到童年(回到童年的勇气和主动/被动中去)。
安住于所读作品的形式,最终使用新的词汇让自己和它们建立联系,这一过程加大了我们对境况和经验的认知域,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行事能力的改进。
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以我必须忍受的残缺而被认知,而是可以确切地凭借我的存在方式之介入而确立。
作为整体经验的每一次阅读就这样进入了个体栖居(诗意地栖居)当下环境的方式之中,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列维纳斯不像胡塞尔那样认为一本书是一个存在,而认为一本书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模式”——密集而完整地保留着阅读布局在我们记忆中的有效网线,又总是试图捕捉其他东西。
所有在这些阅读之中发生的,实际上开辟着阅读之外的未来。
(选自玛丽埃尔·马瑟《阅读:存在的风格》,张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且行且思 给青年教师的 几点建议 □刘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正处于从青年教师到中年教师的转变阶段。
纵观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概括为:适应期——专业形成期——专业成长期。
刚踏入教师工作岗位时,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具体表现为:课堂效率低——一节课40分钟,但一课时新课结束不了;班级管理混乱——对小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或家长的反馈,往往无从下手…… 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我主动向同年级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拜师学习。
为了尽快学到师傅的“真经”,我协调好自己的课,以便多听师傅的课,争取把师傅课堂上的精髓转化到自己的课堂上。
课后虚心请教,并用文字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
同时,每月两次请师傅来“坐诊”——听我上的新课,请师傅提宝贵意见。
一学年下来,我顺利通过新教师审核,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教师。
青年教师如何肩负繁杂、细致、严谨的班主任工作呢?其实,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工作。
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学校教育学生要互相谦让,却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学校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家长却担心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家庭教育,只会使学校和家庭“两败俱伤”。
于是,我针对这些问题向有丰富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求助,并采用开家长会、在班级群分享育儿经、找个别家长座谈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从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其实,青年教师除了向师傅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阵地就是教研组活动。
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多认真听取教师的经验总结,取长补短,积极与同事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调整思路、调整策略、落实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还应主动上公开课,在磨课过程中加速提升业务水平。
反思也是一种学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及时将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把教学中的得失整理成论文。
将平时的工作素材与自己的理论观点结合起来,这种方式正好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工作成果,也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工作虽然不易,但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披荆斩棘,化解一次次挑战。
我相信,经过强劲浪涛的拍打,青年教师会更加坚强、更加出色。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校) 童心绘师 幽默的老师表情总是格外丰富,左老师正是这样。
祝左老师教师节快乐,天天开心,天天变白。
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袁歆 1988年8月,刚过18岁生日的你初上讲台,在一个偏远的村小教学。
同届毕业的同学,有的留在了县城,有的留在了镇直初中或小学。
被分在村小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你,只能从最基层做起。
望着一张张天真的面孔,你郑重立下誓言: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家里到村小不过二三百米,放学后你总像学生那样匆匆赶回去,父母早早做好饭菜等着你。
看见你回来,马上开锅吃饭,你惦记着饭后去教室招呼学生,总是盛了一碗吃着,另一碗已经晾在了锅台上。
父母体谅你时间紧,甚至连碗也不让你刷:“你快去学校招呼学生。
”碗一放,嘴一擦,急急去学校辅导学生。
你用心备课,力争每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所带班级的学生期末成绩在全学区排名第
一。
在那个年代,会讲普通话的教师寥寥无几,你因为在师范学校参加演讲比赛获过奖,自信心十足。
上班第一年,就在学区上公开课,因为《草原》一课还被奖励半个月工资,收到18.75元的“巨款”,你和父母笑得合不拢嘴。
