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2日星期
一 ■美编:中一组版:梅雪荣 要闻 CHINAECONOMIC TIMES ■责编:王小霞电话:(010)81785188—3014E-mail:wangxx_1999@ 政策路径清晰“十四五”旅游市场繁荣可期 “昆仑号”完成首条高铁架梁任务 7月11日,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中铁十一局工人协同“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架设该线路最 后一孔40米箱梁。
当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在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 建设现场,圆满完成最后一孔40米高铁箱梁架梁任务。
“昆仑号”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千吨级运架一体机,自2020年首次在 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亮相以来,共架设40米高铁箱梁298孔。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监管、公平、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的三个关键词 ■本报记者胡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市场主体日趋活跃,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但也要看到,在科学监管、公平竞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7月10日举行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平行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围绕“加强科学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议题展开了讨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发言时表示,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是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需要。
下一步,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构建新 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力度全面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持续降低市场主体运行成本,强化基础性制度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作为一名企业家,江苏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更明白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市场主体最需要的。
他在发言中表示,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最根本的是要解放思想、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是硬道理;毫不动摇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毫不动摇让市场配置资源是硬道理。
“持续优化制度,释放制度红利,有效加强赋能,服务监管,公平竞争、公正监管,这是广大企业所期盼的。
” 那么,具体来看,应该如何加强科学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凯峰在发言中表示,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下,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加强科学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有 机统
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
一,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统
一,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两者紧密衔接,互为一体,不可分割,是新阶段体现高标准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她建议,促进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加快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规则,通过公平竞争的规则来实现对市场主体竞争行为的有效引导,同时更好限制政府对于公平竞争的干预;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严格执法,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平透明、简约高效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以更为有为的市场监管来护航公平竞争,护航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护航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还需注意的是,目前在监管层面,我国要准确地把握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状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发言中指出,首先,由于工商登记宽进窄出,虚假注册、僵尸企业现象普遍,很多工商 登记的数据存在着失真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动态反映市场主体的生存状况。
其次,目前市场活跃度测算方法、定义、标准并不统
一,缺少权威性。
同时,由于当下政务协同基础薄弱,数据共享机制并不完善,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且突出。
因此,黄群慧建议,建立一套各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真实动态反映我国市场主体的监测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要多部门协同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务数据的流通、应用。
同时,优化数据管理模式,确保高质量、时效性强的数据共享。
二是要建立规范的数据开放接口,强化决策部门和国家智库参与市场主体综合动态监测。
三是要有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即通过多维指标体系相互验证准确性,以此来甄别市场主体的真实身份状态。
同时,也要注意抱着包容审慎的监测态度,尤其对新的市场主体、新经济业态,要给予一些预留空间。
“总而言之,要以构造市场主体综合动态监测体系来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尤其要推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政策更加科学适用。
”黄群慧说。
推进公平竞争、消除垄断,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周子勋 7月1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在下午举行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创新”平行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局长袁喜禄、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王任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副局长周智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围绕“如何推进公平竞争、消除垄断,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此平行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主持。
袁东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实施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不公平竞争,即隐性壁垒。
调研中,企业反映当前存在七类隐性准入壁垒:准入准营门槛过高,条件设置不合理;变相审批形成的壁垒;政府采 购和招投标等领域前置门槛多;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领域未完全放开,存在多种垄断经营问题;新经济领域准入标准滞后,地区间准入标准差异大;一些垄断行业开放后存在“准入难盈”的问题;地方保护形成的隐性壁垒。
对此,袁东明建议,建立破除隐性壁垒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准入机制改革,创新准入审批办法;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加强基层政府和人员的能力建设。
袁喜禄表示,在新发展阶段,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是加强市场监管的意义所在。
维护公平竞争,一方面要加强立法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执法。
袁喜禄认为,随着国际产业的变革,反不正当竞争面临不少新挑战。
一方面是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然频发,特别是通过新技术手段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另一方面是随着网络技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平台经济的快速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 也是日新月异,新型不正当行为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任飞指出,推进公平竞争、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重点要做到三个健全:健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健全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纠正各类侵害市场主体权益的长效机制。