你跟孩子们谈心,处理一个又一个少年世界的小纠纷。
小勇误拿了阿光的钢笔,你机智破案,终于完璧归赵。
同年级老师悄悄给学生讲了什么题买了哪份报纸,都有学生神秘地告诉你,怕你在竞争中吃亏。
小女生在家里受了委屈也找你诉说……因为在他们 师生之间 那年的教师节 □麻清珍 眼里你无所不能,是正义的化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你:姐姐老师! 你脚上长了疖子,去卫生室包扎好一瘸一拐回到家时,发现小小的屋子挤满了前来探望的学生。
原来,“小探子”赵光峰悄悄注意你的行踪,知道你回家的时间,约了小朋友一起来看你,善良的父母留下孩子们吃饭,与他们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那一刻,世界只剩下感动。
难忘的第四个教师节来临时,村委会全体班子成员到校慰问教师,年长一点的几位女教师整理学校的小厨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两张桌子拼起来,全校9位教师加上3位村干部,吃着饭聊着天,谈论着学校的现状,共同定下目标,争取在“小升初”时多往镇上输送几个优质学生。
那时候全乡只有一所重点初中,乡政府把小学毕业考入重点初中的人数作为评价几十所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你和搭档输送的第一届30名毕业生有4名被重点初中录取,第二届有9名学生被录取,引起不小的轰动。
因为成绩突出,你们年级的几位老师也被调入学区初中,从此你开始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涯,同事也成了几十年关系密切的朋友。
那一年,你21岁。
后来又过了那么多个教师节,你也辗转了几个工作地点,每到一处,你都践行着“竭尽全力”而不仅仅是“尽力而为”的人生信条,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当成一次次智慧的创造。
又过了许多个教师节,结识了人生中更多的朋友,但是印象大都模糊,逐渐淡忘了。
那时候,几十元、几百元的工资总也花不完,后来几千元的工资反倒“月月光”;那时候张家的孩子李家的娃儿看谁都是自己的亲人,后来一天到晚行色匆匆疲于奔命楼上楼下也难得见上一面……近年来,教师节过得越来越隆重,仪式感越来越足,但轰轰烈烈的教师节活动似乎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好像在不知不觉中你成了观众,成了局外人。
虽然学生的问候如一股股暖流涌来,短信微信邮件一次次提醒你,但一句“老师,我是小亮,教师节快乐,想你”,依然瞬间会让你湿了眼眶。
总觉得有些东西在渐行渐远,你的教育情怀没变,你的执着追求没变,你依然在讲坛壮怀激烈,你的演讲依然被人津津乐道,但你怀念那年的学生、那年的教师节。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淅川县教研室) 主编:宋鸽电话:010-82296728编辑:崔斌斌电话:010-82296572投稿邮箱:zgjsbjscz@美编:孙东电话:010-82296729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悦读·话题 写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姚卫伟 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怎样实现专业成长?在我看来,有两点很关键:一是站稳课堂,二是写好文章。
事实上,后者往往会成为教师发展中的“拦路虎”。
有教师说,不是不愿写,而是没时间写;不是不想写,而是不会写;不是没有写,而是写不出水平……颜莹将此现象称为“教师写作的现实困境”。
从教学一线到杂志编辑的丰富经历,帮助颜莹写出了《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一书,从认知的转变、方法的掌握、成果的呈现三方面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教育写作,其现实意义令人惊喜。
以教育专业的眼光看,这本书既有学术高度又特别“接地气”。
书中有不少独到、新颖的见解,如“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的写作差异正是教师对职业身份的应然回应和作为实践主体的必然选择”“教育写作是个性经验向教育生产力的转化”……这些带有独立思考的观点,有利于在理论层面厘清概念,引领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写作,并自信地走向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
该书有严密清晰的逻辑架构与完整体系。
作者融合教育经验和编辑经验,将全书分成七章,第一章谈认识,中间五章分类别说方法,最后一章说规范。
特别是中间五章很有通俗的“教材范儿”。
颜莹深入浅出地解构了“教育写作”,一是准确抓住了教师写作中的普遍和关键问题,二是呈现了大量教师的写作案例和分析,对教师写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以写作专业的眼光看,这是一本在表达方式上既有尺度又有温度的书。
说有尺度,不仅是指书中许多议论蕴含着独到的观点,还因为它对“教育写作”的类别作出了区分,让教育写作者也有了能够遵循的“文体感”——这就叫“教育叙事”,那就是“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的规范是这样的“,文献综述”的学术性应那样体现……这样让教师在写作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学理”,从而快速提升专业写作水平。
如果说尺度的建立让“教育写作”具有可以遵循的规范,那么“温度”则表现为作者在论证的方式上注入了情感元素。
有的章节很有场景感与画面感,一些重要的观点是在对案例的分析和正反对比中让读者自然领悟。
尺度与温度的结合,让读者仿佛进行了一次“专业表达的快乐旅行”。
以出版专业的眼光看,这是一本既满足需求又创造需求的书。
从某种程度看,教育写作是教师发展的刚性需求,书中许多“硬核”方法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因而受到普遍欢迎。
但该书更高的价值表现为它创造了教师的发展需求,让许多教师打破了“功利化写作”的局限,因学习写作而产生写作兴趣、突破职业瓶颈、重新认识自己,进而真正体认到教师职业的自豪。
(作者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

标签: #朋友 #图片 #流量 #流量 #删了 #游戏 #好友 #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