此外,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王任飞指出,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各类所有制主体平等地获取和使用生产要素,也是推动公平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
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丰富的市场空间和应用产品,促进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激励创新、推动成长。
周智高则主要介绍了反垄断工作,他指出,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高水平的反垄断执法。
二是建设高标准的竞争规则。
健全和完善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
三是强化高质量竞争政府, 加强公平竞争的顶层设计。
四是统筹国内国际反垄断监管。
五是切实提升反垄断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反垄断新型智库建设,为竞争政策的实施、反垄断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马彬表示,从《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和市场环境仍有待改善。
主要表现为,不同市场主体难以获得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随着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最大痛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突出。
面对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马彬指出,要从体制、法律、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提高企业对改革、政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建议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键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动产融资,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政策落地;着重处理好创新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促进科技企业回归到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上。
■本报记者童彤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描绘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蓝图。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接棒”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政策,指引文化和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出台包括《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为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和繁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政策支撑。
不难发现,从规范旅游市场主体到从业人员,从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政策层面可谓在用“穷尽政策支持”的方法为旅游市场繁荣发展打开一条新出路。
毕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正在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唯有强化自身建设,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旅游市场服务,方可为繁荣旅游市场,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形成助力,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不断挖掘旅游市场消费潜力,让旅游高关联性产业属性得以发挥,助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 进,综合执法效能进一步增强,高标准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并未给出更多量化指标,但一系列“进一步”则赋予了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和行业内从业者更多空间,切实将旅游市场“蛋糕”不断做大。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目标的逐步实现,旅游业显然成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增长点。
一直以来,围绕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主管部门更是部署不断,目的就是尽快形成规范有序发展的旅游市场,切实对内需消费形成强有力支撑。
《规划》在明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型市场主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同时,还专门提出转型升级示范工程、等级旅游民宿培育计划、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工程等12个专栏,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有点有面有抓手”是业内人士对《规划》给予的积极评价。
“未来逐渐建立起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良好的旅游法治环境,促使旅游市场走上规范有序且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接日益增长的民众旅游需求的客观需要。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是摆在旅游市场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面临的“必答题”,期待旅游市场繁荣稳定,必须按部就班确保工作科学有序,不负科学有为的政策部署,让繁荣市场可期。
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要“竞争不垄断” ■本报记者郭锦辉 一个地区整县推进光伏电站政策实施后,如何避免出现垄断式承包光伏安装弊端,其他新能源公司还可以开展业务吗?对于早期的小型光伏安装承建商,如何起到保护作用?国家能源局启动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来,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引起光伏行业的关注。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开发商的共同努力下,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模式近年来日益成熟,有力地支撑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壮大。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近日表示,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屋顶分布广泛、资源分散、单体规模小、开发建设协调工作量大,一定程度制约了屋顶分布式光伏更大规模发展。
启动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引导地方政府协调更多屋顶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提到,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相关通知印发后,各地积极响应,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在推进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自愿不强制。
各地是否开展试点以及开展多少个试点,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己决定,不搞行政命令。
建筑屋顶是否开展建设,由屋顶产权单位综合考虑屋顶承重、安全等因素后自主决定。
二是试点不审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认真编制试点方案,满足申报要求的,均可上报。
对于报送的试点方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不组织评审,也不审批。
各地根据方案自行组织实施。
三是到位不越位。
在试点工作中,有关方面应找准定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协调落实屋顶资源,扩大屋顶光伏市场空间,引导本地开发建设屋顶光伏的积极性,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具体开发建设由屋顶产权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开发主体,政府不大包大揽。
电网企业要落实电力体制改革相关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配电网升级改造和接网服务等方面,切实保障试点地区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接入需求,确保电力消纳。
四是竞争不垄断。
试点工作应坚持市场主导和充分竞争的原则。
各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市场应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参加开发建设。
五是工作不暂停。
各地应保持工作连续性,对于本地区正在开展备案和开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应当按照有关程序继续推进,不得以开展试点为由暂停、暂缓现有项目立项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
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强调,地方政府要把重点放到整合屋顶资源、打通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难的相关痛点上。
至于项目业主,应该要用开放式、市场化的方式来选择,坚决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指定某一企业这种计划性行政式的命令。
一 ■美编:中一组版:梅雪荣 要闻 CHINAECONOMIC TIMES ■责编:王小霞电话:(010)81785188—3014E-mail:wangxx_1999@ 政策路径清晰“十四五”旅游市场繁荣可期 “昆仑号”完成首条高铁架梁任务 7月11日,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中铁十一局工人协同“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架设该线路最 后一孔40米箱梁。
当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在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 建设现场,圆满完成最后一孔40米高铁箱梁架梁任务。
“昆仑号”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千吨级运架一体机,自2020年首次在 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亮相以来,共架设40米高铁箱梁298孔。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监管、公平、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的三个关键词 ■本报记者胡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市场主体日趋活跃,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但也要看到,在科学监管、公平竞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7月10日举行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平行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围绕“加强科学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议题展开了讨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发言时表示,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是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需要。
下一步,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构建新 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力度全面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持续降低市场主体运行成本,强化基础性制度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作为一名企业家,江苏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更明白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市场主体最需要的。
他在发言中表示,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最根本的是要解放思想、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是硬道理;毫不动摇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毫不动摇让市场配置资源是硬道理。
“持续优化制度,释放制度红利,有效加强赋能,服务监管,公平竞争、公正监管,这是广大企业所期盼的。
” 那么,具体来看,应该如何加强科学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凯峰在发言中表示,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下,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加强科学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有 机统
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
一,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统
一,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两者紧密衔接,互为一体,不可分割,是新阶段体现高标准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她建议,促进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加快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规则,通过公平竞争的规则来实现对市场主体竞争行为的有效引导,同时更好限制政府对于公平竞争的干预;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严格执法,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平透明、简约高效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以更为有为的市场监管来护航公平竞争,护航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护航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还需注意的是,目前在监管层面,我国要准确地把握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状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发言中指出,首先,由于工商登记宽进窄出,虚假注册、僵尸企业现象普遍,很多工商 登记的数据存在着失真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动态反映市场主体的生存状况。
其次,目前市场活跃度测算方法、定义、标准并不统
一,缺少权威性。
同时,由于当下政务协同基础薄弱,数据共享机制并不完善,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且突出。
因此,黄群慧建议,建立一套各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真实动态反映我国市场主体的监测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要多部门协同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务数据的流通、应用。
同时,优化数据管理模式,确保高质量、时效性强的数据共享。
二是要建立规范的数据开放接口,强化决策部门和国家智库参与市场主体综合动态监测。
三是要有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即通过多维指标体系相互验证准确性,以此来甄别市场主体的真实身份状态。
同时,也要注意抱着包容审慎的监测态度,尤其对新的市场主体、新经济业态,要给予一些预留空间。
“总而言之,要以构造市场主体综合动态监测体系来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尤其要推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政策更加科学适用。
”黄群慧说。
推进公平竞争、消除垄断,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周子勋 7月1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在下午举行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创新”平行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局长袁喜禄、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王任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副局长周智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围绕“如何推进公平竞争、消除垄断,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此平行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主持。
袁东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实施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不公平竞争,即隐性壁垒。
调研中,企业反映当前存在七类隐性准入壁垒:准入准营门槛过高,条件设置不合理;变相审批形成的壁垒;政府采 购和招投标等领域前置门槛多;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领域未完全放开,存在多种垄断经营问题;新经济领域准入标准滞后,地区间准入标准差异大;一些垄断行业开放后存在“准入难盈”的问题;地方保护形成的隐性壁垒。
对此,袁东明建议,建立破除隐性壁垒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准入机制改革,创新准入审批办法;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加强基层政府和人员的能力建设。
袁喜禄表示,在新发展阶段,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是加强市场监管的意义所在。
维护公平竞争,一方面要加强立法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执法。
袁喜禄认为,随着国际产业的变革,反不正当竞争面临不少新挑战。
一方面是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然频发,特别是通过新技术手段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另一方面是随着网络技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平台经济的快速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 也是日新月异,新型不正当行为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任飞指出,推进公平竞争、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重点要做到三个健全:健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健全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纠正各类侵害市场主体权益的长效机制。
此外,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王任飞指出,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各类所有制主体平等地获取和使用生产要素,也是推动公平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
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丰富的市场空间和应用产品,促进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激励创新、推动成长。
周智高则主要介绍了反垄断工作,他指出,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高水平的反垄断执法。
二是建设高标准的竞争规则。
健全和完善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
三是强化高质量竞争政府, 加强公平竞争的顶层设计。
四是统筹国内国际反垄断监管。
五是切实提升反垄断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反垄断新型智库建设,为竞争政策的实施、反垄断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马彬表示,从《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和市场环境仍有待改善。
主要表现为,不同市场主体难以获得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随着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最大痛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突出。
面对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马彬指出,要从体制、法律、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提高企业对改革、政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建议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关键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动产融资,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政策落地;着重处理好创新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促进科技企业回归到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上。
■本报记者童彤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描绘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蓝图。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接棒”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政策,指引文化和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出台包括《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为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和繁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政策支撑。
不难发现,从规范旅游市场主体到从业人员,从强化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政策层面可谓在用“穷尽政策支持”的方法为旅游市场繁荣发展打开一条新出路。
毕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正在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唯有强化自身建设,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旅游市场服务,方可为繁荣旅游市场,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形成助力,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不断挖掘旅游市场消费潜力,让旅游高关联性产业属性得以发挥,助力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 进,综合执法效能进一步增强,高标准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并未给出更多量化指标,但一系列“进一步”则赋予了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和行业内从业者更多空间,切实将旅游市场“蛋糕”不断做大。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目标的逐步实现,旅游业显然成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增长点。
一直以来,围绕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主管部门更是部署不断,目的就是尽快形成规范有序发展的旅游市场,切实对内需消费形成强有力支撑。
《规划》在明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型市场主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同时,还专门提出转型升级示范工程、等级旅游民宿培育计划、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工程等12个专栏,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有点有面有抓手”是业内人士对《规划》给予的积极评价。
“未来逐渐建立起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良好的旅游法治环境,促使旅游市场走上规范有序且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接日益增长的民众旅游需求的客观需要。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是摆在旅游市场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共同面临的“必答题”,期待旅游市场繁荣稳定,必须按部就班确保工作科学有序,不负科学有为的政策部署,让繁荣市场可期。
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要“竞争不垄断” ■本报记者郭锦辉 一个地区整县推进光伏电站政策实施后,如何避免出现垄断式承包光伏安装弊端,其他新能源公司还可以开展业务吗?对于早期的小型光伏安装承建商,如何起到保护作用?国家能源局启动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来,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引起光伏行业的关注。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开发商的共同努力下,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模式近年来日益成熟,有力地支撑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壮大。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近日表示,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屋顶分布广泛、资源分散、单体规模小、开发建设协调工作量大,一定程度制约了屋顶分布式光伏更大规模发展。
启动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引导地方政府协调更多屋顶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提到,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相关通知印发后,各地积极响应,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在推进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自愿不强制。
各地是否开展试点以及开展多少个试点,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己决定,不搞行政命令。
建筑屋顶是否开展建设,由屋顶产权单位综合考虑屋顶承重、安全等因素后自主决定。
二是试点不审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认真编制试点方案,满足申报要求的,均可上报。
对于报送的试点方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不组织评审,也不审批。
各地根据方案自行组织实施。
三是到位不越位。
在试点工作中,有关方面应找准定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协调落实屋顶资源,扩大屋顶光伏市场空间,引导本地开发建设屋顶光伏的积极性,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具体开发建设由屋顶产权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开发主体,政府不大包大揽。
电网企业要落实电力体制改革相关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配电网升级改造和接网服务等方面,切实保障试点地区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接入需求,确保电力消纳。
四是竞争不垄断。
试点工作应坚持市场主导和充分竞争的原则。
各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市场应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参加开发建设。
五是工作不暂停。
各地应保持工作连续性,对于本地区正在开展备案和开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应当按照有关程序继续推进,不得以开展试点为由暂停、暂缓现有项目立项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
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强调,地方政府要把重点放到整合屋顶资源、打通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难的相关痛点上。
至于项目业主,应该要用开放式、市场化的方式来选择,坚决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指定某一企业这种计划性行政式的命令。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